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药 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
——为庆祝贵阳苗医医院正式营业而作
李廷贵
我们伟大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品牌,故有文明古国的美称。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同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为人类健康长寿贡献卓著的医药事业,底蕴浑厚,奇妙无比。例如,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苗医苗药,傣医傣药等,源远流长,饮誉全球。
作为最古老的农业民族之一的苗族,在与自然的树木花草的接触中,汇集了无数的养生补品与治病良方,苗族的“祭祖词”和众多古籍文献都有记载。湘黔边界有药王爷爷的传说和诗歌:“药王药王,身明体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披星戴月,志在四方。”这些药王创作了“三千苗药,八百单方”。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庆鼓坛》也有“全赖苗父尝百草,才有良药治百病”的祭祖敬神之词。汉文文献记述苗医苗药的文字就更多了,《山海经》曰:“有人有翼,名曰苗民”。药王爷爷就是一个有翅膀的苗民,西汉刘向著《世说新语·说苑辨物》云:“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之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常年“行医于乡里。”“苗父”者谁?近人刘镜如在《中医史话》中说,这个苗父就是“苗黎族的巫师”。被称为“大泽”(泽兰)的苗药菖蒲,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经常出现,“苗族的楚国巫师就是常用苗药作为巫具”。(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说“楚国是苗族的楚国”。)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直接用苗语记载白芷、川芎。长沙马王堆一、二号墓出土的《五十病方》中,就有用来治病的“答”,“答”即湘西苗语“豆类植物”。在《吴普本草》中,类似用苗语记录的药名有20多种,其他中草药手册用苗语记音的药名约占30%,用苗语意译记音的药名约占40%。这说明苗药早已被载入祖国医书药典。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就吸收了西州、匈奴、蛮夷等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文中的蛮夷包括了苗族。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的苗药,该书菖蒲条引宋代苏颂的记载说:“黔蜀蛮人常将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尤佳。人家移种者亦堪用,但干后辛香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石菖蒲也。”这说明苗医早就用菖蒲治疗“心病”(现代所称的冠心病)。清
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载了不少苗医,如“黔中苗峒,焚莱作淀(蓝靛),远贩江汉。”“滇黔之药,出于夷洞”,“白芨根苗妇取以浣衣,甚洁白;白芨为补肺要药。”清人所著《黔书》亦有“刺梨野生,味甘而微凉,食之可以解已闷,亦可清滞。”黔东南苗药认为刺梨性冷味酸,涩入热经,有清热止咳止泻的作用,和其它药配方,主治年老肺虚咳或上吐下泻。《黔书》所记和苗药治疗情况相符。
苗药品名繁多,含植物、动物、矿物几类,以植物类居多。贵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云贵川广,地道药材”,贵州所记载的药用植物有281 0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的57%),其中苗药有1000多种。苗药与其他民间药物基本相同,其实出之处在于命名、来源、加工和用法方面带有浓厚的苗族特色,因而成为独特的药物体系。
苗药之成为独特的药学流派,有以下原因:
1、命名的民族性。黔东南苗语叫药为“加”,凡冠以“加”的植物多为药用植物,如虎耳草的药用名为“加比赊”。同时,以植物的形态、器官、功能、气味、色相等进行命名,通过药名就可以知道某药的类别、特征和作用。完整的苗药命名,必须是类别、种名加特征。
2、用药的季节性。中医用药讲四季二十四节,苗医用药有春夏秋冬四季之
分,同一物种在春夏用花或叶,秋冬用根或茎。口诀曰:
春用尖叶夏花枝,
秋采根茎冬挖蔸。
乔木多取茎皮果,
灌木适可用全株。
鲜花植物取花苞,
草本藤本全草收。
须根植物地上采,
块根植物取根头。
3、药理的朴素性。苗医药的口诀又说:
藤本中空能消风,
对枝对叶洗涤红。
多毛多刺消炎肿,
亮面多浆败毒凶。
苗医认为,水肿、风毒尤其是风湿等症,用藤本类植物可以祛风除湿,滤水消肿;“对
枝对叶”的植物可以活血化瘀、止血凉血;而“多毛多刺”的植物则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亮面多浆”的植物具有解毒、败毒的功效。苗族用药谚语还有:“补药味甘甜,注红用涩酸。芳香多开窍,消炎取苦寒。”这反映了甘味滋补、涩酸敛血、芳香开窍、苦寒消炎的道理。
4、立方的简明性。苗医用药,多为一方一病,专病专方。苗药立方有立方简单、喜用鲜药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如36症72疾,随着症疾的不同,用药立方也不同。如“凤凰蛇药”的“白辣蓼”是专治五步蛇咬伤的,若加上“罗柱叶下风”配成复方,就可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了。
5、加工的特殊性。苗族医药不分家,药工、药师也就是苗医师。苗医多用生药,生药药性集中,见效最快。所以,苗医师往往到用时才在附近山上或药园中采集。对不易采集而又有特效的药或有毒性的药,才提前采之炮制,如草乌、天南星、生半夏需用石灰水或童尿浸泡10-15天,尝无麻味后,才可作为药用。
苗药加工的方法多,但操作简便。苗医主张以晾干为主可得药力,其中有“身背干蚀法”(即以体温“烘干”),蒸熟曝晒法、开水烫淋法、石灰水渍法和尿渍法、霜制法、火烤法、火燎法、夜露法、酒制法、醋制法等十多种,而以现采、现制、现用为多。所以,苗医治病,见效很快。
6、剂量的针对性。苗医用药是“随手抓”,但不等于用药无剂量,而是根据病人的主症和体制来对症下药,对有毒、剧毒等药物严格掌掘。
苗药剂型种类很多,花样纷呈,有煎剂、粉剂、酊剂、鼻嗅剂、香囊剂、塞鼻剂、烟熏剂、丸剂、茶剂、磨汁剂(水、酒、醋)、口含剂、口嚼剂、浴剂、膏剂和捣泥外敷剂等,分两大类,一类为内服,一类为外用,医生根据病情、药性和条件确定型剂剂量,灵活多变,因病而宜,随取随用,简便易行。
众所周知,苗族历史悠久,贡献突出,其中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苗医苗药。史书记载,中医传入苗族地区是“改土归流”之后,而西医传入苗族地区则是民国以后的事。可见,在中医西医传入苗族地区之前,苗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全靠本民族的医和药。事实上,苗族医药是有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如苗族医药在辩证分类上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