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https://img.taocdn.com/s3/m/0729c251f242336c1eb95e26.png)
五、听觉神经通路病变的定位诊断
4、对皮层下和大脑皮层结构的定位诊 断,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六、ABR检测适应症
无法解释的听力下降
单侧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 无原因的眩晕
有下列听力学检查结果者:不对称听力下 降、语言分辨率测试有回跌现象、声反射 衰减阳性及蜗后病变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二、记录方法
刺激强度:60-80dBnHL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度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需要(听力学的和 神经学的)确立测试时声刺激强度的程序
二、记录方法
• 1、潜伏期测量参考值:选定自己实验室的标准数据
二、记录方法
正常成人ABR各波潜伏期
注:株洲市一医院听力检测中心
二、记录方法
正常成人ABR波峰间潜伏期
二、记录方法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③加我等报导示婴幼儿越小反应阈越高, 原因是脑干发育尚不成熟 ④对新生儿,1个月到5岁儿童,常规测 听不合作的儿童及伴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 重缺陷的患儿,ABR测试尤为必要。 ⑤随着小儿听神经病发病率升高,除了 要进行OAE快速筛查外,还要做AABR(自 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筛查。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
②、性别:女性比男性潜伏期短,幅
值高,可能与颅骨的大小和脑组织结构不 同有关
③、状态:EAEP不受被试者意识状态
影响。体温下降时,Ⅰ-Ⅴ波间期延长,所 以要求要保温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
④听力情况 传导聋时潜伏期绝对值延长,而波间潜 伏期不变,由于听阈提高,Ⅰ波常消失 轻、中度耳蜗性感音性听力下降时,如 损伤局限于外毛细胞,ABR可正常;高频听 力损伤时,Ⅰ、Ⅴ波潜伏期延长,但Ⅰ-Ⅴ波 间期正常。 中度聋时,如500HZ处大于 50dBHL,1KHZ大于90dBHL,ABR常消失。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dc105ddd76eeaeaad1f330fe.png)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麦飞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PASS(通过)⏹结果为PASS就是测试通过了,不论A和S的数值水平如何。
⏹测试结果通过表明病人内耳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REFER(参考)⏹REFER(参考)可分为“正确的”参考和“不正确”的参考。
⏹“正确的“参考是只A和S 数值正常,表示测试的条件较好。
⏹”不正确“的参考是指A和S的数值异常,表示测试的条件并非最佳,需对病人重新测试。
产生测试结果为参考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病人可能存在神经性听力损失。
考虑到多种因素可导致测试结果为参考,建议您对病人进行重新测试。
结果为REFER(参考)⏹当结果为参考时,可先考虑如下因素:⏹声音传输通道发生故障,需检查探头及耳道是否通畅无异物,清洁探头、耳道,更换耳塞后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环境不够理想(噪音太大,病人太紧张等)。
需改善测试环境,必要时可在安静的隔音室/间里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A(伪迹率)和S(刺激稳定率)的数值:⏹假如A的数值大于20%,说明环境噪音过大。
需在周围环境安静时重测。
⏹假如S的数值小于80%,说明探头可能松动或是在耳道内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重新塞好探头进行测试。
结果:噪杂NOISE⏹意义:⏹表示室内噪声或被测婴儿发出的生物噪声干扰资料获取,耳道塌缩,或耳塞头配合不良⏹处理:⏹尝试减少可能噪声来源或更换较适合耳塞然后再做一次测试听力学概念(1 )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500Hz+1000Hz+2000Hz)/3(2)听力零级----是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在各频率的声压级dBSPL条件下测出的平均听阈值dBSPL。
(3 )隔音室内的环境噪声<28dB(A)。
(4)听阈----是以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听阈提高即为听力下降。
注意:⏹聋与重听均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则以听力损失较轻的一耳为准⏹若一耳系聋或重听,而另一耳听力损失≦40dB,则不属听力残疾。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ba35fd0b1c59eef9c7b433.png)
• 对耳蜗非线性机制的反映
• 反映耳蜗性听力损失的频率特异性特征
学习交流PPT
6
常用测试内容
• DPOAE图(DP-Gram) • 潜伏期(latency) • DPOAE函数曲线(输入/输出函数,I/O
function) • DPOAE反应波形 • DPOAE声抑制曲线(suppression tuning curves)
• 纯音听阈与相对应频率处的DPOA E 幅值有很好的相关 性, 其相关性变化于0. 44 ~ 0. 85 之间, 说明DPOA E 幅 值与纯音听阈间存在着一致性
学习交流PPT
16
• 伪聋的鉴别
• 耳鸣
• 在国外已有将耳声发射作为耳鸣常规检测,并认为对耳 呜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参考意义
• TEOAE检出率下降, DPOAE中某些频率幅值下降 • 由于DPOAE具有频率特异性,可能预示了耳蜗特定部位
DPOAE及ABR的基 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2006-10-13
学习交流PPT
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学习交流PPT
2
基本概念
学习交流PPT
3
耳声发射
• 产生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 的音频能量
• 反映耳蜗具有主动产生声能的功能 • Kemp回声
I 听神经近末梢处
II听神经近中枢处
III 同侧耳蜗核(小 部分第八神经纤维参与)
IV 上橄榄复合体
V 正成分源自外侧丘 系,负成分源自下丘
Interwave Latencies
Absolute Latencies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d5f1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1.png)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李惠清;卢坚【摘要】目的探讨听脑干反应(ABR)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纯音听阈测定(PTA)之间的相关性及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总结在测试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162例(324耳)接受检测者同时作ABR和ASSR、PTA检测.结果 ABR和ASSR听阈阈值均较PTA高.在刺激信号频率为80、90、99?KHz时(包括平均听力),受试者ABR值和PTA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12、0.6281、0.9299、0.9156和0.7271;在刺激信号频率为0.5、1.0、2.0、4.0?Hz时,ASSR值和PT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2、0.7343、0.8538、0.9343和0.7852.两者与PTA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R和ASSR配合PTA测听较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听力,对于不能配合行为听力测试或行为测试结果不可靠的患者可提供较准确的依据,两者应用于临床互不可取代.【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2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听脑干反应;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定;相关性;护理【作者】李惠清;卢坚【作者单位】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伤残患者,来我院接受听力伤残鉴定的患者越来越多。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鉴定标准是以500 Hz,1000Hz,2000 Hz平均听阈作为依据,由于伤残鉴定者多不愿配合主观的纯音听力测试,临床上通常结合听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客观的检测作出结论。
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听力学界客观评估听力损失,明确耳聋的性质和部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耳聋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客观的测试结果。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79e18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0.png)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一、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语言的发生及发展复杂,根据经典Broca-Wernicke-Lichtheim- Geschwind模型,语言信息通过听觉通道传递到初级听觉皮层,主要由左侧颞叶的Wernick区进行加工和信息提取,而后从Wernick区通过弓状束传送到额叶的Broca区进行加工后形成语素,再传递到运动皮层,最后至发声器官而产生的。
相关研究表明听觉中枢对于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在语言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交流障碍儿童是听觉中枢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peech-ABR) 是采用复杂言语声来诱发的脑干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位,反映脑干层面对语音信息的生物学编码及编码过程。
speech-ABR受儿童认知水平、注意力、情绪状态因素影响较小,对儿童配合程度要求较低,能较好地保留刺激声诱发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具有高的信号保真性、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故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中枢听觉发育的研究。
speech-ABR最常见的是用/da/为刺激声来诱发,常用指标包括V、A、C、D、E、F、O 波7个主波潜伏期和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 F0)幅值及第一共振峰(first formant, F1)幅值。
波形分为起始部分(onset response, OR)和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
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代表刺激的起始部分;频率跟随反应包括D、E和F波,分别由语言中周期性事件所诱发,包括刺激声的基频和共振峰。
一般认为V、A、C、O波及F1幅值为言语刺激中的瞬态性事件所诱发,反映语义信息部分的处理,其中V、A 波可能反映言语刺激开始时脑干神经元高度的同步化活动,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辅音信息;C波为声音开始事件所诱发,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过渡音征、音轨等信息;O 波则为言语刺激的结束事件所诱发。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9efb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9.png)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临床听功能检查法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观测听法,包括秒表试验、音叉试验、各种纯音测听及言语测听等。
另一类为客观测听法,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测听、阻抗测听、电反应测听和耳声发射测试等。
【音叉试验】音叉试验是鉴别耳聋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C调倍频程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128Hz、256Hz、512Hz.1024Hz和2048Hz,其中以256Hz、512HZ的音叉最常用。
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L林纳试验(RT)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是比较同侧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检查方法。
取C256音叉,振动后置于受试耳乳突鼓窦区测试其骨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时间,并立即将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侧ICnI外,测试其气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时间。
结果判断:气导(AC)比骨导(BC)时间长(AOBC),为RT“+”,见于正常人或感音神经性聋者。
骨导比气导时间长(BOAC),为RT“一”,或骨导、气导时间相等(BC=AC),为RT"土”,均见于传音性聋者。
2.韦伯试验(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是比较两耳骨导听力强弱的方法。
取C256或C512音叉,振动后置于前额或头顶正中,让受检者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记录时用“一”表示偏向侧,用“二”表示无偏向。
结果判断:若两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害的性质和程度相同,为WT=;传音性聋时,患耳骨导比健耳强,为WT-+患耳:感音神经性聋时,健耳听到的声音较强,为WT-健耳。
3.施瓦巴赫试验(ST)又称骨导对比试验,为比较正常人与受检者骨导时间的方法。
将振动的C256音叉交替置于受检者和检查者的乳突部鼓窦区进行测试,比较两者骨导时间的长短。
结果判断:正常者两者骨导时间相等,为ST"土";若受检者骨导时间较正常人延长,为ST“+”,为传导性聋;若受检者骨导时间较正常人短,则为ST“-”,为感音神经性聋。
4.盖莱试验(GT)为检查鼓膜完整者镣骨有无固定的试验方法。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b0d7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d.png)
abr临床应用ABR(听觉脑干反应)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检测方法。
ABR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听力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听力筛查和听觉神经病理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ABR的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ABR的原理是利用在听觉刺激下产生的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个体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进行ABR检测时,首先在被检测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通过耳机向被检测者输送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最终在脑干神经元产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通过记录这些反应的波形图形,并根据它们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大小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状况。
在临床应用方面,ABR检测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听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等领域。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ABR检测是目前最主流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方面,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儿童听觉功能的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听觉系统的受损程度和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此外,ABR检测在研究听觉神经病理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听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ABR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如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ABR检测依赖于被测者对声音的注意力和配合程度,如果被测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测过程,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ABR检测无法提供详细的听阈信息,只能反映听觉神经的整体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局部听力障碍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BR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ABR检测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听性脑干反应及听觉稳态反应对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
![听性脑干反应及听觉稳态反应对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f02c7cf6bd97f192279e9e5.png)
听性脑干反应及听觉稳态反应对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听觉稳态反应(ASSR)对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价值,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839例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均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ABR及ASSR测试,分析其检查结果,作出听力学评估;并比较ABR及ASSR对受试儿听力反应的引出率。
结果839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中,第1次听力学评估双侧听力正常73例(假阳性率8.70%),6月龄内第2次听力学评估听力恢复正常者29例(可恢复率3.46%),最终确诊听力损失737例(最终确诊率87.84%)。
ASSR 的听力反应引出率(90.35%)高于ABR(7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9,P<0.01)。
结论ABR联合ASSR可对6月龄以内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做出全面准确的听力学评估,为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婴幼儿;听力筛查Auditory assessment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nd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to infants failed in hearing screening ZHOU Chun-hua.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Guangxi Guig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Guigang 537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diological assessment value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and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to infants failed in hearing screening,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39 infants failed in hearing screening all received ABR and ASSR test,and their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for auditory assess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elicit rate of hearing response by ABR and ASSR. Results Among 839 infants failed in hearing screening,there were 73 bilateral normal hearing cases (false positive rate as 8.70%)in the first auditory assessment in infants within 3 months and 29 hearing back to normal cases (recoverable rate as 3.46%)in the second auditory assessment in infants within 6 months. 737 cases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hearing loss (final diagnosis rate as 87.84%). ASSR had higher elicit rate of hearing response (90.35%)than ABR (77.71%),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99.79,P<0.01).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BR and ASSR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auditory assessment in congenital hearing loss infants within 6 months,and provide a powerful basi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of hearing loss.【Key words】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Infants;Hearing screening先天性聽力障碍不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ab2350ad02de80d4d840e7.png)
40Hz主要特点:刺激声:短纯音、短音或短声,通常以密波相位刺激声给声,刺激速率接近40次/s,如39.1次/s;滤波范围:低频滤波5Hz,高频滤波100Hz;分析时间:100ms;平均次数:250~500次;电极位置:与MAEP相同;注意事项:需要被试者自然放松,保持安静配合,不易使用镇静或安眠药物。
40Hz AEP重复性好,反应稳定,波形容易辨认。
由于能以500Hz、甚至250Hz的低频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尤其适合对低频听力的判断。
40Hz AEP的反应阈接近纯音听阈,有利于判断行为听阈,。
但是,40Hz AEP易受被试者状态、睡眠、镇静药物以及麻醉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以及其他不配合的受试者。
40Hz AEP的解剖起源可能与脑干及丘脑有关,小丘可能对40Hz AEP的形成其主要作用。
40Hz临床应用:1、40Hz AEP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幅度大,易于辨认,记录也十分便利。
2、由于该反应常用频率为500Hz的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尤其适合于对低频听功能的判断。
3、40Hz AEP的反应阈值接近行为听阈,在成年人可在10dB以内,对行为听阈有较好的复核作用,阈值的高低对应听损伤的分类大致为:<40dBnHL(正常),40~60 dBnHL(轻度听力下降),60~80 dBnHL(中度听力下降),>80 dBnHL(重度听力下降),此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测试条件和环境应建立自己的标准数据。
4、鉴别诊断脑干病变及多发性硬化症。
5、了解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有助于助听器的选配及其进行早起语言训练。
6、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效果的评价。
7、可用于新生儿听功能筛查。
8、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短声,由于短声的声学特性,该反应主要评价中、高频的听功能状态,对低频听功能反应极微。
而40Hz AEP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500Hz短纯音(tone burst,500Hz),鉴于500Hz短纯音的声学特性,对低频听功能的反应极佳,弥补了ABR临床应用的不足。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193c240bceb19e8b9f6ba09.png)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与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在我院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35例新生儿与婴儿应用ABR进行听力检测,分析总结筛查结果。
结果:结果31(占88.57)例ABR检测异常,有28(占80.00%)例听阈测定为耳聋,其中有7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7例为中重度,4例重度,1例极重度。
结论:应用ABR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婴儿与新生儿进行检查,能够对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力检测;婴儿;新生儿;耳声发射仪;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84-01新生儿、婴儿听力障碍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尽早诊断与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只有“未通过”、“通过”两个结果,不能判断听力障碍性质与程度。
本院应用听性脑干反应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检测出患儿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017年在我院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显示“未通过”的新生儿与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在1个月~10个月之间。
纳入患儿均于出生后2d~3d经耳声发射仪筛查结果为“未通过”。
1.2 方法应用由美国智听公司(IHS)研制的听觉诱发电位诊断系统SmartEP进行检测,患儿在接受测试前应用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实施灌肠。
均在隔音屏蔽室,于睡眠状态下实施检查。
应用银/氯化银盘状电极,Cz放置记录电极,同侧乳突放置参考电极,前额Fpz接地。
极间阻抗在4KΩ内,选用带屏蔽的耳机,以0.1msec短声进行刺激,在V波消失前一次刺激量为V波的反应阀,分析时间10ms,刺激重复率19.3/sec,叠加次数1024次。
骨导abr操作方法
![骨导abr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d264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7.png)
骨导abr操作方法
骨导听觉诱发电位(Bone-Conduc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BAER)又被称为骨导ABR,是一种评估听力的神经物理学检查技术。
BAER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
下面是骨导ABR操作方法:
1. 病人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因为任何噪声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2. 通过骨导器将声音传输到内耳,因此需要将骨导器固定到病人的额头或者颞骨。
3. 给病人戴上耳塞,以隔离任何周围的噪声。
4. 开始测试前,需要测试设备进行校准。
5. 在测试时,病人需要保持放松,不要有意识地活动头部。
6. 技师将不同强度的声音信号传递到骨导器上,并测量神经的反应速度和强度。
7. 通过电极记录病人大脑中感知声音的反应。
8. 测试完成后,技师将测试结果比较于已知的正常数据,以确定病人的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
总的来说,骨导ABR测试是可以安全,无痛的方法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听力障碍。
测试结果可以帮助治疗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恢复病人的听力。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de79126bd97f192279e9e4.png)
・
综 述
・
听性脑 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 断 中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李桂 芳 综 述 刘 翠 青 审 校
【 要 】 近 年 新 生儿 听 力 损 失 发 生 率 呈 增 高 趋 势 , 性 脑 干 反 应 ( R) 为 一 种 无 创 检 查 手 段 被 广 摘 听 AB 作 泛 应 用 于 新 生 儿 临床 。本 研 究 就 AB 在 新 生 儿 相 关 疾 病 诊 断 中 的应 用 及 其 发 展 前 景 , 述 如 下 。 R 综
【 键 词】 听性 脑 干 反应 ; 新 生 儿 关
Ap l ain r ges f Au ioy pi t P o rs o dtr Br ise c o an tm Rep n e n s o s i Ne n ts o ae
LI Gu— a g. L if n U u —i g. C iqn
期 语 言发展 , 与 智 力 发 育密 切 关 系 。 因此 对 听力 障 并 碍 的早 发 现 、 诊 断 和 早 干 预 至 关 重 要 。2 早 0世 纪 7 0 年代前 临床 尚无 理 想 的婴 幼儿 客观 听 力 检 测 技术 , 而 AB R检测 技术 的发 展 , 使新生 儿 听力 障碍筛 查 成 为 可 能[ 。A R技术 具有 无创 性 , 客观 反 应脑 干 听 力功 3 ] B 可 能 状态 L6, 4j检测 结 果 不受 镇 静 、 惊 药 物 及 普通 麻 醉 _ 止 剂 影响 , 较视 觉诱 发 电位 及 自体感 觉 诱 发 电位 具 易 于 引 出等 优 点 , 其 适 用 于 新 生 儿 听 力 和 脑 干 功 能 检 尤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9588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b.png)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典型波形及来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来源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15-25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 Ⅰ,Ⅲ和Ⅴ波较稳定,出波率最高,最具有临床意义.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侧10dB,右侧105dB;ABR左侧 25 dB,右侧65 dB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5岁,纯音测听右侧极重度聋,ABR右側35dB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功能是否完整.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听阈却正常.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ABR阈值的判断还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者操作的准确性,对反应阈判断的经验很重要,有时需反复测试才能判定.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关于聋儿助听器选配的基本知识
![关于聋儿助听器选配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9836c8de80d4d8d05a4f97.png)
关于聋儿助听器选配的基本知识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现有116万聋儿;并且每年仍以约2-4万的速度在增长。
而据报导美国新生儿出生时的先天性全聋患儿占总数的1‰,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康复成功的重要条件。
但受各种因素限制,我国聋儿平均被发现年龄、首诊年龄、及选配助听器年年龄均比发达国家偏大。
(德国在九十年代首诊年龄为2岁,我国城市地区为2.1岁,农村为2.4岁)这样的差距和现状要求我们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监测、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预防和听力康复知识宣传普及等各方面不断地加强!作为聋儿康复的重要一环<助听器选配>的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聋儿的的听力诊断、助听器选配方法和助听器预后评估及基本康复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我们的选配工作中才能有针对性,避免因选配不当对聋儿的残余听力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一些基本的介绍。
一.聋儿的听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幼儿听力障碍是早期康复的关键,最好在出生的6-12个月以内,中枢神经最敏感的时期推测是出生后-2岁之间,而通过聆听学习的主要阶段需在5-6岁之间完成,有资料显示出生6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可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
据研究中枢听觉通路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敏感时期的足够刺激,如果出生后1年内由于听觉障碍而听觉中枢听觉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就会影响其发育。
所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就显得格外重要。
近年来测听方法的进步已能使听力障碍的幼儿在6个月内获得诊断。
方法采用有行为测听、ABR、耳声发射、声导抗测试、耳蜗电图等。
(这次我们以最常应用的ABR和行为测听为重点了解,其它的检测将在以后的培训中再加强)一.小儿行为测听1.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是出生后即出现的无条件反射,因此可利用对新生儿的听觉功能情况早期筛查。
临床上常用非特异性听觉反应,作为新生儿测听筛选的客观指标:年龄对大声(dB)啭音dB 说话声dB 可出现的反应0-6周50-70 78(+-6) 40-60 瞪大眼睛、眨眼、或从睡眠中惊醒6周-4个月50-60 70(+-10) 47(+-2)瞪大眼睛、转动或眨眼睛、4个月可出现头部本能转动4-7个月40-50 51(+-9) 21(+-8)头部侧转寻找声源、出现聆听姿势7-9个月30-40 45(+-15) 15(+-7)能立即确定侧面声源、对来自下方的声源不能确定9-13个月25-35 38(+-8) 8(+-7)能立即确定下面、侧面的声源13-16个月25-30 32(+-10) 5(+-5)能立即确定侧面、下面、上面的声源16-21个月 25 25(+-10) 5(+-1)同上21-24个月 25 25(+-10) 3(+-10)同上新生儿听觉行为受控于皮层听觉中枢,是以大脑皮层的发育成熟为基础的,可以新生儿的听觉反应行为表现为观察指标,评估其听力状况。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https://img.taocdn.com/s3/m/f057a7d380eb6294dd886c43.png)
操作技术
确定刺激声条件后,以10-20dB的步幅的测量 减低刺激强度,分别得出不同强度的结果。每 一强度或每一变化参数后的结果最好测试2次, 以比较重复性如何,确切的反映重复性好,尤 其在接近阈值水平时,应重复比较。
操作技术
潜伏期与振幅的测量一般采用60-70dBnHL的 刺激声强度的结果,或波形好的反映波。阈值 反映以刚能分辨出Ⅴ波的强度为准。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原理示意图
操作技术
在进行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了解测试目 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 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病。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儿童 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对受试者皮肤进行脱脂。 极间电极小于5K∩。
操作技术
电极位置:
颅顶电极(颅顶位置) 接地电极(前额位置)
参考电极(乳突位置)
操作技术
记录步骤:首先采用60-70dBnHL的刺激强度 进行纪录,分别得出疏波、密波以及交替极性 刺激声的测试结果。不同极性的刺激声结果会 有一些差异,波形的好坏也有不同,通常采用 波形分化好的极性刺激声进行下一步的测试。 如果60-70dBnHL强度波形不佳,可以逐步增 加强度。
诊断指标
综合文献报告,ABR诊断蜗后病变主要有下列 指标: A.波潜伏期(PL)延长; B.双侧波V潜伏期(ILD)升高; C.波间期(IPL)延长,包括I-V、I-III、III-V; D.双侧I-V间期差延长; E.仅有I波货I、III波;
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分析论文
![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2657ee524de518974b7d0d.png)
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特点。
方法对36例孤独症患儿分别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assr)和声导抗测试,并对其中6例abr异常者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儿双耳鼓室图均为a型曲线,双侧声反射均可引出,dpoae均可正常引出,assr各频率均值≤25dbnhl;36例患儿abr反应阈均≤20dbnhl,其中30例患儿波形分化好,重复性好,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无延长,6例abr表现异常,其中2例ⅰ-ⅲ波峰间期延长,ⅲ波波幅低;1例ⅰ波潜伏期正常,ⅱ波以后各波潜伏期延长;3例ⅰ波潜伏期正常,ⅰ-ⅲ波ⅲ-ⅴ波峰间期明显缩短。
结论部分孤独症患儿虽然耳蜗及中耳功能正常,但其脑干及下丘脑之间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可能异常,故应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常规听功能测试。
【关键词】孤独症;听性脑干反应(abr);听神经传导通路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68-01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固定性具有异常行为为特征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神经放射学及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存在小脑损害,其症状包括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对声音的超敏感性以及在背景噪声下获取有用的信息困难,这类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等[1],所以会误认为此类患儿较同龄正常儿童更易发生听力障碍,可能是其言语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原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共接诊的36例孤独症患儿,通过一系列完整的听力学测试,发现部分病例有不同于正常儿童的蜗后听功能异常,现将研究结果如下:36例孤独症患儿,其中男孩28例,女8例,年龄4-8岁,平均51±04岁。
所有患儿均无耳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症状特点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中有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①发育速度和顺序异常;②言语、语言认识和非语言性交流异常;③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④对人、物和事物联系异常[2]。
ABR_ASSR_ABRIS
![ABR_ASSR_ABRIS](https://img.taocdn.com/s3/m/fd5c4ff9941ea76e58fa04a3.png)
– 长潜伏期反应(ALLR)(250-500 ms)
• MMN(失匹配负波)、P300
7
ABR
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是一种神经生物 电反应测试,是观察听觉脑干是否对声刺激 产生了反应。
11
ABR 用于:
• 儿童
• 不配合主观测听的患者 • 非器质性聋(伪聋、癔病等) • 蜗后病变 • 听神经病 • 临床治疗监控(耳毒性药物治疗、化疗) • 术中监控
Gives an increased
latency time and decreases thed –
Eyeballing or peak picking
?
Estimated electro physical threshold: 2000 Hz, at 5 dB nHL
23
ABR – 阈值测试
刺激声强度降低时,潜伏期 增加,波峰幅度下降。
阈值判断及波峰标记其实是测
试者的主观判断过程
?
反应阈:5 dB nHL
24
标记波峰
潜伏期曲线
25
听觉稳态反应 ASSR
27
听觉稳态反应 ASSR
• • • • • 测试目的是得到听力阈值 通过统计运算,判断是否有反应 不观察波峰 同时测试多个频率 双耳同时测试
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
AEP-OAE测试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听觉脑干反应
2
ABR是由声刺激信号诱发的电反应。此电 位由内耳结构、听神经和脑干发出,并由 皮肤表面的电极记录(远场记录)。
3
听觉系统评估方法
中长潜伏期反应测试
OAE测试
ABR/ASSR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频率特性相
诱发电位的分类(按出现时间分) 当于电信号采 集的带通滤波 范围
ABR(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来源(见下图)
但新近研究认为:
波Ⅰ来源于蜗神经近蜗端 波Ⅱ来源于蜗神经近脑端 波Ⅲ来源于耳蜗核 波Ⅳ来源于上橄榄核 波Ⅴ来源于斜方体 ∴研究证实,ABR各波都是来源于突触后电位
ABR临床应用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小计
6
4
2
1
2
1 16
耳蜗性和蜗后病变患者ILD与I-V间期分布示意图(粗 线示正常人平均值,细线示蜗后病变的界线)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一般正常人的ABR波形)
一、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筛选 二、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的鉴别 三、在耳神经学上的应用
诊断指标: (1) 波的振幅,是否存在或消失,可重复性如何; (2) 各波的潜伏期; (3) 峰间潜伏期差Ⅰ-Ⅴ、Ⅰ-Ⅲ、Ⅲ-Ⅴ; (4) 两耳Ⅰ-Ⅴ峰间期的对比 (5) 两耳Ⅴ波潜伏期差(ILD)
系统反应相一致,这些微弱电流由神经系统综合 加工放大后,生物体相应做出反应
(如含羞草的闭叶反应等)
↓ 离子通道(Onic channels)是神经、肌肉和 其它组织细胞膜兴奋的基础,是生物电活动的 基础
细胞动作电位的钙离子变化
诱发电位的基本概念
诱发电位相对于自发电位而言
∴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的电活动称为诱发电位
乙 甲
经典的N-M放电现象
活动区与静息区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向周围扩散传播→形成“冲动”
膜电位及离子学说
• 西德,Neher等创造的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从分子 水平了解生物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动力学,选择性 和通透性等膜信息提供了直接手段
• 离子通道与神经,肌肉和突触电信号密切相关,通道的 多样性,其开关过程与产生电信号的神经系统反应相一致, 这些微弱电流由神经系统综合加工放大后,形成神经冲动, 使生物体做出相应反应
神经膜电位学说及离子通道
生物电起源 ↓ Hodgkin离子学说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 (H-H)方程式
↓ 70年代 膜上存在一种载体系统,需要特 殊酶参与
↓ 离子通道可能是一种受控的孔道
↓ 1976年Neher 直接记录出膜上的离子通道电流
(pA)(10-12A) ↓
膜片钳技术
对离子通道的开启、关闭、动力 学选择性、通透性等 提供直接手段
四个特征: (1) 反应是在受刺激后经一定潜伏期出现 (2) 呈现特定的波形 (3) 反应是在一瞬间出现(而自发脑电是长时间,周期
出现) (4) 有相应的电位分布区,其分布位置与面积取决于有
关组织的结构特征
• 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
(容积导体及偶极子Dipole),远场记录与近场记录
颅内的大脑和其它组织——是一容积导体(含 有溶解状态的电解质导电性能相当好,且分布 均匀)
tbABR (tone burst(短纯音)来诱导ABR)
故名思意,短纯音就是比纯音短的声音,它具有 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因此,其诱发出的ABR 有
0.4ms
I~V超 过4.5ms
仅有I (或 AP), Ⅱ~V消
失
I能重 复Ⅱ~ V不能
重复
仅有I、 Ⅱ、
ⅢⅣ~Ⅴ 消失
仅有I、 Ⅱ,
Ⅲ~Ⅴ 消失
V振幅 小于I
合 计
脑干肿瘤
--
--
--
--
--
1
-- 1
脱髓鞘
(2)
3
1
2
1
1
1
9
脑外伤
(1)
1
3
--
--
--
-- 4
脑血管
(2)
2
--
--
--
--
-- 2ERA的基本原理
神经细胞的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Aristohe,电龟的放电现 象(一种“震击”作用) 17世纪:电龟的“震击”→电震→肌电板单 位组成(如同蓄电池的电板)→每个肌电板产 生0.14伏电压 18世纪:伽尔佛尼,神经-肌肉放电现象研究
↓
细胞电活动
↓ 受跨膜离子通道控制
↓ 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大分子
↓ 双分子脂蛋白膜-所有细胞膜都由脂类(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
在脂双层膜上构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亲水孔道, 允许适当大小和电荷的离子通过
↓ 大多数情况下关闭,特殊刺激才打开
称门控(gating)
↓ 通道蛋白构象变化是门控制的基础
↓ 通道的多样性,开关过程与产生电信号的神经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ABR波振幅及潜伏期的测量方法
其他正常的六种 ABR波形
听神经瘤患者ABR波形分析
小脑蚓部肿瘤听觉检查
右侧小脑星型细胞瘤
脱髓鞘病和脑干胶质瘤
头部外伤
Ⅰ-Ⅴ>4.5 ms,为可疑蜗后病,ILD>0.2 ms,为可疑蜗 后病,波Ⅴ幅小于波Ⅰ,为可疑蜗性病变
病变类型
V潜伏期延长
ILD超 过
远场记录:记录电极未直接与兴奋性组织接触, 而是置于颅外——容积导体的远场记录
近场记录:耳蜗鼓岬电极可通过组织液及圆窗膜和外 淋巴有效地接触——近场记录 引申问题:(1) 任何一个电源发生器的电位在头颅均能 记录到,只是在头颅的不同的位置记录出的电位其大 小相位均不同;(2) 头颅某点的电位绝不是单一的电源 发生器,而是多个发生器电位的代表(但不是简单的 串联或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