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1、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课程有: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分析;中国劳动政策分析;劳动关系;福利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医疗保险研究;养老保险研究;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专题;商业保险专题;非政府组织。

2、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经济、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管理,研究的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理论及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与公共金融、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福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研究领域。

3、北京大学
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开设的必修课有比较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以及高级社会统计学。

限制性选修课程还包括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福利哲学等。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主干学科为: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保险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薪酬管理等。

本专业设有医疗保险管理特色方向。

主要特色课程有: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法、医疗管理学概论、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医政管理、药品管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医疗事故鉴定与纠纷处理等。

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概论、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定量分析技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

2.使学生系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

3.培养学生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2.专业课程:劳动法学、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业务、劳动争议处理等。

3.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

4.选修课程: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社会工作、法律等。

三、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增设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

3.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拓宽学生视野。

四、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国际交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五、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

六、质量保障1.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定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

3.加强学生管理,关注学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七、就业前景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劳动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

2.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前景广阔。

3.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

劳动与及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劳动与及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劳动与及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开始构思这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这是一个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领域,我带着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试图用文字勾勒出这份范本。

一、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劳动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

3.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社会学(4)经济学(5)劳动法学2.专业课程(1)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2)劳动法律法规(3)社会保障制度(4)社会保险业务(5)劳动争议处理(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实践课程(1)劳动法律法规实训(2)社会保障业务实训(3)劳动争议处理实训(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三、实践教学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2.开展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五、人才培养模式1.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

2.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发挥个人特长。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就业方向1.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3.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

4.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这个方案中,我试图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份实用的范本。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方案(2018版)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方案(2018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政治学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公共管理学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均为全国同类学科建设最早单位之一。

学院还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培养单位之一。

学院学科优势突出,办学实力雄厚。

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1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I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985工程”二期拓展项目。

学院还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智库、1个湖北省改革智库、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两个一级学科在各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公共管理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

学院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91人、离退休教职工30人。

在职教职工中,专任教师72名、机关管理人员1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讲师15人。

学院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1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3位(第一首席1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员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人才2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2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珞珈青年学者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教学名师1人;国家精品课程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1. 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那可得像侦探一样善于钻研!就说对各种政策的研究吧,咱得像福尔摩斯查案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比如研究医保政策,得搞清楚每一项规定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你说是不是超级有趣?2. 咱这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啊,就像是打造一把万能钥匙!要开启社会各个领域与保障相关的大门。

像学习养老保险那一块,不就像是在挖掘宝藏嘛,得找到最适合的保障模式。

难道你不想去探索吗?3. 培养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简直就是在修筑坚固的堡垒!得有牢固的理论基础。

拿社会救助的知识来说,那就是堡垒的基石呀,得稳稳地筑牢。

这不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4. 对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那可是要像园丁精心培育花朵一样用心!比如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像园丁照顾不同品种的花一样,要有针对性的方法。

难道这还不让人期待吗?5.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呀,得像航海家那样勇敢前行!在学术的海洋中探索。

好比研究就业保障,不就是在寻找新的航线,为大家指引方向嘛。

你不想成为那个勇敢的航海家吗?6. 培养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得像雕塑家塑造艺术品一样细致!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方向,就像一点点雕刻出完美的雕像。

例如在研究社会福利时,得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

这不是超有挑战性吗?7.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的成长,就像是运动员的成长历程!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和不断的挑战。

像学习社会保障法律法规,那就是一次次的冲刺和跨越。

这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吗?结论: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非常重要且充满吸引力,能让学生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和成长,为社会的保障事业做出贡献,真的很值得大家投入精力去探索和追求啊!。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笔记本上,眼前浮现出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这个方案在我脑海中已经构思了无数遍,现在,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一口气将它呈现出来。

一、培养目标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2.社会保险管理3.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4.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三、课程设置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英语(4)科研方法论2.专业课(1)社会保障学(2)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3)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5)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6)社会保障国际比较3.选修课(1)社会保障统计分析(2)社会保障项目管理(3)社会保障信息化(4)社会保障伦理四、实践环节1.社会实践:研究生需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情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五、毕业论文1.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3.毕业论文答辩应充分展示研究生的研究成果,通过答辩的论文方能获得硕士学位。

六、培养过程1.导师责任制: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负责指导学术研究、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

2.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研讨会,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3.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培养质量。

4.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纪律的研究生给予相应处罚。

七、就业方向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工作。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专业化的需要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要求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培养对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对象为具国民教育序列大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历)并有四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

三、学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非全日制。

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2-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周末、晚上),也可以第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

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

(2)全日制。

学制为2至3年,采用学分制。

学员在校脱产1年半,修完MPA课程后工作单位实习或找单位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四、培养方式(1)采用学分制。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修满规定的50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安排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解决之中。

(3)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形式,同时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参加培养工作。

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首先,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通常包括课程设置。

这些课程涵盖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需要学习社会保障实务操作、统计分析、政策评估等实践课程,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习环节。

其次,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还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可能需要参与到社会保障相关的调研项目中,或者到社会保障机构进行实习,以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也可能包括跨学科的教育内容,比如与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相关的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

还有,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可能还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能力。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社会保障...
4
(一 )专业知识 。通过课堂学习与拓展阅读 ,系统阅读
本专业的基本 文献,了解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形成比较完
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学术研究与 创新能力。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熟
练掌握本专业研究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和一定学术创新能
力。
(三)学 术论文写作。选 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现实
意义,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
三年
学习年限
二至四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所
修学分不少于 37 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所修
五、课程设置、教学 学分不少于 41 学分。
计划及学分要求
1、必修课程(计 21 分)
(1)学位公共课:4 门,计 9 学分。
(2)学位基础课:1 门,计 3 学分。
科学院出版社 2009 年版。 24、谭永生:《中国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及其治理》,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年版。 25、《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技术和方法》,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版。 26、仇晓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问题研究》,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27、刘社建:《中国促进就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会保障制度则是以德国俾斯麦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险立法为开
端。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自美国 1935 年颁
布的《社会保障法》。目前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方面在资本
主义福利国家框架展开,主要包括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 一、学科、专业简介
保守主义模式和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在非经典意义上
(一 )在课程学分修满之后 ,硕士生应在导师 的指导下,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4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任务,主要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培养熟练掌握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执行,能够从事管理和教研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培养专业从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员工福利及薪酬管理等管理职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学科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员工薪酬、福利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经过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学术修养。

(二)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管理和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对外进行交流和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四)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二)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三)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四)员工薪酬福利与劳动关系管理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如确有必要,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教育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学分为45学分,其中学位课21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10学分。

(一)学位课程(共计21学分)1.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课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2.外语:第一外国语(72课时2学分)、专业外语(72课时2学分);3.公共基础课:《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或《Public Management》(二选一)(54课时3学分)、《公共财政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4.专业课:《社会保障理论研究》(36课时2学分)、《福利经济理论研究》(36课时2学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72课时4学分)(二)必修课(共计14学分)1.《管理学方法论》(36课时2学分)2.《劳动经济学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3.《劳动法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4.《公共政策专题研究》或《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in contemporary china》(二选一)(54课时3学分)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54课时3学分)(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1. 限制性选修课(限选2门,共4学分)(1)《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36课时2学分)(2)《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36课时2学分)(3)《社会保险法研究》(36课时2学分)(4)《人口经济学专题研究》(36课时2学分)2. 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其中必须包含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二门本一级学科课程,共计6学分)(1)《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2)《中外劳动法比较研究》(3)《社会研究方法》(4)《统计软件应用》(5)《中国社会政治分析》(6)《保险理论与保险法研究》(7)《Political Science》(8)《International Relations》(LEEDS)(9)《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LEEDS)四、培养方式与方法(一)培养方式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具备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基层社区等,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操作及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公共行政管理及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实务的有关方法技能,具有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并具备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一定的理论实践创新能力。

具体要求为:1.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当代的发展;2.了解熟悉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特别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的内容;3.系统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较系统掌握管理科学、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及方法;5.掌握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工作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方法;6.理解并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特定价值观和伦理要求,并能身体力行;7.熟练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各种相关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8.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9.了解国情、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前沿的发展情况,能在两者的结合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10.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能适应有关工作的要求。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养成运动的习惯。

三、学制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四年。

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学生四年中修满159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共142学分,占总学分的89%,具体分布如下:1.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15学分;2.通识基础必修课27学分;3.通识基础选修课16学分;4.专业必修课47学分;5.专业选修课37学分。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法学知识,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以及劳动仲裁机构、司法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等,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和初步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业务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关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等业务的训练;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劳动与就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4、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使外语成为获取新知识和对外交流的工具。

(三)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四、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4年。

按学分制管理要求,实行弹性学制,在校最高修业年限为6年。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代码:120403 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英文名称: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二、所属学科门类代码、名称代码:1204 名称:管理学三、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及思想道德,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扎根基层,具有服务民族地区的公共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通晓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备公共意识与公共责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能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政策研究部、社区服务中心等部门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运作与管理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一)专业素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接受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社会保障实务、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掌握本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二)知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按国家规定执行。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学科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知识。

专业类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基础类知识,也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伦理等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专业知识。

(三)能力要求1.具有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较强的公共问题的察觉及认知度,具备公共精神。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学科门类:管理学代码:12Discipline Type: management Code: 12类别:公共管理类代码:1204Type: public management Code: 1204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代码:120404Title of the Major: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Code:120404一、学制与学位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学制:四年Duration:Four years学位:管理学学士Degree:Bachelor of Management二、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管理操作技能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管理、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岗位管理工作。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acknowledg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in management,sociology and economics and practice skills. Graduates can work as policy researchers and professionals for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s; can work a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skilled in labor administration, social insura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and public service units.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Skills Profile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的素质、知识和技能:1、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诚实守信、勤勉乐群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情操;2、熟练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以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基金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掌握我国劳动制度、劳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政策,具有在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303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政府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以“新”为特色,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专业另一特色是它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唯一的一个国家级“985工程”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公共经济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研究工作的潜能。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公共财政与税务、公共金融与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险学、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线性代数D等。

特色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保险精算
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保险、公共管理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计划表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