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混凝沉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混凝沉淀实训,了解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混凝剂的选择、投加量及沉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水质处理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设备与材料(1)设备:混凝沉淀池、搅拌器、取样器、沉淀瓶、滴定管、烧杯等。
(2)材料:原水、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2. 实训步骤(1)原水取样:用取样器从原水中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烧杯中。
(2)混凝剂投加: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计算投加量。
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滴定管准确量取所需体积,加入原水烧杯中。
(3)混合:启动搅拌器,使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确保混凝剂均匀分布在水中。
(4)反应: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沉淀时间。
待混合液中的悬浮物逐渐形成絮体,沉淀速度明显加快时,停止搅拌。
(5)沉淀:将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效果。
待沉淀物沉降到底部,上清液清澈时,记录沉淀时间。
(6)取样:用取样器从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取一定量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 实训数据记录与分析(1)原水水质指标:浊度、PH值、COD等。
(2)混凝剂投加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3)沉淀效果:观察沉淀时间、沉淀物形态及上清液浊度,分析沉淀效果。
(4)水质分析:对沉淀后的上清液进行浊度、PH值、COD等指标分析,评估水质处理效果。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1)原水浊度:XX mg/L。
(2)最佳混凝剂投加量:XX mg/L。
(3)沉淀时间:XX分钟。
(4)上清液浊度:XX mg/L。
(5)COD去除率:XX%。
2. 实训分析(1)混凝剂选择: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
本实验中,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其效果较好。
(2)混凝剂投加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XX mg/L,能使沉淀效果达到最佳。
(3)沉淀时间: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沉淀时间为XX分钟,上清液浊度达到XX mg/L,符合水质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环境学院朱ຫໍສະໝຸດ 力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的过程和现象,了解混凝的净水
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3.学会确定某种水样的最佳混凝条件.
二、实验原理
• 胶体特性
• 混凝原理
• 混凝过程
• 影响因素
三、试验设备及试剂
1.混凝试验机、浊度仪、pH计、温度计
4.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
程度等 5.分别取出100mL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平行测两次。
四、实验步骤
(三)最佳pH值的影响
1.用6只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置于混凝机上,放入搅拌桨。 2.1号烧杯水样使pH值等于4,其他水样依次pH值依次增加一个pH值 单位。 3.投加(二)中确定的最佳投药量,按(二)中的转速进行实验。 4.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 小、密实程度等。 5.分别取出100mL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平行测两
次。从而确定最佳pH值。
五、注意事项
1.加药必须同时进行 2.取上清液测浊度 3. 改变投药量和pH范围再做实验,在一定的数据范围内考 虑正交试验设计 4. 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混凝设备以及工艺单元的用法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及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 2.设计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的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
(二)确定最佳投药量
1.用6只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置于混凝机上,放入搅拌桨,调好同
(一)2中的pH值
2.换算好(一)3中效果好的混凝剂的投加量,取这个投加量的1/3投入1号烧 杯,取这个投加量的2倍投入6号烧杯,利用均分法确定另4只烧杯中的投药 量(也可根据0.618法) 3.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0转/分钟)0.5min,中速搅拌(150转/分钟) 5min,慢速搅拌(70转/分钟)10min,静止沉淀10min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
同组者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实验目的: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
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
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得以去除。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实验,研究混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最佳混凝剂用量及混凝时间,为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混凝剂一般为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高分子物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吸附、中和、电中和和凝聚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室自来水、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玻璃容器、pH计、浊度计等。
方法:1. 取一定量自来水倒入玻璃容器中;2. 用搅拌器将水搅拌均匀;3. 用pH计检测水的初始pH值;4. 在搅拌的同时,向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5. 混凝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观察絮凝体的生成情况;6. 用浊度计检测水的浊度,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混凝剂用量的增加,水中絮凝体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浊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2. 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絮凝体的大小逐渐增加,浊度进一步降低,但当混凝时间过长时,絮凝体又会发生分散,浊度会有所上升;3. 初始水质的pH值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在6.5-7.5之间时,混凝效果较好。
结论:混凝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和混凝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实验,我们对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经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混凝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2. 探究不同混凝剂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3.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条件,以优化水质净化效果。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混凝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过程是利用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过程。
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等作用,使杂质颗粒相互吸引、聚集,形成易于沉降的絮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原水、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SAS)、氢氧化钠(NaOH)、硫酸铁(FeSO4)、碳酸钠(Na2CO3)等。
2. 实验仪器:混凝实验装置、电子天平、pH计、浊度计、搅拌器、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原水置于烧杯中,测定初始pH值和浊度。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混凝剂,搅拌一定时间。
(3)测定混凝后的pH值、浊度和沉淀时间。
(4)观察沉淀物形态,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条件:(1)原水:取自某地表水体,浊度约为30NTU。
(2)混凝剂:PAC、SAS、NaOH、FeSO4、Na2CO3等。
(3)搅拌速度:100-200转/分。
(4)沉淀时间:30分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混凝剂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表1:不同混凝剂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混凝剂 | 投加量(mg/L) | 沉淀时间(分钟) | 浊度(NTU) || ------ | -------------- | ---------------- | ------------ || PAC | 20 | 30 | 1.5 || SAS | 20 | 30 | 2.0 || NaOH | 20 | 30 | 1.8 || FeSO4 | 20 | 30 | 1.2 || Na2CO3 | 20 | 30 | 2.5 |由表1可知,PAC和FeSO4的混凝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0%和60%。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页共页第实验报告(9)10%Al(SO)溶液500mL。
342(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剂混凝机理及作用方式;2、掌握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3、熟悉混凝工艺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混凝时,混凝剂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荷中和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团,并形成一定密度的絮体,从而使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或胶体颗粒等杂质得以集结、附着并迅速沉降。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高聚物两大类,常用的有氯化铝、硫酸铝、聚合铁盐、聚合铝盐等。
三、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混凝澄清装置中;2、将混凝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槽,并进行搅拌;3、待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充分反应后,停止搅拌;4、观察混凝后水样的悬浮物;5、待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分别使用了氯化铝和聚合铁盐作为混凝剂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均能使水样中的悬浮物集结成絮体并沉降,但聚合铁盐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聚合铁盐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官能团化合作用,能有效地集结水中的杂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混凝实验,初步了解了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和作用方式,掌握了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凝时间,以及混凝后需等待悬浮物沉降后再进行测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剂的种类选择,根据水质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混凝剂。
六、参考文献[1] 水处理学. 朱成钢,刘上岐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 环境工程学. 丁仲礼,林长森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膨胀土等胶结材料的沉降实验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沉淀特性,包括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胶比、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提高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不同品种的硅酸盐水泥2. 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3.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4. 标准砂、碎石等骨料5. 蒸馏水实验方法:1. 按照预定的水胶比和水泥用量,配制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样。
2. 将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3.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整至适当的浆体浓度。
4. 将混合浆体置于沉淀实验模具中,保持静置24小时。
5. 测量并记录沉淀层的厚度和质量。
6. 分析不同因素对沉淀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1. 水泥品种对沉淀性能有一定影响,硅酸盐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的沉淀层较薄。
2. 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沉淀层厚度有所增加,但超过一定比例后,沉淀层厚度增长趋于平缓。
3. 较低的水胶比有助于减少沉淀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
4. 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可以有效降低沉淀层的厚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5. 使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沉淀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用量、调整水胶比、使用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沉淀性能。
这些发现对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工程表现。
混凝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水处理篇)实验实验二化学混凝一、实验目的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温,pH值,混凝剂种类、加量以用搅拌速度和时间等。
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影响的错综复杂,且非拘一格,所以混凝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通常要用混凝试验来确定。
衡量混凝主要指标是出水浊度和主要污染因子浓度。
实验方案技术及数据处理常用优选法和正交设计等数理统计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进行混凝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混凝剂品种的筛选,以及与待处理废水相适应的pH值和混凝剂加量的确定等),并对实验数据作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
所谓化学混凝,是指在废水中投加化学剂来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方法予以分度的单元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凝聚和絮聚两个步骤,二者统称为混凝。
具体地说,凝聚是指在化学药剂作用下使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则是指为絮粒在水流紊动作用下,成为絮凝体的过程。
根据混凝过程的GT值要求,在药剂与废水的混合阶段,对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要求是高速短时;而在反应阶段则要求低速长时。
两个阶段的搅拌转速n(r,p,m)和搅拌时间T由GT=104-105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水处理中,混合阶段的G值约为500-1000秒-1,混合时间为10-30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在反应阶段,G值约为10-100秒-1,停留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2、721型分光光度计;3、pH计或精密pH试纸;4、温度计;5、50mL注射器;6、秒表;7、量筒;8、1000 mL烧杯,250mL 烧杯;9、移液管;10、混凝剂:10g/L FeCl3,10g/L 聚合氯化铝;11、10%盐酸,10%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pH值。
水污染 混凝试验
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2.针对某一废水,选择Al2(SO4)3,FeCl3,两种混凝剂,试验比较后确定适合的混凝剂。
3.确定影响因素:投药量,PH值,搅拌,对实验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试剂)仪器:六联搅拌器1台或磁力搅拌器,PH酸度计1台或PH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台,250ml烧杯6个,移液管1ml、2.5ml、5ml、10ml、50ml各2支、洗耳球两个、胶头滴管2个,注射针筒6支,秒表。
试剂:Al2(SO4)3,FeCl3,500g各一瓶或它们相应的1或10%溶液500ml各一瓶,30% NaOH溶液和10% HCl溶液500ml各一瓶。
三、实验步骤1. 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 取6个250ml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至于六联搅拌机平台上。
(2) 用浊度仪和pH计确定原水样的浊度和pH。
(3) 初步确定形成矾花所用最小混凝剂量: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原水,每次投加混凝剂0.5ml,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记录其消耗的混凝剂量,即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 确定实验室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上步中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投加量,用依次增加1/3投加量的原则求出2-5好烧杯混凝剂投加量,然后分别加入混凝剂。
(5)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慢速搅拌5分钟。
(6) 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10分钟,用移液管移取上清液50ml放入比色管内摇匀,立即用浊度仪测量浊度,每个水样测量3次。
2. 最佳PH值的确定(1) 取6个250ml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至于六联搅拌机平台上。
(2) 用浊度仪和pH计确定原水样的浊度和pH。
(3) 调整原水pH: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0ml、0.5ml 盐酸溶液,依次向4,5,6号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3.0ml、4.0ml氢氧化钠溶液,经搅拌摇匀后用pH计测定水样的pH。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 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 S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文档资料
•14
5. 悬浮物测定方法: 1将定量滤纸置于称量瓶内烘至恒重W1; 2将抽滤水样后滤纸放入称量瓶中,烘至恒重W2;3悬浮
物浓度
CWW2 W1 VV
布氏漏斗
抽滤瓶
干燥塔
•29
七、思考题 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 响? 2.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30
测压管
1 23456
反冲洗出水
进水口
无
烟 煤5 7
石 英 砂4
8 出水 9
排空口
砾 石
6 反冲洗
10
进气口3Βιβλιοθήκη P2聚乙烯水箱
21
过滤柱
原水泵 移动水箱
•31
过滤设备
•32
2. 反冲洗过程
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一 混凝实验
一、目的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
混凝沉淀效果,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 类,数量,还可确定其它混凝最佳条件。
•1
二、原理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
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 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 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33
实验四 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一、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 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掌握 用“间歇”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 参数的方法。
•34
二、原理 活性炭吸附是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手 段,其吸附过程可用吸附等温线表示,在 连续流吸附过程中形成一向前迁移的吸附 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二、实验原理
Fenton试剂法是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亚铁盐为催化剂
的化学氧化法。只有这两种试剂在一起时,才会显出很强
的氧化能力。
Fenton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 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 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徐文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徐文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实验装置:高位稳压水槽,氧化沟模型或完全混合型曝气池组成。 2.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 氧化沟模型 曝气池模型 分析天平: 烧杯: 1台 50ml,50只
高位稳压水槽
电动机 直流稳压电源 曝气叶轮 分光光度计: 1台
秒表:
四、实验步骤
有机废水的氧化处理
1.称取0.024g对甲氧基苯胺于250ml烧杯中,加水200ml,
搅拌溶解,取20ml该溶液测定。剩余溶液以0.5mol/L的硫 酸或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4(用试纸)。
2.置烧杯于电磁搅拌器上,在约25℃下搅拌,加入新配制 的硫酸亚铁溶液0.5ml和1ml过氧化氢,搅拌1h后,边搅拌
三、设备及试剂
(一)仪器设备 1. 六联混凝试验搅拌仪一台 2. 洗耳球 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 3. 1mL、5mL、10mL 移液管各2根 4. 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5. PHS-2型酸度计1台。 6. 浊度仪1台。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徐文
三、设备及试浓度硫酸铝
原水温度 AL2(SO4)3 FeCl3
原水PH值 聚合氯化铝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徐文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水污染管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水污染检测的基本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检测技术。
3. 学习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4. 通过实验,提高对水污染管理措施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水污染过程,研究水污染的检测与治理方法。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模拟污水样品、絮凝剂、吸附剂、微生物菌种等。
- 实验仪器:水质分析仪、pH计、浊度计、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离心机等。
3. 实验步骤(1)水污染检测- 物理检测:观察污水样品的外观,记录颜色、浊度等。
- 化学检测:使用水质分析仪测定COD、氨氮、重金属离子等化学指标。
- 生物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污水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水污染治理- 物理处理:采用絮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 化学处理:投加絮凝剂,观察絮体形成情况,调整pH值,使絮体更好地沉淀。
- 生物处理:使用微生物菌种进行生物降解,观察污水样品的COD、氨氮等指标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水污染检测结果- 模拟污水样品呈深褐色,浊度较高,COD值为300mg/L,氨氮浓度为50mg/L,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
- 污水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2)水污染治理结果- 物理处理:通过絮凝沉淀法,污水样品的浊度降至30NTU,COD值降至100mg/L。
- 化学处理:投加絮凝剂后,污水样品的COD值进一步降至60mg/L,氨氮浓度降至10mg/L,重金属离子含量降至国家标准以下。
- 生物处理:经过生物降解,污水样品的COD值降至20mg/L,氨氮浓度降至5mg/L。
三、实验讨论1. 水污染检测结果表明,模拟污水样品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污染程度较严重。
2. 水污染治理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水污染物的含量。
应用混凝沉淀技术处理污水实验
实验2 应用混凝沉淀技术处理污水实验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
混凝沉淀不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废水在未加混凝剂之前,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本身质量很轻,受水的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颗粒都带有同性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的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都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有阻碍各胶体的聚合。
一种胶体的胶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水化作用也越大,水化层也越厚,因此扩散层也越厚,稳定性越强。
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
脱稳的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
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得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
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凝聚或絮凝。
按机理,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铺四种。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