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在消解。
谈文学之死生——在《北京文学》一次会上的发言
谈文学之死生——在《北京文学》一次会上的发言```markdown第一篇范文谈文学之死生——在《北京文学》一次会上的发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似乎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人高喊“文学已死”。
然而,在认真阅读了《谈文学之死生——在《北京文学》一次会上的发言》后,我深感文学的非但未死,反而愈发显示出其顽强生命力和独特魅力。
作者在会上发言,探讨文学之生死,深刻地指出了文学的困境:“如今,文学被边缘化,被娱乐化,被商业化,甚至被政治化,这一切都让文学变得不再是那个纯粹的文学。
”然而,作者并未因此而悲观,反而强调:“真正的文学是不会死的,它在困境中更能显示出其不屈的生命力。
”书中引用了诸多名家的观点,如钱钟书所言:“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这恰恰说明,只要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没有消失,文学就不会消亡。
又如王安忆所说:“文学是人的精神寄托,是人的精神家园。
”这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书中还提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文学的价值愈发凸显。
文学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感悟生活。
正如原文中所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学来沉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找宁静和安慰。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对文学生死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对文学价值的再次肯定。
作者通过生动的实例、旁征博引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顽强生命力。
在众多观点中,我尤为赞同作者提出的“文学是人的精神寄托”这一观点。
正是因为有了文学,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观点独特、论证充分,既揭示了文学的困境,又坚定了文学的信仰。
它不仅是一次关于文学生死的探讨,更是一次对文学价值的弘扬。
``````markdown第二篇范文《谈文学之死生——在《北京文学》一次会上的发言》一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
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捍卫者的视角,本文将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出发,探讨这本书所带来的深层次思考。
顺应时代,趋利避害:文学在消费时代的应对策略
社会 日益成为世界大家庭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不 可或缺的重要成 员; 市场化的强力推进 , 使市场霸权与 进文学创作 、 生产与 出版 、 销售的各个环节 ; 以消费为特
征的大众文化借助媒体的力量抢 占地盘 ,无孔不人 , 目
在精神贬值 , 念消解 , 信 人们心 灵困惑 、 文学价值 本走 向 , 牢牢把握时代与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 弘扬雄 健昂奋的文学精神 ;要穿越 喧哗与价值紊乱的困境 , 深 入时代文学的价值世界之内 , 去择优汰劣 , 激浊扬清 , 批 判文坛 的病态现象 , 校正文学的前进方向 。目的是要透 视时代的价值变迁 , 反对文学 的庸俗化倾 向 , 防止文艺 和心灵走向堕落 , 推动文学健康快速 发展 , 帮助文学重 新走向深沉 、 博大和辉煌 。 首先 , 我们应正确认识时代与社会的巨变 、 市场 与
的变异 , 旧价值崩溃 , 一切统一权威的东西都不复存在 ,
一
切完整的东西都分崩离析 、 碎片化 、 零散化 , 使人们陷
一
德 国批评家本雅明早在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 《 发达
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书里就写下这样一段话 :当 “
入了精神的迷茫与痛苦 。世界 、 社会 、 文学呈现 出“ 一切 皆流 , 无物长驻” 的急速变化状态 , 人们切实体会到价值 的相对性与变异性 , 此时 , 采提 出的 “ 尼 重估一切 的价 值” 便显得极为有用。如何正确 认识时代和社会各个方 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 把握历史提供的机遇 以克服价值重 建难题 , 进行积极有效 的价值创新 , 便是一个需要我们 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
然引起人们 的惊异 、 惶惑 、 不适应和不理解 , 值得我们用 文化 、 文学” 在商业的冲击 下解构其身上的独 占性 , 使文 学 以更平 等更亲和的态变成 为大众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 尤其是市场 、 商业和 消费对文学快速生产 、 广泛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
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
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
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为什么说当代文学没落了
为什么说当代文学没落了当代文学是否没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然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当代文学可能面临的挑战:1. 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读者的审美需求、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当代文学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然而,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可能过于追求商业利益或迎合市场需求,导致文学性和艺术性下降,失去了原有的文学价值。
2. 传统文学价值的失落:传统文学价值包括人文精神、道德关怀、审美追求等,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可能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忽视了传统文学价值的传承和发扬,导致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
3. 文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代文学评价体系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主体单一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被忽视或低估,从而影响当代文学的发展。
4. 文学创作的困境:当代文学创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创作资源的枯竭、创作环境的恶化等。
这些困境可能导致作家的创作热情下降,作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当代文学的发展。
然而,尽管当代文学面临这些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当代文学已经没落。
事实上,当代文学仍然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当代文学有望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当代文学是否没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虽然当代文学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没落。
我们应该保持对当代文学的关注和热情,支持和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当 今 时 代 ,文 学 作 为 “ 政 治 T具” 、 “ 时 代 晴 雨 表 ” 的历 史 时 期 已经 过 去 了 。 改 革 开 放 后 经 济
发 展 的 潮 流 , 浸 染 给 文 学 过 多 世 俗 化 、功 利 化 色 一张 什 么样 的 纸 条 让 刑 侦 专 家 找 到 了 破 案 的 突 破 口呢 ?这 张 纸 条 总 共 t九 个 ,
化 的 人 才 能 做 到 , 时 至 今 日 ,我
们 平 常 人 根 本 写 不 出这 样 的纸 条 。 闪 此 刑 侦 专 家 将 侦 查 的 范 同 大 大 缩 小 。 案 件 很 快 被 侦 破 了 , 其 结 果 让 所 有 大 吃 一 惊 ,犯 罪 嫌 疑 人 竟 是 当 地 一 所 大 学 的 教 师 。 一 个 多年 的悬 案 冈文学 而 得 以破 解 , 这不 就 是 文学 具 有 的 实用 价 值 吗 ? 二 、 文学 的 审 美价 值 文 学 与社 会 有 着 下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对 我 们 的 现 实 生 活 有 重 要
六 个标 点 符 号 : 过 桥 ,顺 墙 根 , 向右 , 见 一
是起步于8 O 年代或者 深受8 0 年 代 文 学 影 响 的 。 而 今 当 我 们 回顾 历 史 ,冷 静 思 考 八 十 年 代 的 “ 文 学
热” ,会 发 现 它早 已超 越 了文 学 自 身 的 特 性 ,究 其 原 冈 ,一 方 面 有
物 主义” 、 “ 拜全 主义” 、 “ 商 业 主 义 ”等社 会 文化 现象 ,诚然 , 对 “ 物质” 、 “ 金 钱 ” 的 追 求 无 厚 非 ,但 如 果 视 这些 东 西为 圭 臬 、 为 上 帝 、 为 神 明 ,人 就 被 会 这 些
结合王朔现象,谈谈你对文学危机的理解
结合王朔现象,谈谈你对文学危机的理解当前文学是否存有危机?如果存有的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危机?看来知识界是颇有争议的。
通常人们谈论当前文学的危机,主要是着眼于电信时代的图像化转向及其扩张,以及对传统文学形态形成的极大挤压,持续将其逼向边缘,文学市场逐渐萎缩。
这应是不争之实。
德里达和米勒等人早已谈到,在当今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看电视或看电影,甚至出现了从看电视或看电影转向电脑屏幕的迅速变化;那些义无反顾转向文化研究的年轻学者们,也正是被电视、电影和商业化流行音乐熏陶长大的第一代人,他们更愿意研究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在西方的大学中也早已是实用技术大行其道,传统的文学教学与研究要么为那些实用学科所吞并,要么改弦易辙转变功能,与那些新型通讯技术及媒体文化相关联,从而转向宽泛的文化研究。
13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
随之而来的另一种变化,是当今的文学顺时而变走向“泛化”,比如与图像结合或与网络联姻,生成某些混合体的新媒体文学形态。
米勒也看到了这样一种新的现象,在他看来,“新形态的文学越来越成为混合体。
这个混合体是由一系列的媒介发挥作用的,我说的这些媒介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电脑游戏……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可以说是与语言不同的另一类媒介。
然后,传统的‘文学’和其他的这些形式,它们通过数字化进行互动,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我这里要用的词,不是‘literature’(文学),而是‘literarity’(文学性),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文字形成的文学外,还有使用词语和各种不同符号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文学性的东西。
”14米勒特别强调两个词汇的区别,其用意耐人寻味。
对于这种文学“泛化”现象,乐观者把它看成是文学新的生机与活力的表现,极力为其欢呼叫好;悲观者则认为这仍然是一种文学的危机,因为传统的文学精神或“文学性”往往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中被转化或被消解了。
因此当前文学的危机,不仅仅表层的、文学形态意义上的危机,更根本的还是文学本质或文学精神意义上的危机,是一种深层的危机。
文学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文学当下的价值与意义作者:刘永成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全民掀起了“文学热”。
时至今日,文学过分世俗化、功利化,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和商业主义等社会文化现象。
文学作为人类有意识创造的产物,其最大价值就是文学的精神指向价值,即文学引领人、教育人向善、向真、向美。
正是文学的存在,才有力地拉动和提升了人类的精神状态,使其走出迷茫、堕落和沉沦,有了它的牵引之力,人类的生命才会有更多的精彩和壮丽,人的精神追求才会变得更加明确。
关键词:文学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精神指向在评价当下中国文学的价值时,上世纪80年代总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出现,许多文学经典都诞生于80年代;当下堪称顶尖的中国作家,也几乎无一例外是起步于80年代或者深受80年代文学影响的。
而今当我们回顾历史,冷静思考八十年代的“文学热”,会发现它早已超越了文学自身的特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政治的因素,另一方面亦受当时时代的影响。
可以说那种“文学热”不是文学的“常态”,是外力给文学披上了华丽的衣服,而当文学还没来得及思考自身的处境时,其华丽的外衣已失去了色彩,再也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但无可否认,每个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对文学的记忆都是甜美的。
查建英回忆说:“还记得那时候,我上大一大二的时候,北大书店经常有赶印出来的中国和外国书,印的质量都很差,但都是经典,什么…三言二拍‟、巴尔扎克、狄更斯,一来书同学之间就互相通报,马上全卖光。
当时还没有开架书,图书馆里的外国小说阅览室里就永远坐满人。
”[1]这种读书的热情,在当今时代难以再现,它显示文学在八十年代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整个八十年代,人文学者以其睿智的思想主导着社会的话语权,他们试图借助这套社会话语,左右社会的形式。
当今时代,文学作为“政治工具”、“时代晴雨表”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潮流,浸染给文学过多世俗化、功利化色彩,出现了“拜物主义”、“拜金主义”、“商业主义”等社会文化现象,诚然,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如果视这些东西为圭臬、为上帝、为神明,人就被会这些东西所主宰,人的精神就会被侵蚀。
大众媒介对文学的消解
时代 ,文学的创作是 集体 的行 为 ,文
学 的生 成是 通 俗 的 、大 众 的 、形 象 的 ,而文 学的传播则 受空间 时间的局 限 ,只能在部落 内部进行 ;文字印刷 媒 介 时 代 ,文 学 的传 播 突 破 时空 限 制 ,文学也成 了个人 的行 为 ,个人安 静 的写作 ,安静 的阅读 ,文 学开始 了 个 性化创作 ,开始 了高雅 的追求 ,文 学得以在更广 阔的空间 和更 久远 的时 间传播 ,同时 ,却走上去 大众化 的道
消 大 麓 众
虚拟技 术来再现 现实 ,世界在 图像视 觉 中得 以直陈 ,图像的清 晰性 、平面 性 ,消解 了视觉 与视觉对象 之间的距
离 ,也 消解 了人对 于对 象 的想象 性 。
大量的文学作 品被改编成 影视剧 ,生 动 逼真 的 影像 ,把 文学 形 象 的朦 胧 性 、丰富性 ,变得十分清 晰又十分单
言 。文学 语言 的诗性 ,首先表现 为对 这就形成 了无 数不 同风格 与品位 的文 学作 品。总结 起来 ,作 家的创作个性
我们 简单 将文学 和媒介 的历 史作 简单 回顾 ,就不难 发现 ,媒介总 是在
消解 和重 构着文学 。对于媒介消解 文 学 问题 ,学界主要 的是从文学 的生存
时间最永 恒的传播媒 介 ,人类 的 日常 诗性 联 想 。可 以说 ,陌生 化 、情感 精神产生深远 影响 的文化 形态 ,也进
文学语言 的诗意特质 ,就是在这 种视觉转换 中,被彻底 消解 。 二 、媒介消解了作 家的个性
一
。
大众媒介 所生产 的文化 ,具有 同 质化倾 向。媒介 在生 产文 化产 品时 , 为 了低 成本 、低风 险而高 回报 ,往 往 采取一种 模仿和克 隆的方式 ,一个 节 目火 了 ,多家 电视 台纷纷仿效 ,一个 主题影 视剧成功 了 ,不同 的媒介 纷纷
论大众文化对文学审美性的消解
论大众文化对文学审美性的消解作者:郝晓慧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7期摘要:大众文化对文学审美性的消解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大众文化深度削弱了审美文论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批判性;大众文化对传统文艺理论秩序的冲击三个方面,对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学审美;消解一、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大众文化在普及文学艺术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其自身在生产制作方面也存在标准化、模式化问题,这样的生产方式极易忽视艺术作为精神产品的独特性,取消艺术的独创性风格。
在这样的模式化生产下,再也没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有的只是从内容到形式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艺术所应有的个性内容消失了。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说,创作主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束缚,但也难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进行创作,创作主体必须考虑到市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消费者的阅读期待,因此作品的审美品性和独立思考意识也有所削弱。
而我们知道,文学的审美性要求恰好与之相反,不能是批量的、可以无限复制的。
由此两者之间出现矛盾,大众文化标准化、模式化的生产制作方式大大冲击了艺术所应具备的独立性和个性。
二、大众文化深度削弱了审美文论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批判性从媒介角度来说,媒介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对对象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相比于以纸质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学作品来说,大众文化更多的借助高科技的文化传播手段,如电视、电影、网络等。
从量和质的综合角度来看,新兴传媒在具象化图像的呈现方面与纸媒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传媒,受众更容易倾向于能够提供最直接且原始的视觉感官享受的新兴传媒手段,沉迷在图像世界的万千变化的同时摒弃了思考,不自觉的削弱甚至放弃了思考批判的权利和能力。
然而,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的想象性图案是没有边界的,更为丰富和自由。
当代文学存在价值(1)
当代文学存在价值“歌咏所兴,宜自生民之始也”。
文学的产生几乎和人类的产生一样古老。
“文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确,这正如我们问“什么是人”“活着为了什么”一样费力而不讨好一样。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技术迅猛发展,文学艺术商品化以及影视传媒网络对文学的冲击使文学作品沦为边缘化,使大众审美趣味平庸化、娱乐化。
在这样一个当代语境下,我们需要思索的不是“文学是什么”、也不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而应该是“文学在当今存在的价值”,以及文学如何面对当今的挑战、寻求发展、捍卫它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对文学是否存在合理性这一命题的拷问古以有之,那就是古希腊时期有名的“诗哲之争”,柏拉图不无调侃的说“诗与哲学的关系已经打了很久了”。
的却,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最终从根基上动摇了柏拉图的“模仿”理论,把柏拉图驱逐的诗人又找了回来,肯定了文学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柏拉图在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诗是对现实的模仿,那么,诗就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
从而宣称诗不能反映真理,诗人连木匠都不如,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承认“诗是对现实世界模仿”的基础上认为真理就存在与现实世界的本身,而不可能存在抽象的现实彼岸,从而认定“自然物的存在不是对理念的模访,是可以揭示真理”,他又进一步提出:“诗比历史更真实”的论断肯定文学高于现实。
那么在当今语境下,在大众娱乐化、文学商品化、边缘化尴尬的境遇下,文学可以揭示真理这一论断远远不够回答文学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本文试图从“”文学与娱乐”、“文学与教育”,“文学与精神”三个方面阐释文学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闲暇的游戏:文学与娱乐在当今人类的生存方式中,娱乐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娱乐产生于剩余劳动时间这一历史事实,在现代社会,资本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人的娱乐需要开始了不遗余力的开掘,娱乐的满足方式五花八门,文学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作为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文学类型在不断的花样翻新,艳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惊险小说、此起彼伏,更迭不休。
如何评价现时代的文学
如何评价现时代的文学廖文2012-12-30 11:30:39 来源:光明日报如何评价这个时代的文学,是近几年学界和评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也是受关注程度较高、反响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针对这一问题,虽然展开了若干次声势浩大的讨论,但并未形成基本共识,分歧依然强烈。
对于当下文学,持“高峰”论者有之,认为当代文学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持“低谷”论者亦有之,认为当代文学正在迅速下滑。
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巨大分歧,一方面说明了这一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需要被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性。
现时代的文学发展当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
它距离我们期待的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但是,历史地衡量,发展和进步仍然是当代文学最显著的主脉,现时代的文学成就不容否定。
一与此前相比,今天的文学,最根本、最显著的进步,是其性质和功能的转变。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当代文学是政治的简单翻版,充当的是政治的传声筒和留声机,甚至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学艺术的独立性、特殊性,以及它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化育功能等等,一律被遮蔽掉。
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严格要求下,表现政治、图解政治、为政治作注脚,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文学创作一体化代替多元化,概念化代替生动性,就连文学批评也沦为政治批评。
这种政治“征用”违背文学本质和自身发展规律,对文学发展弊多利少,伤害尤大。
而在当下,文学复归文学,回到了它应有的发展轨道上,由服务政治的工具转变为人们表达自我、认识世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
当代文学曾经背负的沉重的政治枷锁已经基本去除,禁区开放,禁忌消解,文学发展获得了自由。
在今天的环境下,作家写什么、怎样写,表现什么主题,运用哪种创作方法,由作家根据创作特长和艺术需要自己来决定。
批评家对作品的点评褒贬,也不再是唯政治标准是从,拥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文学主张、文学观点的权利。
今天,主管部门对文学的发展仍然肩负责任,但这种责任的实施,已不再是简单的政治干预,更不是打板子、揪辫子,而是在尊重和遵循文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示范、评奖、批评等专业方式来引导。
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审美特征及价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审美特征及价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从列斯托洛维奇的专著《审美价值的本质》问世后,审美价值这个术语开始在美学家之间广泛流传并使用。
对象的审美价值既取决于它本身的样子,又取决于它使人想到的那种东西。
而当代文学在发展历程中,不仅为我们记录了历史的曲折发展、描述了人类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更为我们的心灵提供给养,促使我们自我生命的感发。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创作到被接受的整个过程中,它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是直接触碰我们的心灵的,或是惊涛拍浪的激越与壮美,或是折戟沉沙的阴郁与悲凉。
这份沉重而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去追寻它美的脚步,探讨其价值。
一、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及审美特征(一)创作主体的广泛性和题材的丰富性文学的历史从未中断,它的繁衍依靠的不是个别作家而是依靠一代代作家以敏锐的心灵、优美的笔端叙写生命的篇章。
即使一批作家因种种原因退出文坛,还会有新的旗手勇敢地站出来扛起对时代的责任;即使在最为紧张、人心最为混乱的的年代,他们仍暗自写作,以唤醒麻痹的灵魂。
总之,文学能如蒲苇般柔软而韧性地生长着,这离不开创作主体的坚守与不懈的努力。
50 年代是一个转折时期,众多保持五四传统的作家被迅速边缘化,比如沈从文、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而从根据地和解放区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心作家。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与党紧密连结,写作具有非常强的目的,作家的文学活动,被高度组织化,洪子诚曾指出:从作家个人的方面说,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体制,他们面对的将是能否保持某种精神性,保持思想艺术探讨活力,保持对于现实的质疑、纠正立场的严峻考验。
显而易见,面临频繁而残酷的考验,大部分作家自觉地向思想靠笼,为工农兵写作是他们的职责,所以,当时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历史题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等都是直接反映战争年代,由领导的军事和生活,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及其意义探讨
利・ 波特 与混血 王 子》 影 片时 , 等 有大 多数 学生 说 看过 ; 问及是 否 看 过 《 楼 梦》 三 国演 义 》 西 当 红 《 《 游记 》 水 浒传 》 《 以及 一些 红色 经典 著作 纸质 文本 原 著 时 . 有少 部 分 学 生说 看 过 . 且 有 的 只是 只 并 看 过 几章 . 的 只看过 某 一部 或某 个篇 章 这种 有 调 查 结 果在 很 大 程度 上 表 明 了 在 大众 文 化 时代
为一 体 的传 播 载体 文学 消 费 不再 是 贵族 的特
权 .已经成 为 普通 大 众都 能 够 分享 的 “ 常便 家 饭 ” 加上信 息交 流 的 日益频 繁和便 捷 以及 市场
经济 的不断发 展 和繁荣等 诸种 因素 . 当今社 会进
入 了一 个消 费主义 时代 和大众文 化 时代 。 学也 文 不例外 .同样 被深深 地打 上 了消费主 义的烙 印 。 文学 的功利性 . 特别 是物质 利益 功利性 的倾 向越 来越 突 出 . 作为 精神生 产 的文学在 不断地 追求利
指 出 :当下社 会 . “ 图象作为 与语言 相对 的一 种表
述 力 量 异 军 突 起 .语 言 的 中 心 地 位 遭 到 挤 压 . 文 学 经 典 的 中心 地 位 相 应 遭 到 了 放 逐 费 文 化 思 消
潮使文学 经典成 了所指 空洞 的纯粹 消费 品 . 了 成 消费 、 戏仿 、 聊侃 的对象 。 后现代 文化 对 ‘ 中心 ’ 合 法 性 的质 疑 . 解 了文 学经 典 存在 的根 基 . 文 消 为
学 经 典 唱 起 了挽 歌 ”
益 的物质 化 因此 .文学经 典不 断地被 冷落 、 消
解 . 至遭 到人们 的蔑视 。 甚 以电影文 学为例 . 作为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随 着西 方 走 向 后 正 业 化 时 代 . 界 文化 面 临 着 “ 代 性 ” 世 现 的 危 机 。 学 技 术 的进 步 与 物质 财 富 的 发达 同 时 以 更强 烈 的 科
悉势带 来人 们的精神困惑 , 传统 的理性与信仰开始崩溃 “ 上
帝 死 了 的无 所 适 从 给 予 人 类 的是 更 深 的 异化 和 压 抑 感 体 现 在 文 学 上 , 是 非 理 性 的 各 种 文学 流派 的琵 溢 。 时 . 就 同 商业
识 。
关麓词 : 文学 ; 意艾; 消解; 重建 ; 商品化 ; 息化 ; 信 人文精神 ; 价值 ; 中圈分 类号 : 0. l一2 1 6 7 0O 2 文棘 标识 码 : A 文章埔号 :0 18 0 (0 2 0 —0 80 10 —2 4 2 0 ) 10 1 -4
自从人类 的历史开始以来 , 人们就开始追 问人生 的意义 与价值 而文学在不知不觉 中承担起 了表达生存 的困惑与思
一
个重建文学 的意义与价 值的重: 文学 意义 的消解 与 价值的流 失
在文学 所走过 的漫长道路 上 , 家一直 充当着大众精神 作 导 师的角 色 文学 甸作不仅是作 家 自身 f 绪的宣j , I | 壁 同时也 } 是 对时代精神 的引导 。 文学家 自身所具有的使命感使他们将 对 社会生活 的思考 与强烈 的生命意识 贯之 于 自已 的作 品 当 中, 从而成为时代 的前驱与喉舌 。 中国古代文学 中的屈原 , 李 白、 甫是 如此 , 杜 现代 文学 中的鲁迅 , 茅盾 、 沫若 , 郭 闻一 多、
郁达夫同样 是如此 瓢观西方 文学 , 那些给 人类 留下巨大精
神 财富的伟大作家 也真不 如此 。 但是 . 随着 时代 的变 迁 , 作家 的角色 开始发 生着 戏剧 性的变 化 虽然有一些作家依然坚守 着传统 的人文家同这个阵地 . 但有许多人却 自觉不 自觉地开
网络时代文学的除魅与价值消融刘慧玉
网络时代 :文学 的除魅与价值消融
刘慧玉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 银川 7 0 2 1 5 )
摘要 :文学曾被 ,隆憬为一个神 圣的领域 , 文 学家也被 认为是一个精英 团体 方式 注入 了新的活力 ,但 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认识与价值观
力, 更是 消解传统 文学文 以载道 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文学 ;网络 ;除魅 ;价值 消融 ; 中图分类号 :1 0 24 文献标识码 :A
是加剧 了这个变化 20 1 年 ,美 国批评家希利斯 米勒在 文 0 学评论 上发表 电信时代文学无存 的论点 20 3 年 ,米 勒 0
在 论 文学 中又一次重复道 : 文学的终结就在眼前 ,文学 的 时代几近尾声 该是 时候 了 这就是说 , 该是不 同媒介 的不 同
纪元 了 文学尽管在趋近它的终点 ,但它绵延 不绝 且无处 不 在 它将于历史 和技术 的巨变中幸存下来 文学是 任何 时间 地点之任何人类文化的标 志 今 日所有 关于 文学 的严肃思 考都必须 以此相互 矛盾的两个假定 为基点 l 2 ( 既 接近终 点
又绵延不绝 , 这个看似矛盾 的观点说 明了技术带 给文学 的两
于德 国社会学家 马克斯 韦伯 马克斯 韦伯 在为慕尼黑 的青 年学子做 的 以学术为业 的著名讲 演中指 出,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以理 智化 为特 征的新 时代业 已来 到 ,在这样 一个时 代 ,披在一 切事物 上的神秘外 衣都将被剥 除 , 只剩 下赤裸与 冰冷的真相 , 韦伯称这一现象为 世 界的除魅 传统文学诞生 的时代世界都被 神性 与魅力笼罩着 , 人们 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 , 诗经 说 上 天之载 ;无声无 臭 老 子 讲 人法地 ,地 法天 ,天法 道 ,道法 自然 宇宙 自然被看 作是有生命的 , 世界是有神性 ,诗 意和艺术魅力 的, 人与世界 结成神奇而有魅力的一个整体 , 人 只是其 中的一个部分 , 常 常需要祈求神抵 西方有魔幻小说 , 中国有鬼怪异 志 而现 在 ,随着科 学技术 的发展 , 理性 已经 成为这个世界 的主要特 征 , 只要人们想知道 , 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 ;从原则上说 , 再也没 有什么神秘 莫测 无法计算 的力量在起作用 ,人们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宗明义,当今时代是指信息化时代,即进入21世纪全世界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故我方对当今时代的划分就是2000年到现在。
文学是抽象的思想表达方式,是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文学绝不是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唯一方式,例如其他非文学方式如影视图像等以图像为载体表达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的方式。
价值体现在表达方式上,即我们今天比较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消解或增加的标准也是看文学这种表达方式是否适合当今时代。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当今时代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方式呈现多样性。
在电视、电影等图像化手段还没有特别普及的上世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文学作品是他们了解和传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最好的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中国电视机普及率不足百分之一,即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通过其他表达方式来了解社会、思想内涵等。
这也是为什么在80年代出现了全民阅读浪潮,也涌现了很多著名作家,形成了一个文学盛世年代。
但是在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其他表达方式出现后,文学作品不再是人们了解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的唯一选择,特别是如今还出现了VR虚拟现实等手段,这些表达方式都能表达出文学方式能表达的东西,甚至表达的更好,从我国年年上涨的影视剧产量就可以看出,即当今时代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民受众选择的余地也更多。
其次,非文学表达方式更好也更受人们群体欢迎。
就拿影视图像这一表达方式来说,相对于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表达方式,图像化更直观也更加形象,并且看一部电影所需的时间远远比看一本完整的书所需时间短。
这一方式也刚好契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据有效问卷调查,七成当代人更倾向于影视图像这种表达方式,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长时间的投入有效精力去看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而图像化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他们在自己不多的闲暇时间里了解那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
也就是从总体上说,文学这一表达方式的市场占比相较于以前来说更小,并且从2000年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这种占比就在一直缩减,即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呈现消解趋势。
最后,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向前,相较于目前大受欢迎的影视图像方式,新兴的VR、虚拟现实等手段方式以后可能也会逐步取代图像化这种表达方式,即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向前看,文学这种表达方式的衰落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一些比它更好的也更受欢迎的表达方式出现,并且更加合适当今时代的特征。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文学价值在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