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

-

摘要: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该领域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对教学有许多启示,如声调的教学顺序。文章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总结归纳对声调教学的建议,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洋腔洋调”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许多外国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有“洋腔洋调”,声调虽然被认为是难点,但这一难点在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回顾,并阐述笔者的看法。

二、“洋腔洋调”

(一)何谓“洋腔洋调”

(二)“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

外国儿童学习汉语时,语音方面也存在“洋腔洋调”。英语、俄语、韩语等语言,是不存在声调的,其他有声调的语言,如泰语等,由于其声调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虽然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声调差异,但仍然会产生偏误。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而非自然环境中,更多的是学得而非习得,因此发音不标准是难免的。

三、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声调偏误

(一)偏误类型

以美国学生学习汉语为例,声调偏误类型有阳平和上声相混、去声和阴平相混。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些偏误类型主要是基于沈晓楠和王韫佳的实验所总结的。

1.去声和阴平相混

2.阳平和上声相混

该实验结果与沈晓楠的完全相反,原因就在于实验材料的不同,沈晓楠实验还有来自语调的干扰。但语调也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并不能否认沈晓楠的实验,如果实验材料换成三音节词或词组,那么实验结果也许还会有变化。

(二)声调偏误的原因

1.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汉语语音规则的泛化和母语干扰

赵元任先生根据汉语四声音高所设计的“五度标记法”对于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他们并不能理解每个声调的音高变化听来到底是怎样,再加之轻声、上声、去声、“一”“不”的音变等,就会使原本就抽象的声调学习更加困难。此时,声调偏误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教师教会了学生发好单个音节的上声之后,组合在一起的上声音节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些规则很容易让学生困惑。来自母语的干扰和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则,增加了声调的学习难度。3.教材和教师的问题

在众多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声调编写明显不足。李丹青(2011)指出,《汉语教程(第一册)》(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讲到声调时,只说“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基本声调,分别用声调符号‘ˉ’‘@’‘ˇ’‘A’表示。声调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

后面有声调标记法,其后有一些变调和辨调的练习。其他的教材也都是这种模式,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用大量时间来教授汉语拼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有层次有系统的教学,讲授完声韵调如何组合后,就转入课文学习,教师对声调的教学此时则仅限于纠错了。在学习更深层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时,并没有配合一定的声调训练,他们声调的准确度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声调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不停地“示范――模仿”,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

4.学习环境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目的语国家和本国学习汉语的效果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学习汉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汉语交流,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化。

学习者自身如果非常努力,且对汉语有着浓厚兴趣,学好汉语就相对容易。学生如果开朗外向,上课就会积极回答问题,增加练习汉语口语的机会。学生如果课外善于结交中国朋友,就会促进汉语学习。

四、对声调教学的建议

(一)声调教学的顺序

从单音节字调入手,先教阴平,以便为其他三个声调音高的升降幅度定下基调;接着教去声,阴平的高度可以决定去声的起点,避免它“降不下来”;然后教阳平,去声的终点可以作为阳平起点的标准,避免“阳平上不去”的问题。在接触过降调(去声)和升调(阳平)的基础上再学上声,难度会小一些。(谭董妍,2010)

对美国学生来说,还是先教“半上”为宜,因为在实际语流

中,“半上”出现的频率比“全上”多。将调型为低平的“半上”与调型为高平的阴平放在一起教,便于学生认识这两个声调的特征。在学好“半上”的基础上,再教“全上”,困难会小些。“全上”的主要问题在于低音部分不够低、不够长,而不在于低音过后能否上升。(沈晓楠,1989)

(二)在语流中学习声调

在语流中学习声调,设计多音节的练习。因为大部分学生单字读音时,声调基本是准确的,但到了语流中就完全变调了,形成了大量中介音。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在语流片段中学习声调。(林珍华,2011)

任何语言学习的落脚点都是让学习者能够应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交际时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多个句子完整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语流。在语流中学习声调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各种教材设计都以对话、长段落为课文内容的原因。

(三)声调特征教学

受声调区别性特征理论的影响,林焘认为:“学习声调,主要应该是学会分清调类,至于调值,不必过于严格要求,一定要和标准调值说得完全一致。”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中两类带有普遍性的声调偏误:阳平和上声的混淆,以及阴平和去声的混淆,王安红提出了“声调特征教学”的设想,并在教学中实践。声调特征是指不易受到语调影响的声调音高特征,她把四声的声调特征归纳为:高平、升(中升或低升)、低降、高降。教师在进行声调操练时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声调间声调特征的差异。她在声调正音课中首先引入“高、低、升、降、平”5个概念。接着在“高、低、升、降、平”的示范练习中让学生明白汉语声调的“高低”只是相对的差别,并无固定的音值。然后讲清每个声调的声调特征,进

行声调发音、正音训练。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明白声调是有变化的,但不严格要求音值,这样还是会产生“洋腔洋调”的问题,此时学生掌握了一种变化的调子,彼时基调变了,声调也会发生变化,很难由学习者自己把握。

(四)控制声带松紧

程美珍、赵金铭认为声调可以从物理上和生理上解释。从物理上解释“声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从生理上解释“就是声带松紧变化。声带松,发音低;声带紧,发音高。”根据声调是音高决定的而音高的变化又是由声带的紧张度决定的这一声调发音原理,关键在声调教学中,通过重点教学生如何控制声带松紧,指导学生发准四声,防止声调偏误。

没有学过语音学或生理学知识的人很难控制声带松紧。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很难对学生描述如何控制声带。我们发出几个不同的音,在发声时声带的松紧变化是非常小的,而且也很难把握,因此这种方法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

五、结语

声调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汉语声调,这一难点会一直存在于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要花大力气教声调,并且要配合各种练习,从单字到双音词、再到三音词或词组、进而进入语流,全面地练习声调,尽最大可能减少偏误。在之后的教学中,对声调的教学也不能放松,必须把声调偏误的纠正一直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语音基础,保证以后的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本文对近年来所做的研究进行了粗浅的梳理,这些研究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