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合集下载

乐山大佛景区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心的峨眉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胜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
1.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之一,高达71米,是唐代著名佛教僧人贺陵的建议和倡导下修建的。

大佛坐落于岷江、青衣江、嘉陵江三江交汇处的岩石上,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2. 九曲栈道:九曲栈道是一条长达2.5公里的盘山栈道,沿途景致秀丽,风景如画。

栈道旁边是陡峭的峭壁,栈道上有多处观景平台,可俯瞰岷江和乐山城区的美景。

3. 九龙潭:九龙潭是一处清澈见底的池塘,水质纯净。

传说中此处曾有九条龙在潭中游弋,故名九龙潭。

周围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4. 宝顶山:宝顶山是景区内的一个小山丘,山顶有一座宝顶寺。

宝顶寺历史悠久,初建于唐代,是乐山地区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山顶广场可俯瞰乐山市区和岷江风光。

5. 洗心潭:洗心潭是一处云雾缭绕的清潭,水清沙白。

潭旁有石桥、石阶、石穴等景点,形态各异,十分别致。

6. 雷洞坪:雷洞坪是一个山峰平顶上的一片开阔地,是游客观赏乐山大佛的最佳位置。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美景。

除了以上景点,景区内还有众多的文化、历史景点,如摩崖石刻、古建筑等,深受游客喜爱。

- 1 -。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四川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区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坐佛。

乐山大佛始建于713年,由唐代著名僧人贺朝士发起建造,历经90余年才完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帮助。

导游词如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石刻艺术和佛教宝库的宝地——乐山大佛景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座宏伟壮丽的景点。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概况。

乐山大佛坐落在峨眉山的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

大佛高达71米,脚长24米,脚底可容纳100人场地。

乐山大佛始建于713年,历经了90多年才完工。

它是由唐代著名僧人贺朝士发起兴建,目的是为了镇守漳、蜀二江的水怪,并祈求国泰民安。

乐山大佛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壮丽的规模,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大家现在站在的位置是大佛的左边观景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乐山大佛景区的美景。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佛背后的峨眉山,峰峦叠翠、气势磅礴。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春江、沱江两江交汇的景象,水流湍急,悠然宛转,给人一种平静、舒适
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饱览乐山大佛的宏伟与庄重,它耸立在蜀江之滨,伫立于峰石之间,令人敬畏。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步行进入乐山大佛景区,一同领略大佛的魅力。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我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峨眉山的乐山市中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从乐山大佛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景区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意义乐山大佛修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由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组成,高达七十一米,耸立在峨眉山一侧,面朝江水。

这座佛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古代中国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乐山大佛的修建和保存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

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多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修建过程中岩石的开凿、雕刻和佛像的塑造技术等,都彰显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水平。

乐山大佛可以说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它的存在和修建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二、文化价值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佛教精神和信仰。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乐山大佛作为佛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

佛教信仰和思想体系通过乐山大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宣扬。

同时,大佛所在地乐山市也因为这座佛像的存在而成为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许多佛教文化节庆。

乐山大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大佛所在的峨眉山地区,素有“天下名山”之称。

这里的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游客可以在欣赏佛像的壮丽之余,还能体验到峨眉山的独特魅力。

同时,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是历史名城,保留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光资源。

三、景区特色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内设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或者步行登山欣赏大佛。

同时,景区附近还有许多寺庙、庵堂遗址等其他佛教文化景点,可以一次性游览多个景点,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乐山大佛,又称大佛梵刹,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造像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乐山大佛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历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保存良好。

乐山大佛是巍峨屹立于岷江与洒池江的交汇处的悬崖峭壁上,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东大佛”、“西大佛”、“南大佛”与“北大佛”。

四个方向的佛身分别代表四个佛教神仙,合称为“乐山大佛”,形成了佛教的宏伟壮丽。

整个乐山大佛分为头前山、落山、摩崖舍利塔等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悬崖峭壁上的佛像。

大佛像采用了露头山法,从佛头到脚趾共17层,高达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胸脖间进深约13.25米,可容纳数十人同时登顶,俯瞰周围的美景。

乐山大佛的造型庄严肃穆,塑造工艺精湛,给人一种庄严的气势和宏伟的感觉。

大佛的脸上表情慈祥,宛如微笑,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也成为乐山大佛的一大特色。

大佛两侧则雕刻了栩栩如生的佛教故事和各类神兽,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乐山大佛的修建充分考虑到了水流问题,设计了一套精巧的疏浚引水系统,确保了佛像在长时间内不被水侵蚀。

此外,景区保护环境的工作也十分到位,保持了乐山大佛的原貌,使来访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其壮丽与神奇。

乐山大佛所在的峨山山脚下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山势起伏,森林茂密,风景如画。

除了欣赏大佛的壮丽之外,游客还可以乘船游览峨眉山、观赏乐山花灯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

乐山大佛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特别是每年的佛诞节期间,乐山大佛会举行盛大的法会活动,成千上万的信徒会聚集在此,虔诚地祈祷和朝拜,场面非常庄重隆重。

总之,乐山大佛以其巍峨壮丽的身姿,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与朝拜。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感受它的神圣与庄严,乐山大佛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乐山大佛是一个历史悠久、雄伟壮观的佛教景点,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也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的象征。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历经数百年建造完成,其规模和气势令人震撼,成为了我国文化和佛教艺术的一大奇迹。

1. 历史渊源乐山大佛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年间,当时是为了消除乐山地区的水患祸害而兴建的。

大佛的主要发起人是当时的宰相魏征,他深知佛教的力量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因此提议在乐山大佛的位置开凿大佛,祈求大佛的庇佑能消除水患。

经过数百年的建造,乐山大佛终于在唐朝末期完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像。

2. 建筑结构乐山大佛依傍峨眉山,背倚岷江,始建于713年唐朝。

大佛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凌云寺,整个佛身长达71米,肩宽28米,头高14.7米,两耳长7米,鼻高6米,眉宽5.6米佛目宽1.3米,嘴宽3.3米,肩宽24米,手掌宽8.3米。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石刻造像,其背后的岩石是佛像的一部分,使得整个造像更加壮观。

3. 文化价值乐山大佛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佛教信徒前来朝拜和观赏。

大佛所在地的峨眉山更是佛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大佛的存在更加增添了峨眉山的宗教意义。

大佛建成后,乐山也因此而得名“佛国”,可见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总结回顾:乐山大佛作为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景点,其历史、建筑结构和文化价值无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对乐山大佛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貌,更能够深入探寻其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乐山,亲身感受这尊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的震撼和美丽。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佛教信徒,我对乐山大佛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敬仰。

大佛的雄伟气势和深远的历史内涵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感染力,也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乐山大佛的存在,不仅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一件连接历史与现实、连接人与自然、连接心灵与信仰的伟大杰作。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大佛为弥勒佛坐象,它造型庄严,设 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 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 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 三江汇流之处 ,集嘉州山水之精华,汇乐 山风光之秀色 .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 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 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 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 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 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它体态 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 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 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 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 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凌云栈道
东坡楼
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 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 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 “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 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 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 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 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 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 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 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 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 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 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 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 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 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 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 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 誉为“南安各墓之冠” 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 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乐山大佛的景点特色介绍

乐山大佛的景点特色介绍

乐山大佛的景点特色介绍
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的标志性景点,下面
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乐山大佛的景点特色。

首先,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被誉为“东方
巨佛”。

它位于乐山市峨眉山市区的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的乐山大
佛景区内。

乐山大佛的造型宏伟壮观,高达71米,耸立在悬崖峭壁上,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之一。

它的面容庄严肃穆,栩栩如生,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其次,乐山大佛所在的景区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
得益彰。

乐山大佛背靠峨眉山,面临岷江和大渡河,四周山水环绕,风景秀丽。

在乐山大佛景区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乐山大佛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始建于唐代,
历经数百年的修建,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乐山大佛所在的
峨眉山是佛教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在乐山大佛景区内,游客可以参观佛教寺庙,感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此外,乐山大佛景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岷江和大渡河,欣赏乐山大佛的壮丽景象;也可以徒步登上峨眉山,体验登山的乐趣;还可以参观乐山市区的其他名胜古迹,如峨眉山金顶、乐山市博物馆等。

总而言之,乐山大佛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景点特色。

它的巨大规模、壮丽的山水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活动,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对于佛教信徒还是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乐山大佛都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 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 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 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 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 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 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 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 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 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世界文化遗产
___乐山大佛
一、中国世界遗产
1996年12月峨眉 山—乐山大佛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遗 产委员会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专家桑塞尔 博士· 席尔瓦教授实 地考察时,赞誉 “乐山大佛堪与世 界其他石刻如斯芬 克司和尼罗河的帝 王谷媲美”。

大佛为弥勒佛坐象,它造型庄严,设 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 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 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凌云栈道
东坡楼

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 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 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 “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 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 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 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 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三江并流

相传,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 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 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 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 “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 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 “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 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 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 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 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 佛立刻开凿。

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故事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川乐山市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坐落在峨眉山、青城山之间的乐山大佛景区内,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之一。

乐山大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乐山市的河流泛滥成灾,居民们生活在水患中备受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僧人想到了在大佛石刻上开凿一个洞,让河水顺利流过,以减轻水患。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工程,历经数年,终于完成了乐山大佛的雕刻。

乐山大佛坐落在峭壁之上,气势恢宏,宛如一尊庄严的佛祖。

大佛高达71米,宽24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

它的头部高达14.7米,双肩宽达24米,耳朵长7米,鼻子长5.6米,眼睛宽1米,嘴巴宽3米,耳内可容纳十多人。

整个大佛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乐山大佛的雕刻历时90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乐山大佛的建造,乐山市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大佛的雕刻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和对信仰的执着。

乐山大佛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也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成为了乐山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的佛诞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赏。

乐山大佛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乐山大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以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坚定前行。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将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已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峨嵋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誉。

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嵋山为“天下名山”。

古往今来,峨嵋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

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绚丽的自然风光峨嵋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

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嵋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

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

峰回路转,云断桥连。

涧深谷幽,天光一线。

万壑飞流,水声潺潺。

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

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一、概述中国的乐山大佛,别名“乐山大佛”、“大佛禅院”,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之一,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区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乐山大佛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经两个王朝和五代十国的建造和修缮期间,建造时间长达90多年。

曾经历抵抗外敌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为了保护这一佛教文化遗产,历经多次的修缮和重建。

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世纪80年代,投入了1200万元人民币,历时10年完成了重建与修缮。

三、建筑风格乐山大佛是一座巨型造像,高达71米,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由主像、配像、路神等组成。

其中,主像高达17.14米,宽约24米,胸阔达3.3米,头上有72个小佛像,每个小佛像高2米,历经数百年,依然神采奕奕。

乐山大佛的特点是姿态雄浑,细节丰富,神态庄重。

除了形象的刻画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佛教文化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佛教信仰中,象征着佛陀的教义和慈悲精神。

在乐山大佛的千年历史中,众多的信众和游客来此磕头礼佛、祈福祷愿,感受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性真谛。

此外,乐山大佛还是佛教漫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灵感源泉。

五、旅游景点乐山大佛景区还包括了大佛石刻、灵宝阁、白龙江、弥勒院、普贤塔、韩柏寺等众多旅游景点,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历史,领略自然风景的秀美和神秘,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留下纪念品和美好回忆。

综上所述,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个佛教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座艺术和历史之美的体现,具有无可比拟的珍贵价值,旅游者不可错过的观光胜地。

乐山大佛,震撼世界的石刻

乐山大佛,震撼世界的石刻

乐山大佛,震撼世界的石刻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附近,是一尊震撼世界的石刻,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乐山大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为了镇压江水中的妖魔鬼怪,人们开始修建这座大佛。

历经数百年,这座大佛终于在宋代完工。

大佛的雕刻技艺精湛,形态逼真,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刻佛像”。

大佛的头部、身体和手部等部分都雕刻得非常精细,展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

除了雕刻技艺之外,乐山大佛还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这座大佛不仅是古代人们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承。

在乐山大佛的旁边,还有一条古运河,这条运河曾经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古运河上的桥梁、船只和行人络绎不绝,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

在乐山大佛的周围,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和遗迹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之一。

除了这些文化和历史价值之外,乐山大佛还具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座大佛坐落在江边的高地上,周围山峦叠嶂,江水环绕,景色十分壮观。

在阳光下,大佛的影子投射在江水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此外,乐山大佛还拥有许多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也为这座大佛增添了许多神秘和传奇色彩。

总的来说,乐山大佛是一尊具有非常丰富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震撼世界的石刻。

这座大佛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承。

在游览乐山大佛的过程中,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魅力,也可以领略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

同时,游客们也可以通过参观乐山大佛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这座大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游客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如参观古运河、古建筑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濒临岷江,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1982年,乐山大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区以东3公里的凌云寺之侧,濒临岷江与大渡河、青衣江的汇流之处,背靠凌云山西壁,与乐山城区隔江相望。

因为从属于凌云寺以及乐山古称嘉定,所以乐山大佛历史上也被叫做凌云大佛、嘉定大佛。

大佛建于唐代,据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记载,开元元年(713年),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见三江汇流处水流湍急,常令船只倾覆,便欲借佛力以减水势,于是募款兴建大佛。

工程开工后不久就有官吏索要财物,海通为维护善款,甚至自挖一眼以明志。

而由于工程浩大,未及佛像落成,海通便已去世,工程也因此而停工。

直到贞元初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出巨资重新组织,才恢复了开凿,终于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建成,前后共历时九十载。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造佛像,比第二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出18米。

大佛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是一尊弥勒佛倚坐像,着双领下垂袈裟,双手置膝,足踏莲花。

佛像本体高59.98米,头高14.7米、宽10米,目宽3.3米,鼻长5.6米,嘴宽3.3米,耳长7米,颈高3米,肩宽28米,体宽28.5米,中指长8.3米,脚长10.5米、宽9米。

头顶有螺髻1021个,每个都有圆桌大小。

耳中可站立二人,每只脚的脚背上都可容纳百余人。

整个大佛比例匀称,面相端庄,姿态雍容,气魄雄伟。

佛旁的配龛内有护法二天王像,高约16米,宽约6米,身着战袍,手持法器。

右侧有232磴的九曲栈道(俗称九道拐)。

两边的山崖上还有许多历代题刻和石龛造像,多已风化,只有“西方极乐”和“三佛”两龛以及右侧的“大佛洗脚,乐山淹没”水文题刻保留较好。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乐山大佛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乐山大佛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乐山大佛历史文化遗产介绍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大石刻佛像之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岷江南岸的峨眉山下,是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于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巴黎凯旋门",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乐山大佛建造于唐朝,始建于713年,历时90年完成。

其建造背后有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历史背景。

当时,唐玄宗在位,佛教兴盛,为了保佑人民安居乐业,当地佛教徒发起修建大佛的倡议。

大佛的建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多次孟宗竹山坍塌等困难,但最终胜利完成。

二、乐山大佛的艺术价值乐山大佛以其雄伟壮观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于世。

大佛坐北朝南,高71米,脚跨岷江,整体雕刻于岩石之上。

大佛的面貌和体态栩栩如生,神态庄严肃穆。

佛像被立在岷江峡谷之中,山、水、佛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三、乐山大佛的文化意义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品,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它是佛教艺术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工艺和雕刻技艺的高度发展;它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朝圣者前来参观朝拜;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伟大成就。

乐山大佛也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乐山大佛的影响力乐山大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座石刻佛像,更是一个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通过保护和传承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乐山大佛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检修和修复,完善保护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等。

同时,加强对乐山大佛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游客爱护文物,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结语:乐山大佛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品,更是一部历史的长卷,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记忆和智慧。

中国世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中国世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中国世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峨眉山的自然景观雄秀神奇,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特别是地处世界生物区系的结合和过渡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

同时,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

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公元1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

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

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

峨眉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概况峨眉山-金顶风光·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2OO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产于峨眉山或在峨眉山发现,并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达1OO余种。

世界最大的佛教造像乐山大佛

世界最大的佛教造像乐山大佛

世界最大的佛教造像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乐山市市中心南13公里处的峨眉山西北麓,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造像。

它是唐代僧人贺朝在晚唐时期倡导的大型佛教建筑项目之一。

乐山大佛始建于公元713年,至公元803年才完工,历时90多年,形成了今天独特壮观的雄伟景观。

它以其庞大的体量、精美的雕刻和卓越的工程技术著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乐山大佛地处乐山市的峨眉山麓,背依峨眉山,面临岷江,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整体设计和布局非常精细,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工程建设和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乐山大佛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巨大的石雕佛像,高达71米,宽约24米,整个佛像呈现出庄严肃穆的面容,栩栩如生。

佛像坐于栖霞山,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庄重。

乐山大佛是由千年积淤的黄松岩雕刻而成,所以它在雕刻精细度和耐久性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整个佛像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莲花台、宝塔、莲花座、佛殿和佛像本身。

每个部分都经过精心雕刻,展现了佛教传统文化和晚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佛像的脸部,不论是眼睛、鼻子还是嘴巴,都被精确地雕刻出来,给人以震撼和敬畏之感。

乐山大佛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借助于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根据史料记载,施工期间每天都有数千名技术工人参与进来,完成各项繁重的任务。

乐山大佛的石材主要来自乐山附近的采石场,这些石头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切割后,被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和雕刻。

而为了保持乐山大佛的稳定性,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支撑和固定的技术手段,以确保佛像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和时间的考验。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游客可以爬上佛像旁边的莲花台,近距离欣赏乐山大佛的壮丽景象,并俯瞰峨眉山的美丽风景。

此外,乐山大佛所在的峨眉山地区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有许多寺庙和文化景点,游客可以在此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和历史。

总的来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造像之一,以其巨大的体量、精美的雕刻和卓越的工程技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宗教背景的文化遗产。

该佛像始建于唐代,历经数百年的修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下面将从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历史背景乐山大佛的修建可追溯到公元713年,由当时的唐代文德皇后发起,旨在消除附近岩石崩塌的威胁。

佛像的修建历时90余年,涉及众多工匠和艺术家的辛勤努力,才最终完成。

2. 建造过程乐山大佛选址于峨眉山的南麓,站立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岩石上,全像采用当地山体岩石雕刻而成。

佛像高度达71米,宽约24.5米,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佛像胎体的掏空,让游客可以进入其中,感受虔诚与宗教文化的熏陶。

3. 艺术价值乐山大佛的庞大体量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佛像的面容和仪态庄严,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同时,石刻佛像中的一些细节,如手势、衣纹和佛像基座上的浮雕,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

乐山大佛也成为了艺术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为研究古代雕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4. 文化意义乐山大佛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是一座使人们沉浸于虔诚和宗教信仰的场所,吸引了众多信教和游客前来参观。

佛像所在的乐山市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乐山大佛还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之一,代表着人们对和谐、宁静和智慧生活的追求。

总结:乐山大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以其庞大的体量、精湛的艺术工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著称。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也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乐山大佛的存在使人们得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且激发在传统文化中探寻智慧和平静的愿望。

无论是艺术研究还是旅游观光,乐山大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宗教与文化魅力的场所。

乐山大佛的外形描写

乐山大佛的外形描写

乐山大佛的外形描写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灵山县,坐落于峨眉山、乐山峨嵋风景名胜区、大佛景区的交汇处。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之一,也是公元713年唐玄宗为慈惠太后所修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的形象被誉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有着太多传说和故事,是中国游客和国外游客们来到四川必去的景点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从外观、历史等角度来描写乐山大佛。

外观描写:乐山大佛全身高达71米,它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上,整个石像面向大江南岸而屹立,它的躯体高大而雄伟,肩部宽阔,膝关节微曲。

大佛的双手自然地搭着膝盖,五指凝聚,形态非常优美,给人以安详、平和之感。

乐山大佛头部高16米,宽10米,面貌庄严,眼珠深陷而庄重,浑身紧实,衣褶飘飘,在阳光的照射下,石像的表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整个石刻佛像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身体和莲花座。

乐山大佛的莲花座是由一个高约一米的基座和三个莲瓣组成。

莲瓣下面跨有彼岸桥,桥长8米,宽6米,通向石佛的脚下,远远望去,它的如留的大手,好像随时会向游客们垂手相握。

乐山大佛的胸部是一个巨大的凸台,上面刻有1200只弥陀佛,伫立于两侧。

大佛的上下左右还刻有三大字“观世音”,这是南无古印度神咒之一,也是东亚佛教各宗派共通常用的神号,其意为“听世音,救苦救难。

”历史描写:据史书记载,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应当是在公元713年之前完成的。

它雄伟、宏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公元803年,一位名叫支芝的和尚发现了这尊石佛,他感叹道“良工巧匠,造像如神”、“令人骄傲的是,支芝居然认为大佛应有下身,他说:‘大佛雄峙万古,而下面之形便不筒碍如此。

’”乐山大佛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风雨,无数的战争和地震都没有对它的结构和外观造成丝毫的破坏,它安安稳稳地矗立在峨眉山的怀抱之中。

尽管经过多次维修和修葺,但它的原貌和原始特色都得到了保护。

总结:乐山大佛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年寺
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 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重修时,明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上最早六大古寺 之一,是峨眉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全国重点寺院。寺内还有 称为峨眉镇山之宝的佛牙、贝叶经、御印,但是不对外开放。
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修建了普贤寺,从此峨眉山开始了 长达一千多年的普贤信仰。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 逐渐扩大,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峨眉山与五台山、 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 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 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报国寺
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占地60余亩, 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 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始建 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 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维修、扩 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 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以东三十多公里的凌云山中部,与乐山城区隔 江相望,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位于临江石壁上, 为弥勒佛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建成与 普贤道场兴盛,一起迎来了佛教在中国西南方的鼎盛时期,象征光 明吉祥希望。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 势,普渡众生而发起,召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 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 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报国寺殿宇雄伟,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四重 屋宇,依山而建,逐级升高。报国寺原为山中第一大寺,其原 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 “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
洗象池 清音阁
洪椿坪
仙峰寺
伏虎寺
雷音寺
峨眉山寺庙建筑,历史悠久,规模 宏大,构筑精巧,布局合理,与雄 伟旖旎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是丰 富瑰丽的人文景观与得体独厚的自 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其梵宇宫殿、 庭阁桥廊,或隐于密林处,或立于 翠峰之颠,或建于幽壑之上,或依 于危崖之畔,依山取势,不拘一格, 飞角重檐,令人叫绝。
建于明代的无梁砖殿,为了避免 发生火灾,四壁都由红砖砌成,没 用一木一瓦,人称无梁砖殿,圆顶 方墙,直观朴素的体现中国古代天 圆地方的宇宙观。
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 铸像一尊,高7.38米,重62吨,距今 已有一千余年,殿内供奉着普贤骑象, 为北宋古物,早在1961年,这座铜铁 佛像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像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原来供有 3000小铁佛像,现尚存328尊。
乐山大佛又称隐型睡佛,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联 襟而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 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形成了罕见的佛教人文景观。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 成部分。
历史上寺庙最多时曾多达100多座,现存有寺庙约26座,其中最著 名的有金顶华藏寺、报国寺、万年寺、洗象池、清音阁、伏虎寺、 洪椿坪、仙峰寺,称为峨眉山八大寺。
金顶——华藏寺
金顶在地理概念上是指峨眉山的山顶,建筑概念 上是指峨眉山上的镏金屋顶,被称为金顶。明代朱 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笃信佛教,赏赐黄金3000两在 峨眉山最高处建――“大峨山金殿”,因金殿的瓦、 柱、门、棂等皆铜质渗金,阳光照耀之下,金光灿 烂,故俗称金顶,是全国最大的金殿。
大坪霁雪
严冬之时,峨眉山处处雪树冰花, 全山宛似银色世界,晴雪出霁。大 坪和环绕周围的群峰,组成了一朵 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如同花芯, “大坪霁雪”凝聚了峨眉山雪的形、 色之美。大坪观雪和登上金顶观雪 大不一样。金顶观雪是站在高峰之 巅,凭栏无瞩,遥望"岷山千里雪"; 而大坪观雪则在站在群峰环合的孤 峰平顶之上,环顾四壁峰林的"红 妆素裹",光朗空明的大千世界。
灵岩叠翠
灵岩地处峨眉金顶三峰的 后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 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万 山重叠的天然图画。近处, 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 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 千佛顶、金顶宛似座巨型翠 屏横亘天际,气象雄伟,三 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廓线十分 清晰。
龙门飞瀑
龙门峡“两山相对,如合水 从中出,绀碧无底”。两岸岩 石卓立,色如碧玉,刻削光 润”。入峡“千余尺,有两瀑 布各出一岩顶,从相对七、八 百尺高处倾下,岩根有盘石承 之, 激为飞雨溅沫,发出震耳 欲聋般轰鸣,这就是著名的龙 门飞瀑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墨西哥举行的第20届全委会上,全票通过峨眉 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历史文化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
峨眉山最初为人们所知并非佛教,而是道教,这里曾是道教看好的 风水宝地,被道教封为第七洞天——虚灵太妙洞天。从东汉年间,道 教在四川境内鹤鸣山诞生以来,峨眉山长期一直是道教胜地,与鹤鸣 山、青城山号称道教“蜀中三山”的代表。峨眉山至今还保留着很多 道教的地名,如天柱峰、玉皇坪、真人峰、玉蟾洞、三仙洞、遇仙洞、 雷洞坪等。传说公元九世纪末,被道家奉为北五祖的吕洞宾来这里修 仙问道,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这座纯阳殿, 是峨眉山中最负盛名的道观。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位于峨眉山主峰上,海拔 3077米,与万佛顶相邻,是峨眉游山的终点,佛教 重点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 最集中的地方,名胜云集,为峨眉精华所在。金顶 祥光由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组成。 十方普贤菩萨于2006年建成,高48米,代表阿弥陀 佛的48个愿望,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峨眉金 顶的中心。
小熊猫
枯叶蝶
白鹇
• 峨眉山的灵猴是野生藏酋猴,是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属于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这里的猴子极通人性,见人不惊、跟人嬉戏、与人同 乐,常结队向游人讨食,给游人带来许多乐趣,成为峨眉山的一道 活景观。
• 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一段 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
自然景观
峨眉山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完好,自然遗产极其丰富,有天然“植物王国”、 “动物乐园”之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 景区。
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 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 高等植物3200多种。
峨眉山—乐山大佛
汇报人:张建华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 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 成,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在青衣江、大渡河之间 拔地而起,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 美而艳”而得名,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三千万年前,峨眉山地层强烈褶皱断裂抬升,经 历复杂作用后,形成了今天山顶与峨眉平原2700多 米的巨大高差。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M,高 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山的生物、土壤、气候 垂直带明显,形成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和丰富多彩的 自然景观,从山麓至山顶,就是“一日有四季,十 里不同天”的景象。
珙桐是珍稀植物,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 之称。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
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是距今约1.8亿多年前, 中生代侏罗纪留唯一幸存的木本蕨类。
珙桐
桫椤
杜鹃
峨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茂盛的植物,为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殖的生态环境,全山共有 2300多种野生动物。四川的两栖动物为全国之冠,而峨眉山的占全川的36.7%;节肢动物中,以中华枯 叶蛱蝶和凤蝶最著名优美。目前全山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29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