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

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

①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

②在含O的化合物中,极性的大小与含O的官能团有关:含O官能团所表现出的极性越大,此化合

物的极性越大。

③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型极性小;解离型(结合型)极性大。

2)选择溶剂原则:相似相溶

(4)提取方法:

1)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学成分,或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缺点:效率低、时间长。

2)渗漉法:不用加热,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时间长

3)煎煮法:使用溶剂为水,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的提取。缺点:不是用于含有挥发性或淀粉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提取。

4)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使用溶剂为有机溶剂。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少,节省了溶剂,缺点:加热时间长,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时要十分小心。

5)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结构破坏比较小。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萃取。

特点:

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②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产品是纯天然的。

③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④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

⑤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

⑥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⑦萃取介质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

⑧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联用,高效快速的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2.非溶剂提取法

(1)水蒸气提取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2)升华法: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提取。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法

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改变的性质来分离物质。选择结晶溶剂的原则是:对要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另外要求结晶溶剂不与待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沸点较低、易挥发;无毒或毒性很小。

判断结晶纯度的方法。

(1)晶型均一,色泽均匀。

(2)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熔距应在2度以内。

(3)TLC或PC分别用三种以上溶剂系统检识,同单一圆整斑点。

(4)HPLC或GC检查呈现单峰。

2.沉淀法

(1)在溶液中回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如:水提醇沉法(除去多糖或蛋白质);醇提水沉法(除去树脂或叶绿素);醇提乙醚沉淀或丙酮沉淀法(使皂苷沉淀析出)(2)pH法: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常可通过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

酸提碱沉法(使生物碱类成分沉淀)。碱提酸沉法(使黄酮、蒽醌等沉淀);等电点法(使蛋白质沉淀)

(3)盐类沉淀法: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生成水不溶性的类沉淀。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分配系数K

K=C u/C L

K:表示分配系数;C 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C 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K越大越容易分离。

2.分离因子β

分离因子β可定义为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

β越大越容易分离。

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若100>β>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分离,须做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β≈1时,则K A≈K B,意味着两者极其相近,即使作任意次分配也无法实现分离。

3.分配比与pH

对酸性、碱性及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都具有游离型和解离型,二者可互相转化,故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

一般而言,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呈解离状态(BH+)存在,PH>12时,则酸性物质呈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呈非解离状态(B)存在。

4.纸色谱

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原理与液-液萃取法基本相同。

5.分配柱色谱

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一般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