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初稿(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谈桥梁抗震设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需要
谈桥梁抗震设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需要摘要:由于地震是一种随机发生的自然现象,所以对桥梁结构造成的损害也是随机的。
地震的发生时间、空间以及强度上都还不能准确的预测,因此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若单纯按结构的强度设防,如增大上下部结构的断面尺寸、加强各部分的联系、甚至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等可能是不经济,也是不科学的,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效应。
本文阐述了加强城市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桥梁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关于桥梁抗震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重要性问题对策与其他自然灾害不能相比的是,地震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财产,还有无数生命。
在最近的20 年里,全球发生了许多次地震,震级大,极具破坏性,尤其是发生在城市中,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惨重的。
每个城市的都有个共同特点是:每个桥梁工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切断了地震区域的交通生命线,给救灾的行动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重了灾区的次生灾害。
而对交通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交通线被地震破坏,直接导致生命财产和间接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变大。
地震里的桥梁工程受到破坏的后果影响着国家对其的关注性。
因此,桥梁工程的抗震研究也彰显了重要性。
一、加强城市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世界上有很多次的地震都发生在城市当中,如我国在1978 年的唐山大地震,美国1906 年的旧金山大地震、美国1964 年的阿拉斯加大地震、日本1968 年的十胜冲大地震等待。
而在地震当中,这些城市都五一例外的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
地震造成巨大灾害除了体现在地震导致的桥梁、建筑物倒塌等,也体现在地震导致交通设施损毁后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在城市交通设施遭受损坏以后,大量物资难以运送进去,群众脱离危险地带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预防作为生命线的交通设施遭到地震的严重损毁就显得非常必要,其中作为交通枢纽的城市桥梁就更是如此。
美国1971 年发生的圣费尔南多地震,虽然只有6.6 级,却摧毁了大部分的城内桥梁设施,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和达到了10 亿美元;1989年洛马·普里埃塔地震,再次使城内桥梁设施全部瘫痪,造成经济损失总和达到了70 亿美元;日本阪神地震,也仅为7.2 级的中级地震,造成了城市高架桥、高速公路隧道桥、高速铁路隧道桥的坍塌,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探讨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
探讨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摘要:为保障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发挥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需对公路桥梁结构、支座、下部结构、基础的震害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一些增加桥梁抗震结构的其他方法,以提高公路的抗震害能力。
分析了震害原因。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桥梁震害分析抗震设计前言地震灾害瞬间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频发,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2013年4月,四川雅安大地震,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停水停电,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
山西省地处汾渭地震带上,历史上关于大型的地震灾害也有记载,防震减灾同样不容忽视。
地震对道路桥梁的破坏相当大。
汶川地震后,由于路堤破坏,道路毁损,造成交通中断,对灾害救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汶川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分析,并说明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建议。
1、桥梁震害及分析在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桥梁上部结构震害,在地震中,桥梁上部结构的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自身震害,主要是桥梁自身的钢结构发生的局部屈曲破坏。
b.移位震害(见图1),是一种破坏性地震中极为常见的震害形式,多发生在伸缩缝设置的位置,一般表现为桥梁的上部结构出现纵(横)向移位或扭转移位。
c.碰撞震害,包括相邻跨上部结构的碰撞、上部结构与桥台的碰撞以及邻梁间的碰撞等。
2)桥梁支座震害在桥梁结构中,桥梁支座本身就是抗震性能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根据国内外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桥梁震害统计表明,支座的破坏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支座发生位移、锚固螺栓拔出、剪断、脱落等。
其主要原因有:支座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的性能要求;在施工中,支座连接与支挡等措施不足;使用的支座类型选择或是支座材料本身的缺陷等。
3)桥梁下部结构震害在地震中,桥梁下部结构的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墩柱的弯曲破坏,是一种常见的桥梁震害形式,主要表现为墩柱混凝土开裂、剥落压溃、钢筋裸露和弯曲等,同时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
桥梁抗震论文设计原则论文
桥梁抗震论文设计原则论文桥梁抗震论文设计原则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梁抗震论文设计原则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桥梁工程设计中,桥梁存在隐患的可能性十分重要,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灵活地使用各项技术指标,保证线型的均衡性、连续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外,要从桥梁设计理念、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角度做好耐久性的设计,保证桥下的功能、视距和净空的要求。
现今人们对地震作用还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只从理论上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桥梁工程师要从震害中总结教训,凭借经验进行概念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
1分析桥梁震害桥梁上部结构由于受到墩台、支座等的隔离作用,在地震中直接受惯性力作用而破坏的实例较少,由于下部结构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则是桥梁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下部结构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1)墩台位移使梁体由于预留搁置长度偏小,使得桥跨纵向位移超出支座长度而引起落梁破坏;(2)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抗剪承载力不足而破坏,导致落梁;(3)配筋设计不当,承载力不足,引起结点部位破坏;(4)墩柱失效引起落梁破坏。
2桥梁抗震设计原则2合理的抗震设计,设计出的结构要求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好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的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计尽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场地选择原则:避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
②能力设计原则:能力设计思想强调强度安全度差异,就是在不同构件和不同破坏模式间设立不同的强度安全度。
③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
桥梁结构的地震破坏来自地震动造成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同时使结构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预防不能容忍的破坏。
桥梁抗震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桥梁抗震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桥梁的震害及特征,阐述了公路桥梁抗震设防原则及分类,提出了具体的桥梁抗震设计思路,同时,根据具体的设计实例,也对桥梁抗震设计的方法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抗震设计;震害;构造设计0 引言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属多震国家,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是抢救人民生命、恢复生产的生命线。
为保障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发挥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需对公路桥梁设计进行深入的抗震计算和研究。
结构抗震构造设计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涵盖内容丰富,若能把地震力效应的受力计算以及概念设计综合运用到桥梁设计上,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桥梁的震害及特征对国内外震害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地震中,有许多桥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主要震害有以下几点:1)桥台震害。
桥台的震害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向河心滑移,导致桩柱式桥台的桩柱倾斜、折断和开裂。
重力式桥台胸墙开裂,台体移动、下沉和转动。
2)桥墩震害。
桥墩震害主要表现为桥墩沉降、倾斜、移位,墩身开裂、剪断,受压缘混凝土崩溃,钢筋裸露屈曲,桥墩与基础连接处开裂、折断等。
3)支座震害。
造成如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并由此导致结构力传递形式的变化,进而对结构的其它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4)梁的震害。
桥梁最严重的震害现象是主梁坠落。
落梁主要是由于桥台、桥墩倾斜或倒塌,支座破坏,梁体碰撞,相邻桥墩间发生过大相对位移等引起的。
5)地基与基础震害。
地基与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重要原因。
地基破坏主要是指因砂土液化,不均匀沉降及稳定性不够等因数导致的地层水平滑移、下沉、断裂。
6)另外桥梁结构的震害还表现在:结构构造及连接不当所造成的破坏,桥台台后填土位移过大造成的桥台沉降,或斜度过大造成墩台承受过大的扭矩引起的破坏。
2 桥梁的抗震设计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阶段进行: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有关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的探讨
有关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的探讨摘要:由于地震灾害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桥梁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的工作经验,探讨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防震和抗震效果。
关键词:桥梁加固抗震设计由于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
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若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笔者就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做以下探讨。
1、桥梁的震害类型分析根据地震时各个作用力的特点(见图1所示)。
大部分桥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其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点:图1 地震时位移与剪力示意图(1)桥台震害:其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滑动并移向河心,桩柱式桥台的桩柱不同程度沉降、开裂、倾斜和折断等,具体见图2所示。
另外,桥头的沉降会导致翼墙损坏并开裂。
(2)桥墩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桥墩会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滑移、开裂、剪断和钢筋裸露扭曲。
(3)支座震害: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图2 桥台后护坡垮塌图会发现某些桥梁的支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抗震的需求,如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存在缺陷、在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等,以致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4)地基与基础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地基中的砂土会被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面较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层、断裂等。
地基与基础震害会使桥梁发生坍塌,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5)梁的震害:梁的震害主要是因桥台震害、桥墩震害、支座震害等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主梁坠落,这也是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2、桥梁的抗震设计针对以上震害类型,特提出以下桥梁抗震设计理念见图3。
图3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2.1 抗震概念设计由于地震的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同时结构计算模型需要假定结果且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致“计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
桥梁抗震设计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探讨摘要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桥梁震害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并针对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原则1 桥梁震害现象分析1)地基与基础破坏。
地基破坏主要是指因砂土液化、不均匀沉降及稳定性不够等因素引起的地层水平滑移,下沉、断裂,进而导致结构物的破坏,震害较重。
基础的破坏与地基的破坏紧密相关,当结构周围的地基受到地震作用强度降低时,基础就会发生沉降或滑移,桩基础可能发生剪断、倾斜破坏,进而引起墩台倾斜、倒塌或折断。
2)桥台沉陷。
当地震作用下,由于桥台后填土与桥台并非完全固结,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使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
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以桥台顶端为支点产生竖向旋转,从而导致基础破坏。
若桥台基础建造在液化土上,则可能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台因承受过大的扭矩而破坏。
3)墩柱破坏。
墩柱破坏主要包括:弯曲强度不足、弯曲延性不足、纵筋搭接区的抗弯能力以及剪切强度不足等。
墩柱的破坏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如:落梁、整个结构的倒塌等。
4)支座破坏。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如果上、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过大可能造成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导致结构力传递形式的变化,进而对结构的其他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5)落梁破坏。
支撑连接构件失效后,上、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进一步加大,相邻梁体发生相互冲击,造成撞击破坏甚至落梁的发生。
6)节点破坏。
节点区域钢筋大量相交,连接节点在地震荷载和重力荷载的作用下处于复杂而又变化的应力状态,常导致节点区域混凝土的压碎和锚固筋的破坏。
2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2.1 桥梁抗震措施1)采用隔震支座采用减、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采用减、隔震支座桥梁结构的梁体通过支座与墩、台相联结。
在梁体与墩、台的联结处安装减、隔震支座能有效地减小墩、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坏准则等。Housner 在对悬臂式单质点系统的非线性地震反
应进行分析后,将其破坏机理总结为:在形成完全的塑性反 应之前,出现某种程度的塑性应变,由此而消耗的能量自然 的构成 结构 等效 粘滞 阻尼 的一 部分; 当完 全进 入塑 性变形 后,产生塑性漂移,并在单方向发展直到倒塌发生。他认为 塑性反应阶段,保证结构不破坏的条件是让其保有足够的耗
参考文献 [1]黄文龙.探 讨桥梁工程 抗震设计问 题[J].中华 民居(下旬 刊),2014(2):290. [2] 马 建 , 孙 守 增 , 杨 琦 , 等 . 中 国 桥 梁 工 程 学 术 研 究 综 述·2014[J].中国公路学报,2014(5):1-96. [3]刘阳 .公 路桥 梁结 构抗 震设 计要 点分 析[J]. 交通 建设与 管理,2015(Z2):145-147.
尽可能与轴线垂直;第三,我们在进行选材以及确定结构的 形式的时候应该遵照以下的几个基本原则:变形能力强,质 量轻强度高,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和强度衰减小。单从抗 震性能优劣对材料进行划分依次为:钢结构,钢矾组合结构, 现浇钢筋矾,预制钢筋矾,预应力矾,砌体;
4 结语 地震虽然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只要对抗震技术进 行深入的研究,并其运用于桥梁施工方面,进行科学的桥梁 抗震设计,从而提升桥梁的抗震能力,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这样才能将地震损失降到最低,保证道路运输的畅通。
混凝土工程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赵志俊 陕西高速集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 : 桥梁工程是现代道路施工的重要方面,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对于桥梁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对桥梁震害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并分析了在抗震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笔者希
桥梁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桥梁工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治理分析…
桥梁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2、桥梁工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治理分析3、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要点思考4、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分析5、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6822 字篇一: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摘要:桥梁抗震设计是目前桥梁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一个环节,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从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现状出发,详细地对目前的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技术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展望,希望为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现状;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高架桥等工程,目前国内桥梁设计均参考90年代制定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的规范中已经出现了众多不适应桥梁设计方面的条款。
因此,我国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正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若桥梁抗震做的不好,那么一旦发生地震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对于交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能会引起经济瘫痪。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研究工作。
1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现状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日本有关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对结构性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因此,在房屋设计或桥梁设计中,日本就十分重视结构抗震这方面,并重新编写了桥梁设计规范,以防止在发生地震时,桥梁发生倒塌现象,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也进行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重新编写工作,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设计细节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增强桥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意义重大。
我国也认识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修订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探究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探究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桥梁能否不被破坏而使灾难降低到最小程度都反映出了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加强对桥梁抗震设计加强重视以及采用怎样的方法提高抗震设计质量就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桥梁抗震设计要求、桥梁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及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正文:地震作用下的公路桥梁的危害程度是由公路桥梁所在场地的危险性以及桥梁的结构的易损性决定的。
公路桥梁工程师通过对工程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然后按照桥梁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可接受的危害程度,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及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标准的确立,不仅仅是结构的安全问题,还包括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国家的经济指标等因素。
一、桥梁抗震设计要求我国目前抗震设计采用的是常说的“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设计方法,即为实现上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的简化方法。
第一阶段是结构极限承载能力验算,第二阶段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通俗地来讲,可以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由于中小地震的发生频率高,为了不使结构因累积损伤而影响其使用功能,故要求在常遇地震水平,结构处于弹性范围内工作,以强度破坏作准则。
地震中桥梁结构的损伤形态可以分为如下的几类,因此抗震性能也是与这几类损伤形态相对应而确定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 该法与常规方向相比,能使三水准设防要求有具体量化的性能目标、水准,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能水准的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和深入仔细的分析、论证。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制定出了新的规范和准则。
二、桥梁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桥梁地基抗震设计问题如果桥梁地基土受到地震的影响,那么不仅会加大地震的位移,也会放大桥梁结构的振动反应,从而造成落桥。
有些桥梁在建设过程中会采用排架桩基础,这会造成桩基的承载力降低,进而导致桥梁横向或者竖向移动。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主要针对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破坏的类型、桥梁的防震措施进行了研究。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1】[摘要]我国地震时常发生,震害强烈,破坏力大。
因此,对于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建筑来说,必须要加强防震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我国安全防灾等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公路桥梁质量规范和设计,推进抗震措施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技术,来保障人民财产在地震灾害中不受较大的损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破坏的类型、措施一、地震给桥梁带来的破坏类型(一)支座破坏根据我国对地震灾害中桥梁的调查显示112座桥梁中有53座桥梁约占47%发生了支座破坏,综合国内外十次大地震的调查报告,支座的破坏现象属于普遍现象。
支座的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支座倾斜和剪断、自动支座的脱落和支座自身建造组成的破坏。
支座垫块被重力压碎,使得桥板不稳定,甚至造成落梁。
落梁的发生与支座破坏密切相关,支承破坏使得桥梁上部失去支撑,造成落梁事故。
当支座破坏时会使得墩-梁之间产生位移,当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大于主梁搁置长度后,主梁将从桥墩脱落从而使得发生落梁。
(二)梁体移位造成的破坏上部梁体的移位是震害中常见的破坏,根据地震的震向而发生纵向移位、横向移位以及扭转移位。
其中伸缩缝处发生移位成为主要灾害。
地震时地势的扭曲,桥梁的梁体移位是绝对的。
如果震幅较小不会发生太大的移位,震后将换掉不能正常工作的的支座,把梁体加固后恢复原位,桥梁就还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如果震幅过大,造成较大移位就会导致落梁。
所以采取抗震措施减小梁体位移就显得十分重要。
就如云南地震时的有些桥梁上部结构没有落梁,发生了比较大的移位。
虽然没有出现塌落事故,但是已经成为废桥不再能够正常使用了。
(三)地基与基础破坏地基与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的重要原因,而且倒塌后基本无法修理。
基础与地基的紧密相连,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基的稳定程度。
基础的破坏势必会引起地基的破坏,使得出现移位、倾斜、下沉、折断和屈曲失稳等现象。
桥梁抗震设计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探讨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震是威胁桥梁安全的一大因素。
因此,桥梁抗震设计成为了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桥梁的结构材料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传统的树木或石头建造的桥梁相对较不稳定,抗震能力较差。
现代桥梁常使用钢和混凝土等材料,这些材料在受力时能够更好地抵抗震动力。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结构材料的选择需要结合桥梁的实际情况,考虑地震的潜在威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其次,桥梁的设计架构也对其抗震能力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桥梁多为刚性结构,刚度较高,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
现代桥梁设计倾向于采用可变刚度结构,即在桥梁的某些部分设置延性结构,使其在地震时能够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此外,地震时的液状化问题也是桥梁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液状化是指在地震时土壤失去原有的强度和刚性,变为流体状态。
在桥梁的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液状化现象对桥梁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例如加固基础、使用抗液化材料等。
此外,桥梁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震特点。
世界各地地震的性质各异,引起地震的地质构造、震源深度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震研究,确定设计参数。
不同地区的桥梁抗震设计需要有差异化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桥梁抗震设计也受到了一些新技术的影响。
例如,结构减震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加入减震装置,可以在地震时减小桥梁的震动响应,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提供一定的预警时间,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综上所述,桥梁抗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桥梁设计中,结构材料的选择、设计架构、地区地震特点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我们能够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桥梁作为跨越江河、山谷等自然障碍的重要结构,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保障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进行。
例如,在一些强烈地震中,桥梁的倒塌导致交通中断,使得救援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灾区,加剧了灾害的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1、上部结构的破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梁体的位移、碰撞以及自身的损坏。
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运动可能导致梁体从支座上滑落,或者相邻梁体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
此外,梁体本身也可能由于地震力过大而出现开裂、断裂等现象。
2、下部结构的破坏下部结构包括桥墩和桥台。
桥墩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墩底的锚固破坏。
弯曲破坏通常发生在墩柱的顶部和底部,由于弯矩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和钢筋屈服。
剪切破坏则是由于剪力超过了墩柱的承载能力,造成混凝土破碎和钢筋剪断。
墩底的锚固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墩底的纵筋锚固不足,导致钢筋拔出或断裂。
桥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台身开裂、滑移以及与路堤连接处的破坏。
3、支座的破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在地震中容易受到破坏。
支座的破坏形式包括支座的位移、变形、剪断以及脱落等,这会导致上部结构失去支撑,从而加剧桥梁的整体破坏。
4、基础的破坏基础在地震中的破坏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软土地基或液化地基,基础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移甚至失稳,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三、桥梁抗震技术1、合理的结构选型在桥梁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提高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论述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问题论述摘要: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设防标准、隔震周期及墩柱抗剪强度的阐述比较笼统,给设计带来一些困惑。
本文阐述了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方法,明确了隔震周期与非隔震周期的内涵,提出了墩柱抗剪强度验算的局限性。
本文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正文:随着经济的发展,桥梁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断提高,桥梁抗震由原来的单一设防水准一阶段设计逐渐发展为双水准或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以及基于性能的多水准设防、多性能目标准则的抗震设计。
这就要求工程师深入理解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1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是抗震设计的依据,桥梁抗震设计应首先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是根据地震动背景,为保证桥梁结构在寿命期内的地震损失不超过规定的水平,规定桥梁结构必须具备的抗震能力[1]。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2-3]对抗震设防标准只作了笼统的定性描述,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作系统的阐述。
(1)对于地震动背景的考虑,定义3种桥梁抗震设防水准,设防水准Ⅰ:重现期约为50~100年或25年的地震作用,超越概率约为50年63%~39%或86.4%,即“小震”;设防水准Ⅱ:重现期约为475年的地震作用,超越概率约为50年10%,即“中震”;设防水准Ⅲ:重现期约为2000年的地震作用,超越概率约为50年3%~2%,即“大震”。
(2)对于地震损失的考虑,定义3种桥梁抗震性能目标,性能目标Ⅰ: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复可以继续使用,结构完全保持在弹性工作状态,即“不坏”;性能目标Ⅱ:可发生局部轻微损伤,不需修复或经简单修复可以继续使用,结构整体保持在弹性工作状态,即“可修”;性能目标Ⅲ: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的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即“不倒”。
(3)为实现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对截面进行纤维单元划分(见图1)并进行数值计算,利用墩柱截面的弯矩—曲率曲线(见图2),定义相应于各性能目标的验算准则。
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探讨
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探讨道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道路桥梁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安全事故。
因此,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交通系统的稳定性,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道路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要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性能分析,首先需要了解道路桥梁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桥梁结构的倒塌这是最为严重的破坏形式,通常由于桥墩、桥台等主要承重构件的破坏导致整个桥梁结构失去平衡而坍塌。
2、支座的损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关键部件,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移位、剪断或脱落,从而影响桥梁的正常受力。
3、桥墩和桥台的破坏桥墩和桥台可能会出现开裂、倾斜甚至断裂,这会大大削弱其承载能力。
4、桥梁上部结构的损伤如梁体的开裂、移位等,影响桥梁的通行能力和结构安全性。
5、地基的失效地震可能导致地基土的液化、沉陷等,使桥梁基础失去稳定性。
二、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抗震设计应考虑整个桥梁结构体系的协同工作,而不仅仅是单个构件。
2、多防线原则设置多重抗震防线,如桥墩、支座、伸缩缝等,以避免单点失效导致的整体破坏。
3、强柱弱梁原则确保桥墩等竖向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以在地震中承担主要的荷载。
4、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结构出现刚度和强度的突变,使地震力能够均匀分布。
三、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方法1、静力法通过计算结构在等效静力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来进行设计,适用于简单结构和低烈度地区。
2、反应谱法基于大量地震记录的统计分析,得到设计反应谱,进而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
3、时程分析法直接输入地震波,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四、抗震性能分析的内容1、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确定桥梁的自振频率、振型等,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
关于桥梁抗震技术设计的探讨
关于桥梁抗震技术设计的探讨摘要:桥梁工程在现代交通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但桥梁容易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使交通中断。
通过大量的桥梁震害研究发现,除液化、断层等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以外,地震对混凝土桥梁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落梁破坏和支座损伤等。
本文就对桥梁的抗震技术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设计;抗震设计;抗震性能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地震越来越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发生,现代桥梁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设计问题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桥梁建筑工程是交通网络的关键要素,因此桥梁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为达到桥梁合理的抗震性能,桥梁结构设计师应通过以往的工程项目以及地震灾害等经验所获得的正确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桥梁建筑结构上、材料以及方案上的问题,这也是桥梁抗震概念设计的精髓所在。
桥梁合理的抗震设计就是使桥梁的抗震结构在强度、刚度以及延性上有最佳的组合,从而可以有效而又经济地达到抗震的目标。
一、桥梁抗震技术设计的原则分析据业内人士分析预测,当前整个地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时期,此时的桥梁工程肩负着社会生命线输送与传递的重要任务,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遵循下列几项原则,使桥梁整体结构能够在刚度、强度、延性等硬性指标上取得最科学最合理的配置。
简单的说,使桥梁抗震技术在设计中遵循相应原则是关系到安全、经济、抗震救灾等社会发展指标的重要课题。
(1)系统规范的结构整体。
首先,桥梁各系统部分的受力与散力性能需要始终保持在较均衡水平,各结构部件与桥梁主体间的联通程度要比较好。
其次桥梁主体尽可能选取表面连续的硬质建材,尤其是对地处于地震多发带的桥梁而言,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拼接形式的桥面主体,以此防止桥梁主体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地基共振并导致桥梁坍塌现象的产生。
(2)合理选址。
桥梁工程在建设施工的前期规划中需要对桥梁主体场地选择问题加以关注。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论文
浅谈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摘要: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破坏抗震设计0 引言桥梁工程又是交通网络中的重中之重,桥梁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探讨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为今后桥梁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1 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根据桥梁过去的地震破坏情况,除了如液化、断层等凼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以外,混凝上桥梁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四种[1]:1.1 弯曲破坏。
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过大的变形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压屈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结构失去承载能力。
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当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受拉侧的纵筋达到屈服强度;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塑性铰范围扩大;④钢筋压屈(或拉断)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
1.2 剪切破坏(弯剪破坏)。
在水平地震倚戟作用下,当结构受到的剪切力超过截而剪切强度时发生剪切破坏,整个破坏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截血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柱内出现斜方向的剪切裂缝;③局部剪切裂缝增大,箍筋屈服导致剪切裂缝进一步增长;④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3 落梁破坏。
当梁体的水平位移超过梁端支撑长度时发生落梁破坏。
落梁破坏是由于梁与桥墩(台)的相对位移过大,支座丧失约束能力后引起的一种破坏形式。
发生在桥墩之间地震相对位移过大、梁的支撑长度不够、支座破坏、梁间地震碰撞等情况。
1.4 支座损伤。
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结构,当传递荷载超过支座设计强度时支座发生损伤、破坏。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研究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是保证桥梁质量与安全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做好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对于提升其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先对桥梁抗震设计原则进行阐述,之后简要分析了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参数,最后提出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
标签: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结构延性前言: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工程得以建设。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交通事业当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抗震性能一直是业内所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桥梁工程的本质用途与基本结构角度来看,做好对其的抗震设计不仅能提高桥梁工程的建设效益,同时还能够保证桥梁的通行安全性,这对于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桥梁抗震设计原则1.场地选择原则从桥梁的建设需求角度来看,部分桥梁工程的建设是相对被动的,但为了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即使桥梁工程的建设需求相对被动,也必须要做好对场地的选择。
在进行场地选择时,要依据对选址地形、地质的分析,来对选址地的地震危险性予以判断,确保桥梁工程的建设能够在一个既符合交通需求,地震出现几率又相对较小的位置,从根本上为桥梁的抗震性能提供支持。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因为具有整体性的桥梁工程,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空间作用,在保证自身结构状态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的有效连结,以避免发生地震时出现构件掉落的情况。
在进行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桥梁的平面还是立面,桥梁的所有结构布置必须要使用科学的几何尺寸、刚度和规则度,从根本上保证桥梁结构的质量均匀和整体性,以确保桥梁工程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突然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多层抗震原则多层抗震原则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基本原则。
因为地震具有强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如果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没有达到抗震标准,那么桥梁工程很有可能全部损毁,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驾驶员带来人身安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保证桥梁工程第一道抗震防线受到地震破坏后,仍有第二道、第三道抗震防线对其予以保护。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桥梁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垮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桥梁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1、地震作用的特性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等。
这些波的传播特性和能量分布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
了解地震作用的特性是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前提。
2、结构动力学原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振动,结构动力学原理用于分析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
这包括对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等参数的研究。
3、抗震设计规范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这些规范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要求。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方法1、静力法静力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设计方法,将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荷载施加在桥梁结构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简单、自振周期较小的桥梁。
2、反应谱法反应谱法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的频谱特性,通过反应谱曲线来确定结构的地震响应。
它是目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通过直接输入地震波,对桥梁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响应。
但计算量较大,通常用于重要或复杂的桥梁。
三、桥梁结构的抗震措施1、合理的结构选型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桥梁结构形式,如连续梁桥、拱桥等。
避免采用抗震性能较差的结构形式。
2、加强构件的连接确保桥梁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能够有效地传递地震力,避免节点破坏。
3、增加耗能装置在桥梁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如阻尼器、防屈曲支撑等,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减轻结构的损伤。
4、基础的抗震设计合理设计桥梁基础,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四、桥梁抗震设计的实践案例1、国内某大型桥梁的抗震设计该桥梁位于地震多发区,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震作用的特性和当地的地震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办学学院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淮北工业学校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1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王岺学号2013年 8月 1日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学生:王岺指导教师:闫慧群摘要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破坏抗震设计Bridge engineering aseismic design related issu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tudent:wangling Supervisor:yanhuiqunAbstractsCurrent bridge engineering seismic research question is the hot issu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ridg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main form of earthquake dama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bridge seismic design, finally for bridge seismic design method is analyzed, discussed the bridge seismic concept design, seismic design and retrofit of Bridges,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the change of the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methods of multi-stage content.……Keywords: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engineering seismic damage目录第一章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 (1)1.1弯曲破坏 (1)1.2剪切破坏 (1)1.3落梁破坏 (2)1.4支座损伤 (2)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原则 (2)2.1场地选择 (2)2.2体系的整体性和规则性 (2)2.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 (3)2.4能力设计原则 (3)2.5多道抗震防线 (3)第三章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相关问题 (3)3.1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4)3.2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4)3.3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 (4)3.4多阶段设计方法 (5)参考文献 (6)前言桥梁工程又是交通网络中的重中之重,桥梁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本文主要探讨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为今后桥梁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第一章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根据桥梁过去的地震破坏情况,除了如液化、断层等凼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以外,混凝上桥梁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四种[1]:1.1弯曲破坏。
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过大的变形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压屈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结构失去承载能力。
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当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受拉侧的纵筋达到屈服强度;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塑性铰范围扩大;④钢筋压屈(或拉断)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
1.2剪切破坏(弯剪破坏)。
在水平地震倚戟作用下,当结构受到的剪切力超过截而剪切强度时发生剪切破坏,整个破坏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截血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柱内出现斜方向的剪切裂缝;③局部剪切裂缝增大,箍筋屈服导致剪切裂缝进一步增长;④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3落梁破坏。
当梁体的水平位移超过梁端支撑长度时发生落梁破坏。
落梁破坏是由于梁与桥墩(台)的相对位移过大,支座丧失约束能力后引起的一种破坏形式。
发生在桥墩之间地震相对位移过大、梁的支撑长度不够、支座破坏、梁间地震碰撞等情况。
1.4支座损伤。
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结构,当传递荷载超过支座设计强度时支座发生损伤、破坏。
支座损伤也是引起落梁破坏的主要原因。
对于下部结构而言,支座损伤可以避免上部结构的地震荷载传到桥墩,避免桥梁发生破坏。
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原则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的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设计工程师深入了解对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因素,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按规范的规定执行[2]。
以下为抗震设计应尽可能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基于历次的桥梁震害教训和当前公认的理论认识。
2.1场地选择。
除了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尽可能选择比较安全的厂址之外,还要考虑一个地区内的场地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避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
2.2体系的整体性和规则性。
桥梁的整体性要好,上部结构应尽可能是连续的。
较好的整体性可防止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被震散掉落,同时它也是结构发挥空间作用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2.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
桥梁结构的地震破坏源于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并使结构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能容忍的破坏。
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延性是两个有效的抗震途径。
刚度的选择有助于控制结构变形;强度与延性则是决定结构抗震能力的两个重要参数。
由于地震动可造成结构和构件周期反复变形,使其刚度与强度逐渐退化,因此,只重视强度而忽视延性绝对不是良好的抗震设计。
2.4能力设计原则。
能力设计思想强调强度安全度差异,即在不同构件(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不适宜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构件统称为能力保护构件)和不同破坏模式(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模式)之间确立不同的强度安全度。
通过强度安全度差异,确保结构在大地震下以延性形式反应,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在我国以前的建筑抗震设计中,普遍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思想。
2.5多道抗震防线。
应尽量使桥梁成为具有多道抵抗地震侧向力的体系,则在强地震动过程中,一道防线破坏后尚有第二道防线可以支撑结构,避免倒塌。
因此,超静定结构优于同种类型的静定结构。
但相对于建筑结构,桥梁在这方面可利用的余地通常并不大。
第三章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相关问题3.1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合理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应当指出,强调概念设计重要,并非不重视数值计算,而是为了给抗震计算创造出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
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主要根据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进行。
对于采用延性抗震概念设计的桥梁,还包括延性类型选择和塑性耗能机制选择。
3.2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目前延性抗震验算所采用的破坏准则主要有:强度破坏准则、变形破坏准则、能量破坏准则、基于低周疲劳特征的破坏准则以及用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来表达的双重指标破坏准则等。
Housner在对悬臂式单质点系统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后,将其破坏机理总结为:在形成完全的塑性反应之前,出现某种程度的塑性应变,由此而消耗的能量自然的构成结构等效粘滞阻尼的一部分;当完全进入塑性变形后,产生塑性漂移,并在单方向发展直到倒塌发生。
他认为塑性反应阶段,保证结构不破坏的条件是让其保有足够的耗能能力。
3.3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随着人们对地震动和结构动力特性理解的加深,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抗震设计理论和地震响应的分析设计方法。
从地震动的振幅、频谱和持时三要素来看,抗震设计的静力理论只考虑了高频振动振幅的最大值;反应谱理论虽考虑了振幅和频谱,但持时则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反映;动力理论不但考虑了地震动的持时,而且还考虑了地震动中反应谱不能概括的其他特性。
从组成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四个方面内容(输入地震动、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一实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以及设计原则)来看,静力理论对四个方面都做了极大的简化,反应谱理论也做了较大的简化,而动力理论则有比较全面的考虑:动力理论的输入地震动要求给出符合场地情况的、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间函数,对于复杂结构要求给出三个分量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更为接近实际,包括了非线性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考虑了结构反应的全过程,包括变形和能量损耗的积累;设计原则考虑到多种使用状态和安全的概率保证。
3.4多阶段设计方法随着对地震产生机理、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各类结构动力特性、破坏机理、构件能力研究认识的加深以及对结构在不同发生概率地震作用下预期性能目标的不同,促使结构设计在设计原则、设防水准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改进。
由原来的单一设防水准一阶段设计逐渐改进为双水准或三水准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以及多水准设防、多性能目标准则的基于结构性能的设计等。
但目前关于基于性能设计的含义及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存在许多分歧和难点,要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过程,目前仍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①不同场地、不同超越概率设计地震的确定;②性能目标—性能水平的定量描述,大多数情况下,性能目标的描述是借助于一些定性的术语给出的,如“倒塌”、“生命安全”、“维持一定的使用功能”、“完全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等,但用于工程设计时,工程人员需要的是可用于设计的由工程术语明确表达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变形、延性等,而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③在设计和性能校核过程中,涉及需求计算与能力计算的各个方面,目前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如不同设计阶段所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与之相协调的分析模型的建立、不同性能水平下结构构件、附属物以及整个结构体系各力学参数的定量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