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1) (1)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丹尼尔·卢瑟福 (1749—1819)
发现空气中 存在氮气。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瑞典化学家 舍勒
(1742—1786)
发现空气 中存在氧气, 并制得氧气。
由于被传统 的燃素说所束缚, 并没有定量的测 出空气中氮气和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 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3)向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 (4)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5)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预先 放入了一定量的水),并迅速塞紧瓶塞。
反应
装置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的体积。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
他怀疑从空气中分密离出度来 的含氮氮得化到气合的中物氮可分气能解 还含1有.2尚505未g被/L 发 现从氧的气空较留气下中重的分的氮离气气出体。1.2572 g/L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阅读课本26页)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出空气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

汞 + 氧气 热
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氧化汞(红色粉末)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成分的发现
❖最初人们以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
证明了其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冷却到室温才打开弹簧夹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
偏大的是( C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 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
答:(1)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 太慢,导致部分气体从集气瓶口膨胀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部分空气从导管口膨胀逸出。
空气 的成分
3.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 体杂质
体积
78%
分数
巧记空气的成分
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
4.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 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 续燃烧。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 瓶总体积的1/5,会是什么原因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2课时全)(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2课时全)(无答案)

课题1 空气(1)空气的组成一、知识梳理1、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氧气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

2、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________,组成________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常见的有3、由____种物质组成的,叫做________。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常见的有二、合作探究实验(一)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____和_____组成实验方法:曲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①________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②容器内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剩余气体约4/5,是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实验(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法:根据某物质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来测量的。

(1)药品:红磷(暗红色固体)、水(2)原理: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3)化学方程式:(4)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______火焰、大量______;待红磷熄灭并____________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处。

(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6)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为氮气,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红磷量不足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⑥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⑦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1)

课题1 空气1、空气成分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4)实验注意事项:A、装置不能漏气;B、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C、红磷要过量;D、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A、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D、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②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A、弹簧夹没有加紧;B、红磷升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③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6)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2. 混合物和纯净物点燃(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共26张PPT)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共26张PPT)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 究,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其中最有 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舍勒(1742—1786)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拉瓦锡 (1743—1794)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方法:曲颈甑(盛空气) 中加热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D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决定他的心智思想,也就决定 他的命运。
如同磁铁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周围的 人,改变周围的情况。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421.8.4 Wedne sday, August 04, 2021
4、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 积的1/5 ,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 少的体积小于1/5 ?
1)红磷量不足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瓶内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 N2 )
78%
氧气 ( O2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根据某物质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 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外界大 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来测量的。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1/5; 注意: ①可燃物要求:该物质要足量且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燃烧后产物是固体。 ②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共2课时)
4.课后作业:布置与空气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空气成分和污染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和实验规范意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空气相关知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组成:首先,我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通过讲解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特点。
2.空气污染:接着,我讲解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及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同时,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如调查当地空气质量,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发展。
教学策略: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现象,如雾霾天气、工业排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污染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真的干净吗?”“空气污染有哪些危害?”“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单元【优质课件】第二单元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单元【优质课件】第二单元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使灯泡经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探究新知
三、 保护大气环境
思考与讨论
(1)举例说明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2)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C.CO2
D.SO2
4.下列措施能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C ) A.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B.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随堂训练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可以做为保护气且在空气中体积含 量最多的是( A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二、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氮气的用途:②化工原料(制氮肥) ③作制冷剂
探究新知
思考与讨论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请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 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探究新知
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列入空气质量 监测标准的污 染物包括:二 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 碳、可吸入颗 粒物和臭氧。
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
探究新知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探究新知
氧气的性质、用
途 空气是 保
氮气的性质、用 途
一种宝 护
第二单元 课题2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空气》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空气》课件(共17张PPT)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确 定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 化学符号表示)
如:N2、O2、CO2、P、P2O5、H2O
象空气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 合物。(不能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
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 等每一种物质都是纯净物。(纯净物可 以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 氮气N2、磷P、五氧化二磷P2O5等。)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1、红磷的燃烧 2、红色粉末氧化汞加热变成银白色液体的汞 3、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1) 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使瓶内的氧气全部参加反应
(2) 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 是什么? 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3) 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10时2分29秒上午10时2分10:02:2921.8.12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实验现象】①红磷继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后)②打开弹簧夹 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 体积约占瓶内容积的1/5。
因为燃烧放热,瓶内温度较高气体气压较大,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4)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共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共2课时)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我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与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亮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反思与评价方面,我将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在问题导向方面,我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如“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方面,我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空气中的一个成分,如氧气、氮气等。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所负责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4.通过实例和生活现象,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的助燃性、氮气的稳定性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空气中的一个成分,如氧气、氮气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所负责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重点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活离不了。

(打一种我们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二、实验导学探究原理空气如此重要,它的成分有哪些?是怎样发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二百多年前,一起看看科学家们当年是如何工作的,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我们能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呢?【课前提供的信息】【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提供的内容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演示实验】2-1【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板书设计课题 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与空气成分的发现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原理②实验现象③实验结论3.空气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只有一种成分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组成性质 表示方法
举例
固定
有化学符号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 (P205)
不固定 无固定符号 空气,海水
11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A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食盐水
D 75%的医药酒精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
混合物的是 (D ) A.氮气 蒸馏水 B.铁矿石 食盐水
C.氢气 CaCO3 D.二氧化碳 空气
3、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河水 D浮有冰的水
12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曾经叫“养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13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5)红燃磷烧不一能定继程续度燃时烧。,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6
练一练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在燃烧匙中装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
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
21% 0.94% 0.03%
水蒸气 及其他气体杂质 0.03%
( H2 O )
8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
多的气体 是( B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2、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C )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B ) A 4:1 B 1:4 C 1:5 D 5:1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白烟;
2、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瓶 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应过量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4)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 的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14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15
三、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止
1.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02)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的三大类型
SO2、NO2等 氟利昂等
酸雨 臭氧空洞
CO2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16
3.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 CO2
SO2
17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NO2
课题1 空气
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 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2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点燃
P
O2
实验现象:
五氧化二磷
P2O5
21
9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N2、O2、CO2、P、P2O5、H2O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
为N2、 O2、CO2等。
10
(3 )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 各自的性质。
18
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
19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5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 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2))有装部置分漏水气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后打开止水夹
(1)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该实验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5)实验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误差产生的原
因可能是

7
3、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 N2 )
78%
氧气
( O2 )
空 稀有气体 气
二氧化碳 ( CO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