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状态数学建模
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和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和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它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城市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是交通学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口流动和车辆数量增长造成了路网容量瓶颈;其次,交通规划不合理和投资不足导致交通建设滞后;再次,驾驶行为不良和交通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因素。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为了分析交通拥堵,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交通状况、交通流量和交通系统的组织结构。
目前,常用的交通拥堵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微观模型、宏观模型和混合模型等。
微观模型是基于车辆个体行为的研究。
通过对车辆行驶过程的抽象和数学描述,可以模拟单车在道路上的行驶过程,并分析交通流动性能。
常用的微观模型包括细胞自动机模型和微观交通流模型等。
宏观模型是关注整体交通状态的研究,通过对整个道路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它主要分析道路交通流量与道路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衡量交通效率。
常用的宏观模型包括交通控制模型和交通网络瓶颈模型等。
混合模型结合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的优点,同时考虑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指标,既能较好地描述单车行驶过程,又能反映整体交通状况。
常用的混合模型包括纳什流模型和Lighthill-Whitham-Richards (LWR) 模型等。
三、城市交通拥堵的分析方法在分析交通拥堵时,需要从交通流量、堵车现象和交通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动态交通流分析是研究交通流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
对于交通流的量化研究,常用的指标包括交通流量、饱和度、运输量等;对于交通流的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时间-空间分析法、流量密度分析法和网格分析法等。
堵车现象的分析主要从交通流峰值、拥堵长度和速度变化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旨在更好地把握堵车的实质。
此外,还需要考虑交通状况的变化趋势,分析道路交通瓶颈、交通系统的组织结构和交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与优化
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与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不仅给市民出行造成了巨大的不便,也对城市的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数学建模和优化进行探讨。
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是指将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系统的各个方面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
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1.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拥堵问题的基础理论。
它主要涉及到交通流的流量、密度、速度和延误等参数的测算,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交通流模型有研究交通瓶颈问题的半微观模型、研究交通流瓶颈及其影响的微观模型等。
2.交通网络模型交通网络模型是将道路、交通信号灯、地铁等构成城市交通网络的各个部分用数学模型予以描述。
这样,就可以研究到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相互关联和作用的问题。
常见的交通网络模型有节点模型、网格模型和链费模型等。
3.交通管理模型交通管理模型是为了优化交通流动、缓解交通拥堵而研究的一种模型。
通过对交通流量、交通信号灯控制等方面的优化,达到最优流体、疏通交通的目的。
例如,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合理分配道路宽度等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优化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交通流控制交通流控制的优化主要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流量分配、交通信息发布等,来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通过预测交通拥堵,对交通流量进行有效地调配,能够达到减少交通阻塞的效果。
2.鼓励公共交通鼓励公共交通是一项推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以减少私家车使用量从而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
政府可通过给予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优先通行权等优惠措施来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数学建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建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而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在交通运输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科学方法,正成为交通领域中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优化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
交通运输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有关路面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型、有关交通网络的图论模型、有关交通流量的统计模型、电气控制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模型等。
首先,流体力学模型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力学行为的学科,而车辆行驶则是一种流体的运动。
因此,可以将道路上的运动车辆看作是一种复杂的流体运动。
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可以预测道路上车辆密度、车速等相关指标。
例如,在堵车情况下,采用流体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出道路的瓶颈位置、平均速度以及通过率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优化道路设计,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其次,图论模型在交通网络规划和优化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图论模型是指把交通路网转化成一张图,并用边和节点表示道路和交汇点,用边连接交叉节点,形成一个图。
这样可以通过图论模型来进行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和规划、公共交通路线的规划等问题。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采用图论模型可以计算出交通节点的合理位置和路线,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其次,关于交通流量的统计模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交通流量的统计模型通常采用几何分布、泊松分布等概率论知识进行建模。
例如,在预测某个路段的最高承载量时,可以通过建立交通流量统计模型来预测出该路段的峰值承载量或通过能力。
此外,电气控制模型也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电气控制模型可以建立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手段来分析并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方式。
例如,在每个路口采用电子交通信号灯,可以通过电气控制模型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调整,从而使交通效率大大提高。
机器学习模型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学习”数据,以让计算机能够自动地获取并改进智能行为的人工智能技术。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居民面临的一大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不断被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交通流模型交通流模型是研究交通拥堵问题的核心工具之一。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对交通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进行系统的描述和预测,从而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1 宏观模型宏观模型主要关注整体交通流的运动规律。
常见的宏观模型包括瓶颈模型、微观模型等。
瓶颈模型通过考虑瓶颈区域的阻塞效应,描述了繁忙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和拥堵情况。
而微观模型则通过模拟车辆的运动轨迹,重点研究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2 微观模型微观模型更关注具体车辆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基于微观模型可以进行交通仿真实验,通过对不同交通组织方案的模拟,评估其在减少拥堵方面的效果。
此外,微观模型还能为交通规划和出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二、拥挤度分析拥挤度分析是利用数学建模来判断交通流拥堵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找出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和时间段,并提供相应的交通管理建议。
2.1 数据收集拥堵分析的前提是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车辆速度、流量、密度等信息。
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有视频监控、微信小程序、感应器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现状和变化趋势。
2.2 拥挤度指标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构建拥挤度指标来量化交通拥堵的程度。
常用的指标包括道路服务水平、空间容量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拥堵的程度及其发生的原因。
三、交通优化方案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拥堵分析,还包括了交通优化方案的制定。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3.1 路网规划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对城市路网进行优化设计。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交通流的传播,评估不同规划方案下的拥堵状况,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2023年数学建模比赛d题
数学建模比赛D题通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建模技巧来解决。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D题示例:
题目: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需要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优化。
问题:
1.建立城市交通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车辆流量、道路长度、交通信号灯等参数。
2.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3.设计一种优化算法,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最小化交通拥堵时间和车
辆平均等待时间。
4.对优化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要求:
1.使用数学模型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描述,包括车辆流量、道路长度、交通信号灯等
参数。
2.利用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3.设计一种优化算法,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最小化交通拥堵时间和车
辆平均等待时间。
4.对优化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5.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议。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建模技巧和计算机编程能力来解决。
他们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他们还需要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议,以帮助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数学建模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数学建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学建模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
一、交通流模型在城市交通拥堵中,了解车辆的流动规律十分关键。
通过建立交通流模型,可以研究车辆的密度、速度和流量等关键参数,进而预测交通拥堵的情况。
常用的交通流模型包括LWR模型、CTM模型和GKT 模型等。
LWR模型(Lighthill-Whitham-Richards模型)是一种宏观交通流模型,通过考虑车辆在道路上的密度变化来描述交通流动。
该模型基于流量守恒原理,可以预测拥堵情况并优化交通信号控制。
CTM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使用离散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来描述交通流动。
该模型将道路划分为多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代表一个车辆,通过计算车辆在不同小区间之间的流动来模拟交通流。
GKT模型(Gazis-Kelly-Traffic模型)是一种微观交通流模型,考虑了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
该模型结合了加速度、距离和速度等因素,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城市交通流动。
二、交通网络优化除了交通流模型,数学建模还可以用于交通网络优化。
通过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可以分析不同路段的流量、瓶颈以及交通信号等因素,从而提出优化方案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最短路径算法是交通网络优化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算法通过计算不同路径的长度来找到最短路径,可以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减少交通拥堵。
另外,数学建模还可以应用于交通信号优化。
通过分析车辆的流动规律,建立交通信号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使得交通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拥堵。
三、智能交通系统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数学建模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实时交通监测和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缓解中的应用有哪些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缓解中的应用有哪些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
通过收集和分析道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流量、密度等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预测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
例如,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分析交通流量与时间、天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排队论模型,可以研究路口信号灯设置对车辆排队长度和等待时间的影响。
在交通规划方面,数学建模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新的道路或扩建现有道路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
比如,建立网络流模型,模拟不同道路布局下的交通流量分布,从而找到最优的道路规划方案,以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建模。
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收集到的车辆位置、速度等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
比如,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模型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数学建模还能用于优化公共交通系统。
通过建立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型,可以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设置,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从而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例如,运用整数规划模型,可以确定最优的公交线路和发车频率,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数学建模同样发挥着作用。
通过建立出行行为模型,可以分析人们的出行选择和习惯,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调整交通需求。
比如,通过征收拥堵费、实行限行措施等方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用于评估交通项目的效益。
交通路口红绿灯__数学建模
交通路口红绿灯__数学建模交通路口红绿灯交通路口红绿灯十字路口绿灯亮30秒,最多可以通过多少辆汽车, 十字路口绿灯亮30秒,最多可以通过多少辆汽车, 一问题重述一问题重述因为十字路口的交通现象较复杂,通过路口的车辆的多少依赖于路面上汽车的型号,数量和它们的行驶速度和方向以及同时穿过路口的非机动车辆的行人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在求解“十字路口绿灯亮30秒,最多可以通过多少辆汽车”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二模型假设二模型假设(1)十字路的车辆穿行秩序良好不会发生阻塞;(2)所有车辆都是直行穿过路口,不拐弯行驶,并且仅考虑马路一侧的车辆。
(3)所有车辆长度相同,并且都是从静止状态开始匀加速启动; (4)红灯下等侍的每辆相邻车之间的距离相等;(5)前一辆车启动后同后一辆车启动的延迟时间相等。
另外在红灯下等侍的车队足够长,以至排在队尾的司机看见绿灯又转为红灯时仍不能通过路口。
参数,变量: 车长L,车距D,加速度a,启动延迟T,在时刻 t 第 n 辆车的位置 S(t) n用数轴表示车辆行驶道路,数轴的正向为汽车行驶方向, 数轴原点为红绿灯的位置。
于是, 当S(30)>0时, 表明在第30秒第n辆车已通n过红绿灯,否则,结论相反。
三模型建立三模型建立1.停车位模型: S(0)=–(n-1)(L+D) n2. 启动时间模型: t =(n-1)T n23. 行驶模型: S(t)=S(0)+1/2 a (t-t) , t>t nnnn参数估计 L=5m,D=2m,T=1s,a=2m/s四模型求解四模型求解2解: S(30)=-7(n-1)+(30-(n-1))>0 得 n,19 且 t=18<30=t 成n19立。
答案: 最多19辆车通过路口. 改进:考虑到城市车辆的限速,在匀加速运动启动后,达到最高限速后,停止加速, 按最高限速运动穿过路口。
最高限速:校园内v*=15公里/小时=4米/秒,长安街上v*=40公里/小时=11米/秒,环城路上 v*=60公里/小时=17米/秒* *取最高限速 v*=11m/s,达到最高限速时间t=v/a+t=5.5+n-1 nn 限速行驶模型:2**** S(t)=S(0)+1/2 a(t–t)+v(t-t), t>t nnn n nn2*=S(0)+1/2 a (t-t) , t>t>t nnnn= S(0) t>t nn2*解:S(30)=-7(n-1)+(5.5)+11(30-5.5-(n-1))>0 得 n,17 且 tn17=5.5+16=21.5<30=t 成立。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交通拥堵,如何准确地分析和预测,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缓解拥堵,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数学建模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交通流模型在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交通流模型。
交通流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对交通流动进行描述和模拟,以便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研究交通规律。
常见的交通流模型包括LWR模型、CTM模型等。
以LWR模型为例,它基于守恒定律,将交通流看作是一种连续的物理流动,假设车辆密度和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建立微分方程,可以模拟车辆密度、流速和流量之间的动态变化,从而用于预测交通拥堵的发生和演化。
而CTM模型则更加复杂,将道路划分为多个小区间,通过计算不同区间之间的车辆流动,进而预测交通状况。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数学建模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处理。
在交通拥堵的研究中,我们通常需要获取交通流量、车速、密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或者利用车载设备进行采集。
然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间段交通拥堵的程度和规律,从而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
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流动,发现瓶颈路段并进行改善。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建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需要科学严谨。
三、优化调控策略基于数学建模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优化调控策略,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例如,在研究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信号配时、车道限行等措施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减少交叉口的数量和影响等方式来改善交通流动;通过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司机选择最佳路线等手段来分散交通压力。
优化调控策略需要参考大量的数据和建模结果,其中涉及到多个指标的权衡和优化。
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
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经济发展。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而基于数学建模的交通拥堵分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交通拥堵引发的问题交通拥堵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行车时间和车辆油耗等费用,同时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
例如,在纽约市,每年因交通拥堵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亿美元,而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核心议题。
二、运用数学建模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交通流的性质和规律。
交通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度随机的现象,不同的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会相互影响和制约。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数学模型来对交通流进行分析和预测。
首先,我们可以用微观模型来分析交通流的行为。
微观模型是在个体层面对交通流进行建模的方法,通常采用离散事件仿真或单元模型来模拟交通流的运动和交互行为。
这种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交通流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为实际交通管理提供支持和决策依据。
其次,我们可以用宏观模型来分析交通流的规律。
宏观模型是在群体层面对交通流进行建模的方法,通常采用微分方程或半微分方程来描述交通流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交通流的特征参数,如流量、密度和速度等,从而帮助交通管理者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和道路规划,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三、数学建模分析交通拥堵的策略基于数学建模的交通拥堵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下面我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交通信号控制和道路规划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策略。
1、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减少交通拥堵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交通信号控制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交通流量、道路几何特征和行人需求),如何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此,我介绍三种经典的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预测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预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减少交通压力和提高交通效率,许多研究者开始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交通拥堵进行预测和分析。
数学建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交通流量、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则等因素建立模型,从而更好地了解并解决交通问题。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预测中的应用。
首先,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对交通流量的模拟来预测交通拥堵。
交通流量是衡量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预测交通拥堵非常关键。
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交通数据,比如道路通行速度、车辆数量等,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交通流量的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来描述交通流量的增长和减少,从而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
这种方法在一些大规模事件如运动会等期间,或者工作日与周末的交通状况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对道路网络的分析来预测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网络复杂多样,不同道路的拥堵情况不尽相同。
为了预测交通拥堵,研究者可以利用图论和网络分析等方法,建立道路网络模型。
通过对道路网络的拓扑结构、道路容量和道路连接情况等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拥堵的瓶颈路段,并预测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对道路网络的瓶颈路段进行扩容或者设置交通限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通过对交通规则的仿真来预测交通拥堵。
交通规则对于交通拥堵的发生和解决非常重要。
研究者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数学建模等方法,模拟不同交通规则下的交通流动情况。
通过设定不同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案、交通流量限制等规则,可以预测交通拥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这种方法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准确地预测交通拥堵。
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对于预测交通拥堵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构建预测模型,并准确预测未来的交通拥堵情况。
这种方法在一些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优化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交通拥堵优化中的应用交通拥堵一直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车辆数量激增,道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交通拥堵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难题。
然而,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一、交通流量建模在优化交通拥堵中,首先需要了解交通流量的特点以及如何建模。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描述交通流量、预测拥堵情况,并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建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连续介质流体力学模型,将车辆流量视为连续介质的流动,用含有动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离散模型,将道路划分为离散的区域,用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组来模拟车辆的行驶过程。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求解,以预测交通流量的变化和拥堵情况。
二、交通信号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是交通拥堵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最优的信号灯控制方案,减少交通拥堵。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来优化信号灯的设置,以使得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距离最短。
其次,我们可以基于队列论的方法,建立车辆排队长度与信号灯相互作用的模型,以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三、交通调度优化在公共交通领域,数学建模在交通调度优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和乘客出行模式,可以建立合理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模型。
例如,基于乘客出行需求和道路拥挤程度的信息,可以使用线性规划等方法求解最优的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方案。
这样可以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的运行距离和等待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
四、交通路径规划优化交通路径规划是优化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优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行驶路径,避开拥堵路段,减少行驶时间和车辆排队长度。
数学建模 交通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交通拥挤问题却仍旧日益严重。
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城市的绩效,进而找到适合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模式,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城市交通绩效评价指标,结合目前我国交通发展现状,以兰州为例,首先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
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
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1,ij ij n kj k u u u ==∑1,n i ij j w u ==∑ 1,i i n j j ww w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 O 5544332211,,,,==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RICICR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n W W W W =。
然后后,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为了优化兰州安宁区道路交通,我们建立了评价城市交通的指标体系,继而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计算出相应的权重值。
我们挑选了道路因素进行优化,以主干道利用率约束、红绿灯效率约束、公交站点数目约束、非负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安宁区道路交通优化方案的权系数模型,最后利用实际测算数据给出最终优化模型,提出合理化的优化建议,希望能为更好的建设兰州交通体系作出贡献。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及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私家车辆的普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时间、影响了生产和生活,同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因此,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的理论出发,探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数学建模理论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的基本原则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研究模型的特点和规律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通常包括四个步骤:1、问题的描述和理解: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和描述,并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含义。
2、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求解问题,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4、模型的验证与解释:将数学模型的求解结果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数学建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
它涉及到众多因素,比如道路拥堵、车辆密度、交通规划、配套设施等。
因此,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交通流模型交通流模型是描述交通流动的模型。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流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运动。
交通流模型通常有三种类型: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中观模型。
其中,宏观模型适用于短时间内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微观模型适用于繁忙路口或复杂交叉口,而中观模型适用于城市道路状况较为平稳的情况。
2、车辆密度模型车辆密度模型是指描述城市道路上车辆分布的模型。
在城市道路上,车辆密度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所含车辆的数量。
车辆密度模型的主要参数有路段长度、车辆速度、车道数等。
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道路交通拥堵的情况。
3、交通规划模型交通规划模型是指用于分析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的模型。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交通规划模型可以用来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流路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法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法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疾病传播、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建模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介绍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城市中常见的难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和优化交通流。
首先,我们可以将城市的交通网络抽象成一个图,节点表示交叉口,边表示道路。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给每条边赋予一个权重,表示该道路的通行能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来求解最短路径,并将结果应用于交通规划和调度。
案例二:疾病传播问题疾病传播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和预测疾病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首先,我们可以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易感者、感染者和康复者。
然后,我们可以建立传染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例如SIR模型,来描述不同类别之间的转化关系。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微分方程组来求解该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结果进行疾病控制和预防策略的制定。
案例三: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和评估不同的治理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环境污染的传输模型,考虑污染物在大气、地表和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方法,如有限元法或数值模拟方法,来求解该模型,并评估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总结起来,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今后的发展中,数学建模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以上是对题目“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法”的论述,通过介绍交通拥堵、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不同领域的案例,说明了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的数学建模与仿真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对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建模与仿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数学仿真等方面探讨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的研究进展。
一、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数学建模1. 宏观模型宏观模型是基于对高速公路上车辆集合行驶过程的描述,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模型。
这种模型忽略车辆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仅从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数量、最大速度、通行能力等角度来考虑。
其中最经典的宏观模型是Lighthill-Whitham-Richards(LWR)模型,它采用的基本假设是车辆集合的压力会导致交通流的压缩,进而影响车辆密度和流量。
LWR模型以一维连续守恒方程为基础,不仅可以得到高速公路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和瓶颈位置,还可以有效地预测车辆密度、速度和流量等交通指标。
2. 微观模型微观模型是基于车辆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每辆车的行驶过程进行描述来得到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的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使用数学形式来描述每辆车的动力学方程,以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运动轨迹。
同时,微观模型也通常考虑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交通信号等因素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著名的微观模型有保持距离模型(IDM)、汽车运动模型(MOT)和车间距模型(GMC)等。
二、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数学仿真数学仿真技术基于对数学模型的计算机处理,以可视化的方式模拟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特性。
常见的数学仿真技术包括:蒙特卡罗方法、离散事件仿真、连续仿真等。
1. 蒙特卡罗方法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统计计算方法,它基于随机数生成来模拟随机事件的过程。
在高速公路交通流的仿真中,蒙特卡罗方法可以通过生成大量的随机车辆行驶数据,模拟高速公路上车辆的进出、车速等行驶特性。
2. 离散事件仿真离散事件仿真是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技术,它考虑车辆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各种事件,例如车辆的加速、减速、变道、超车等。
数学建模——交通拥堵
问题:前方汽车调头时间较长导致后方车辆拥堵
原因:在除最内侧之外的车道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只有当调头的车车身完全进入道路的另一侧后,后方的车辆才能继续通行。
因而现实生活中,一旦道路两侧均完全堵塞,一辆车的调头将同时导致两个内侧车道无法使用。
示意图:
d1
法一:在最内侧设置一个单独的车道,宽度稍小于普通家用车调头所需宽度d2。
不足:部分城市道路宽度不允许增加过宽的车道。
法二:调整间隔距离d1,使之能同时通过两俩车。
不足:两路口间距离太近不建议设置间隔。
法三:尽量减少公交车等长度较大的车辆调头次数。
推广:???。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题目一:城市交通优化方案
某城市的交通状况日益拥堵,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需要制定一个交通优化方案。
假设该城市的道路网络呈现网状结构,拥有多个交叉口和道路,每个交叉口都有多个入口和出口道路。
现在需要你们设计一个算法,以找到最优的交通优化方案,使得城市的车辆数最小化,同时满足交通流量平衡和道路容量约束。
题目二:无人机配送路径规划
某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货物配送,无人机需要从指定的起点出发,依次经过多个目标点进行货物的投放,最后返回起点。
每个目标点有不同的货物量和不同的时间窗限制。
现在需要你们设计一个路径规划算法,以最小化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的总飞行距离,同时满足货物量和时间窗的要求。
题目三:自然灾害预测与应急响应
某地区常常受到洪水的威胁,为了及时应对洪水灾害,需要建立一个洪水预测和应急响应系统。
现有该地区多个监测站点,能够实时测量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并预测洪水的发生时间和范围。
现在需要你们设计一个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洪水的发生时间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洪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题目四:物流中心选址与配送路径规划
某公司计划在某区域新建一个物流中心,以提高货物配送的效率。
现在需要你们选取一个最佳的物流中心位置,并设计一个配送路径规划算法,以最小化货物配送的总距离和成本。
同时,
由于该区域存在不同的道路类型和限制条件,需要考虑不同道路类型的通行能力和限制,以确保货物配送的顺利进行。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数学建模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数学建模在现代交通运输中,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类路段交通流复杂,包括不同类型的车辆,如汽车、卡车、摩托车等。
如何对这种交通流进行有效地数学建模,并对流量、速度、密度等进行预测与评估,是当前交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概述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是指路段上同时存在不同类型、不同速度、不同密度的车辆,且车辆之间相互影响,交通流动态复杂。
在这种交通流中,车辆速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时间和行驶效率。
如何对这种复杂的交通流进行数学建模,成为交通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2.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的数学建模对于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的数学建模,一般采用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种方法。
宏观模型是指用宏观的平均值来描述交通流状态,一般包括三个基本量:密度、速度和流量。
这种模型适用于交通流密度较高,交通流比较均匀的情况。
微观模型是指对道路上每辆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建模,一般采用单车运动模型和多车模型两种方法。
这种模型适用于交通流密度较低、交通流比较不均匀的情况。
3.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数学建模的方法在对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进行数学建模时,除了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例如,基于半马尔可夫过程的模型可以预测交通流未来时间段内的状态,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可以适应数据非线性、稀疏和不确定的特点,从而提高交通流预测的准确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即利用历史交通流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建立模型以预测未来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等参数。
4. 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的应用对于连续混合车辆路段交通流的预测和评估,可以在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交通管理方面,可以通过交通预测和调度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并对道路交通进行调度和安排,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城市道路基础建设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目前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首要求解的顽疾。
继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之后,西部省会城市成都于今年4月26日开始实施车牌号码尾号限行。
为保障成都二环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成都二环路全线及7条城区放射性主干道,对本地及外地社会车辆实施工作日分时段按车牌尾号进行限行,以缓解交通拥堵。
本篇论文通过研究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来反映交通环境。
即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尾号限行”是否对交通状况起到积极的影响。
道路拥堵状况评价的指标有多种,为保证评价尽可能的客观、全面和科学,我们分析采用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和路段饱和度三个评价指标来综合放映道路拥堵情况。
选取的片区为成都市塔子公园片区,包括蜀都大道东段和二环路东四段这两条限行道路,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性以及对应事件的不确定性,如:交通指示灯作用,驾驶车辆的速度不均等情况所造成的数据和对应结果的不完全对应,综合考虑我们采取模糊数学模型来对问题一进行分析和求解,列出非常顺畅、顺畅、缓慢、拥堵和严重拥r x,通过已确定的模糊评价矩阵R 堵五个评判标准来综合评价。
确定出其隶属度函数()得出拥挤度系数B,最终得出其实施后的各项指标。
对于问题二,要综合考虑整体城市的交通网络情况,此时的交通状态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而交通拥堵的潜伏、发展和产生与具有连贯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交通阻塞的发生与它的过去和现状紧密相关,因此,有可能通过对交通状态的现状和历史进行综合分析。
据此,我们采取贝叶斯网络来建立数学模型,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对概率关系的有向图解描述,可以从不完全、不确定或不精确的知识或信息中做出推理。
我们确定变量集元素有车流量、占有率、车流速度、车流密度等四个,由于数据的限制我们的变量域将设置为一百天,从而得出贝叶斯网络结构。
对于问题三,问题提出了道路负载能力分析,由有关的技术资料可知,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所能承受的交通负荷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行驶质量即服务水平,在某一道路断面上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受到道路、交通等多种条件影响,而交通系统中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及整个交通流又都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
所以本文通过建立仿真数学模型,构造出基本路段的道路、交通特性等因素,模拟其中车流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仿真结果的统计以及与采集的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
关键字:交通拥堵尾号限行模糊模型评价贝叶斯网络预测仿真模型一、问题重述城市交通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
由于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交通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如何缓解交通,保持交通的基本顺畅,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保障成都二环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成都二环路全线及7条城区放射性主干道,对本地及外地社会车辆实施工作日分时段按车牌尾号进行限行,以缓解交通拥堵。
这是成都在实施“禁左”(中心城区设置机动车辆“禁止左转”路口和标志)等缓解交通拥堵措施之后的又一举措。
具体措施如下:今年4月26日至明年7月30日期间,成都市将在二环路全线及7条放射性主干道,对所有川A和外地籍号牌汽车实施工作日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每天限行2个尾号,每车每周限行1天,即:周一限尾号1、6;周二限尾号2、7;周三限尾号3、8;周四限尾号4、9;周五限尾号5、0。
尾号是字母的私家车,按最后一位数字限行。
(一)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的7:30至22:00,对二环路全线实施白天时段“尾号限行”措施。
(二)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的7:30至9:30、17:00至19:30,对7条放射性干道实施早晚交通高峰“尾号限行”措施。
但公交车、出租车、交通车、校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及特种车辆不受限制。
此外,市交管部门还将根据交通状况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程度适时推出其它交通管控措施。
对于此次限行,成都居民最关心的是它对当前和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请你利用数学模型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实施该措施后,某一工作日全天24小时内,成都市内某一片区(例如火车北站片区、交大片区等)的公路交通情况;2、分析此次限行对成都未来一年市内交通的变化影响情况,据此探讨该项政策的有效性;3、根据工程建设规划,二环路将改造成快速路。
请根据目前公布的改造后方案预测未来二环路的交通负荷能力及对市内交通的变化影响。
二、问题分析2.1 问题一的分析以塔子公园片区为分析对象,我们通过研究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来反映交通环境。
道路拥堵状况评价的指标有多种,为保证评价尽可能的客观、全面和科学,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整体完整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
基于此,我们选取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和路段饱和度三个指标,同时我们以非常畅通、畅通、缓慢、拥堵和严重拥堵等五个级别来划分拥堵程度。
明确表示出道路拥挤情况。
2.2 问题二的分析综合的交通状态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而交通拥堵的潜伏、发展和产生与具有连贯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交通阻塞的发生与它的过去和现状紧密相关,因此,有可能通过对交通状态的现状和历史进行综合分析。
据此,我们采取贝叶斯网络来建立数学模型。
2.3 问题三的分析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所能承受的交通负荷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研究其通行能力来进一步研究其负载能力,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行驶质量即服务水平,在某一道路断面上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构造出一个仿真模型来说明路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
三、符号说明四、模型的假设假设一:排除交通事故发生、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阻塞发生时车辆状态等的影响;假设二:仅考虑成都私家车机动车辆,忽略其他影响不大的交通工具的影响;假设三:仅考虑单双号限行和新建二环快速路对交通情况的影响;假设四:未来一年内成都市内汽车保有量基本不变;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1 问题分析根据题设的要求,我们选取成都市塔子公园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其片区包括蜀都大道东段和二环路东四段这两条限行道路,如下图所示:以限行的政策规定:每工作日7:30至22:00,是对二环路进行限行;每工作日的7:30至9:30、17:00至19:30,是对放射性主干道实施限行。
由于二环路与蜀都大道是此片区的主要道路,因此仅对于这两条干道分析来表现出该片区的交通情况。
5.1.2 问题评价标准按照道路拥堵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非常畅通、畅通、缓慢、拥堵和严重拥堵。
通过浮动车数据的回归拟合分析,并参考相关的标准,分别确定三个评价指标不同评价等级的阈值。
由于主干道是城市内部的主要道路,因此提出三个评价指标作为主干道的评判标准。
(1)路段不同时段平均行程速度评判标准为了确定路段不同时段平均行程速度的评判标准,根据车速调查相关理论和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可得出主干道平均行程速度的评判标准(见表1)。
表1 平均行程速度评判标准单位:km/h (2)路段单位里程平均延误评判标准由于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取决于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和自由流速度,为使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利用浮动车调查数据进行平均行程速度与单位里程平均行程延误回归拟合分析。
主干道的回归拟合方程如下:309.75+12.275x -0.1213x=y 2依据平均行程速度评判标准的划分,确定不同的单位里程平均行程延误所对应的拥堵级别,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单位里程平均延误评判标准单位: s/(km ·辆)服务等级 非常顺畅 顺畅 缓慢 拥堵 严重拥堵主干道 0 (0,30) (30,80) (80,150)()+∞,150 服务等级 非常顺畅顺畅 缓慢 拥堵 严重拥堵 主干道()+∞,45(35,45)(25,35)(15,25)(0,15)(3)路段饱和度评判标准主要参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6],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结论,确定路段饱和度评判标准(见表3)表3 路段饱和度评判标准5.1.3 模型的建立(1) 确定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根据以上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拥堵级别的划分,确定评价因素集为{}321,,x x x X =分别对应于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和饱和度。
同时,确定评判集{}12345,,,,Z z z z z z =分别对应于非常顺畅、顺畅、缓慢、拥堵和严重拥堵五种评价等级。
(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向量a )给定初始的样本矩阵{}12,,,n p p X x x x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数据矩阵{}****12,,,P X X X X =。
c )统计n p X ∧⨯的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k l ,将特征根按大小顺序排列,则第k 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前k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111p ki i i i λλ-==⎛⎫⎪⎝⎭∑∑。
d )选择m 个主成分,际中通常所取得累计贡85%以上,即111p ki i i i λλ-==⎛⎫ ⎪⎝⎭∑∑85%≥;e )前m 个主成分对总体方差的贡献矩阵12(,,,)m A λλλ=,同时得到各指标在前m个主成分上的贡献矩阵()1,2,,m L l l l =,则各指标对总体方差的贡献率矩阵为:()12,,,m W A L ωωω=⋅=W 中各元素的值即为相应指标的权重。
根据以上权重确定方法,计算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和饱和度三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0.420.300.28)W =(3) 确定指标隶属度在确定指标隶属度时,对于越大越优指标,采用升半梯形法,对于越小越优指标,采用降半梯形法。
其中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属于越大越优指标,其他两个评价指标属于越小越优指标。
越大越优隶属度函数为:1()0ij ij ij ijij ijij ij ij ij ij x H x I r x H x I H I x I ⎧≥⎪-⎪=⎨-⎪⎪≤⎩越小越优隶属度函数为:1()0ij ij ij ijij ijij ij ij ij ij x I H x r x H x I H I x H ⎧≤⎪-⎪=⎨-⎪⎪≥⎩(4) 模糊综合评价通过以上分析, 确定的模糊评价矩阵为:123451234512345v v v v v R t t t t t m m m m m ⎛⎫ ⎪= ⎪ ⎪⎝⎭在模糊评价矩阵构建的基础上, 对所得矩阵和权重向量做合成运算,最终得到:()0.420.300.28B W D =⋅=⋅()12345123451234512345,,,,v v v v v t t t t t b b b b b m m m m m ⎛⎫⎪= ⎪ ⎪⎝⎭式中,1mj i iji b r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