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7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7张

小结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游 天姥山,登山观仙境为内容,抒写 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 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 夸张,描摹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 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 境雄伟,内容丰富,形象辉煌,感 慨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形 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 束。
二、梦游之景
画面 月下镜湖图 清晨山景图
意境特点 凄清幽静 雄奇壮美
表现手法 拟人
二、梦游之景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速, 很快夜晚降临了。
熊在咆哮,龙在长吟,“深 林”“层巅”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 剧变化,黑沉沉的云,像要下雨,水面升 起烟雾,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 危之地而毛骨悚然。
三、梦游之吟
结尾段三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第一句表现的是一种超越名利 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2、第二句表现的是沉醉精神自由、 吸纳山水精神的人文情怀。 3、第三句强调的是内心感受重于 功名富贵的尊严,表现的是傲骨嶙 峋、不慕权贵的独立人格。
第四章节 小结
小结
《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诗风: “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 到。”本诗是如何达到或者体现这种效果的?结合诗歌分析。
结 束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峻拔雄伟
热情向往
第二章节 梦游之景
二、梦游之景
壹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史上最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94张ppt)

史上最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94张ppt)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 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 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 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 充满愉悦神往。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
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 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 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 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 冰冷残酷。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云青青兮欲雨
用作动词,下雨
訇然中开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向东,作状语
开心颜:
舒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名作动 侍奉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 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 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 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 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 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 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 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 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解读
Chapter
2024/3/28
7
诗歌整体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梦游缘起
开篇交代梦游之由,展现 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
2024/3/28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2024/3/28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03
04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 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25
下节课预习内容提示
01
作《将 进酒》
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考《将进酒》与《梦游天姥 吟留别》在风格、手法等方面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2024/3/28
24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的异同点
准备在课堂上就预习内容进行 讨论和交流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8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8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8张PPT)
•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 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 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 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 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 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 ,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 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 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被花迷住。
畅游奇花异石 、千岩万岭的 天姥山,流连 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思考
写出白天的天姥山怎样的景象?
壮美奇绝
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写 作背景
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 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 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 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 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 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 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权贵不阿谀奉承,鄙弃权臣贵戚 的傲骨,更有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梦境解读1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 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 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 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 视权贵,傲岸不屈)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4张PPT).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4张PPT).ppt

•“

。”
• 4.由现且实放转白入鹿梦青境崖的间过,渡须句行是即:骑“ 访名山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知人论世品诗仙 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 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 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
——龚自珍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 级森严,所有人才依附封建王朝,而李白粪土权 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 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 始终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 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诗体之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古体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 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的感情、思 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登高》:本诗是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 诗歌体裁。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每二句成
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 联。律诗句子字数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你能否从第三段找到答案)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 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 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 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清新俊逸
李白的人生经历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 主,兼抒别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高适的《别董大》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 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 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
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
(2)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 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 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汉 襄阳

洛阳
齐 州
水安陆 荆 洞庭湖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倚剑天外,持弓扶桑。 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05
诗歌文化内涵探讨
道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追求自然与自由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如“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句,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如“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等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超越现实束缚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如“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评估
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该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和奔放的情感,代表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魅力,对李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
该作品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佛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因果报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因果报应的认同,如“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等句,体现 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
禅意境界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禅意境界,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句,体现了佛家 “禅定”的思想。
超越生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死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了佛 家“涅槃重生”的思想。
景象。
梦境与现实交融呈现
01
02
03
诗中的梦境描绘
通过诗句“我欲因之梦吴 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 展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情 景。
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
疏通文意 ·诗意翻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 日,空中闻天鸡。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 一个 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 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 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 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冉冉升起一轮红日,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学习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2.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造方法的基本特点。3.抓住诗的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鉴赏诗人创造的“梦境”,体会作者憎恨黑暗现实的思 想感情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人(今秦安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 磅礴,大气十足。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 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 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 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疏通文意 ·诗意翻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 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 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那样使 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5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5张

思考探究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文意理解
第二段: 第五部分 梦醒神伤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 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文意理解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意理解
第二段: 第二部分 登山奇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 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 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 (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 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 (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学习字音
天姥(mǔ)
天台(tāi)
瀛(yíng)洲
剡(shàn)溪
渌(lù)水 谢公屐(jī)
忽已暝(míng) 熊咆(páo) 龙吟(yín)
殷(yǐn)岩泉 水澹澹(dàn)兮
霹(pī)雳(lì) 訇(hōng)然 青冥(míng)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第一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 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问题:这一小段讲了什么内容? 这一段讲了梦中至剡溪的情景。诗人伴月至剡溪,到访谢灵运宿处,眼中
所见渌水荡漾,耳中所闻猿猴清啼,更加激发了游兴。
问题:“我欲因之梦吴越”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白天游山之路,一笔带过,详略安排得当。 • 夜幕降临才是景象奇幻之重点:熊咆哮,龙吟鸣,泉水震荡,深林战栗,峰峦惊
惧,浓云似将落雨,水流奔腾烟雾缭绕。 • 电闪雷鸣,山崩地裂,洞府石门,訇然中开。诗人似乎进入了神仙境界幸福的。——鲁迅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 问题思考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公指谢灵运,他喜遨游山水,是山水 诗的鼻祖,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 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高傲之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如出一
辙。穿上谢公之木屐,实是追慕先贤。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第三层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此你可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 么志向?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现出诗人什 么性格和精神?
诗歌第三段直接抒情,写梦游后的感慨。根据大意可 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诗人阅世既深总结出来的道理:“世间行乐 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 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感慨。
第二层则为述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体现了诗人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独立的人 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消极遁世的思想。“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卒章显志, 主旨句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和傲岸不羁的叛逆 精神。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翻译第二节
【译文】
夸张想象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
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境千:壮观 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 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神已奇 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暝⑤ 。熊咆龙吟殷⑥岩泉,栗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 ⑦深林兮惊⑧层巅。云青青兮欲 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
意象与意境区别
2.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 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 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 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 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 的范畴。
茫②信难求,越人语③天姥,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实在
云霞明灭④或可睹。天姥连 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天向天横⑤,势拔⑥五岳掩 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赤城。天台⑦四万八千丈,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
对此欲倒东南倾。

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
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 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 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 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 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 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梦游: 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 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 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 绪决定。
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山的特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 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 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清幽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
为何提到“谢公”?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 学色彩。
开始登山。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白李
半壁见海日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白李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 太阳,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
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 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梦 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进入梦境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湖月梦景
白李
静美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 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 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 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 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 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 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 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 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列缺霹雳
白李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 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 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 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 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 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 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 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 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 望重获朝廷任用。
梦中仙境
白李
神奇壮美
辉煌绚丽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 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 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梦 醒 了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 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 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 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 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花 倚

白李
流连忘返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白李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 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 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白李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 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 结队密密如麻。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 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 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 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 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总结
一、梦游之
路思
由—— 叙述 景—— 描写
慨—— 议论、抒情
二、梦游之
三、梦游之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 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 实。
思考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昏暗恍惚。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 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有何作用?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白李
千岩万转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白李
2008年12月16日
制作人:王子冬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梦 游 天 姥 迷吟 留 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