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跨文化交际workshop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native speakers and non-native speakers,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 differ in any aspect of language or culture background.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urroundings, societies and religion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each language community results in its own code of language, social culture, customs and practices and so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situatio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C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C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three formats of IC: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when source and receiver are different races),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arties are of the same race but of different ethnic origins) and 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culture including racial, ethnic and other co-cultures).The term translation itself has several meanings: it can refer to the general subject field, the product (the text that has been translated) or the process (the act of producing the translation, otherwise known as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written languages involves the translator changing an original written text (the source text) in the original verbal language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a written text (the target text) in a different verbal language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type corresponds to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nd is one of the three Roman Jakobson in his seminal paper. Jakobson’s categories are: 1.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r “reword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of the same language; 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proper”–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 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ig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s.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would occur when we rephrase an expression or text in the same language to explain or clarify something we might have said or written.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would occur if a written text were translated, for example, into music, film or painting. It is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although by no means exclusiv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It is easily seen that the three fo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on are partly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especially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which both attach atten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and where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To conduct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e h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nations and then to look for them and pay attention to in eve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By doing this, the high-context communicators can learn to use and respond words, emotions, postures differently,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ors can learn to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and learn to interpret meaning in terms of the context. It is evident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or nations have quite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s, ways to express emotions and so on, to become successful communicator and avoid serious culture shock and failure, it’s essential to have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bout low context, high context, power distance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eradicate stereotypes, to hold placid attitude, to know that cultures are different.And there was no doubting translation is an intercultural activity. The culture of source text can only find echoes from source language readers, however,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the lack of similar cultural background may lead to the loss of ingenuity of the originals. Translation a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s thus a significant intercultural activity aiming at break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barriers and enriching communication. To become a successful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learning culture difference is an inevitable aspect of training. Translation text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and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The properties, extent and concrete level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re to some degree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yntactic structures and words of the translators. Thus culture as a dispensable capability of a translator, of conducting effective translation makes translation resemble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accomplished at one stroke,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do successful translation without knowledge of cultures. To stride across the cultural barriers of different nations, it’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attitud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recognize the discrepanc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o to reconstruct the artistic sense of originals, and appeal to more target readers with vigorous translation. Knowing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se two practices.。
八年级英语北师大版上册册Unit2CommunicationWorkshop(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作业内容要真实、有个性,体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2.书写要规范,注意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
3.作业提交时间:下一节课前。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编写一篇关于交流方式的小短文,至少使用本节课学习的5个核心词汇和2个目标句型,字数在100词左右。
短文主题:“My Favorite Ways of Communication”(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
提示:可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带给自己的便利和乐趣。
(4)巩固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对话或小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针对学情分析,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描述日常交流方式,如:“I often communicate with my friends through social media.”、“He sent me an email yesterday.”。
3.学会使用目标句型进行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交流方式,如:“How do you usually communicate with your friends?”、“I usually call them.”。
八年级英语北师大版上册册Unit2CommunicationWorkshop(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范文】CommunicationWorkshop教案
【范文】Communication Workshop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口语交流》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涉及日常交流中的电话用语,包括接听电话、拨打电话、电话交流中的礼貌用语以及电话结束时的常用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电话交流中的基本用语,如“Hello, may I speak to?”、“This is speaking”等。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电话用语,进行流畅的日常电话交流。
3. 学生能够了解电话交流中的礼貌用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话交流中的礼貌用语和电话用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接听电话、拨打电话的基本用语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机模型、PPT、录音机、磁带。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电话交流的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话用语,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电话用语的用法,包括接听电话、拨打电话、电话交流中的礼貌用语等。
1) 接听电话:Hello, may I speak to? / This is speaking.2) 拨打电话:Hello, may I speak to? / Who's calling, please?3) 电话交流:C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at? / I'm sorry,I didn't catch that.4) 电话结束:Thank you for calling. / Goode.3.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电话交流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电话用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电话用语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接听电话基本用语:Hello, may I speak to? / This is speaking.2. 拨打电话基本用语:Hello, may I speak to? / Who's calling, please?3. 电话交流礼貌用语:C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at? / I'm sorry, I didn't catch that.4. 电话结束用语:Thank you for calling. / Goode.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段电话交流对话。
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中WORKSHOP的应用新探
( 三 )实现社会化的需求理念 商 务英 语课 程 教学 内容 的核 心是 为 了实现 商 务英语 课 堂 建 立 的 社会 性 需 求 。 因此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巾应 该 逐 渐 强 化学生 的专业 技能 ,同时也应 该充分考虑得到社会 的摹本需 求 ,为商 务英语翻译课程 内容 的培养提供充分保证 。 所 以, 在 现 阶 段 商 务 英 语 翻 译 课 程 建 立 的 过 程 中 ,应 该 将 社 会 对 人 才 的基 本需 求作 为核 心 内容 ,实现专 业性 、实用 性 、综 合 性人 才培养 。对于专业 英语 教师而言 ,应该 充分利用课余 时 问,掌握核心教育 内容 ,将 翻译工作作 为提 高学生R KS HOP 的基本特点
在商 务英 语课 程 内容建 立 的过程 中 ,通过 翻译 工坊 内
容 的建立,可 以实现英语课程 教学的核心性 内容 。在 普通高 等英 语课程 内容建立 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培养 学生们实用性
的 应 用 能 力 ,使 学 生 掌握 翻 译 的 技 巧 ,从 而 为 教 学 资 料 的 建 立提 供充分保证 。因此,在整个商 务英语课 程内容建立 的过 程中,为 了实现翻译 课程 内容 的核心性 目的,就应该在教学 过程中建立实践性 英语教学模式 ,强化 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 过翻译工程坊教 学内容的建立 ,为整个 商务英语课程 内容 的 建立实现协 作性 与实践性教学理念 ,从而使学生在英语翻 译 过程 中提高 实际的翻 译能力 ,而且在 商务英语课程建 立的同 时也 可以实现 一定的灵活性 ,将学 生的基本需求建立科 学性 的教学理念 ,从而优化传统 的教学 理念 ,为学生 的发展创 造 条件 。与此 同时,通 过翻译工坊 ( W O R K S H O P )教学理念 的建 立 ,可 以培 养 学 生 们 的 参 与 能 力 , 实现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课 程
翻译员工作总结翻译技巧与跨文化交流
翻译员工作总结翻译技巧与跨文化交流翻译员工作总结——翻译技巧与跨文化交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从事翻译员的工作,并通过这个机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我在翻译工作中习得的技巧,并探讨翻译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翻译员,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学会了仔细阅读原始文本,并尽力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我始终牢记要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并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和用词习惯。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行业术语或文化背景的内容,我会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其含义。
其次,流畅自然地表达翻译内容也是翻译员需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提高自己目标语言的表达水平,我积极参与各类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该语言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并时刻保持练习和实践的机会。
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选择那些在目标语言中常见且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章通顺流畅,并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拗口的翻译词句。
此外,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翻译员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我意识到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还需注意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翻译中尽量注重各自文化的背景和习俗。
这就要求我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在一些文化习俗和社交礼仪方面,我会注意到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差异,并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误解或冒犯对方的表达方式。
对于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翻译员来说,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词汇、技术和文化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我努力保持对各个领域的学习和关注,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翻译需求。
此外,通过与其他翻译员的交流与合作,我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还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翻译员的工作要求准确传达信息、流畅表达目标语言内容,并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观念建构模式在英汉翻译课上的运用
观念建构模式在英汉翻译课上的运用摘要:本文尝试将观念建构模式运用到英汉翻译教学中,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证明该模式适合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的翻译教学。
关键词:观念建构翻译课运用一、研究背景翻译教学是教实践还是教理论,亦或是理论加实践,长久以来始终是本科翻译教师们纠结的问题。
我们日常用语中也有很多支持实践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等等。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后,传统的实践第一即练习加讲评的教学模式受到了“随感式”的批评,翻译研究被认为必须有理论框架,经得起条分缕析,必须系统化。
观念建构是教师根据自己对翻译的理解,选择适当的翻译观念,再围绕一个个翻译观念组织材料形成教学模块(module)。
[4]观念建构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诸如信达雅,直译与意译互补等等的翻译观。
该观念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对以往翻译教学模式的批判,它是根据本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有限的课时量,根据青年学生语言功底较弱,但吸收新观念快的特点,调整阶段重点,讲究教学顺序的一个优化学习模式。
观念建构模式在翻译课上的运用观念建构模式专为讨论式课型设计,操作简便。
讨论式课型可分两大类,即“工作坊”法(workshop-style classes)和“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笔者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英汉翻译课,所选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戴炜栋主编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5]一下所选例子均出自该教材。
(一)“工作坊”法(workshop-style classes)工作坊法是课前给学生布置好有意义,同时又是学生力所能及任务(也可以是小组任务),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下一节课上讨论。
比如在讲翻译的标准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几个练习题,下节上课时学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请看下列例句:例一: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e. b. white: the three new yorks)学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译文:通勤的人死于千里取信用卡。
跨文化交流翻译工作指南
跨文化交流翻译工作指南第1章翻译概述与跨文化交流基础 (2)1.1 翻译的定义与功能 (2)1.2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1.3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第2章翻译规范与伦理 (3)2.1 翻译规范概述 (3)2.1.1 语言规范 (3)2.1.2 文化规范 (3)2.1.3 专业规范 (3)2.2 翻译伦理的基本原则 (3)2.2.1 尊重原文 (4)2.2.2 保护客户利益 (4)2.2.3 社会责任 (4)2.3 翻译失误与避免策略 (4)2.3.1 提高语言能力 (4)2.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4)2.3.3 注重实践经验积累 (4)2.3.4 运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4)第3章语言学基础与翻译技巧 (5)3.1 语言学基本概念 (5)3.2 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5)3.3 常用翻译技巧 (5)第4章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6)4.1 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6)4.1.1 价值观与信仰 (6)4.1.2 习俗与传统 (6)4.1.3 语言表达 (6)4.1.4 社会制度 (6)4.1.5 历史背景 (6)4.2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4.2.1 理解与表达 (7)4.2.2 语言风格与韵味 (7)4.2.3 文化负载词汇 (7)4.3 文化适应与翻译策略 (7)4.3.1 了解目标文化 (7)4.3.2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7)4.3.3 注重文化适应性 (7)4.3.4 借鉴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 (7)4.3.5 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7)第5章词语语义与翻译 (8)5.1 词语的语义层次 (8)5.2 词语语义的翻译方法 (8)5.3 文化背景下的语义转换 (8)第6章句子结构与翻译 (8)6.1 句子结构分析 (8)6.2 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 (8)6.3 句子翻译实例分析 (9)第7章文体与翻译 (9)7.1 文体概述 (9)7.2 文体特征的翻译方法 (10)7.3 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 (10)第8章口译技巧与实践 (11)8.1 口译概述与分类 (11)8.2 口译技巧训练 (11)8.3 口译实践案例分析 (11)第9章翻译质量控制与评价 (12)9.1 翻译质量标准 (12)9.2 翻译质量控制方法 (12)9.3 翻译评价与反馈 (13)第10章跨文化交流翻译职业发展 (13)10.1 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职业素养 (13)10.2 翻译行业现状与趋势 (13)10.3 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 (14)第1章翻译概述与跨文化交流基础1.1 翻译的定义与功能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核心在于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完整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交际的英语单词
交际的英语单词单词:communication1.1词性:名词1.2中文释义:交流、交际;通信;传达;信息1.3英文释义:The act or process of using words, sounds, signs, or behaviors to express or exchange information or to express your ideas, thoughts, feelings, etc., to someone else.1.4相关词汇: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ve(形容词)、communication - oriented(复合形容词)、communicator(名词)2. 起源与背景2.1词源:源于拉丁语“communicare”,表示“分享、参与、使联合”,由“com - ”(共同)和“munus”(服务、责任、礼物)组成。
2.2趣闻:在古代,人们的交流方式非常有限,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谈、简单的手势或者特定的信号(如烽火等)来进行信息的传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从书信到电报,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通信,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3. 常用搭配与短语3.1短语:- communication skills:沟通技巧例句: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翻译: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 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例句: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get information.翻译:大众传播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 communication channel:沟通渠道例句:We need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solve this problem.翻译: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
WORKSHOP模式下的文学翻译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WORKSHOP模式下的文学翻译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张蔚蒋金芳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和文学翻译教学的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Workshop教学模式实现文学翻译课程改革,并阐述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翻译能力,对文学翻译的学习充满自信。
关键词:WORKSHOP;文学翻译;课程改革;实践文学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类型,通过文学翻译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高度融合。
在文学翻译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的参与热情较低,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WORKSHOP模式在文学翻译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文学翻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一)文学翻译课程的地位每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创造的艺术,为了实现文化的无界限沟通,使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所知,就需要进行翻译,将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意境有效表达。
读者是否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不是单纯的技术翻译,需要译者了解原著作的内涵和艺术,融入自己的所见所感,再将其翻译成合适的文字,确保文学翻译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注意翻译的语言是否符合原著作的语言风格。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较强的工作,不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即可,需要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主旨,实现文学翻译的价值。
在文学翻译课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大的翻译技巧,使学生可以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和文学原著译成汉语。
因此,做好文学翻译工作的前提是要重视这一课程。
(二)文学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英语专业中,文学翻译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该课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首先,文学翻译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模式依然比较普遍,学生听课状态较为被动,而且态度不够积极,参与度较低。
第二,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缺乏实用性,不能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注重技巧,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翻译技能。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理解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理解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理解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理解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交流和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和社会规范,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交流方式。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理解并适应对方文化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翻译理解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一环。
当两个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交流时,翻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意思。
因为不同语言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一个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转化成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以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正确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理解中,除了语言的差异,还有其他诸多因素需要考虑。
比如,不同文化对非语言交际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也有所不同,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了解并适应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以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和顺畅性。
同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也会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理解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验,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表达。
总之,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理解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学科。
它要求人们在交流和翻译中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注意到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差异。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专业优质课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巧
专业优质课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巧专业优质课: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技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翻译技巧则是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技巧的专业优质课程。
首先,跨文化交际的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学生要学习各种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礼仪,并且要学会避免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的介绍,例如中美文化比较、东方与西方的价值观对比等。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等方式,学生能够增进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并培养出灵活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
其次,翻译技巧的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语法、词汇学习、写作技巧和口译实践等。
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实际翻译项目的实践,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并且熟悉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翻译软件的使用和翻译技巧的应用,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专业优质课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在评估方面,专业优质课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翻译实践等方式进行评估。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专业优质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技巧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并且与行业合作,组织实际的翻译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Lesson 4CommunicationWorkshop讲义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学习资料Unit 3 CelebrationSection ⅥLanguage Points(Ⅲ)( Lesson 4,CommunicationWorkshop,Culture Corner &Bulletin Board)Ⅰ。
单词拼写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写出下列单词1.They will complete the decoration(装饰)of their new house on the weekend。
2.You are not seriously(认真地) expecting me to believe that.3.Dick put the photograph against his breast(胸前).4.French fashionable dress has been adopted(采用)by peop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5.Adults(成年人)can't understand young people’s thoughts,so they don’t know how to help them。
6.I feel I've made a mess of things.7.You put the letter in the envelope and send it through the post office.8.That car went out of production five years ago.9.He wished them all a merry Christmas and departed early.10.I prefer the black pair of stockings to the yellow pair。
Ⅱ.拓展词汇根据词性或汉语提示,写出下列单词1.serious adj.严肃的;认真的→seriously adv。
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4CommunicationWorkshop.教学设计
1.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对一般现在时态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
3.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日常交流用语的反应速度较慢。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要求不少于80词,语句通顺,语法正确。
3.听力作业:
(5)完成教材配套的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日常交流用语的理解能力;
(6)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
4.阅读作业:
(7)阅读一篇关于家庭或朋友的英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8)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1.口语作业:
(1)学生需在家中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英语对话,主题为“Meet my family/friends”,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一般现在时态和日常交流用语;
(2)将对话过程录音,并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情况。
2.写作作业:
(3)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使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他们的职业、爱好等;
2.学会使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自己的状态和动作,如:I am fine, thank you. He/She is ..., They are ...等。
3.了解英语中问候语和告别语的用法,能够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
4.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如:听懂他人问候、介绍自己、告别等日常用语。
5.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5.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尊重并接纳多元文化。
CommunicationWorkshop教案
【范文】Communication Workshop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英语口语教程》第三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涉及章节2.3,详细内容包括日常交流中的问候与介绍、表达喜好与兴趣、进行简单对话以及电话交流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日常问候与介绍的表达方式,并进行实际运用。
2. 学生能够表达个人喜好与兴趣,运用相关词汇进行简单对话。
3. 学生能够掌握电话交流的基本技巧,进行模拟电话场景的对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话交流中的语境理解和应对。
教学重点:日常问候与介绍的表达、喜好与兴趣的词汇运用、电话交流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电话模型、录音机。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日常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问候与介绍的表达方式。
2. 新课内容呈现(15分钟)(1)呈现问候与介绍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介绍喜好与兴趣的词汇,并进行例句展示。
(3)讲解电话交流的基本技巧,展示模拟电话场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呈现关于问候与介绍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2)呈现关于喜好与兴趣的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
(3)呈现电话交流的例题,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电话场景。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话练习。
5.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问候与介绍的表达方式。
2. 喜好与兴趣的词汇。
3. 电话交流的基本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编写一段关于问候与介绍的对话。
(2)用所学词汇描述个人喜好与兴趣。
(3)模拟电话场景,进行对话。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日常交流中的问候与介绍、表达喜好与兴趣以及电话交流的基本技巧。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一、翻译研究翻译研究一直是翻译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关注于翻译的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知识、语法结构、词汇意义等等。
不过在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翻译技术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这也促使翻译研究逐渐向更加综合性、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1、翻译的类型翻译的类型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其中笔译又分为文字翻译和笔译口译。
文字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字,许多常见的翻译类型如科技文件翻译、官方文献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课件翻译等都属于文字翻译;而笔译和口译则主要涵盖了商务会议、法庭诉讼、医学手术、旅游咨询等不同领域的翻译。
2、翻译的目的和方法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递给另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性和可读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取决于翻译的类型和对象,对于文字翻译来说,机器翻译可以通过算法帮助翻译人员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而可以依靠较多词汇储备和更为精细的语法掌握的翻译人员更适合文化内涵更丰富的翻译内容。
对于口译翻译来说,口译员需要更加注重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的过程,而文化差异则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沟通中解决这些差异。
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
文化差异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商业业务和国际关系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礼仪为例,亚洲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习惯,在面对亚洲客户时,西方企业必须学习并适应当地的礼仪以避免潜在的文化冲突。
2、跨文化交际的挑战跨文化交际的最大挑战在于理解和适应他人文化,将自身的文化相关信息转化为其他文化的可接受信息。
这需要跨文化交际者具备相关的文化知识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在交流过程中认识到并适应目标文化的特征。
翻译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翻译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而设置翻译本科专业。
本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的专业翻译人才为根本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技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口译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并了解翻译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的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翻译专业人才为理念,力争建成北京市重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国际化的翻译专业人才为目标,以语言技能训练和翻译基本功打造为宗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汲取和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口笔译翻译技能,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担任国际会议传译和文件翻译工作,或承担外交、外贸、企业、新闻媒体、金融、法律等部门的口笔译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修翻译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接受英语语言基本功和口笔译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英两种语言互译的实践能力和第二外语基本交际能力。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 扎实的汉、英语语言基本功和广博的人文知识;3. 较好的概括、分析、判别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4. 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口笔译翻译能力;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6. 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7. 第二外语交际能力达到初、中级水平。
四、学制全日制大学本科四年。
五、毕业与学位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标准,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要求,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翻译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翻译一、概述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是当前国际社会交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交流和翻译技能变得愈发重要。
二、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人或组织在合作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文化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各种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会对沟通产生影响,从而会导致误解和甚至冲突。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尊重对方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渐进式的交流来建立互信,并采取灵活和包容的态度来适应和解决文化差异,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标。
三、文化翻译文化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
文化翻译可以帮助解决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在文化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语言的差异,还包括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对于文化翻译的要求很高,需要翻译者具备熟练的语言技能和深刻的文化理解能力,能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去理解和传达文化信息。
只有在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和社会环境后,才能准确地进行文化翻译。
四、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翻译中的挑战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中,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1.语言障碍:不同语言的交流可能会产生障碍,需要进行语言翻译;2.文化误解:不同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需要进行文化翻译和深入了解文化差异;3.认知偏见:不同经验和认知偏见可能会影响理解和沟通,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五、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翻译的应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国际贸易、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
在国际贸易中,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有助于促进贸易关系,了解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和商务礼仪。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文化翻译有助于将文化艺术作品传播到不同地区。
在教育领域中,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有助于促进教育合作和学生交流。
在科技领域中,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翻译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跨文化交流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外语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承担着促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融合的关键使命。
那么,如何通过外语文学翻译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呢?要实现跨文化交流,首先需要译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每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其所属的文化土壤中,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比如,中国文化中的“礼”强调的是尊重和谦逊,而在某些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个人观点被视为坦诚和自信。
如果译者不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在翻译中出现误解或误译。
准确传递原文的语义是外语文学翻译的基础,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优秀的翻译应当能够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象,就会使目标语读者难以领略到原作的魅力。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同一文学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因此,译者需要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能忠实反映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能让目标语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比如,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或典故,可以采用加注或解释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译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并以恰当的方式在译文中呈现出来。
此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则。
翻译不应该是对原文文化的同化或扭曲,而应该尊重和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通过翻译,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丰富人类的文化宝库。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外语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器翻译虽然在处理大量文本时具有高效性,但在处理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时,往往难以达到人工翻译的质量。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能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能1. 引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技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能力和技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技能对人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翻译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流和理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经常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这有助于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增进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2.2 拓宽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以为个人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在全球化的时代,许多企业和组织都需要招聘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员工,以便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和合作伙伴关系。
2.3 提高交际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学习到更多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处理复杂的情况和冲突是非常重要的。
3. 提高翻译技能的方法翻译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下是一些提高翻译技能的方法:3.1 提升语言能力翻译技能的基础是对语言的熟练掌握。
要提高翻译技能,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交流来提升语言水平,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同语言之间的含义和文化差异。
3.2 学习目标语言和文化知识除了提升自己的母语能力外,还需要学习目标语言和文化知识。
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背景和习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翻译相关的文本内容。
3.3 掌握翻译技巧和工具了解和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工具是提高翻译技能的关键。
这包括词汇选择、语法运用、上下文理解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翻译软件和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3.4 多练习和实践提高翻译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ellow-bellied
yellow streak
Words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11
Many words are culture-bound and have no direct equivalents
炕
护甲
步 摇
冰糖葫芦
12
Colors can be a challenge
Word order and syntactic function can alter meaning.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tems:
plan a table book a place lift a thumb
table a plan place a book thumb a lift
翻译学的学科框架
the transaltion turn in cultural studies
•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on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is not the simple transform between two languages, it goes in spe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 Q: what's the relatedness between intercu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and transaltion study?
17
Experiential equivalence
motel parliament Thanksgiving
炕
太极
文化大革命
Cultural equivalence
LIKE HUMBOLDT SAID: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s are not differences in sounds and signs but differences in culturalviews.”
鄙人、敝人、不肖、不才、 老子、某、依、仆、乃公、 人家、我等、 我辈、 我依、吾、吾们、吾济、 吾辈、吾曹、小生、小人、 小的、予、在下、洒家、 咱、朕、寡人、 孤、奴才、臣、 臣妾、妾身、俺、老娘、
22
We have established that each language is a way of seeing and reflecting the delicate nuances细微差别 of cultural perceptions认知, and it is the translator who not only reconstructs重现 the equivalencies of words across linguistic boundaries but also reflects and transplants the emotional vibrations共鸣 of another culture.
1.4 Workshop
Translation and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Translation:A communitive device
• translation is a necessity on economic and on general human grounds. • some researchers potulate an autonomous status for translation,while others claim that the domain of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sub-branch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void saying „she is white / black‟ use „fair‟ or „dark‟ when referring to one‟s complexion.
TRANSLATE AND COMPA Heavy traffic Heavy heart Heavy responsibility Heavy food
• • • • • They painted the town red during Halloween. We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im. The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 Watch out or you may get into the red. This is a red-light district.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 What is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means “to give the meaning of something said or written in another language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23
情妇、情夫 勤杂工 爱管闲事的人 化妆室 相亲 淡水 骗子 西红柿
21
A culture may not have the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ing to translate experiences specific to other cultures
英语
中文
我、
I
th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and equivalence
• 1. What is equivalence?
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description of one th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fact translation is about equivalence. (不同语言用来表达同一事物的词叫对等词.)
2. How many kinds of equivalence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kinds of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Problems Include:
Vocabulary Equivalence
Idiomatic Lack
Equivalence
Of
Grammatical-Syntactical Equivalence Experiential Equivalence
词汇不对等 习语不对等 语法句式不对等 经验不对等 观念不对等
Conceptual
Equivalence
VOCABULARY EQUIVALENCE:
• 翻译就是把已说出的或 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 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
•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学的名与实》是霍姆斯最重要的翻译理论文章。 在1972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 议上首次发表。 这篇文章对翻译学的学科命名、性质、研究范围以 及学科内的划分提出了详细的构想,是翻译研究领域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之 作,被西方译学界认为是“翻译学学科的创建宣言”。
Many words are culture-bound and have no direct equivalents
炕
护甲
步 摇
冰糖葫芦
20
Cultural orientations can render a direct translation non-sensical
lover busboy buzyboy dressing room blind date sweet water confidence man an apple of love
Experiential-Cultural Equivalence
Translators must grapple not only with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s but also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which requires precision and the ability to convey the speaker's or author's approach or attitude.The meanings that cultures have for words are based on shared experiences, and the ability of a word to convey or elicit meaning depends on the culturally informed perceptions of both source and receiver.
• • • • •
Prices fell John fell Sue fell in love Government fell He fell from grace
Grammatical-syntactical equivalence
the grammar of a language may reveal the way time and space are segmented and organ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