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女性视角下的婚恋观

合集下载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诗经》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其中也包含了男女恋爱观念的描绘。

本文将从《诗经》中描绘的男女恋爱观入手,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发展。

一、男女角色的刻画在《诗经》中,男女角色的刻画多样而丰富。

男性形象主要有君王、士人和普通百姓等,他们多以行动、个性和修养来塑造形象。

女性形象则主要表现为贤妻良母、美丽娇妓、有智慧的女子等,她们常常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美丽来吸引男性的关注与爱慕。

二、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诗经》中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主要体现在互赞、倾诉、忠诚等方面。

男性通过吟诗、歌唱和饮酒等方式向女性表达爱慕之情,女性则以美丽貌美、才华出众和贞淑忠诚来吸引男性。

他们之间的感情往往是相互的、平等的,且由内心自然而生。

三、男女之间的婚姻观在《诗经》中,男女之间的婚姻观念注重家族的联姻和子孙的延续。

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家族之间的结合,男女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由家族安排或者双方自愿达成的。

同时,《诗经》也倡导婚姻的忠诚与稳定,男女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包容,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与喜乐。

四、男女之间的爱情观在《诗经》传达的爱情观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纯洁、真挚的情感。

爱情应该是相互的,表达爱意之余也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愿。

男女之间的感情要经过深思熟虑和相互洞察才能取得美满的结果。

同时,《诗经》还强调了自由恋爱的权利和珍视爱情的态度,倡导男女坦诚相待,不受物质条件和权力约束。

五、男女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诗经》中,男女关系的发展强调了和谐相处和相互依存。

男女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他们之间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支持,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结语《诗经》中男女恋爱观描绘了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感情和婚姻观念,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性。

通过对《诗经》中男女恋爱观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伦理观念,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对我们现代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借鉴。

《诗经》中的婚姻观与伦理道德

《诗经》中的婚姻观与伦理道德

诗经中的婚姻观与伦理道德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

其中,婚姻观与伦理道德是《诗经》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诗经》中关于婚姻观和伦理道德的表现。

婚姻观的传统与演变1. 古代婚姻制度概述在古代中国社会,婚姻作为基本社会制度,承载着家族血脉延续、家庭安定等重要功能。

传统上,父母决定子女的婚姻、配偶选择以及嫁娶礼仪等都体现了尊重长辈、注重家族利益的价值观。

2. 婚姻自由意识初现然而,《诗经》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反映个人意愿和自由选择的记载,如男女情感交流、相互倡导追求真实爱情。

这表明《诗经》时代开始呈现了对传统包办婚姻的质疑,并倡导婚姻自由。

婚姻观的审视与思考1. 男女平等与尊重《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强调了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的伦理观念。

它们认可女性的智慧和价值,并鼓励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建立和谐的伴侣关系。

2. 忠诚与承诺在婚姻观方面,《诗经》也强调了忠诚和承诺的重要性。

一些篇章描绘了丈夫忠于妻子、守护家庭的形象,也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忠诚不渝、支持她们共同追求幸福的意愿。

3. 美满家庭与社会和谐《诗经》中展现出对美满家庭及社会和谐的追求。

通过描写良好的夫妻关系、健康积极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公义,呼吁人们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伦理道德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婚姻观与现代社会的启示1. 婚姻自由与平等《诗经》中强调的婚姻自由和平等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婚姻应该基于双方自愿、平等的选择,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2. 高尚伦理道德观的传承《诗经》中提倡的高尚伦理道德观念,如忠诚、承诺、家庭和谐等,对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家庭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婚姻观与伦理道德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着反映个人意愿、追求婚姻自由和平等价值观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体验和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风俗乃至今日人际关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的启示。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观念丰富多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主要爱情观:大胆奔放,主动追求:《诗经》中的男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烈率真地主动追求爱情。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爱情只凭本能,只凭心而动。

坚定忠贞,矢志不渝:《诗经》中的诗篇无不体现了人们坚定忠贞的爱情观。

无论是单相思还是亡夫痛,都是从心底里流出的歌哭。

及时止损,当断即断: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及时止损的行为。

这种及时止损在如今人们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当一段感情最后变成只能带来伤害,那不妨洒脱一点,就这样放手吧,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体民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爱情与婚姻题材。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同时也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1. 爱情观1.1 唯美追求《诗经》中描述了许多浪漫而唯美的爱情故事。

例如,《秦风·无衣》描绘了男女间相互倾慕、勇敢追求的画面;《国风·郑风·男曰鞍》展现了深沉、忠贞的爱情。

1.2 纯洁尊贵在《诗经》中,纯洁和尊贵是爱情观中重要的特征。

这可以从许多歌颂纯洁、守节和品德高尚女子的篇章中看出。

例如,《国风·卫风·干而脆》赞美了贞洁不移的女子。

1.3 知行合一在古代中国,爱情观与婚姻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经》中通过描述男女之间忠诚、互相扶持、彼此关怀的描写,表达了婚姻关系中所包含的亲情和友情成分。

2. 婚姻观2.1 家族利益《诗经》凸显了古代婚姻观中重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特点。

许多篇章强调通过婚姻来增加富贵、团结豪门宗族等目标。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就提及到政治联姻,以维持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2.2 男尊女卑在《诗经》的歌颂文化背景下,男尊女卑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在一些篇章中可见男性为主导,女性屈从于男性权威之下。

2.3 家庭责任与义务古代中国重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男性要以家族繁衍为责任,女性则注重传宗接代,并承担家庭管理的角色。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坐彼垝垣,冀望复关。

不见踪影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去,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下矣,其徐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郁闷,士贰其行。

士也仁者,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新妇,旧并使我恨。

淇则存有岸,隰则存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清静无为,亦已矣哉!译文及注释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荣登那坍塌的墙,眺望那去的人。

没有看到那去的人,眼泪簌簌地掉落。

终于看见了你,就又说道又苦笑。

你用龟板、蓍草风水师,没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赶回来我,我带聘礼娶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坠落了。

自从我娶至你家,多年来承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浸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什么差错,男子犯罪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小再变小。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使我愤恨。

论《诗经》中女性婚恋自由之追求

论《诗经》中女性婚恋自由之追求

论《诗经》中女性婚恋自由之追求内容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以及珍贵的学术价值。

其多取材于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较真实地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生活精神面貌,对后世研究先秦民间生活精神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材料。

《诗经》中的“婚恋诗”较真实地刻画了当时进步女性对自由婚恋的强烈追求,她们通过以死抗争,私奔终身,决绝分手等途径来竭力争取自由的婚恋权力。

关键词:《诗经》女性婚恋自由《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对于《诗经》的由来,历史流传有“采诗”一说,也有“献诗”之说法。

由此可得,《诗经》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很好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

“婚恋诗”作为《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当下的我们研究以及了解先秦时代人民的婚恋观念以及婚恋行为,其学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一.以死抗争,捍卫真爱《诗经》中的?{风《柏舟》有如此一段,“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透过字里行间,简单一点来说,即古代一女子喜欢上一位男子,但却遭到其母亲的竭力反对,女子誓死坚持与捍卫自己的自由恋爱。

追溯那个时代,虽然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但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

《齐风?南山》中“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

”便是此最有力的佐证。

《柏舟》中的女主人公面对世俗礼教的淫威,并没有一丝的胆怯,没有一丝的后退,她以死抗争,坚决捍卫追求真爱的自由。

《大车》同样反映了先秦女子誓死追求恋爱自由的精神。

其主要记叙了女主人公与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相爱,却被活活拆散。

面对如此遭遇,男女双方的态度竟然南辕北辙。

“大车槛槛,毳衣如?I。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表达出女主人公对男子强烈的不满与抗议,反映出女主人公对自由恋爱的强烈追求。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全篇共收集了305首古代民间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爱情描写和婚姻题材。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爱情观念和婚姻制度进行深入探析。

1. 爱情观念在《诗经》中的呈现1.1 自由恋爱观念《诗经》中呈现出自由恋爱的观念,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相互钟情、自由选择伴侣的情节来表达这种观点。

例如〈邶风·静女〉一篇中,“尔其纯也!如我何?”表达了男子自愿追求女子并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态度。

1.2 重视感情交流与默契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婚姻关系中注重感情交流、沟通和建立默契。

许多篇章描述了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情感。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皇矣姑焉,宜乐有托”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和信任。

1.3 父母的权威与女子的选择在古代社会中,父母对于女子的婚姻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诗经》中也透露出女子在婚姻选择上拥有一定权利。

例如〈邶风·静女〉中,“龟兹之麑、不能忍之。

”表达了女子对于不喜欢的男子表示拒绝的态度。

2. 婚姻制度在《诗经》中的描写2.1 家族联姻关系在《诗经》中,家族联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婚姻形式。

通过女方所属家族提供聘礼并与男方组成联姻关系来达到言亲、通好等目的。

例如〈豳风·桃夭〉中,“言云何芳?言云桃之”。

表达了双方家族建立联盟关系的意图。

2.2 多次结婚现象《诗经》中也描绘了一些男性多次结婚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权力相对较大的情况。

例如〈邶风·静女〉中,“来牵牛,或剪裳”表达了男子与多位女子结婚的情节。

2.3 乐于劳作与家庭责任《诗经》中还强调了夫妻间分工合作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许多篇章描绘了男子积极劳作养家和女子勤俭持家的形象。

例如〈国风·卫风·干旄〉中,“君子于其室,墨翟如以何?”强调了丈夫在家中搞建设、生活安定方面的重要角色。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活泼坦率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婚恋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婚姻制度以及人们对爱情的看法。

以下是对《诗经》婚恋诗的简要分析。

1.婚姻观念在《诗经》的婚恋诗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

首先,婚姻被视为家族延续和繁荣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诗歌中,婚姻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其次,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邶风·柏舟》中的“有穹之实,易粪之才。

人则我疑,子盍引之?”意为女子劝男子若能以栋梁之才为妻,就要抓住机会,不要被别人抢走。

最后,婚姻强调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在《邶风·击鼓》中,丈夫因战乱不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但仍表示“不抚其室,终以我行。

”即虽然不能在家尽责,但始终以尽忠职守为借口。

2.婚姻制度《诗经》婚恋诗也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

首先,一夫多妻制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描写了男子在多个妻子之间如何平衡关系,如《大雅·蒸民》中的“我行受阻,使你不得两个女子共侍一夫。

”其次,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在很多诗歌中,男女之间的感情要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成就美满姻缘。

如《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男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需要通过媒妁之言才能得到圆满解决。

3.爱情观《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坦率直白的表达方式: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诗人常常以直接的语言表达对爱人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如《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真挚追求。

(2)重视美貌和才情: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诗人常常将女子的美貌和才情作为赞美的对象。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璞归真 ,毕竟在原始 社会演变到奴隶社会 到 顿 丘 ,可 见女 主 人 公对 “氓 ”是 “一见 倾 心 ” 坚强的 ,说明她在生活的磨难里 已经清醒地
后 ,劳动人 民之间的恋爱 ,还是 产生于劳动 了。允婚后的渴望相聚之情 :“乘彼堍垣 ,以 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看透 了那个男人 的本质 。
生活之中 ,这是符合当时社会特点的。因此 , 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的焦急 、悲伤 当她在婚姻中遭到休弃时 ,这个善 良热情的
《诗经》的时代 ,男女 的恋爱比封建社会要更 均行于色,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对“氓 ”的热烈 女子不是像传统妇女那样嫁鸡随鸡 ,忍气吞
为自由 ,更 为奔放 ,也更为人性化 。《氓 》诗的 感 隋。相见之后 的喜悦之情 :“既见复关 ,载 声 ,而是愤怒地指责丈夫 ,“士贰其行 ”,“士也
里 ,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这种观点 固然存
挚的爱情观 。然而,并不是所有 的爱情都是
二 、对婚 姻 有 着 强 烈 的 自主 意 识
在着 片面 陛,但 由此我们可 以看 出在远古 时
美满 的,先秦 时代 的婚恋也有其 自身的缺 在恋爱与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 代 ,就有这种 薄情负义的事 ,深刻地说 明了
《诗经 》中许多爱情诗都是纯朴和奔放 之情 :面对一脸憨 笑 ,耍着小小花 招向 自己 是清醒的、理智的,回顾少年未婚时的海誓山
的,当 时的青年男女之间并没有太多礼教 的 求婚 的“氓”,聪 明的姑娘心领神会 了“氓 ”的 盟 ,如今却翻脸变 了冤家 ,违背誓言 ,那就从
约束 ,更多的是感情的纯真流露和人性 的返 心思 。她大胆 、热情地与氓共涉淇水 ,并送他 此算了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果断的、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1 引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就其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人民苦于战争徭役以及劳动生活等题材的作品,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而今每每被人们诉诸笔端。

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需求。

追求爱情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人类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理想。

先秦时代,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其时的婚俗文化还处在一个混乱的阶段,并必然会走向统一;在封建势力的作用下,女性的地位从那时起已由崇高走向了卑微。

前人论文往往只论述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

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探求。

2 当时的恋爱与婚姻2.1自由的恋爱在周代,男女恋爱是自由的。

那时的婚姻风俗习惯不可能也没有摆脱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妇女所受束缚相对较为宽松,男女社交相对自由。

所谓:“仲春之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1]《诗经》婚恋诗在这个现象上多有反映。

如《郑风·溱洧》[2]: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蒹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溱水与洧水一带每当春光明媚时节青年男女游春欢会的场面。

《后汉书·袁绍传》引韩《诗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详,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此诗中所描写的场面正反映了当时郑国风俗的一个方面,男女在一起欢聚游玩是比较自由的。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

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

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卫风·氓》女子婚恋观意义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耀眼最美丽的花朵。

《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古代女子大胆自主地追求爱情,体现着人类本真状态下的真性情,它也记录了青年男女之间比较古朴自由的恋爱观,同时给我们展现古代女子甜蜜的爱情故事和悲催的婚姻生活及婚变后女子理智地对待爱情,使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一.女性大胆自主、恋爱自由《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距离远古还不是太久,远古的遗风对周代还有很大的影响,《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所以周代青年男女间的相识、相知和相恋有很大的自由,不像后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男女的交往有很多的限制,周代的女子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

诗篇一开始描绘了“氓”向魂牵梦绕的女子来求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丝”与“思”谐音双关,表明该女子是“氓”思念和心仪的女子。

“氓”是个经常游走在乡间用布匹换蚕丝的小商人,被乡间女子的美貌所吸引。

于是,“氓”这个青年就费尽心机来接近女子,假装用布来换女子家的丝。

实际上是醉翁之意是想和女子结下百年之好。

女子被氓憨厚朴实的形象所打动,于是二人遂陷入爱河。

爱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

恋爱时相处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虽有相处时的甜蜜快乐,也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从《诗经》中看先秦女子的婚恋观

从《诗经》中看先秦女子的婚恋观

从《诗经》中看先秦女子的婚恋观从《诗经》中看先秦女子的婚恋观摘要:《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 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先秦女子对恋爱自由、坦诚的态度, 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

她们以自己本真的声音唱出了其所思、所想、所感,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生命本真的追求。

关键词:爱情诗;女性;婚恋观《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而《诗经》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诗, 都是关于恋爱、婚姻题材的。

可以想见, 它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一)爱情的自主性“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周南〃关睢》) 《风》之开篇, 即是一首男女言情之作, 虽是描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从中也折射出了被追求少女的幸福。

能让对方“辗转反侧”, 能让对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这足以让女子感动不已。

而男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 也就如同美丽女子对刚为魂、柔为情的纠纠男子汉的思慕。

诗经的时代, 男女爱情生活比起后代的封建社会是较自由一些的, 《周礼〃地官〃媒氏》云“仲春( 二月) 之月, 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 不禁止私奔)”。

正因如此, 《诗经》中出现了许多率真大胆的爱情诗,格调质朴,感情炽热。

“东门之栗, 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 子不我即!”《郑风〃东门之粟》中女主人公就是如此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东门外面一颗栗,有户人家好整齐,难道我不想念你,你不找我我心急。

诗篇虽小, 但却如醇酿, 读之使人荡气回肠, 余味无穷。

更有甚者, 勇敢地宣泄自己的生命欲望, 像《王风〃采葛》、《郑风〃子衿》中所倾吐的“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这种大胆、坦率的美, 即使是几千年过去了, 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而表现同样的主题, 也有另一种风调的诗歌出现, 《郑风〃褰裳》中就以戏弄之笔抒写这种爱恋之情“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姑娘以独白的方式告诫、提醒所爱之人: 如果你不思念我并爱我, 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戏谑之中充满了无限的深情, 一个爽朗、活泼而不拘谨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出现在读者眼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婚恋诗为例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婚恋诗为例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婚恋诗为例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1]但这并不影响《诗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相反《诗经》以反映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成为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

而在这期间女性诗歌的踪迹也得到较为清楚的展现。

诗歌和女性之间,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

泰戈尔有诗道:“你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梦。

”而梦本身就是一首诗。

在《诗经》中,女性的欢乐、痛苦、哀愁、呐喊等等都得到生动而准确的体现。

而这些描写女性的诗歌又多与情有关,所以情在诗中成了女性的生命,影响到她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情诗在《诗经》中也最具特色。

这些情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大多都是追求真挚爱情的青年男女。

他们心中有爱,在爱的冲击下,毫不掩饰地歌唱心中的爱情,如《郑风·溱洧》、《邶风·简兮》、《唐风·有杕之杜》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佳作;而当爱情受到阻挠与压迫时她们又表现出自已坚贞不屈的一面,愤然反抗,捍卫自己爱情的权利,如《鄘风·柏舟》、《召南·行露》;当婚姻遭遇突变时,诗歌又成为她们渲泄心中不平的呐喊,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的展现,使《诗经》成为我国最早的女性形象群体展现的文学作品。

一、恋人形象《诗经》时期,封建礼教制尚未形成,原始的纯真尚未完全脱落。

再加之政府出于鼓励繁育人口而举行的男女欢聚的政策,因此《诗经》时期的人们在表达自己爱情时毫不忌讳,女子也更是颇为大胆而直率,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已的爱情。

在《邶风·简兮》中,一位女子在众多的舞师之中唯独喜欢上了排在最前行的一位舞师。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诗经中的婚恋观

诗经中的婚恋观

诗经中的婚恋观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一些篇章涉及到婚姻和恋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恋观念和价值观。

在《诗经》中,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家族联姻和社会关系,强调了婚姻的稳定和互助。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追求婚姻稳定和美满的愿望。

同时,《诗经》中也有一些描述恋爱和相思之情的篇章,如《国风·邶风·静女》和《国风·秦风·无衣》等,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的婚恋观念强调婚姻的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强调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和道德品质的匹配。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如《周南·关雎》、《国风·邶风·采葛》等,体现了婚姻的联姻性质和家族利益的考虑。

此外,《诗经》中也有一些描绘女性自主选择婚姻对象和表达爱情观的篇章。

例如《国风·郑风·女曰鸟》中的女子主动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喜欢,显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虽然《诗经》中的婚恋观念受到了当时社会和家族的限制,但也透露出一些对婚姻稳定、家庭和谐以及个人真爱追求的渴望和价
值观。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化遗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恋的思考和关注,对我们了解古代婚姻观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透露出古代女性的爱情观。

首先,古代女性把爱情看重,不吝惜用心去爱一个人。

《诗经》中的一句“自有心,何由忘乎”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深厚,宁愿死也想不离开爱人的心情。

古代女性把家庭看重,她们特别重视合理的姻缘,愿为成家之事勉励自身,“俟我厉害,去归恩宠”,“惠我令慈,便令信节兮”,能以自身价值与家庭获得人们的尊重是古代女性的目标。

其次,古代女性更加重视未婚夫,认为“方素洁,以备待夫”,不愿让他贻笑大众,也希望自己能配得贤良之子,“必有异夫,以成心乐”,以美貌为依倚的爱情是古代女性的常见选择,对美的追求,也照亮了女性爱情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古代女性崇尚诚实,以及勤劳与守信的义条。

她们认为,男性的品德是保障爱情的基石,所以“家我竝无取,但信不取”,不让虚伪的男子靠近,没有守信诚实的男子,就不能有真心相爱。

总之,古代女性对婚恋爱情的看法,既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也秉承了诚实守信,崇尚勤劳、穷理善恶的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也是当今女性的爱情观的延续和发展。

你知道吗?在《诗经》时代女子的婚恋便是自由的。

你知道吗?在《诗经》时代女子的婚恋便是自由的。

你知道吗?在《诗经》时代女子的婚恋便是自由的。

众所周知,西周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然而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漫长的过渡阶段。

碰撞、融合,新旧交替的特点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人们的意识中还保留有大量原始群婚制习俗,这一时期对女性的限制并不像后世一般严厉,她们并未完全处于男性文化的藩篱之中。

换句话说,西周时期妇女的地位是日渐式微的, 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沦为奴隶。

作为研究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诗经》中就有众多篇幅体现了这一点。

一、社会背景作为过渡阶段的西周,在父系制的旗帜还未深深插入人们思想的土壤里时,他们常常深情地缅怀母权制时期的所带来的柔情光环。

《诗经·大雅·生民》中“厥初生民,时维姜嫉”一句就真实地反映了周初人的心境,他们眷恋母权制时期自由而散漫的生活,对于女性还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

“周武王在伐封的誓辞中尽管振振有辞地引用古人的话声称“化鸡无晨”,可正是在他自以为得力的“乱臣十人”中,竟有一名女性”。

这一有趣的事例充分说明: 在当时,女性仍有一定的参加“国之大事”的权利。

女性在这时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威,从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就可见一斑。

如《诗经·小雅·车舝》中“辰彼硕女,令德来教”以及《国风·陈风·泽陂》中“有美一人, 硕大且卷”、“有美一人, 硕大且俨”等句。

硕女,即身材高大而健硕的女性。

先秦的女性以静雅、硕大为美。

而《邶风·简兮》等诗也指出当时对于男性的普遍要求是“欣而长兮”、“有力如虎”、“孔武有力”。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西周时期存在着男女审美趋同的现象,男性有对以强大壮硕为特征的女子不自觉的向往。

不仅如此,在《诗经》里对于男女的赞美都会用到“美”、“玉”、“英”等词语,进一步说明男女美的标准差距并不大。

“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性别观念宽松、人们对女性美的要求并不具体与刻板化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有关。

浅谈《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其中,《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从这些篇章中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关键词:女性爱情婚恋一、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一)天真烂漫、大胆热情的女性形象《召南·摽有梅》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把歌者渴望爱情,主动追求爱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东方之日》一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从男子口出而非直接和读者见面的。

这一形象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年轻漂亮,而在于她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执着。

《卫风.氓》“匪我延期,子无良媒。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这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向着严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过渡。

而诗中的女主人公却不凭媒妁之言,大胆的、投入到意中人的怀抱。

她们的爱浓烈热情,她们的决心与勇气令人钦佩。

(二)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召南·摽有梅》《东方之日》里女主人公的大胆热情,《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2】中的少女虽心仪“仲子”,但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畏父母,畏兄弟,畏人言。

小心翼翼地婉拒,内心无比彷徨且疑惧。

《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即是兴又是比,女主人公以柏舟与河水紧紧相依来表达愿与意中人朝夕相伴的心愿,又用柏舟在河里漂浮不定来衬托心无所依的痛苦。

继而发出“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悲叹。

她怨天恨母,她忧愁悲愤,她情深专一,但却对父母之命无可奈何。

(三)情深意重的女性形象《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女性视角下的婚恋观
作者:李亚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3期
摘要:《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融各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于一炉,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之滥觞。

《诗经》是各种题材交织、风格集一身的经典,其中风诗、雅诗中的婚恋诗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探析女性视角下婚恋观,不仅可以发现这些诗歌所反映出来的婚恋思想,还可进一步透析周代先民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诗经;婚恋;女性
作者简介:李亚玲(1990-),女,山西大同人,广西民族大学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先秦两汉文学方向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诗经》中有很多以女性口吻进行描写的婚恋诗,表现的不仅是周代时期女性独立的主体意识,更多的是将女性与男性放在平等的地位。

一、热烈奔放的情感表现
《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无意看见梅子落地,勾起自己对青春将逝的伤感之情,希望马上同人结婚的急切心情,由“梅”起兴,进而写“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诗中女子急切“求士”,并且要趁着“吉”,最好是“今”。

“谓之”是“会之”的假借,指仲春会男女,不必举行正式婚礼,便可同居。

这种热烈的程度在古代其他时期基本是没有的,即便是有,也会被冠之以“淫”。

《卫风·氓》一诗描写的女性结果虽然是悲惨的,但此之前她也曾体验过恋爱的幸福,也是无数热烈追求所爱的女性之一。

对一个老实巴交的“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女子直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将自己的家当以及自己都托付给“氓”。

《郑风·子衿》中天真烂漫的姑娘坦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我不去找你,你怎么也不来找我呢?
如果说以上诗歌过于大胆激烈,那下面所述的诗歌在追求自己所爱时可以说是热烈之余不失矜持。

《邶风·简兮》前三章在描写舞师精彩表演的客观事实的同时,隐隐透露出自己对舞师的赞美,最后一章更是直接坦露对舞师的爱慕: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中主人公直言“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在那个时代,“美人”不光是美丽女子的代名词,只要是所思念爱慕之人皆可称为“美人”,且程俊英在《诗经注析》中指出山隰有草象征男女的爱情,不言而喻,该女子的爱情是热烈且奔放的。

《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也足见其热烈奔放。

二、专一忠诚的婚恋心理
《诗经》婚恋诗中思妇诗共12首,占较大的比重,在表现了女性的孤独无聊的同时,也更多的透露出她们的专一忠诚。

《汝坟》是以丈夫不抛弃自己而感到安慰。

诗歌中的这类女性多数表现出感伤惆怅的情绪,诗歌格调低沉。

然而《召南·殷其雷》格调则较欢快,在思念丈夫之余不忘赞美丈夫的振奋有为。

因而,《诗经》中的思妇诗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带有忧伤情绪。

另一类表现女性专一忠诚的诗歌是弃妇诗。

这类遭遇遗弃的女性,在诗歌中多数是抒发自己的痛苦感伤,有些甚至去请求丈夫不要离她而去。

在《召南·江有汜》中,面对喜新厌旧进而出轨的丈夫,弃妇以长江尚且有支流企图原谅丈夫的另结新欢,还幻想他会回心转意,“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然而她的幻想终成泡影,只能对江长啸,一位痴情而痛苦的痴情的女性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邶风·终风》描写了一位妇女对丈夫既恨且爱的心理过程。

面对丈夫对自己的轻薄狂暴,该妇女虽然内心有恨意,但仍然割舍不下的矛盾心理,“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希望丈夫知其思念而打喷嚏,并且反过来也能想念她。

《防有鹊巢》一诗中女主人公担心有人离间自己的情人,掺杂猜疑、嫉妒、焦虑和思念等多种复杂的感情,融入一句“心焉惕惕”,表现了其专一忠诚的婚恋心理。

三、理智决绝的婚恋意识
《诗经》时代的女性,较之后代女性都有较强烈的反抗精神。

出嫁诗中《齐风·载驱》讲述一个齐国女子哀姜远嫁鲁国,迟迟不肯入境,要鲁庄公允诺给予她专房之宠,她才肯进门。

齐国这位女子清楚地知道当时男子三妻四妾使得不少妇女成为弃妇的深刻后果,何况是一国之君。

未婚女子在择取结婚对象时,往往受时代政策所影响,大多数成为夫权主义的附庸。

而恰恰有这样一部分人,她们拒绝夫权施加给自己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压制。

《召南·行露》中女子拒绝了一个已有妻室却欲以欺骗和强制手段与她成婚的男人,尽管当时男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也多为人们所接受,然而该女子却丈夫专一的爱。

《鄘风·蝃蝀》一诗借蝃蝀(即虹)象征淫妇,而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淫奔”却是抵抗礼教、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行为。

而同样在《鄘风·柏舟》中,热恋之中的女子身遭压迫,冲天的怒火难以压制,以一句“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喊出对家庭的抗争。

《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性格干脆爽朗,有一种现代女性的豪放洒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了吗?你这个狂童未免也太狂妄了吧!将反抗寄寓在嘲讽、戏谑之中,也着实将女性地位凌驾在夫权之上。

《氓》中的女性在意识到自己会遭遇抛弃的事实时,毅然与之断绝关系,说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个性刚强之语。

《诗经》中的女性在对待婚恋时,沉静内敛之余不乏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并保持专一。

然而在爱情不得之时,却往往能理智决绝。

但无论任何时候,她们都是自由的呼唤者。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陈筱芳.春秋男尊女卑与女性的抗争[J].江淮论坛,1998(3):93-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