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等,地⽅设侯、伯。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的:巩固奴⾪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地和⼈民授于王族、功⾂、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

3.作⽤:①加强了周天⼦对地⽅的管辖。

②扩⼤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产⽅式的产⽣,这⼀⽣产⽅式使诸侯势⼒⽇益壮⼤)。

战国末年,分封制⽡解。

三、⾎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和巩固⽗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柱,互为表⾥;分封制是建⽴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夫和太尉)到地⽅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了⼀整套官僚体系。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在历史当中,我们所知道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开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盼望能够帮助大家,欢送阅读!高三历史复习提纲1列强侵华鸦片斗争(1840——1842年道光)一.缘由:⑴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开展,须要广袤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翻开中国的大门。

⑴干脆: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毅决心,鼓舞斗志,林那么徐成为民族英雄)。

二.经过:(略,看看课本即可)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见前面表格。

)。

(关税协定紧要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本质意图。

)主观缘由:清王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客观缘由: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根本缘由: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影响:⑴政治: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开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更,起先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更,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⑴经济:中国从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⑴文化:林那么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⑴客观踊跃:中国自然经济慢慢解体,民族资本主义起先兴起,城乡商品经济开展,中国被迫向近代化迈进。

其次次鸦片斗争(1856——1860年咸丰)实质:鸦片斗争的接着和扩大。

缘由:为了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干脆缘由:“修约”要求被拒绝。

二.经过(看看即可):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斗争。

在此后的两年间停停打打,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影像,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历史专题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历史专题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份复习题纲,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之路1. 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掌握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最早的城市文明。

2. 古代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从古埃及的法老王国到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再到古罗马的帝国,探讨古代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古代东方文明:重点关注中国和印度两大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的夏、商、周等朝代和印度的摩揭陀、孔雀王朝等。

二、近代史的转折点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从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引发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同时也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讨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3.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掠夺,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三、世界两大战争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探讨其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和战后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关注纳粹德国的兴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盟军的反击,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四、冷战与现代世界1. 冷战的起因和演变:从二战结束后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对立,到冷战局势的逐渐升级和缓和,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探讨苏联、中国、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变革。

3. 当代世界的挑战:从全球化、恐怖主义到环境问题,探讨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案。

以上只是历史专题复习题纲的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概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复习的意义历史学科的划分及主要内容复习的方法与技巧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朝代2.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3. 中国古代人物及其作用4.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5. 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发展与变迁6.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复习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2.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3.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4.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及其影响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思潮四、世界史知识点复习1. 世界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历史事件2. 世界各大文明的形成与发展3.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4.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变迁5. 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五、历史学科的辅助知识点复习1.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2. 历史文献的阅读与分析3. 历史地理与历史背景知识4. 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六、历史学科的综合应用1. 历史学科的应试技巧与策略2. 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3. 历史学科的思辨与创新七、复习计划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2. 复习过程中的备考技巧与注意事项3. 学科知识及复习备考过程中的资源与工具八、总结与反思复习历史学科的成果与收获对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展望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知识点的复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并掌握相应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只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及科学的备考策略,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提纲能够对大家的历史学科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学习虽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文化这种成分,但目的绝对不能设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 ,向我上面说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尚,完美。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一.含义: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 z 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兴衰过程:⑴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⑵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

⑷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⑸加强:北宋。

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⑹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⑺强化、顶峰(衰落):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三.评价:⑴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a. 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b. 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c. 北方民族的活动2. 春秋战国时期a. 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b.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c. 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3. 秦汉时期a.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b. 汉朝的兴起和繁荣c. 秦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4. 魏晋南北朝时期a.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风貌b.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5. 唐宋时期a. 唐朝的建立和盛世b.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c. 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外交关系6. 元明清时期a. 蒙古族的入侵和元朝的建立b. 明朝的兴起和繁荣c. 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军事制度二、近代史1. 清朝末期的政治变革和民族问题a.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b.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c. 清朝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国的建立2. 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c. 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a.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b. 解放区的建立和解放战争的发展c.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4. 建国以后的政治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b.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现代史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b.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爆发c.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2.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a.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传播b.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a.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b. 联合国的建立和国际形势的演变c. 圣战和全球化的兴起4.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a. 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b. 东欧剧变和中东地区的动荡c. 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不确定四、历史人物1. 古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家b.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将相c. 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家和艺术家2. 近现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政治家b. 陈独秀、鲁迅、周恩来等知识分子和革命者c. 邓小平、毛泽东、江泽民等改革开放领导人以上是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历史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三年历史学科的精要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革命与城市文明的兴起2.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世界古代史-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希腊古典文明的繁荣-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亡-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列强的侵略-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2. 世界近代史- 欧洲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间期的政治经济变革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 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2. 世界现代史- 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变化-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四、历史思考与方法1. 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历史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 历史对于塑造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作用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与分析- 历史文献的解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归纳与总结3. 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历史观的比较与评价- 历史观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与复习,同学们可以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同时,同学们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善于从历史中提取经验教训,以及发现历史的规律与趋势。

高三历史总复习纲要

高三历史总复习纲要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㈠: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三)(一)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夏商周:奴隶社会)1.分封臸(又称,封建,封邦建国)①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③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④目的:巩固周朝统治;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⑥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⑦影响:积极(前期):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消极(后期):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

2.宗法臸:(与分封臸互为表里)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臸度;②实臼: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臸。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子);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大宗与小宗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内部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⑥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巩固了统治臺序,保证贵族的特权;⑦宗法臸对现在的影响:祭祖、家谱、重亲情、尊老爱幼、重男轻女、同姓不婚等。

(同姓不婚,例如春秋时期,鲁晋不婚,原因鲁国和晋国同为姬姓)3. 礼乐臸度:①礼乐臸是维护封建臸度(分封臸)的文化臸度。

周朝通过礼乐臸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4.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为纽带;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以后政治臸度3个基本特征:君主专臸、中央集权、官僚臸度)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臸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全)(详解版)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全)(详解版)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一、秦朝的统一与政治制度-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实行郡县制与封建制度-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严格的法制和军制二、西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刘邦创立西汉- 实行皇帝制度- 达成「封建官僚制度」- 提倡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推崇儒家文化与科举制度三、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 黄巾起义与四大家族的争权- 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 三国鼎立与各国政权的建立- 政治上的分裂、经济的衰落与社会动荡四、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建立- 文化以道德哲学为主-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种族间的冲突与融合五、隋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 杨广的改革与疆界扩张- 唐太宗的开放政策与疆域的巅峰-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六、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宋与南宋的建立- 实行官僚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诗词、绘画以及科技的繁荣七、元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元世祖的统一战争- 实行民族制度与行政制度- 治理及其对内对外政策的影响- 都城大都的建立与发展- 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八、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明朝的建立与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央集权与宦官专权的斗争- 清朝的建立与封建体制的巩固- 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 文化上的变动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变迁九、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建立中华民国与国内政府的混乱- 国共合作与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社会动荡。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与推恩令-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明清的八股取士与海禁政策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道家与佛家思想的传播- 文学艺术的繁荣,如唐诗宋词元曲四、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社会变革-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六、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与金字塔-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帝国的法律与政治制度七、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 亚洲的崛起与全球化趋势- 当代国际关系与多极化发展九、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整理- 重要人物与事件的关联分析- 历史材料的阅读与理解- 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十、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同-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思考结束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希望本复习题纲能够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开疆拓土与民族融合-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与影响3.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与士族政治- 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唐朝的文化成就与对外交流5. 宋元明清-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科技发明-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征服- 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与社会变革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抗争-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抗日战争- 国内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3.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的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兴起与艺术的繁荣- 宗教改革与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反抗-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对立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 学会在时间线上定位历史事件- 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 历史人物与思想的分析-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3.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运用- 学会从文献、图片、实物等材料中获取信息- 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结束语:通过本题纲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 ,对人家,“诲人不倦” ,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列二.宗法制: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全)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全)资料总结
结论: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两大障碍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必修3)
维新思想
1898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意义: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半封社会结束
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三大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后补充)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宪法》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自治区:内蒙古(1947)、新疆维吾尔(1955)、广西壮族(1958)、宁夏回族(1958)、西藏(1965)
十年文革
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文革教训之一: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坚持依法治国;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大众传媒
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广播:
电影: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建立
互联网: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1949以后[5]
(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科教)
第九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1)
新中国成立
筹备:1949.9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国歌国旗等;代行人大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政、经、思想文化、科技文艺)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修1)
夏商
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吏户礼兵刑工)
2、古代中国经济(必修2)
农业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格局: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
冶炼业: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秋收起义(毛泽东,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1936年长征结束
1935.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
成熟标志
抗战
37-45
解放战争
46-49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制瓷业: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景德镇
商业
秦代: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汉代:“市繁荣
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明清:商帮(徽商、晋商)
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重视保护农业。
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意义: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新文化
运动
1915开始
背景: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资萌和社会发展。
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是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中华民国
1912

1949
短暂
春天
背景:一战前后(1912—1919)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影响、民众抵制日货
特点:短暂、轻工业(面粉、纺织)、快速
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思想:
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必修3)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火药(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
指南针:宋朝应用于航海
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成立
成立:1921.7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意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大革命
24-27
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大革命开始;北伐战争
失败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土地革命战争
27-37
1927年: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
一战之后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抗战前1927—1937: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再度发展;
抗战时期:日本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和内战导致民族企业风雨飘摇。
结论: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两大障碍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必修3)
维新思想
1898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汉字书画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
文学成就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楚辞,代表作《离骚》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辛亥革命
背景: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袁夺权
意义: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过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京(学生为主力)→上海(工人为主力)
清朝晚期
经济结构变动:鸦片战争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洋务
运动
1860s—1890s,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新式学堂、留学生
失败:由于“中体西用”,甲午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的实践
民族
工业
京剧
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1840—1949(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
1、反侵略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本单元内容综合了必修1的专题二、三)
两次
鸦战
甲午
八国
联军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义和团运动
1898兴起1900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