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及温度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及温度计算 正确计算油井井筒温度是进行油井动态分析,特别是油井结蜡预测和井筒热力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本节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井筒传热基本方程,重点介绍Shiu & Beggs 井筒温度计算方法。
一、油井井筒传热模型
将流体在井筒油管内流动考虑为稳定的一维问题,建立如图1-21所示的坐标系。
对管流dz 微元段,建立下式能量守恒方程(SI 单位制)。
sin =--dh dq vdv
g dz dz dz
θ (1-107)
式中 h ——流体比焓;
q ——流体径向热流量。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可导出流体比焓梯度。
=-f p p J dT dh dp
c c dz dz dz
α
(1-108)
式中c p ——流体的定压比热;
T f ——油管内流体流动温度;
αJ ——焦耳-汤姆孙系数; 以上其它符号的意义同前。
考虑油套管同心,其井筒径向结构如图1-26所示。
若忽略油管内壁水膜及金属的热阻,根据复合多层圆筒壁热阻串联原理,考虑环空流体和水泥环热阻的井筒总传热系数为
图1-26 井筒径向温度分布
()1
ln 1to wb co to r c
cem r r r U h h K -⎡⎤=+⎢⎥
+⎣⎦
(1-109)
T e
式中 r wb 、r to 、r co ——井眼半径、油、套管外半径(图1-26);
K cem ——水泥环导热系数;
h r 、h c ——环空流体辐射系数、对流换热系数。
在单位井段上,产出流体从油管至井壁的热流量梯度为
()2=--to to f h m
r U dq
T T dz W π
(1-110)
式中 T h ——井壁温度(图1-26);
W m ——产出流体质量流量。
应用Ramey 推荐的无因次时间函数f(t D ),上式可表示为
()
()2=--e h e m D K dq
T T dz W f t π (1-111)
式中 K e 、T e ——地层传热系数、地层初始温度;
用Hasan-Kabir(1991)公式(1-112)计算f(t D )。
()()(
)10
0.5ln 0.406310.6/ ( 1.5)1 (10 1.5)-++>⎧⎪=⎨-≤≤⎪⎩
D D D D D t t t f t t
(1-112)
2
=D wb t t r
α
式中 α——地层热扩散系数;
t ——油井生产时间。
联立式(1-110)和(1-111)消除井壁温度T h ,可得热流梯度方程。
()()2=--+⎡⎤⎣⎦
to to e f e m to to D e r U K dq
T T dz W r U f t K π (1-113)
将式(1-108)和(1-113)代入式(1-107),得到井筒温降梯度方程:
()
()2sin -=---++⎡⎤⎣⎦to to e f e f
J p
p pm m to to D e r U K T T dT g v dv dp
dz c c dz dz c W r U f t K πθα (1-114)
引入松弛距离A (relaxation distance ),其物理意义为:任意流通断面的地温(静温)按井筒内流体流动温度梯度g f ,折算到流温曲线所产生的相对距离,如图1-27所示。
()()()()2-+⎡⎤==⎢⎥
⎣⎦
f e pm m to to D e f to to e T z T z c W r U f t K A
g z r U K π (
1-115
)
图1-27 井筒温度分布
式(1-114)可简化为
sin -=---+f
f e J p p dT T T
g v dv dp dz A c c dz dz
θαTe(z)
T f (z)
g f A
(1-116)
求解上式,需要确定油套环空流体和水泥环及周围地层的一系列物性参数。
为此,Ramey (1962)、Satter (1965)、Shiu & Beggs (1980)、Hasan & Kabir (1990)等提出了多个井筒温度简化计算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Shiu & Beggs 的方法。
二、Shiu & Beggs 温度计算方法
Shiu 和Beggs (1980)根据上述井筒传热理论分析,考虑油井在稳定生产情况下,上述物性等参数变化不大,故均视为常数,由此导出任意z 截面的温度公式(法定单位制)。
/()-=-+-f re z A
T T T T z T g z g A g Ae
(1-117) 式中 T re ——井底温度(即z=0m 处地层温度),℃;
g T ——地温梯度,℃/100m ;
A ——松弛距离,m 。
将松弛距离A 模化为产出流体质量流量、管径、产出流体物性和油压的函数(1-115a )。
应用370口油气井现场测温资料经线性回归处理得到此函数式中的系数,列入表1-11。
(
)4
3
5672
1
=c c c c c c o
m
g
LSC
wh
A cW D API p
γρ
(1-115a )
式中W m ——产出流体质量流量,t/d ;
o
API ——原油API 重度。
与原油相对密度γo 的
换算关系为
T
API o
o +⨯+=24402500
5.1315.141γ (1-118)
式中 T ——华氏温度,℉。
当T 为60℉(15.6℃)时,上式可简化为
API
o
o +=5.1315
.141γ
(1-118a )
式(1-115a )中其它符号的意义和单位见表1-11。
表1-10 现场测温资料参数范围
表1-11松弛距离公式回归系数
例1-7 油层中深3000m 处温度为82℃,地温梯度1.9℃/100m ,其它数据同例1-6。
用上述方法计算井口温度,并绘制产油量分别为38和200m 3/d 井内油管流温分布曲线。
解:1) ρLSC :
3
0.851000850/==⨯=LSC osc kg m
ρρ
由例
1-6
,
W m
=0.3921kg/s=33.88t/d 2) 松弛距离:
(
)
0.2519
8
0.48820.3476
4.724 2.9150.22198.58810--=⨯o
m
g LSC wh
A W
D
API p γρ
()
0.2519
80.4882
0.3476
4.724 2.9150.2219
8.5881033.880.062
141.50.85131.5 0.65850 2.352168.8--=⨯⨯⨯⨯-⨯
⨯⨯=m
3)井口流动温度:
-=-+-tf wf z A
T T T T T g z g A g Ae
3000168.8
2
2
2
82 1.9103000 1.910168.8 1.910168.828.2℃
----=-⨯⨯+⨯⨯-⨯⨯=e
该井气液比仍为53.35m 3/ m 3,产油量为38和200m 3/d 时的油管流温分布如图1-27所示。
这表明:随着产液量的增大,产出流体所携带的热量增大,井筒及井口温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