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再见了亲人》。
本文是一篇描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阿妈及其小孙女依依不舍的告别场景的课文。
主要内容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争胜利后,与照顾他们生活和战斗的朝鲜阿妈及其小孙女告别的情景。
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阿妈、小孙女的对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战役、再见、依依不舍”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小卡片。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浓厚的情感氛围,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讲解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感情。
5. 课堂练习(5分钟)1.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 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有什么深厚的感情?3. 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朝鲜阿妈、小孙女深情厚谊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告别后的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抗美援朝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说课稿如何设计比较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说课稿,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说教材1、《再见了,亲人》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
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1)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陪伴我们成长,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与亲人分别,这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本次说课将围绕“再见了亲人”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于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二、说课内容1. 说故事我将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讲述我与亲人分别的经历。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将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亲人分别相关的主题,例如:亲情的重要性、分别带来的情感变化、如何处理与亲人的分别等。
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思辨能力。
3. 课堂活动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与亲人分别的经历,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情感表达在课堂的最后,我将鼓励学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可以通过写信、画画、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释放内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对亲人的情感认知。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学生将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亲人分别的故事和情感表达的活动,学生将培养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珍惜眼前的亲人,感恩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引发学生对于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分别相关的视频或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 讲述故事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讲述自己与亲人分别的经历。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讲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 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重点课文。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 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
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 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 人情怀,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二、教法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1、以情激情,介绍背景。
教学伊始,我借助录像片段,再现情景,"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 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 8 年,结 下了深厚的情谊。
战争最终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
"学生如亲临现场, 初悟离别之情, 这样既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 同时揭示了课题。
2、以境激情,撞击情感。
本课紧紧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 再现两国人民话别的场景、离别的场面,升华学生的情感。
3、以读激情,读中悟法。
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想象当时的场景,同时在朗 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学法设计 我根据这篇课文情感饱满、段落相似的特点,先引导学生初感文本, 把握情感基调;再让学生说说触动自己情感之弦的语句和事例;然后以读 为本,自悟自得。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属于人生感悟类文学作品。
通过描写作者与亲人分别的情景,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和对生活的思量。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感真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爱亲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珍惜眼前人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量能力。
五、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量能力。
六、教学方法1.情感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亲人的夸姣时光,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思量和情感共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团聚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思量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预习导入(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和插图,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导入本课的主题。
3.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通过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匡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和情感表达,并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回答。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的一堂课——《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
这是一堂以家庭为主题的语文课,通过阅读一篇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量亲情的重要性。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情感的启迪下,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亲情的温暖。
二、教材分析本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
该教材以小说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能够读懂故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关爱;(2)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亲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能够读懂故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量亲情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家庭合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量和感受。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中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故事(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再见了亲人》,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词汇和句型。
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指导,匡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合作探索(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和分享。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感受。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的目标是通过再见了亲人这个话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话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常用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情感词汇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PPT课件;(2)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1)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2)与亲人告别的情感表达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告别的影片,引发学生对亲人告别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的需求。
2. 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引导他们想象自己与亲人告别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告别词汇和句型,例如:“再见”、“祝你一路顺风”、“保重身体”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 情感表达训练(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亲人告别的情景,编排一段简短的对话或短剧表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排练,确保表演内容真实、自然,并尽量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告别词汇和句型。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句型操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2)通过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5. 情感分享(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最难忘的一次与亲人告别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你最想对亲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等。
(2)学生逐个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与亲人告别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并使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X老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与家人分别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亲情意识。
二、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记叙文,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的阅读。
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少年因为就读于外地的学校而与家人分别,通过描述少年与家人的离别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同时,该课文还融入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思量,引导学生思量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结构;(2)掌握本课文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2)培养学生的思量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从课文中获得启示,思量家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珍惜家庭的温暖;(2)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加深他们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引导学生思量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量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的视频,让学生回顾起自己与家人的夸姣时光,引起学生对家庭的思量和情感共鸣。
2.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的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3.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一些针对课文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整体讨论,带领学生共同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深层含义。
4. 词汇与短语通过课堂互动游戏,匡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记忆能力。
《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2、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感受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点。
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学生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问导法、暗示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
六、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学校五班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终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宏大友情,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宏大友情,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同学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学情五班级同学已经具有肯定的阅读理解力量,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同学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同学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宏大友情,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同学不简单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本班同学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认知方面:结合课前预习,熟悉、会写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
(2)技能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爱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学习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情感方面: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学对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宏大友情为本文重点。
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同学是生疏和困难的,因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老师必需实行敏捷多样的方法,关心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育同学读、写、听、说的力量。
而这些力量的培育,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同学制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亲密结合,相互促进。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再见了,亲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本课讲的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场景,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方式写的,通过对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代表人物的感人事迹的追忆与描述,再现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场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如下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战役、捣米谣、噩耗”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再现文中描写的动人场景,提高学生的文字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会临别在即“亲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用鲜血铸就的深厚情谊。
3.重点、难点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将通过朗读再现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从而感受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作为本课的重点。
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没有过深入的理解,所以我将把重点把握感叹句、反问句等特殊句式的作用,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课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如下教法,并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和优化组合:1.运用朗读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范读、品读、自由读、齐读等,从而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再见了亲人优秀说课稿【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说课稿【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14、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以请求的语气开头,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最后抒发感情,以反问的语句结尾。
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对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堂关于再见亲人的课程——再见了亲人。
这是一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告别亲人的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恰当的告别方式,增强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本节课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包括面对亲人的告别、朋友的告别、老师的告别等。
学生能够掌握恰当的告别礼仪,如握手、拥抱、道别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道别时说出自己的感谢、祝福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如在亲人离开时赋予安慰和支持。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告别观念,明白再见只是暂时的离别,不是永远的别离。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离别的挑战,学会坦然面对变化。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课文,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如亲人离开时的告别语、朋友离别时的道别礼仪等。
2.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摹拟情境,学习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感谢、祝福、道别等。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摹拟不同情境下的告别场景,锻炼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再见的含义,培养积极面对离别的态度,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亲人离别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量,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量不同告别方式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游戏教学创设游戏环节,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告别礼仪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展示一段亲人离别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量。
2. 课文学习分析相关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本站版权说明第一学时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2013年个旧市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再见了,亲人》说课稿2013年8月16日《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既注重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体现高年级语文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的友谊。
课文分别记叙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与现实场面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要求,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时,注意插入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学会“妮”、“谣”等生字,理解“封锁”“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表达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分角色扮演分别时的场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入境入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亲人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离去常常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思考。
本次说课稿的主题是《再见了亲人》,通过此课我们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亲人的离去,培养他们正确的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亲人离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b. 掌握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感受的词汇和句型;c. 学会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b.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c.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b.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c.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和掌握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感受的词汇和句型;b.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PPT课件;b. 学生练习册;c. 班级黑板。
2. 材料准备:a. 亲人离世的相关图片和文章;b. 学生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利用图片或文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身边人亲人离世的情况;b.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亲人离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2. 新课讲解(15分钟)a. 通过PPT展示亲人离世的相关图片和文章,引导学生了解亲人离世的常见情况和表达方式;b. 教授亲人离世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如"再见了"、"永远怀念"等;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
3. 情感教育(15分钟)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或身边人亲人离世的情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b.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鼓励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c.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并向全班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周丁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
围绕这一主题,我将说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课文。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旨在促使孩子们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 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1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
2 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学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全面提高各项能力。
”据此本课拟以实践感悟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
”为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删减和补充,立足教材,活化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尽量用一些情境性的、现实性的、形象化的、生活化的例子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主动而不“自觉”的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媒体,让学生“情”动。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以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便于相关内容的切换、转入和穿插。
2、重实践,引学生“手”动。
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学生对所处的生活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
3、融生活,诱学生“心”动。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意思地运用生活等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四、教学程序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和我的学生一起交流:情境一:忆亲人创设情境,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亲人”1.课前板书:亲人2.出示课件“大树”,让学生理解“亲人”3.出示课件“难忘的记忆”(有关地震期间感人的镜头)4.结合现实生活,认识“亲人”5.播放电影《英雄儿女》片段,进一步认识“亲人”情境二:讲亲人快速默读课文,有理有据讲亲人1.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亲人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2.概括讲亲人情境三、送亲人精选文中句、段送亲人(播放音乐《送别》)1.重点指导情感朗读2.分角色感情朗读3.质疑:同学们,此刻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总结:生活中“伟大”的爱,“平凡”的爱,都体现了“亲人”的价值,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用词能表达亲人情感即可)亲(学生)无私·····深情厚谊······(师)伟大平凡人温馨寄语:让我们爱朝夕相处的骨肉至亲,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老师同学,是他们将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乐的波浪;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否相识,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周丁蓉教学目标1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 、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
2 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一:忆亲人创设情境,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亲人”1.课前板书:亲人2.出示课件“大树”,让学生理解“亲人”。
3.出示课件“难忘的记忆”。
(有关地震期间感人的镜头)4.结合现实生活,认识“亲人”。
过渡:有血缘关系称“亲人”;同一皮肤,有着共同的爱,也称“亲人”;有一种爱超越国度,有一种精神,叫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镜头。
5.播放电影《英雄儿女》片段,进一步认识“亲人”。
小结: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出兵130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过渡:他们为朝鲜人民奋战8年,同学们可以算一算,老师从三年级开始教你们,到现在不到3年,写作中同学们却常常把老师称“妈妈”。
长达8年之久,他们用鲜血凝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
1958年10月25日分别之时,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上了火车,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然说“再见了,亲人”。
不同民族却说“亲人”,这可要同学们讲讲“亲人”。
情境二:讲亲人快速默读课文,有理有据讲亲人3.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亲人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学生自由说,并感情朗读)a.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慈母般的爱)·冒着炮火,不顾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深情厚谊)·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b.小金花:·妈妈为了救出老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小金花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他没有哭,可是送志愿军却落泪了。
(对志愿军崇高的爱)c.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跑到前沿阵地去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成了残疾。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4.概括讲亲人。
·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小金花:·为了志愿军,大嫂:过渡:难道就只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情厚谊吗?(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过渡:文章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只是点滴的事情,8年中的感人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在让我们来送亲人吧!情境三、送亲人精选文中句、段送亲人(播放音乐《送别》)4.重点指导情感朗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以祈求、恳求、命令的语气请大娘回去,体现依依的惜别之情)过渡:依依的惜别,深深的眷恋。
在分别之时,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上了火车,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然说“再见了,亲人”。
同学们,请与“亲人”最后道别吧!5.分角色感情朗读。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6.质疑:“亲情”超越家庭,超越国度。
同学们,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学生交流并板书)总结:生活中“伟大”的爱,“平凡”的爱,都体现了“亲人”的价值,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用词能表达亲人情感即可)亲(学生)无私·····深情厚谊····(师)伟大平凡人温馨寄予:让我们爱朝夕相处的骨肉至亲,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老师同学,是他们将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乐的波浪;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否相识,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
第二课时一、朗读欣赏《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二、感情朗读课文,交流文章写作特点。
(前3段都是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形式叙事抒情)三、大胆想象,采用文章的表达方式,以朝鲜人民的口气描写送别场面。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题记:下周就要公开课了,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
我在网上查看了很多的资料,但是,这么多的教学构想摆在了一起,我又眼花缭乱,到底怎样教!星期天,我呆在电脑前,打算备课,其实反反复复中思路早已了然于心,一直下不了决心,或许就是心中一直认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迫近眉睫之际,在“滴答、滴答”的键盘声中,开始我的一槌定音。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
为了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我采用了“情感教学”。
把整篇文章分为三大板块:“忆亲人”“讲亲人”“送亲人”。
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亲人”(相关资料:1、有关地震期间感人的画面;2、《英雄儿女》片段;3音乐《送别》)然后,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
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与孩子们共同完成板书。
最后,通过温馨寄予教育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把爱延续!教学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
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
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