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与2008经济危机比较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是有组织的工业化生产,聚集的庞大生产能力使垄断资本家聚集了巨额金融财富,却未使工厂内的工人(无产)阶级获得收入的实际增长。
其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那个金本位的时代,金融资产向垄断资本的聚集导致无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日益下降,而少数资本家的消费已经饱和。
生产能力的扩张与消费能力的低下的矛盾在那个时代不可调和。
2、垄断资本获得巨额资本后,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将金融资产用于扩大在生产的投资,短期内造成经济虚假的繁荣,却也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再次扩张。
3、当垄断资本扩大在生产的投资的收益日渐衰退,他们将金融资产投向了股市,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股市一飞冲天。
银行的介入,使垄断资本利用金融杠杆将股市的台的更高。
但当股市下跌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4、美国经济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扩张是向全世界输出生产力,导致全球金融资本向美国输入。
但对其他地区的无产阶级却是很致命的。
欧洲的工业化在二战前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可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却是下降的,美国的廉价工业产品充斥世界。
使其他地区的无产阶级又爱又恨。
欧洲产业工人的。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作者:中国银监会课题组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8期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
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史中的两次巨大灾难。
本文重点从金融监管视角对两次危机发生前夕的金融体系特征、危机演变机制、危机产生原因和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显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
在市场失灵时,金融监管应该担当起责任,及时予以纠正。
一、两次危机前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比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因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时移而法未易,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之间的失衡,最终引发严重危机。
与20世纪初期相比,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因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移而法未易,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之间的失衡,最终引发严重危机。
(一)发起分销模式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近30年美国的金融创新持续发展,尤其是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增长,发起分销模式盛行。
本次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体系与大萧条时期已存在巨大差异。
1929年,美国存款类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56.9%,保险和养老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30.3%,其他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12.8%;而2007年二季度末,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比已不到四分之一,金融体系内的大量资产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
发起分销模式将银行资产进行证券化后销售给投资者,从而转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在此模式下,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链条和风险链条拉长、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存在较大的风险漠视和激励失当问题,而监管部门却因为迷信市场自律而忽视风险监管,导致风险积聚。
1929年经济危机PK2008年金融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PK2008年金融危机班级:植保10-1 姓名:李容学号:20100427摘要: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
两次危机有着许多的异同。
关键词:1929 经济危机 2008 金融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正文: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1932年,美国的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现代经济是世界性的,美国的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大危机迅速猛烈地从财政扩展到工农业,从美国扩展到世界.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近三分之二,失业工人达三千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
二、2008年经济危机2008年,一场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在全球爆发,华尔街的五大投行雷曼和贝尔斯登、花旗相续倒下,高盛和摩根被迫转为传统银行。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一、介绍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复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章节。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但也不断重振,走向复苏。
这些危机和复苏,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经济危机1、1929年的经济危机1929年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其特点是失业率高、民生破碎、生产下降、信贷紧缩、股市崩盘等多方面的表现。
这一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原因则是股市投资泡沫的破裂、追求高利润的商人们胆大妄为、以及政府之前践行保护主义政策等。
2、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197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衰退的十分复杂的时期。
其特点是物价高涨、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国有化和大规模破产等。
这其中,导致这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原因则是眼高手低的宏观调节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3、2008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其特点是全球信贷紧缩、股市暴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破产等。
导致这一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是2000年至2007年美国低利率政策、美国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等。
三、美国的经济复苏1、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紧缩和财政政策的扶贫,采取紧缩政策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同时,还增加了公共工程和人民的工资,扩大了国家消费的规模,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减税和放松监管政策,使商业活动得到扩大,为投资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刺激。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1世纪的经济复苏21世纪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扶持产业和中小企业,并推动科技创新和Open Innovation,加快美国股市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动美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此外,还采取了货币和财政政策调节,提高了公共支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等。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徐肖冰(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摘 要: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近百年来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两次危机。
本文通过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危机爆发过程、对经济的影响、所处的货币环境及相应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制度性缺陷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这一观点。
关键词:大萧条;金融危机;货币制度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11)04-0008-04收稿日期:2011-4-17作者简介:徐肖冰,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 济学。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它对经济思想以及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人们总是不禁要将它与大萧条相对比,因为它们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危害。
那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分析,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对比虽然人们一般将1929年10月的纽约股市大崩盘作为大萧条的开始,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下滑。
1928年,美联储出于对当时股市上投机行为的担心而在7月通过提高贴现率、减持政府债券等手段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很快就影响到了实体经济,随着10月24日股市崩溃之后,美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开始迅速下滑:经季节调整的工业产出在1929年8月至10月仅下降了1.8%,但从10月至12月却大幅下降了9.8%,之后的一年间则又下降了23.9%。
此后,1930年10月、1931年3月以及1933年1月的三次银行业危机导致大批银行破产或被兼并清算,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还导致了原有信贷关系的破裂,从而提高了银行作为信贷中介的成本。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而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一战之中各国之间怨恨和统治阶级更换造成治国能力下降使各国很难合作),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 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1929年大危机,世界各国没有联合对抗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来领导,30年代英国和美国还发生了金融战争,罗斯福政府计划形成银本位集团.这次危机,为了使救助方案获得通过, 保尔森甚至向众议院议长下跪! 但是,方案通过后,市场反应很消极. 因为市场发现, 因为政治上原因, 各国对金融危机处理仍然会矛盾重重.欧洲内部达成一致更困难.美国的救助计划起了领导作用,如果成功,其他国家会跟随,所以关键看美国.现在国各央行联合降息,以避免热钱不正常流动,注入了流动性.30年代英国和美国金融战争之中,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在英国帮助下发行法币,为中国未来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在抗战中,英国在金融上能支持中国,在日战区维持了法币,美国对中国援助不是很够.中国金融抗日战争,也以此为背景.如果,中国能继续维持银本位制,国民党在抗战结束后,可能不能靠通货膨胀发动内战.两次危机也有相同之处.1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因此与1929年危机一样,首先要使金融系统恢复正常,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恢复流动性,但是金融系统恢复正常还要一段时间,因为金融系统情况很复杂,资本金和坏帐数额庞大.美国商业银行资产估计有一半问题资产, 按照资本充足11.3%(2006年),资产中5.65%是问题资产(比如抵押債劵,还有雷曼之类的债劵).按照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购买30000亿美元问题资产,将减值3/4左右,这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投资银行杠杆比例很高是商业银行一倍,20倍,对冲基金杠杆比例达40倍.随着把这些金融机构纳入商业银行系统管理,为达到资本充足率,急需弥补资本金。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资本主义危机是指由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以及其他因素,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失衡,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以下是一些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由于美国房价泡沫的破灭和次贷危机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动荡和波动,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
2. 日本198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19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信贷泛滥,导致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出现了泡沫,最终在1990年代初破裂,引发了长期经济衰退。
3. 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1920年代,美国股市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由于贸易保护和财政政策的问题,整个市场在1929年崩溃,最终引发了大萧条。
这些实例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稳定,以防止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
专业姓名:m 学号:1929、2008年经济危机之比较摘要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的心脏,它的每一次搏动都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它既是财富又是经济危机的代名词。
1929、2008年经济危机皆与此不无瓜葛。
下面将以两次经济危机之异同为探讨要点,从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等主要角度简要分析。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体会到金融因素在时代上的延续与变迁,以更好的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指导金融活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罗斯福新政一、两次经济危机之异1、从原因上讲,有不同处,一是后者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欧美等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欧洲大部分国家选择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大量外移,呈现了服务业虚高的产业空心化现象[1].而服务业本身是不会产生价值的,而且制造业的大量外移也造成了劳动力吸收率的降低,产生了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而在二十世纪出,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方面,能源、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后者的显著因素,中东地区政治动荡,气候恶化、生产成本提高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物价,有是一重要不稳定因素。
2、从特点上来讲,两者的影响范围是不同的。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为数众多的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殖民地没有直接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继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2008年,全球经济将面临世界性经济危机,其规模与危害则是史无前例。
随着生产力和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为经济危机的蔓延开辟了坦途与温床。
就连以中国为首的号称“金砖五国”新兴经济体也难以全身而退。
3、从措施上来讲,后者时期,各国在处理措施上更加注重国际间对话与合作。
在初期,普见关税贸易壁垒与摩擦,倾销与反倾销,货币贬值。
各国纷纷进入孤立的自救,其中最著名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罗斯福新政。
两次经济大危机原因的比较研究 (英文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英语国家概况»科目考查论文A Comparison of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in 1929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of 2008 1929年大萧条与2008年经济大危机成因对比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AbstractThe Great Depression in 1929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of 2008 are twolarge-scale events in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for nearly one century. Though the two economic crises vary in background, ways of eruption and origins, they definitely share in common. For example, both of their eruptions are caused by economic imbalance, overproducti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se is the capital seeks for profit.The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The writer will do a brie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ir courses, then to reveal their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and settle today’s economic crisis, which contributes to help us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to economic crisis’ development.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llowing five parts:In the first part the writ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ises and their impacts on world economy and then leads to the causes of the two crises.In the second part the writer explains the common causes of American two economic crises. In the third part and the fourth part the writer interprets the causes of two American economic crises in 1929-1933 and in 2008 respectively.In the conclusion the writer concludes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causes of the two economic crises, the countries in the modern world may learn how to improve its capacity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potential economic crisis.Key words: economic crisis, financial crisis, United States, comparison, causes摘要美国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史上出现的两次大规模的危机。
历史教案: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危机
历史教案: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危机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危机近代世界经历过许多重大的经济危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本文将对这两次经济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华尔街股市崩盘是指1929年10月24日至29日期间,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的一系列严重股市下跌事件。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开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深远。
1.1 原因分析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初,当时美国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
人们开始追逐所谓的“股票繁荣”,股市价格飙升,贷款容易得到,许多人开始夸大股票价格的增长潜力,大量投资于股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价格不断上涨,投资者开始贪婪并失去理性。
这种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股市泡沫的形成,股价远远超过了实际价值。
1.2 影响及应对措施华尔街股市崩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首先,投资者的损失巨大,许多人因此破产。
其次,经济活动减缓,导致大规模失业和企业倒闭。
为了解决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加息、削减公共支出和提高关税。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大萧条仍持续了很长时间。
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次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快速蔓延至全球,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和经济活动的衰退。
2.1 原因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该危机起因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为了扩大住房贷款市场,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了大量次贷。
然而,当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时,这些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巨大损失。
随着金融机构的崩溃,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信贷市场冻结,企业和个人无法获得融资。
2.2 影响及应对措施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第一次经济危机背景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导致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由于股市崩盘,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裁员,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股市崩盘
经济衰退
第一次经济危机表现
由于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防范经济保护主义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维护全球经济开放和合作。
06
结论
两次经济危机的起源
研究发现在两次危机中,经济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如过度负债、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等是主要原因。
不同点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由于生产过剩、供需失衡、股市投机、贫富差距过大等因素所致。
第二次经济危机
由于房地产泡沫、信贷过度、金融衍生品风险、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所致。
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各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实行关税保护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一些国家遭受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研究两次危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需要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未来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分析。
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比较
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比较摘要: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1929—1933年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两次代表性的金融危机。
这两次代表性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产生原因、表现特点、演变阶段、影响程度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词:20世纪金融危机异同比较一、两次代表性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概况(一)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至加拿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以后又程度不同地席卷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解读
1930年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异同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从危机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930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
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大概的原因可以归为: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基于以上所述原因,我们又可以总结出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下: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往往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比两次全球大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其异同,并分享个人的读后感。
一、两次全球大危机的背景及原因1.1929年大萧条:1929年大萧条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其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过剩、贫富差距扩大、银行信贷政策过于宽松、股市投机行为严重等。
在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衍生品、房地产泡沫、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此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二、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1.相同点:(1)都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2)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3)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均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上升。
(4)都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2.不同点:(1)危机的传播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2)危机的应对措施:1929年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联合救市措施,避免了经济进一步恶化。
(3)危机的持续时间:1929年大萧条持续了近10年,而2008年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
三、读后感通过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危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危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任务。
同时,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需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预防金融风险,也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安徽大学企业伦理学案例讨论
企业伦理学案例案例1问题讨论:一、美国1929年、2008年的经济危机究竟分别是怎么发生的?天灾还是人祸?二、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两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吗?其原因有哪些方面?答:一战以后,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美国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
而美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美国。
这些资金最后加速美国的产能扩张。
同时引起美国的股市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美国人虚拟财富大幅增加,美国人消费也大幅增加,并导致全社会进入投机市场。
而这种投机行为,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美国产能迅速扩张。
这就是美国一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但是,在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旦大量的产能扩建形成新的供应。
迟早会达到供过于求的地步。
这时候,企业进入充分竞争状态,以前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企业的效益开始不断下降。
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以前,美国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00。
而这时的美国上市企业效益却难以提高。
大部分投机者已经不可能靠上市企业的盈利来收回投资,甚至获利。
美国的股市实际已经成为庞氏骗局。
崩溃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只是引起世界大萧条的导火线而已。
真正引起大萧条的原因是:(1)资产和股市泡沫造成的过度消费;(2)科技和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后导致的供应急剧增加;(3)分配失衡造成劳动者收入增加远远低于生产的增加,导致的劳动者消费不能响应增加,进而导致社会的需求增加慢于生产的增加。
所以,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分配失衡和过度消费。
2008年世界的经济危机实际是同样的原因。
而且这次的危机更加严重,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只是产能过剩危机。
但2008年的危机却是:(1)主权债务危机史无前例,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会让政府无力进行救助;(2)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一旦资产泡沫破灭。
会对金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让全世界的金融功能几乎瘫痪;(3)史无前例的内部债务,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债务规模,都是历史最高记录。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1区别点人口结构不同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注释],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造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技术条件不同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的争端。
相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而且日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了稳定器和刹车系统。
另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本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还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全球化的程度不同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注释]。
目前全球的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注释],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使得单个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交融。
虽然会有保护主义的思潮和损人不利己的种种行为出现,但是这些做法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因此将是短命的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震荡,但只有消极接受的无奈,没有力量拉动全球经济回升。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金融经济次贷危机实体经济前言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
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
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4]。
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1 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5]。
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风暴的异同
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风暴的异同摘要:1929年随着纽约股市的大崩盘,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即短短时间里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直到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推出“新政”(New Deal)才得以挽救。
然而,2008年9月15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再次蔓延全球,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
本文在对比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解决方法后,分析比较两次危机的异同点,并浅述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的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资本主义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然出现狂抛股票的风潮,共交易近1300万股股票,超出每日正常交易量10多倍,股票价格暴跌。
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开盘半小时,股票便抛出300万股1点半时,超过1200万股,收盘时达到1641万股,股市崩溃,股票行情下跌12.82%,上百亿美元顷刻间化为乌有,经济大危机的序幕揭开了。
此后,美国股票一路暴跌。
股市危机之后,紧接着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美国生产总值连续急剧下降,在1932年7月落到最低点,对比了1925年5月,直线下降了55.6%。
而1933年失业人口到达1700万人,接近美国劳动力的1/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无数的人们依靠施舍救济度日,恐惧和失望笼罩全国,美国经济几乎崩溃,此次大危机被称为是美国的历史大悲剧。
而时隔多年后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度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随着美国主要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全面爆发。
其冲击波蔓延全球,影响深远,又被称为“金融海啸”。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后,相关证券化产品市场出现冻结,导致持有大量次贷及其他相关资产的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
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牵连广泛,源于美国的金融风险通过各类渠道扩散到全球。
随着信贷急剧紧缩、市场信心迅速恶化,实体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危机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或衰退,失业率明显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报告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1929与2008经济危机对比及启示土地资源管理2011-2 谢伊梦 20116993摘要: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
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
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经济危机比较异同点启示正文:1、1929经济危机与2008经济危机异同点对比1.1 危机发生的状况1.1.1 1929~1933经济危机发生状况1929~1933年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至加拿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以后又程度不同地席卷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33年危机逐渐结束。
1.1.2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状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主要发展路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尚未结束。
金融危机的演变进展以美国为代表,全球金融危机(环球金融危机)正式爆发以来,第一波在2008年底接近尾声;2009年2月开始,第二波金融危机袭来,而且其冲击要远远大于第一波金融危机。
1.2 危机产生的背景1.2.1 背景的相似之处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1929经济危机前,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而2008年经济危机前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采取的都是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引发了危机。
1.2.2 背景的不同之处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
而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
这样,作为生产信贷扩张过度的美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其庞大的生产能力找不到消费者。
最终导致银行亏损以及大规模的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发生。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情况是,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
到2007年年利率降低为-1.7%。
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以“两房”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即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
但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美联储为防止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利率,次级贷款人无力偿还房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使金融机构面临资金短缺.引发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使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购买的各种次级房贷衍生品大幅缩水,投资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
1.3 危机产生的原因1.3.1 原因的相似之处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金融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金融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
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值。
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金融经济中则表现为金融资本的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
1.3.2 原因的不同之处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出现的相对过剩。
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资产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
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金融经济,它通过金融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
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
融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
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因此,金融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金融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1.4 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1.4.1 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范围1929年的经济危机主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家从殖民地以及低成本获得原料,投入生产,再把商品倾销回殖民地,获得利润,资本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国家实力增强,于是资本家和政府一同去抢更多的殖民地回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增长,反而有些下架(资本家的本质),造成国内供需不平衡。
抢殖民地需要更多的财力来支付军费开支等,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越多的资本国家伸手向美国借债,由美国掀起的经济危机必然影响各资本国家。
1.4.2 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范围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
表面上,大家都认为是次级债引起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
其实,次级债只是表面上的替罪羊而已,而不是根本原因。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实际上是落后的货币政策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不配套,给经济穿了小鞋,就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大家庭还住在几间小屋里一样。
因此,危机的真正原因主要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的管理体制、货币与社会发展不配套产生的恶果。
简而言之,就是国际经济失衡。
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经济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
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
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