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流程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8213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BUG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BUG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软件质量的提高,建立一套严格的BUG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BUG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BUG管理流程1.1 缺陷提交:用户或测试人员发现BUG后,应该及时将BUG提交到缺陷管理系统中。
1.2 缺陷分类: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BUG进行分类,以便后续处理。
1.3 缺陷分析:开发人员对提交的BUG进行分析,确定出现BUG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4 缺陷修复:开发人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BUG修复,并在缺陷管理系统中记录修复的过程和结果。
1.5 缺陷验证:测试人员对修复后的BUG进行验证,确保修复的有效性。
1.6 缺陷关闭:验证通过后,将BUG关闭,并在缺陷管理系统中记录关闭的原因和结果。
2. 缺陷报告的要求2.1 准确描述:缺陷报告应该准确描述出现的问题,包括复现步骤、环境信息等。
2.2 具体说明:缺陷报告应该详细说明问题的现象、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
2.3 附加信息:缺陷报告中可以附加一些截图、日志等信息,以便开发人员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4 优先级和严重程度:缺陷报告应该明确指定问题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3. 缺陷管理工具的选择3.1 功能全面:选择一款功能全面的缺陷管理工具,包括缺陷提交、分析、修复、验证、关闭等功能。
3.2 用户友好:缺陷管理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方便用户使用。
3.3 数据统计:缺陷管理工具应该能够提供缺陷统计和分析功能,帮助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的进展和质量情况。
3.4 可扩展性:选择一款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的缺陷管理工具,能够满足项目的特殊需求。
4. 缺陷管理的注意事项4.1 及时响应:对于用户提交的缺陷报告,应该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避免用户的不满。
4.2 优先级管理:根据缺陷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合理安排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重要的缺陷能够及时解决。
BUG管理规范与流程
![BUG管理规范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1f6eda7c1cfad6185fa721.png)
实用标准文档BUG管理流程与规范目录1概述 (4)1.1编写目的 (4)1.2适用范围 (4)2关键角色及应负责任 (4)3BUG流程图 (5)4活动描述 (5)5BUG书写规范 (7)5.1测试人员BUG提交 (7)5.1.1主题 (7)5.1.2步骤 (7)5.1.3实际结果 (7)5.1.4预期结果 (7)5.1.5备注 (8)5.2开发人员解决BUG (8)6BUG严重等级 (9)6.1致命 (9)6.2严重 (9)6.3一般 (10)6.4优化 (10)7BUG优先级 (10)7.1紧急 (10)7.2高 (11)7.3中 (11)7.4低 (11)8BUG解决方案 (11)8.1设计如此 (11)8.2重复BUG (11)8.3已解决 (11)8.4无法重现 (11)8.5延期处理 (11)8.6新增/变更需求 (11)9BUG状态 (11)9.1激活 (11)9.2已解决 (11)9.3关闭 (11)10其他要求 (12)11相关文件 (12)12附件 (12)1概述1.1编写目的本文档定义bug的整个生命周期,规范bug的管理流程。
Bug在流转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规范bug严重等级与bug解决优先级,使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能根据此文档准确判断bug的严重程度并加以解决。
1.2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测试人员、开发人员。
2关键角色及应负责任5BUG书写规范5.1测试人员BUG提交5.1.1主题•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描述问题,不要写成一大段•以进入问题模块路径开头,方便项目经理分派任务,以及开发人员定位问题•描述问题时要详细、简练、抓住要点,直接切入正题,不要罗嗦•不要夸大或缩小问题的严重程度5.1.2步骤•用数字编号,一步步的描述重现问题的所有操作步骤•提供明确的再现问题的步骤,避免问题被以“不能重现”关掉•设置区域需要详细描述,如:各设置项值为默认、**值更改为“”,其他设置项值为默认;•尽量用动词作为开头,描述每个步骤。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a1317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a.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辟过程中,难免会浮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可能会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开辟效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BUG管理流程和标准,以便及时发现、跟踪和解决BUG。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发现- BUG可以通过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也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日志分析等途径获得。
- 测试人员应该在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全面的测试,尽可能发现所有的潜在BUG。
- 用户反馈的BUG应该及时记录,并尽快进行验证。
2. BUG的记录- 每一个发现的BUG都应该被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跟踪和解决。
- BUG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BUG的现象描述:清晰、准确地描述BUG的现象,包括浮现的条件、频率等。
- BUG的复现步骤:详细描述如何复现该BUG,以便开辟人员能够重现问题。
- BUG的影响范围:描述该BUG对软件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 BUG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根据BUG的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给出相应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评估。
- BUG的截图或者日志:提供相关的截图或者日志,以便开辟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3. BUG的分析和解决- 开辟人员应及时分析BUG,并尽快进行解决。
- 开辟人员在解决BUG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解决严重程度高、优先级高的BUG。
- 解决BUG时,应尽量保证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解决BUG后,应进行相应的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以确保解决BUG的同时不引入新的问题。
4. BUG的验证和关闭- 开辟人员在解决BUG后,应通知测试人员进行验证。
- 测试人员应按照BUG的复现步骤进行验证,并确认BUG是否已经解决。
- 如果BUG已经解决,测试人员应将BUG状态更新为已验证,并关闭该BUG。
- 如果BUG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彻底,测试人员应将BUG状态更新为重新打开,并提供详细的验证结果和反馈,以便开辟人员进一步分析和解决。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31298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6.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软件缺陷(BUG)。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BUG管理规范,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管理和解决BUG。
二、BUG管理流程1. 提交BUGa. 开发人员在发现BUG后,应及时记录并提交BUG报告。
b. BUG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BUG的描述、复现步骤、期望结果、实际结果、BUG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c. 开发人员应尽量提供详细的复现步骤和截图等辅助信息,以便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复现BUG。
2. 分类和优先级a. 测试人员在接收到BUG报告后,应对BUG进行分类和评估优先级。
b. 常见的分类包括功能性BUG、性能BUG、界面BUG等。
c. 优先级评估应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常见的优先级包括高、中、低三个级别。
3. 分配和跟踪a. 测试人员将已分类和评估优先级的BUG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b. 开发人员在接收到BUG后,应及时确认并开始解决。
c. 开发人员应在解决BUG的过程中,及时更新BUG状态,并保持与测试人员的沟通。
4. 解决和验证a. 开发人员在解决BUG后,应及时更新BUG的解决方案,并提交给测试人员进行验证。
b. 测试人员应根据解决方案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关闭相应的BUG。
c. 如果验证不通过,测试人员应重新打开相应的BUG,并提供详细的验证结果和反馈给开发人员。
5. 统计和分析a. 测试团队应定期进行BUG统计和分析工作,以便发现和解决常见的BUG问题。
b. 统计和分析的内容包括BUG的数量、解决速度、解决率等。
c. 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测试团队应及时调整和改进BUG管理流程,以提高BUG的解决效率和质量。
三、BUG管理工具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追踪BUG,团队可以使用专业的BUG管理工具。
常见的BUG管理工具包括JIRA、Bugzilla、Mantis等。
(完整版)Bug管理规范及流程
![(完整版)Bug管理规范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41b42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9.png)
时间 2022.6.19版本1.0 创建人Bug 属性规范及流程 (1)1. 目的 (3)2. 范围 (3)3. 工具 (3)4. 角色和职责 (3)5. Bug 属性定义 (4)5.1.bug 类型 (4)5.2.bug 严重性 (5)5.3 bug 优先级 (5)6. Bug 管理流程 (6)6.1 提交 bug (6)6.2 分配 bug (6)6.3 解决 bug (7)6.4 验证 bug (7)6.5 遗留 bug (7)6.5.1 跟踪遗留 bug (7)6.5.2 产品发布后发现的 bug (8)6.6bug 分析 (8)本文档定义 bug 的整个生命周期,规范 bug的解决方案及管理流程。
Bug 在流转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规范 bug 严重等级与 bug 解决优先级,使开辟人员与测试人员能根据此文档准确判断 bug的严重程度并加以解决;禅道:序号010203角色测试工程师开辟负责人开辟工程师职责1) 提交 bug ,用 bug 级别反映 bug的严重程度2) 验证 bug 是否已被解决1) 确认 bug ,并进行 bug 分配2) 分析 bug 修复进度,对项目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估1) 修改 bug,并备注处理方式开辟人员、测试人员属性名称来源bug 类型严重性优先级标题描述附件概率Bug 类型功能Ui接口性能其他描述包含所属产品、所属模块、所属项目、影响版本,选择bug 来源利于开辟定位并解决;根据 bug 的自然属性划分的 bug 种类因 bug 引起的故障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Bug 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用一句简洁的语言将问题的核心描述出来详细描述 bug浮现的步骤和结果为 bug 添加更核心的说明,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包括截图、视频、 log 等描述 Bug 复现的概率描述产品功能方面的 bug :包括模块功能实现、功能使用性、逻辑性等 bug UI 表现,包括对话框样式和文字描述问题与其他组件、模块或者设备驱动程序、调用参数、控制块或者参数列表相互影响的 bug不满足系统可测量的属性值,如:并发量、数据量、事务处理速度等设计、安装、挪移性等Bug 严重性致命(1)严重(2)普通(3)优化(4)Bug 优先级紧急(1)高(2)中(3)低(4)描述不能执行正常的功能操作,或者因产品原因导致系统死机,需即将修复的问题部份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尚可继续测试,不影响产品稳定性;次要功能或者界面存在的一些错误,不影响正常测试;测试对于产品的一些改进建议;描述影响测试,需即将修复;必须在版本发布之前修改完;必须修改,不一定即将修改,需讨论确定在某个特定的里程碑前修改完对产品的影响比较小,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修改在提交一个缺陷的缺陷,首先尽量描述这个缺陷的属性。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7ca28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3.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BUG(缺陷),这些BUG会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这些BUG,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BUG管理流程非常必要。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发现- BUG的发现可以通过测试、用户反馈、代码审查等方式进行。
- 发现BUG的人员应及时记录并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和环境等相关信息。
- BUG应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2. BUG的记录- 所有发现的BUG都应该被记录在BUG管理系统中,以确保及时跟踪和解决。
- 每个BUG应该有唯一的标识符,便于后续的跟踪和查询。
- 记录BUG时应包括以下信息:BUG的描述、现象、复现步骤、环境、严重程度、优先级、发现人、发现时间等。
3. BUG的分析和确认- 由开发人员对BUG进行分析,确认该BUG是否属实。
- 如果BUG属实,则确认该BUG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BUG的解决- 开发人员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进行解决。
- 解决BUG时应编写相应的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解决的有效性。
- 解决完BUG后,应及时更新BUG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
5. BUG的验证- 验证已解决的BUG是否完全修复。
- 验证可以通过复现步骤进行,确保修复后的软件功能正常。
- 验证通过后,应及时更新BUG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
6. BUG的关闭和归档- 当BUG被验证通过后,可以将其关闭,并进行归档。
- 归档后的BUG可以作为经验教训,供后续项目参考和学习。
三、BUG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追踪BUG,建议使用专门的BUG管理系统,如JIRA、Bugzilla等。
这些系统可以提供BUG的记录、分析、解决、验证和归档等功能,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四、BUG管理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BUG管理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跳过任何环节。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b462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1.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BUG(缺陷、错误)。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解决这些BUG,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BUG管理流程、责任分工、报告格式以及解决方案的编写,以便团队成员能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BUG。
二、BUG管理流程1. 发现BUG:任何团队成员在测试、开发、运维过程中发现的BUG都应该及时记录下来。
2. 报告BUG:BUG应该以统一的报告格式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BUG的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主要问题。
- BUG的描述: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影响范围等。
- BUG的优先级: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给出优先级评估。
- BUG的截图或日志:提供相关的截图或日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复现BUG。
- BUG的归属者:指定负责处理该BUG的团队成员。
3. 确认BUG:由归属者对报告的BUG进行确认,验证是否为真实存在的问题。
4. 分类和优先级评估:归属者对已确认的BUG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优先级评估。
5. 分配处理:根据优先级评估,将已确认的BUG分配给相应的团队成员进行处理。
6. 解决BUG:团队成员根据分配的BUG进行分析、定位和解决。
7. 验证修复:修复BUG后,归属者应进行验证,确保BUG已经被解决。
8. 关闭BUG:验证修复后,归属者应将BUG标记为已关闭,并给出解决方案和关闭原因。
三、责任分工1. 归属者:负责对报告的BUG进行确认、分类、优先级评估、分配处理、验证修复以及关闭BUG。
2. 处理者:负责根据分配的BUG进行分析、定位和解决,并及时反馈处理进度给归属者。
3. 验证者:负责验证修复后的BUG,确保问题已经解决。
四、报告格式1. BUG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主要问题,方便快速理解。
2. BUG的描述应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影响范围等,以便归属者和处理者能够准确理解和复现BUG。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60431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f.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造成了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解决BUG,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BUG管理规范的内容。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发现- BUG可以通过测试、用户反馈、代码审查等方式发现。
- 发现BUG后,应立即记录并进行分类,包括BUG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发现人等信息。
2. BUG的记录- 使用专门的BUG管理工具进行记录,如JIRA、Bugzilla等。
- 记录时应包括BUG的描述、重现步骤、环境信息、截图等详细内容。
- 记录时要确保准确、清晰,以便开发人员能够迅速理解和解决BUG。
3. BUG的分析和优先级确定- 开发人员应对BUG进行分析,确定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
- 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确定BUG的优先级。
- 优先级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等因素。
4. BUG的解决- 开发人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在解决BUG的过程中,应及时与测试人员进行沟通,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 解决BUG后,应及时进行验证,确保BUG已被完全修复。
5. BUG的验证和关闭- 测试人员应对已解决的BUG进行验证,确认BUG已被修复。
- 验证通过后,将BUG状态更新为已关闭,并记录验证结果。
- 如果验证未通过,应重新分析和解决BUG,直至BUG被完全修复。
6. BUG的统计和分析- 对已解决的BUG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BUG的数量、解决时间、解决率等指标。
- 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BUG管理策略,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三、BUG管理规范的要求1. 规范的记录格式- BUG的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包括标题、描述、重现步骤、环境信息等内容。
- 记录时要注意语言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和误解。
2. 及时响应和处理- 对于发现的BUG,应及时进行响应和处理,避免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
BUG管理规范与流程
![BUG管理规范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68f7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1.png)
BUG管理规范与流程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无论是开发示例项目,还是商业应用程序,都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问题。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这些错误,需建立一套完善的BUG管理规范与流程。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介绍BUG管理的规范和流程,包括BUG的定义、分类、报告、处理、验证、跟踪以及BUG管理工具的选择等。
二、BUG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BUG是指在软件开发或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程序错误、逻辑缺陷、功能失效或其他不符合需求的问题。
它会导致系统的异常行为、崩溃、漏洞和性能问题等。
2.分类常见的BUG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功能性BUG:软件无法按照需求或规格文档的要求进行正确操作,或功能模块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界面问题:指界面设计不合理、布局错乱、风格不统一等问题。
(3)兼容性问题:软件在不同平台、浏览器或设备上存在兼容性问题。
(4)性能问题: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卡顿、响应缓慢、资源占用过高等问题。
(5)安全问题:软件存在的漏洞、不安全的接口或数据泄露等问题。
三、BUG管理流程1.报告BUG(1)发现BUG: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用户或客户等任何人发现BUG 后,应及时报告BUG。
(2)记录BUG信息:报告者应提供相关的BUG信息,包括BUG的现象、重现步骤、失败截图或录像、操作环境以及影响和紧急程度等。
(3)分配BUG:由BUG管理员或项目负责人将BUG分配给合适的开发人员进行处理。
2.处理BUG(1)确认BUG:开发人员应仔细分析BUG报告,并进行问题确认,确保其确实是一个有效的BUG。
(2)定位问题:开发人员需要利用日志、调试工具等手段定位并复现BUG,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源。
(3)修复BUG:开发人员根据定位结果,进行相应的代码修改或操作调整,以修复BUG。
(4)代码评审:开发人员修复BUG后,需进行代码评审,确保修复的代码符合规范。
(5)重新编译和测试:修复BUG的代码重新编译后,由测试人员进行验证。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2f90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2.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的存在会影响软件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解决BUG,提高软件质量,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BUG的管理流程和要求,确保BUG能够被及时发现、记录、跟踪和解决。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发现和记录1.1 任何人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发现的BUG都应该及时记录下来。
1.2 BUG应该包括以下信息:BUG的描述、复现步骤、出现的环境(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出现的频率等。
1.3 BUG应该按照优先级进行分类,如高、中、低。
1.4 BUG的记录可以通过邮件、BUG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
2. BUG的分析和确认2.1 BUG的记录应该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分析和确认。
2.2 分析和确认的目的是确保BUG的真实存在,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验证。
2.3 如果BUG无法复现或者不是真实存在的,应该及时关闭该BUG。
3. BUG的解决3.1 确认BUG后,负责人应该将其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进行解决。
3.2 开发人员应该根据BUG的描述和复现步骤进行调试和修复。
3.3 解决BUG后,开发人员应该将修复后的代码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并将其状态更新为“已解决”。
4. BUG的验证和关闭4.1 解决BUG后,负责人应该对BUG进行验证,确保BUG已经被成功修复。
4.2 如果BUG已经被成功修复,负责人应该将其状态更新为“已验证”。
4.3 如果BUG无法复现或者修复失败,应该将其状态更新为“无法修复”。
4.4 经过验证的BUG应该及时关闭,并在关闭时记录下关闭的原因和日期。
5. BUG的统计和分析5.1 定期对已解决和已关闭的BUG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了解软件的质量情况和改进BUG管理流程。
5.2 统计和分析的内容应包括:BUG的数量、解决的效率、常见的BUG类型等。
三、BUG管理要求1. BUG的描述应该准确、清晰,包含必要的信息,便于他人理解和复现。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c8f99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会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BUG管理规范,以便及时发现、记录、跟踪和解决BUG。
二、BUG管理流程1. BUG发现- 通过测试用例执行、用户反馈、代码审查等方式发现BUG。
- 将发现的BUG记录下来,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如复现步骤、出现的环境、错误信息等。
2. BUG记录- 在BUG管理系统中创建新的BUG记录。
- 填写BUG的基本信息,如标题、严重程度、优先级、所属模块、发现人等。
- 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期望结果和实际结果等详细信息。
- 附上相关的截图、日志、测试数据等支持信息。
3. BUG分析- 由开发人员对BUG进行分析,确认是否为真实的缺陷。
- 如果是合理的缺陷,开发人员需要进一步分析BUG的原因,并尽可能提供解决方案。
4. BUG解决- 开发人员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进行相应的解决工作。
- 在解决BUG的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及时更新BUG的状态,并记录解决方案和相关的代码修改。
5. BUG验证- 经过开发人员的解决后,需要由测试人员对已解决的BUG进行验证。
- 测试人员按照BUG的复现步骤进行验证,确认BUG是否被修复。
6. BUG关闭- 如果BUG已被解决并通过验证,将其关闭。
- 如果BUG未被解决或未通过验证,将其重新分配给开发人员,并更新相关信息。
7. BUG统计与分析- 定期对已解决和关闭的BUG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发现软件开发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BUG管理规范1. BUG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主要问题,便于快速理解。
2. BUG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设置,以便合理安排解决工作。
3. BUG的描述应包括复现步骤、出现环境、错误信息等详细信息,以便开发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4. BUG的状态应及时更新,以便实时了解BUG的处理进度。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5df0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c.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会影响软件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这些BUG,制定一套规范的BUG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发现- BUG可以通过测试、用户反馈、代码审查等方式被发现。
- 发现BUG的人员应及时记录并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影响范围等信息。
2. BUG的分类与优先级划分- 根据BUG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BUG进行分类和优先级划分。
- 常见的分类包括功能性BUG、性能问题、界面显示问题等。
- 优先级划分可以采用高、中、低三级,根据BUG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3. BUG的录入与分配- 将发现的BUG录入到BUG管理系统中,包括BUG的描述、复现步骤、影响范围、分类、优先级等信息。
- 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领域和负责区域,将BUG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进行处理。
4. BUG的修复与验证- 开发人员收到BUG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并在修复完成后进行验证。
- 修复过程中,应记录修复的过程和方法,以便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 验证修复后的BUG,确保修复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BUG的关闭与反馈- 当BUG修复并验证通过后,将其关闭,并在BUG管理系统中进行标注。
- 如果修复的BUG未通过验证,应重新分配给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 对于重要的BUG修复,可以及时向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反馈修复情况。
6. BUG的统计与分析- 定期对已修复和关闭的BUG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BUG的数量、分类、优先级等。
- 分析BUG的发生原因和趋势,找出常见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7. BUG管理的改进- 根据BUG管理流程中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工具、培训团队成员等方式来改进BUG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BUG管理的注意事项1. 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和影响范围,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修复BUG。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9f081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5.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BUG(缺陷)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BUG管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BUG管理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提出1.1 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发现BUG,应及时记录并描述BUG的具体情况。
1.2 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向技术支持部门报告BUG,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出现问题的环境信息。
1.3 BUG的提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BUG的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问题。
- BUG的分类:根据BUG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功能缺陷、界面问题、性能问题等。
- BUG的描述:详细描述BUG的具体情况,包括复现步骤、出现频率、错误提示等。
- BUG的优先级: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 BUG的截图或录屏:提供相关的截图或录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复现BUG。
2. BUG的分析和确认2.1 技术支持部门或开发人员负责对提出的BUG进行分析和确认,确保BUG 的真实性和可复现性。
2.2 分析和确认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复现步骤:技术支持部门或开发人员按照提出BUG时提供的步骤进行复现,确保能够准确重现BUG。
- 环境信息:记录复现BUG时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环境信息,以便更好地定位问题。
- 问题原因分析:对BUG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 问题解决方案:提出解决BUG的方案,包括修复代码、修改配置等。
- 优先级确认: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重新确认优先级。
3. BUG的解决和验证3.1 开发人员根据分析和确认的结果进行BUG的解决,修复代码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3.2 解决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修改代码时应遵循团队的代码规范和版本控制流程。
- 解决BUG后应进行相应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修复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3.3 解决完成后,开发人员应将修复的代码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并通知测试人员进行验证。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c08c6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1.png)
BUG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这些BUG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BUG,提高软件质量,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二、BUG管理流程1. BUG提交阶段- 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发现BUG时,应立即将BUG信息填写到BUG管理系统中。
- BUG信息包括:BUG描述、复现步骤、期望结果、实际结果、严重程度、优先级等。
- 开发人员可以附加相关的日志、截图、录像等辅助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复现BUG。
2. BUG分析和确认阶段- 由测试人员或质量保证人员对提交的BUG进行分析和确认。
- 确认BUG是否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档。
- 如果BUG无法复现或者不属于软件的功能或设计问题,将其标记为“无效”并解释原因。
3. BUG分配和处理阶段- 确认有效的BUG将会被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进行处理。
- 开发人员应及时处理分配给自己的BUG,并在BUG管理系统中更新处理进度和状态。
- 如果开发人员无法复现BUG,应与测试人员或提交者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 BUG验证和关闭阶段- 开发人员在修复BUG后,应进行自测以确保修复的有效性。
- 开发人员将修复后的BUG标记为“已解决”,并将其分配给测试人员进行验证。
- 测试人员验证修复后的BUG,并在BUG管理系统中更新验证结果。
- 如果验证通过,测试人员将BUG标记为“已关闭”,否则将其重新分配给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5. BUG统计和分析阶段- BUG管理系统应提供丰富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以便管理人员和项目组了解BUG的分布和趋势。
- 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计划。
- 定期进行BUG分析会议,讨论和解决重要的或者持续存在的BUG问题。
三、BUG管理规范1. BUG描述- 清晰准确地描述BUG的现象和影响,包括复现步骤、期望结果和实际结果。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839e3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0.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BUG。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解决BUG,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制定和遵守BUG 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BUG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二、BUG管理流程1. BUG的定义BUG是指软件或系统中存在的功能缺陷、设计缺陷、逻辑错误、性能问题等与预期不符的现象。
2. BUG的分类根据BUG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BUG分为以下几类:- 严重BUG: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或无法正常使用的BUG。
- 一般BUG:影响系统功能或用户体验,但不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的BUG。
- 轻微BUG:对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影响较小的BUG。
3. BUG的发现和报告- 开发人员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发现BUG,应立即记录并报告给测试人员。
- 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BUG,应立即记录并报告给开发人员。
-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BUG,应提供详细的BUG描述,并报告给相关人员。
4. BUG的记录和跟踪- 每个BUG应有唯一的标识符,用于跟踪和管理BUG的整个生命周期。
- 记录BUG时,应包括以下信息:- BUG的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内容。
- BUG的描述:详细描述BUG的现象、重现步骤和影响。
- BUG的优先级: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确定BUG的优先级。
- BUG的状态:初始状态为“未确认”,经确认后可改为“已确认”。
- BUG的责任人:指派负责解决该BUG的人员。
- BUG的解决方案:记录解决该BUG的方法和步骤。
- BUG的解决时间:记录解决该BUG的时间。
5. BUG的解决和验证- 负责解决BUG的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解决BUG。
- 解决BUG后,应进行验证测试,确保BUG已被修复。
- 验证测试通过后,将BUG的状态改为“已解决”。
6. BUG的关闭和归档- 经验证测试确认BUG已解决后,将BUG的状态改为“已关闭”。
- 关闭的BUG将被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ad9f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e.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BUG(缺陷、故障),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BUG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BUG管理规范,以便团队成员能够准确、高效地管理和解决BUG。
二、BUG管理流程1. BUG提交项目成员在发现或遇到BUG时,应及时将其提交到BUG管理系统中。
BUG管理系统可以是专门的软件工具,也可以是团队内部自行搭建的系统。
BUG提交时应提供详细的描述,包括复现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等信息。
同时,可以附加相关的截图、日志或其他辅助材料。
2. BUG分类和优先级提交的BUG需要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的划分。
常见的分类包括界面问题、功能问题、性能问题等。
优先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以确定处理的紧急程度。
3. BUG分析和确认项目负责人或质量保障人员负责对提交的BUG进行分析和确认。
他们需要验证BUG是否能够复现,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
如果发现BUG确实存在,将其确认为有效BUG,并进行相应的标记。
4. BUG分配和跟踪确认有效的BUG将被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BUG管理系统应具备分配和跟踪功能,以便项目成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BUG的处理进度和责任人。
5. BUG修复和验证开发人员在接到BUG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工作。
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修复后的软件没有引入新的问题,并且BUG得到了有效解决。
6. BUG关闭和反馈经过验证的修复BUG将被关闭,并在BUG管理系统中进行标记。
同时,可以向提交BUG的成员反馈修复结果,以便他们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
7. BUG统计和分析项目负责人或质量保障人员应定期对BUG进行统计和分析。
统计数据可以包括每个阶段的BUG数量、修复效率、修复质量等指标,以便评估项目的质量和进展情况。
三、BUG管理规范1. 提交规范- 提交BUG时,应提供详细的描述,包括复现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等信息。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afa8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4.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缺陷)。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这些BUG,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制定本BUG管理规范。
二、定义1. BUG:指软件中存在的错误、缺陷或异常行为。
三、BUG管理流程1. BUG提交a. 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发现BUG,应立即将其提交至BUG管理系统。
b. 用户或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BUG,应详细描述BUG并提交至BUG管理系统。
c. BUG提交时应包括以下信息:- BUG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BUG的内容。
- BUG描述:详细描述BUG的现象、复现步骤、影响范围等。
- 优先级:根据BUG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 附件:如截图、日志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BUG。
2. BUG确认和分配a. 由BUG管理人员对提交的BUG进行确认,确保BUG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根据BUG的优先级和相关人员的负荷情况,将BUG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c. 分配时应明确指定负责人,并在BUG管理系统中记录。
3. BUG解决a. 开发人员根据BUG描述和附件进行问题分析和定位。
b. 开发人员解决BUG并进行相应的代码修改。
c. 修改完成后,开发人员应在BUG管理系统中更新BUG的状态,并将解决方案和修改的代码提交。
4. BUG验证a. 测试人员根据BUG管理系统中的记录,验证开发人员提交的BUG解决方案是否有效。
b. 如果BUG仍然存在,测试人员应将BUG重新分配给开发人员,并要求其重新解决。
c. 如果BUG已经解决,测试人员应在BUG管理系统中更新BUG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测试确认。
5. BUG关闭a. 当BUG经过验证后,确认已经解决且符合预期时,BUG管理人员将其关闭。
b. 关闭时应在BUG管理系统中记录相关信息,如关闭原因、解决方案等。
四、BUG管理系统1. 选择适合团队的BUG管理系统,如JIRA、Bugzilla等。
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f699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c.png)
BUG管理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错误,其中最常见的是BUG。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BUG管理规范,以便及时发现、记录、跟踪和解决BUG。
本文将详细介绍BUG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BUG管理流程1. BUG发现BUG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包括测试过程中的发现、用户反馈、代码审查等。
无论是谁发现的BUG,都应该及时记录并进行处理。
2. BUG记录2.1 BUG报告发现BUG的人员应该准备一份详细的BUG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BUG的描述:清晰、准确地描述BUG的现象和表现。
- 复现步骤:提供复现BUG所需的步骤,以便开发人员能够重现问题。
- 环境信息:记录发现BUG时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信息。
- 优先级和严重程度:根据BUG的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评估和标记。
- 附加信息:如截图、日志文件等,有助于问题的定位和解决。
2.2 BUG分类根据BUG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BUG进行分类,如功能性BUG、界面问题、性能问题等。
分类有助于后续的跟踪和解决。
3. BUG分析和解决3.1 BUG分析开发人员接收到BUG报告后,应该对BUG进行分析,找出产生BUG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调试、日志分析等手段来定位问题。
3.2 BUG解决开发人员根据BUG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代码修改、测试和验证。
解决BUG后,应该记录解决方案和修改的代码,以备后续参考。
4. BUG验证和关闭4.1 BUG验证经过解决的BUG需要进行验证,确保问题已经被解决。
验证可以通过重现步骤,或者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验证。
4.2 BUG关闭经过验证的BUG可以被关闭,同时在BUG报告中注明关闭的原因和验证结果。
如果验证未通过,需要重新打开BUG,并重新进行分析和解决。
5. BUG跟踪和统计5.1 BUG跟踪在整个BUG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每个BUG进行跟踪,记录其处理过程和状态变更。
软件开发缺陷管理流程规范
![软件开发缺陷管理流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c3f4f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6.png)
Bug登记流程规范一、规范目标BUG是软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及管理成本,引入禅道用于BUG管理。
良好的BUG管理也是团队做好知识积累的基础.特制定本规范,以达到以下目标:1、 为BUG流转的整个过程提供指导,每个过程都描述操作的意义、具体方法、要求及关键点。
2、 为版本发布计划提供保证,通过理顺测试流程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的方法,为不同情况下发版提供应对方法。
二、执行效果本规范启用后公司所有拥有BUG登记权限者能够根据规范顺利完成BUG登记流转工作,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指导.三、BUG的定义在登记BUG前,根据此定义判断需要提交的问题到底是BUG,还是需求。
BUG:系统中已有功能在使用不能完全正常的使用。
需求:系统目前没有的功能,不论大小.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对系统提出的优化要求,会同时包含BUG和需求两类信息。
其中BUG 类的如:提示信息看不懂、信息描述不清、错别字、界面缺少按钮、所有的用户看不懂的异常报错;其中需求类的如:功能优化、界面优化、性能优化、新增功能;四、BUG登记前准备工作(必须)1、查看已有项目数据进入项目分页中,如下图:点击图中“倒三角"按钮,在下拉列表中查看是否有你要登记BUG所属的项目?如有,可跳过这个准备工作。
如无,则点击“+添加项目"按钮,创建一个你需要的项目(不要添加重复的项目信息)2、项目新增使用项目管理中的“添加项目”按钮,进行项目添加A:填写项目名称,如项目属于XXX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商品,则命名规则为:所属产品名称—个性化 商品名称;项目代号为项目简称。
B:如有明确的结束日期,则按实际情况选择,如无则选择“一年”。
C:目前项目均属于【运价系统】这个产品的个性化商品定制,关联产品必须要选择“运价系统”否则无法给项目添加需求。
保存后,弹出设置界面(此操作必须执行,否则新登记的BUG或需求数据都无法指派给相应人员)选择“设置团队”点击“团队管理”因复制团队功能权限问题暂时不能直接使用,请手动选择上图中所有“研发”及“测试”到团队 中,保存数据。
BUG处理流程规范
![BUG处理流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0d5b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b.png)
BUG处理流程规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
为了高效地处理bug,并确保软件质量,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
以下是一个合理的BUG处理流程规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Bug的报告和记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发现和报告bug。
当有人发现bug 时,需要及时记录并创建一个bug报告。
bug报告需要包含以下信息:- Bug的描述:清晰明确地描述bug的现象和影响。
- Bug的重现步骤:明确描述如何重现bug,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复现和定位问题。
-系统环境信息:记录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等信息,以便开发人员能够排查问题。
-附加信息:可以提供截图、日志等附加信息,以辅助开发人员分析问题。
2. Bug的分类和优先级确定开发人员需要对收到的bug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确定。
分类可以按照bug的类型、影响范围等进行,如功能性bug、性能bug、界面bug等。
优先级可以根据bug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确定,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3. Bug的分析和复现开发人员需要根据bug报告中提供的重现步骤来分析和复现bug。
在分析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仔细研究bug的产生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复现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按照报告中提供的步骤来操作,并确认bug 的现象是否和报告中描述的一致。
4. Bug的修复当开发人员确认bug的存在并定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后,就需要进行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先修复重要bug:优先修复对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重要方面有影响的bug。
- 一次只修复一个bug:避免同时修复多个bug,以免引入额外的问题。
- 编写测试用例:在修复bug之后,开发人员需要编写测试用例来验证修复是否有效。
5. Bug的验证和确认修复完bug后,需要进行验证和确认。
验证是指开发人员按照之前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确认修复是否有效。
确认是指由报告人或测试人员再次测试,确认修复是否完全解决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档目的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Bug管理对一个项目组是否具有规范化的流程显得尤其重要。
编写此文档的目的是为了完善项目组的Bug管理流程,提高Bug质量,帮助测试组和开发组进行更好的沟通。
此文档的阅读者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项目组管理人员。
二、Bug管理流程
为了更直观的阐述Bug管理流程,本文以流程图的方式来说明。
如下图:
Bug状态(Status)和解决状态(Resolution)的说明:
Status:
New——当测试人员新提交一个Bug, Bug的状态默认为New
Open——测试组长对新提交的Bug进行确认,如为有效Bug,Bug指给相关开发人员并且把Bug状态设置为Open
In Progress——开发人员确认为有效Bug,并且开始处理Bug时,修改Bug的状态为In Progress
Resolved——开发人员对Bug完成处理,把Bug状态设置为Check In,并且把Bug指回给开发人员进行验证
Reopen——开发人员已解决问题,测试不认同开发人员的解决方案时,将Bug重新打开Closed——当Bug已经确认被解决或者确认不是Bug的时候将Bug的状态设置为Closed Resolution:
Need More Information——需要更多信息。
当测试组长确认Bug,发现Bug描述不够详尽时,把Bug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Need More Information,对应的状态为Open;当开发人员处理Bug时,需要测试人员提供更多的Bug信息,把Bug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Need More Information,对应的状态为In Progress。
Invalid——无效。
测试组长确认Bug,发现该Bug无效时,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Invalid,对应的状态为Closed;当开发人员处理Bug,发现该Bug无效时,把Resolution 项设置为Invalid,对应的状态为Resolved。
Duplicate——重复。
测试组长确认Bug,发现该Bug和已有Bug重复时,把Resolution 项设置为Duplicate,对应的状态为Closed;当开发人员处理Bug,发现该Bug和已有Bug重复时,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Duplicate,对应的状态为Resolved。
Fixed ——已修复。
开发人员对Bug修改完成并且已经登记,等待测试人员确认,把Bug 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Fixed,对应的状态是Resolved;测试人员对Bug完成验证并且确认已修复,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Fixed,对应的状态是Closed。
Unable To Reproduce——无法复现。
被指派的开发人员对Bug进行修改但发现Bug始终不能再现的时候,把Bug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Unable To Reproduce, 对应的状态是Resolved;测试人员对Bug完成验证并且确认无法复现,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Unable To Reproduce,对应的状态是Closed。
Won’t fix——不准备修。
开发人员确认Bug有效但是不准备修改这个bug的时候,把Bug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Won’t fix,对应的状态是Resolved;测试人员对Bug完成验证并且确认Bug不需要修复的时候,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Won’t fix,对应的状态是Closed。
Suspended ——延期。
开发人员确认Bug有效但是在当前版本不准备修复该Bug,下个版本再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把Bug指回给Bug的Reporter,并且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Suspended,对应的状态是Resolved;测试人员对Bug完成验证并且确认当前版本不准备修复该Bug时,把Resolution项设置为Suspended,对应的状态是Closed。
三、Bug的重要属性
每个Bug都会有相应的优先级(Priority),严重级别(Severity)和出现频率(Reproducibility),LIVE项目中所使用的级别定义如下。
Priority:
Immediate——需要立即进行修改
Urgent——紧急,一到两天之内必须进行修改
High——高优先级,将处于Immediate和Urgent优先级的bug修改完毕后要进行修改Normal——中等优先级
Low——低优先级,留到最后解决,如果项目的进度很紧张可以在产品发布以前不解决
Severity:
Blocked——系统崩溃,导致系统崩溃或死锁的错误
Serious——严重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不能通过操作改善的(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改善办法)
Major——一般错误,一般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
Minor——次要错误,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系统执行基本功能
Enhancement——建议,对某项功能点表象的修改建议,可改可不改,严重级别最低
Reproducibility:
Always——总是出现,每次尝试都会出现
Sometimes——有时出现,相对于Random的频率要高一些
Random——偶尔出现,相对于Sometimes的频率要低一些
Unable To Reproduce——不可重现,只发现一次,之后的尝试都无法再现
NOTE: 优先级与Bug自身的等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例如有些Bug属于严重级别的错误,但是却只是偶尔的出现一次,不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这样的Bug的优先级可以适当的降低,而有些Bug虽然是不严重的错误,但是却是一直出现的,对软件的使用者造成比较大的困扰,这样的Bug就要根据情况适当的提高优先级。
即Bug的优先级可以认为是上面的Severity(严重等级)和Reproducibility(出现频率)的综合考虑。
四、注意事项
1. 开发人员原则上没有关闭Bug的权限,所有的Bug必须要由测试人员验证之后才能关闭,包括Won't Fix,Invalid,Duplicate,Unable To Reproduce,Suspended的Bug。
2. 开发人员把Bug设置为Won't Fix和Suspended之前,必须经过项目经确认,必要时需要和客户进行沟通。
3. 原则上允许Invalid的Bug存在,但是为了提高Bug的质量,在新建一个Bug之前,要对Bug进行充分的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4. 原则上允许Duplicate的Bug存在,但是为了提高Bug的质量,在新建一个Bug之前,要对已有Bug库进行检索,确保该Bug不会被重复提交。
5. 所提交的Bug必须包含必要且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便于开发人员更快的定位Bug及修复Bug。
包括Bug复现需要的步骤,具体的错误信息及截图,Bug所产生的环境,期望结果及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