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论文
摘要: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童年早期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善于观察和引导,了解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趋势,矫正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防止幼儿不良性格的滋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必然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幼儿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1]Baumrind以父母对儿童的要求性(即控制、监督、要求)和对儿童的反应性性(即关怀、参与、接受)的水平高低为依据,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专制、溺爱和忽视四种类型。其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
1 解读溺爱型教养方式
如果将西方亲子关系视为弓和箭,那么风筝线与风筝就是中国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永远由风筝线一线紧牵。如果这根风筝线牵的过紧,则极易发展成为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解读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行为表现和产生原因,可以帮助理解该教养方式对自信心的影响。
1.1行为表现
Baumrind通过观察家长对幼儿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如图一所示。
其中,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于幼儿的反应性具有较高水平,表现为接受程度高,极为关注幼儿,积极参与与幼儿相关的活动。相对而言,对幼儿的要求性水平较低,监管不严。在生活中表现为过于宠溺,经常出现娇生惯养、包办代替、百依百顺、袒护包庇、甚至纵容放任的现象。
1.2产生原因
1.2.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421家庭(四位祖辈、父母二人、一个孩子)激增。整个家庭的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父辈和祖辈的爱也都集于孩子一身,极易产生对孩子的过度宠溺。另一方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较高,一系列的生活与升学压力使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习惯性的满足。因此,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日俱增。
1.2.2祖辈过分疼爱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祖辈成为看管孩子的主要力量,“隔辈亲”现象十分常见。祖辈对孙辈的疼爱加上部分老人重男轻女的意识,对男孩更是百般宠爱。这也是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原因之一。
1.2.3投射效应
家长由于童年的不愉快,或在学龄期未受到良好教育,不希望孩子再现自身以往的境遇,把改变现状的夙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尽量满足孩子的欲望,忽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过度的满足和过度的保护成为造成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又一原因。
2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自信心培养的消极影响
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与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有关,也和幼儿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
[2]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和态度对幼儿自信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1过度保护,幼儿自我表现机会不足
自我表现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载体性因素。幼儿通过积极的自我表现,获得他人肯定评价,以此增强成就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然而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经常剥夺了幼儿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表现为越俎代庖,过度保护。家长认为幼儿年纪小,能力不足,基本生活琐事都由家长来做,比如系鞋带、穿衣服,更有些家长剥夺幼儿劳动的机会,一切服务于幼儿,事事代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各种能力水平不足,对家长极其依赖。当离开家庭时,极易产生退缩行为,不敢积极表现,丧失自我表现机会,因而不能得到肯定评价,成就感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最终阻碍幼儿自信心发展。
2.2不合理赞扬,幼儿自我效能感受阻
自我效能感是幼儿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为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幼儿早期呈现依从性的评价,即以教师、家长或伙伴间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开始独立的自我评价,并且评价内容开始由外部行为发展到内在品质,并逐渐向细致化发展。由此,教师或家长等权威性
的成人对幼儿的自我评价有重要作用。[3]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中,家长对幼儿的评价缺乏合理性。采取夸张的赞扬,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比别人家的强,即使孩子出现缺点或行为问题,也是极为护短,更或者以不合理的赞赏口吻或神态加以认可。过高的表扬与家庭之外对幼儿评价不一致,会使幼儿对自身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发展受阻。由此,幼儿的自我评价认识存在问题影响自信心的发展。
3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其合理评价自我,增强自我意识,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以及幼儿园共同努力。
3.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因而,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作为基本理念,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由此,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养,优化教养方式,是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1.1创造劳动机会,提高幼儿自我表现积极性
自我表现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三要素之一。促进儿童积极主动的自我表现,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家长应多为幼儿创设一些简单的劳动情境,让幼儿在自我服务、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成果,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观察幼儿,寻找教育契机,并正确对待幼儿所表现出的独
立意识,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避免过度保护。在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的同时,家长应注意指导方式。比如,在帮孩子穿衣服时:“妈妈给你扣第一颗扣子,剩下的你自己扣。”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发展幼儿的独立能力。当幼儿成功完成时,可以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在同伴交往中,家长也应给予幼儿合理范围的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尊重和理解幼儿,让幼儿通过实践,锻炼社交应变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成功解决社交问题,增强幼儿自信心。
3.1.2合理的积极评价,发展幼儿自我效能感
家长合理的积极评价是幼儿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催化剂,加速幼儿获得成就感,提高其自我表现能力,产生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善用纵向比较,即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基础,肯定幼儿的进步。同时评价要恰如其分,批评合理,赞扬有度。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上进心。
3.1.3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增强幼儿成就感
成就感是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成就感的获得与其自身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将家长的积极评价看做幼儿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的外部动因,那么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最为有效的内部动因。然而,幼儿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成正比。因此,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各项能力,成功完成各项挑战,增强成就感是幼儿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由此,家长应促进幼儿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创设环境和机会,使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