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笔记—教育心理学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2、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6、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被注意的事物进行清晰的反应。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有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如:笔误、梦境等)。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研究方法: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研究对象:观察到的行为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外在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S--R)(3)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奈赛尔(美国)研究对象: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S—O--R)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研究对象:健康人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影响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
改变了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题型:论述)(1)前苏联心理学家施巴林斯基的实验(P12,将进修班学员分成四组,同一个讲演者以四种不同的身份给每组讲课,着装和讲稿、教态都相同,但产生的教育效果却不同)表明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另一方面,也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在教学之后,对教学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要心理学化”德国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后被发展为“五段教学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心理学精华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冯特[德],1879,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其成为独立科学。
(1)精神分析学派:S.Freud[奥地利]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
后期,斯金纳。
观点: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课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3)认识心理学:1967,奈塞尔[美]发表了《认识心理学》,标志现代认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观点:人是信息的加工者,环境提供的信息必须通过内部认识过程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最终产生若的行为。
特别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认识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S-O -R)。
(4)人本主义心理学:20C50S-60S[美]“第三势力”,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一人为本”,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说明,必须把人当成一个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教育目标就是实现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的发展水平”的过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这种思想即“最近发展区理论”。
3、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是以哲学、社会科学观点作指导,以自然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应用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为内容的应用性学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题型:填空1*15;名词解释5*4;简答6*5;论述1*20;案例分析1*15第一编一、填空和名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XXX,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4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6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
7教学反思:对于举动的反思;举动中的反思;为举动反思。
8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简答(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简答或填空)4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进入反思。
2观察与分析阶段:借助自述回忆、录音录像等获得观察数据,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等。
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检验上阶段所构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观题】-精选论述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观题】-精选论述题[问答题]1.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答(江南博哥)案:(1)指导学生高效学习;(2)优化教师教学行为;(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师的专业成长。
[问答题]2.论述教育、学习、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1)教育、学习与发展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门教育理论学科都会涉及这三者,它们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
(2)教育、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③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3)教育、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区别: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侧重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问答题]3.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哪些水平?参考答案:①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②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③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
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问答题]4.论述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
参考答案:①稳定性与波动性;②丰富性与狭隘性;③强烈性与敏感性;④外显性与内隐性。
[问答题]5.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特征。
参考答案:①动机的迫切性;②内容的多样性;③目的的单纯性;④心理的差异性。
[问答题]6.论述大学生的生活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1)消费观念的变化:网络消费突出、追求超前消费、消费态度不理智,攀比消费明显、消费结构多样化,旅游享乐消费上升。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项认证,它评估了一个教师在教学水平、教育理论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能力。
通过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更多的教学机会和发展空间。
下面是对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知识的归纳。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了个体在接受教育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从婴幼儿期到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常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常用的教育评价方法和技巧,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有关教育行政管理、教育基本法律、教育改革政策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等内容。
1. 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是对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如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等。
2. 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规定教育基本权益和义务的法律法规。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教育权益和义务,以及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
3. 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改革政策是指教育部门制定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改革政策的重点内容和实施情况,如素质教育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
三、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是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
2、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人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
6、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现象(潜意识);(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华生和斯金纳,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3)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7、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
8、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10、(论述题)教育、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1)三者的联系: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低于或大大超越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心理学》学习重中之重章节(仅供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章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章第二节基本的视觉现象;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第三节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的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推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像和创造思维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商与智力差异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的区别第八章认知方式差异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三节第十章《心理学》复习资料2008年4月10日注:加粗为一级概念普通为二级概念*为三级概念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江苏省高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填空题 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P4) 3.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P5)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
(P5) 5.认识心理学:1967,奈塞尔[美]发表了《认识心理学》, 6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P17)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8.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P32) 9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3) 10.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倡者。
(P36-38) 11.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
(P41) 12.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P41) 12.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P54) 13.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托尔曼和勒温。
(P59) 1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P61) 15.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16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
?(P70) 17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对比率。
(P73) 18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02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需要: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如生理/社会需要,物质/精神需要等。
●兴趣:一个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行为的基本方向。
2)心理过程(动态)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个体对事物产生的态度,包括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
例如,果敢、犹豫、注意、漫游等状态。
对于人反映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总是有注意状态相伴随。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三个方面。
●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如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这些特征与生俱来,很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统称为人格(注意:有的定义还包含智力)。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笔试] 高等教师资格证__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定义包含三层意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活动主体是在学校与学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行为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①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分支科学,又是教育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②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基础性学科,又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③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它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教学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经历四个阶段:①诞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的心理学的诞生。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他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一、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在教育任务上,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它培养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专门的工作2、在培养对象上,培养对象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3、在社会职能上,高等教育的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培养专门的技能与能力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1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16(含答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160:6:0单选题共40题1人的绝大多数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__________(如笔误、做梦等)。
A. 自我意识B. 前意识C. 无意识D. 梦意识正确答案: C知识点: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表述的是__________。
A. 技能B. 性格C. 气质D. 智能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3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是____。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顺向迁移D. 逆向迁移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学习迁移概述4提出教师生涯循环理论的是美国教授__________。
A. 华生B. 费斯勒C. 西蒙D. 班杜拉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5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不包括____。
A. 自我整合,悦纳自我B. 善于学习,保持好奇C. 独立自主,同而不和D. 适应良好,行为有度正确答案: C知识点: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6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强度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A. 罗森塔尔效应B. 木桶定律C.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D. 德西效应正确答案: C知识点: 动机与学习动机7教师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
这种教学水平属于____。
A. 自主式教学B. 经验式教学C. 创造式教学D. 策略式教学正确答案: D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8大学生性别____意识的逐渐增强,表明大学生心目中性别角色观念的显著改变。
A. 平等B. 中性化C. 双性化D. 男性化正确答案: A知识点: 大学生的生活观念9教育家____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化)—方法(运用)。
A. 巴班斯基B. 赫尔巴特C. 布鲁纳D. 布卢姆正确答案: B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10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利用的感知规律是____。
江苏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书本答案名词解释(手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2.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小学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学习开始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2.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3.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己已有一定的评价4.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二.简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三.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四.特殊儿童有哪几类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聋哑盲儿童五.论述学生的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2(含答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20:0:0单选题共40题1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____。
A. 意识B. 无意识C. 本能D. 行为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2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分为:尝试式教学、____和策略式教学三种水平。
A. 自主式教学B. 因循式教学C. 经验式教学D. 创造式教学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施加某些刺激(自变量),并控制其他条件(无关变量),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因变量或反应变量)的发生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叫____。
A. 行动研究法B. 单组实验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教育现场实验法正确答案: D知识点: 教育心理研究的步骤与方法4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称为____。
A. 角色认知B. 角色认同C. 角色信念D. 角色依赖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角色5某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上是热爱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此教师职业角色的阶段是____。
A. 角色认知B. 角色认同C. 角色信念D. 角色依赖正确答案: C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角色6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____。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尊重与自尊的需要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幸福感7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
A. 认知的需要B. 审美的需要C. 尊重的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 D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幸福感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划分为机械学习与____。
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创造学习D. 意义学习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学习的基本原理9前后学习材料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遗忘理论是____。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四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四[单选题]1.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江南博哥)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A.家庭的需要B.成功的需要C.实现理想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单选题]2.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内驱力或动机,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附属内驱力(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单选题]3.先于教学内容或新的学习材料所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作()。
A.先行组织者B.认知结构C.复习材料D.固定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单选题]5.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心理特征指的是()。
A.能力B.性格C.气质D.动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单选题]6.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一教学称为()。
A.教学观摩B.教学反思C.微型教学D.程序教学参考答案:C[单选题]7.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心理学笔记靳露,许雅静和王春力考试题型: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3 题,每题1 0 分,共30 分。
案例分析1 20 分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内容P1-3: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含认知、情绪和意志,其中,认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心理学流派P4-6:a.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b. 行为主义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人物斯金纳,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 R);c. 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 改成了S-O-R;d.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后期人物是心理咨询和改革教育家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既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话”、“兽化”、“病态化”。
3. 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的体现P6:a.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状态,进行因心施教;b.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因龄施教;c.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进行因性施教;d. 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把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P7 :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发展水平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者水平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 P7-8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其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关系P9: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学科侧重研究,“教育”由教育学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主体是学生。
7. P11 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教师威信由个人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特征所决定。
8.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P12-13 :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启示是提高各方面水平与修养;b.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c.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相似点,启示是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零距离接受;d. 好感效应:要建立好感,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9. 教师智力P 14:敏锐观察力、准确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优良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
10. 教师教学水平P17-18: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策略式教学。
第二章学习基本理论1. 学生学习特点P27: a. 内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 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c. 性质: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d. 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2.大学生学习基本特点P27-28 :①学习内容特点(两高一实践):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②学习方式特点(两自一结合):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3. 学习类型P29: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的以技能为主的能力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4.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29:学习律含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P31:条件反射规律性现象有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和高级条件反射。
★6.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P34-35:a. 内容: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b.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c.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d.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4好处:提高学习者智慧并发挥其潜力;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巩固对知识的记忆);e.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7. 奥苏泊尔认知接受说(有意接受学习)P36-37: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亦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内容,建立更广泛联系。
有意义学习内部条件:a.学习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愿望; b.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c.学习者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特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不)惟一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由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
学习观:a.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b.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c.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方法(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强调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的信息,引发原有认知结构调整,建立的新结构)。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 学习动机构成P49: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和外部要求与外部压力。
2. P51内部动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3. P52奥苏泊尔动机类型: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附属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由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
★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P 54-55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易水平高,任务中等水平适中,任务难水平低,故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难度的不同,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5. 学习动机理论P58-62: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二效价(目标价值)X期望值(实现目标可能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个体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寸,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3维度6因素(3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6.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标启功赛惩果P63-67: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借分数给学生);④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团体赛、自我赛);⑤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第四章知识、技能学习1. 知识学习过程P68:学习准备、知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和知识运用。
2. 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条件P71-72:①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基础上,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实地测量、参观访谈等方式为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提供感性材料)模象直观(模象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
又称教具直观。
通过图片、模型、幻灯、录像等方式)和言语直观(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的描述、比喻)。
★②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论述题,结合教学体会加以解释):a. 强度律:感知的事物(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b. 差异律: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异,对象从背景中突出来;c.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d. 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e. 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清晰。
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条件P76:①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称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知识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②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③科学的进行比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区别):④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83: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试验的材料,将学习成诵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记忆保存量)作为纵坐标,将实验数据作图,按顺序用线段连接得到的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接着,这种下降的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遗忘进程简述为先快后慢。
启示: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对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应及时复习,否则遗忘迅速且量大。
5.知识遗忘原因P84:①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②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经典证据是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③同化说;④动机说;⑤提取失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