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讨论题

公共经济学讨论题

公共经济学讨论题讨论题1、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2、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3、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4、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5、政府规模自我膨胀的内在原因6、结合实际,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有关思想和方法,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7、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8、结合实际谈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9、何谓正的外部效应?何谓负的外部效应?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10、免费搭车?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11、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12、公共预算及其功能13、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的标准14、税收效率原则及其内容15、课税及其税种16、税收、税收的三种效应及其影响17、税负转嫁状况与供求弹性的关系18、均衡分析及其缺陷19、财政政策及其作用机制20、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差异21、为什么要通过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来纠正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外部性22、分析目前我国公共收入的规模、水平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23、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分析24、分配的主要形式及其社会功能25、从规模性收入分配的角度,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公共分配的现状26、试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27、基尼系数的含义及其优缺点28、社会保障、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筹资模式29、对我国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30、简述西方的分权理论31、公共支出、划分原则、影响地方公共支出的因素32、论述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33、论述公共经济管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经济管理34、公共经济三大关系的管理35、公共经济管理的原则及其意义36、公共经济的公共性37、公共经济低效率的原因以及提高效率的途径38、公共经济效益的本质39、公共经济政策及其各项公共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0、制度因素影响经济增长41、结合中国实践,论述公共经济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42、经济周期、形成原因、及其分期43、经济危机及其成因的理论44、结合实际谈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危机45、阐述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46、经济危机防范47、托宾税及其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意义48、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特点及其与私人采购的区别49、结合实际谈政府采购活动50、政府采购运作51、政府采购的原则。

《运用公共经济学探析贫富差距现象1800字》

《运用公共经济学探析贫富差距现象1800字》

运用公共经济学分析贫富差距现象目录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1)(一)乡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1)(二)行业之间的差距扩大 (1)二、改善贫富差距的对策 (2)(一)逐步实现乡镇一体化,强化乡村经济建设 (2)(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2)三、结论 (2)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但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在东西地区经济水平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问题更加严重。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我国地域宽广,人口基数规模大,这也严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国民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话题,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乡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多集中在城市,因此绝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发展较镇而言是相对落后的。

尽管我国GDP以及居民的收入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远低于乡镇居民,乡镇居民的收入存在差距。

乡镇二元结构是乡镇贫富差距的主要诱因,制度原因引发乡镇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同,传统的农事劳动收入低,而乡镇里的高科技产业的生产水平高且收入可观,也导致了乡镇居民收入较高,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因此收入差距增大。

加之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乡镇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也导致了乡镇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行业之间的差距扩大贫富差距较大还体现在行业收入差距方面。

我国各行各业间由于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工作收益等不同,导致不同行业间存在收入差距,比如影视娱乐行业是典型的高收入行业,但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只能拿着固定的工资。

早期国内重工业发展较快,机械、钢铁、加工企业的收入较高,而后随着旅游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悄然发生变化,而近年来,“互联网+”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企业的收入水平遥遥领先。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之市场失灵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之市场失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1、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山西高层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

我们说,理想的市场是有效率的,而现实的市场是缺乏效率的,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经济中的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方面加以干涉。

然而,政府的干预要适当,政府干预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介入,第一:在市场不能顾及的领域,即超越了市场限度,市场不能发挥作用,这时需要政府进入;第二:是由于市场发育和自身功能不完善或者缺乏某种功能而导致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失灵,这时也需要政府的干预,第三:是存在负面性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加以干预。

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不能侵犯市场的领地,否则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案例中所说山西省高层在顾及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仅仅是用行政命令对山西煤炭经济中的民间资本加以阻止,这样做不利于民间资本的利益投资取向,甚至将会导致山西民营资本在将来的匮乏。

2、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但政府干预应确定在什么样的规模和范围之内,却无法准确地作出回答。

这是因为一个社会对于政府作用的“需求”程度是有弹性的。

它不仅取决于市场一方的缺陷,而且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政治结构、价值观(如对平等的渴求)、公众意识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选择。

这种政府职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其在现实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政府干预形式,并在理论上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般认为,政府干预应该适度,即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要包揽一切,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并且实践已经证明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

具体的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

按照这一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就不要插手或介入,而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才需要政府干预。

其二,政府干预的目的应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而不是去代替市场。

按照这一原则,政府干预的方式和力度就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经济学练习题

公共经济学练习题

公共经济学练习题一、选择题A. 公共物品的提供B. 税收原则C. 市场失灵D. 企业利润最大化A. 非竞争性B. 非排他性C. 可分割性D. 效率损失3. 关于外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B. 正外部性会使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C. 负外部性会使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 政府不需要干预外部性问题二、填空题1. 公共经济学的三大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公共物品的提供通常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

3. 税收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2. 什么是公共物品?它有哪些特点?3. 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

四、计算题1. 假设某公共物品的供给函数为 Q=10+5P,需求函数为 Q=1005P。

求该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 某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负外部性,边际私人成本为10元,边际社会成本为15元。

求政府应征收的庇古税。

3. 假设某地区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函数为 Q=1005P,公共物品的供给函数为 Q=20+5P。

求该公共物品的均衡数量及政府补贴金额。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公共经济学原理的运用。

2. 以某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公共经济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

3. 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六、论述题1. 论述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条件及其实现机制。

2. 分析税收原则在税制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3. 试述政府干预市场的边界,并讨论如何防止政府失灵。

七、判断题1. 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2. 税收的唯一目的是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

()3. 外部性总是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4. 政府的转移支付不属于公共支出的范畴。

()八、名词解释1. 公共选择理论2. 拉弗曲线3. 税收归宿4. 公共定价九、应用题1. 假设一个社区需要修建一条道路,道路的成本为100万元,社区居民共有100人。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2024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2024

引言: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探讨的是政府在资源分配、收入再分配、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品、纳什均衡和公共选择理论。

概述: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政府的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修正市场失灵来提升经济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将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品、纳什均衡和公共选择理论等方面,详细阐述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1. 市场失灵1.1 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双方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卖方通常比买方更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这会导致市场交易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法规和监管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预防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1.2 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控制了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从而能够抬高价格并限制产量。

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打击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公平性。

1.3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影响,它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的外部效益,也可以是负的,如污染的外部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环境规定等手段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修正市场失灵。

1.4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不排除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不排除性意味着无法将某个人排除在享受公共物品的范围之外。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在市场经济中往往会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来填补市场的缺陷。

2.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的是在多方参与的决策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最优策略的状态。

《公共经济学》问题库

《公共经济学》问题库
相对于需求而言的扩张 (1)全体一致规则是指在决策活动 中,所有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 者都同意或者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 提下才能实行的一种表决方式。一致同 意规则被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根据该规则做出的集体行动方案 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按此规则能 使每个人的偏好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而不布会雷使顿任与何温一托个布人支的出福,利是受提损供。有第效 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 务,取决于如下因素:第一,主管人与 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越低, 就越倾向于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务); 第二,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 越高,越倾向于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 务);第三,无效劳务供给的风险,这 最终取决于监控的程度,从而又取决于
简要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市场 性目标的主要内容。
简要阐述公共部门稳定职能的内 容。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什么?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什么?
搭便车是什么? 博弈论是指什么?
公共产品的特性主要有哪些? 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有
哪些? 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经营方式主
要有哪些? 纯公共产品
“囚徒困境”模型
纯公共产品的经营方式 风险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方
X-效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外在成本和内在成本的关系 寻租的提出者是谁?
公共选择投票规则有哪些? 官僚机构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官僚网络中的竞争形式有哪些 官僚机构的扩张有哪些形式
请比较全体一致规则和多数投票 规则的优缺点。
布雷顿与温托布在论述“是提供 有效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 的不规范劳务”决策时,考虑的
什么是增值税?
边际税率是指什么
什么是所得课税 税收的要素有哪些 直接税包括哪些形式
7
纳税能力的衡量标 准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我国“看病难”问题一直是公共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和不足。

首先,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在城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相对先进,但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东部地区较发达,医疗资源较为充裕,而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则相对匮乏。

这些地区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一些患者在远离医疗资源的地区就医或者无法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

其次,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医保、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

医保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石,但是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的不断缩减、部分保障标准过低等问题都导致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同时,医疗救助的贫困救助和特殊医疗救助标准和覆盖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低收入和特殊患者的需要。

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保险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各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看病难”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设施和人员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统筹和调度,以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是改善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保覆盖面和报销比例的提高力度,加强对特殊患者和特殊疾病的救助保障,同时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和覆盖率的提高。

三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行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严格监管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行为,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信度。

总之,“看病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合作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改善。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难点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难点分析

学习目标1.了解“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2.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3.掌握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引言混合经济是一个体制概念,它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

混合经济起源于市场失灵,后者的存在表明:市场未必总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没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也并非总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可能对市场失灵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促进效率和公平。

市场为“无形之手”,政府就是“有形之手”。

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必然要面对三个相互关联的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存?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些问题是因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都是相对有限或稀缺的。

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1. 习惯机制所谓习惯,就是指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的或道德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配置资源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

子承父业?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2. 命令机制命令,或者说指令,指令经济亦称中央计划经济,政府(或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

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3. 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

国家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所有者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市场机制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巨大的优越性: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巨大的优越性:(1)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2)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世袭分工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巨大的优越性:(3)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各种信号以简单、清晰的方式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了必要、恰当地信息;(4)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供求机会的信息,而信息及其充分利用正式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无形之手与市场经济(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巨大的优越性:(5)竞争,竞争使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出现,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还造就一种十分灵活的价格体系。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

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看病难”问题中国的“看病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尽管在过去几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健康医疗体系,但“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看病难”问题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不足等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看病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方面。

许多患者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缺乏充分的了解,导致他们在就医过程中容易被医院和医生误导或治疗费用被过度收取。

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患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医疗机构内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市场失灵也是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医生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健康保险市场的不健全等问题。

中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导致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医疗服务对普通市民的价格较高,许多患者无法负担得起高额的医疗费用。

而医生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则导致一些有能力的医生倾向于选择高薪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供需的失衡。

政府干预不足也是导致“看病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医疗资源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政府未能有效监管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使得一些医疗机构滥收费用。

对于健康保险制度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患者即便有保险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针对“看病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医疗决策能力。

要加强监管,规范医疗机构的诊治行为,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公正。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供给的能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要进一步完善健康保险制度,提高患者的健康保障水平。

中国的“看病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不足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一、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之市场失灵1. 啥是市场失灵呢?就是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呀,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啦。

比如说外部性这个东西,像工厂排放污染物,这就是负外部性,它可没有把这个污染的成本算在自己生产的成本里呢,这样就会导致过度生产,对环境啥的就不好啦。

还有正外部性呢,就像一个人打了流感疫苗,不仅他自己不容易得流感了,周围的人被他传染流感的几率也降低了,但是这个好处他自己又不能完全得到回报,这就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的数量比最优的数量要少。

2. 公共物品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共物品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就是很难不让别人使用这个东西,像路灯,你不能阻止别人享受路灯的光亮。

非竞争性就是一个人使用这个东西并不影响其他人使用,比如说国防,多一个人受到国防的保护并不会增加国防的成本。

因为这些特性,私人企业可能就不太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啦。

二、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之政府干预1. 政府干预有好多方式呢。

税收和补贴就是常见的一种。

对于有负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以收税,让它把这个外部成本内部化,这样它生产的数量就会减少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对于有正外部性的东西,像环保产业之类的,政府就可以给补贴,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做这个事情。

2. 政府还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

就像刚刚说的国防,还有公共教育啥的。

政府提供公共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从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可好了呢。

三、公共经济学核心知识点之财政政策1. 财政政策有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收。

比如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像修更多的路呀,建更多的桥呀。

这样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基础设施也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减少税收的话,企业和个人就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呢。

2.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就是相反的啦,政府减少支出或者增加税收。

公共经济学wp

公共经济学wp

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第一,对市场失灵的分析(市场缺陷)。

第二,市场缺陷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第三,对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

第四,对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

第五,对政府预算问题的研究。

第六,对公共支出问题的研究。

第七,对公共收入问题的研究。

第八,对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如何?答案: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

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

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有三方面内容(—)政府应当退出生产经营领域(裁判员和运动员)(二)彻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三)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中的某些功能.==================================================================3、法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如何?答案:(1)联系:法学为政府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

公共经济学简答汇总

公共经济学简答汇总

公共经济学简答汇总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及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方式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公共经济学的常见问题的简短回答:
1.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对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2. 为什么需要公共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的经济决策如何影响社会,包括资源的配置、收入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

3. 什么是市场失灵?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提供公共产品,这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垄断力量等原因。

4.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什么?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什么?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包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产品、调节市场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和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等。

5. 什么是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机构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6. 什么是收入再分配?什么是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是指通过政府干预,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7. 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的钱款,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经济活动,以及实现收入再分配。

这是一份关于公共经济学简答的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深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公共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能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一些与该领域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时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等。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强调了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与财政政策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

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管理宏观经济的手段,旨在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公共支出与福利经济学公共支出是政府通过购买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来改善社会福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及如何通过资源分配达到这一目标。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关注公共支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四、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政府决策的机制。

它揭示了政府官员和公民对政策和资源分配的偏好和权衡,通过理性选择模型来分析政策的形成和执行。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政府行为的框架。

五、不完全信息与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还包括了不完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经济交易中面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分配。

劳动经济学则关注劳动市场的研究,涉及工资决定、就业率、劳动力供给等问题。

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了分析不完全信息和劳动市场的工具和模型。

结论公共经济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解和评估。

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并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税收、财政政策、公共支出、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不完全信息和劳动经济学等都是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重要研究领域。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和管理经济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市场在理论上是一个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现实中却存在许多限制和失灵的情况。

其中,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经常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对于垄断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涉及公共物品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和提供补贴来解决市场无法充分供应的问题。

此外,外部性的存在也需要政府来纠正,例如通过征税或补贴等手段来调整市场行为。

二、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直接征收于纳税人的税金,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间接税是指通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征收的税金,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政府的支出则主要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如教育、卫生保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社会福利计划等方式来调节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三、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率公平权衡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

通常情况下,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社会总福利,而社会福利函数是用来衡量社会总福利的工具。

社会福利函数涉及到经济效率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其中,效率主要集中在资源的最优配置上,而公正主要关注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的正义性。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四、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收入和支出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时采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经济过热时采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调整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公共经济学热点问题

公共经济学热点问题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3.延迟退休,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4.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账户的影响5.延迟退休对统筹账户的影响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012年6月5日,人社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人社部提出的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的寿命延长了,并列举少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认为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

中国人的寿命延长就一定要推迟退休年龄吗?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却不分析人家的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我们先看寿命。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3.3岁,世界排名第80位,仅高于非洲、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地区有限的几个国家,甚至连利比亚、叙利亚、越南、巴勒斯坦、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都不如。

中国60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13年。

2010年日本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2岁,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23年,几乎是我们的两倍,即使日本把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他们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与我们现在的相当。

工作年限不仅取决于退休年龄,还取决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发达国家大多读完大学或职业学校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

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66.1%。

日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比我们长4年,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45.7%。

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社部和个别专家提出的“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建议,除了把中国人寿命延长作为一个理由外,还提出一个理由,那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政策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在经济中扮演角色的学科。

它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改善市场失灵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的原理和政策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税收、财政政策、公共支出、市场监管等。

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一些常见政策,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公共经济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分配资源时产生的不完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或者公平性缺失。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公共利益。

二、税收政策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税收政策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税收政策涉及到税收的征收方式、税率的确定、税收的目的等。

通过税收政策,政府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服务等。

然而,税收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慎重考虑,以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公共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调控。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减少财政赤字来控制通货膨胀。

然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需要考虑经济政策的时机和可行性。

四、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指政府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

公共支出政策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公共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然而,公共支出政策需要平衡财政收支,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五、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公共经济学政策的一部分。

市场监管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预防垄断行为等。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来实施市场监管政策。

然而,市场监管政策需要权衡利益,避免对市场自由的不当干预。

总结: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政策涉及到很多领域,如市场失灵、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公共支出和市场监管等。

这些原理和政策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1公共经济学热点案例分析

2021公共经济学热点案例分析

2021公共经济学热点案例分析本文从对当今社会两种对立看法的描述出发,着重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实现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友好的路径。

高等教育政策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和平衡,关键方法是以正确的手段提升效率,以多样的方法确保公平,达成二者的友好。

现阶段,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上面临着两难抉择:是依据公平性标准,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地确保公民对高等教育需求,还是依据效率标准,实施教育产业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最好配置。

1、教育“公平和效率”之争的由来对于中国这么一个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讲,高等教育政策制订过程中怎样兼顾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任务和培养能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级人才任务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公平和效率是任何一项高等教育政策全部必需要面正确一个两难选择。

对于此,社会上有两种针锋相正确看法:一是提倡高等教育政策应“公平优先,效率次之”,一是提倡高等教育政策应“效率优先,公平次之”。

2、正确定识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取向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

尽管有关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不休,但学术界普遍认同高等教育含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它含有强烈的竞争性和排她性,同时又含有显著的外部效应,含有公益事业的性质。

因为产品属性通常决定市场属性,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一样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属性。

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及其关系,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关键包含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详细地说,包含两个方面;能力相同的青年,不管其性别、种族、地域,全部有相等的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各阶层的组员,不管其家庭背景、个人出身,全部有相同的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

和此相对应,在相同条件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叫不公平。

中国现阶段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效率为主”的标准,即认可差异教育的合理性,但社会对这种差异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功效,就在于经过平衡和协调机制将差异教育控制在社会各阶层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唯一经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

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

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

(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公共经济学前沿问题

公共经济学前沿问题
21
3、利益集团内部关系
• • • • • • 内部关系遵循成本-收益法则 (1)利益集团的分类 -相容性利益集团; -排他性利益集团; -既得利益集团; -寻求利益集团。
22
• • • • • • •
(2)成本-收益法则 ①个人对利益集团的参与和退出 ——收益大于成本:进入; ——收益小于成本:退出。 ②集团内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正比:扩大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反比:缩小
41
从地方性公共产品中得到的享受 与税负之间的失衡推动了居民的迁徙, 当两者趋于均衡时居民才停止迁徙而 安居下来。 • 2、西方的各种分权理论 • (1)施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 • ①地方政府更了解选民的偏好; •
42
• ②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公共产品的供 给有利于提高效率; • 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分工合作。 • (2)奥茨的分权定理 • 用定量分析来证明地方分权的好处。 • (3)特里西的偏好误识论 • 从信息失衡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提 供公共产品的优越性。
3
(二)两根理论支柱 1、公共产品理论 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干什么,说明政府 经济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公共选择理论 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干,说明政府 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三块专业内容 1、国家预算;2、财政收支;3、宏观调 控。
4
(四)四大理论特征 1、宏观性; 2、实用性; 3、边缘性; 4、发展性。
43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 问题
• • • • • • (一)区域 的不确定 1.地形地貌的不确定 2.生产结构的不确定 3.生活水平的不确定 4.行政区划的不确定 5.户籍制度的不确定
44
• (二)定义的不确定 • 1.农村公共产品是与农村私人产品 相区别: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 2.农村公共产品是与城市公共产品 相区别:地域性,分散性与低阶性; • (三)分类的不确定 • 1.根据产品消费性质,区分为农村纯 公共产品与农村准公共产品; • 2.根据地域分布范围,区分为全国性, 区域性和地方性农村公共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3.延迟退休,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4.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账户的影响5.延迟退休对统筹账户的影响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1.寿命延长就该推迟退休吗?2012年6月5日,人社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人社部提出的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的寿命延长了,并列举少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认为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

中国人的寿命延长就一定要推迟退休年龄吗?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却不分析人家的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我们先看寿命。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3.3岁,世界排名第80位,仅高于非洲、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地区有限的几个国家,甚至连利比亚、叙利亚、越南、巴勒斯坦、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都不如。

中国60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13年。

2010年日本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2岁,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23年,几乎是我们的两倍,即使日本把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他们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与我们现在的相当。

工作年限不仅取决于退休年龄,还取决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发达国家大多读完大学或职业学校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

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66.1%。

日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比我们长4年,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45.7%。

2.延迟退休,违背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社部和个别专家提出的“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建议,除了把中国人寿命延长作为一个理由外,还提出一个理由,那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人类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一直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一直是各种社会形态的主旋律。

人类发展经济的原动力,就是人对幸福的追求,正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所说:“人类活动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的幸福。

”虽说休闲并不一定让人幸福,但人没有休闲肯定不会幸福。

当人为了活着而疲于奔命时,他不会有幸福感。

再富有的人,如果没有时间享受,也不会有幸福感。

人只有把自己从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时,才会获得幸福。

如果给幸福下个定义,我认为,当人能够不受金钱和时间的约束而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各种活动时,这就是幸福。

幸福体现在消费过程中,而不是体现在生产过程中。

人用于消费的时间越多,越有幸福感。

所以,在这种追求幸福的原动力的驱使下,人类才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推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尽一切可能解放劳动力,让人有更多的时间消费,享受更多的幸福。

评价一个社会发展没发展、人民幸福不幸福,完全可以用这个社会中劳动人民享受的休闲时间来度量:人民享受的休闲时间多了,说明社会进步了,人民更幸福;反之,则说明社会倒退了,人民悲催了。

这比用GDP来衡量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程度更靠谱。

德国在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案》,规定工人工作时必须交纳养老保险,70岁时可以退休,领取养老年金。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社会财富积累增多,于是,从1916年起,德国把法定退休年龄降到65岁,而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岁,工人享受的休闲时间大大延长。

英国也是如此。

1908年英国颁布的《养老金法案》规定,居住在英国的年满70岁的英国人,如果年收入不超过21.1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600英镑),就有资格每周领取养老金,其标准为单身老人每周5先令(相当于今天的19英镑),夫妻老人每周7先令6便士(相当于今天的29英镑)。

法案颁布当年,就有569038人申请了养老金。

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便把退休年龄降到了男职工65岁,女职工60岁。

法国过去是65岁退休,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上台后,兑现竞选承诺,于1983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降到了60岁。

中国是参照前苏联退休制度确定的退休年龄。

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各个国家的退休年龄仍然沿袭前苏联时期的规定,即男60岁,女55岁,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基本维持不变。

考察世界各国的退休制度就会发现,在整个20世纪,世界多数国家实际退休年龄基本上逐渐稳定在60岁左右。

总之,“经济发展了,就应该延迟退休”这一论点,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事实。

与这一命题恰好相反,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财富积累增多了,应该缩短劳动时间,降低退休年龄,让人有更多的剩余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感。

3.延迟退休,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提高退休年龄,就意味着工作岗位上有更多的老年人,在劳动力供需平衡状态下,退休多少人,就空出多少工作岗位,就能安排多少新的就业人员。

所以,延迟退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失业率上升。

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失业率升高,因为它会带来诸多危害。

失业会让人失去尊严和社会归属感,让失业者感到自己是被社会遗弃的人,由此诱发失业者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疾患,甚至走极端的人会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

美国社会行为学教授布伦纳(M. Harvey Brenner)曾进行了一项名为“社会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失业者的预期寿命会比非失业者短7年,失业人口每增加10%,死亡率就增加1.2%,心血管病增加1.7%,肝硬化病增加1.3%,自杀率增加1.7%,人身侵犯犯罪率增加0.8%,刑事犯罪被捕率增加4.0%。

高失业率还会造成政局不稳。

多一个人失业,政府就要拿出几个人的工资来增加维稳力量。

1933年,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0%,引发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希特勒便利用了民众的这种不满情绪,顺利夺取了政权。

另外,延迟退休也会增加用人单位的雇工成本。

岁数大了,生病、生大病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可能会常请病假,这样,过去100个人能做的工作,现在就要雇用110人,以保证有足够的替补职工随时担起休病假的老年职工留下的工作。

从生理上来讲,岁数大了反应必然有所迟钝,这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生产损失。

如果是机械操作手,操作失误导致生产事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身体伤害;如果是办公室管理人员,也可能会把一些数据弄错,带来财务损失和决策失误。

因为中国统计失业率的方法存在弊端,所以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失业,精准的数字谁也说不清。

一些失业者因不符合人社部的《就业登记规定》而无法登记为失业人口,如不登记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员,不登记下岗职工等。

即便如此,我国的失业率也不算低,1996年以前基本上没有超过3.0%,1997-2002年失业率一直在3.1%-4.0%之间徘徊。

从2003年至今,失业率一直高于4.0%。

4.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账户的影响要交15年以上的养老保险才能在退休后领到养老金。

按目前规定,职工每月领工资时,要扣除8%的养老保险金,这笔钱打入个人养老账户;同时,单位还要为职工交20%的养老保险金打入社会统筹账户。

职工最关心的是个人账户上的养老金,延迟退休,意味着交养老保险的年限长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短了。

对职工来讲,就要算算自己多辛苦工作几年,退休后增加的养老金是否能够弥补自己为此多交的养老保险。

职工退休时,每月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目前全国有统一规定,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退休是170个月,60岁退休是139个月,65岁退休是101个月。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也就是月平均工资为42452÷12=3538元,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用3500元。

现在,我们看看一个拿全国平均工资的人的个人养老账户情况。

个人每月要交的养老保险金为3500×8%=280元,养老账户上的钱是有利息的,我们按年利率3.5%计算,如果20岁工作,工作40年(480个月)60岁退休,假定工资保持不变,且都是月末发工资,则第一个月交的养老保险金到退休时的本息合计为280×(1+3.5%÷12)479元,第二个月为280×(1+3.5%÷12)478元,第三个月为280×(1+3.5%÷12)477元,依此类推,最后一个月为280×(1+3.5%÷12)0元。

这是个等比数列,公比为1/(1+3.5%÷12)。

所以,每月交280元的养老保险金,工作40年退休时个人账户上的本息总额为〔280×(1+3.5%÷12)479〕×{1-〔1÷(1+3.5%÷12)〕480}÷{1-〔1÷(1+3.5%÷12)〕}=292507元,约30万元。

职工每月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为292507÷139=2104元。

如果把个人交的养老保险金不让社保机构管理,而是自己存入银行,那就意味着退休时个人可以取出约30万元,然后再把这笔钱按整存零取存入银行,每个月取等额的一笔钱供自己养老,到73岁,也就是用13年(156个月)把这笔钱取空。

我们直接用公式:月取本息金额=整存金额×(年利率÷12)×〔1+(年利率÷12)〕期数÷{〔1+(年利率÷12)〕期数-1},代入数值可计算出每月可取2337元,这要比交给社保管理每月多领2337-2104=233元,156个月就是233×156=36348元。

如果推迟5年退休,那就要工作45年(540个月)。

65岁退休时个人账户上的本息总额为366689元。

职工每月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为366689÷101=3631元。

同样,如果退休时把个人账户约37万元的养老金储存额按整存零取存入银行,每个月取等额的一笔钱供自己养老,到73岁,也就是用8年(96个月)把这笔钱取空,则每月可取4385元,这要比交给社保管理每月多领4385-3631=754元,96个月就是754×96=72384元。

可见,推迟退休年龄,虽然多辛苦了几年,个人养老账户损失却增大了,由60岁退休损失36348元,增大到65岁退休损失72384元,额外增加损失72384-36348=36036元。

以上没考虑工资增长情况,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过去10年城镇职工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2.3%,前面的公比就成了(1+12.3%÷12)/(1+3.5%÷12),20岁的人工作45年65岁退休个人养老账户上就有9222746元,将近一千万元!如果自己管理这笔钱,退休后每月就有110286元的养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