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说课稿详解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与饲料 01 绪论教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 01 绪论教案
三、总结: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的相关概念和本课程的内容,明确该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调实践技能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复习思考题
1.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2.简述动物营养与饲科学的发展动态。
教学难点
饲料及其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作业
1.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2.简述动物营养与饲科学的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程回顾与导入:
1、课程回顾:通过提问或讲授方式前面课程内容。
2、课程导入: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入本次课程学习。
二、学习与讲解内容
(一)本课程的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动物营养基础和动物饲养两大部分。(研究方向、重点不同,所以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1、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
(二)本课程的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动物营养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饲养标准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配置营养全价的日粮,以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同时研究饲料的加工及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的营养潜能。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技能训练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和操作演练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化学、生物化学为后续课程的基础,它所论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更多的一般指导意义。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理解营养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饲料的分类、特点及营养价值,能够合理搭配饲料。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提高动物养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需求等。

2. 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饲料的分类及特点:粗饲料、精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等。

4. 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消化率等。

5. 饲料搭配原则:平衡营养、满足动物需求、经济实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饲料的分类、特点及营养价值。

2. 教学难点:饲料搭配原则及饲料营养价值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饲料的分类及特点、饲料搭配原则。

3. 采用讨论法分析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养分与饲料》相关章节。

2. 课件: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饲料的分类及特点、饲料搭配原则等。

3. 案例素材:各类饲料样本或图片。

4. 讨论题目:如何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动物养护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营养不良和饲料错误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动物养分与饲料》的关注。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介绍营养、营养素、营养需求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营养的重要性。

3. 讲解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4. 讲解饲料的分类及特点:介绍粗饲料、精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等饲料的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

5. 讲解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讲解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消化率等指标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

6. 讲解饲料搭配原则:介绍平衡营养、满足动物需求、经济实用等饲料搭配原则,让学生能够合理搭配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动物健康。
营养与动物疾病治疗
03
在疾病治疗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动物康复。
05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物,长期积累在 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
维生素饲料
如维生素预混料,用于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粉碎
将大块的饲料原料粉碎成适当的大小,以便 动物消化。
制粒
将饲料制成颗粒状,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 利用率。
混合
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以保证饲料的质 量和营养的均衡。
干燥
将湿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和损 失营养。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饲养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饲养计划 进行定时、定量投喂,并做好饲养记录。
3
饲养计划的调整
根据动物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等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饲养计划,以满足动物生产需求。
饲养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01
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动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01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 配方。
02
考虑饲料原料的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优化饲料配 方成本。
03
结合动物的生长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03
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PPT课件教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PPT课件教案

动物营养学教案
52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该体系规定:食入每兆焦耳ME的饲粮, 瘤胃微生物可合成8.34gRDP,所以: RDP = 8.34×43=358.6g
可利用RDP?
动物营养学教案
53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可利用RDP=RDP×0.8×0.85×0.8=195 (g)
0.8、0.85和0.8分别代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中的 真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和义
饲养标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含义。 早期的“饲养标准”基本上是直接反应动物在实际生产 条件下摄入营养物质的数量,“标准”的适用范围较窄。 现行饲养标准更为准确和系统地表述了实验研究确定的 特定动物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定额数值。
动物营养学教案
6
二、内容
饲养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
动物营养学教案
10
第二节 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需要的概念 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概念
1、维持
指动物不生产、 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的 状态
2、维持需要
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教案
12
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一.维持能量需要测定方法 二.维持蛋白质需要测定方法 三.矿物质、维生素维持需要的测定方法
动物营养学教案
31
二、生长肥育规律
1 、总体的生长
(1)绝对生长 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 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 规律是慢——快——慢。(图)
动物营养学教案
32
(1)绝对生长模式
二、生长肥育规律 (2)相对生长
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 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 的增长而下降。(图)

动物营养饲料说课稿

动物营养饲料说课稿

• 6、教学反馈
• 课堂教学中增强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有:
1、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 组织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提问、鼓励质疑、讨论等手段, 使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知道学生是如何思 考的,错误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 2、体态语言的交互。课堂上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无一 不传送着肯定、否定、听懂、没听懂、有疑问等丰富的教 学信息,教师应善于“听其言、观其行”,及时捕捉这些 信息进行教学调整; 3、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与学习的 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想法,这不但会拉近教 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为准确做出 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除了注意课堂上的实时交互进行反馈 之外,也要注意在作业、测试、活动等非常时交互情况中 的反馈。
7、教学后记
• 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 对
(1)对教材的理解。写教学后记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 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 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质有无 欠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备课的设想有无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 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是否宽严适度(如教师对偶发事 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不同意见等,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的时机处理 是否得当等等。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所以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建议,搞好调 查研究, 摸索学生的思想,不断探索该时代的学生心理特征。 (4)学习有关的业务材料,以丰富自己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5)写点滴体会。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 便能形成宝贵的经验。
六、说学法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第一章:动物养分概述1.1 养分概念与分类介绍养分的基本概念讲解养分的分类及其作用1.2 动物养分需求介绍动物养分需求的基本概念讲解动物养分需求的影响因素1.3 养分代谢与平衡介绍养分代谢的基本过程讲解养分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二章:饲料分类及特性2.1 饲料分类介绍饲料的分类方法讲解各类饲料的特点及应用2.2 饲料营养成分介绍饲料营养成分的基本概念讲解各类营养成分的作用及评价2.3 饲料质量评价与检测介绍饲料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讲解饲料检测的重要性及方法第三章:饲料添加剂3.1 饲料添加剂概念与分类介绍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概念讲解饲料添加剂的分类及作用3.2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讲解饲料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饲料添加剂过量使用的影响3.3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介绍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的重要性讲解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原则第四章:动物饲养管理4.1 饲养管理基本原则介绍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讲解饲养管理原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4.2 饲养环境控制介绍饲养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讲解饲养环境控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3 饲养密度与饲养方式介绍饲养密度及饲养方式的影响讲解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和选择饲养方式的方法第五章:动物养分与饲料配制5.1 饲料配制原则介绍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讲解饲料配制原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5.2 饲料配制方法介绍饲料配制的基本方法讲解饲料配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5.3 饲料配制实例分析典型动物(如猪、鸡等)的饲料配制实例讲解饲料配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动物营养与健康6.1 营养与动物健康的关系讲解营养与动物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良营养对动物健康的影响6.2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介绍营养性疾病的基本概念讲解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6.3 饲料与动物产品质量讲解饲料对动物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提高动物产品质量的饲料配制策略第七章:饲料资源利用与保护7.1 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分析我国饲料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7.2 饲料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讲解饲料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介绍饲料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7.3 非常规饲料的应用介绍非常规饲料的基本概念讲解非常规饲料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第八章:饲料工业与发展8.1 饲料工业概述介绍饲料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2 饲料生产技术讲解饲料生产的基本工艺分析现代饲料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8.3 饲料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介绍饲料企业管理体系讲解饲料市场营销策略及运营方法第九章:动物饲养试验与评估9.1 动物饲养试验设计讲解动物饲养试验的基本原则介绍动物饲养试验的设计方法9.2 动物饲养试验实施与数据分析讲解动物饲养试验的实施步骤分析试验数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9.3 动物饲养试验的应用介绍动物饲养试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动物饲养试验对饲料营养研究的意义第十章:动物养分与饲料的未来发展10.1 动物营养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讲解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动物营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新型饲料的开发与应用介绍新型饲料的基本概念讲解新型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10.3 动物养分与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讲解可持续发展在动物养分与饲料产业的重要性介绍实现动物养分与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养分概念与分类:理解养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动物养分与饲料》的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

理解动物养分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2 动物养分概述介绍动物养分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动物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1.3 饲料概述介绍饲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养分2.1 蛋白质养分介绍蛋白质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蛋白质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2 碳水化合物养分介绍碳水化合物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碳水化合物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3 脂肪养分介绍脂肪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脂肪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饲料3.1 饲料原料介绍饲料原料的分类和特点。

分析饲料原料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3.2 饲料添加剂介绍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饲料添加剂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3.3 饲料配制介绍饲料配制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饲料配制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动物养分代谢与需要4.1 动物养分代谢介绍动物养分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分析动物养分代谢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4.2 动物养分需要介绍动物养分需要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分析动物养分需要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饲料质量评价与检测5.1 饲料质量评价介绍饲料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分析饲料质量评价在饲料选购和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5.2 饲料检测技术介绍饲料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分析饲料检测技术在饲料质量和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氨基酸与蛋白质营养6.1 氨基酸的分类与作用介绍氨基酸的分类及生物化学性质。

分析氨基酸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6.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分析不同蛋白质来源的营养价值。

6.3 蛋白质代谢与氨基酸平衡阐述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讲解氨基酸平衡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7.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作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9
(3)体表氮损失 按代谢体重估计:0.018gN/W0.75
动物营养学教案
18
2 维持蛋白质需要的估计
维持N需要 = EUN+MFN+体表N ≈ EUN+MFN
维持蛋白需要 ≈ (EUN+MFN)×6·25
动物营养学教案
19
三、维持的矿物元素、维生素需要
1、矿物元素的维持需要
内源代谢的基本特点是代谢损失量小,反复循环利用程 度高。
1、生长
从物理的角度看,生长是动物体尺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 从生理的角度看,则是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大,组织器官
的发育和功能的日趋完善;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长又是机体化学成分,即蛋白质、
脂肪、矿物质和水分等的积累。
动物营养学教案
30
一、生长育肥的概念
2、肥育的概念
肥育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化饲养而 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例如: 一头体重200Kg的小公牛,日增重750g,每千 克 增 重 含 蛋 白 质 160g, 维 持 所 需 蛋 白 质 为 每 2.19g/KgBW0.75 , 皮 屑 损 失 为 0.1125g/KgBW0.75,日需代谢能(ME)43MJ, 计算RDP和UDP的需要?
动物营养学教案
51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动物营养学教案
46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一)生长肥育猪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NRC(2019)是先确定维持及生长(蛋白质 沉积)的氨基酸模式,然后分别测得其可消 化赖氨酸的需要,再根据各自的氨基酸模 式可推算出其它氨基酸的需要量(真可消化 氨基酸),维持加生长即为总的真可消化氨 基酸的需要。
动物营养学教案
内源钙损失:幼猪:23mg/kg体重/d 20kg以上:32mg/kg体重/d 一般:0.14-0.16g/MJ DE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案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案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案课题名称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授课方法课堂讲授授课班级学时分配 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课题分析课题重点组成动植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课题难点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及动植物体构成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考勤、回顾知识 5min二、讲授新内容(一)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15min(二)植物体与动物体的化学组成。

20min(三)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 25min1.水;2.粗蛋白;3.粗脂肪;4.碳水化合物;5.粗灰分;6.维生素。

(四)动植物体化合物组成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

20min 三、总结 5min课后学习1.简述动植物体六大营养物质的概念。

2.思考学习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动物饲养中有何意义。

教师审批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高等动物按其食性可分为杂食动物、草食动物及肉食动物等三大类。

在动物生产中,为人类提供畜产品或动力的动物则主要是杂食动物,作为人类及动物基本营养源的食物均系植物或其副产品,作为动物食物的植物及其副产品,含有可供构成和更新动物体组织及形成产品的营养物质,并能氧化产生能量以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

植物利用太阳能,以CO 2,H 2O等原料合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动物则利用植物体内的这些营养物质。

二者在化学组成上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正确与合理地组织畜禽饲养,必须首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无论动物或植物体内约含60多种元素,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两大类: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 如C、H、O、N、Ca 、P、K、Na 、C1、Mg 、S等,其中C、H、O、N含量最多。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如Fe 、Cu 、Co 、Zn 、Mn 、Se 、I 、Cr 、F 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16
饲料成型加工技术
压片
将粉碎后的原料压制成薄片状,提高饲料的密度和硬度,减少粉尘 和浪费。
制粒
将原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状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方便动物采食。
膨化
通过高温高压处理,使原料膨化成为多孔、松脆的结构,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2024/3/27
17
饲料调制技术与方法
添加营养性添加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水分
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
蛋白质
构成动物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参与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2024/3/27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矿物质
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性,参与酶系统的组成等。
• 牛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
• 羊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羊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同时,针对羊对铜和硒的特殊需求,需要在饲 料中添加适量的铜和硒制剂。
5
营养与动物健康
营养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免 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动物对疾 病的易感性。
营养与动物繁殖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如发情、排卵、受孕、妊娠、分娩等。
营养与动物生长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教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教案

(二)粗蛋白质(CP) 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
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 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两 部分。NPN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 粗蛋白质=饲料样品含氮(g)6.25×100%
饲料样品重(g)

蛋白质


非蛋白质含氮物
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四、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 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
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 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是构成 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 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素以及对动物有机 体起消化、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动 物体内的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构成的。
12 5.1 72.6 214.6 5.8 79.1 20.9
阉牛(肥)
43
13
41 3.3 72.5 21.9 5.6 79.5 20.5
绵羊(肥)
74
16
5 4.4 78.4 17.0 4.6 78.2 21.8
绵羊(瘦)
40
11
46 2.8 74.3 20.5 5.2 79.3 20.7
猪(体重8kg)
73
17
6 3.4 78.2 18.2 3.6 83.3 16.7
猪(体重30kg) 60
13
24 2.5 79.5 17.2 3.3 84.3 15.7
猪(体重100kg) 49
12
36 2.6 77.0 18.9 4.1 82.4 17.6
母鸡
57
21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章节一:动物养分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养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动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和作用。

3. 认识动物养分的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1. 动物养分的定义与作用。

2. 动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3. 动物养分的基本分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养分对动物生长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介绍动物养分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分类。

3.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动物养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章节二:蛋白质与氨基酸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掌握氨基酸的分类和作用。

3. 认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作用。

2. 氨基酸的分类和作用。

3.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蛋白质在动物养分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介绍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氨基酸的分类。

3. 小组讨论:分析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动物生长中的相互关系。

章节三:碳水化合物与能量教学目标:1.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能量释放过程。

3. 认识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作用。

2.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能量释放过程。

3.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碳水化合物在动物养分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能量释放过程。

3. 小组讨论:分析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在动物生长中的相互关系。

章节四:脂肪与能量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掌握脂肪的分类和能量释放过程。

3. 认识脂肪和能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作用。

2. 脂肪的分类和能量释放过程。

3. 脂肪和能量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脂肪在动物养分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介绍脂肪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能量释放过程。

3. 小组讨论:分析脂肪和能量在动物生长中的相互关系。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9
第三章 营养需要 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学教案
1
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维持营养需要 第三节 各类生产需要
动物营养学教案
2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二、内容 三、应用
动物营养学教案
3
一、概念
1、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也称营养需要量)
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 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 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 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一、维持能量需要的测定方法
1. 有关的概念与定义
(1)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 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 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绝食代谢 指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 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动物营养学教案
14
4.采食条件下维持能量需要的估计
1、生长
从物理的角度看,生长是动物体尺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 从生理的角度看,则是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大,组织器官
的发育和功能的日趋完善;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长又是机体化学成分,即蛋白质、
脂肪、矿物质和水分等的积累。
动物营养学教案
30
一、生长育肥的概念
2、肥育的概念
肥育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化饲养而 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该体系规定:食入每兆焦耳ME的饲粮, 瘤胃微生物可合成8.34gRDP,所以: RDP = 8.34×43=358.6g
可利用RDP?
动物营养学教案
52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可利用RDP=RDP×0.8×0.85×0.8=195 (g)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设计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本课的课程定位与课程任务。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

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

企业精英和我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老师注重知识理论讲授,企业人员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知识理论指导实践。

对于营养分析到饲料分析化验室去做,对于代饲养实验到养殖场去做。

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情景,工作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改革创新内容体系、内容安排实用、必需、够用,突出实践技能该变传统的内容体系,传统的内容体系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

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课改后压缩理论知识,知识选用以够用、适度、必需为原则,简化理论传输,强调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选取实用性强、生产必需的动物营养技术。

对营养学的一般原理要在技能培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饲养试验、营养分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以掌握饲养员和化验员岗位必需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实践操作、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训手段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实践教学中,把实验实训转化成任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每一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提出项目、解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方式,教学的过程就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教与学有机融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针对性明确,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在项目中得到强化和提高(三)教学实施条件1、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1)“双师”结构动物营养课程组成员共11人,其中具有“双师”证书的教师8人,外聘企业生产指导教师2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学中做、做中学”互动教学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为解决课程教学中部分知识抽象难懂的问题,在教学
过程中合理使用声、像、三维,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现 场观摩教学等,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 1、利用挂图(营养需要量表、饲料营养价值表等) 2、利用实物(各种饲料原料和成品)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1
教学设计
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依据《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基本项目 设置,以创新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打破以知识传 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好教学内容、训练手段与方法 的最佳组合。充分利用教学改革成果加强素质教育,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安 排基本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抓好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1
教学设计
行业调研 分析要求 任务分解 领域构建 情境创设 组织实施 基于 工作 过程 系统 化
理念
实现把枯燥的理论 知识教的明白、浅显, 学的轻松、简单,用 的得心应手。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1
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2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制订课程标准 重点内容
组 织 过 程
动物营养需 要量表 饲养标准
饲料营养 价值表
课 程 综 述
饲料配方
动物饲养试验和 饲养效果的检查
配合饲料
动物的 科学饲养
饲料资源的 合理利用
动物生产效益的提高 动物生产成本的降低
三、教学内容分析
3
重点难点
重点:饲养标准的使用、饲料加工、饲料品质的鉴 定、饲料配方的设计。 确定依据: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最终目的是“以
6课时
70课时
12课时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难点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 准、动物营养基础、饲料 与饲料加工、饲料配方设 计、饲料常规分析
饲养试验和饲养效 果检查,掌握根据 畜禽种类、生长期等 调整饲料配方等技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
2
课程综述
动物营养需要 量的研究
营养与养分的基础研究
饲料营养价 值的评定
三、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授课对象为畜牧高职一年级下学 期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生物化 学、生态学、生物统计等相关基础课,有了一定的基础 ,初中也学习过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等课程,所以对
学习本课程有较大的帮助。
三、教学对象分析
2
存在问题
学生文化功底薄弱,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
三、教学内容分析
5
课程技能和实训
【实验实训】20学时,10个实验实训项目,每个项目2个课时。 1.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2.饲料的物理学鉴定 3.饲料中水分及其挥发物质的测定 4.饲料中有机物的测定 5.饲料中其他物质的测定 6.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观察与识别 7.常用饲草、饲料的识别 8.饲料的感官鉴定与显微镜检查 9.饲料添加剂的识别与应用 10.产蛋鸡全价饲料配方设计 【综合技能训练】 一周 1.饲养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2天 2.参观配合饲料厂 1天 3.养殖场饲养效果分析与营养诊断 2天
知识目标
1.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及其功用; 2.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畜禽体内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 3.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4.掌握饲料的分类方法,明确不同饲料的营养特点; 5.掌握饲料配方设计技术; 6.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 7、懂得饲养试验的设计及饲养效果的检查;
8、能进行饲料的常规分析。
5
教学评价
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 重考核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本课程学习过程 中,教师应加强平时考勤考核,对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学 习笔记和作业、实验报告等认真检查记载,学习中途和结束 可进行必要的测试,以全面评价学生掌握本课程学习情况。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5
教学评价
《动物营养与饲料》
谢谢!
评价体系
过程性 考核 终结性 考核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为主线,本课程以综合应用能力 为考核内容,构建过程性考核 和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设计理念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5
教学评价
过 程 性 考 核 60% 终 结 性 考 核 40%
课堂讨论(10%) 本方案在设计时,着重考虑:
二、课程任务和目标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
特点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前提
突出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目标
熟悉和掌握饲料配方设计和饲料配制的基本流程,具备一定的饲料 配制和饲养试验设计技能,达到饲料检验化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资 格证书相关技术考核的要求。
二、课程任务和目标
能力差,求知欲不强,不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3
教学对策
紧扣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专业内容密切联系动物饲养和饲料生产实际, 注意与国家制定的家畜饲养员、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突出实用性、
适用性和实效性;注重选用饲料营养成分、饲料原料卫生和饲养最新标准,以与适 应饲料生产企业的现行标准,满足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平时要 求学生学习以理解和应用为主,因为农村养殖户基本都是自己配制饲料,所以让学 生经常到农村养殖户观看和参与饲料原料的鉴定和饲料的配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感性认识以及将知识用于实践,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贯彻 “必需、够用”的原则。 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应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理解能力,课上认真“听、思、 研、练、记”,课后要认真复习巩固和预习准备。
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有进一步学习
和创业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与结构、重难点、学时;
课程技能和实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模块
教学基本模块
基本概念、基本组织、 动物营养概述
难点突破:通过实验、实习实训,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和 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 做一体化;经常上网和查阅资料,关心饲养标准的变化情况; 经常到农村养殖户和饲料加工厂见习和实习,将所学知识得 到及时的巩固。
三、教学内容分析
4 2
学时分配
其 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教学内容 绪 论 动物营养概述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基础 饲料与饲料加工 饲料配方设计 饲养试验和饲养效果检查 饲料常规分析 合计 总时数 2 4 10 18 30 10 8 6 88 理论 2 4 10 16 22 6 4 4 68 实验实习 0 0 0 2 8 4 4 2 20
动物营养与饲料 后续课程
定位:核心专业基础课
畜牧各论、 宠物饲养、 兽医临床等
这些课程是学习 后续课程是对动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 岗位群:饲料品质管 物营养与饲料中所涉 为动物营养与饲料课 理、饲料检验化验、 及的饲料配制等知识 饲料配方设计、饲料 点进行实际应用。 程奠定基础。
生产及管理等等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4
课程资源
校内实训基地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4
课程资源
我们周围的饲料加工厂是很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我们学校要为为“三农” 服务。广大的农村养殖 户基本上都是自己配制饲料,所以他们都可以成为 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我们学好了饲料配制技术, 可以随时为广大农村养殖户服务。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
五年制高职畜牧专业
动物工程系 朱刘洪
二 课程任务
和目标

团队 情况
四 教学内
容分析
五 教学对
象分析

课程地位 与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教学 设计
九 课程建设
考核 八 评价
教学方法 七 和手段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地位
前修课程
动物解剖生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生态学 、生物统计等
考勤纪律(10%) 学习态度(10%) 个人书面作业(10%) 项目作业、讨论(20%)
学生的学习态度;
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评 价 指 标
独立完成与团队合作;
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期中考核(15%)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末考核(25%)
五、课程建设
现代养殖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 涌现,所以在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材的更新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引入行业标准,进行 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充实和创新,编写校本教材,与 时俱进服务行业发展与学生就业。 2.师资的培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创新和丰富 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大 为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扩大 实验室面积,增添实践教学设备及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基 地建设。
开放教学
编写教学大纲
难点内容 制订授课计划
教学 安排
课外教学
考核模式
创设学习情境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坚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项目化、任务化、理实一体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