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就业难以及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
由于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大量的农业用地被 征用为非农业用地,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土地征用1 至3年之后,60%的补偿款被农民用于建房、还贷、医疗 消费、治病和消费。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民仍然占据了 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失去土地之后,他们的农业生产技 能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城市寻求工作也会更加困难, 失地就等于失业。因此如何让众多失地农民稳定就业自然 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第三阶段为2002~2012年,该阶段的城镇化以产业升级为 基础,以政府经营土地为主要动力,多元化协调的城镇 化发展模式成为指导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针,城镇化率 从39.1%上升到51.3%。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
城镇化水平依然很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个经济现象:一是我国人均GDP对应的城镇 化率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只处于中游水平。发达国家 城镇化率接近85%。而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国家城镇化 率也在60%以上。二是按照霍利斯·钱纳里的理论,一国 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40%左右;工 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 的工业化率已经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51%, 同等工业化水平下,我国的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20%左右。
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夹心层的新一代农民工处境艰难
流动的农民工人口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演变群体。最早一 批的农民工大多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接受最脏、最累、 最危险的工作,省吃俭用往农村老家寄钱,对他们来讲, 家才是自己的归宿。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新一代农民工, 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远高于上一代农民工,他们期望能留在 城市生活,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但 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与城市劳动力相比,他们的教育水平仍然很低, 缺乏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需要的时间和经济承受力,再 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低工资和社会保障的缺乏以及高房 价让他们无法在城市安身立命; 另一方面,他们普遍缺乏农业生产经验,让他们回家务农 已经不太可能。因此,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并积 极引导返乡创业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 一。
二Leabharlann Baidu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
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较慢
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增速为 1.35%,江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而北京年均 增速为0.52,上海仅增长0.04%;中部地区中发展最慢的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其城镇化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外,其西部各省的年均增速超过平 均水平。
中国新型城镇化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汇报人:xxx 学号:xxxxxxxx 所属学院:xxxxxxxxx
汇报提纲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 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镇化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1992年,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为 起点,以全面开放为主要动力,1984年,国家出台了农 民工进城务工的政策,开启了政府对劳动力流动政策的 改革。城镇化率从17.9%提升至27.5%;
第二阶段为1992~2002年,该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以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为起点,以城镇土地市场化为主要动 力,克服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和就业容纳能力低的限制, 城镇化率从27.5%上升到39.1%;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越高
中国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由大部分东部地区构成, 尤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 中部较发达的省份如黑龙江、湖北等地的城镇化率也超过 了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城镇 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仅有重庆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 水平。
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衡量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大小,关键是看制造业和服务业能 为农民进城提供多少就业岗位。2011年我国三大产业的从 业人员分别为2.66亿人、2.25亿人和2.72亿人,从占比来 看,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偏低,农业从业人数过高。 从市场需求来看,制造业需求最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 次之。在制造业中,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的职位需求大幅高 于各行业平均值,这表明我国制造业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 型转向现在的知识密集型,对员工的技术能力要求不断提 高,农村劳动力要想进入制造业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 此外,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美国提出制造业 回流计划,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始和中国争夺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市场,这些外围因素均导致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吸收 能力大幅下降。
三、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有效支持
户籍制度改革是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城市提供的福利和公 共服务远远高于小城市,假如可以找到解决进城农民户籍问题的 有效路径,无疑将极大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在我国现行的财税 体制下,要求一线大城市开放户籍几乎不可能,因为这将带来巨 大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地方政 府的财政转移支出,中央政府不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均以本辖区 户籍人口为基础,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新增的流动人口,会 给地方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例如基本养老金、教育支出等。如 果现有的财税体制不做重大调整、户籍不开放,那么未来没有多 少农民愿意去城镇发展。
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拉动中国经济的潜能有限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1.3%,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 镇化率相比,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大部分学者、官 员普遍认为,城镇化将继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寻找 工作,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仍然可以保持8%的增长速度。 但是假如中国的城镇化数字并不像官方公布的那样会有更 多年轻人进城务工,那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又在何方? 目前官方统计城镇化率是按常住人口划分的,城镇人口包 括户籍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居住超过6个月)。这种划 分方式,一方面容易忽略城市流动人口,少算城市人口; 另一方面容易混淆农村全职和兼职人口,多算农村人口。 如果城镇化不以常住人口的概念来划分,而是以“城镇非 就业人口”加上“全国非农业就业人口”除以总人口来计 算城镇化率,则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这 就意味着未来城镇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向前的动力比 较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