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秋水(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能够解释并应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文本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和感悟,增强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并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秋水》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简述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梗概。

2.2 课文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3 修辞手法欣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秋天的联想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与水相关的景象。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老师,解决自己的疑惑。

3.3 课堂讲解: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老师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段落或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或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写一篇描述秋天美景的短文,或者表达自己对水的珍惜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能力和创意。

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做练习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秋水》教案(精选5篇)

《秋水》教案(精选5篇)

《秋水》教案〔精选5篇〕《秋水》教案〔精选5篇〕《秋水》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假设、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理解“非……那么……”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假设的那番感慨。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

后两句那么非常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而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假如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

《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承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他继承并开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根底之上,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假设命”。

这就是庄子最根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表达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

艺术特色主要表如今:1、想象奇幻;2、构思巧妙;3、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4、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秋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赞美。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秋水》。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水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赞美。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秋水的美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描写的秋水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秋水的感悟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水的实景之中,增强对秋水的直观感受。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对秋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水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领悟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培养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赞美。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秋水为题材,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在理解课文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秋水》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与秋水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发想象力。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生动展示秋水的景象,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学生回答)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二、简介《庄子》并解题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

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2)古今异义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

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

今指东边)(3)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4)一词多义(5)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感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水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2)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秋水美景的描绘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

(2)板书课题《秋水》,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的故事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秋水美景,感受作者的描绘和感悟。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秋水的认识和感受。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结合课文《秋水》,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要求描绘秋水的美丽和伟大,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水》;(2)理解《秋水》的诗意和哲理;(3)分析并欣赏《秋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水》;(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2)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秋水》的诗意和哲理;(2)分析并欣赏《秋水》的艺术特色;(3)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环节:(1)分析《秋水》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意境等;(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和哲理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欣赏。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秋水》;2. 结合课内学习,分析其他古诗词的艺术特色;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秋水》的诗意和哲理;2. 分析《秋水》中的意象和意境;3. 探讨诗人辛弃疾的创作风格。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秋水》的背诵情况;(2)引导学生回顾《秋水》的诗意和哲理。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水》教案最新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景色,引导学生对秋水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秋水》,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创新表达:(1)学生模仿、改编或创作与课文相关的口语表达或写作。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表达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词汇掌握情况:通过词汇练习和学生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关键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创新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新表达环节中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秋水》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秋水》教学教案设计

《秋水》教学教案设计

《秋水》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司马相如、成书时间等;(3)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章意境的理解和体会;(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知识、生僻词语解释、修辞手法等;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章,分享学习心得;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启发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生僻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僻词语,确保学生理解;3. 文章内容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段落;4.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章,分享学习心得;6.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水》;2. 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与同学分享;3.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秋水》;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的意境和主题;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景物描绘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3)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背景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景物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增强对作品的感悟。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描绘景物,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3. 教师讲解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合作探讨,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水》。

2.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秋水景象的图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珍惜当下”的作文。

4. 推荐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通过对秋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2.2 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知秋水的特点。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练习与拓展3.4.1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3.4.2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

3.5.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4.1.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4.2.1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4.3.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文本《秋水》5.1.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教案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的阅读兴趣。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自然、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秋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课文解析1. 深入理解课文《秋水》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秋水》的象征意义。

2.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第三章:作者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秋水》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家的兴趣和敬意。

1. 了解作者吴伯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作者的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准备1. 作者吴伯箫的简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吴伯箫。

2. 学生自读作者简介,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秋水的自然美景。

激发学生对秋水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水的美丽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秋水的科学知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秋水形成的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形成的物理和化学原因。

探讨秋水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清晰阐述秋水的形成原理。

利用实验或模型展示秋水的形成过程。

2.4 教学评估检测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理解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实验操作情况。

第三章:秋水的文学欣赏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秋水的文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与秋水相关的文学作品。

解读作品中的秋水意象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利用朗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学体验。

3.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欣赏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秋水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秋水的美丽。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4.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的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秋水的绘画、摄影或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

提供作品示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记录。

第五章:秋水的环保意识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5.2 教学内容讨论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探讨个人和社区在保护秋水环境中的作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环保问题。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哲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秋水》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作者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把握;(3)将文中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秋水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特点,梳理作者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2)详细讲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含义及用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文中哲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水》全文;2. 整理课堂笔记,对文中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进行梳理;3. 运用文中哲理,写一篇关于宽容、谦逊、自省等品质的作文。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秋水》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要点。

(2)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 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秋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水的环境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秋水》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了解课文《秋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秋水》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2)懂得珍惜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秋水》主要内容的理解。

3. 课文《秋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秋水》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秋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秋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水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秋水》,感受文本的韵味。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秋水》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秋水》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教学讲解:(1)针对课文《秋水》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秋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秋水》的延伸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秋水的知识。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秋水》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秋水美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观察秋水的美景,如湖泊、瀑布、河流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秋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美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秋水美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秋水的基本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水的基本特点,如清澈、宁静、广阔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的基本特点,如清澈、宁静、广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水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秋水景点,观察并描述秋水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水特点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秋水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秋水的生态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水的生态价值,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源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的生态价值,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源等。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生态价值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秋水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和维护秋水的生态价值。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秋水生态价值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秋水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水的文化意义,如诗歌、绘画等艺术表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介绍秋水在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秋水相关的艺术作品。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秋水相关的艺术展览或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诗、绘画等,表达对秋水的感悟。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秋水文化意义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秋水的利用和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水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如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文章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秋水》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把握;(3)朗读和感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水》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水》全文,遇到生僻字词自行查阅字典;(2)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教师指导并点评朗读效果。

5. 表达创作:(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诗歌创作或散文练笔;(2)教师批改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水》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收集有关秋水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秋水》这篇课文。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在朗读感悟环节,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3)在表达创作环节,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都需要专心打算自己的教案课件。

每一个详尽的教案都需要有理有据,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

请看下面编辑为您搜集的有关“《秋水》教案”的资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保藏一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秋水》教案一、设计思路本文以河神的故事设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合作讨论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

比喻和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简洁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

四、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理解重点实词的意思以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和对比的写法。

3.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4.娴熟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结合解释,借助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

2、把握文中解释的字词,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成语及较难翻译的句子。

(二)预习反馈1、发放译文材料,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比,找出翻译错误的地方,并自己矫正。

2、文言常识整理:(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至于北海到了(古)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今)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古)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今)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古)相貌(今)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古)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今)(3)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秋水(教案
设计)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秋水(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2、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作家:“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他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呢?对,这个人就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散文家庄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们知道道家学派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和庄子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经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板书)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好,下面我们就来研读文章,。

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ìng 涘sì渚zhǔ殆 dài
四.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所以下面就请大家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
五.文章讲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时,什么用法,名→动(板书)
百川,是一百条河流吗?河,是指黄河,古今异义词(板书)2.再看第二句:
泾,通假字(板书)辩,通假字(板书)
3.前两句分析:
前两句给我们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一到了,“百川灌河”(板书)河水泛滥,气势如何?非常壮观,“泾流之大……不辩牛马”,是说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么大,以至于河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请是牛是马了,“不辩牛马”(板书),这是进一步说明黄河的壮阔。

4.第三句。

于是焉,如何译?在这个时候以………为,就是以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书)
尽在己,全要自己这里
问: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明确: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板书“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这是它的功劳,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骄傲自满。

5.第四句:
顺流而东行:东,向东走,名→状语(板书)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异义(板书)
东面而视:面,面对,面向,名→动(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不见水端”(板书)这说明了大海的什么特点?----广阔。

6.第五句:
旋:掉转
面目:脸,古今异义(板书)
成语“望洋兴叹”的由来
闻道百:听说了很多道理。

定语后置(板书)莫己若:宾语前
置(板书)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板书)
少:小看,形→动,意动(板书)
非………则……:如果不是………就……
见………于……:被………所……固定句式(板书)
成语“贻笑大方”的由来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广阔后,是怎样的神态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板书)
问:为什么要叹息呢?
------这个时候它才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板书):批评自己的狂妄无知,骄傲自满。

六.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①人贵自知之明;
②谦受益,满招损;
③自大由于无知;
④知耻近手勇;
⑤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七.写作特色:
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呢:
①想象奇幻√②构思巧妙③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④文笔汪洋恣肆⑤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明确:不全是。

就本文来讲最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1.巧设比喻:本文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
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八.小结:
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一个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

讲地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感受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博大精深。

作业:1.背诵全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黄河大海
百川灌河不辩牛马不见水端
↓↓↓↓
态度变化: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自我批评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假字:泾、辩
古今异义:河、至于、面目、大方
词类活用:时、美、东、面、少、轻
特殊句式:闻道百、莫己若、我之谓、非………则……
见………于……
成语: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