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2(答案解析版)(最新整理)
2015年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2(解析版)
2015年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2(解析版)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
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错误。
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运输及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等知识,还涉及到对考生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端粒及端粒酶的相关知识及考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2015年高考理综卷新课标II卷生物部分及标准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新课标Ⅱ)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1.【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不同条件下幼根对离子吸收量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17oC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C、D错误。
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oC,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oC,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以此排除A选项(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故B错;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D项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胞吐作用的理解与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除细胞的现象。
2015新课标全国卷2理综生物试题和答案(精确校正word可编辑)
2015年高考全国卷2 理综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 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通D.负反镄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 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引起的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理综生物部分试题解析-10页精选文档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理综生物部分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解析通过1、2组对照实验,得出某植物幼根培养在空气中比培养在氮气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的量显著增多,说明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需要消耗氧气,进而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提供能量,A对,CD错;通过1、3组对照试验,得出温度较高利于幼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B错.答案:A考点点拨本题以植物的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为考查点,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只要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加以分析,是比较简单的题.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解析必修一教材第122页,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A错C对;由题干信息“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 错;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答案:C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细胞衰老的原因,而且是教材小子部分,还是个假说,作为信息题出现可以,但是题干信息过于简练,没有预先介绍端粒的概念,学生只能排除B选项,却难以对A和C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超纲题.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方式为胞吐AC对;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B错;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B考点点拨本道题比较综合,以胞吐作用作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必修一二三,三本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但是考查点比较基础,是教材上的核心且重点知识,较易.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必修三教材第107页“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C对;必修三教材第109页“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D 对.答案:B考点点拨本道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的相关内容,考查比较基础,但需要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系统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准确做出判断,较易.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且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A错;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侵染细胞内,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而溶菌酶杀灭细菌是利用酶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来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致癌因子分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必修一第126页病毒致癌因子的举例就是Rous肉瘤病毒,C错;HIV主要攻击T细胞,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所以D对.答案:D考点点拨本道题以病原体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必修三为主,较少综合了必修一癌变的内容,以教材为主考查核心重点知识,较为基础.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A正确.答案:A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必修二教材第85页,属于识记题,较易.二、非选择题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组.答案:(1)X基因、Y基因(2分)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3分)(2)A(2分)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乙烯的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它合理也给分)B(2分)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B组实验与A组相比,乙烯释放量减少,说明X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C组与A组比较说明Y基因与乙烯的含量也有关,由此可推知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和Y基因;B组反义X基因抑制X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结合A组可推知B组果实中与乙烯的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乙烯含量高的(或释放量大)果实成熟的早,即A组;乙烯含量较低的果实成熟晚,利用储存,即B组.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该题考点综合考查了遗传、植物激素、转基因的相关知识,审题关键点是“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能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分析表格实验数据是本题成功作答的关键.较难,有一定的区分度.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下丘脑(1分)垂体(1分)(2)细胞代谢(2分)发育和功能(2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3)高效(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考点点拨本道题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考查比较基础简单,答案基本都是教材中的原文,第二问,“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这个空”,考查必修三33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该段文字容易忽视,学生作答略有困难.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分) 2头/km2(2分)(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解析(1)种群密度:即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550头/250km2=2.2头/km2,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度最快,即:(1000头/2)/250km2=2头/km2;(2)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教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正确理解种群密度、增长速度和增长速率的关系非常关键,较易.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 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答案:(1)不能(1分)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祖母(2分)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不能(1分)解析(1)依据题意,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女孩的基因型为AA,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必然为XAY,根据交叉遗传,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从其母亲那里产来,以后只能传给其女儿,因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女孩母亲的XA即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母,也可来自其祖母.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考点在于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其中伴X染色体遗传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交叉遗传,其含义是研究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与去路的问题,该题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很好的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答案:(1)β-胡萝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每空2分共8分)(2)需要(2分)(3)乙酸乙酯(2分)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考点点拨本道题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了实验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交叉渗透,某些空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和,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鉴定.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PP1(每空2分共4分) DNA和RNA(或遗传物质)(2分)DNA→RNA 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分)(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序列(每空2分共4分)功能(1分)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改造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实现.依据蛋白质工程的定义及题中信息可知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现有(P)基因或合成新(P1)基因.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即功能鉴定,看是否达到人们的需求. 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步骤,同时综合考查必修二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考查的知识本身比较基础简单,但是对学生而言却有很大区分度和难度,反思在备考中,没有太重视此部分内容,往往被忽略了.(收稿日期:2015-05-13)例5 下图是用动物受精卵所做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015年高考理综卷新课标II卷生物部分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新课标U )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 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1. 【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不同条件下幼根对离子吸收量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17o C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C、D错误。
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C,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C,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 错误。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以此排除A选项(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故B错; 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D项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胞吐作用的理解与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2015 年全国一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此题共 6 小题,每题 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1.( 6 分)将三组生理状态同样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含有同样培育液的密闭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汲取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育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汲取量( %)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以下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有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不用耗ATPD.与空气对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2.( 6 分)端粒酶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子上,以自己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 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头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长3.(6 分)以下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的过程4.(6 分)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准时无能量输入和消散C.生态系统连续相对稳固离不开信息传达D.负反应调理有益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固5.(6 分)以下与病原体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抗体能够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此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挡病毒的体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体制同样C.Rous瘤子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没关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目有关6.(6 分)以下对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病是因为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因为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添造成的C.该病是因为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添造成的D.该病是因为染色体中增添某一片段惹起的二、非选择题:包含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 题~第 32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一定作答,第33~40 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9.( 12 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克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的X 基因和 Y 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 组,即比较组)、反义 X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B 组)和反义 Y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C 组)为资料进行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一样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开释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开释量就越大),结果以下表:组别﹣ 1﹣1)乙烯开释量(μL?kg ?h20d35d40d45dA0271715 B0952 C0000回答以下问题:( 1)若在 B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 C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 Y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断,A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B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由是.假如在35时节采摘 A 组与 B 组果实,在常温下储藏时间较长的应是组.30.( 9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往常,重生儿出生后,因为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高升.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理是分级的,此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开释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含提升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影响神经系统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色还有.(答出一点即可)31.( 8 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定该生态系统的食品链为甲栽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头.回答以下问题:( 1)某次检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目为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目增添,则一段时间后,甲栽种物数目也,其原由是.(3)在甲栽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品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32.( 10 分)等位基因 A 和 a 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X A X A或 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 X A Y 或 Aa,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 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 X A Y 或 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 X A X a或 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以下问题:( 1)假如这平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否确立该女孩的 2 个显性基因 A 来自于祖辈 4 人中的详细哪两个人?为何?( 2)假如这平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照是;别的,(填“能”或“不可以”)确立另一个 X A来自于外祖父仍是外祖母.三、【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39.( 15 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转变为两分子,后者缺乏会惹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采纳此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采纳此外一种的原由是.【生物 --选修 3 生物技术实践】40.已知生物体内用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 个氨基酸构成.假如将 P 分子中 158 位的丝氨酸变为亮氨酸,谷氨酸变为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 P1)不只保存 P 的功能,并且拥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以下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能够考虑对蛋白质的进行改造.( 2)以P 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取P1基因的门路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所获取的基因表达时是按照中心法例的,中心法例的所有内容包含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一样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门路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经过和,从而确立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取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取蛋白质,以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判定.2015 年全国一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此题共 6 小题,每题 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1.( 6 分)将三组生理状态同样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含有同样培育液的密闭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汲取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育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汲取量( %)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以下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有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不用耗ATPD.与空气对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剖析】剖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汲取量,由实验结果能够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汲取量,根来源因是离子的汲取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供给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 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说明,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 A 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照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汲取离子较快, B 正确;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给ATP,C 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D 正确。
2015年高考试题生物(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生物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代空宅瓶中离子相对碾收量大.说明肓氧条件有利于根对惡子的吸收;A 正确.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庫衆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溫度变化彫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悔误•同样的溟度条件下倾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职收莖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2且氮气环境中不刑厅根对该离子痢卿攵,c、D错误.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最新整理)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
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高考生物全国卷I、II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5年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上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 (阮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阮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2015年生物高考题答案-新课标2卷
2015年新课标Ⅱ卷试卷总评: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理综生物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比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要难,试题的命题角度比较新颖,大多数题目考查考生平时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是否牢固。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同时又强调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在试题的设计上,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
其中,第3、32题难度较大,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31题属于易错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2、4、29、30题设题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很大的借鉴价值,是本试卷的亮点题目,40题涉及必修2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考生需特别注意。
1.解析:A项,温度为17 ℃时,在空气环境中,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高于在氮气环境中的,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吸收该离子,同时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与氧气有关,为主动运输。
B项,在空气环境中,低温下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温度能够影响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C项,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在氮气环境中,植物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D项,温度为17 ℃时,与空气环境中相比,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2.解析:A项,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拟核的DNA 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因此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没有端粒。
B项,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不是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是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
C项,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项,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DNA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
答案:C3.解析:胞吐是指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20)
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空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2015 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 2 卷)生物试题及分析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同样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含有同样培育液的密闭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汲取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离子相对汲取培育瓶中气体温度(℃)量( %)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没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不用耗 ATPD.与空气对比,氮气环境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答案】 A2.端粒酶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上,以自己的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头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长【答案】 C【分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尾端,是由DNA序列及其有关的蛋白质所构成的复合体,A 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上,以自己的 RNA为模板合成端粒 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 B 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 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短; D错误。
3.以下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的过程【答案】 B【分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 经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经过胞吐将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综上剖析切合题意的为 B 选项。
4.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准时无能量输入和消散C.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固离不开信息传达D.负反应调理有益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固【答案】 B【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A 正确。
全国卷ⅠⅡ卷生物试题及含答案
全国卷ⅠⅡ卷生物试题及含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1.(2015·新课标Ⅰ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 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2015·新课标Ⅰ卷,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2015·新课标Ⅰ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 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 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2015·新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2015·新课标Ⅰ卷,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 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转变为 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2015·新课标Ⅰ卷, 6)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理综生物考试试题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 理综生物试题改造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引起二、非选择题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015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卷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三、非选择题:共54分。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精】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6分)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6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6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6分)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的X基因和Y 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μL•kg﹣1•h﹣1)20d35d40d45dA0271715B0952C000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组.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其原因是.(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9.(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40.已知生物体内用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谷氨酸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和,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鉴定.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正确;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提供ATP,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正确。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1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 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 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错误;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考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氧气浓度.难度适中.2.(6分)(2015春•河北月考)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可见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 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解答: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B、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可能为逆转录酶,B错误;C、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C正确;D、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构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约50~200个核苷酸会因多次细胞分裂而不能达到完全复制(丢失),以至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端粒的相关知识,这属于课本的小字部分,可见不一定重点篇幅出现的才是考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审题能力,识记能力,难度适中.3.(6分)(2015春•河北月考)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 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分析:胞吞是细胞把大分子颗粒依附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内陷形成由膜包裹的泡;胞吐则是细胞内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然后和细胞膜内表面结合,通过膜的运动,把包裹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面,胞吞和胞吐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与细胞膜的结构的流动性有关.解答: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错误;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B正确;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C错误;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胞吐作用的实例,意在考查考生对于胞吐作用的识记和理解,平时注重总结归纳相关实例是解题的关键.4.(6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 解: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 正确;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 错误;C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D 、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 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 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 . 人感染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有关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解答: 解:A 、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只能消灭细胞外的抗原,A 错误;B 、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C 、Rous 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C 错误;D 、人感染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有关,D 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6.(6分)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解答: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μL•kg﹣1•h﹣1)20d 35d 40d 45dA 0 27 17 15B 0 9 5 2C 0 0 0 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和Y基因,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B组.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组没有一直乙烯释放量,B组乙烯释放量很低,A组乙烯释放量是正常的,可见A组乙烯的合成和X基因和Y基因都有关,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和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有关,C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和X基因、Y基因和反义Y基因有关.解答:解:(1)B组、C组乙烯释放量均低于A组,可见A组乙烯的合成和X基因和Y基因都有关,而B组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因为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中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B组,原因是B组乙烯释放量低,成熟晚,耐储存.故答案为:(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 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激素含量之间的实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表格数据,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高效.(答出一点即可)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Ⅲ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激素的作用特点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故答案为:(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的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高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2.2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树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解答:解:(1)已知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550÷250=2.2头.Km﹣2;已知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种群数量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1000÷250=2头.Km ﹣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故答案为:(1)2.2头.Km﹣2 2头.Km﹣2(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大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估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9.(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梦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β﹣胡萝卜素(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与水混溶,而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和水混溶.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分析: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为:红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常用来总量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解答:解:(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β﹣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3)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故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故答案为:(1)β﹣胡萝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2)需要(3)乙酸乙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与水混溶,而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和水混溶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胡萝卜素的特点;提取步骤等.【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40.已知生物体内用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p基因或合成P1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和R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和推测氨基酸的序列,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考点:蛋白质工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中心法则: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解答:解:(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二:①修饰P基因,②合成P1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和RNA 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故答案为:(1)氨基酸序列(2)P P1(3)DNA和RNA 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序列功能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工程的流程、中心法则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高考理综卷新课标II卷生物部分及答案解析
2015 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照答案(新课标Ⅱ )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6 分,共 36 分)1.将三组生理状态同样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含有同样培育液的密闭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 ,测定根汲取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育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汲取量( %)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没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不用耗 ATPD.与空气对比,氮气环境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1.【答案】 A【分析】此题经过不一样条件下幼根对离子汲取量实验考察实验剖析能力,难度较小。
17o C 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汲取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汲取离子需要耗费 ATP,与空气环境对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汲取, A 正确, C、 D 错误。
空气中培育,温度为 17o,离子汲取量显然高于o ,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汲取与温度有C 3 C关, B 错误。
2.端粒酶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上,以自己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 DNA的一条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 DNA 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 RNA 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头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长2.【答案】 C【分析】此题考察有关端粒的知识,考察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剖析能力,难度较小。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头,以此清除 A 选项 (大肠杆菌无染色体 );依照端粒酶以自己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判断端粒酶应当是逆转录酶而非RNA 聚合酶,故 B 错;正常细胞的端粒DNA 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 D 项错误。
以下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3..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的过程【答案】 B【分析】此题考察对胞吐作用的理解与判断,考察学生的剖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2(答案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标2生物)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
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错误。
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错误。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标2 生物)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 正确。
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 错误。
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 错误。
2.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 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 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 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 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 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 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 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 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 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 错误。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解析】抗体在内环境中起作用;A 错误。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B 错误。
致癌因子的种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Rous 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与人体细胞癌变有关;C 错误。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 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A 正确。
29.(12 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 基因和Y 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 组,即对照组)、反义X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 组)和反义Y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 组)为材料进行实验。
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⑴若在B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⑵ 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 天时采摘A 组与B 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组。
29.【答案】⑴X 基因、Y 基因(2 分)X 基因、Y 基因和反义X 基因(3 分)⑵A(2 分)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乙烯的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 分,其它合理也给分)B(2 分)【解析】⑴B 组实验与A 组实验相比,乙烯释放量减少,说明X 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C 组与A 组比较说明Y 基因与乙烯的含量也有关,由此可推知A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 基因和Y 基因;B 组反义X 基因抑制X 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结合A 组可推知B 组果实中与乙烯的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 基因、Y 基因和反义X 基因。
⑵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由此可推知乙烯含量高的(或释放量大),果实成熟早,即A 组;乙烯含量低的,果实成熟晚,利用储存,即B 组。
30.(9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⑴ 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⑵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⑶ 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⑴下丘脑(1 分)垂体(1 分)⑵细胞代谢(2 分)发育和功能(2 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 分)⑶高效(2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⑵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产热。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
⑶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1.(8 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 值为1000 头。
回答下列问题⑴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⑶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⑴ 2.2 头/ km2(2 分) 2 头/ km2(2 分)⑵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⑶大于(1 分)【解析】⑴550 头/250 km2 2.2 头/ km2,种群数量达到K / 2 时,增长速度最快,即:(1000 头/2 )/250 km2= 2 头/ km2;⑵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
⑶依据能量传递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32.(10 分)等位基因A 和a 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 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 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 个显性基因A 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⑵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⑴不能(1 分)女孩AA 中的一个A 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 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 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 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3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⑵祖母(2 分)该女孩的一个X 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 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 分)不能(1 分)【解析】⑴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基因型为AA 时,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 基因,但父亲的A 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 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
⑵若为X 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的基因型为X A X A时,其父基因型必然为X A Y ,而男性的X 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男性的母亲、Y 染色体一定来自于该男性的父亲,由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
女孩母亲的X A即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来自其外祖母。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⑴ 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⑵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⑶ 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答案】⑴-胡萝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每空2 分)⑵需要(2 分)⑶乙酸乙酯(2 分)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3 分)【解析】⑴胡萝卜中含有的主要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
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 缺乏导致。
胡萝卜素没有挥发性。
⑶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要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与水不混溶。
胡萝卜素虽可溶于乙醇,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 分)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 个氨基酸组成。
如果将P 分子中158 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 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 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