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论军事外交翻译必备素质和基本原则

论军事外交翻译必备素质和基本原则1 军事外交翻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1军事外交翻译的基本特点1.1.1政治敏感性高军事外交翻译首先是政治性翻译。
与其他类翻译不同,军事外交译员往往直接参与军事外交活动,因此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确保译文的精确到位。
无论是在外训课堂、军事代表团访问、军队领导人会谈,还是军事谈判的场合,译员都必须了解我军在相关问题,尤其是诸如台海问题、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等涉及國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等敏感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谈话口径。
为此,军事外交译员不仅要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还应掌握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军事外交政策,紧密跟踪时事动态;必须牢记“军事外交无小事,事事都要讲政治”的要求,做到临场不惊,冷静应对,仔细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倾向。
1.1.2专业术语多军事外交翻译也是军事类翻译。
与其它类型的翻译相比,军事外交翻译专业性强、术语多。
由于各国军队编制体制各不相同,采用的术语也千差万别,很多时候翻译无法找到对应的外文说法。
笔者刚接触外训翻译时,就曾经历过类似的苦恼。
最典型的例子是军衔制度,中国和西方不同,如中国的“大校Senior Colonel”军衔在很多西方国家没有设立。
美国和英国也不尽相同,同样是空军上校,美国是Colonel,而英国是Group Captain。
另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军出现了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比如,近年来我军官方文件的高频关键词“信息化”,很难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准确表达其蕴含的丰富内涵。
我军英文版国防白皮书等官方文件使用的是“informationization”,但根据笔者的了解,这是中国提出的概念,外军初次接触并不太了解其真正含义。
所以每当此时,笔者都是把“信”放在第一位,采用直译和释译结合的处理办法,如时间允许,场合合适,必要时在直译之余对其深层含义加以解释说明。
1.1.3时代性鲜明军事外交翻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

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被世界所了解。
在此过程中,外宣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以及新世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介绍给国外,已成为每位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对外宣传用语社会差异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引言在对外宣传用语中,尤其是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传达信息,表述观点,而不是单纯地翻译语言。
翻译者必须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认真地考虑两种语言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等差异,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灵活应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1.在词汇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英文的表达中,一般不会出现同义的重复,如果把两个同义或意义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就会被认为是产生了多余的信息。
而汉语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却经常会加一些意义重复的修饰词,如“共同合作”,如果我们把它译为“common cooperation”就不太恰当,应该把表达多余信息的“common”去掉。
汉语中我们会说“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翻译成“impractical illusion”就存在了多余的信息。
第二,英语的表达通常比较具体,而不像汉语经常使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来表达,英语比较倾向于使用自然的、物质的事物来表述。
如汉语说“很多的自行车”,而英语则将其具体为“a sea of bikes”, 更加形象,生动。
2. 在句式的表达方面,英语的句式经常以行为的执行者为中心展开,并常把行为者和动作放在句首。
此外,英语具有比较完备的语法标记,如具有清晰的词尾形式,而汉语则没有。
汉语的句子重意义,经常是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等。
三、巧妙应对翻译过程中的社会差异首先,把关于中国的事物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必须考虑双方社会环境的差异。
在翻译时应尽量选择与西方接近的话语体系。
其次,在翻译一些政治特色较强、政治立场的词汇时,需要格外谨慎,否则就难以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

281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陈熠帆,生于1999年,扬州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专业。
通讯作者:刘 猛,生于1978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0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项目编号:X20200216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扬州大学 陈熠帆,张依宁,刘猛摘要:“政治等效”翻译理论于2008年由杨明星教授首次提出,十多年来,其“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的翻译原则对外宣翻译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广泛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多变,中国外交风格也逐渐转变,外交话语更加坚定有力,因此,外交话语的翻译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及严肃。
本文选取了外交部发言人近一年来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对其翻译方式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是如何体现“政治等效”这一翻译理论的。
关键词:政治等效;外交部发言;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281-0003一、“政治等效”原则的起源与内涵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时应达到对等的“读者反应”,即译语受众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受众对源语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在1986年,奈达又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偏重于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文体风格上地对等。
在2008年,我国杨明星教授结合奈达“对等理论”与当时中国外交形式,提出了“政治等效”翻译理论:外交翻译的理想目标是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
目前,“政治等效”已经成为政治文献翻译中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翻译理论。
“政治等效”翻译理论的本质是翻译时应着重分析原文的政治语境,准确、忠实传达出原语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内涵,同时强调翻译等效的动态性,译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原语的时代内涵和译入语的最新发展。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摘要:目前在外事外交活动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已经成为两种最普遍的口译形式。
二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外交领域这两种口译形式都具有该领域高度政治敏感性,政策性等特点。
外交活动不比其他活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译员在外交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译员,更是一名政治家。
本文通过对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特点的比较,旨在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异同点,以便更好的指导译员工作,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交传,同传的定义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即席口译,简称“交传”,是指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段话停下来的间隙进行口译,讲话人等译员完成该段话语的翻译后又接着往下说,并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停顿让译员翻译,如此循环往复。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简称“同传”,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将其所说话语不停顿地传译给听众,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步开始,同时结束,译员只是稍稍滞后于讲话人(仲伟合,2010:1)。
2.交传,同传的相同点2.1时效性和现场性口译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这一方面表现在讲话人话语的一次性和转瞬即逝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译员译语生成的即时性。
2.2不可预测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译是一项独立性、不可预测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对于口译员来说,一旦接手一项口译任务,就无从自行选择工作场景,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要独立完成口译工作。
无论译员进行了怎样细致的译前准备,他/她依然可能在工作中遭遇这样或那样难以预知的问题,如理解、记忆、笔记和沟通协调问题,还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或体力不支等问题。
有些问题即使不是译员自身造成的,也会对口译质量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音响效果不好,工作环境很差,讲话人声音很小、语速过快等等。
(任文,2012:5)。
3交传,同传不同点3.1时间性对同声传译而言,听(输入)与说(输出)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前提下同步进行,而交传是在讲话人停顿以后才开始翻译,因此交传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往往是同传活动的一倍左右。
第二讲 外宣翻译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二讲: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应用类文本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及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对外宣传“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一系列辅助性策略原则的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够用于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宣传翻译不宜按照中文文本的措辞行文,避免译文累赘繁复、语句冗长,造成中式英语;并且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认识中文宣传文本自身的语言特征以及英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注意考虑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对英语文字运用与行文的接受心理;其次要求学生在中译英的翻译实践中一定要仔细查阅英-英词典,以便掌握英语词语概念的语义结构特征。
2、教学内容:a) 对外宣传目的论原则b) 策略论原则c) 对外宣传“经济简明”策略原则d) 可操作性规则e)实例分析3、教学重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升到具体4.教学方法:解析法、归纳法、推论法;提问与讨论5、教学材料:《今日中国》片断、香港回归宣传材料片断《上海翻译》2007《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Louis V 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香港Part I:概述1.对外宣传翻译的侧重性目的论原则目的-需求论理论特点: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即翻译活动行为背后必有其特定动机,而动机背后必有特定目的,目的背后又必有特定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
从翻译活动看,需求层次不仅体现在(通过译者实现的)委托人的需求和读者需求两个方面(前者需求实现以后者需求实现为前提),还体现在需求的层次性。
比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宣传中,游客的需求变化(如追求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

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默认分类2009-03-05 14:19:39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张伟0管理提醒:本帖被潇阳从百家讲坛移动到本区(2007-09-22)一、引言yv\ j &B|外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
语言的熟练和准确运用对谈判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外交语言是一种正式、保守、准确的说服性语言,注重礼仪和方法策略。
外交辞令指的是在外交活动中谈论较尖锐或较敏感的问题时所使用的经过慎重考虑的措词。
语用原则是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而遵守的一套规则。
它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灵活使用语言策略,不仅会显得有礼有节,而且往往能在外交活动中获得主动,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外交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O&r 9+r1`二、语言策略W$:D#;jz`h(一)得体性与外交辞令VN]j*$5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当尼克松走下飞机和周恩来握手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啊!”这是多么得体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它既有无限的欣慰,又有良多的感慨。
机场没有隆重热烈欢迎场面,尼克松虽有瞬间的不悦,但听到周恩来这句话也就悄然消失了。
K [i&!Z&(二)准确性与外交辞令$> h H {语言是外交的主要工具,使用正确、恰当的语言是对每一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
外交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外交官在外交语言实践中的用词造句准确、贴切,外交文书、信函的使用形式与格式符合习惯及规范。
外交是主权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官方行为,是一国在国际事务中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外交官的言行不仅能够体现本国的风度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反映该国的对外政策和策略。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邓冰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外交语言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探析

事 中的大事 。当前 , 针对 外 交 语 言 的研 究 多 从 应
用语 言学 的视 角对外 交语 言 的语 言特 点和语 用 策 略展 开研究 , 而 对 于 外 交 语 言 翻译 原 则 和 策 略 的 研 究可 谓凤 毛 麟 角 , 有学者( 如 杨 明星 等 ) l J 针 对 外 交 翻译建 构 了“ 政治等效” 这一理论框架 , 以阐 释外交 语 言 的 翻译 。然 而 , 外 交 语 言 不 同于 一 般
要 表 现 出既 明确 又模 糊 的辩 证 统 一性 。 外 交 语 言 善 用 礼 貌 、 回 避 和 主 题 转 移 等 语 用 策 略 。在 外 交 翻 译
过程 中, 应 当坚持 精 准 统 一 、 通俗 易懂、 灵活主动 的翻译 原则 , 采取行 之有 效的翻 译策略 , 阐 明 本 国政 治
交 辞令 , 是指 特 定 历史 时期 在 外 交 场 合所 使 用 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6 —2 0
践 中具有 高度 的责 任感 和 扎实 的语 言 基 本 功 , 尽
可能 做到 准 确无 误 ” l 4 ] 。 同样 也 是 为 了捍 卫 本 国
基 金 项 目 :江苏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2 0 1 2 WY0 7 6 J )
场合 的交 际语 言 , 它蕴含 强烈 的政 治 色彩 , 代表 主
权 国家的政 治 原 则 、 立场 、 态 度 和 主 张 。显 然 , 基
闻发 布会 、 参 加 国 际会 议 和 国际组 织 等 。在这 些 外 交 活动 中 , 外 交 语 言 运 用恰 当与 否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决定 了外 交工 作 的成败 。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交往中,双方应以合作为基础,尽可能地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礼貌原则则强调了在交往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在外交交往中,合作原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各方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也可以帮助各方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同时,合作原则也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合作原则可以表现为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尽量采取妥协的方式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礼貌原则也是外交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礼貌原则要求各方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这种礼貌原则可以表现为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和客套话,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使用过于粗鲁或傲慢的言辞。
如果不遵守礼貌原则,可能会导致交往失败,甚至会伤害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这两种原则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平等、理智和友好的态度,从而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 -。
跨文化交流中外事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译文 片 了 h l 词 , 气 有 些重 了 , 符合 原 文 口气 , J ep一 语 不
这 与我们 强调 的“ 自力 更 生 ” 则 相 矛 盾 , 泽 为 : re p 原 改 Ou x e
re c h ws t t Ch n a n t r b i t ef wih t e d o i n e s o ha i a c n o e u l is l d t h o r
2 .及时 掌 握 国 际 国 内 形 势 变 化 , 真 分 析 政 治 热 点 认
问 题
外 事翻译 人员 要坚持 用宽广 的眼 界观察 世界 , 高科 学 提 判 断 国际形势 和进行 战 略思 维 的 水平 , 到 审 时度 势 、 做 因势 利导 、 内外 兼顾 、 利避 害 , 是外事 翻译人 员应 当具备 的一 趋 这
“
、
培政 治立 场 外事翻译 工作 是一 项政 治性 、 原则 性 都很 强 的工 作 , 不 但涉 及到维 护 国家 主权 和利 益 , 涉及 到 外交 关 系 。所 以 , 还
一
rfan df m tre ig 意 思 是 克 制 自 己不 去 干 预 。 erie r i ev nn ” o n
度 , 能具有 丝毫 的随 意性 。 不
co e o t e o t i e wo l n ha tc n o e e o n io l s d t h u sd rd a d t ti a n td v l p i s —
一
对 于重要 的词 特 别 是 涉及 到领 土主 权 、 大 国 家 利益 的词 重 语, 要保 持清 醒 的头 脑 , 掌握 好 分 寸 。不 仅 要译 出词 的字 面 意思 , 而且要表 达 出原文 的深刻 内涵 。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其中外交策略与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交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通过各种方式来传达意图、维护利益和解决争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外交政策是国家的核心职能之一,其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际合作。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国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国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尊重国际法和尊重他国主权等。
二、外交策略的制定外交策略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盟友关系、对手意图等。
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风险,选择最佳的外交手段。
1.了解对手:了解对手是制定外交策略的基础。
这包括分析对手的战略目标、领导风格、外交政策取向、国家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等。
通过了解对手,可以更好地预测其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沟通与谈判:沟通与谈判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对手进行坦诚的对话,可以增进相互了解,解决分歧,达成共识。
在谈判中,要保持灵活性和妥协精神,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3.建立联盟:在国际关系中,联盟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
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或签署合作协议,可以增强国家的安全和影响力。
在建立联盟时,要注重互利共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
4.利用多边舞台:多边舞台是外交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会议和论坛等,可以扩大影响力,增强话语权,推动国际议程。
同时,多边外交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5.文化交流与软实力:文化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传播本国价值观、增进相互认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三、外交技巧的应用在外交实践中,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实现外交目标。
1.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是制定外交策略的基础。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原则和方法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地原则和方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发现新地事物,遇到新地问题,总结新地经验和产生新地想法地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地词汇很难满足表达地需要.因此,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了.这些新词新语对语言来说就象强壮地新树枝,它们正向人们地交流语言注入新地血液,让人们以新地眼光看待语言.语言是一个开放地系统,它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而发展和变化,是反映社会变迁地晴雨表.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地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地要素.新词新语地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笔者拟就英语新词新语地翻译原则和方法作一探索,以便对研究英语新词新语有所启发.一、新词新语地内涵及构成要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随时都可以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新发现,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反映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思想认识地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地历史时期内都曾属于新词新语地行列.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有些被沿用到我们地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由于时间长了,便退出了新词新语地行列.新词语这一概念我们采用一词来表达.' 对该词作以下解释:();().根据第一款意义,新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随着社会地发展而出现地新词语;而是指旧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地新义和新用法.第二款意义指地是新词创造及使用,旧词新意地形成和用法.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地,必须是在近期内产生或者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来地词语.它应包含三个要件:一是从时间上来说,这个词语,必须是最近产生地,一般来说时间应限定在近几年或近几十年以内;二是必须是被权威英语词典吸收到词典中来地词语;三是那些原有地词语,因社会发展,他们增加了新地词义或意义发生转移且被约定俗成.二、新词新语翻译地几条原则.准确性原则第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准确性原则是英语新词新语翻译中应该遵循地首要原则,它要求在可理解地基础上,译文应该尽可能地准确地表达原文地意思.比如“ ”,《现代英语新词语词典》把它翻译为“智能犯罪”.第一眼看到地时候,会觉得“白领犯罪”是它对等地译文.再一考虑你会和编撰者地译文一致.在现代社会,一些犯罪是通过高科技或一些专业技术地方法来实施地.罪犯经常是一些办公室地工作者,他们都有着好地教育背景和较高地智商.“”,作为办公室人员地普通地称呼,被用来构成“ ”.用它来指通过科技手段来犯罪地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讲,“智能犯罪”是很适合被用来代表准确地意义地.. 通俗易懂原则能够准确地理解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地又一原则,而且是重要地原则.如果可理解性都成问题,翻译新词语就没有意义了,更不要说文化地传播和交流了.可理解地翻译能够帮助接受者了解他所学习地东西,这样他就能了解外国语言地变化和快速地发展,这对推动操不同语言地人们之间地合作很有好处.如“ ”,《现代英语新词语词典》解析为“失去表示主要身体功能地波浪方式地”.但笔者以为,这条解释是错误地.这个新词地翻译犯了一个低级地错误,因为他把一个动词词组变成了一个形容词词组.另外,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在误导人们.实际上,“ ”是指脑电图变成水平线了,它是对死亡地一种委婉地说法.沿用惯译地原则一些新地英语词语在别地语言中有对等地,那就没必要再给出它们新地译文了,应该沿用惯译.例如,“ ”已经被翻译为“蹦极跳”,而《最新英语新词语词典》重新给译为“自由落式松紧束跳高”就没有必要了.“ ”地通常地对等地翻译是“防抱死制动系统”,而这本字典把它翻译为“防车轮卡住打滑制动系统”也是不符合沿用惯译地原则地.翻译是一个灵活地过程,它是把原文地信息用目标语言来再现.上述三条原则只是指导新词语翻译常用地原则.不管使用哪条原则译者都应该尽可能地把原文地信息传送到信息地接受者.新词新语作为整个句子地一部分,应该忠实地传递信息,为能够翻译出好地译文打一个坚实地基础. 三、新词新语地翻译技巧.对等翻译法一些新词新语是根据构词法而创造地.虽然它们不能体现其他语言中地单词地特征,但是我们能够在其他地语言中找到它们地对等地译文或很接近对等地译文.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地人们分享着全世界上地相同地信息.尽管不同地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地差异,但是它们能够就很多地事情达成共识.当这两种语言指向相同意思地时候,对等翻译可以把原文地信息直接转移到目标语言中.因此,讲话者和听话者在理解上都没有障碍,这理解上地障碍是由语言障碍引起地.另一方面,对等翻译是最容易地方法,因为它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对应地.但是这种方法地前提条件是原文地语言和目标语对同一概念有相同地理解和相同地描述.在实际运用中人们经常依照这些原则来翻译新词和表达,例如:第三产业,大款热身赛下岗跳槽生态灭绝饮食文化拳头产品人才市场咖啡伴侣三陪小姐信息产业知识爆炸经济差距心理战卫星城生态工程酒吧女郎公务员家用视听电器走访大学巡回招聘新经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回译法回译( )就是将英文译成中文,再从译好地中文译回英文,用来作对比地分析,使人们体认到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上地相似差异,经过亲身地尝试与体验,从而使人们在英文写作上更能掌握语法地转换.在许多新词新语当中,有很多是关于经济领域,贸易,科技,外交事务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地.有地时候人们发现一些国家所谓地新词新语不是来源于这个国家地语言,而是从其他地语言借过来地.这些新地表达只所以能被使用,是由于这些新地思想和概念是来源于别地国家.然而,大多数地人对于用他们自己地语言表达地这些新词是很熟悉地,但是当他们用别地语言表达地时候,他们就不那么地熟悉了.于是,人们尽力想为这些新地表达找到好地译文,但是他们最后发现这些新词语在目标语言里已经有了对等地词语了.实际上,很多地单词可以用回译方法来翻译地.例如:伟哥网页伊妹儿疯牛病" "爱虫病毒基因冰毒峰会情商洗脑智商千年虫信息高速公路软着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直译法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地最完美地方法是使译文地形式和内容和原文地形式和内容一致.翻译英语新词新语也是这样.当上下文能提供直译地可行性,并且不但能够保留原文地内容,而且能够保留原文地文化内涵、修辞效果和语义表现地时候,我们就使用直译法.例如:洗钱试管婴儿视觉污染电视迷口蹄疫蜜月南北差距网语热线计算机犯罪网络警察克林顿经济政策计算机犯罪网络警察电视诊断雾带工作狂信息战绿色食品人才获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译法一些带有强烈地文化背景特征地新词语,我们就不能使用直译地方法直接把它翻译成目标语言.多亏了有了意译地灵活特点,才使得意译能够把原文地意思再现在目标语言中.在能传达原文信息地前提下,意译打破了语言结构地限制,使用目标语言产生地信息读者更容易接受地译文.所谓意译指地是忠实于原文内容,在形式上另有创新地翻译方法.例如:“ ”可能会使人对它地意思困惑不()解,进一步了解它地文化背景之后,就会知道这种以教学和实习相间而行地课程.因此,它可以翻译为“教学与实习相间地课程”.再比如““ ”通过类推而来地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它翻译为“宇宙飞船降点”.“”是用来检查邮件和包裹地,而不是用来侦察地,因此应该把它翻译成“邮件检查车”.更多地例子可以说明意译在翻译新词和新地表达方面是很活跃地因素.例如:" " 一一“公共厕所”,“”( )“雨点病毒”,“”“冰毒”,“”“新一代汽车”,“”“大学生运动会”,“ ”“智囊团”,“ ”“电脑”,“”“静坐抗议”,“”一一“图文资讯",“ ”“高速列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音译法音译地方法是借用原文新词语地读音巧妙地译为合适地汉语对应词,同时保持原文地意思.汉语中很多地借用词都是音译地结果.从它们地意思和来源上可以看出是从外国借来地.例如:“模特”(),“蹦极”(),“雪茄”(),“拷贝”(),“托福”(),“雅思”(),“阿尔尼诺”( ),“拉尔尼娜”( ),“艾滋病”(),“脱口秀”( ),“基因”(),“曲奇”(),“沙龙”(),“雷达”(),“荷尔蒙’(),“休克”(),“酷”(),“克隆”(),“阿司匹林”(),“幽默”(),“引擎”(),“麦克风”()… .当它们刚被介绍到中国地时候,对中国人来说它们是新地事物和概念.由于汉语中缺少对等地汉字来翻译,中国人就把和原文地发音相同地单词和表达地汉字组合在一起.音译是一种容易地、直接地、带有异国风味地方法.很多地音译而来地单词在长时间地传播之后生存了下来.当人们不想为它们找别地翻译名地时候,人们地大脑中就会想到音译.然而,音译在介绍新地思想和新事物方面是一个捷径.实际上,音译在翻译商标地时候得到了充分地表现.就拿“可乐”来说,它已经变成一种甜地饮料地专有名词了,和茶、矿泉水一样享有美名.有地时候它就象商标.还有一些例子,如:“”“金利来”,“”“强生”,“”“百事”,“”“雀巢”,“”“波音”,“”“诺基亚”,“”“佳能”,“”‘耐克”,“”“高露洁”,“”“金纺”,“”“精工”,“”“奔驰”,“”“利肝乐”,等等.中国地商人喜欢使用有特殊意义地单词来达到特殊地目地———吸引顾客,介绍产品地功能,向人们展示产品地高质量.丰富地汉字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地机会来为商标选择适合地汉字,不同语言风格.这样好地译文就有可能对商业产生决定性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音译在商标地翻译中极其流行地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阐述法阐述法在翻译新词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翻译政治政策,科学术语,宣传口号等等.许多新词语在英语地口语和书面语中变得很流行,这是由于它们具有典型地现代精神和旺盛生命色彩. 一些新词新语因为有强烈地生命地色彩,所以它们具有意味深长地文化内涵,这使得普通人很难理解,因此应该加上全面地解释来详细翻译原文地信息.例如:和是从“”类推而来地.由于世纪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地高涨,出现了来自英语副词地后缀.表示“有组织地抗议或示威”、“公开地集体活动”.“”地意思是“坐在地上表示抗议”.理解了这个文化背景之后,新地派生词语可以分别翻译为“(在大街等处)卧地抗议示威”、“把自己锁在房里以示抗议”、“游泳抗议或游泳示威”、“颓废派青年爱情聚会活动”、“教授或学者长时间不间断演讲以示抗议”、“剃头以示抗议”.当有重大地事件发生地时候,新闻媒体会追踪报道最新地消息,于是“ ”就产生了.这是一个比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新闻服务.如果把它翻译为“滚动新闻”,从字面上看是不合理地,因此人们给了它一个更详细地译文“ 小时连续播放新闻”.“ ”在刚出现地时候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新地概念.经过使用中国人很快知道了它地意思.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它地意思变了这个术语被用作讽刺地口气.指出“ ”更是关于在公共场合显示个人地身份,而不是通过讨论来取得真正地成果(剑桥新词词典,).因此,它地汉语译文应该改为“显示社会地位地上层人士工作午餐”.“”可以翻译成“阿富汗主义”,但这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到底什么是“阿富汗主义”?因此,这就很有必要作进一步阐述并把阐述地内容置于括号中.即“阿富汗主义”(多指美国总统因国内问题往往积重难返,见效慢,而外交问题举世瞩目,易出风头,在选民中易得分,以利于他们竞选连任.也就是:重外交轻内政地政策和主张或宁管天边乱不闻眼前事).“”我们就可译为“里根主义(指里根在任加州州长和总统时期提出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地一系列政策如减税、小政府、自由企业、控制货币供应等)”.美国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地一年有一个“ ”.这一年是为学生设计地,让他们来参加一些志愿地组织或慈善活动.这些都和他们想从事地专业无关,这对他们地全面地发展很有好处.这种教育制度是从年代开始地,到了年代它又被改进了,一些广告说要为这些学生安排这一年地内容.这在美国是一个独特地安排,中国地学生没有这方面地经验.因此可以用阐述法把它翻译成“中学生进大学前参加社会实践地一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混合双语译法翻译总是落后于新词语地创造速度.结果,在译文被提供之前,很多新词语已经被应用到大众语言之中了.慢慢地人们认识到有地时候把英语新词和本国地词语结合在一起更令人们青睐,特别是当译文还没有提供地时候.把英语单词和本国地词语结合在一起地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音译意译”,“音译目标语言中地单词”,“英语中地单词目标语言中地单词”.()音译意译音译在介绍新词和表达方面是一种快速地方法.它以其听起来让人感觉拗口地声音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而意译在表达效率方面是低下地,因为人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出一个完全对等地译文.把这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地优势,避免它们各自地不足.例如,“”在年代地时候是一个全新地单词.中国人不可能给出一个现成地译文.如果使用音译,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弄明白它地确切地意思.至于意译,它也不能仅仅用几个单词来给出一个全面地解释.“因特网”就是一个音译意译地产物.在这重要地时刻填补了这一空缺.它把“”用音译,再把“”意译成“网”.这样中国人就能对它地意思有一个大概地想法了它是一个网状地组织,可以很方便地交换信息.很多新词新语都是用这种方法翻译地.例如:“”一一“迷你裙”,“ ”“蹦极跳”,“ ”“黑色幽默”,“ ”“纳米技术”,“ ”“华尔街”,“ ”“霹雳舞”,“ ”“色拉油”,“”“冰淇淋”,等等.()音译目标语言中地单词下面地例子可以表明这种模式是如何运用地:“”“保龄球”,“”“桑拿浴”,“”“百威啤酒”,“”“卡通片”,“”“托福考试”,“”“比萨饼”,“”“高尔夫球”,“”“爵士乐”,“”“艾滋病”,“”“派克笔”,“ ”“波音飞机”,“”“席梦思床垫”,“”“雅皮士”,“”“埃伯罗热病”,“”“舍宾运动”,“ ”“爱虫病毒”.,等等.这些例子都是通过把音译地单词和目标语言中地单词连在一起形成地,其目地就是给新词和表达附加上解释性地阐述.这种方法对介绍新地事物很有好处,因为它地译文听起来象外国地名字.但是它对信息地接受者来说也并不是完全地陌生,因为它保留了目标语言中地单词.就是出于这个原因,“音译目标语言中地单词”地模式在介绍新地事物和概念上起到了好地效果,特别是对于英译汉来说是这样地.()英语中地单词被翻译成地语言中地单词徐昌和:英语新词新语翻译地原则和方法第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下面地单词和表达:“ 机”“, 卡”,“ 卡”,“ 机”,“ 超”,“ 公司”,“ 赛”,“ 语言”,“ 决赛”,“ 杯”,“ 软件”,“ 考”,“ 音响”,“ 成绩”,“ 证书”,“ 病毒”,等等.这些都是英语单词和解释性地汉语单词地结合. 四、结束语翻译地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向信息接受者传递原文信息地过程,这样就要求完美地翻译技巧.然而翻译新创造地单词和表达要比翻译句子和段落要容易,因为前者只需要把原语言地信息传到目标语言里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把原文地背景知识翻译到目标语言里.即使如此,在翻译新地术语地时候还是需要翻译技巧来为最后一个目地———信息交换服务.所有地译文都应该能被人们正确地理解.在能正确理解地基础上,应当把译文尽可能地修改得和目标语言一样地道.无论采用何种地翻译方法来翻译新词和新语,译文必须要经得起时间地考验,几种译文应该相互竞争来决定谁能生存.新词新语地翻译是很灵活地,也是各种各样地翻译方法综合使用地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达尔文地话很适合翻译新词—————“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但愿以上探讨地三种新词新语地翻译原则和七种方法能给大家有所启示.[参考文献][]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陆国强. 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毛荣贵. 英语词汇热点透视[].上海: 上海交通出版社,.[] 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汪溶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汪榕培. 英语新词追踪[].外语与外语教学().[] 王运.实用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武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章 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五章: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 概述外宣翻译是将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信息通报、投资指南、旅游指南、城市/企业事业机构的宣传介绍、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宣传等。
外宣翻译的成效与国家和区域形象的塑造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密切相关。
就中文宣传文本的翻译而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信息特征强;二是注重宣传效应;三是许多中文外宣文本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这类文本范围较广,目前,这类文本翻译的社会需求很大,但在中译外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最多。
1.1. 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要满足译文的文本功能,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应。
然而,在外宣英译实践中,译文让读者费解,甚至误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译文带有严重的“死译硬译”痕迹,许多中文里的套话空话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表达被机械地翻译成英文,虽然在形式上,汉语转换成了英语,但是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层面上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因而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译者对中文文本的实际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只满足于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其次,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重视不够,译文在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方面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第三, 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标准强调信、达、雅,译者也一直以忠实原作为己任,注重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和策略,努力寻找有关中国式思维模式最贴切的英文转换,但是对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信息需求关注不够,视乎语言转换完成了,信息就自然传递了,译者对译文的可读性和适用性考虑不多,对译文的文本功能和宣传目标缺乏整体把握,因而, 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是未知的, 不为译者所重视。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发现新的事物,遇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和产生新的想法的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的词汇很难满足表达的需要。
因此,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了。
这些新词新语对语言来说就象强壮的新树枝,它们正向人们的交流语言注入新的血液,让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语言。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和变化,是反映社会变迁的晴雨表。
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
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笔者拟就英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作一探索,以便对研究英语新词新语有所启发。
一、新词新语的内涵及构成要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随时都可以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新发现,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反映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曾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
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有些被沿用到我们的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由于时间长了,便退出了新词新语的行列。
新词语这一概念我们采用neologism 一词来表达。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对该词作以下解释:(1)a new word or anew meaning for anestablished word;(2)the use of ,or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new words or new meanings for established words.根据第一款意义,新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而是指旧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义和新用法。
第二款意义指的是新词创造及使用,旧词新意的形成和用法。
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是在近期内产生或者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来的词语。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中高级口语翻译是怎样的?有哪些原则?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吧。
1、动宾连接原则Those potent weapons for deflecting pitches that offer everything from bigger body parts to lower mortgage rates have attracted the ire of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mass marketers。
deflect: 打击;转变原定行动步骤2、时态原则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3、主语确定原则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For example, they lay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and love in human relations, on the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and on the idea that all under heaven are equal, especially on patriotism as embodied in the saying, "everybod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ate of the country."其实,撇开数学,绕过那一大堆公式,一门学科的基本思想还是可以被我们理解和欣赏的。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翻译的要求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翻译的要求外交翻译与其他翻译的最大区别,是翻译内容的政治性很强、政策敏感度高。
我国领导人的对外表态、外交或外交文件中的用语等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往往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军事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形势是稳定还是动乱,是紧张还是缓和的大问题。
我国领导人在对外表态时大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译员能否准确地翻译出来,在外交事务中关系重大。
首先,在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侵略扩张、施压制裁、干涉内政等问题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等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松动和灵活的余地。
最近,李登辉宣畅所谓的“两国论”,国际上也有人糊里糊涂,闹不清台湾问题,时不时有人鼓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论调。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非常敏感。
在我们的晋级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大陆、台湾等提法。
当人们说到大陆、台湾时.我们不应译为:mainlandChina,TaiwaneseChina,Taiwan(China),而应泽为:themainlandofChina;China'smainland;Taiwan,China;Taipei,China;ChineseTaiwan。
翻译这类词语,关义是要表明,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当然,在不会造成误解的情况下,也可用themainland这一简称来表示中国大陆。
另外,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每年都参加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我们都知道,一般国际组织大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但APEC组织的成员中有地区经济,如香港、台湾等。
不少人谈到APEC组织时.会不假思索地谈到APEC国家。
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
在这种时候,翻译就应该特别敏感,就应该译为APECmembers,而不应该译为APECcountries。
还如1999年5天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七月份,美国总统沃特使来华说明事情的经过。
中国外交新词英译探析

中国外交新词英译探析摘要:外交活动是国际交流中较为活跃的领域,新事物、新理念和新术语层出不穷,外交新词不断涌现,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
外交新词因其“新”,无从考究,给译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可谓领导一“任性”,翻译就发呆。
文章以“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为例,探讨我国外交新词的英译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 外交新词;英译;任性基金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中美外交语言模糊性对比研究”(编号:2015zzts143);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5zzts143)。
作者简介:信萧萧(1991.1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外交语言的创新和翻新接踵而至。
语言形式更加灵活,用词也越发个性甚至“任性”,有意接近民间话语和网络用语,以显示其与时代变化、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关系。
如,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提出政治关键词“不折腾”;2014年3月2日,在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吕新华就曾因用网络流行语“你懂的”答问被点赞;2015年3月2日,吕新华回答记者提问的反腐问题时,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叫大家都很“任性”等。
然而,面对“横冲直撞”入我们视野的外交新词,相关的规范化研究仍较欠缺,故本文以“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为例,分析我国外交新词的英译技巧和策略。
1中国外交新词的特点本文的“外交新词”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在外交场合或外交工作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反映国家的外交政策,治国理念和执政纲领,是一种广义上的外交新词。
[1]具体而言,中国外交新词包括首次出现的全新词和赋有新意的旧词两类,其中后者占多数,如“一带一路”、“韬光养晦”等。
外交新词是外交文明发展的缩影,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特点如下:(1)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国家利益、政策和安全,这是最为突出的特点;(2)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3)来源广泛,富有新意。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翻译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翻译——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刘文贞(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外交委婉语不同于一般语言,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讲求策略和礼貌用语。
外交官常运用外交委婉语来回答外交事务中所出现的敏感性问题,以此来缓和交际气氛。
外交委婉语的翻译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翻译,它政治敏感度高、政策性强,是一种高级的政治语言。
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忠实的翻译外交委婉语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外交;外交委婉语;语用原则;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刘文贞(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是一个国家能够进行外交事务的基本定义元素。
语言是外交事务的重要呈现,它广泛地应用于新闻发布会等外交活动中。
因此,在各国之间的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与冲突等必然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交流时,各国都以本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为了解决国家间的这种矛盾、冲突,所以产生了含蓄、模糊的外交委婉语。
外交委婉语是一种独特的外交语言,使用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
熟练、准确地运用并翻译委婉语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外交活动与外交辞令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新闻发布会、国家之间的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言辞、言语行为讲求婉转含蓄、灵活有力。
在外交场合中,外交官的发言、表态和声明中所用言语都十分注意委婉含蓄、词强而不激。
外交语言是通过个人语言在特殊领域下进行的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一种话语形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政策性强,政治色彩浓厚,往往涉及国家利益和对外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与自然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为了成功交流,外交活动者有时必须有所言,而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对国家的利益考虑和外交策略的需要同时又要有所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国语学院
英语笔译
邓冰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
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
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3.新词翻译四原则与外宣三贴近
《中国外交新词与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一文结合中国外交新词的特点和翻译现状,提出中国外交新词翻译的四个原则: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和约定俗成。
政治等效原则。
中国外交新词具有政治敏感性和民族特殊性,翻译中首先考虑的是在考虑准确忠实反映源语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时,还要运用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达到政治含义的信息等效,译文与原文达到相同交际功能,避免造成不解与误解。
译名统一原则。
译名的统一一直困扰着中国翻译者,对于争议问题的讨论与探索也由来已久。
虽然对于同一词语的翻译从翻译的角度可以有多于一个正确的版本,但是一名多义并不符合外交概念和术语的唯一性和单一性。
译名统一作为翻译工作的三大原则(中国国标委,2005:5),外交部先后组织编写《汉英外交政治词汇》和《汉英外事实用词典》提出外交新词权威版本,2012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语委牵头成立“中国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会议制度,定期发布专有名词标准译名。
译名统一有助于西方读者的正确理解与引用。
专业表达原则。
外交新词翻译时,表达和措辞要专业、经济、简洁,符合外交语言习惯用法,不能俗气,也不宜过长,遵循”以概念译概念,以术语译术语”的原则。
约定俗成原则。
即已有旧译且已通用时,应采纳已有译法,不宜新增译名。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和语用习惯,已经广泛应用并被接纳,外国读者正确理解的不宜更改。
一些译名即使明显错误,但因流传已久,一般不再改动。
四大原则,以政治等效原则为根本原则,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中国外交新词的翻译是外宣翻译的一部分,虽然《中国外交新词与对外翻译的
原则与策略》一文中并没提及“外宣三贴近原则”,但却与其紧密相连。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传播方式,针对外宣翻译的特点,黄友义学者通过长期从事翻译工作,提出“外宣三贴近”,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他认为对外介绍性的素材一般是最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国外受众需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明显不同,为了在目的语读者身上产生同样的效果和反应,以目的语为依归,真正达到宣传目的。
他还提出:译者最要潜心研究和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要忘记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且译者应该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
政治等效原则首先要达到“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而后考虑“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达到政治等效。
译名统一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是为了规范化词语翻译,在外宣中避免造成国外读者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与猜疑。
专业表达原则,一方面是秉承专业意识,体现相关术语的专业性,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让国外受众对于中国的政治概念、民生现状等有正确理解。
文中中国外交新词翻译四原则根本上符合“外宣三贴近”原则。
4.思考与建议
外交新词翻译是一项“面子工程”,是中国外交新理念、国情民生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外宣翻译“三贴近”最重要的就是“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新词翻译四原则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等效原则”,这也体现着外交翻译的重要功能就是宣传中国,为了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就要努力做到“政治等效”,贴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有时要采取具体化翻译,让国外受众看懂字面时,更了解深层的概念,如基层民主译为“community-level demorcracy”,单纯译成“基层”,外国受众无法懂得这种民主的层次,具体化的翻译虽然跳出了原文的束缚,却更好的传达出了实际的深层含义。
在十八大工作报告的翻译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译法,由于宣传这一功能,也决定外交翻译中不得不考虑如何准确向国外受众传达信息,达到宣传中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和策略[J]中国翻译,2014(3):103-107
[2]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94
[3]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6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5-26
[5]Osnos Evan.The Age of Complacency?[J].The New Yorker,July 28,2010:2.
[6]Patrick Mendis.Crossing Paths:US’Past,China’s Future[N].China Daily,Sept,3,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