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与守恒

——老子文化论文对比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以老子道德经为领导地位的东方哲学似乎站在宇宙之颠,俯瞰全宇宙的奥秘与规律,总结出一套从唯心到唯物,客观的理智的思考。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以其广博的智慧,把人性,天地,自然联系起来,给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思想财富。

在这之中,通过对老子文化的学习,我感悟最深的乃是一个“无”字。“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为万物之源”。对于这个“无”,我是这么理解的:“有”是由“无”产生的,而“有”不能生出“无”。但这里的“无”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没有”也是“有”的一种。比如数学上的空集没有元素,但空集本身又可以是个元素。又如物理中的反物质本身也是物质一样。同时,“无为而治”

同样阐述了在国家管理上的无为才能无不为。

下面,我将简单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无”在理科只是中的体现。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守恒的思想一直在被一直重复着。从初中的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到高中的质量守恒、质子守恒,甚至到生活中的人品守恒。这一大串的定律都被我们自然的就理解了,肯定了,熟知了。我们也早已肯定这是伟大的西方科学家总结出来的物理定律。但是我想说,当我学习了老子文化过后,发现这些宏观规律仅仅是东方哲学——老子道德经在物理学上的应用而已。在几千年前,老子及用“无”的思想统归了这些定律。

正如最基本的能量守恒是这么描述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有的概念,是能量一直存在的概念。但是,这更是无的概念,是无新增,无消失一个静态的平衡。无论能量怎么变换,移动,传递。当你的思维站在高处时,你会发现其实什么也没有变动,它还是它,岿然不动。如若你非要说能量是实际存在的,是一直“有”态,那请你仔细看该定理的第一句话,“不会凭空产生”,老子曾写到,无,名天地之始。当我们回到宇宙最开端,一切都是无,而所谓的所有能量,也仅仅是“无”经过长时间演替的另一种形态而已。

在者,大学里,我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另一种表述)。为何说它也逃不出老子的智慧呢?我们同样用“有无”的关系去论证。正向而言,热量从热的传到冷的,这是自发过程,是能量的自然传递,这正如前面的守恒定律一样,热量并没有消失或增多。然而为何不能从冷源向热源传递呢?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可逆就在于热量品质的不同。热源的热量比冷源热量品质高,如果可逆,这岂不是成为了一个品质直接增加的过程,这是与老子“无”的思想明显矛盾的。这里我们把品质也直接看作一个有无的守恒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物理守恒中,有无同样是统一辩证。有体现在微观上物质,能量的部分传递,这种移动变化是

实际存在的客观的。但是整体而言,却又是平衡稳定的,依旧是最初的那个开始。这便是我对于“无”有守恒的愚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百家齐放的时代,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思想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老子的思想更是如此,正如秦老师所说,智慧是没有时空限制的,老子的智慧就属于过往,属于当代,也属于未来。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的传道授业,让我们在忙碌的理科学习中可以接受人文学科的熏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醒,充分思考一些关于人性,关于自然的问题,并且得到自己的见解,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不过,学生目前还是有一个疑惑:无论在科学知识中,或是在自然规律中,为何很多事物的发展总像一个收敛的函数,最后统筹为平衡态。化学反应,长时间过后,每种物质的量,整体温度总会趋近于一个稳态;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总是在和平与战争中寻得平衡;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其实也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力学稳态……不知这一点在老子的智慧中有没有得到阐释?如果老师有时间解答,希望可以联系学生的邮箱lyj0103@。

13级5系李应杰PB13209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