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论文
关于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论文
关于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论文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论文篇1摘要: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家风,直接影响着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我国现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各具特色,针对大班幼儿的不同情况,家长应采取提高自身素质、家园共育等不同的教养方式。
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定会有所提高。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教养方式;家庭;培养策略;引言: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行为方式、看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等。
从幼儿期起步培养自信心,给幼儿从小播下自信的种子,是形成其健康人格的关键。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幼儿乐观自信,乐于与他人交往,社交能力强,更易于成功;反之,家庭教养方式若有偏差,会让幼儿内向,不善言谈,产生自卑心理,更甚者会变成自闭。
因此探讨出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及有效的培养策略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一)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是目前最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父母与幼儿处于平等地位;父母尊重幼儿的生长,给予幼儿自由和空间;父母将幼儿看作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有***思想和人格的人;父母愿意仔细倾听幼儿之间的谈话并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幼儿以后的发展目标;限制和宽容得当,对于原则性问题要求严格,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错误保持包容。
(二)专制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视自己地位高于幼儿,将幼儿视为自身毫无任何思想和能力的个体,强制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情,幼儿“只许遵从,不许反抗”。
此类型的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幼儿的执行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幼儿的自主性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是如今较为常见的类型,在隔代教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特点为父母视幼儿地位高于一切,幼儿可以为所欲为,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父母对于幼儿各种要求不加思辨的无条件满足,处处迁就,一切以服从幼儿为宗旨。
关于溺爱的重点高中议论文三篇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三篇【篇一】我不知道光是中国这样,还是有的国家也这样,至少我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国家,那当然不是中国,但我相信那国家一定是很强大的。
中国不是完美的国家,我相信大大有教育的问题。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切和深情的,爷婆对孙儿的爱一定比父母的爱更浓厚。
我不喜欢中国的教育,相反我反对这样的教育,因为中国的教育会让一代一代的更加的没用。
父母爷婆的爱已远远超过的“溺爱”一词,这样的爱更可怕。
可怕到让你无法接触社会;可怕到让你煮不熟米面;可怕到让你乘不来火车……不让孩子洗衣物,怕冷坏了学习的双手;不让孩子到河坝,怕下河洗澡时发生意外;不让孩子单独到城外,怕孩儿们迷了路;不让孩子煮米面,怕煮不熟吃坏了肚子……我真搞不懂你们为什么会这样。
你们对我的爱我们心领了,我知道你们的好意,想快快让我长大,快快乐乐的发展,过上幸福的人生,童年就格外的保护我,或许我还未说完更多的好意。
但这样的爱早已过时了,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残酷,想得不是那么的轻松,你们或许认为我说的很离谱,很无道理,但我从小就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里,看到的毕竟都是很现实的东西,幸好你们,我的父母爷婆们,你们多多少少看到过一些美丽的世界。
不是我拿话气你们,而你们不会永远的保护我,早晚会离开我的,之后会怎么样呢?我会面对社会,我会成立家庭,为了不碰过多的壁就只有多做事,多面对社会,多看看红尘世俗。
没有试验就没有成功,没有忍受痛苦就没有进步,没有惊讶就没有发现……就因为周杰伦的妈妈在他小时候守着他弹钢琴才有了他辉煌的人生;就因为阿拉斯?莫杰布亚德的父亲天天逼他学法语、俄语、日语等才有了的翻译家……每个人都有责任,但责任各有不同。
父母30%的责任就是让我有一个生活的地方和关于衣食的问题,我70%的责任就是不断地了解社会,努力追求更好、更完美的明天,努力学习和尽快适应社会。
我的不是珍珠,不是黄金,不需要怎样的保护。
我是人,如果父母要保护就给我一个自我发展的天空吧,现在做错了可以改正,如果当你们离我们而去了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
关于溺爱议论文作文
关于溺爱议论文作文溺爱是一种不良教育方式,它让孩子们变得不自律、任性和自私。
因此,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首先,溺爱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律。
当家长过于宠爱孩子时,他们就会习惯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付出努力。
他们会要求得到所有的东西,而不考虑努力的程度。
这将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律,无法遵循规则和学习。
他们很难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坚持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溺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
因为溺爱的存在,孩子们将不容易接受任何限制或建议。
他们会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一切,并且如果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会表现出暴躁和叛逆的行为。
这将导致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遇到困难,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
由于他们习惯于得到自己的一切需求和欲望,他们将不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只关心自己,而忽视了其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这将导致他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出现问题,无法建立亲密的关系。
综上所述,溺爱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它会让孩子变得不自律、任性和自私。
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溺爱是一种对孩子有害的教育方式,它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溺爱孩子,以免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当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时,他们会试图将孩子保护在一个完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让他们不需要面对任何挑战和困难。
然而,这将阻碍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溺爱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当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时,他们会让孩子逃避责任和义务。
孩子们将不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是期望其他人来照顾他们的需求。
这将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出现问题,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最后,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和自我中心。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4篇精选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4篇精选现在的生子女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收到父母与长辈的过度关爱,这样过分的溺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希望可以帮到你!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篇一世界上有很多种受,但是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溺爱却阻止他们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溺爱,是人性一种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锁,是一个圈套,是一条绳,它是一种危险的暗号。
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长在蜜罐里。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陷入了溺爱,便是害了孩子,这是父母的失职。
长辈们总是很心疼孙子会受苦,总是不肯让孩子学会在地上走,摔跟头。
孙子孙女都被宠坏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孩子完全不会做家务,孩子完全不做任何事。
你瞧,就连学校的登山比赛,也有父母跟着,租来一个轿子抬着孩子上山,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处处苛护。
这样下去,孩子怎么才能长大呀!到孩子成年之后,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象前面的家长那样,他们却懂得怎么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让他们自己站起来,面对困难自己动脑解决。
这就培养了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
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做得更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庭父母的愿望。
但是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年青的家长们,尊敬的长辈们,如果您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身体健康、心灵美好的人,那请听我一句忠告吧:请停止你对孩子的溺爱!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篇二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长着一棵在许多大树的身旁,得不到阳光,根生长不到更远的地方去。
一天,有一位农夫到这片树林中,走到小树旁边听到小树的苦决定帮助它把身边的大树都砍掉了,后来小树终于得到了阳光,也受到到风雨的,冰雹……可是,最终小树苗却在农夫的溺爱中死去。
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2)
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2)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篇二《高中教育应“少一点慈母的溺爱,多一些严父的关怀”》摘要:要想把高中生教育搞好,教育者首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要跟得上青少年朋友的观念;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信赖的“师哥”和“师姐”;要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职能作用。
为了更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国际教育与人才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教育应当是“少一点‘慈母’的溺爱,多一些‘严父’的关怀”,即要给少男少女们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以便让他们能自我发展、弘扬个性。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溺爱关怀在现在的高中学校里,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很容易发现:从事高中生班级管理的老师们各显其能,各有特色。
那是非曲直,是众说纷纭。
有些班主任一天到晚都跟在学生后面,象管理小学生那样,可谓形影不离,结果还是出了不少问题,有些班即使不出什么问题,但班里死水一潭,学生心里都郁闷得慌,那暂时的平静究竟能够维持多久,班主任心里是七上八下的;有些班尽管不常见老师跟学生在一起,但班主任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班里严肃活泼,井然有序,该静时静得下来,该活跃时活泼得可爱,青少年朋友们心花怒放,他们学得开心,玩得愉快。
一张和一驰这文武之道把握得有节有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班级管理可以用两种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是把青少年朋友们当作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放心不下的婴儿一样放在襁褓中去呵护,关爱之极犹如慈母对婴儿的溺爱,生怕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婴儿就会受伤或夭折一样;另外一种则是把青少年当作成熟的年轻人、当作军人一样严格训练,严厉教育,在讲清规则之后让他们去自由发挥。
前者是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加以培育,后者则是把那些娇嫩的鲜花放到室外去日晒雨淋。
究竟谁是谁非,但凡懂得一点教育心理学的老师都感觉得到,前者的做法是在摧残和压制人才的成长,后者才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普遍受到广大高中生及学生家长欢迎的。
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建议
《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建议》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
溺爱型家长往往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纵容,这种教养方式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满足,但从长远来看,却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深入探讨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的表现及危害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的表现多种多样。
在物质方面,溺爱型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无论是昂贵的玩具、名牌服装还是高档电子产品,只要孩子想要,家长都会尽力给予。
这种过度物质满足容易让孩子形成对物质的过度依赖和不懂得珍惜的心理。
在情感方面,溺爱型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和娇惯,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从不拒绝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不懂得关心他人。
在行为方面,溺爱型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往往采取宽容和纵容的态度,很少进行批评和纠正,甚至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借口,使得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
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从孩子的性格养成来看,过度溺爱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问题。
在学习方面,溺爱型家长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可能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未来的学业发展。
溺爱型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而且,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也会对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对家长产生过度依赖,家长也会因为过度操劳和焦虑而影响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二、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改变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首先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溺爱的议论文_溺爱的初中议论文作文
溺爱的议论文_溺爱的初中议论文作文当今社会,“小皇子”“小公主”真是数不胜数,家长们更是将爱与溺爱混淆,使得许多孩子不求上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关于溺爱的初中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溺爱的议论文【1】我有一个执着又朴实的奶奶,她教育我的方法跟别的奶奶不太一样,一点儿也不懂得溺爱我。
小时候,我不懂事,常常埋怨奶奶不够爱我。
比如:别的奶奶都会帮孙儿整理书包、收拾东西,可我的奶奶总是要求我自己整理、自己收拾,哪怕铅笔断成两截,作业本变得皱巴巴。
别的奶奶总是满足孙儿的一切需求,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我们班出现了许多小皇帝小公主。
而我的奶奶却不一样,每当听到我说:“奶奶,我想要这个布娃娃;奶奶,我想要那个糖葫芦;奶奶,我想要一个遥控汽车……”奶奶听了后,会根据我的实际需要,并看看质量和价格,如果有用、实惠而且又是我确实需要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的买给我。
否则,无论我怎么哭怎么闹,奶奶只是看着我,无动于衷,丝毫不为我的哭闹所影响。
那时,我就会生气的想: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奶奶,一点都不疼爱我?可是,现在,我渐渐懂事了,知道了奶奶的一片苦心,不再埋怨奶奶了。
三年级开始,奶奶要求我一个人独自去上学。
半路上忐忑_不安的我偶一转头,发现奶奶在后面远远的看着我。
原来,每天,我一个人上下学,奶奶不放心,就偷偷的跟着,还不让我发现,一直到我能真真正正的独立上下学为止。
奶奶就是这样,用她的爱陪伴我一路前行,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有她温暖的视线庇佑,想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
再大一点,奶奶带我去商店时会给我10块钱,由我自己分配。
为了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又不超支,我只好抠着手指头,反复的计算和取舍,精细到几毛几分。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不懂得溺爱我的奶奶。
她让我自己收拾东西,我学会了整理;她让我一个人上下学,我学会了独立;她不给我买没用的贵东西,我学会了节俭;她让我自己花钱,我学会了分配……以前,奶奶抱着我,给我讲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些益智小故事以及古时候的一些事情,令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的溺爱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溺爱现象却屡见不鲜。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溺爱案例的剖析,探讨家庭教育中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从小,小明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在溺爱的环境下,小明渐渐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二、案例经过1. 父母过度关心小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父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他解决。
这种过度的关心,让小明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
在成长过程中,小明逐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度满足物质需求为了满足小明对物质的追求,父母不惜花费大量金钱。
小明从小就拥有许多高档玩具、电子产品,甚至名牌服装。
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下,小明变得越发任性,不懂得珍惜。
3. 缺乏责任感在溺爱的环境下,小明从未承担过任何家务。
他总是认为,自己只需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因此,小明在家庭中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父母,不懂得体贴家人。
4. 自我中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小明变得非常自我中心。
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绕他转,满足他的需求。
在与人交往中,小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三、案例后果1. 学习成绩下滑由于过度依赖父母,小明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选择逃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2. 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自我中心,小明在与人交往中常常引起矛盾。
他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
这使得小明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
3. 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小明逐渐形成了脆弱、敏感的心理。
他无法承受挫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案例分析家庭教育中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几个方面分析:1. 影响孩子独立性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
他们依赖父母,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范文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范文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范文篇1溺爱,溺爱!相信每个中国家长多少都会有一点吧。
我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
"、"小皇帝”、“小霸王”。
前些天,网上疯狂流传着一个小短片。
那是一个美国的2岁孩子,从起床开始,自己叠被子,自己吃早餐。
自己接水刷牙,自己弄热水。
而她的妈妈一声不吭地做自己的事情,不插手,不帮忙。
换做我们呢?别说二岁了,就拿我来说吧,下个楼还得家长陪同。
又怕丢了,又怕摔了,我说:“看到同学了,就玩一会,丢不了。
”不行,不让!因为我还没长大,因为有危险,因为有各种“因为”。
在中国,孩子问:“如果你们不在了,钱怎么办?”父母回答必定是————-都是你的。
而美国人呢?他们会说:钱是我自己挣的,留下或者捐款与你无关。
所以美国的孩子18岁就可以独立,自己挣钱自己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看来,中国的家长真应该换个角度思考,换个方式教育啦。
关于溺爱的高中议论文范文篇2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了一幅画,这幅画的标题叫“溺爱”!妈妈给她的小宝宝起了个名字叫可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想让小宝宝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
有一天,一家三口在饭店里吃饭,妈妈在喂可乐吃饭,可是可乐大哭大闹着说:“不要吃饭,我要看电视。
”可是这家饭店没有电视呀!于是妈妈就和爸爸说:“这里没有电视,但是可乐想看电视。
”爸爸说:“我有办法了,走着瞧。
”于是爸爸跳到了椅子上开始表演了。
只见爸爸扭扭屁股,把手放到了头顶,跳了起来。
爸爸的动作是小兔子,这可把可乐逗得捧腹大笑起来,他把脚伸上了桌子乱踢起来,把桌子上的汤盘子都踢翻了,洒在了妈妈身上。
妈妈并没在意,只想让可乐开心、吃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儿女。
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她叫月月,她就是被父母溺爱着。
她妈妈每次带她去商场的时候,只要她看到喜欢的东西,月月就跟妈妈说:“我要买。
”妈妈不给她买,她就坐地上大哭。
溺爱800字作文
溺爱800字作文溺爱,是一种常见的家庭现象。
它通常指的是过度保护和过度满足孩子的行为,以至于孩子无法独立成长和发展。
溺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社交能力不足等。
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不愿意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总是试图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这种过度的保护和关注可能会让孩子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一旦离开家庭,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通常不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家长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的能力,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此外,溺爱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可能会变得自私和依赖性强,缺乏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的表现,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孤独感增加。
为了避免溺爱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需要适度地关爱孩子。
这意味着在给予孩子足够关注和保护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独立成长和发展。
家长可以逐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勤奋努力等品质,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物质需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独立能力的人。
总之,溺爱是一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
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社交能力不足等。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家长需要适度地关爱孩子,鼓励他们独立成长和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独立能力的人。
溺爱议论文800字作文
溺爱议论文800字作文溺爱议论文。
溺爱是一种过度的爱护和宠爱,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当今社会,溺爱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溺爱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溺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溺爱的环境中,父母会过分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习惯依赖父母的一切,缺乏自主性,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溺爱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毅力。
在溺爱的环境中,父母会包办一切,为孩子解决问题,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和毅力。
他们习惯依赖父母,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决定缺乏责任感,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很难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容易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无法坚持下去,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
再次,溺爱会让孩子缺乏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中,父母会过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接触外界,导致孩子缺乏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他们习惯在家庭中得到一切,对于外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缺乏适应能力,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容易在社交场合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综上所述,溺爱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孩子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溺爱型家庭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和策略[001]
浅谈溺爱型家庭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和策略一、家庭教养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话题,家庭教养方式有各种不同,但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
目前,溺爱型家庭教养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
该教育方式主要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为主,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溺爱型家庭教养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对溺爱型家庭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影响的探究及相关策略的论述,旨在提高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价值。
二、溺爱型家庭教养的定义溺爱型家庭教养是一种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
溺爱的定义并不是纯粹简单的宠爱孩子,而是一种盲目的爱,将孩子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忽略了孩子的发展,贪图一时的快乐而满足孩子的需要。
溺爱型家庭教养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惩罚和约束,对孩子行为的纠正和教育不力,过度保护孩子,削弱了孩子的自我克制和决策能力。
三、溺爱型家庭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一)焦虑和抑郁溺爱型家庭教养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怎么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遇到问题会不自主的寻求父母帮助,缺乏自立自强的思想,长此以往会增加孩子情绪上的困扰,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行为问题溺爱型家庭教养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蛮横、自私等行为习惯,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不知道在遇到问题时与人进行沟通、合作和协商,容易产生问题行为,例如自私、无礼、暴力以及偷盗等。
(三)教育能力低下溺爱型家庭教养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惩罚和约束,无法给出具体的行为规范,自己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导致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和对未来规划的不清晰。
(四)未来学习受限溺爱型家庭教养的孩子往往无法按计划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自我约束和执行力,只关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立即需要的满足,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困难。
四、溺爱型家庭教养应对策略(一)理性教养,坚定自信家长应该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充满亲情的同时,要有理性,要有自信,不要过于保护孩子,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有充足的准备。
关于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通用19篇)
关于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通用19篇)关于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通用19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篇1现在,许多父母都溺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什么家务活都不让做,给孩子报许多补习班: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美术班……让孩子每天整天都在“啃”那些堆成小山似的资料。
那些被溺爱的孩子,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苦恼吗?当看到那些小伙伴在窗外欢快地玩耍,听到他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你们知道孩子们是多么渴望自由吗?是多么去追寻童年的快乐吗?当他们乞求出去玩一会儿的时候,听到的只是重重地关门声和斥骂声,他们这时会常常望着窗外发呆,看见天空中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我就是那窗外的一只鸟儿,就不用整天埋在习题中,就可以在天空中畅游,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无拘无束,……。
父母不仅让孩子做许多习题,还不让他们做家务,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总有一天孩子们会离开你们,你们不可能永远照顾他们一辈子,即使取得再辉煌的成绩,那他们不会独立生活,那也是徒劳的。
不会独立的孩子,就像躲在应妈妈翅膀下的雏鹰,永远长不大!你们应该让他们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去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你们这样娇惯他们,溺爱他们,就是在毁掉他们自己!看看国外的孩子,六岁就让他们练习骑马,摔倒了也不管,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外国妈妈们心里明白,这样是在帮助他们自己,他们从不娇惯孩子,让孩子独立生活!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啊,你们为孩子想一想,他们是多么苦恼,还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天地吧!不要溺爱孩子议论文作文篇2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漫画的“忠实画迷”。
漫画中那些幽默的画面,总是能让我捧腹大笑,这是我十分喜欢看漫画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漫画中蕴含的道理。
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
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育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
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篇一《别让溺爱成了孩子的负担》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孩子也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现如今的社会,很多家庭都是4+1类型的家庭,会造成对宝宝的过分溺爱。
溺爱型的家长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究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爱哭闹、爱与别的小朋友闹矛盾呢?我想这与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溺爱;关心;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62-01孩子从小就过分的受到家人的溺爱,以致进幼儿园后进入新的环境出现不适应产生过分焦虑、哭闹、乱发脾气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产生许多问题。
以下是我将在上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结合工作7年实践经验就溺爱孩子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一、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2~3岁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越来越迫切,喜欢独自去探知这个新奇的世界”。
此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年龄小,塑造性很强,家长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一定要给予正面,正确的引导方向;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也可以利用讲故事、形象直观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去区分是非黑白。
二、家园共育,使关爱教育不断深化搞好家园沟通,利用家长会和入园离园的时间,同家长进行沟通,我首先告诉家长,第一不能对孩子溺爱,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若爱过了头,对孩子却无益,无原则的爱会使孩子逐渐变的自私、狭隘,只懂得接受,不懂得付出爱。
以溺爱为话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
以溺爱为话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范文一:溺爱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溺爱是指家长过分宠爱孩子,随意满足他们的需求,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教育。
然而,溺爱不仅无益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在生活中始终有人为孩子解决问题时,孩子习惯了依赖他人的帮助,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无能为力,也会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毫无应对能力。
其次,溺爱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自律心。
无论在学习、生活或社交方面,溺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坚持和自律,因为他们从未被要求去面对、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结果,他们很可能变得懒散、自私和不负责任。
此外,溺爱还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和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
当孩子习惯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很难面对失败和挫折。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很容易感到沮丧、愤怒和绝望,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责任感和自律心,以及情绪不稳定和无法应对挫折。
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适当地约束和教育孩子,以培养他们独立、有责任感、自律和适应困难的能力。
范文二:溺爱与孩子未来发展的关系溺爱指的是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缺乏适当的教育与约束。
然而,溺爱往往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溺爱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信心。
过分的宠爱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无法做出独立的决策和承担责任。
他们习惯了依赖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因此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挑战时显得无能为力。
其次,溺爱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动力下降。
当孩子被过分宠爱时,他们往往缺乏对学习的自我要求和动力。
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太多不对等的奖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追求感。
这将使他们在面对学业困难时,容易放弃,并且不愿意出任何努力去克服困难。
另外,溺爱还会让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困难。
过分的宠爱会使孩子自私和缺乏关心他人的能力。
溺爱议论文
溺爱议论文
论文题目:溺爱与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
溺爱是指父母或家长对子女无限制地迁就与宠爱,忽视其错误行为,过度满足其需求的一种教养方式。
溺爱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溺爱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存在着负面的关系。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讨溺爱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首先,分析溺爱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其与其他教养方式的差异。
然后,讨论溺爱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包括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自主性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接着,探究溺爱对儿童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如孩子缺乏自信、人际交往困难等。
最后,研究溺爱对儿童学业表现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如孩子缺乏学习兴趣、依赖性强等。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溺爱会阻碍儿童的自我发展和独立性,对其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意识到溺爱的危害,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溺爱,儿童成长,教养方式,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学业表现。
针对溺爱型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溺爱型家庭教育现象日益严重。
溺爱型家庭教育是指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和独立能力培养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溺爱型家庭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对策。
二、案例描述小华,一个12岁的男孩,生活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上班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小华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然而,这种过度的关爱却让小华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惯。
1. 生活习惯小华的父母对小华的生活极为关心,每天都会为他准备好一切。
小华从不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甚至从不做家务。
在父母的宠爱下,小华养成了懒散、依赖的生活习惯。
2. 学习习惯小华的父母认为学习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因此对小华的学习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然而,由于过度依赖父母,小华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自己不愿动脑筋思考。
3. 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方面,小华显得有些自私和任性。
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当遇到矛盾时,他习惯于逃避和指责他人,而不愿意承担责任。
4. 道德品质在道德品质方面,小华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他经常撒谎、偷窃、打架,甚至对老师和同学进行侮辱。
父母虽然知道这些问题,但总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对小华的行为视而不见。
三、案例分析1. 成因分析(1)家庭教育观念偏差。
小华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其他都不重要。
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独立能力培养。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华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
这使得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小华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
这使得小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导致他在人际交往和道德品质方面出现问题。
宠溺型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庭采用了宠溺型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宠溺型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父母都是高学历,收入丰厚。
从小,小明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他们总是尽力满足小明的各种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变得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宠溺型家庭教育表现1. 物质满足无度:小明的父母总是认为“富养孩子”,所以对小明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
从小明记事起,他就拥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电子产品和名牌服饰。
父母认为这样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2. 过度保护:小明父母担心小明受到伤害,所以对他进行过度保护。
无论是玩耍还是学习,父母总是亲自监督,生怕小明遇到任何困难。
3. 缺乏责任感:在小明的家庭中,父母从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家务劳动。
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专心学习,家务劳动应该由大人来完成。
4. 忽视情感需求:尽管小明父母很爱他,但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小明常常感到孤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宠溺型家庭教育的影响1. 依赖性强:由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小明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在学校,他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2. 抗压能力差:在宠溺型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面对挫折的能力。
小明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父母的帮助,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3.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小明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困难。
他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朋友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 价值观扭曲:宠溺型家庭教育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小明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应该无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
改变与反思意识到宠溺型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后,小明的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溺爱(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溺爱现象却普遍存在。
本文以某幼儿园为例,讲述了一起因家庭教育溺爱导致的幼儿成长问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父母就对小明百般呵护,宠爱有加。
小明在家中是“小皇帝”,父母对其言听计从,满足了小明的一切要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学习方面: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专心,作业敷衍了事。
当老师指出其问题时,小明总是找借口推脱,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情。
2. 生活自理能力差:小明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在学校,小明连最基本的穿衣、洗漱都不会,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帮忙。
3. 社交能力弱:小明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在幼儿园,小明总是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这使得他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格格不入。
4. 自理能力差:小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父母。
在学校,小明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会自己解决。
三、案例分析1. 溺爱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溺爱是一种过度的关爱,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案例中,小明的父母过度宠爱,导致他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出现问题。
2. 溺爱的原因(1)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爱:小明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他们从小对小明百般呵护,满足其一切要求。
(2)家庭教育观念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应该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明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小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包办一切,使小明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四、家庭教育建议1.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论文
摘要: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童年早期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善于观察和引导,了解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趋势,矫正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防止幼儿不良性格的滋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必然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幼儿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1]Baumrind以父母对儿童的要求性(即控制、监督、要求)和对儿童的反应性性(即关怀、参与、接受)的水平高低为依据,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专制、溺爱和忽视四种类型。
其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
1 解读溺爱型教养方式
如果将西方亲子关系视为弓和箭,那么风筝线与风筝就是中国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永远由风筝线一线紧牵。
如果这根风筝线牵的过紧,则极易发展成为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发展。
通过解读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行为表现和产生原因,可以帮助理解该教养方式对自信心的影响。
1.1行为表现
Baumrind通过观察家长对幼儿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如图一所示。
其中,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于幼儿的反应性具有较高水平,表现为接受程度高,极为关注幼儿,积极参与与幼儿相关的活动。
相对而言,对幼儿的要求性水平较低,监管不严。
在生活中表现为过于宠溺,经常出现娇生惯养、包办代替、百依百顺、袒护包庇、甚至纵容放任的现象。
1.2产生原因
1.2.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421家庭(四位祖辈、父母二人、一个孩子)激增。
整个家庭的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父辈和祖辈的爱也都集于孩子一身,极易产生对孩子的过度宠溺。
另一方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较高,一系列的生活与升学压力使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习惯性的满足。
因此,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日俱增。
1.2.2祖辈过分疼爱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祖辈成为看管孩子的主要力量,“隔辈亲”现象十分常见。
祖辈对孙辈的疼爱加上部分老人重男轻女的意识,对男孩更是百般宠爱。
这也是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原因之一。
1.2.3投射效应
家长由于童年的不愉快,或在学龄期未受到良好教育,不希望孩子再现自身以往的境遇,把改变现状的夙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尽量满足孩子的欲望,忽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过度的满足和过度的保护成为造成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又一原因。
2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自信心培养的消极影响
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与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有关,也和幼儿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
[2]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和态度对幼儿自信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1过度保护,幼儿自我表现机会不足
自我表现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载体性因素。
幼儿通过积极的自我表现,获得他人肯定评价,以此增强成就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然而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经常剥夺了幼儿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表现为越俎代庖,过度保护。
家长认为幼儿年纪小,能力不足,基本生活琐事都由家长来做,比如系鞋带、穿衣服,更有些家长剥夺幼儿劳动的机会,一切服务于幼儿,事事代劳。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各种能力水平不足,对家长极其依赖。
当离开家庭时,极易产生退缩行为,不敢积极表现,丧失自我表现机会,因而不能得到肯定评价,成就感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最终阻碍幼儿自信心发展。
2.2不合理赞扬,幼儿自我效能感受阻
自我效能感是幼儿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自我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为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
幼儿早期呈现依从性的评价,即以教师、家长或伙伴间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开始独立的自我评价,并且评价内容开始由外部行为发展到内在品质,并逐渐向细致化发展。
由此,教师或家长等权威性
的成人对幼儿的自我评价有重要作用。
[3]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中,家长对幼儿的评价缺乏合理性。
采取夸张的赞扬,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比别人家的强,即使孩子出现缺点或行为问题,也是极为护短,更或者以不合理的赞赏口吻或神态加以认可。
过高的表扬与家庭之外对幼儿评价不一致,会使幼儿对自身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发展受阻。
由此,幼儿的自我评价认识存在问题影响自信心的发展。
3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帮助其合理评价自我,增强自我意识,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以及幼儿园共同努力。
3.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因而,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作为基本理念,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由此,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养,优化教养方式,是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1.1创造劳动机会,提高幼儿自我表现积极性
自我表现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三要素之一。
促进儿童积极主动的自我表现,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家长应多为幼儿创设一些简单的劳动情境,让幼儿在自我服务、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成果,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观察幼儿,寻找教育契机,并正确对待幼儿所表现出的独
立意识,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
避免过度保护。
在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的同时,家长应注意指导方式。
比如,在帮孩子穿衣服时:“妈妈给你扣第一颗扣子,剩下的你自己扣。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发展幼儿的独立能力。
当幼儿成功完成时,可以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
在同伴交往中,家长也应给予幼儿合理范围的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尊重和理解幼儿,让幼儿通过实践,锻炼社交应变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成功解决社交问题,增强幼儿自信心。
3.1.2合理的积极评价,发展幼儿自我效能感
家长合理的积极评价是幼儿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催化剂,加速幼儿获得成就感,提高其自我表现能力,产生自我效能感。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善用纵向比较,即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基础,肯定幼儿的进步。
同时评价要恰如其分,批评合理,赞扬有度。
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上进心。
3.1.3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增强幼儿成就感
成就感是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成就感的获得与其自身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将家长的积极评价看做幼儿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的外部动因,那么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最为有效的内部动因。
然而,幼儿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成正比。
因此,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各项能力,成功完成各项挑战,增强成就感是幼儿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
由此,家长应促进幼儿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创设环境和机会,使其充分
发挥自我表现能力,多次体验成功,从自身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树立其自信心。
3.2构筑完整教育体系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只有结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需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保证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应当发挥宣传优势,利用媒体,普及家教知识,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教育理念,帮助有需要的弱势家庭群体提高教育技能,转变教育理念。
幼儿园也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独特地位,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以及亲师沟通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总之,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童年早期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善于观察和引导,了解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趋势,矫正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防止幼儿不良性格的滋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必然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0-154.
[2]杨丽珠.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 80-81.
[3]钟春桃.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影响[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