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党建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党建](https://img.taocdn.com/s3/m/67048f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55.png)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党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党建◎国有独资和全资公司董事会除均应有职工代表外,还提出了外部董事应占多数,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
强化董事会和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要求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经理层负责。
并且要求董事会审议和批准企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和重要的审计报告,增强董事会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则要求国有企业董事会设立三个专门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职责定位为董事会的咨询机构。
其中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由外部董事组成。
◎与公司法的一般性规定不同,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党组织是公司治理的法定主体,并且通过公司章程这一“宪法性”文件加以实现。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主体及机制(一)股东会1、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含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法人出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出资人行使股东会职权。
对董事会实现规范运作且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国有独资企业,出资人可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
2、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坚持同股同权、同股同责、同股同利,国有股东按照有关法律及公司章程等规定,对股权多元化企业履行股东职权。
股权多元化企业的国有股东依法委托代表参加企业股东会会议,受托代表必须根据国有股东的授权发表意见并参与表决。
对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股东委派或推荐的董事、监事在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要占据多数,在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外派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配置方面要体现话语权,在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事规则中要体现和落实国有股东的控制权,同时要依法保障其他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对国有参股企业,国有股东以所持股权比例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产权代表,并通过完善公司章程或各项制度设计,防止其他股东侵害国有股权益。
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5838f9cd4d8d15abe234e98.png)
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作者:冯雪茹李闯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5年第24期摘要:国有企业掌握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
正确认识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探索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组织;国企;企业法人;治理一、正确认识党组织和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在国有企业设立党组织是我国企业治理的重要特色,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是国企治理的独特优势,因此,首先要正确认识党组织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出资人是全体人民,国有企业设立的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以及影响力。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规范、相互制衡、权责明确、有效运作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企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它的设立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使企业能够将维护经营管理者、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
从这一点上来讲,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与国企党组织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但在功能定位上二者各有侧重。
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使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其经济属性,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而国企党组织的设立,是为了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培育社会主义劳动者,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中的贯彻执行,更主要的是在国有企业中体现其政治属性,同时国企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通过健全组织、发展党员、凝聚职工等多种方式来支持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
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
![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https://img.taocdn.com/s3/m/a3c75eaa71fe910ef12df8dd.png)
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作者:卢明璇来源:《董事会》2018年第08期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大命题。
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公司控制权分配问题,而破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党组织领导作用与董事会决策作用之间的关系。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大命题。
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实际形成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实际运作中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与董事会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公司控制权分配问题,而破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党组织领导作用与董事会决策作用之间的关系。
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相济互补的统一关系。
有观点认为,因为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党组织在企业中也应“领导一切”,进而得出党组织凌驾于董事会之上、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董事会负责制的结论。
但其实,“党是领导一切的”中的“党”应该理解为全党以及代表全党的党中央。
按照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体现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具体承担5项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等,侧重于把关、监督和保障,并非“领导一切”。
党组织与董事会在治理目标上是统一的,在职能作用上是互补的。
董事会的根本职责是对股东负责、维护股东利益、实现股东回报,而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是立足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的决策分工与运作机制——以“讨论前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的决策分工与运作机制——以“讨论前](https://img.taocdn.com/s3/m/b4068e4dfd0a79563d1e72be.png)
2019.11一、研究问题1.“讨论前置”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中国国有企业一大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并独特的议题。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1]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上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讨论前置”,其首次提出于2015年6月颁布的《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简称《条例》),《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应当经党组研究讨论后由董事会或者经理层作出决定。
”不过,此时“讨论前置”主体尚限于“国企党组”,客体限于“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而非企业“三重一大”事项。
2016年10月,《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任务>的通知》(中组发〔2016〕26号,简称《通知》)进一步要求:“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厘清党委(党组)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的内容、规则和程序,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置程序的要求”,正式将“讨论前置”确立为所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的决策分工与运作机制*——以“讨论前置”为考察核心■强舸成小红【提要】“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是当下国企党建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
然而,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党委(党组)与董事会在“讨论前置”中的决策分工和运作机制,业界则存在普遍困惑。
相对于党委(党组)与经理层在人员上普遍的“交叉任职,双向进入”,董事会与党委(党组)人员半数以上不重合。
因而,在人员重合度截然不同前提下,应当怎样理顺党委(党组)与董事会关系,充分发挥“讨论前置”正面效用,做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企蓬勃发展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及规范运行的指导意见(20页)
![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及规范运行的指导意见(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2002a1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9.png)
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及规范运行的指导意见(20页)目录一、总则二、董事会的组成和任期三、董事会工作机构四、董事会的职权五、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六、董事会的运行机制七、董事会与市国资委的关系八、董事会与党组织的关系九、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十、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十一、对董事会和董事的评价十二、董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十三、附则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决策作用,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董事会决策效率,规范XX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董事会的日常运行,现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则(一)指导贯彻落实党XXXX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健全具有现代特色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推动国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企业市场化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
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探索创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理层、经理层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2、坚持依法治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公司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为核心内容和行为准则,规范各治理主体的权责定位和行权方式。
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公司章程无规定任何机构不得越权代行其他治理主体职权。
3、坚持权责对等。
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各环节
![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各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11bd06255fbfc77da369b133.png)
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各环节作者:连轶源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0期文_ 连轶源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从2018年十九届中央第一次巡视、2019年十九届中央第三次巡视的反馈结果来看,国有企业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环节,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破解。
在决策环节,问题集中在落实“讨论前置”决策程序上,在一些企业中存在决策主体权责不清、“讨论前置”事项范围不明、决策程序不顺,甚至把党委(党组)会当成“筐”的现象。
在执行环节,国有企业主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任务落实效果与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呈正相关,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管党治党意识不强,基层党建“三基建设”仍是薄弱环节。
在监督环节,有的企业监督体制缺乏统筹协调,监督力量分散,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融合不够,监督力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企业监督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监督、评价、追责机制,制度缺失或“牛栏关猫”问题突出;有的企业制度执行不力,将制度挂在墙上、作为摆设、成为“稻草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两个“一以贯之”的思想,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他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贯彻落实这些要求。
一、设计好决策事项清单,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的权责边界和决策流程国有企业在讨论“三重一大”事项时,可分析“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政治属性(需要国有企业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和经济属性(需要国有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作为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讨论决策的侧重点,细化“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
论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
![论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5d9a78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c.png)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4期2023年7月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E c o n o m i cM a n a g e m e n tC o l l e g e V o l .21N o .4J u l .2023D O I :10.19702/j .c n k i .j s e m c .2023.04.005中图分类号:F 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88(2023)04-0038-07论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黄 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摘 要:通过对现有法规政策和学者观点的梳理,分析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结合的合理性;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㊁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分析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关系;从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㊁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和其他方面,分析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提供的建议包括 三重一大 决策事项前置研究的6个角度,考核前置讨论效果,妥善处理党委(党组)与董事会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以少而精的党委(党组)成员进入董监高,对党委(党组)的前置讨论董事会不应置身事外㊂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委;把关定向;董事会;决策国企党委(党组)为董事会决策把关定向并非指党委(党组)直接参与董事会决策,而是指以前置讨论形式把关,包括批准董事会就某重大事项表决或否决某重大事项,从而董事会不可对该事项再行表决;或在其他场合与董事们共同商讨㊁共同决策,例如以会议形式,监督董事会决策过程及其执行过程并提出反馈意见㊂从职能方面讲,党委(党组)不能直接参与董事会决策,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只有董事(包括具有党委委员身份的董事)有表决权,尽管监事㊁党委(党组)成员可列席监督,董事会也可邀请其他人员列席,但列席者都无表决权,也就是不直接参与董事会决策㊂反之,党委(党组)也可邀请其他治理主体成员列席其前置讨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加强前置讨论的效果㊂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体制的国有公司中,具有双重身份的高管在董事会中表决,那是个人行为,并非党委(党组)集体行为,不过前者的表决会反映党委(党组)的主张㊂不能因该体制而淡化党委(党组)的集体决策㊁监督行为㊂一㊁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结合的法理依据(一)法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2019年版)第八条规定: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㊁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㊂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83 收稿日期:2022-11-04作者简介:黄炜(1972- ),男,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㊁博士,研究方向:国资国企管理㊁公司管理等㊂基金项目: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上海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融合研究 (2018B D S 001)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包括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因此,党有理由也有必要对国企董事会的决策把关定向㊂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第三章第九条规定: 党委(党组)㊁董事会㊁未设董事会的高级经理团队应当以会议的形式,对职责权限内的 三重一大 事项作出集体决策㊂ 该‘意见“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董事会㊁未设董事会的高级经理团队研究 三重一大 事项时,应事先与党委(党组)沟通,听取党委(党组)的意见㊂进入董事会㊁未设董事会的高级经理团队的党委(党组)成员,应当贯彻党组织的意见或决定㊂2015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政治核心作用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版)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㊁管大局㊁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㊂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㊁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㊁董事会㊁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㊂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第九条规定: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㊂坚持 两个一以贯之 ,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 设立公司党委(党组)的国有企业应当明确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㊁管大局㊁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由党委(党组)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把关㊂201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第四章第十三条指出: 党委(党组)研究讨论是董事会㊁监事会㊁股东会㊁高级经理层三会一层进行重大问题决策的前置程序㊂ 第十四条规定: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入董事会㊁监事会㊁高级经理层的党员必须落实党委(党组)的决定㊂2020年国资委㊁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 国有公司党组织条款应明确党委(党组)或党支部(党总支)的职责权限㊁机构设置㊁运行机制等重要事项㊂明确党委(党组)研究讨论是董事会㊁高级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㊂ (二)学者观点支撑学者对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观点有:党委(党组)在董事会决策中既是维护国资委出资者权益㊁维护人民利益的卫士,又是支持与辅助董事会科学决策㊁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谋士,有助于化解国企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各方面确保决策事项得到充分考虑[1];党委(党组)参与决策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激励约束作用㊂例如党组织的奖励措施可加强董事会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2];党委(党组)的政治优势对完善国企董事会决策有积极作用,利用党委参与,优化董事会决策,利用党委监督确保决策规范化[3];国企党委(党组)由于具有政治属性,可以摆脱其他国企治理主体追求短期利益或单一利益的局限性,党组织参与董事会决策能有效平衡各治理主体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4]㊂ 二㊁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关系分析(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解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关系董事个体的利益诉求与薪酬㊁职业发展等相关;董事会集体的利益诉求是完成股东会的委托,确保9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国有企业稳定高效地经营㊂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维护人民在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㊂董事会与党委(党组)都是国有公司主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二者的最终目标总体一致,只是职能分工不同㊂国企党委(党组)为董事会决策把关定向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可制衡控制权㊁保障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尤其提醒董事会重视国资终极所有者人民的权益㊁重视社会利益,而非局限于企业自身利益㊂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国企党委(党组)的把关定向还能防止董事会决策过于偏向股东利益和小集团利益㊂(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理解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关系我国国有企业具有两条路径㊁多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如图1所示㊂一方面,党(中国共产党全体或党中央)和国企党委(党组)之间既存在直接委托关系也存在多个委托代理层级,即各级党组织省委㊁(直辖)市委㊁地委等,为简洁描绘起见,图1未描绘它们㊂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使国企党组织更容易摆脱 内部控制人 的狭隘眼光和私利并有效地监督 董监高 ㊂另一方面,党委(党组)为董事会决策把关定向是来自另一条委托代理路径的治理者的监管,即可拓展㊁深化的监管㊂比较两条委托代理路径:路径一包含的商业化㊁市场化因素相对多一些,其中的主体对经济效益考虑得比较多;路径二中的主体对社会整体利益考虑得相对多一些,由于党委(党组)也代表国有出资者(人民㊁国资委),因而加强了(终极)所有者监管到位㊂图1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国企董事会的代理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这不等同于最终委托者权益最大化,董事会可能过于偏重国资委或其他股东的利益而不利于全体人民的利益,地方国资委既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如维持甚至扩大管辖范围和可调配资源,又有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㊂来自路径二委托代理链上的国企党委(党组)的把关定向可以较好地纠正上述偏差㊂由图1可知,监事会与董事会受托于相同的委托者,即国资委与其他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因此在纠正上述偏差时的效果不如国企党委(党组)㊂(三)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理解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关系法国思想家让-雅克㊃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指出: 代理者遵照 人民共同体 的意志代行其力量的过程就是履行社会契约㊂ 由图1可知,董事会与党委(党组)都是履行上述社会契约的代理者,即人民共同体的代理者㊂不过由于委托代理链条是多层级的,它们各自还履行与直接委托者之间的契约㊂作为委托者,其他股东相对独立于全体人民㊂可把图1中路径一的委托代理链中的契约尤其董事会履0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行的契约,视作显性社会契约 有聘用合同㊁考核协议等;把路径二的链中的契约,例如党委(党组)履行的,视作隐性社会契约㊂国企终极所有者是人民,为人民谋福利是其必须履行的一项社会契约,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忘记初心㊂偏重股东利益㊁经济效益的董事会在社会危急关头未必愿意承担(较多)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党委(党组)在大方向上把关定向,党委(党组)能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带领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㊂党始终代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㊂作为党在国有企业的基层组织,党委(党组)确保人民共同体在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受侵害㊁体现出资者到位,是党履行的社会契约在国有企业的延续㊂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能使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㊂三㊁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的问题和挑战从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㊁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及其他问题三方面分析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的问题和挑战㊂(一)落实国有公司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的挑战和问题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是为了促进国有公司对重大问题发挥集体决策优势,也为有机结合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提供制度依据和实现途径㊂但部分国有公司落实该制度时仍遇到一些挑战和实际问题,这些也是有机结合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的挑战和问题㊂第一,不同公司 三重一大 的具体事项也不同,或者说判断标准不一样,增加了设定 三重一大 事项清单的难度㊂在诸多政策文件中,‘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第十五㊁十六条关于 三重一大 事项的描述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但也只是原则性的描述,其他一些文件往往更是简略概述,然而各国有公司的情况不同,各自 三重一大 事项的具体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㊂这对落实该项制度形成挑战,各公司该如何把控㊁界定 三重一大 事项内容?例如,各公司对大额资金的判断标准肯定不一样,对重大事项的判断标准也不会一样,公益类国有公司调价,即使是细微的调价也是它们的重大事项,而商业类国有公司通常不会将此作为重大事项㊂第二,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㊂部分国企党委(党组)在前置讨论前未作调研㊁准备或仅用较少时间准备;一些国有公司利用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形成的双重身份人员的便利,经常把前置讨论和决策会放在一起开,仅在形式上稍有时间的先后,双方的充分沟通㊁再思考㊁批评和建议等过程被淡化甚至省略,影响了前置讨论的效果,影响了党委(党组)发挥把关定向作用㊂第三,在前置讨论中出现党委(党组)不合理运用否决权的情况㊂部分党委(党组)成员把否决权当作免责权使用,较多投否决票,既会激起党委(党组)与董事会之间的矛盾,也会使董事们趋于保守㊁弱化企业家精神㊂在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体制中,一些进入董事会工作的党委(党组)成员在董事会决策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㊂前置讨论中的否决权就像 金股 的否决权,在这两种情形中都不能轻易行使,而是对重大的违规违法或侵犯职工和公司权益的方案才行使否决权㊂(二)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的问题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也是国企党委(党组)参与重大决策的重要保障,也为有机结合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提供了途径㊂然而实施该制度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㊂第一,部分国企党委(党组)领导和公司治理融合时有过度的倾向㊂在一些国有公司,党委(党组)与 董监高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也有过度的情况,或者持有这样做的观点㊂这不利于双方正确有效地行使1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职权,削弱了双方的独立性,对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也不利㊂过度重合无法进行有机结合,也就弱化了相互启发㊁促进和监督㊂第二,对 党是领导一切的 应多从宏观角度理解和执行,在微观层面,例如在国有公司,并非指党组织应领导一切工作,履行领导职责的重点是把方向㊁管大局㊁保落实㊂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也不具备过度融合的条件 其他所有制性质的股东对 董监高 席位也有需求㊂上市国有公司董事会还须为独立董事㊁职工董事保留规定的名额㊂(三)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的其他问题第一,在党委进行决策前置讨论时,董事会及其他治理主体㊁管理主体由于主客观因素,未把自身掌握的一些信息与党委(党组)共享或者提供了质量不高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党委(党组)需花费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先收集相关信息再进行前置讨论,或基于上述不良信息进行前置讨论,这不利于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也降低了整体决策的效率㊂第二,部分国企党委(党组)权力过大,导致前置讨论常常变成前置决策,作为国企决策中心的董事会盲目服从前置讨论结果,未能独立思考㊁商讨并发挥决策作用,决策权转移至党委(党组)㊂这也不利于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党委(党组)主要应发挥把关定向作用,而非包办㊁代办作决策㊂党委(党组)的把关定向作用还表明,对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党委(党组)主要作为决策支持者和监督者,而非主要作为决策制定者,是为了保障董事会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5]㊂ 四㊁关于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的建议(一)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的建议董事会或高级经理团队有义务为党委(党组)提供前置研究的必要信息㊂党委(党组)对 三重一大 决策事项进行前置研究可从6个角度入手,见表1㊂表1三重一大 前置研究的6个角度研究角度研究内容政治方向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国企改革战略部署社会效益决策事项对社会是否有不良影响,是否侵害了人民群众权益企业战略是否符合本企业的定位和企业战略经济效益是否为公司发展带来正面影响,是否有利于国资保值增值廉洁纪律是否造成国资流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议事规则是否遵循法规政策与公司章程,是否征询了专业人员的意见第一,规范前置讨论的会议记录,这方面可借鉴董事会的做法㊂会议记录是考核前置讨论效果㊁追究失职的依据㊂上级党组织和主管部门应加强考核国企党委(党组)对重大事项的把关定向工作(包括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体制中党委(党组)成员在董事会中的工作情况),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帮助国企党委(党组)提升把关定向的工作水平㊁避免或减少错误决策㊂第二,妥善处理党委(党组)与董事会意见不一致的情况㊂董事会如果认为前置讨论的结论有问题, 2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可请求党委(党组)重新讨论,党委(党组)应认真对待董事会的反馈意见和重新讨论的申请㊂对紧急事项党委(党组)与董事会各自阐述不同观点后,可由董事会先决策,避免贻误商机,同时党委(党组)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有关情况,董事会也要及时向出资者报告㊂对不紧急的事项如果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可由出资者(主管部门或股东大会)和上级党组织共同决策[6]㊂(二)关于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的建议第一,应该以少而精的党委(党组)成员进入董事会㊁监事会和高层经理团队㊂尽管有人说,人数少了话语权就弱了,起不到效果,但我们应认识到,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党委(党组)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影响㊁相互促进㊁相互制约㊁相互监督,并非为在董事会等治理主体中追求党委(党组)的控制权㊂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的内涵不是使党委(党组)凌驾于董事会等主体之上,而是在于使党的领导㊁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㊁公司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㊂第二,建立一种整体平等的合作关系更利于加强党委(党组)为董事会决策把关的效果㊁加强党委(党组)的监督效果㊂如果一味追求党委(党组)的控制权,则董事会变成一个被动㊁消极的治理主体,也就是俗称的 橡皮图章董事会 ,没有实际权力和主动性,何来正确㊁合理的决策?第三,在决策过程中设置 唱反调者 的实践,即使进入 董监高 的党委(党组)成员比较少,只要他们有效地起到监管和把关作用,也能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质量㊂因此同样处于人数较少的情况中,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的党委委员的监督强度将大于独立董事或独立监事的强度,这是因为前者的背后有企业党委(党组)和上级党委的支持㊂因此可使进入 董监高 的党委(党组)成员少而精,避免大量进入造成过多的权责交叉,保持董事会运转的独立性㊂(三)对党委(党组)的前置讨论董事会不应置身事外董事会应主动向党委(党组)提供与决策事项相关的信息㊂作为董事会决策的前置程序,前置讨论的对象是董事会向党委(党组)提交的重大决策事项,那么董事会不仅须提交决策事项,也有义务提交相关的资料㊁提供相关的信息㊂董事会应认识到,从整体和长远角度看,党委(党组)的前置讨论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发展,是为了帮助董事会作出正确决策,例如防止董事会的决策违背环保法规和人事制度,防止决策偏离国家政策㊂董事会隐瞒信息将可能导致前置讨论产生不正确的结论,最终将导致董事会的错误决策和公司的损失 从短期看可能有一时的利益,但从长期看则是重大决策失误和损失㊂前置讨论结束后,党委(党组)应继续监督董事会决策及其执行㊂五、结语现有法规政策和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结合具有合理性㊂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㊁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董事会与党委(党组)都是国有公司主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二者的最终目标总体一致,国企党委(党组)为董事会决策把关定向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可制衡控制权㊁保障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国企党委(党组)的把关定向可能较好地纠正董事会的决策偏差;党委(党组)确保人民共同体在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受侵害,体现出资者到位,是党履行的社会契约在国有企业的延续㊂国企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能使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㊂在落实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㊁实施 双向进入㊁交叉任职 制度和其他方面,指出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㊂为党委(党组)把关定向与董事会决策有机结合提供的建议包括 三重一大 决策事项前置研究的6个角度,考核前置讨论效果,如何妥善处理党委(党组)与董事会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以少而精的党委(党组)3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成员进入董监高,对党委(党组)的前置讨论董事会不应置身事外㊂参考文献:[1]魏兴福.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支持董事会依法行使职权相结合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2017(6):239-240.[2]卢明璇.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J ].董事会,2018(8):71-74.[3]孙晋,徐则林.国有企业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冲突与协调[J ].法学,2019(1):124-133.[4]柳学信,孔晓旭,王凯.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与董事会异议 基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投票的证据[J ].管理世界,2020,36(5):116-133,13.[5]黄炜.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四个关键问题分析[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9(4):33-43.[6]王前.中央企业二级单位党组织推进 三重一大 事项决策的实践及建议[J ].中国电业,2020(10):78,79.O nO r g a n i c a l l y C o m b i n i n g S O EP a r t y C o m m i t t e e (P a r t y G r o u p ) sD i r e c t i o nC h e c k i n g a n dB o a r do f 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HU A N G W e i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o f c o m b i n i n g S O E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 o r P a r t yg r o u ps d i r e c t i o n c h e c k i n g a n d b o a r d o f 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b a s e d o n e x i s t i n g l a w s ,r e g u l a t i o n s ,p o l i c i e s a n d s c h o l a r s p o i n t s o f v i e w ;a n a l y z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o rP a r t yg r o u psd i -r e c t i o n c h e c k i n g a n db o a r do f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u s i n g s t a k e h o l d e rt h e o r y ,e n t r u s t e da ge n t t h e o r y a n d s o c i a l c o n t r a c t t h e o r y ;f r o mc a r r y i ng o u t th e T h r e e I m p o r t a n t a n dO n eL a r g e d e ci s i o n -m a k i n g s y s t e m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t h e T w o -w a y e n t r y a n dC r o s sa p p o i n t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 ,a n a l y z e st h e p r o b l e m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o fo r g a n i c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o rP a r t yg r o u p s d i r e c t i o n c h e c k i n g a n d b o a r d o f 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p r o v i d e s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o r ga n i c a l -l y c o mb i n i n g P a r t yc o mm i t t e eo rP a r t yg r o u p sd i re c t i o nc h e c k i n g a n db o a r do f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T h e s es u g g e s t i o n s i n c l u d e6p o i n t so fv i e wf o r p r e -s t u d y ,a p p r a i s e p r e -s t u d y se f f e c t ,b r i ng t o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s e t t l e m e n t f o r th e si t u a t i o n t h a t P a r t y co mm i t t e e a n d b o a r d o f d i r e c t o r s h o l d d i f -f e r e n t o p i n i o n s ,l e t f e w e r b u t b e t t e r 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m e m b e r s e n t e r g o v e r n a n c e s u b j e c t s ,a n d b o a r d o f d i r e c t o r s s h o u l dn o t d e t a c h i t s e l f f r o m 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 s p r e -s t u d y.K e y w o r d s :S t a t e -o w n e dE n t e r p r i s e ;P a r t y C o mm i t t e e ;D i r e c t i o nC h e c k i n g ;B o a r do fD i r e c t o r s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责任编辑:张桂芳)4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4b75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4.png)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作者:武大鹏来源:《速读·下旬》2021年第06期◆摘要:本文旨在梳理国有企业党委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如何科学处理与其它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党委与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在企业治理过程中的责权边界,研究制定党委重大事项决策清单与前置讨论清单,充分发挥党委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引领企业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组织;公司治理;重大决策本文从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入手,提出当前国企党组织参与经营决策的现状与常见的问题,系统梳理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其它治理主體的关系,提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工作重点。
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普遍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不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二是一些企业党组织对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定位不明确,个别出现以党委决策代替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情况,把党委会当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三是一些国有控股、参股单位党组织在落实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时,与民营股东沟通受阻,无法完成公司章程修订。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就"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结合近年来山煤集团对基层单位党委巡察过程中发现的党组织发挥作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提炼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具体的具体方法和经验。
一、国有企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均将国有企业党委职能定位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把方向"是指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按照党的行动指南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正确把握“五个关系”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五个关系”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cfd8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a.png)
报 国 理 念 ,积 极 履 行 社 会 责 任 ,支持 地 方 建 设 ,参加公益活动,在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贡献力量。
二 、正 确 把 握 党 的 领 导 与 基 层基础的关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 斗 堡 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 基 础 。新形势下 基 层 党 组 织 工 作 开 展 得 怎 么 样 ,直接 影 响 到 党 的 凝 聚 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五 个 关 系 ”,即 党 的 建 设 与 企 业 发 展 的 关 系 、党 的 领 导 与 基 层 基 础 的 关 系 、目 标 导 向 和 问 题 导 向 的 关 系 、 “关 键 少 数 ”和 “绝 大 多 数 ”的 关 系 、制 度 建 设 与 企 业 治 理 的 关 系
〇 文 /于 洋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企业 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 的高质量发展是对党建工作成效最 有 力 的 检 验 。抓 党 建必须从中心工作 出 发 ,抓 发 展 必 须 从 抓 党 建 人 手 。推 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 融合,要 正 确 把 握 好 “五个关系”,即 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党的领 导 与 基 层 基 础 的 关 系 、目标导向和问 题导向的关系、“关键少数”和 “绝大 多 数 ”的 关 系 、制 度 建 设 与 企 业 治 理 的关系,进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 高质量发展。
业治理的关系
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25690add36a32d737581c3.png)
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新时期,国企董事会该如何作为?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双向进入的内涵,这不是要企业党组织凌驾董事会之上,更不是强化党委书记个人的权利。
双向进入的意义在于使党的工作与企业决策、管理等工作有机地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现象,使公司法人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
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深化国企改革,确立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社会上对此有一些微词:一说是改革的倒退,一说是不伦不类。
有的企业党建专家和官员疾呼修改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在国企中的法律地位;一些国企负责人有困惑:企业党组织凌驾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上,必将改变公司治理结构。
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看法,多是臆想、误读或误解。
国企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国有企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工人阶级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求参加管理国有企业”。
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领导国企的实践,提出了国企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三大民主原则”的思想。
关于国企独立董事的正确认知与管理
![关于国企独立董事的正确认知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8c10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7.png)
管管理萃关于国企独立董事的正确认知与管理黄炜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是否应使独立董事在国企董事会里占多数,结论是否定的,认为应适当引入独立董事,这与大多数人的结论不同。
本文论述了聘请独立董事的标准,不能迷信独立董事的作用,也不能刻板地看轻非执行董事的作用,以及论述了如何安排独立董事的报酬遥本文还用一些具体案例佐证、反证了相关论点遥关键词:独立董事;国有企业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8BDS001)。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除了在股东(代表)中选举董事,也可以外聘独立董事(或称独立非执行董事),其是非执行董事的一种。
独立董事与所在公司及其重要股东、各子公司、经营管理者无直接或明显的利益关系(在该公司领取薪酬、购买其少量股票除外),包括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和专业联系,也无直接或明显的利害冲突。
他们常被视作中立者,代表的是诸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能为企业的运营和长远发展提供合理、公正的建议,也比较能公正地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
独立监事也有类似的作用。
股东董事代表的基本上是股东利益,总经理代表的可能是其个人利益。
有时,经理与股东的利益、观点不一致,不一定意味经理有明显的不当行为,而可能表现为经营理念不一致。
例如,国美公司原总经理陈晓与董事长黄光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属于这一情况。
又如,不少经理倾向于快速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不愿为远期目标投资,包括购买大型生产设备,唯恐拉低了近几年的绩效水平,从而保障、提升自己的职业经理身价。
但这种心态与经营理念可能恰恰成为这些经理被解雇的原因,如联想集团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后聘请的首席执行官阿梅里奥就有这样的情况。
我国董事会中也有“内部人控制”现象,聘请独立董事有其必要,同时须发挥股东(大)会、监事会、国企党组织、职代会、工会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其他机构与公众的监督作用。
基于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工作协调
![基于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工作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c9dc2a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1.png)
基于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工作协调1. 引言1.1 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委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负责领导和协调企业的政治工作,指导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
董事会则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工作。
党委和董事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和引领作用上。
党委代表了企业的政治方向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引领企业前进的方向。
董事会则通过审议和决策,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科学规范。
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内部治理中,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作用尤为重要。
党委负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中,推动企业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董事会则通过设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监督企业经营管理,防范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党委和董事会共同努力,构建起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企业领导团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1.2 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工作协调的背景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党委作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核心,负责领导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董事会则是企业的治理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
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作为企业内部两个重要的管理机构,其之间的协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国有企业党委和董事会的职能定位不同,常常会出现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情况,导致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此时,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的工作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
![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https://img.taocdn.com/s3/m/1036c7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8.png)
071分,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相济互补的统一关系。
有观点认为,因为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党组织在企业中也应“领导一切”,进而得出党组织凌驾于董事会之上、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董事会负责制的结论。
但其实,“党是领导一切的”中的“党”应该理解为全党以及代表全党的党中央。
按照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体现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具体承担5项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等,侧重于把国企党组织领导与董事会决策关系怎么摆?文/卢明璇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大命题。
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公司控制权分配问题,而破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党组织领导作用与董事会决策作用之间的关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大命题。
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实际形成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实际运作中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与董事会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公司控制权分配问题,而破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党组织领导作用与董事会决策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济互补的统一关系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关、监督和保障,并非“领导一切”。
党组织与董事会在治理目标上是统一的,在职能作用上是互补的。
董事会的根本职责是对股东负责、维护股东利益、实现股东回报,而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是立足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浅谈国企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
![浅谈国企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86d8b4a52d380eb62946d65.png)
浅谈国企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作者:薛红合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3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的要求,推动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这对于准确把握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根本原则。
一、企业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一般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政党与经济组织似乎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纵观任何一个政党,只要想谋求并巩固其执政地位,都会把他们的经济主张、经济发展作为执政的基础,而且是第一根基。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因此任何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企业政治属性在中西方企业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国《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中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除了具有经济组织的属性外,还是党執政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企业党组织与国有企业这个经济组织在目标任务上是一致的,即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因此,企业党组织与经济组织是“魂”与“体”的关系,国有企业按市场规则参与竞争、发展壮大,党组织起到凝神聚力的把关定向作用。
二、企业党组织与治理主体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这个重要论述,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年来,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并建立了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法人结构,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多个治理主体。
处理好党委会、董事会关系,需董秘发挥积极作用
![处理好党委会、董事会关系,需董秘发挥积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2a004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5.png)
编辑邮箱*********************事处罚,教训是深刻的。
这其中与不重视董秘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公司只把董秘当成一般的行政秘书,只让他们去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不让董秘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知晓公司的重大事项,致使董秘连最基本的信息披露职责都无法履行,更何况去履行参与公司治理的职责。
董秘的职责,首先是负责公司的信息对外公布,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组织制定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督促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遵守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使投资者在了解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其次是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协调公司与证券监督机构、投资者、证券服务机构、媒体等之间的信息沟通。
很多公司现在都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遇到重大事件统一由新闻发言人回应社会的关切。
而很多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就是由董秘兼任,或由董秘换岗至新闻发言人,因为他们知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
再次是负责组织筹备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会议,参与股东大会会议、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及高管人员相关会议,负责董事会会议记录工作并签字。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加大,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寻找不确定性中的机会,考验着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能力。
纵观世界百年老店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不会赶时髦(今天市场上热衷于纳米概念,就去搞纳米产业;明天市场上热炒太阳能,就去投资太阳能),但他们能保证百年来董事会每一次决策都不会发生重大失误。
要做到百年决策正确,其背后是公司治理的完善。
所谓公司治理,指的是一套股东、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套制约关系中,董事会运作是核心,董事会运作水平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水平。
而董事会秘书作为具体落实公司治理各项要求的“操刀者”,说他是“首席治理官”也不为过。
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大,很多上市公司因运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合规,受到证券监督部门的处罚。
有的公司甚至被强制退市(如,2018年12月长生生物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事先告知书),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甚至被终身禁入市场(如长生生物的董事长)或受到刑立足董事会治理的长远进步,应积极提升董秘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浅析地方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地方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行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a288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1.png)
浅析地方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行的实践与思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
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规范和改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国有资产利益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随着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董事会在企业管理中“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责作用也日渐突显。
笔者立足本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行实际,认真分析企业董事会建设面临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尝试对其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一、董事会建设的现状随着我国这一轮国企改革步伐不断向纵深推进,笔者所在企业也积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所属企业中全面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工作,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司治理面貌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一是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
实现“党建进章程”要求,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完善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明晰党委“定”和“议”的具体事项,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重要作用。
二是构筑权责清晰的治理体系。
通过《公司章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划分及各自审议决策的具体事项,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并通过委派董事、监事及部分高管等形式体现股东意志,制定完善决策事项清单和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实现治理能力和经营活力同步提升。
三是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企业对经理层成员开展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与经理层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实现“岗位有任期、职务有职责、业绩有目标、失职有调整”,充分激发企业领导班子内生动力。
正确处理国企党组织和董事会关系
![正确处理国企党组织和董事会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1407e0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2.png)
明确权责 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国企党组织和董事会关系 文/关健宏随着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实施和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国企改革发展进入了以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平稳、持续、健康运营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
通过三年改革行动,国企董事会基本实现了应建尽建。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正确处理好企业董事会和党组织的企业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机构之间,应当体现“过与不过”的两条基本原则。
对被董事会否决的事项,企业党组织要有正确的认识,与企业董事会之间摆正相互的位置,多一些相互沟通理解、少一些埋怨指责;多一些相互支持配合,少一些失落不平071072管理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使国有企业能够从自身特有的政治属性出发,保证和监督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支持公司治理主体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确保企业发展的大局不乱、方向不变、规范运营。
具体到企业运营中,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工作,确保董事会、经理层等公司运行的权力中心,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经济属性上,履行好维护股东权利的职责,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科学长远发展。
加强国企党建,是中央的明确要求。
广大国有企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为此,修改公司章程,修改企业内部各个议事主体、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完善相关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将党组织研究讨论前置,将党组织的意见和决定置于企业运营的重要位置,体现了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
广大国有企业党的意识、党建意识明显提高,党的领导、党组织的发展得到迅速加强。
企业的做法值得肯定,也充分反映出国有企业在保持政治本色、体现使命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进取和不懈努力。
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比如,用党委会取代董事会、经理会,美其名曰,提高效率,不犯错误;比如,党委会、董事会、经理会重复召开,同一议题,不厌其烦,故也有称,防止风险,不错程序;比如,会议范围尽量扩大,全然不顾设置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初衷,人数庞杂,七言八语,虽然最后拍板时、签名时是圈内人士,但会议的专业性、严肃性和保密性大打折扣。
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是什么
![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a04f4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b.png)
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是什么1.国有企业党委主要职责是什么?①加强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②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在本企业贯彻落实;③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支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④加强对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⑤履行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领导、支持内设纪检组织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团结带领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⑦领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2.如何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①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要对股东会负责,执行股东会决定,依照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授权决定公司重大事项,接受股东会、监事会监督,认真履行决策把关、内部管理、防范风险、深化改革等职责。
国有独资公司要依法落实和维护董事会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落实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董事会应与党组织充分沟通,有序开展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选聘经理层试点,加强对经理层的管理和监督。
②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
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应均为内部执行董事,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改革发展负首要责任,要及时向董事会和国有股东报告重大经营问题和经营风险。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对出资人机构负责,接受出资人机构指导,其中外部董事人选由出资人机构商有关部门提名,并按照法定程序任命。
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由相关股东依据股权份额推荐派出,由股东会选举或更换,国有股东派出的董事要积极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国有全资公司的外部董事人选由控股股东商其他股东推荐,由股东会选举或更换;国有控股企业应有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由股东会选举或更换。
董事会关系治理六大误区
![董事会关系治理六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dc5558c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b.png)
董事会权利行使涉及到股东会(出资人机构)、经理、监事会、企业党组织、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关系,具有冲突的尖锐性、机制的磨合性和影响全局的关键性。
这就凸显出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内外治理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董事会关系治理六大误区2005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开展了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这是我国国企董事会治理的重大实践。
然而七年多来,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建设家数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各省市国资管理机构推进的速度则更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规范建设董事会需要通过实践理顺内部运行关系;二是董事会权利行使涉及到股东会(出资人机构)、经理、监事会、企业党组织、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关系,具有冲突的尖锐性、机制的磨合性和影响全局的关键性。
这就凸显出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内外治理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当下,董事会进行关系治理时仍或多或少面临着多重误区。
误区一:外部董事主忙监督、做高参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国有企业治理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具有挑战性,改善国有企业治理,首先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治理。
只有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运用好政府的权力。
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权利,才能真正地承担企业的责任。
在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中,出资人机构要向董事会移交部分权力,面临与董事会的新型治理关系;既要明确出资人的部分职权授予规范的董事会行使,确保董事会行使选择、考核和决定经理人员薪酬的职权,还要探索出资人机构与董事会、董事之间建立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的机制,确保董事会代表出资人的利益,确保企业经营对出资人的透明度。
所以,业内人士称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是“国资委的生命线”颇有道理。
董事会是出资人的代理人,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人是国资管理机构,国有控股或参股公司的出资人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
董事会治理要求出资人机构或股东(大)会从以下三文/李南山个方面选择和处理委托代理关系:1.出资人选择什么类型的董事会?董事会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董事会决定不同的相互关系和治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
与董事会的关系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
新时期,国企董事会该如何作为?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双向进入的内涵,这不是要企业党组织凌驾董事会之上,更不是强化党委书记个人的权利。
双向进入的意义在于使党的工作与企业决策、管理等工作有机地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现象,使公司法人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
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
深化国企改革,确立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社会上对此有一些微词:一说是改革的倒退,一说是不伦不类。
有的企业党建专家和官员疾呼修改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在国企中的法律地位;一些国企负责人有困惑:企业党组织凌驾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上,必将改变公司治理结构。
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看法,多是臆想、误读或误解。
国企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国有企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工人阶级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求参加管理国有企业”。
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领导国企的实践,提出了国企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三大民主原则”的思想。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相适应,国企经历了从经济指标承包、下放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改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企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如何发挥作用多次遭到挑战和质疑。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度提出党组织属地化管理的观点,与此相应,有人提出党组织要从国企撤出。
尽管这些观点没有真正成功付诸实施,但是,企业党建工作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却实实在在地被削弱和忽视了。
一些国企负责人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利益输送、任人为亲、道德败坏、生活糜烂、腐化堕落,甚至里通外国等严重问题,不能不说与削弱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说明,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
整体来看,几十年来国企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在企业内部设立党组织、坚持对国企的领导和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有变。
《指导意见》提出:“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
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这是对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的创新。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行之有效
综观国企管理体制的历史,从三人团、一长制、管委会、两参一改三结合、承包制到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体制机制可以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改革,但是,“党政工”即党的领导、经理负责、工人参与的“民主共治”之根本必须坚持,这是国企成功的经验,“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党对国企的领导和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融入法人治理结构当中。
按《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主要职权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公司法关于“在公司中,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和党的章程关于“支持董事会依法行使职权”之规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这是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的重要改革措施。
党委书记作为国有资本股东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长,确保董事会作出的决策依法合规、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得到贯彻执行;同时,强化党管干部原则在选聘任用经理人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对经理人经营管理国企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
”实施双向进入的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治理的“民主”内涵,强化了公司法人治理功效。
事实上,双向进入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企党的建设等相关文件,都有双向进入的明确规定,实践证明这是完善法人治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
所以,
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企业党组织并不凌驾董事会
《指导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
战略决策方面,企业党组织根据党中央总体部署,针对本企业的定位和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董事会依法按照工作程序独立研究、作出决策。
在人事问题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关于企业领导干部的标准培养、推荐候选人,董事会依法独立行使聘用权,对不称职的企业负责人,党组织可以从党要管党的程序采取党内组织措施,同时向董事会提出解聘建议,董事会依法依规独立决定。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助于保障董事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双向进入的内涵,这不是要企业党组织凌驾董事会之上,更不是强化党委书记个人的权利。
双向进入的意义在于使党的工作与企业决策、管理等工作有机地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现象,使公司法人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