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质量通病防治
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基础工程1.桩基础桩基础是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工序之一、质量通病通常包括桩身弯曲、桩身局部损坏等。
防治措施包括:-桩基施工前需要对桩机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正常。
-在桩基施工前进行场地勘察,排查地下障碍物,避免损坏桩身。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桩身垂直度,避免局部损坏。
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通常包括填筑土方和预压工艺。
质量通病通常包括土质不均匀、沉降不均匀等。
防治措施包括:-对填筑土方进行试验,确保填筑土方的土质均匀性。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压工艺,确保地基沉降均匀。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地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
二、结构工程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是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质量通病通常包括缺陷、裂缝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
-做好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检测工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区域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通病通常包括钢筋数量不符合要求、钢筋焊接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数量的布置和焊接工艺。
-进行钢筋的外观质量检测,确保钢筋的质量达到要求。
-做好钢筋的防锈处理工作,避免钢筋受潮生锈。
三、装饰工程1.涂料施工涂料施工是装饰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质量通病通常包括涂料厚度不均匀、涂料颜色不一致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操作。
-控制涂料的稀释比例,确保涂料的质量和颜色均匀。
-进行涂料的光泽度、附着力等检测工作,确保涂料的性能达标。
2.瓷砖施工瓷砖施工是装饰工程中常见的工序,质量通病通常包括瓷砖空鼓、开裂等。
防治措施包括:-对施工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牢固。
-选用质量良好的瓷砖胶和瓷砖粘贴剂,确保瓷砖的粘贴效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综上所述,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进行质量检测等。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处理措施一、断桩1、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2、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上大约10cm处,加球胆。
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凝土顶面位置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算确定)将导管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
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10m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1m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待钢筋笼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吊出。
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4、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5m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开挖至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
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5、若断桩位置处于地表5m以下、10m以内时,或虽距地表5m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管一节节接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0.5m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
6、若因坍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案,在原桩两侧进行补桩。
二、浇短桩头1、灌注混凝土接近结束时,如桩头部位过深,肉眼无法查看时用分节接长的钢花管,插入混凝土中取样,鉴定混凝土表面的位置,也可判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是否存在塌孔现象存在。
2、短桩头处理:当灌注桩浇筑高度不够时,开挖后做接桩处理,凿掉混凝土桩头,清理混凝土表面,砌筑灌注桩井壁(或者采用同径圆柱钢模板)达到设计高度,周边回填压实,然后在桩头混凝土表面浇灌素水泥浆后浇灌混凝土,并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管桩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和通病及防范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
2、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
相应预防措施: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
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
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被快速连续压入。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
2、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
3、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地下障碍物或暗浜、场地下陷等影响。
6、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相应预防措施: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桩机大身(平台)调平。
CFG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CFG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通病现象堵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
当混合料中的细骨料和粉煤灰用量较少时,混合料和易性不好,粗骨料粒径过大时常发生堵管。
防治措施:注意混合料的配合比,尤其要注意将粉煤灰掺量控制在 140 kg/ m3~155 kg/ m3 的范围内,坍落度应控制在 160 mm~200mm 之间,粗骨料粒径控制在 3cm 以内。
2、混合料搅拌质量有缺陷。
在 CFG 桩施工中,混合料由混凝土泵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头最后到达钻杆芯管内。
混合料在管线内借助水和水泥砂浆润滑层与管壁分离后通过管线。
坍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
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提前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方案中有关混凝土搅拌的配比要求,加强过程控制。
3、施工操作不当。
钻孔进入土层预定标高后,开始泵送混合料,管内空气从排气阀排出,待钻杆内管及输送软、硬管内混合料连续时提钻。
若提钻时间较晚,在泵送压力下钻头处的水泥浆液被挤出,容易造成管路堵塞。
防治措施:加强对实际操作工人的交底和培训,增加试桩演练,完善做好过程标记。
4、冬期施工措施不当。
冬期施工时,混合料输送管及弯头均需做防冻保护,防冻措施不力,常常造成输送管或弯头处混合料的冻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1、做好输送管及弯头处的防冻保护措施。
2、采用加热水的办法提高混合料的出口温度,同时水温不超过60℃,否则会造成混合料的早凝5、设备缺陷。
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弯头与钻杆不能垂直连接等会造成堵管。
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清洗,否则管路内有混合料的结硬块,还会造成管路的堵塞。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砼输送管道连接处、转弯处及出料进料接口处进行仔细检查,排除管管不对口、不垂直及管道清理不到位等情况。
6、施工输送管过长。
输送管过长容易发生堵管现象防治措施:控制混合料输送管长度,一般长度不易超过 100m。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身夹泥是指在灌注过程中,泥浆或泥土进入桩身内部,导致桩身夹泥现象。主 要原因包括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过大、孔壁塌落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桩身夹泥 ,降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桩的承载能力,造成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桩顶混凝土强度低是灌注桩质量通病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养护不当、受冻等。这 些因素会导致桩顶混凝土强度低,降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03
CATALOGUE
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沉渣过厚的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沉渣过厚的原因主要包括清 孔不彻底、泥浆比重小、泥浆池回旋沉 淀效果差等。
3. 在灌注混凝土前,再次检查沉渣厚度 ,如不合格需进行二次清孔。
2. 增加泥浆池的回旋沉淀效果,定期清 理泥浆池中的沉渣,保持泥浆池清洁。
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止沉渣过厚,应 采取以下措施
上浮等。
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会影响灌注 桩本身的承载能力,还会对整 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 威胁。
因此,对于灌注桩质量的控制 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形式,其质量对于整个工 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针对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灌注桩的 质量符合要求。
钢筋笼上浮
总结词
钢筋笼上浮会导致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影响结构安 全。
详细描述
钢筋笼上浮是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钢筋 笼固定不牢固、混凝土流动性不足、导管埋深过大等。这些 因素会导致钢筋笼上浮,使得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影响结构安全。
桩身混凝土离析
总结词
桩身混凝土离析会导致灌注桩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一、桥梁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1、桩机钻孔时常见的问题(1)护筒冒水或者下沉的问题在桩机钻孔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护筒发生冒水或下沉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护筒底部具有一些黏土,但是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黏土的压实度不够,对于护筒的周围密封的不够严,没有控制好钻机就会发生泥浆液位的差别过大等问题。
(2)孔壁坍塌的问题在钻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孔壁坍塌的问题,钻孔内的液面不固定,时而上升时而降低,出渣量的增加,但是钻机并未进入多少距离,气压的不稳定导我们的钻孔内的气流不稳定,过强的气压导致我们的孔壁坍塌。
(3)钻孔偏斜的问题同时在钻孔的过程中,在打桩的过程中,钻孔偏斜,对于基础的环境和材料我们并未存在多少认知,坚硬的材料和石头会导致钻孔的偏斜,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同时引起卡钻和掉钻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护筒损坏,因此对于钻孔的偏斜我们要时刻的注意。
2、清孔时常见的问题清孔通常是在钻孔完成之后进行的,清孔的过程通常有两次。
清孔中,也会发生钻孑崩塌的问题,同时在钻孔的过程中沉渣过厚,清孔不能够完全清除,泥浆的含沙量过高造成泄露,就会增加清孔的难度,造成清孑杯及时,就得二次返工。
清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同样要引起重视,不能够忽视问题的来源。
3、灌注混凝土时常见的问题灌注混凝土时,经常发生五个问题:导管进水、导管堵塞、钢筋笼上浮、断桩、颈缩。
这五个问题是连续的,需要在连续的过程中防止问题的出现。
(1)导管进水和导管堵塞的问题当导管从灌注混凝土里面拔出来时,混凝土并没有全部填满,而是存在一定的缝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导管进水的情况,压力不一样导管就会回抽入水,泥浆的混入和灌注的时间过长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也会导致导管的堵塞,这时是不容易清理的。
(2)钢筋笼的上浮问题在清理的时候,混凝土被冲到导管的底口,向上的顶脱力过大,致使混凝土的急剧增加,强大的压力就会造成钢筋笼的上浮。
(3)断桩的问题在混凝土上浮的同时,表面会产生各种介质的夹层,在混凝土灌注的时候不能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分层的现象,就会产生断桩,断桩在不同的位置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就属于严重的事故。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桩位偏移桩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容易覆盖桩位造成桩位偏差,桩机移动的碾压也易造成桩位偏差,为保证桩位偏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桩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产生的弃土应及时清除,设备移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桩位点的碾压,避免对桩位偏差造成不良影响。
桩基施工过程中用双控法对桩位进行控制,确保桩位偏差在设计图纸及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2、桩身桩头混凝土强度不足素混凝土桩作为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其工艺要求的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下,桩头浮浆较厚对桩头混凝土强度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桩头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空桩的长短留有足够的保护桩长,避免浮浆对桩头桩身质量的不良影响,确保桩头桩身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桩身夹泥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会造成桩身夹泥,尤其在空桩较长的情况下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尤易造成桩身夹泥。
桩基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并适当增加保护桩长,避免桩身夹泥质量通病的产生。
4、桩身气泡桩基在正常灌注施工过程中,如果排气阀堵塞,施工产生的空气不能从排气阀及时排出,施工产生的空气将会和混凝土一起进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内气泡的产生,从而产生桩身气泡造成桩身疏松多孔,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定期、定时检查排气阀是否畅通,确保桩身质量。
5、桩身断裂桩基施工正常灌注过程中,如果设备故障、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现象发生,将造成桩基正常一次灌注过程的停顿,致使该桩两次灌注完成,会在两次灌注的交接部位造成断桩。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避免设备故障、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该桩要进行重新施工一次灌注完毕。
6、桩身外观形状不规则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在桩间距较近、场地地层软弱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桩与桩之间的相互挤压干扰等不利影响,致使桩身形状不规则。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必要时采取隔一打一的施工法进行施工,以减少桩与桩之间相互挤压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桩身质量。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是大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整个工程的支撑结构。
因此,桩基工程的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防止一些通病问题的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桩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沉降过大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时候,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操作。
当发现孔径变形和变大时,应立即中止施工,并及时复核设计,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桩施工中,应密切注重桩身的整体牢固性,充分控制桩身的含水量,并修正错孔、错心等问题,以免引起沉降过大的问题。
2.大直径钻井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大直径钻井灌注桩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强度等级要求。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浇注速度和出料均匀性,以提高混凝土饱和度和密实度。
此外,在灌注时,要设定适当的落差和射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
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多与接头的质量有关。
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并对材料进行检测、质量评判。
施工时,要选择专业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头的安装牢固、对齐精度高、接缝处无缺陷、焊口美观等。
1。
桩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钻孔灌桩成孔、成桩的主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事故处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成孔、成桩施工要点1.泥浆的配制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
泥浆作用是护壁、排碴、冷却钻头。
泥浆的护壁作用是因为泥浆液柱压力作用在孔壁上,除平衡土压力、水压力外,还给孔壁一个向外的作用力,部分水渗入地层,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固体颗粒的胶结物-泥皮,性能良好的泥浆失水量小,泥皮薄而密,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对维护孔壁稳定、防止塌孔起很大作用。
海上地层为软土层,一般使用原土造浆,对造浆能力不强,粘性差、含有腐植质层段添加膨润土或增加化学处理剂(纯碱和CMC)。
(1)纯碱(Na2CO3)。
在泥浆中加入纯碱的目的,是除去粘土中部分钙离子,将钙质土转变为钠质土,使土颗粒水化作用加强,加速粘土的分散,提高粘土的造浆率。
(2)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系大分子化合物,在处理泥浆中主要用作降失水剂和增粘剂。
由于水分子的作用,使泥皮质密而坚韧,同时CMC容于水中能增加泥浆的粘度,促使泥浆失水量下降。
泥浆配制及性能指标见下表。
泥浆配制及性能指标2.钻机就位钻机基台两端用平整的基台木垫平垫稳,调整天车中心、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同为一垂线。
安装完毕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
3.钻进钻进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层,根据试成孔施工情况及井径曲线分析,制定不同的钻进技术参数。
如地质层为淤泥质、流塑性土层,必须用3PNL泵回水以减少泵量钻进,防止泥浆冲刷孔壁而造成塌孔扩径。
同时,由于其含有腐植质,粘性差,造浆能力不强,要求使用用有护壁好、易形成泥皮、粘度在26秒以上的浓泥浆,必要时还应添加膨润土或提粘化学处理剂。
另外,粉质粘土层状态为可塑性,钻进时,必须减慢进尺,使钻头有足够的回转时间,削除孔壁变形产生的塑性土,防止缩径;同时应提高泥浆粘度,增强护壁能力,并不断上、下窜动钻头,检测孔径形状。
如某地质层中层位复杂,应防止钻头钻进时软硬不均,造成孔斜或形成台阶。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中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c、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发生弯曲。
d、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以发生了曲折。
e、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中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b、在稳定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掉角(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2)、原因:a、淤滞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b、桩顶与桩帽的接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C、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d、沉桩时,桩顶衬托垫已损失未及时更换。
(3)预防措施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严格加强养护。
b、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在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C、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施工。
d、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桩基作为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桩身倾斜、断桩、桩顶标高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成本,还可能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对桩基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桩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偏差、施工过程中桩身位移等。
为了控制桩位偏差,首先要保证测量放线的精度。
在施工前,应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桩位进行准确测量,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其次,桩机就位时要严格按照测量标志进行,确保桩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身的监测,一旦发现桩身位移,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桩身倾斜桩身倾斜会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造成桩身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场地不平、桩机安装不正、桩尖遇障碍物等。
在施工前,要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桩机安装平稳。
在打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桩的入土情况,如发现桩尖遇障碍物,应及时停止施工,排除障碍物后再继续打桩。
此外,还可以采用双向校正法等措施来纠正桩身的倾斜。
三、断桩断桩是桩基工程中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会使桩的承载能力完全丧失。
断桩的原因主要有桩身质量缺陷、打桩时锤击次数过多、桩在吊运过程中受到损伤等。
为了预防断桩的发生,要严格控制桩身的质量,确保桩身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打桩时,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合理选择锤重和落距,避免锤击次数过多。
桩在吊运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桩身受到损伤。
四、桩顶标高不足桩顶标高不足会影响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造成桩顶标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送桩深度不够、桩顶混凝土超灌量不足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准确测量送桩深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桩顶混凝土的超灌量。
在桩顶混凝土凝固前,要及时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和调整。
桩基工程通病预防制度
桩基工程通病预防制度一、桩基工程通病的类型桩基工程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等原因导致施工困难和质量问题。
2. 设计缺陷:设计不合理、计算错误、未考虑桩基工程特殊要求等原因导致桩基工程施工困难和质量问题。
3. 施工问题:包括施工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材料质量不过关等原因导致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低下。
4. 监理监督不力: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矛盾重重,导致桩基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管。
以上几个方面是桩基工程通病的主要类型,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预防制度。
二、桩基工程通病预防制度的建立1. 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在桩基工程设计阶段,要加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问题,确保设计方案合理、计算准确,并考虑到桩基工程的特殊要求。
同时,建立桩基工程设计评审制度,确保设计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施工管理在桩基工程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规范、设备完好,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3. 强化监理监督监理单位应加强桩基工程的监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监理单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确保监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另外,监理单位要与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协调。
4. 完善质量检测建立桩基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单位要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实力,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另外,要建立检测数据的档案资料,为后期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5. 健全操作规程建立桩基工程的操作规程,明确各工序的操作步骤、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执行。
操作规程要经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确认,确保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6. 加强技术交流建立桩基工程技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经验,促进技术的更新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1.桩倾斜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
碰到此种情况,很可能在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
处理的措施主要是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
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
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
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要盲目加大压桩力强行沉桩。
3.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超孑L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
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
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宜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天后进行,挖土宜逐层均匀进行,桩周土体高差不宜超过1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等。
4.桩身上浮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是一较有效的补救措施。
所谓复压指的是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措施。
五、静压管桩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必须根据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的各有关管理制度,在项目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实施奖罚措施,以及前面已提及的桩机资质及特种作业上岗证等必须齐全。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起重机作业前,应对转动部位进行润滑,检查部件紧固程度,钢丝绳是否磨损。
2.起重臂下严禁站人,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3.起重围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规定的指标,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压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卷扬机构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方可压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
4.接桩时焊接用的各种气瓶应作标识,气瓶要距离明火点10m以上,气瓶间距必须大于5m,气瓶必须加防震圈和防护帽,气瓶使用和存放时严禁平放或倒放。
5.停止作业时,短履需运行到桩机中间位置,停落在乎整地面上,其余油缸回程缩进。
切断电源,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桩机。
6.施工完毕的桩的桩头上面要加盖,以防行人或杂物等掉陷。
六、结语虽然目前静压管桩工程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但随着静压管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静压管桩技术应用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原因分析: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
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
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同一截面,应相互错开,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剪切破坏;同时应认真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桩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以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
2.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原因分析: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情况无法施工。
防治办法:(1)打桩前应对场地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安排进行探桩施工;对浅层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无法操作施工时,可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在孔插桩后沉桩,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的方法纠偏。
(2)当桩已入土较深,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入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选用的桩机能量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3.斜桩原因分析:(1)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2)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基础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3)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4)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5)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
(6)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7)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又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8)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9)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防治方法:(1)静压桩桩机施工前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2)场地要平整坚硬,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由于桩机及配重达500吨以上,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达到静压桩施工要求。
(3)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桩身垂直度,重点应放在第一节桩上,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桩帽、桩身及送桩杆应在同一直线上,沉桩时宜设置经纬仪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校准。
(4)尽量减少接桩,预制管桩接头不宜超过3个,接桩宜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进行。
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5)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桩基施工后的孔洞应及时回填,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垂直度的控制。
(6)当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沉桩;沉桩时发现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必要时应把桩拔出重打,桩进入一定深度后,不宜采用移动机架进行校正,以免发生断桩,应采取其他措施。
(7)采用预钻孔法时,严格控制钻孔垂直度。
(8)合理布置桩位,桩与桩的中心距不小于3倍桩径。
(9)桩基施工后应在停歇期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开挖应分层均匀进行,必须加强围护措施,防止土体对桩的侧压力在桩身上产生附加弯矩,以确保桩基工程的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4、桩身破坏:原因分析:(1)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桩现象的出现或桩端、送桩杆不平整导致桩端应力集中,使桩帽滑落或桩头爆裂。
(2)桩机施工压力值超高。
(3)桩机施工过程中桩机擅自移动机架进行校正桩位、桩身垂直度,导致桩身断裂;施工结束后人工凿桩野蛮施工以及桩机施工后不合理的土方开挖。
(4)桩身材料质量;防治方法:(1)选用桩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控制桩身的垂直度,避免斜桩的发生。
(2)控制好桩机施工终止条件,对纯摩擦桩,终止条件宜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对长度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宜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终压力值作对照;对长14—21m静压桩,应以终压力达满载值为控制条件,开挖后采用截桩处理;当压力值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宜继续送桩(1m围),直至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结束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出具处理方案。
(3)桩机施工结束后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凿桩施工,必须强调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与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桩基成功的关键,施工过程中要慎之又慎。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身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施工中发生桩身破坏,宜采用小应变等有效的手段检测桩身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5、桩身抬高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可能引起局部桩身抬高,尤其是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会由此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
防治方法:(1)桩基完成后宜对桩身进行复压1—2次,甚至多次,即所谓“跑机”。
同时,桩基完成以后应在嵌固期后才能进行土方施工,嵌固期根据土质有不同要求,一般7~21天。
(2)桩基施工完成后宜进行必要的静载检测,以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