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原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794f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d.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什么是角;2.能够识别角,并掌握命名角的方法;3.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4.能够认识并掌握常用的角度单位;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简单的角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什么是角;2.命名角的方法;3.角的度量方式;4.计算简单角度。
2. 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示例进行演绎;2.角度计算需要掌握度、弧度、用角形式表示等多种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矩形、圆、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并问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图形中角的概念;•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2. 角的命名(2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进行命名;2.让学生在该线段上任意取两个点,连接成一条线段,让他们进行命名;3.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刚刚所画的线段及其两端点,画出不同的角,进行命名。
3. 角的分类(2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不同的角度;2.分类讨论角的不同类型;3.让学生进行钝角、锐角、直角的分辨,并进行命名。
4. 角的度量方法(3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并量出其角度;2.教师介绍度量角度的方式——用另一个角来度量;3.让学生自己练习用一张标尺来度量角度。
5. 角的标度和单位(15分钟)1.教师介绍角的标度和单位;2.引导学生体验几种常见的角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三步教学法进行。
•第一步,通过导入,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二步,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感知角的细节和规律,并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第三步,通过反复联系和实操,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角的知识,求解简单的角度。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P2、P3、P4的练习;2.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附近的物体,并观察其角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应章节;2.找出10个不同的锐角、直角和钝角并画出这些角。
新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46f9d5a1c7aa00b52acb51.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
教学准备情境图、三角尺、作业纸、圆片折好的角、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主题图的钟面上、剪刀上、三角尺上呈现色线,表示出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请你指出这些物品上有角吗?得出结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课件出示)2、实际操作,丰富认识。
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请拿出来。
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法用这些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都做完了吗?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要使你做得角和你同桌做得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得出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老师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把你手中的角变得比我的角大,你该怎么办?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向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然后逐渐合拢活动角,并且认真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刚才我们用纸条做了活动角,你能用纸折出自己喜爱的物品吗?(老师对你折的物品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折的物品中要有角。
)3、在生活中找角。
同学们都很有创造力,而且也都正确地指出了角,值得表扬。
其实啊!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下面,就请你和同桌一起,在我们教师中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4、画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e518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4.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锐角是指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是指等于90°的角,钝角是指大于90°小于180°的角,周角是指等于180°的角。
3. 角的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度、分、秒来表示。
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度量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课开始,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提问同学们:“这个图形是什么?”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这是一个角。
”然后我会继续提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顶点和边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回答。
二、讲解:1. 角的概念:我会用教具和图示来解释角的概念,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强调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角的分类:我会用教具和图示来展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3. 角的度量:我会用教具和图示来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解释度、分、秒的含义,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三、练习:1. 我会给出一些角的大小,让同学们用量角器来度量,并记录下来。
2. 我会给出一些角的照片或图示,让同学们判断它们的类型,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我会出一道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30°、60°和90°,请问这个三角板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的定义和公式,并用图示来辅助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7a066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2.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月13日建队日前,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同学们光荣的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1)感受角的样子。
1.作为少先队员,你们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生:三角形2.红领巾有几个角呢?谁来指指红领巾的三个角在哪?生:白板上指、画(预设)3.你同意哪位同学画的?(学生pad作出判断)全班作答老师把红领巾藏起来,你再看一看。
生:第一种是三个点,第三种是三角形,第二种是角。
4.原来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三角形。
你能根据角的样子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吗?(2)认识角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1.学生判断(ipad互动),根据学生的判断后的数据反馈,交流:②④⑥不是角,为什么?(预设:没有共同的点,线不直)学生可能会对⑤有疑惑,⑤也是角,只是角比较大。
2.观察①、③、⑤,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特征?生:一个共同的点,两条直直的线。
(板书:画出一个角)师介绍:共同的点叫做角的顶点,顶点向不同的方向发出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板书:标出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板书)3.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抢答)(3)活动:找角同学们都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眼力好。
找两三个同学跟全班分享。
(注: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物体上“尖尖的部分”称作角,如墙角、牛角,但是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不一样。
数学中的角是平面图形。
)(4)小结:通过判断和找角,我们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1)独立画角你能画一个角吗?(2)学生说自己画角的方法(巡视)(呈现四位同学画的角)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3)总结画角小儿歌听了同学们说的画角的方法,我们可以编成一个小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4)按照画角方法,再画一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c2d7d1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b.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1)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基本概念;2.学习使用角度计量的方法;3.掌握角的度数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练习册;2.教师课件、电子白板;3.量角器、圆规、直尺等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针尖大小的物品,告诉学生这个物品的名字叫做“角”。
让学生探究这个字的意义,提问:“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个字?知道它有什么意义吗?”请学生回答。
第二步:角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角的概念。
首先,教师让学生选择一支笔,将笔正对着自己的一手掌心,缓慢地转动笔的方向。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刚才笔的旋转轨迹就是角。
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角的定义:“当一条射线在平面内绕着一个端点旋转时,它就形成了一个角。
”第三步:角的名称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了角的命名方式。
例如:当射线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形成的角为∠ABC,读作角ABC。
第四步:角的度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讲解了角的度量方法。
首先,教师通过比较针尖物品旋转的角度大小让学生体会角的绝对大小;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请学生尝试量取不同角度的角。
第五步:数学符号教师向学生介绍含义丰富的数学符号和符号的使用方法,例如:“∠ABC= 60°”表示角ABC的度数是60度。
第六步:度数计算方法教师讲解了常见角度的度数大小,让学生掌握快速计算角度大小的方法。
例如:当角欧式地被分为四份时,每个角的度数大小为90度。
教学总结1.角的概念及命名方式;2.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的使用方法;3.快速计算角度大小的方法。
拓展学习1.搜集各种角的图片,掌握不同角形的特点;2.制作不同角度大小的量角器,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成功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角”的概念和学习“角度”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趣味性,又容易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未来,在教学中,我也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3)](https://img.taocdn.com/s3/m/38ef56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2.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3)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判断角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学具:练习本、彩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拿出三角板,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二、角的观察1. 请大家拿出直尺,画出一个角。
2. 请大家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这个角是多少度?三、角的大小1. 请大家观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2. 请大家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直角,再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角的判断1. 请大家观察,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是锐角?还是钝角?2. 请大家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直角,再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五、随堂练习1.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完成练习题:判断下列角是什么角?六、角的应用1. 请大家拿出三角板,用它们来拼出一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大于90°,小于18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180°,小于360°作业设计:1. 请大家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直角,再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2. 判断下列角是什么角?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角,学会了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在生活中,你可以试着观察和描述一些角的例子,比如教室里的角、家里的角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我认为学生需要理解的是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25679a6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b.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基本构成要素;2.能够分辨角的大小,使用角的计量单位;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角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知识点1.角的定义:有共同起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构成要素:角由两条射线组成,射线的交点为角的顶点。
教学过程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类比(如转盘、钟表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2.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角,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角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3.复习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引出射线的交点即为角的顶点;2. 角的度量单位知识点1.角的度量:以度为单位度量角的大小;2.角度的符号:用小圆圈“°”表示;3.角的度量方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使用角度符号“°”,并在黑板上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熟悉使用方法;2.开展角度度量的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找到角的例子,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3. 角的分类知识点1.角的大小分类:锐角、直角、钝角;2.角的形状分类:锐角、钝角、平角。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让学生区分几种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角各自的特点和性质;2.借助角度度量的工具,让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判断角的类型,以及适时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小组实践教学方法,以观察、感知、实践为主,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课堂演示、小组讨论、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最终通过小组演示或单独作业的学生运用前述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等方面的表现,达到教学目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4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77fe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0.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4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角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5)](https://img.taocdn.com/s3/m/26d25e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一——“角”,这样的导入,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 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课件闪烁)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df67407880eb6294dc886c25.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角的认识,教材结合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相关图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接受有点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使用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境,以及操作活动,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探索角的特点,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趣认识角,并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尺子画角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
师:请看大屏幕。
这些是你们的美术作品。
你有没有发现你们的作品中隐藏着一些数学知识?找一找他们都在哪儿。
生观察图形、回答。
(引出平面图形)师:今天王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图形王国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图形王国里有什么新知识,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新本领?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师:你能根据露出的部分猜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吗?生:三角形、五角形、长方形、师:你知道最后一个是什么图形吗?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师:其实这个图形的名称叫做“角”,它和前面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吗?生1:这个叫做“角”的图形是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身上取下来的一部分。
生2:如果我把这个角的两条边也连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探索新的知识创设学习氛围。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e65a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e.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角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教材内容包括:角的含义、锐角、直角、钝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等概念,以及角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 培养学生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桌角、窗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
3. 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巩固对各种角的认识。
4. 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的“做一做”,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房间的布局,使各角相互协调。
7.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大家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对顶角:两个角位于两条相交直线的同侧,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同位角:两个角位于两条平行线的同侧,且对应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8)](https://img.taocdn.com/s3/m/15ac3642102de2bd97058842.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出示三角板。
师:这是什么?生根据观察汇报。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汇报师:你能指一指它的角吗?学生指角。
(学生指角时可能会指错,只指角的某一点)师:哦,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一种图形啊板书: . 这是角吗?怎样才能把一个角完整地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再指,师订正。
其实不光三角板上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找角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学生先自己单独找,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2、摸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师:会指角了吧,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一摸再看一看角是怎样的?学生摸一摸汇报可能会说: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边”。
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实物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隐去实物图出现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ffd3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c.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几何图形”中的“角的初步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角;2. 学习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3. 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量度角的大小;4. 能够通过图形拼接和切割,创造出不同大小的角。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角;2. 让学生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3. 培养学生使用量角器的习惯,提高其测量角的能力;4.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拼接和切割创造角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线段混淆;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角器,正确量度角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窗户角、门角、桌角等;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角,并描述其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2. 讲解角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度、分、秒,并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3. 示范使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度练习本上的角,并记录度、分、秒;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量度结果,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量角时的细节。
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2. 表示方法:度、分、秒;3.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先确定0度线,再转动量角器,使另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读取度、分、秒。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5fc8c2b84ae45c3b358cf0.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吸管、皮筋、小棒、铁丝、纸。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找角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教师:你能说说你在哪儿见过角吗?根据学生介绍,出示如下的一些平面图形:教师:数学中的角也像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等一样,是一种平面图形。
看看这些图,请你摸一摸这些角,说说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观点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是学生对角的一种直观感知,更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感知角教师:刚才你们已经发现了那么多的角,现在我们来做一做角,看看具备什么条件就可以做出角了。
1.做角要求。
(1)同桌合作。
教师:请你选择一种材料做一个角。
学生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有一根吸管、一根打结的皮筋、两根小棒、一根弯铁丝、各种纸),与同桌合作,自主做角。
(2)教师:做完后动一动,看看你们的角能动吗?(3)教师:做完后想一想,具备哪些条件就是一个角了?2.反馈交流。
(1)用吸管折角。
教师:为什么把吸管折一下,稍微弯一下不行吗?(2)用皮筋做角。
教师:为什么把这个结解开?(3)用小棒做角。
教师:为什么两根小棒要挨在一起?教师:你们做的角能动吗?请这三个人演示角的运动。
(4)用纸折角。
教师:你做的角能动吗?(5)教师:为什么不用这根铁丝做角?【设计意图】通过做角的具体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了解角的特征,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有关,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10)](https://img.taocdn.com/s3/m/4edc7f915727a5e9846a613b.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与什么有关。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看过了,就忘记了。
我听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课件、电子白板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
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动画片吗?小动物们听说我们在上数学课,他们也来了,并想考考你,你们有信心挑战吗?用白板上的聚光灯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遮挡图。
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村长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图形,它是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
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他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0d1f44b952d380eb63946d25.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多媒体出示三角形,五角星。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图形中都有什么?生:角。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知讲授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下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跑道操场,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角吗?生互动找角。
师:那么,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角上尖尖的地方叫顶点,两边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叫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生小结如何判断角,出示判断角的儿歌: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2、及时练习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3、找一找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再跟同桌说一说吗?学生自主找生活中的角,跟同桌交流。
4、做一做用吸管做一个角。
想办法让它“变大→变大→变大”,然后让它“变小→变小→变小”。
师:多媒体出示红角和蓝角,动画视频,让学生理解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可是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
师生共同验证。
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要对齐。
结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5、画一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知道了如何比较角的大小,那么我们怎么样去画角呢?视频播放画角的过程,学生跟着视频学画角。
小朋友,请你画一个角,并且标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小结师生跟随音乐唱歌。
小小角啊,真简单啊一个顶点两条边,我们画角,一定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2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21)](https://img.taocdn.com/s3/m/f7203eb4ff00bed5b8f31dac.png)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区分角大小难点:用活动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三角板、闹钟、硬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黑板板书课题)二、讲授新知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漂亮的图片,好不好?(好),(播放课件)同学们,这些图片漂亮吗?(漂亮)同学们,在图片上,大家是不是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图形?(是的)这是什么图形啊?(角)(课件出示角这个字)对!这就是角!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和生活中有许多角的例子,大家能举出一些角的例子吗?(能)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角的例子,(同桌互相讨论)同学们,谁能站起来说说角的例子?,(大家举手,挑人说)(生)三角板、课本角、黑板角(生)剪子、钟表针、扇子(生)地板角、楼角、墙角、、、、、、很好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呢!我们就来学学角的组成,好吗?(好)(课件出示角)同学们,两线交于一点就形成了角,这一点叫做顶点,这两条线叫做边(点击鼠标,课件出示)同学们,现在老师问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很对!(出示课件)大家齐读两遍!同学们,大家知道了角的组成,知道了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是不是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了?(是)好!下面,大家看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课件出示判断题,逐一判断,还可以挑人说出理由)同学们,大家判断的真好!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数角,好!大家看一下这一题,数角!(课件出示,让大家逐一数角并让学生指出哪一个是角)大家数的真正确!大家会数数更难数的角吗?(会!)(课件出示下一数角的题让大家数,结果可能不正确,最后点击课件统一数角)同学们,学了这么大会儿,下面我们表演个魔术好吗?(好)(课件出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魔术吗?(不知道)这个魔术就是活动角!大家愿意自已做这个魔术吗?(愿意)好!同学们,现在把我们准备的硬纸条拿出来,跟着老师做,用一图钉钉住两纸条的一端,就成活动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例1、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瞧,它就藏在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吗?(学生指角。
)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直观感知角。
(1)从图片中引出角的原型,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角。
(2)让学生观察三个角,并说说角有什么特征。
(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边板书边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在图中标注角和边)。
(2)教师在图中画一个小弧线,写上“1”。
指出: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角,叙述角的特征,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画角。
1、教师教学画角: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是它的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往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是角的另一条边。
2、教师画好的角上标出角1,告诉学生这是角的标记。
3、学生交流画角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巩固应用(处理62页试一试)
自己试着画出3个不同的角。
(1)学生画角,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画完后让学生在图中标出角的标记:∠1、∠2、∠3.
(3)全班展示交流。
(4)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画角,加深学生对角各部分的认识,通过展示交流和评价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