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弥散功能障碍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它是指氧气,一氧化碳一些气体进入到肺泡膜里面,引起的一种障碍性的病症表现,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这对于患者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弥漫量的大小和弥漫时间,气体的分子量以及气体分压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弥散面积减少正常成人肺泡膜的弥散面积约为80m2,静息时,肺泡弥散面积约为35m2~40m2,因其储备量大,只有当它减少一半以上时才会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可见于肺实变、肺不张、肺气肿和肺叶切除等。

★2. 弥散膜增厚 肺泡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毛细血管与肺泡上皮间的网状间隙、肺泡上皮、肺泡上皮表面的液体层及表面活性物质层等结构组成。膜的厚度为0.35~1.0μm,故气体易于弥散,交换很快。当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时,可引起肺泡膜厚度增加,使肺泡膜通

透性降低或弥散距离增宽而致弥散速度减慢,气体弥散障碍。

弥散量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弥散面积、距离、时间、气体分子量及其在弥散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气肿及其他肺组织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引起弥散功能降低。临床上当肺部病变产生弥散功能障碍时,常同时有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后果均导致缺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