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性疾病以及手术中的失血等。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即输血反应。
这些反应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表现及护理措施对于保障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一、输血反应的类型及表现(一)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多发生在输血后 1 2 小时内。
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 38 41℃,同时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是致热原(如细菌的代谢产物、白细胞内的致热原等)随血液输入体内引起。
(二)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体质、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等有关。
(三)溶血反应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
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立即发生,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黄疸等,甚至会发生休克、急性肾衰竭。
迟发性溶血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7 14 天,表现为黄疸、血红蛋白下降等。
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输入的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等。
(四)细菌污染反应如果输入的血液被细菌污染,患者会出现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五)循环超负荷常见于心脏功能不全、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患者。
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症状。
(六)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表现为发热、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七)其他输血反应如大量输血后的出血倾向、枸橼酸盐中毒等。
二、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符。
2、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住院号、血袋编号等信息。
输血后的护理知识
输血后的护理知识引言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许多疾病和病情下都能帮助恢复患者的健康。
然而,输血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输血后的护理知识,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常规护理,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并发症的处理等内容。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输血适应症在决定进行输血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确认输血血型和配型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和血库库存的血液进行血型和配型检测,以确保输血是安全的。
3. 获取输血血液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输血血液的来源可靠,并进行质量检测,如血清学试验和病原体筛查,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4. 患者的准备在输血前,应向患者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患者需要保持放松,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
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常规护理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的效果,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工作。
1. 生命体征监测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2. 输血速度控制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要求,控制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初始输血速度较慢,以避免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3. 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疼痛情况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护士需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和补液等。
5. 输血后常规护理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进行常规护理,包括记录输血量、整理输血相关的物品、观察患者的伤口状况和输血后的并发症等。
输血后的观察和并发症处理在输血后,护士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输血患者的护理
3、护理:①轻度: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 过敏药物。
②中、重度:立即停止输血,呼 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医生,遵医嘱 用药。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三)溶血反应:最严重
1、原因:①输入异型血。 ②输入变质血液。
2、临床表现:一阶段: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二阶段: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伴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血压下降等。 三阶段:少尿或无尿,高血钾症、酸中毒,严重者 可致死亡。
4、向患者介绍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
3、护理:①认真做好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②做好三查十对,杜绝差错事件。
③一旦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 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将剩余血、患者血标本 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双侧腰部封闭,热敷双侧 肾区,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
④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十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血型、血袋号码、剂量、血液种类、输血记录单和 待输血液之间信息相符。
五.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最常见
1、原因:①由致热源引起。 ②多次输血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和血
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 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
③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先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 可达38~41℃。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
2、出血倾向
3、枸橼酸钠中毒:表现为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率 减慢等。遵医嘱常规每输库存血1000ml,静脉注射10% 的葡萄糖酸钙10ml。
六、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勿擅自调节滴数。
2、向患者介绍常见的输血反应症状和防治方法。
输血的护理措施
输血的护理措施引言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在一些疾病或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在输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士在输血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成功。
1.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等。
这是为了避免输血出现输错血的情况。
2.查看输血医嘱:护士需要仔细阅读输血医嘱,确认输血的类型、输血的速度以及输血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测特定的生命体征等。
3.制备输血设备:护士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输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并确保这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期。
4.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输血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取患者的同意。
5.做好必要的评估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过敏史、肺音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输血过程的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任何异常的变化都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2.观察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背痛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3.确保输血安全:护士需要确保输血安全,包括核对输血袋上的信息、核对输血的血型和配血信息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保证输血设备的密封性和无菌性。
4.监测输血速度: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要求监测输血的速度,确保输血按照指定的速度进行。
如果输血速度过快或过慢,护士需要及时调整。
5.保持血液畅通:护士需要保持输血管道的通畅,定期检查输血管的通路情况,防止管路堵塞或渗漏。
6.给予适当护理措施: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防止感染等。
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多项护理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护理等。
本文将对输血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中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对于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及时中止输血;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氧疗;3)予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护理人员应确保受血者休息充分,避免剧烈活动。
受血者应多饮水,以促进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药物代谢产物。
经过输血后,护理人员还应检查受血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值,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果出现输血反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输血操作的规范化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在输血前,应核对输血信息,包括输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输血品种、血型等。
同时,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漏液和空气。
输血时,应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定期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是一篇探讨输血过程中护理问题的文章。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掌握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输血后的护理以及规范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保障受血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护理措施
输血护理措施概述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经过特定途径输入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常用于治疗失血、贫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
在实施输血过程中,护士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输血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1.验证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针对的是正确的患者。
2.准备输血设备:护士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包括输血袋、输血管、输血滤器等。
3.确认输血医嘱: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认输血的类型、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等信息。
4.与患者沟通: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安置导管1.选择合适的输血导管:根据输血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导管,通常选择18号或20号的静脉导管。
2.导管安置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手臂或手背的静脉进行导管插入,需避免插入静脉曲张区域和深静脉。
3.导管固定:导管插入后,需使用透明敷料或防水敷料进行固定,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感染。
采集血液样本1.采集血液样本前的准备: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设备和试管,并正确消毒采血部位。
2.采血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静脉作为采血部位,需避免使用插管的肢体采血,以免影响输血过程。
3.采血时的护理措施:采血时要注意采血技术的规范和卫生,避免污染和伤害。
输血速率的控制1.输血速率的判断:根据患者的情况、输血量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判断输血速率,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输血速率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初始输血速率不宜过快,可以从5-10滴/分钟开始输血,逐渐加快至医嘱规定的速率。
3.输血速率的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输血的速率和时间,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输血外渗后出现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疼痛,自理压力较重,出现焦虑、恐惧、紧张自理,又因手臂的疼痛,导致睡眠障碍。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
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血肿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处理,能够尽快治愈,要用娴熟的技术,和蔼热情的态度,使其心理得到安抚,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加强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巡视,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感觉及活动情况。
30min巡视1次。
一旦发生外渗,立即更换部位。
原外渗穿刺点处压迫止血期间,增强对局部血肿情况的观察。
开始的1-2h,每15-30minAh察1次,对比两侧手臂皮肤的颜色、温度,检查局部皮肤张力,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的感觉。
以后逐步延长到每小时巡视观察1次。
3、75%酒精湿敷:一旦确定为输血外渗所致皮下血肿,即用75%酒精浸泡过的无菌纱布湿敷血肿处的皮肤,覆盖范围要超过皮下血肿处皮肤边缘2-3cm,干湿度以不滴液为宜,可将输液器袋剪开,自制成塑料膜,覆盖在酒精纱布上,用胶布稍作固定,避免酒精过快蒸发。
每日早中晚各敷1次,每次30min,直到局部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无红肿热痛,硬结消失,再改为局部酒精纱布湿敷日二次维持3-5d,治疗期间每日观察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的转归情况,测量臂围并记录。
4、套管针应用:套管针质地柔软,可随肢体的移动而弯曲,不易脱出血管而使血液外渗,可有效维持静脉通路,故输血时尽量选择套管针穿刺并妥善固定,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5、制动:患肢制动,抬高20度-30度,其下方用软枕衬垫妥当,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痛疼。
血肿出现后患侧手臂避免侵人性操作,禁止在血肿侧肢体测量血压、输液。
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
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安全输血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
为了确保安全输血,医护人员需要有严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的范例,供参考。
1.识别患者信息在进行输血前,首要的任务是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人。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并与输血单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2.准备适当的输血设备和材料为了进行安全输血,需要准备适当的输血设备和材料,包括输血输液袋、输液管路、输血针头、消毒棉球等。
这些设备和材料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3.身体评估和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确定输血的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4.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配血和交叉试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配血和交叉试验。
这需要在输血前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患者的血型和配血策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阐明输血的风险和禁忌症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充分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说明输血的风险和禁忌症。
这包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感染的风险、输血相关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等。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正确核对输血血袋和输血信息7.监测输血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症状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报告上级医生和检验科。
8.完善输血记录和患者交接在输血过程结束后,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血袋的编号、输血量、输血速度、患者的反应等。
同时,进行患者的交接工作,确保后续的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9.进行输血后护理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输血后是否出现血小板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并加强感染控制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完整word版)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一)发热反应发热是输血中常见的反应1、原因(1)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
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h后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3、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减慢低速或停止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爆出静脉通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病情平稳。
(3)给予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生活护理。
(4)必要时按医嘱用药,例如激素、抗过敏药若异丙嗪等。
(5)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过敏反应1、原因(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2)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
(4)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临川表现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反生过敏性休克。
3、护理措施(1)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4)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输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确保循环系统 稳定。
观察有无输血并发症
过敏反应
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呼 吸急促、喉头水肿等过
敏症状。
溶血反应
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血 红蛋白尿,判断有无溶
血。
细菌污染
监测患者是否有感染症 状,如发热、寒战等。
输血后紫癜
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 血点、瘀斑等出血症状
。
记录输血效果与反应
记录输血前后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等指标的 变化。
输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
CONTENCT
录
• 输血前护理 • 输血中护理 • 输血后护理 • 注意事项
01
输血前护理
评估患者情况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在输血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 、心率、呼吸、血压等,以确保患者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
了解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以便在输 血过程中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或不良反应的药物 。
记录输血后症状改善情 况,如缺氧、休克等症 状是否缓解。
记录输血后出现的任何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分析输血效果和反应, 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04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输血规定
输血前必须核对血型,确保血型 匹配,防止因血型不符而引发溶
血反应。
输血速度应适当,不宜过快或过 慢,以免引起循环超负荷或输血
无效。
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
调整输血速度
02
01
03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输血种类,合理调整输血速 度。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输血速度应适当减慢,以免引起 心肺功能负担。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
输血外渗的护理措施输血外渗是指在输血过程中,血液从静脉注射点外渗出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浪费、血液浪费以及患者安全隐患,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输血外渗的情况。
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输血的血袋信息,确保输血血型、血液浓度等符合患者的需求。
此外,在准备输血设备时,护理人员应检查输血管路是否完好,注射针头是否尖锐,并清洗双手,做好消毒措施。
2. 术中的观察和监测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紧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和评估输血部位是否有外渗的迹象,如渗血或红肿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护理干预措施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外渗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停止输血:在确认输血外渗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防止进一步的血液浪费和患者安全隐患。
•更换输血管路:护理人员应快速更换输血管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液不会再次外渗。
•封闭输血点:将输血点部位进行压迫,防止血液进一步渗出。
如果血液已经渗出较多,护理人员可以使用纱布等物品进行局部包扎。
•护理翻身:如果患者需进行翻身操作,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压迫输血点部位,以防止血液外渗加重。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以及输血部位的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4. 安全交接在输血外渗的处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交接班时,应将输血外渗情况详细记录,并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以便后续护理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情况。
5. 相关文档整理与输血外渗相关的护理文档应及时整理和归档。
这些文档可以包括输血前的核对单、输血监测记录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等,以便于日后的查阅和分析。
6. 家属教育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患者的家属提供必要的教育,包括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外渗的处理方法等。
输血时的核对与护理措施
输血时的核对与护理措施
1、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
2、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连接好输血器,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3、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
4、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治疗室和患者床前应严格交叉进行“三查、十一对”,“一人一次一份”,确定无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5、严格掌握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老年体弱、婴幼儿及有肺、心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为1~2ml/min;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要根据需要调整速度,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小时内输完。
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因放置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细菌生长危险;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静脉输血的护理
静脉输血的护理
第21页
静脉输血的护理
三.输血注意事项
1.依据输血申请单正确采 集血标本,禁止同时采集 两个病人血标本。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 菌操作规程,输血前3名护 士认真查对交叉配血汇报 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检验血袋有没有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 无误方可输血。。
第22页
3.输入库存血之前必须认 真检验血液保留时间和血 液质量。正常库存血分为 上下两层,上层血浆呈淡 黄色,半透明;下层血细 胞程均匀暗红色,且无凝 块。如血袋标签含糊不清; 血袋破损漏血;血浆中有 显著气泡、絮状物或粗大 颗粒、而颜色呈暗灰色或 乳糜状;血细胞呈暗紫色, 血液中有显著凝块;血液 保留时间过长,使用期已 过等都不可在使用。
静脉输血的护理
第10页
(3)有利于保留: 因为不一样血液成份有不一样最适合保留 条件。
(4)节约血液资源: 每份全血能够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用于 不一
样受血者,可节约血源。
静脉输血的护理
第11页
静脉输血的护理
成份输血适应症
1、红细胞悬液:适合用于 临床各科输血。
2、洗涤红细胞:适合用于 本身免疫性溶血 贫血病人。
静脉输血的护理
第30页
2.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多发生 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 反应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出 现越早,反应越严重。
a 轻度反应 输血后出现皮肤 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 疹。
b 中度反应 出现血管神经性 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 为眼睑 口唇高度水肿;喉头 水肿可发生呼吸困难,两肺 可闻及哮鸣音;可出现大小 便失禁。
②检验袋血采血日期,血袋有没有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 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验所用输血器及针头 是否在使用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 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输血的护理管理措施
输血的护理管理措施
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二、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三、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贮存在正确的温度下。
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四、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五、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六、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0—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半小时,输血结束及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监测指标为
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并且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护理输血整改措施
护理输血整改措施输血护理安全措施1、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1单位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
如暂不输入的应保存在检验科专用冰箱,科室不得自行贮血。
2、输血过程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输血开始前、输血后15分钟、输血过程至少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进行监测并记录。
3、血制品不加热、不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4、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红细胞或全血;血小板取回后立即输注。
5、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血浆)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的输入。
6、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空血袋送检验科保存。
7、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5)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的疾病等。
8、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保留余液及输血器,并上报医务科。
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护理措施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2、全血及红细胞应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4小时之内完成全程输注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
1个治疗量血小板应在20分钟之内完成全程输注。
20__ml病毒灭活血浆应在2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
1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皮肤过敏反应②寒战、发热③腰痛、血尿④四肢抽搐⑤其他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通知输血科→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上报医务质控部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输血的护理措施
1.输血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及原因,并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签输血治疗同意书。
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病历。
2.输血前查血常规、血型、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及肝功能,填写输血申请书,由主治医师签字,连同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血库配血。
3.认真核对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临床诊断等。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立即停止输血,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将回报单/血袋及剩余血液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5.输血反应的处理:
1)发热反应:出现输血后15分钟后,多于输血后1小时。
出现发热先兆应减慢输血速度,如果症状发展应中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必要时肌注氯丙嗪或哌替啶25mg。
2)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搔痒的荨麻疹、发热、关节疼,重症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过敏性休克。
处理:可选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反应者应立即皮下肌注肾上腺素0.5-1mg及抗休克措施。
有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可预先给抗组胺药预防。
3)溶血反应:轻症者发热、血红蛋白尿、一过性轻度黄疸;重症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休克并可发生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处理:一旦疑有输血后溶血反应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检查:核对病人及供血者各种记录,将输血前后标本重作ABO和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确定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尿色、尿量;开放静脉通路, 适当补液、碱化尿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出现少尿、无尿、高血钾等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采取治疗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