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

浙江省温州市四中李星明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进入新课程实验,数学教学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一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1,2,4,5的教学。回顾一年来我们实践新课程的历程,反思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于正在进行或准备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如何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教材的本质属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1、教师培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浙江省为了使新课程能顺利的实施,要求任课老师全员培训,培训时间定在每学期的开学前,培训分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全员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指导意见》,必修课程的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为了使培训落到实处,一般每次培训都有一线老师上研讨课,然后评课研讨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各学校建立“专家指导+行政领导+学科骨干探讨+教师实践”的数学课改组织支持系统,为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

2、模块教学安排

浙江省为了使新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较为一致,参考高中教学大纲的先后顺序,同时考虑算法是全新内容,需要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统计、概率与其它知识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新课程教材必修模块教学的顺序安排是: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一年级完成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周安排4个课时;高二第一学期的上半年学段完成必修模块3教学后,文科学生选修IA、IB,课程为选修1—1,1—2,

每周安排3个课时,开设顺序为:1—2,1—1;理科学生选修IA、IB,课程为选修2—1,2—2,2—3,每周安排4课时,开设顺序为2—3,2—1,2—2;高三文、理科学生选修IB,选修IC与高三复习,文科选修课程为3—1,4—5,理科选修课程为3—1,4—4。

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

5、数学学习的评价及学分认定

新课程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及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评价体制。

必修1——必修5五个模块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学习完后,进行模块结业考试,考试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模块考试不得补考,但允许学生多次重考,成绩按最好的一次记录。

二、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

四、教学反思

1、了解初中知识体系,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在高一学习中做好必要的准备,有必要对高中内容联系密切,按初中课标教材已经删减,而高中学习必须用到的内容进行衔接教学,具体内容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因式分解

目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对因式分解的要求很低,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不包括立

方和(差)公式,但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出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初中没有涉及2()

+++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而十字交叉法有快速简捷的特点,广泛应用在解不x p q x pq

等式和方程中。

(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目前初中阶段,没有明确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但这个结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解析几何中求线段的长度,设而不解简化运算量作用较大。

(3)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学习函数内容的起点,引入函数的概念,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都以二次函数为载体,初中所学内容偏低,与高中知识内容要求有较大距离。

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四心”,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圆中的切割线定理等,熟悉这些知识,让学生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衔接,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研究教学内容的变化,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经历一年新课程的教学,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几个主要变化: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理念上,强调人文探究应用;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模块与专题;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增、删、升、降,重新整合;在教学方式上,螺旋上升展开;在课程评价上,学分管理体制。在教学要求上,不搞一步到位,删减的内容不随意补充,不能把教辅材料作为教学的依据;把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注重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技。

开始使用新教材时,我们普遍感到教学时间不够,客观上除了新课程内容较多,新课

标安排课时太少(每周才4节)以外,主观上是教师没有理解新课标,未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所致,例如新课标已淡化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不少老师在必修1的教学过程中,仍以高考题作为参照物,加深拓宽,强化引申,力求一步到位,如此教学时间焉能足够?

其次,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对一些重点知识,安排多次呈现并逐步深入,例如函数的教学,就经历了必修1第二章函数概念的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领悟其基本思想方法。必修4的三角函数教学,从定义,图象、性质等角度研究三角函数。必修5数列不等式与函数密切相关;选修2用导数进一步研究函数;选修3必修4函数的综合应用都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展开。只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把握新教材,才能落实教材的意图,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而不致于学生在高一学习数学时就感到“气喘嘘嘘”。

3、适应课改要求,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本次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在正文的很多地方表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用计算器、计算机作出对应值和图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近似解,借助计算器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利用计算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画三角函数的图象等等,同时设置了很多拓展性栏目“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用计算机绘制图象,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等等。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原来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一些基础的必要的运算能力,如三角函数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三角函数的求值运算,对数运算,利用二项式定理进行近似计算,排列组合和阶乘数的求值等,曾是很重要的基本运算要求,在新课程中已被弱化或淡出,减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