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原始记录的编写及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实验原始记录书写规范-PPT

实验原始记录书写规范-PPT

例:修约到一位小数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1.050
1.0
0.350
0.4
例:将下列数字修约成两位有效位数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0.0325
0.032
0.0315
0.032
在相对标准偏差(RSD)中,采用“只进不舍”的 原则,如0.163%、0.52%宜修约为0.17%、0.6%。
不许连续修约 拟修约数字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 修约获得结果,而不得多次连续修约。
例 修约15.4546,修约整数 正确的做法为:15.4546~15 错误的做法为:15.4546~15.455~15.46~15.5~16。
口诀:上述进舍规则可归纳成下列口诀:四舍六入 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全零看五前,五前 偶舍奇进一,不论数字多少位,都要一次修约成。
记录均应及时完整,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
如标准规定其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 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与外形。(1)如本品白色片;(2)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 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也应该做出记录,不可只记录“符合 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 花斑等)要详细描述。中药材应详细描述药材的外形、大小、色 泽、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
对照图谱的来源。(不合格的附对照的图谱)
标准规定: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XX图) 一致
实验结果: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照的图谱一致或不一致(见 第X页附图)。
结 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5)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条件:
记录实验室温、相对湿度;天平室温度、相对湿度 ;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仪器编号;

原始记录填写范例与解析

原始记录填写范例与解析

原始记录填写范例与解析在这日常生活中,有些记录真是不得不说,简直是个宝藏。

你想啊,原始记录,就像我们人生中的日记,里面藏着许多小秘密和小故事。

今天咱就来聊聊如何把这些记录填写得既有趣又实用,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东西。

就像吃饭前的一道开胃菜,既能让人垂涎欲滴,又能引出后面的大餐。

咱得明白,记录的意义不只是记住一些琐事,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

想想那些小事,比如你早上吃了什么,路上遇到的搞笑事,甚至是昨晚看了个什么搞笑视频,心里都能乐开花。

记下来,谁知道以后翻出来会不会笑得合不拢嘴呢?记得有次,我写下了一个朋友因为喝了太多水结果跑了三次厕所的搞笑经历,后来我们聚会时每次提起,都笑得前仰后合,感觉那一刻像是又回到了当时,真是太好玩了。

再说说内容,别小看那些细节,有时候一件小事能引出一段故事。

比如你那天吃了个奇怪的午餐,外卖送来时箱子都变形了,里面的饭菜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地震,真是哭笑不得。

你可以描述一下那餐饭的颜色、香味,甚至是吃到嘴里的感觉,那一瞬间,仿佛都能闻到那股香气。

加入些幽默的语气,像“我以为这是我的午餐,结果变成了‘地震餐’”这种小调侃,绝对能让人忍俊不禁,倍儿有趣。

记录也不单单是有趣,咱得把心情也带进去。

写下当下的心情,比如心情低落的时候,看到窗外的阳光洒进来,忽然觉得生活还是有点温暖的,那种对比能让人感到力量。

写点“今天心情像阴天,结果遇到了个阳光灿烂的人”这种感悟,让人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真是充满了意外的惊喜。

然后,记得不要只关注记录的格式,那些都是小事。

内容才是王道。

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写的时候随意点,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可以用俚语、方言,甚至加点小插图,像画画一样,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变成形象。

那样的话,记录起来会特别有趣,等到再回头看,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的那个时刻,真的特别有意思。

说到记录的方式,咱也可以变着花样来。

纸笔当然经典,但手机也很方便。

拍个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既直观又生动。

实验室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

实验室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

实验室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原始记录是评价实验室的测试能力和测试工作质量可靠性的依据。

从原始记录可以看出一个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及其实际运行状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操作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质量监控手段。

同时也反映了测试人员的技术素质、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他的学风,因而原始记录是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综合表现,综上所述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做到:(一)使用统一的记录纸,认真填写各项原始记录,按原始记录中各项要求填写整洁、齐全、字迹端正,并一律用钢笔填写。

(二)数字写错需要改正时,应划掉重写,不得在原数字上涂改,划掉后的记录应保持能看出原数字,并加盖私章。

原始记录需要重抄时,应将原记录一并上交。

(三)检测人员不得打听和窥视他人的结果,更不得任意涂改原始记录,弄虚作假。

对弄虚作假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酌情给予处分。

(四)原始记录经分析人员互审后,由专业室主任交到实验管理部门。

分析结果未抄报前,检测人员不得到管理部门核对结果。

(五)原始记录中校核者必须认真履行校核责任。

(六)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出现某种外界干扰(如停电等)时,要有详细记录。

(七)标准样品:每一种元素的每一批样品其数量在10个以下者插入1个标准样品;10个以上者插入2个或2个以上标准样品的与被测样品平等地测定。

标准样品插入应分布在该批样品的前和后或前中和后部位。

(八)空白:每一批样品插入2份空白,与样品平行测定,插入位置为前部和后部。

(九)矿泉水达标元素应进行平行四份测定,以平均值报出并附有不确定度。

每一批样品插入2份空白试验。

(十)原始记录各个项目应填写齐全,不可漏填,所用标准溶液的浓度,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的形式应该注明,例:ρ(Fe)=100 μg/mL,ρ(Au)=5μg/mL,ρ(Fe2O3)=100μg/mL,试液介质除特殊要求不注明介质浓度,如果需要注明浓度,必须按标准格式填写。

例:试液介质ρ(HCl)=18%。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首先,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应包括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

这可以包括在实验或调查过程中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流程图,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实施人员正确地收集和记录数据。

其次,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应包括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统一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和单位来实现。

此外,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录入标准和模板,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三,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还应包括数据记录的时间戳和创建者信息。

这可以确保每个数据条目都可以追溯到其创建的时间和责任人,从而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第四,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还应包括对原始记录和数据的存储和备份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安全的数据库或数据存储系统来实现,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建立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第五,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还应包括对数据的验证和审核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双盲试验或独立审核的方法来验证与处理过程相关的数据。

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内部和外部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六,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还应包括对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权限管理。

这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措施来实现。

此外,还应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最后,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应包括对数据清除和冻结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建立数据追踪和删除程序来实现。

此外,在数据分析和报告完成后,还应对数据进行冻结,以确保数据的可审计性和可追溯性。

总之,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的关键措施。

通过制定有效的数据收集、记录、存储和访问的规程,可以有效管理和处理原始记录和数据,并确保其符合科学、医药、法规等领域的要求。

原始记录填写课件

原始记录填写课件

长度
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
时间
秒s、分min、时h
面积
平方米m2、平方厘米cm2、平方毫米mm2
体积、容积
立方米m3、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
温度
摄氏度℃
22
23
பைடு நூலகம்
n (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根据检验结果做出单项结论(合格或不合 格),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9
4.对不同检验项目记录的书写要求
a.性状
n 溶解度 n 相对密度 n 熔点 n 旋光度 n 吸收系数 n 酸值
10
b. 鉴别
n 呈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记录简要的操作过程,供 试品的取用量,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反应结 果(生成物的颜色,气体的产生或异臭,沉淀物的 颜色或溶解等)。
n 大肠菌群MPN计数记录培养条件及各稀释度试管结果,复发酵试 验所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结果,查表,计算,结果判断。
n 控制菌记录供试液前增菌、增菌培养的条件及结果,分离培养时
所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结果(菌落形态),结果判断;出 现疑似菌需作进一步鉴定的,应及时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确认
14
5.检验结果的描述
n 如无特殊要求,计算过程中至少应比标准规定多保留 一位小数,具体规定按《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运 算规程》执行。当检测结果小于定量限而大于检测限 时,应报告“<LOQ”。
n 4.5.3 当检测结果小于检测限时,应报告“ND”
15
6. 检验结果的报告
每一检验项目最后的检验结果均应填写在检验报告书右列检验结果栏内。 检验报告书内容还应包括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 检验报告书均应有签发者、复核者和主检者签名。 已审核后的批检验记录送到质量管理部评价归档。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规定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规定

1.目的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计算及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规范原始记录的填写,保存客观证据,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样人员现场检测的记录填写及分析人员的数据处理。

3.职责3.1检测人员按照本规定进行记录填写。

3.2数据处理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对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得出最科学、最准确的数据。

4.管理要求4.1数据书写基本要求4.1.1原始记录的格式要规范化。

原始记录上应记载样品类型、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依据、检测仪器设备名称、检测地点、环境条件、样品数量、采样日期、检测日期等事项。

在现场检测记录中如有直读数据时,应将其直读数据及法定单位换算公式列出。

记录应有采样员、审核者签字。

4.1.2现场实测样品的专用记录或各种仪器打印的图谱、数据,可作为附件附在统一规格的原始记录用纸之后。

.4.1.3原始记录应用黑色签字笔书写,不能用铅笔书写,字迹应工整,不得涂改。

若出现错字,可在错误处划删改线。

在其上方填写正确数据盖上检测者名章,划改后必须仍然能分辨清被改数据。

4.1.4原始记录内容书写必须详细、客观地记录检测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和数据。

原始记录特别强调原始性,不得事后眷抄。

4.1.5原始记录中的数值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字修约应按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原始记录有效数字的位数应参照检测方法要求,并与仪器精度相一致,一般测定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4.1.6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工作曲线的绘制等原始记录,由于往往要使用一段时间,不属于某个试样,所以可存放在某一编号样品的检测记录中.其它样品检测过程中应用该标准溶液或工作曲线时,每次检测时还应进行必要的验证(如带1-2个标准点),方可保证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出现异常。

4.1.7 原始记录应由复核人员进行校核,核对检验项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仪器工作状态、测试数据、运算过程和检测结果是否适用,计算是否正确。

关于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五篇模版]

关于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五篇模版]

关于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五篇模版]第一篇:关于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关于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规定原始记录1、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必须按规定格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不得铅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应有检测人员和符合人员签名。

2、始记载不容许随意更改,如确要修改,作废数据应划两道水平线,将正确数据I +57Ljt: I--t书-hn' ri mfr A Gn--A3、始记录在试验中不允许外单位查阅,试验完毕后归档,如需借阅,按资料管理{伟」度办理手续。

数据处理4、有测试数据的原始记录,应如实记下所要求达到的精度数据,不得进行修约,一只在统一计算时进行一次性修约。

5、字修约遵循下列规定:1》、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例:将13.145修约到一位小数,得13.1。

2》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时,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

的数字时,则进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

例:将12.68修约到个位数,得13;将10.502修约到个位数,得11。

3》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后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1、3、5, 7, 9)则进一,为偶数(2, 4, 6, 8, 0)则舍弃。

例:将0.350修约到一位小数,得0.4;将0.325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得住咒。

4))负数修约时,先将它按前三条规定进行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面加负号。

例:将一36.5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得一36;一将一235修约到十位数,得一24*l0a 5》当试验结果数字及其后一位计两位数的大小:若小于25则舍去,末位数写‚0’,;若大于或等于25,小于75,则末位数改为5;若大于或等于75,则将末位数前加"1’,末位数写‚0’。

6》、当试验结果要求末尾精度位‚I‛时,则考察末尾数后数字的大小;当末尾数后第一位等于5,其后数字全为‚0‘时,则考察末尾数字的情况后再做处理;末尾数字为偶数时,舍弃,末尾数字为原偶数;当末尾数字为奇数时,末尾数增加‛1‘,该为偶数。

原始记录书写规范PPT

原始记录书写规范PPT
和归纳原始记录,以便后续分 析。
02
原始记录的内容与格式
实验/检测记录
实验/检测目的 实验/检测步骤 实验/检测结果 实验/检测结论
明确实验或检测的目的,以便了解实验或检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
详细记录实验或检测的操作步骤,包括使用的仪器、试剂、方 法等,确保实验或检测的可重复性。
准确记录实验或检测的数据、图表、照片等,并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完整性。
根据实验或检测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 释。
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明确观察的目的,以便了解观察的重要性 和意义。
观察方法
详细描述观察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使用的 仪器、观察对象的特点等。
观察结果
准确记录观察到的数据、现象、特征等, 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观察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其 进行分析和解释。
原始记录书写规范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4
CONTENTS
• 原始记录概述 • 原始记录的内容与格式 • 原始记录的书写规范 • 原始记录的管理与保存 • 原始记录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
案 • 原始记录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01
原始记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原始记录是实验、观察、调查过程中 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未经任何加工和 修改,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
归档
将分类后的原始记录按照时间顺序或项目顺序进行整理归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 溯性。
存储环境与期限
存储环境
确保原始记录存储在干燥、防潮、防虫 蛀的环境中,以防止记录损坏或变质。
VS
存储期限
根据原始记录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确定不 同的存储期限,对于长期保存的记录应定 期进行复查和维护。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是用于记录、存储和处理实验或调研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软件程序。

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工程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等有效管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的介绍,总字数超过1200字。

一、程序的基本功能及操作界面1.数据采集功能:该程序提供了数据采集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验或调研的需要,设置采集方式、采集参数等信息,通过仪器设备或人工采集原始数据。

采集的数据可以以图表或表格的形式展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直观的分析。

3.数据存储功能:程序会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库或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以便用户后续查询和分析。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数据存储文件,方便对不同实验或调研项目的数据进行管理。

4.数据分析功能:该程序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工具,包括统计分析、图表绘制、数据筛选等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有关实验或调研的结论。

5. 数据导出功能:用户可以将分析得到的数据和图表以各种格式导出,如Excel、CSV、PDF等。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将数据用于论文撰写、报告编制或其他用途。

6.用户权限管理功能: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程序提供了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通过设定用户权限,可以限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权限,保护实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7.操作界面:程序提供了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分析和导出。

界面布局合理,操作流程清晰,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操作。

二、数据处理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程序的数据处理功能,以下是一个数据处理的示例:1.数据采集:假设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测量一个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弯曲强度。

我们使用仪器设备来采集弯曲力的数据。

3.数据存储:程序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并自动为每个实验项目建立一个数据存储文件。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制度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制度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制度
1)原始记录统一采用《公路工程试验表格》,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填写应清晰、字迹端正,由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及时填写,不得凭追忆事后填写或抄正。

2)检测记录的相关信息应齐全,原始记录中没有内容的空白项,应用“/”标记或原始记录的末端应标注“以下空白”。

需对原始记录更改时,应由记录人员在记录错误的文字上划双道横线杠改,将正确文字写在上面并加盖更改人印章,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应说明更改的原因。

3)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标准要求对原始记录作必要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时,发现异常数据不得轻易剔除,应报告试验室质量负责人,必要时上报试验室主任,进行研究后决定取舍。

4)检测完成后原始数据的填写,由审核人员对原始记录中的计算、数字修约和判定作复核并签名。

5)如对原始数据有疑问,应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复测,质量负责人进行监督。

6)试验过程中如遇停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一般应重新试验,如确实不影响检测的,应在原始记录中注明。

原始记录填写培训PPT资料20页

原始记录填写培训PPT资料20页
置签名。
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每张记录上体现样品编号。计 算机记录上也要体现样品编号。
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2、空白样必做,写成“空白”、 或“Blank”。除不加试样外,其 他同样品的处理步骤。
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3、平行样必做,平行样偏差符合 方法精密度要求。
原始记录要求
4、称样量真实填写,精 确位数与标准一致,或 高出标准,准确称量4 位小数即可。不能写成 20.00,20.00
表等非数显测量仪器读数时,比最小刻度 多估读一位。
谢谢!
谢谢!
质量记录必须及时填写,不可补记,更不可提前 填写。
填写记录只能用兰黑墨水钢笔或碳素笔填写,不 能用铅笔或者圆珠笔填写。
原始记录的要求
记录填写应真实、齐全、及时、清晰、明了,记录上必须 有记录人签名,有审核批准要求的,相应的授权签字人应 按文件规定要求审核批准签字。
记录应能按工作任务分类识别,应有唯一性标识以利于识 别,标识包括记录的名称及其编号
对于同一行中,对于没有执行或不需执行的 项目以“∕”代替。对于同一页中,剩余空 白表格处以“S”代替
原始记录的校核
检验工作结束后,主检应将检验原始记录交 于校核人进行校核。校核的内容包括:
a.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检验内容的完整性; c. 公式引用和计算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 d.检验依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校核结束后,由校核人员在原始记录相应位
7、每页上有检 测人和复核人 填名。
原始记录要求
8、每页上加盖 归档标识, “共 页,第 页”。
原始记录要求
9、空白处用/画 出。
原始记录要求
10、采用杠改 或划改法,并 签名。不得重 复投改。每页 出现改动不超 过2处。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管理程序

分析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Recording and Processing Analytical Raw Data部门:Department 签字/日期:Signature/Date起草人:Prepared by 审核人:Reviewed by 审核人:Reviewed by 批准人:Approved by1 目的根据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建立管理程序,规定如何记录和处理分析原始数据,包括质量检验过程的分析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则、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规则,确保分析人员能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实验情况,便于产品检验的可追溯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需要按GMP管理所进行的分析检测,包括产品放行检测和为建立或延长产品有效期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相关的活动,主要有原辅料的进厂检测,中间体检测,成品检测,稳定性检测、方法确认和验证活动,产品研发阶段所进行的检测或者方法开发阶段的检测的要求不包括在本程序中,但可以参考本程序所制定的一些原则。

3 定义和术语3.1 分析原始数据:指按照公司内部的程序,以一定的形式,对检验过程的各项操作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载。

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或其它载体形式。

3.2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所谓能够测量到的是包括最后一位估计的,不确定的数字。

一个近似数据的有效位数是该数中有效数字的个数,指从该数左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包括零)的个数,它不取决于小数点的位置。

4 责任4.1 API QC、中间化验室、分析中心实验人员在进行需要按GMP管理的分析检测时,需按照本管理程序规范记录和处理原始数据。

5 EHS要求N/A6 程序6.1 原始记录书写通用要求6.1.1 记录人:记录必须由检测人员完成,所有参加检测工作的人都要签字并注明工作日期。

6.1.2 记录人应记录实际操作的参数和观察到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舍五入规则
• 四舍五入规则是人们习惯采用的一种数字 修约规则。 • 四舍五入规则的具体使用方法是: 在需要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次后一位,逢五 就进,逢四就舍。
(3)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
• 四舍五入修约规则,逢五就进,必然会造 成结果的系统偏高,误差偏大,为了避免 这样的状况出现,尽量减小因修约而产生 的误差,一般使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 规则。
• 除一些必备的信息(如样品名称、数量、 检验项目、样品编号等)外,在同一份检 验报告的各种检验原始记录中应尽量避免 信息的重复记录。
• 检测原始记录应由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 及时填写,不得凭回忆追记或事后抄正, 不得随意更改。 • 如遇记录错误确需更改时,应由项目检验 人员在原始记录的错误字符上划横杠,将 正确的字符填在上方并盖上更改人章或更 改人签名。不得采用涂改、粘贴等方式, 以致辨认不清原有的字符。
• 辅助型记录是指检验原始记录中某一信息 不方便容纳,需另行列出的记录,如标准 溶液的配制(或稀释)记录,化学分析中 样品恒重的记录等。
3.检验原始记录的编写方式
• 样品的相关信息是检验原始记录的主体部 分,不同类别的检验原始记录其内容也有 较大差别。一般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检 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情况、检验相关情况和 数据三个部分。
(5)0.5单位修约与0.2单位修约
• 0.5单位修约是指按指定修约间隔对拟修约 的数值0.5单位进行的修约。 • 修约方法:将拟修约数值X乘以2,按指定 修约间隔对2X依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修 约,所得数值再除以2.
• 将下列数字修约到“个”位数的0.5单位修 约 • 拟修约数值X 2X 2X修约值 60.25 120.5 120 60.38 120.76 121 60.28 120.56 121 X修约值 60.0 60.5 60.5
• 检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情况包括样品采集和 检验时的实验室温湿度;使用的主要仪器 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和仪器使用状况; 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生产批号、标准 物质配制(稀释)和标准曲线制作的相关 数据等。
• 检验相关情况和数据包括检验的时间,样 品处理前后的状况,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和异常情况处理,从仪器上直接读得 的数值或打印记录图谱、计算公式、检验 结果、检验结果因操作失误而作废的原因 等内容。
• 4)当需要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次后一位数为 5,而5的后面还有任何不是0的数字时,无 论前一位在此时为奇数还是偶数,也无论 “5”后面不为0的数字在哪一位上,都应向 前进一位。 • 例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35003——12.4 12.45003——12.5
• 小口诀: 四舍六入五考虑 五后非零则进一 五后为零看五前 五前偶舍奇进一
• 1)在需要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次后一位小于 或等于4时,直接将尾数舍去。 • 例如:12.146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为12.1 • 2)在需要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次后一位大于 或等于6时,将尾数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位。 • 例如:12.16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为12.2
• 3)当需要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次后一位数为 5,而5后面的数字均为0时,应看5的前一 位:若前一位数字此时为奇数,就应向前 进一位;若前一位数字此时为偶数,则应 将尾数舍去。数字“0”在此时应被视为偶 数。 • 例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3500——12.4 12.4500——12.4
• 经常一起检验的项目可编制多项目的检验 记录,对不经常一起检验的项目应尽量编 制单项目的检验原始记录,这样既便于使 用时灵活选用,同时又可有减少记录的数 量。
• 只需将检验工作中必备的或出现频率较高 的信息列入相应的记录内,而没有必要包 罗万象,将所有信息一一记录在内,对出 现频率较低的信息可采取预留一定的空项 来解决,这样既保证所有检验信息的录入, 同时又减少记录的篇幅。
4.编写检验原始记录的具体要求
• 为保证检验人员能规范、准确地填写检验 原始记录,各种检验原始记录应尽可能编 制成专用型记录。尤其是经常检验的样品 或项目。 • 实验室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作为常规检验 项目前,也应编制好相应的专用型记录。
• 检验原始记录应尽可能地方便检验人员填 写,凡能列记录的应尽量设计为表格式的 记录。 • 检验过程必须填写的信息和数据的排列次 序应与各项检验中的工作流程及对应的检 验方法步骤保持一致。
• 收集的原始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并归 档保存。
二、数据处理
• 1.数值修约 • 数值修约是通过省略原数值的最后若干位 数字,调整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使最后所 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值的过程。
2.数值修约规则
• (1)确定修约间隔 • 指定修约间隔为10-n (n为正整数),或指 明将数值修约到n位小数; • 指定修约间隔为1,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个 位数; • 指明修约间隔为10n(n为正整数),或指 明将数值修约到10n数位,或指明将数值修 约到“十”、“百”、“千”· · · · · · 数位。
• 参考标准 GB/T 8170
• 样品接収原始记录的基本信息包括受检单 位名称、样品名称、数量、性状、规格、 采样的地点、生产日期或批号、保存的条 件、送检或采样的时间、检验的性质或任 务来源、检验方法、检验依据和检验项目 等内容。
• 检验原始记录的版面格式包括记录的名称、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规格型号和等级、 检验项目、执行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号、 检验设备、环境条件、检验日期、检验参 数的全过程数据、单项判定、检验人员、 校核人员等。
• 用于填写检验信息和数据的空格大小要适 宜,并应留有更正错误记录的余地。 • 实验室检验记录应满足多种样品检验记录 的需要。 • 实验室检验记录应包含平行样的测定、平 均值和空白实验的相关信息。
• 样品来源或生产单位的相关信息不应出现 于检验原始记录中,以免影响检验工作的 公正性。 • 各种检验原始记录的格式,纸张尺寸应规 范统一;每一种记录都应编制页码和总页 码,记录的第一页应编排必备的检测信息, 以后各页为第一页的补充;每一种记录不 管有多少页,都应使用同一个样品编号; 第一页以后的各页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随 同第一页一起使用。
2.检验原始记录的类型
• 检验原始记录由直接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 依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编写,编写时可 以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工作需要,将检验原 始记录编制成专用型、通用型、辅助型三 种形式。
• 专用型记录是检验原始记录的主体,编制 时可设计成单项目和多项目两种。 • 通用型记录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备用记录, 主要用于技术含量不高、操作难度不大且 需要记录的信息,不多且不经常检验的项 目或样品,也可以作为新开展项目的过渡 性记录。
原始记录的编写及数据处理
袁媛
一、原始记录的编写
• 原始记录就是我们所做检验工作的证据, 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检验条件、检验数据是 否符合标准要求。
1.原始记录需遵循的要素
• 做为原始记录,首要条件要保证检测事件 的追溯性,主要包括:人、机、料、法、 环、时间等方面。
• 人员:具有检验能力,曾学习或从事过检 验专业,取得专业职称,能胜任当前检验 工作。 • 仪器设备:设备齐全,其参数要能满足检 验需求;计量设备需按要求检定或校准。 • 所需物料:试剂试药,玻璃器皿、其他检 验需要的物品质量要过关。
• 检测原始记录的计量单位须符合我国法定 计量单位的要求,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 位(例如1ppm和1ug/mL )。数据修改和有 效数字表样、样品准备、纠正措施实施过程 等记录,同检测原始记录一样,必须有从 事该项活动的人员签字。
• 检测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副本属技术秘密, 应严格保密,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扩散和 外传(转抄、复印、拷贝等)。 • 电子存储记录应遵循《计算机、软件及网 络控制程序》相关规定,确保数据输入或 采集、存储、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电 子存储记录的更改必须按岗位授权权限进 行,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更改。
• 0.2单位修约是指按指定修约间隔对拟修约 的数值0.2单位进行的修约。 • 修约方法:将拟修约数值X乘以5,按指定 修约间隔对5X依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修 约,所得数值再除以5.
• 将下列数字修约到“百”位数的0.2单位修 约 • 拟修约数值X 830 842 832 5X 5X修约值 4150 4200 4210 4200 4160 4200 X修约值 840 840 840
(4)不允许连续修约
• 拟修约数字在确定修约间隔或指定修约数 位后,应一次修约获得结果,不可以连续 数次修约,否则将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 例如将数字15.4565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时, 应一步到位,正确方法15.4565——15 • 如果分步修约将得到错误的结果:15.456 5—15.457—15.46—15.5—16
• 规章制度、依据的标准:指检验过程中所 需遵循的规章制度、检验标准、各种操作 规程等。
• 环境监控:包括检验区域的温湿度、试剂 试药及仪器放置的环境、微生物检测区域 的环境控制等。
• 日期时间:包括原始的检验时间、试剂试 药的配置时间及有效期、使用仪器设备的 时间等。
• 人、机、料、法、环、时间在检验过 程中都要在原始记录中有所体现,让 我们的检验过程能够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