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单一要素的经济 单一要素的经济(局部均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 力数量.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19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图 2-2: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外国葡萄 酒产量, Q*W(加仑)
L*/a*LW
F*
+1
P* L*/a*LC 外国奶酪产量, Q*C (磅)
20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一般均衡2
贸易后确定相对价格——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 (例如 PC / PW)?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确定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 酪的总供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 (QC + Q*C )/(QW + Q*W). 世界的奶酪相对需求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17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 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 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 对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 的生产效率.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 绝对优势,可获利 的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如自然资源不同 贸易结构将会被比较优势所决定.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36
重商主义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 社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 唯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 因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 分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 应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6
*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 消费者的真实收入也随之变化。
Y
X
27
*
Y 需求曲线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8
*
Y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9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均衡条件:
1、生产达到均衡 MRT=Px/Py—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
格 2、消费达到均衡 MRS = Px/Py——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3、市场出清 Xc = Xp,Yc = Yp——两种商品的生产等于消费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重商主义
1)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 (2)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 代表人物Thomas.Mum 托马斯.孟 (1571-1641)
Y
X
来自生产效率线,每一点上都实现 了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给定的技术水
平和要素总量条件下的产品供给能力。 反映X和Y的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03-04
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问题
1 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分析劳动力从本国向 外国自由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2.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现假定外国的移民政 策只允许本国的2名工人进行移民,计算这2名工人的流动对产量和以下5个群 体收入的影响:
0
0.0
0.0
部门1
MPL P* MPL
(P=10)
部门2
MPL
P* MPL
(P=20) (P=13)
10
25.1
39.8
1.51 15.1 1.59 31.8 20.67
20
38.1
52.4
1.14 11.4 1.05 21
13.65
30
48.6
61.8
1.00 10.0 0.82 16.4 10.66
解答 2
P2xMPL2=2xMPL2 P1xMPL1=1xMPL1
• 由于产品1的劳动投入+产品2的 劳动投入=100,工资率为两部门 的边际收益相等处,从表和图可 以看出在产品1劳动投入为30, 和产品2在劳动投入为70时,两 部门边际收益均为10,所以工资 率为10,劳动配置:产品1为30, 产品2为70;两部门的产量:Q1 = 48.6,,Q2 = 86.7
问题
1. 说明本国资本供给的增加对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 2. 在同一幅图上画出本国和外国的相对供给曲线 3. 如果两国国家开放贸易,会是什么模式?说明贸易对两个国家
三种要素的影响
解答 1
产品1生产函数 QF ‘=QF’(K, LF) QF =QF(K, LF)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一、劳动生产率介绍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创造产出的数量或价值。
它是衡量经济效率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也随之增加。
这种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改善工作条件等方式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提高经济增长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实际工资和改善生活质量等。
二、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中。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家或地区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而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并使得各国在贸易中互利互惠。
三、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比较优势。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时,它在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方面可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这使得该国或地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出售其产品或服务,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比较优势则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时,它会集中资源和技术创新于该领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集中资源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促进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在实际经济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贸易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促进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其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劳动力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2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因 此可以出口奶酪以换取葡萄酒.
习题: 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 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 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 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 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 米的比较优势?
多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
要确定在多种产品经济中的相对工资,我们必须 根据对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 对需求 (i.e., 相对派生需求). 相对派生需求 对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与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 之比负相关.
Figure 2-5: 相对工资的确定
相对工资率 w/w* RS 苹果 10 8 香蕉
1.生产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 表明了在既定的资源 条件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商品组合. 一国的PPF可用下式表示:
aLCQC + aLWQW = L (2-1)
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
QC + 2QW = 120
Figure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酒产量 QW(加仑 加仑) 加仑
1.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1.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如何确定 (e.g., PC / PW)?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世界做为一个整体来考 察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 相对供给等于既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的奶酪 相对供给 总供给除以葡萄酒的总供给,即 (QC + Q*C )/(QW + Q*W). 奶酪的相对需求 相对需求是一个相似的概念. 相对需求
南美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较低. 美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较低.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9
• 生产可能性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产品替代的情况。 --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在某种产品(如奶
酪)的产量给定时,另一种产品(如葡萄酒)的最大可能产 量 。 或者表明这种经济状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不同产 品组合。
21
• 贸易所得
方法一:间接生产法 本国1小时可生产1/aLC磅奶酪,可换得(1/aLC) (PC /Pw)加仑葡萄酒。 当(1/aLC)(PC /Pw)>1/aLw 或PC /Pw>aLC/aLw,通过 贸易间接生产的葡萄酒比直接生产的葡萄酒 多。 例子:美国的冬季玫瑰花
22
方法二:两国的消费可能性。 贸易扩大了两国的消费选择的范围,使得消费可能性曲 线突破生产可能性边界。
26
•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 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贸易的获益取决于比较 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在表3-2例子中,外国在奶酪和葡萄酒的生产率方面均低于本国,但仍可 从贸易中获利,可以多换1/6磅的奶酪
贫民劳动论:外国低工资的竞争是不公平的,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 家。--外国的低工资率与本国是否从贸易中获利的问题并没有多大关 系。 在表3-2例子中,尽管外国的工资只有本国的1/3,并不妨碍本国从贸易 中获利,可以多换1/2加仑的葡萄酒
第一步,假如没有国际贸易,美国生产冬季玫瑰,则只 能生产1000万只;南美生产计算机,则只能生产3万台
第二步,现在,各国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则美国生产10万台电脑;南美生产1000万只冬季玫瑰
第三步,假定美国以5万台电脑与南美交换1000万只冬季 玫瑰,则美国比自己生产冬季玫瑰多了5万台电脑;南美 比自己生产计算机多了2万台电脑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答: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
但是,克鲁格曼却认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答: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答: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于说明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量可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产出量的可能性。
在曲线之外的任何点都是不可能得到的,资源不可能实现这种配置,曲线内的点都可以得到,资源容易实现这种配置,只有曲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分利用下的最优效率。
完整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首先,它们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
•其次,它们试图通过贸易来达到规模经济。
▪李嘉图模型以国家间的技术差别为研究基础:•这些技术差别反映在劳动生产率上。
第二节单一要素经济▪假定存在一个经济社会(我们称之为本国),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
•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既定的。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表明了本国的技术水平,为简便起见,我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指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aLW表示生产一加仑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aLC表示生产一磅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供给。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二、相对价格与供给▪在单一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PC-为奶酪的价格,PW-为葡萄酒的价格。
▪以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相对价格为PC/PW。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
第三节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模型假设:•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国家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L,L*)•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不可流动•市场为完全竞争的•用*来表示外国的变量一、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这意味着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由可能发生的。
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1. 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A. 各国间的差别,做善长的事,取长补短,获益(比较优势)B. 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提高 2. 比较优势:本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拥有比较优势(北美计算机,南美玫瑰) 3. 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模型 A. 一国: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a L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率是它的倒数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是横坐标的机会成本(前提是同质)(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不同产品的组合)不等式:L Q a Q a LC LC LW LW ≤+劳动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 奶酪的小时工资: P c /a LC当 Pc/Pw>aLc/aLw , 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门生产奶酪 关键命题:一国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时,只生产奶酪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必须为自己生产两种产品,导致两种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机会成本。
即: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两国*LW*LC LW LC a a a a < 比较机会成本 得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
(光凭绝对优势没法确定贸易模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确定研究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即注意两种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RDTOT5.贸易所得两种方法体现贸易互利性: ①间接生产:用1小时生产的奶酪换取葡萄酒:(LCa 1)(Pw Pc )直接用1小时生产葡萄酒:LWa 1因为(LC a 1)(Pw Pc )> LWa 1,所以第一种方法好。
当世界市场均衡时,没有国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就一定有PwPc>LWLCa a 。
②研究影响消费可能性:贸易前:消费可能性与生产可能性一致贸易后:都扩大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 6.相对工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工资率也较低,就具有了成本优势(工资相同是在一国情况下)。
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表示,相对劳动生产 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 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A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 均产量) B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 均产量)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 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 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 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 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 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
表2-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劳动投 入量 英国 美国 15 10 产出量 120 120 劳动投 入量 5 10
布 产出量 100 100
19
一个例子
从表2.2可以看出,进 行国际分工之后,整 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 仍是240,没有变化, 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 400,比分工前增加 了200个单位。这说 明,国际分工使两国 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 的利用。
Adam Smith (17231790)
13
绝对优势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 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 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 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 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 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 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 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 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 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 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 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 10万元的其他商品。
上述关系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产品所使用的劳动 比B国生产一单位的X产品的时间少。
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成本优势的例子。
假设英国、法国生产每吨小麦和生铁分别投入的劳动为 200天、100天、与100天和200天。
英国 法国
小麦 200天/吨 100天/吨
生铁 100天/吨 200天/吨
这说明英国在生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法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 对优势。
第 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 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 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 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只要6个单位小麦能交换到4个单位以上的布,美国就会同 意交换;而6个单位的小麦能交换到少于12个单位的布, 英国就会同意交换。因此,互利贸易的交换率范围为:
4C< 6W < 12C
例如,交换率为6W/8C,则美国可获得4C;而英国如果 自行生产6W,需6个单位劳动,即12C,节约了4C。
问题1: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能产出多少产品的指标,它
衡量的是人力所能发出的产出结果,即人力产出的总量与人力的总数之比。
基本上,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定的时间单位,即人力的总产出
除以人力的总数,来衡量人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国家区划来计算,比如按
照行业来计算,比如按照国家、地区来计算。
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往往
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市场劳动力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
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既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国际百
货比较优势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其中一国家或地区在其中一行业方面具有的优势,它具
有节约优势或生产优势,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利用国内的技术进
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产品以低价格出售,从而取得利润,并进一步提高
生活水平。
比较优势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因此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不仅是影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
考虑到
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研究领
域的重要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观点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因此国家富强的标志在于金银的多寡;反映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富强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封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富强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衡量国家财富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但是,即使以现代观点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
(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当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
(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货币政策)(3)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国民收入增加,失业率降低。
(积极财政政策)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
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示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示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X X a b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来表示。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
所谓221⨯⨯,是指我们的模型只涉及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要素。
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麦(单位:bushel )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指劳动(单位:man-hour )。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表2.1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如果两国确定小麦和布的价格是1:1,那么美国可用6单位小麦交换6单位布,而美国内部贸易中6单位小麦仅可交换4单位布;同时,英国可用6单位布交换6单位小麦,而英国内部贸易中6单位布仅可交换1.2单位小麦。
换言之,英美两国均可在此贸易中获利。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绝对优势理论仅仅只能解释一小部分国际贸易,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能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
2.3 相对优势理论:戴维·李嘉图斯密认为国际贸易是生产率绝对优势的结果,那么,对于一个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是否就没有国际贸易的可能呢?我们把前面的表格改成如下形式:表2.2其中,英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这里是否就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基础呢?或者说,是否就不存在贸易所得呢?李嘉图认为,对于这样在两种商品上都是绝对劣势的国家,同样有国际贸易的可能。
也就是,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是生产率相对优势的结果。
一个浅显的例子是,Michael Jordan 在打篮球和剪草坪这两项事情上都比普通人强,是否他家的草坪也由他自己来剪呢?一般来说,除非他愿意以剪草坪为休闲手段,否则他应该雇佣一个人来剪草坪。
12.3.1 相对优势我们从上表中看出,美国在布的生产上生产率两倍于英国,而在小麦的生产上生产率六倍于英国。
我们称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而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2。
更正规的,对于两个国家A 、B ,两种商品X 、Y ,我们称A国在X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当且仅当X Y X Y a a b b当A 国在X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A 国一定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B 国一定在X 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B 国一定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1本例来自Mankiw 《经济学原理》。
2 虽然英国在布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劣势。
2.3.2 贸易所得若两国仍确定小麦和布的价格是1:1,则美国用6单位的小麦可交换6单位的布,而美国本身只能交换4个单位的布,通过贸易美国获得了2个单位的布,或者说节约了0.5个单位的劳动;英国用6单位的布可交换6个单位的小麦,而英国本身只能交换3个单位的小麦,通过贸易英国获得了3个单位的小麦,或者说节约了3个单位的劳动,还可以说获得了6个单位的布。
我们发现,只要6个单位小麦能交换到4个单位以上的布,美国就会同意交换;而6个单位的小麦能交换到少于12个单位的布,英国就会同意交换。
因此,互利贸易的交换率范围为:<<C W C4612例如,交换率为6W/8C,则美国可获得4C;而英国如果自行生产6W,需6个单位劳动,即12C,节约了4C。
以上,我们用布衡量了贸易所得;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小麦衡量贸易所得。
在后面,我们还将用布和小麦一起来衡量贸易所得。
2.3.3 比较优势定律的例外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率的相对差距相等时,互利贸易可能不会发生。
我们将前面的表格修改成如下形式。
表2.3仅当6W能交换超过4C,美国愿意交换;但仅当4C能交换超过6W时,英国愿意交换。
因此在此情况下,互利贸易不会发生。
一般,我们忽略这种情况。
2.3.4 引入货币的比较优势假设美国工资率为每小时$6。
又因为美国每小时可生产6单位小麦,因此一单位小麦的价格为$1;每小时可生产4单位布,因此一单位布的价格为$1.5。
3假设英国工资率为每小时1英镑。
又因为英国每小时可生产1单位小麦,因此一单位小麦的价格为1英镑;每小时可生产2个单位的布,因此一单位布的0.5英镑。
再假设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兑换2美元。
下表用美元来表示1单位小麦和1单位布在美国和英国的价格。
3这里隐含的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表2.4那么,美国将出口小麦,而英国将出口布。
进而假设美元升值,英镑贬值。
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兑换1美元。
那么,表2.4变为:表2.5那么,英国将向美国出口布,但小麦没有交易。
这样,两国的贸易是不平衡的。
外汇市场势必出现对英镑需求的增加,这将促使英镑升值而美元贬值。
44关于这些内容,国际金融中会详细介绍。
如果美元贬值而英镑升值,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兑换3美元。
那么表2.4变为:表2.5那么,美国将向英国出口小麦,但布没有交易。
这样,两国的贸易同样不平衡。
外汇市场势必出现对美元需求的增加,这将促使美元升值而英镑贬值。
以上我们仅仅是举了一个例子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下面我们要引入更正规的微观经济学方法(主要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证明它,这也将使我们的分析更加可以操作。
但在此之前,我们引入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
虽然这个概念在我们下面的分析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也许能使得我们的分析更加容易理解。
2.4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同意劳动是商品生产的唯一要素了。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重新诠释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对于221⨯⨯模型,生产一单位商品A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生产它而放弃的能够生产的商品B数量。
正因为放弃了生产B,才释放出了足够的资源去生产A。
机会成本可能不变,也可能递增,还可能递减。
在比较优势模型中,我们假设它不变。
对于表2.2中的英国,12=,那么生产1单位的小麦的机W C会成本就是2个单位的布;而生产1个单位布的机会成本就是0.5个单位的小麦。
而对于美国来说,64=,那么生产1单位小W C麦的机会成本就是2/3单位的布;而生产1单位布的机会成本就是1.5单位的小麦.2.4.1 不变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这样一条曲线,它描述了在既定的技术约束下,一国穷尽其所有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两种商品相互替代的比例.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形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描述了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例:我们根据机会成本不变,假设如下一些数据:120cloth.. U S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都为直线,因此边际转换率为常数。
对于美国来说,边际转换率为2/3,也即每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生产2/3单位的布。
对于英国来说,边际转换率为2,也即每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生产2单位的布。
2.4.2 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如果一单位产品的价格等于其成本,那么在美国,小麦和布的相对价格必定为2/3,或23w c P P = 而在英国,小麦和布的相对价格必定为2,或2wcP P = 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价格决定,只考虑到了供给因素,而没有考虑到需求。
2.5 封闭国家均衡18060 Wheat..U K120我们引入无差异曲线,则美国和英国的自给自足均衡点(生产点和消费点)如右图所示:2.6 国家在开放经济中的生产和消费我们以英国为例子,它进入开放经济中,面临了不同于国内相对价格的世界相对价格world p ,这个价格一般来说与国内不同. (1) 如果W worldCP p P >国收入,必定在B 生产.BB '为预算约束线。
(2) 如果W worldCP p P <必定在A 生产。
AA '为预算约束线。
(3) 如果W worldCP p P =上任意一点生产。
AB 为预算约束线。
(一般忽略这种情况)18060 clothWheat..U SWCP P >WP '引入无差异曲线,那么其消费点则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如图所示。
2.7 世界相对价格的决定世界相对价格由该商品的世界需求和世界供给共同决定。
由于Ricardo 模型包括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着重于商品的供给方面,我们这里只能详细的分析它的供给。
我们以小麦为例。
(1) 若世界相对价格2/3worldp <,美国不生产小麦;同时,英国也不生产。
因此小麦的世界供给为零。
(2) 若世界相对价格23worldp =,英国仍然不生产,但美国可能生产(]0,180单位小麦。
因此世界总供给为(]0,180。
(3) 若世界相对价格22/3worldp >>,美国生产180单位,英国仍然不生产,因此小麦的世界总供给为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