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七年级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话 巴
也许 我们会再聊一聊今夜巴山苦雨 ,所有的
山 辛苦都被家的温暖代替。


盼早日相见,愿一切安好。

义山
叁 品读真情

为什么这首诗能如此打 动人?
所写是日常之事 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 所抒是人之常情
虚实结合,扩大时空
作业:
给你很久未见得亲友写 一封短信,体现你的思念之 情。


困境,朝中两党之争激烈,一时无法返回,

说了怕你伤心,不说又怕你担心。
巴蜀虽被称为天府之国,但语言有别,食 巴

物辛辣,气候潮湿,入秋以来,更是雨水不绝。
夜 雨
今夜 我躺在床上读着你的信,孤独之感重重

袭来,泪水不觉打湿衣袖。绵延巴山阻断我
秋 池
北望故乡的目光,雨水这样大,池塘都要涨
满。我的愁苦和相思也似这池水,涨满心间。
`
《夜雨寄北》 七年级 人教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壹 长安来信
流落巴蜀的李商隐, 收到一封来自长安的家 书,请展开联想与想象, 写出家书的内容。
贰 巴蜀复信

品读诗歌,感受诗人 情愫,补充回信。

你多次来信问我,究竟什么时候可以

回长安,我迟迟没有回复。如今身陷仕途

近些时日,我常常思念家中饮食起居,所
当 经历之事也早想向你一诉衷肠,什么时候 才能
共 剪
与你相见,我满腹的言语终有一人倾听,我这
西 一路坎坷也许要讲很久很久 ,家中温馨的烛光
窗 烛
能照亮我的胸膛。也许我们会谈到深夜,剪剪
烛花继续,剪不断的是团聚的喜悦和情谊绵长。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六)情味——意象对比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国人在诗歌创作中, 主要不是去发挥他们的 叙事才能,而是去尽力 捕捉和心灵相同的自然 物象。唐代的羁旅游子 正是通过这一封封家书, 淋漓尽致的表达内心的
发挥想象,选词扩写,体会情感的 微妙变化。
示例:问归期:一位目含愁思,无心梳洗, 面容憔悴的思妇,侧倚高楼,极力远眺南 方,看到北归的马车忽而双手合拢,面带
喜色,忽而嘘声长叹,泪眼模糊。
小结
深沉曲折 一问一答,无奈愧疚; 夜雨秋池,愁情乍起, 西窗剪烛,共话良宵, 联想相聚,憧憬美好 。
(四)情味——背诵吟咏
夜雨寄北
造字本义:套住马头,绑住马腿, 使马不能自由活动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曲折变化的情味
(一)情味——背景渲染
李商隐一背生景不:得志,潦倒终身,做
此诗时诗人赴巴蜀川东节度使柳仲 郢yǐng梓zǐ州幕府。这是一封写给
远在长安妻子的回信。
内心独白式读,读出羁旅之苦。
(二)情味——节奏揣摩
巴山、巴蜀:
——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
“家书”承载了羁旅游子太多的情愫, 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家书与 我们渐行渐远,但它像暖水袋给予我 们的温暖,绿皮车承载我们的乡愁, 录音机永存我们的时代记忆,都在岁
月的流逝沉淀中越发弥香。
谢谢
背景四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不料 妻王氏就病故于李商隐羁旅巴蜀这 一年的夏秋之交。诗人数月后闻讯,
作此诗时妻已故。
自由背读,读出阴阳相隔的悲恸、悔恨。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背景铺垫,渲染情调 想象扩写,入情入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夜雨寄北 (共2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夜雨寄北 (共23张PPT)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 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 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 好在还有记忆中 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 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抒情七言绝句。
一、对 信
君问归期
一方是( 一方是(
未有期
)地问, )地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问归期无归期 君问归期暂无期
义山之诗,妙于纤细。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君问归期恐无期
君问归期
未有期
一方是急切地问,一方是小心地答。
一方是热烈地问,一方是无奈地答。 一方是满怀憧憬地问,一方是深感迷惘地答。
有了“却话”这个词,就……
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有了“巴山夜雨”诗歌意境上的反复之美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实之景 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之景 虚写)
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 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朗读:情在转折中
何当 共剪西窗烛, 却话 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话题一: 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 话题二: 有了“却话”这个词,就……
话题一: 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
不能告诉我们“共剪西窗烛”这只是作者美好 的想象; 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未来重逢深切的期盼之情; 不能反衬出作者今日独对巴山夜雨的凄凉之感 ……
话题二:
一方是满怀思念地问,一方是饱受痛苦地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问归期未有时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莫遣佳期更后期——《一片》 不是花迷客自迷——《饮席戏赠同舍》 日日春光斗日光——《日日》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幻灯片36张)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幻灯片36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上节课内容回顾
1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2 涵泳斟酌,品读诗歌,理解赏析 3 知人论世,深读诗歌,把握情感 4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见情见性
自主学习学案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和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景情完善相融,浑然一体 赋予山水人的情感和磅礴的力量 昭示诗人大张旗鼓的一生即将开 始
傲岸不羁,山河浩荡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夜 阑 卧 听 风 吹 雨,铁 马 冰 河 入 梦 来。 译
同学们作业中关于最后一句的四种翻译:

A.披着铁甲的战马与冰封的河流进入了我的梦境。 信
B.披着铁甲的战马踏过冰河的声音进入了我的梦境。、
C.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封的河流征战沙场的场景 进入了我的梦境。 D.在梦中想象自己骑着铁甲战马,踏过冰河,上阵
吟诵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 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便的吟诵是无用 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 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 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 朱自清《论学诗 门径》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歌,配乐上音乐, 朗诵给你的家人听,并把录音发给你的老师。
二、涵泳斟酌,品读诗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评: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 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末来团聚的 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 ”之苦,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子早日团聚的心情。
成语积累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 情景。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 夜语。 后泛指亲友聚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 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 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3.这首诗歌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诗中“涨”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你认为累 赘吗?为什么?
理解题意
长安
诗题意思:本诗是 说在一个下雨的夜 晚诗人写给北方的 妻子。(一说友 人)。
巴蜀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诵读诗歌:
(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指友人或妻子
指回家的日期
思考探究
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重复“期”字,意在强调诗人滞留在外、前途未卜、归 期无定的愁苦。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 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 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
这种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之 妙,恰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是作者 有意打破常规的成功尝试。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诗 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和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 缠绵曲折的意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重点解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重点解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 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重点解读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 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重点解读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 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 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重点解读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 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 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 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重点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新课标 人
语文
7年级/上
夜雨寄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 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七年级语文上册 李商隐《夜雨寄北》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李商隐《夜雨寄北》课件

• 后两句通过设想 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xiānɡ sī)的情境,反
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 味无穷。
• 2、这首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

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诗的主旨: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
和思乡之情。
第五页,共十二页。
4.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shén me)作用?
之情。
• 6. 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 答: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不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
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 夜雨的情景。
• 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
么? • 答:表达思念妻子或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 4.诗歌一般要避免重复,这首诗歌却打破常规,“期”“巴山夜雨”重 复出现,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
• 答:没有。这样造成(zào chénɡ)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 他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 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在这秋夜(qiū yè)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却时候话我们巴一山起在夜西窗雨下时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第四页,共十二页。
回首页
•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
和对眼前(yǎnqián)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qīzǐ)深深的怀念 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课件
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 老婆》、《Les cavaliers de l'orage》、《追捕》、《收获》、《安吉儿》、 《L'eau vive》等。另外,让·乔诺(尚·乔诺)主张批判爱国主义。《一个郁郁 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教师总结
文章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 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 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本文通过对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这件 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 强毅力,同时也告诫人们: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 的家园。
植树的牧羊人
了解作者
让·乔诺(Jean Giono,也译作尚·乔诺、让·吉奥诺)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 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 平信念。1919年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1935年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斗争。他于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 1953年因在文学创作上的斐然成就荣获摩纳哥文学大奖,1954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第一次 世界纤消大战以后,鉴于空前惨重的伤亡,欧洲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战争的和平运动,爱国主义因 此成为批判的对象。法国小说家尚·乔诺在二战爆发前说,如果德国入侵法国,他“宁可成为一个活着 的德国人,也不愿亮指意成为一个死去的法国人。”法国知识界、媒体界所大力宣扬的“爱国主义有害 论”否定了法国反抗侵略的正当性,瓦解了法国政府与军队的抵抗意志,结果纳粹德国短时期内就迫 使法国投降。
三十多年前: 村庄废弃,屋顶坍塌,异常干旱,狂
风不断,不毛之地,无人居住。 三十多年后: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ppt)

9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 10想象与友人(妻子)团聚,秉烛夜谈 11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重逢的希冀 12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与“君”未来团聚情景的想象 13寄语妻子,透露羁旅之愁,寄情于“雨”。 14“西窗剪烛”间遥想团聚之乐 15来日重逢谈心的设想 16写出了一场夜雨飘在窗前,唤起了诗人对亲友重逢的希冀 17以想象之境的美好凸显现实之境的凄寒 18与“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意思相符
课下注释: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想象 虚实相生 衬托 反衬 (未来的乐衬托现在的苦,现在的苦增添未来的乐)
写法:
想象、虚实相生。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
实相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理解性默写 1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3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4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来写今日相思 5设想他日重逢的画面,抒发今日深挚思念之情 6异乡雨夜,想象归家团聚 7通过遥想相聚诉说离情,造成时空交错之美 8借助想象,由当前苦况激发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 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 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 他断绝 了与外界的交往, 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因此诗题 为“寄北”。
3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描写秋雨连绵,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 • 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想象未来和友人团聚时回忆今日巴山夜雨的
情景,实托眼下的孤寂和思念情深。

语文_《秋词(一)》《夜雨寄北》_课件

语文_《秋词(一)》《夜雨寄北》_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七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人们见秋月、秋风、落叶、衰草、归雁、菊花酒、梧 桐树等难免产生感伤情怀。但由于人的处境、心情、视角 不同,对秋天的情怀也有所不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刘禹锡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内在感伤情 绪的外化。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 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这种豪迈乐观情怀在刘禹锡大量的诗文中出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诗歌第一句:一问一答概括夫妻之间的期盼与无奈。 妻子“问归期”和自己“未有期”构成时间上的往复。 ➢ 诗歌第二句:“巴山夜雨”的形单影只为“实”。 诗人在巴蜀羁旅中,今夜独赏“雨涨秋池”,更感到孤 独凄凉。
以“何当”一转,直指以下为“虚”景:一个是“共 剪西窗烛”,另一个是“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虚实相 生,时空交错。
七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再读诗歌,揣摩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以更好地表达感情。
“夜雨寄北”意为在下着雨的夜晚,写一封家书寄给北 方的妻子,文题就蕴含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夜”与 “雨”两种意象叠加,本应家人团聚之夜,却只听到淅沥雨 声,更添凄凉意味。
朗诵题目时,“夜”“雨”二字后都可稍作停顿,声音 低缓,更能体会到寂冷环境下的思念。
七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品析意象,再读古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夜雨寄北》课件 语文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夜雨寄北》课件 语文语文
第十页,共十二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ɡuī / qī)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李商隐(813~858),。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诗人在巴蜀,亲友在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yǒurén)、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第六页,共十二页。
巴山夜雨 涨秋池。 (bā shān yè yǔ)
写眼前(yǎnqián)景象,使已跃然纸上 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 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jǐngxiàng),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No 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biǎoxiàn)诗人 愁思之绵绵深重
Image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二页。
第三页,共十二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ɡuī / qī)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第四页,共十二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chánɡ ān),因此诗题为“寄 北”。
第五页,共十二页。
君问归期(ɡuī qī)未有期,
第一页,共十二页。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内(hénèi) (现河南省沁阳县)人, 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 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第六单元《秋词》《夜雨寄北》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秋词》《夜雨寄北》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诗句是: _自__古__逢__秋__悲__寂__寥___,_我__言__秋__日__胜__春__朝___。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任务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wèi
君问归期未有期,
zhǎnɡ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凄冷和想象团 聚之景的欢乐,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身居异 乡、盼望回家的感伤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理解性默写
1.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 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烛__,_却__话__巴__山__夜__雨_时___”,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任务三:品读诗歌—借助讲解短文,理解赏析。
• 一反“悲秋”的常态,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立“秋日 胜春朝”的新见,写爱秋,明朗刚健。
• 前两句运用对比,直抒胸臆。 • 后两句推出“证据”。 • 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 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诗情。
• 初出茅庐:青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他19岁游学长安,上书朝 廷。21岁考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23岁授台子校书,前途一片光明。
• 人生逆转:参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改革运动,受牵连 被贬为连州刺史(今广东连州),南下的路上又改授为朗州司马(今湖南 常德),据史书称“地居东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言语者”。 被贬之日,秋意正浓。《秋词》就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途中的即兴之作。
谢谢观看!
2.写黑夜迷茫、秋雨绵绵的景象,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 孤独凄凉的诗句是:君__问__归__期__未__有__期___,_巴__山__夜__雨__涨__秋__池__。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夜雨寄北 课件(共22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夜雨寄北 课件(共22张PPT)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 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 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 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夜雨寄北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诵读,体会诗文音律美 2 品读,领会诗文意境美 3 赏析,感悟诗文结构美
4 延伸,感悟诗人立意美
唐朝最不缺的就是诗人
没有之一 晚唐时期的代表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 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 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 “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离别之苦、 思念之切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涨”字一语双关,既写出巴山 水满池塘的秋夜雨景,又表现诗 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 了人物心情。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 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 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 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 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 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 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 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 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 情。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课件夜雨寄北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课件夜雨寄北课件

却话:回叙。
赏析:
作者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 今夜的一切。
主题:
本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 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 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 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 隔一方,超越时空,足见夫妻感情 是多么真挚。一句之中两个“期” 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 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 苦跃然纸上。
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 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 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 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诗人与夫人王氏伉 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 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 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 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 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 读,似乎更确切。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 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

夜雨寄北
作 :





(唐)李商隐学
黄 大 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张ppt)
日一读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百折不挠的意志 执着顽强的坚韧 即使因为 屡次的失败而血肉模糊 屡次的打击而遍体伤痕 屡次的劫境而困苦难撑 而他们 仍然坚持到底
心中有股神圣的力量 激励自己不断向上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没有坐享其成的辉煌 当我们独自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时 每时每刻都应做好准备 即使遭遇狂风、大浪、暴雨、烈日 也应毫无惧怕 因为只有不畏艰辛的人 才有机会享受到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努力奋斗的人 大自然也会偏爱 最终将成功赠与你作为嘉赏


李 商

隐北
第五关 ——唱
第五关 ——唱
感谢聆听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 来。
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实 时烛池期 。,。,
第三关——译
逐字翻译(信)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第三关——译
以诗译诗(达)
你来信问我何时回家我却尚无归期, 身在巴蜀给你回信窗外秋雨已满池。 何时才能与你相聚西窗下共剪烛花, 我将向你倾诉今夜里思念你的情意。
背景
唐大中二年(848年), 李商隐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巴 蜀之旅,在此期间,写了这封 信给她的妻子。
“语浅情深,是寄内也。”
第二关——读
要求:①声音洪亮 ②把握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 答:没有。这样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抒发了诗 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 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 什么作用?
•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 制的愁苦之情。
• 6. 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 答: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不同,前一处是实写 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 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夜雨寄北
• 学习目标:
• 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 确流畅地背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 溪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省沁阳市)人。在晚 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 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 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也是唐代 诗人中的“三李”之一 (李白、李贺)。他擅 “夜《雨夜寄雨北寄”北,》“,北诗”题即也北作方“的夜人雨,寄或内长为”妻律,子“诗,内或”,为即友绝其人夫句。人有。。人现所认传为各作该本诗诗多是作写给 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歌”来典解雅读,华似乎丽更,确切形。象鲜明, 工于比兴,深于寄托,
• 默写名句。 •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
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将成为重聚的话题,增 添重聚的欢乐的句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2、写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作者想象日后与友人 相见,秉烛夜谈,共叙思念之情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 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
赏析:写眼前景象,说明自己身 处的环境不仅遥远,并且惨淡, 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何当:什么时候。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赏析:“何当”推测之词,激发出对未来欢乐情景的憧憬。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 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 家见妻子的心情,突出 今夜的心境之郁闷。
却话:回叙。
赏析:
作者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 今夜的一切。
主题:
本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 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 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 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 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 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 读,似乎更确切。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 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

夜雨寄北
作 :





(唐)李商隐学
黄 大 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巴山秋池风景图
巴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巴 山 灵 境 — — 华 岩 寺 _ 锦 绣 中 华 _ 中 国 . . .
巴山灵境——华岩寺_锦绣中华
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 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 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 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诗人与夫人王氏伉 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 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情景呢?
赏析:“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 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 隔一方,超越时空,足见夫妻感情 是多么真挚。一句之中两个“期” 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 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 苦跃然纸上。
巴山路难行
航拍巴山所在城市——重庆
重庆风光
重庆风光
重庆夜市
重庆摩天大厦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
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 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
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 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 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 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 乐游原》、《无题》、《夜雨寄 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