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风景画欣赏方法

合集下载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Thank you very much !
Beybey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2《灰色的树》油 画(荷兰)蒙德 里安(1892— 1944)
通过对树和其它 事物的研究,发 展了一种成为纯 粹几何图案的, 日趋抽象的风格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你喜欢哪一位画家的作品,如果你 要当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风格?说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技巧成熟老练,笔法纵横不 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 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 的大写意之作,后成列在法国政府在
巴黎伊勒田宫的橘园中。
想一想说一说: 看了莫奈画的
《睡莲》后在去看看我们身边的睡
? 莲有何不同感受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系列作品欣赏
《睡莲》系列之二 油画(法国)莫奈
《睡莲》系列之三 油画(法国)莫奈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系列作品欣赏
《睡莲》系列之四 油画(法国)莫奈
《睡莲》系列之五 油画(法国)莫奈
2019/10/23
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作品欣赏(四)边看边思考
1《教廷的皇宫》油画(法 国)西涅克(1863—1935)
在对光,色的研究和 表现方面,西涅克, 修拉有了进一步地认 识。他们以光学原理 为基础,发明了一种

欣赏绘画作品的四种方法

欣赏绘画作品的四种方法

欣赏绘画作品的四种方法
欣赏绘画作品的四种方法如下:
感悟式鉴赏:从自身出发,不加限制约束的去欣赏画作,这种鉴赏方式是最初级最直接的方式。

形式鉴赏:更偏重于对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艺术语言简单理解成画家对画面中的各类对象进行构造、组织以及外在的表现所遵循的美学理论。

社会学鉴赏: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出路,这类艺术作品往往有着特定社会的烙印。

比较式鉴赏:主要是对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分析,以此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ppt课件4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ppt课件4

英国风景画家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透纳1775-1851 《月光下的港湾》
康斯坦布尔 《洼地那边的塞利斯伯尔利教堂》
英国风景画家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透纳1775-1851 《月光下的港湾》
康斯坦布尔 《洼地那边的塞利斯伯尔利教堂》
英国风景画家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透纳1775-1851 《月光下的港湾》
比一比:造型、构图、笔触
莫奈《日出印象》
康斯坦布尔《干草车》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比一比:造型、构图、笔触
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 霍贝玛1638-1709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比一比:造型、构图、笔触
莫奈《日出印象》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比一比:造型、构图、笔触
莫奈《日出印象》
尼德兰 勃鲁盖尔 1525-1569 《雪中猎人》
荷兰 霍贝玛1638-1709 《林间小道》
苏少版17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印象派之前的风景画是怎样的呢?
意大利 达芬奇 1452—1519 《蒙娜丽莎》
尼德兰 勃鲁盖尔 1525-1569 《雪中猎人》
荷兰 霍贝玛1638-1709 《林间小道》
苏少版1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 说说你对印象派的印象
走近印象派 莫奈《干草垛》系列
苏少版17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走近印象派 莫奈《干草垛》系列
苏少版17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目录
苏少版175册第一课 外国风景画
猜一猜
• 他们在研究什么呢? • 他们在哪里画画呢?
光与色的关系
走近印象派 莫奈《教堂》系列

外国风景画欣赏方法初探

外国风景画欣赏方法初探

作品的背景进行详细 的介绍 , 了显示作品的价值 , 为 常常会加入 自 己与评论 家的观点 , 尽力把书本上说的一切都 灌输 给学生 。 这是一
岩 天空 、 沙滩 的? 种以教师 为主体 的欣赏教学方法 , 这种方法 , 教师主要从作品 的内 雨洗礼后 的大海 、 石、 生 :讨 论后 回答 ) ( 天空干净 、 明亮 , 有朵朵 白云 , 沙滩 看上去湿 容 、 值判 断来讲授 , 价 往往代替 了学 生的审美体验 , 忽略 了学生对 两只小船在岸边可能是被大风刮过来的 …… 艺术语 言直觉理解力 的敏感性培养 , 使学生由视觉形象人手 , 结合 润 , 师 总结 : 这幅画的色彩特点是 : 明亮柔 和, 表现出天空的晴朗、 文化背景 去领悟 , 对作 品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 学生 只有 听的 岩石的潮湿 、 干净。 权利 , 学生听后不断发 出赞 叹声 , 都很崇 拜作 者 , 不敢对作品有丝 海水 的清澈 、 师介绍构 图: 者用 了大约二分之一的位置画了峭壁及 沙滩 , 作 毫微词。即使发表评述意见 , 也是套用 了教师的观点。 这使我觉得
中阶 段 的 欣赏 教 学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也 能让 初 一 新 生对 第 一 堂美 术 课 产生 强烈 的兴 趣 。 方 法 A: 题 读
投影 仪 出示 作品 法国洛 朗的《 海港 I出》 图 2 与《 I ( ) 日出 ・ 印
象》 图 3 。 ( )
师: 现在 , I I 能尝试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来赏析一下这 我I I不

生: 告诉我们这幅画的时间 、 地点。 地点是埃特雷塔峭壁 , 时间
是 风暴 后 。 方 法 B: 察 ( 品 色彩 、 图 ) 观 作 构
种 现象是把 作者画 了什么?

《夏日风光》美术作品鉴赏

《夏日风光》美术作品鉴赏

《夏日风光》美术作品鉴赏
美术作品鉴赏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需要对艺术史、绘画技巧、艺术流派等进行深入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感和知识,对一幅我所欣赏的油画作品进行鉴赏。

这幅油画作品名为《夏日风光》,作者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

整幅画布上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画面中央一道小溪流过,反射出树木和天空的色彩。

画面色调清新明亮,绿色和蓝色是主要色调,给人一种和谐、温馨的感觉。

从构图上看,画面整齐有序,大面积的绿色填满了画面,但每一块颜色的分布却极为平衡。

莫奈将树林、天空和水面都处理得如此细腻,每一处都充满生机,画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呈现了其真实的状态。

特别是树林中闪烁的阳光,透过树叶向下洒落,照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亮线,给画面增添了光和影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更加生动。

在技法上,莫奈采用了印象派画家喜欢使用的色点手法,以点构成面,用许多细小的色点代替几个大面积的颜色块,这样会使色彩更加细腻、多变。

色点手法的运用,使画面上的草、树叶、水面浪花、空气中的色彩晕染等表现得自由明快,有着极强的笔触节奏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幅油画作品既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也是一幅表现画家对自然的感性理解和艺术追求的作品。

莫奈运用的色
彩、构图和技法,表现出了法国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鲜明地表达出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情与美感,令人陶醉和感叹。

外国风景画_PPT_课件

外国风景画_PPT_课件

1689年 油画103.5×104.9厘米
《树间村道》霍贝玛(荷兰)
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孟特芳丹的回忆 柯罗
《干草车》 康斯坦布尔 (英)
印象主义
干 草 堆 莫 奈 法
强烈的补色对比
·
《 印 象 日 出 》 莫 奈 ( 法 )
在晨曦的雾色中,一轮红日徐徐升起,几笔橙红点染出水中的到影, 水天相应,一切都沉浸在朦胧的晨雾中含羞不露,画家仅用几笔墨绿和 淡淡的青绿写意似的抹出它们的影象,两只小船正向海中飞速驶去。
超现实主义梦境物象的同义语了。
达利
总结
一写实主义 二印象主义 三超现实主义
课后欣赏 :抽象主义绘画作品.Βιβλιοθήκη 莫 奈法睡 莲
莫奈(法) 阳光下的卢昂大教堂 西侧面
莫奈(法)《鲁昂 大教堂》——沐浴 阳光
莫奈(法)《鲁昂 大教堂》——阴空
《灯塔》修拉(法)
·
《 星 夜 》 凡

( 荷 兰 )
《奥贝尔的吊桥》凡·高 (荷兰)
《麦田上的乌鸦》凡·高 (荷兰)
超现实主义
达 利
《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 表。它表现了画家阳光下一切被溶化了追忆童年时的某些幻觉。 一个虚幻的世界,如同在的 一般,软瘫的蜡一样的钟表,它们被挂在树枝上,落在不知名的方形体积上,搭在胚胎状的物 体上,令人惊疑,感觉莫名状。这一切是在惨淡荒芜的加泰隆尼亚的背景下出现。这是一幅幻 象,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这些软塌的钟表,如今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道法自然
写实主义
冬 猎 博 鲁 盖 尔 尼 德 兰
冬猎(1565,163X 117厘米,木板油画) “冬猎”又名“雪中猎人”,是勃鲁盖尔6幅风景组画之一。这套组画描绘了不同季节的尼

【鉴赏名画】怎么欣赏油画,看油画看什么?

【鉴赏名画】怎么欣赏油画,看油画看什么?

【鉴赏名画】怎么欣赏油画,看油画看什么?【鉴赏名画】怎么欣赏油画,看油画看什么?2016-05-20当我们在谈论如何看懂一幅名画的时候,我们通常在谈什么?看到有回答:一看构图,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笔触,虽然粗暴了一些,不过大致如此,今天就先来说说构图。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时,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大致结构,构图是对一幅画作整体的把控力,也决定了画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艺术画作形式美的所有因素里,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感是重要的基础。

合理的构图能够对观众的第一眼印象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主要部位即画面中心,使观众能在一定的思维上基本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

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

三角构图达·芬奇 - 《蒙娜丽莎的微笑》三角构图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一般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多用于画中主题明确的作品。

当然也有繁复多杂的三角构图,例如《梅杜萨之筏》,这件作品运用了各种曲线和倾斜线。

这是因为它的主题与内容比较复杂,人物的情绪紧张动荡,变化又丰富多样的缘故,从而决定了作品画面的分割必须是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

画里的人群和筏上的船帆形成了两个明确的倾斜三角形,有力地表现了落难者在求生欲望的挣扎中相对暂时的稳定感,同时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存在严重的覆灭危机感。

与此同时整幅画采用了金字塔式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件作品基本的构图形式。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拉斐尔的伟大之处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拉斐尔在构图方面具有杰出的天才。

拉斐尔能够运用神秘的力量使平凡的物体变得优雅而美丽。

比如拉斐尔的油画作品《阿尔巴圣母》。

研究拉斐尔《阿尔巴圣母》前景中的植物。

每一片叶子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与其它叶子和整个画面形成和谐的位置关系。

一切东西都清晰、井然有序、准确而安详。

如果你认为这很简单,就去花园里拔一棵草,详细地把它画出来。

很可能你得到的结果仅仅是一棵草而已,但从中你也许能体会到为什么拉斐尔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日出印象四步法赏析

日出印象四步法赏析

日出印象四步法赏析日出,是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之一,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

日出时分,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将整个世界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曾经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以日出为主题的作品,其中以《日出印象》最为著名。

他以日出为题材,运用了他的印象主义绘画技巧,创作了一幅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本文将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通过四步法进行赏析,来探讨这幅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步,整体感受。

观赏莫奈的《日出印象》,首先给人的感受是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美。

整幅画面以浓淡相宜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时分的宁静景象。

太阳刚刚升起,还未完全露出地平线,但已经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橙黄色。

这种色彩的过渡和渐变,给人一种柔和而温暖的感觉。

在画面的下方,是一片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天空的光影,整个画面仿佛被柔和的光线所笼罩,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受。

第二步,细节观察。

在观察细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莫奈在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斑驳和光影效果,这正是印象派画家的经典手法。

在天空的橙黄色中,可以看到一些淡淡的蓝色和紫色的斑点,这些色彩的叠加和交织,使得整个天空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在水面的倒影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细微的涟漪和波纹,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此外,莫奈还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斑驳的笔触,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气。

第三步,情感共鸣。

莫奈的《日出印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这正是他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日出时分,大自然似乎进入了一种超然的状态,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而神秘。

莫奈通过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幅画面充满了一种超然的气息,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种情感共鸣,正是莫奈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四步,艺术意义。

莫奈的《日出印象》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在艺术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在绘画技巧和艺术手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课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学习外国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和表现方式。

3.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外国风景画的构图和表现方式。

2.外国风景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不同点。

3.外国风景画的艺术鉴赏和欣赏方式。

教学难点1.外国风景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不同点。

2.学生如何正确欣赏外国风景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教育教学规划1.为什么要学习外国风景画?2.现代风景画的形式和内容。

3.外国经典风景画的评比。

二、外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外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

2.外国风景画的种类。

3.外国风景画的特点。

三、学习外国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和表现方式1.外国风景画的构图。

2.细节处理和表现方式。

3.调色和色彩运用。

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1.外国风景画的艺术鉴赏和欣赏方式。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外国风景画。

3.给学生展示外国经典风景画的魅力。

教学方法1.课堂交流和讨论。

2.图片展示和解说。

3.教师辅助学生进行画作制作和教学实践。

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风景画作品,并简要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构思。

2.课堂练习:学生就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评价。

教学资源1.班级或者学校的美术教室和各种美术用品。

2.数字相机等拍摄设备。

3.PPT演示与视频教学素材。

总结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对外国风景画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水平,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艺术的美感和启示,更好的提高其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

《外国风景画》教案 (2)

《外国风景画》教案 (2)

中小学美术课简要课时教学计划(简案)
学校:_无锡初级中学_教师姓名:__顾新梅___年级_班日期:2018年9月1日
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很好奇,赞同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汇总思考
学生欣赏:作时间、创作背景、创作大小、绘制材料)
★赏析作品学习单:
《艺术作品赏析》学习单
★思维导图赏析表:(附照片)
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的赏析作品图表
★反思:
1、让学生感觉到所有的欣赏方法都是自己去发现的,这样产生成就感,对于赏析艺术表的建立,让学生来自己确立。

2、思维导图的作用是让学习学会创意,和理解作品赏析的要领。

此阶段的作品陈列专门的展示区,进行学生的互动和分享,在每次的研究中都能收获学生信心,展现了学生的风采。

以这种形式产生了与他人的交流,形成学习的氛围和共同体,
★参考文献: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名画探秘】运用焦点透视法,《林荫道》成为后世风景画的楷模

【名画探秘】运用焦点透视法,《林荫道》成为后世风景画的楷模

【名画探秘】运⽤焦点透视法,《林荫道》成为后世风景画的楷模画名: 《林荫道》作者:霍贝玛(荷兰)时间: 1689年类别:布上油画尺幅: 103.5X 140 9cm收藏:英国,伦敦,国⽴美术馆★名画探秘《林荫道》创造了仅凭画⼀条极平凡的泥泞⼩道就成为世界名画的奇迹,它是天才画家霍贝玛的代表作。

此画运⽤了焦点透视的⽅法,成为后世风景画的楷模。

霍贝玛深受风景画⼤师鲁伊斯达尔的影响,但与⽼师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作品也没有⽼师那样多。

-般来说,鲁伊斯达尔的风景画多是描绘荒丘与沼泽,银灰⾊的天空和苍茫的平原,画⾯流露出优郁和悲凉的味道,霍贝玛则喜欢描绘树⽊、池畔与农舍,画⾯⽐较明朗和素朴,带着淡淡的泥⼟⽓息,每幅画都像是⼀⾸⽥园牧歌。

在霍贝玛的笔下,⽥园风光别有情趣,乡间宁静的氛围,更是叫⼈陶醉。

《林荫道》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绘⾯风格《林荫道》⼜名《⽶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它描绘了⼀条极为普通的泥泞乡村⼩道。

⼩道上印着许多深浅不⼀的车辙,道路两旁是细⽽⾼的尚未成荫的树⽊,彼此参差错落,姿态各异,于对称中⼜富有变化。

树⼲和树枝在空中⾃由地舒卷,摇曳⽣姿,与天边的云朵组成⼀幅流动的画⾯。

⼩道上有个农⼈牵着⼀头牲⼝⾯朝观者。

在他右边的⼀条岔道上。

两个村妇正在聊天,附近是⼏幢古朴的农舍。

顺着⼩道的⽅向远望,画⾯左边有处教堂的尖顶清晰可见。

画家将地平线设置得较低,⽤以突显⼤⽚的天空及天空中云蒸霞蔚的美景。

这幅画看似平淡⽆奇,却令我们感到⼼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怀呢。

任何⼀幅好的风景画,总是做到了情景交融。

霍贝玛对故乡怀有浓厚的情感,他总是情不⾃禁地⽤画笔来表现对乡村⽥园风光的热爱。

这幅《林荫道》就给我们展现了⼀种乡野景⾊的和谐美。

顺着⼩道极⽬远望,令⼈⼼旷神怡。

⼩道两边的景⾊呈现出⾮常平稳的对称,但那些涌动着的、极其细微的突兀,⼜使两边景⾊各有特⾊。

远处矗⽴的教堂与稍近处的⼏幢农舍,使画⾯丝毫不平板、单调。

再看⼩道旁成⾏的树⽊,树枝错落有致,树⼲⾼⾼地向天空伸展,与云朵相接。

西方风景画超验性意蕴及风格特征

西方风景画超验性意蕴及风格特征

西方风景画超验性意蕴及风格特征魏骏瑶(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本文从超验性的理论内涵和风格特性入手,分析了抒情诗意、宗教情怀及主观表现三种风景画风格特征及超验性表现,提出超验性风景画具有超越一般情感表现、独特情感宣泄、启发大众审美趣味三个主要情感表现效果。

[ 关键词 ]风景画;超验性;美国文艺复兴;情感表现;风格[ 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1-0199-05收稿日期:2020-10-20作者简介:魏骏瑶(199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理论、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一、超验性启发风景画新表现风格超验主义是美国19世纪初兴起的哲学思潮,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构成了美国文艺复兴(或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的主流思想,宣扬人能够超越感觉和理性,通过直觉认识真理。

直觉是人类的感性活动,具有较为显著的个性化特点,每个人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对于绘画的创作和认知就存在多种解释。

19世纪西方风景画作品中的自然往往被演绎为一种神性的力量,风景画的创作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神性等精神性探寻,又是人性内在情感的寄托和表现,这种朦朦胧胧的神性也激励着艺术家的无穷创造力。

与纯粹的基督教神性精神所不同的是,超验的神性(超灵)把人性与神性统一到自然风景画之中,艺术家在自然界寻找神性,反映了人类对宗教信仰理解方式的变化,把眼光从深不可测的神圣上帝转向了近在咫尺的广袤自然,因此,艺术界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艺术思潮、社会审美意识等外部性因素,从而促进风景画创作的主题、形式、风格等变化,一些新的风景画流派应运而生,如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晚期代表人物乔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1825-1894)的风景绘画创作因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在风格特征和情感表现上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教学设计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教学设计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初中美术( 13 )册第( 1)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欣赏与评述领域。

讲述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

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二、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本课作品种类较多,我以启法、引导、强调研究型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鲁本斯风景作品赏析

鲁本斯风景作品赏析

鲁本斯风景作品赏析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荷兰的一位著名画家,被誉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宏伟壮丽的史诗气息和浓烈的色彩著称,尤其是在描绘风景和人物方面,鲁本斯展现了非凡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在他的作品中,风景画是一大亮点,其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本文将以鲁本斯的风景作品为主题,对其作品进行赏析。

鲁本斯的风景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而著称。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将其表现在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风景画中常常出现山川河流、森林草地、天空云彩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鲁本斯的风景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使得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鲁本斯的《风景与牛群》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风景画作品。

在这幅画中,他以宽广的视角展现了一片开阔的田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在画面的前景,一群牛正在悠闲地吃草,远处有几个农民在忙碌着。

整幅画面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鲁本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另一幅著名的风景画作品是鲁本斯的《森林景色》。

在这幅作品中,他以浓密的树木和葱郁的植被构成了一幅林间景色,画面中透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树木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在画面的中央,有一条小溪潺潺流淌,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鲁本斯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动和立体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除了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鲁本斯的风景画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物和动物,它们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 荷兰 彼尔特
静物有生命吗?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 荷兰 德·海姆
静物 法国 雅克·林那德
静物 法国 卢宾·保金
谢谢观赏!

海港日出 法国 洛朗
雪中猎人 尼德兰 彼得·勃鲁盖尔
干草车 英国 康斯坦布尔
贩奴船 英国 泰纳
17世纪荷兰画家的风景画,往往只表现 纯粹的风景。
特 尔 夫 特 的 街 景

辛格拉温的磨房 荷兰 鲁斯达尔
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 代表人物:
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 荷兰 彼特·克莱茨
第1课· 自然 与生活的定 格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看到以下图片,你有怎样的感想?
什么叫风景画? 法国
库尔贝
《静物》 法国 夏尔丹
在艺术史上,风景画成为独立 的绘画体裁,已经是很晚的事 情了。直到17世纪,荷兰的画 家们才画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 景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风景画欣赏方法初探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作品欣赏,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审美愉悦,激发创造力,在美术课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两种现象:
一种现象是把一幅作品挂在黑板上后,教师一般先对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显示作品的价值,常常会加入自己与评论家的观点,尽力把书本上说的一切都灌输给学生。

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欣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教师主要从作品的内容、价值判断来讲授,往往代替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忽略了学生对艺术语言直觉理解力的敏感性培养,使学生由视觉形象人手,结合文化背景去领悟,对作品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学生只有听的权利,学生听后不断发出赞叹声,都很崇拜作者,不敢对作品有丝毫微词。

即使发表评述意见,也是套用了教师的观点。

这使我觉得有点像基督徒对圣像的崇拜,学生成了作品的信徒,教师却扮演了传教士的角色。

这种传统解说型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是最常见的。

在教学中,教师主宰着欣赏的全过程,学生一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参与到欣赏中来,根本就谈不上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另一种现象是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作者及作
品的资料。

这种现象太多地受到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例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学校,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子弟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或者翻阅资料书,也就无法完成预习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没有任何美术知识基础,也没有条件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进行欣赏活动是欣赏教学的主要困难。

以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十三册第一课《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为例,笔者摸索到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

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可七年级的新生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外国的近现代美术作品所知无几,对如何欣赏更是不知如何下手。

如果这节课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欣赏方法,能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欣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让初一新生对第一堂美术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方法a:读题
投影仪出示作品《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图1)。

师:看见这幅画,大家最想了解什么?
生:画的是哪儿?想要表达什么?……
师:大家想了解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这幅画的题目中得到(出示这幅画的题目)。

请大家轻声读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生:告诉我们这幅画的时间、地点。

地点是埃特雷塔峭壁,时间是风暴后。

方法b:观察(作品色彩、构图)
师:观察画面:作者画了什么?
生:大海、天空、峭壁、沙滩、小船……
师:从色彩、构图、细节等方面观察画家是怎样表现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海、岩石、天空、沙滩的?
生:(讨论后回答)天空干净、明亮,有朵朵白云,沙滩看上去湿润,两只小船在岸边可能是被大风刮过来的……
师总结:这幅画的色彩特点是:明亮柔和,表现出天空的晴朗、海水的清澈、岩石的潮湿、干净。

师介绍构图:作者用了大约二分之一的位置画了峭壁及沙滩,用了二分之一的位置画了天空及大海。

表现了峭壁的巍然屹立、天空的及大海的宽阔。

方法c:多感官的联想
师提问:除了观察这幅画,我们能不能再“听一听”“闻一闻”?“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
生(闭上眼进入冥想一分钟):好像闻到了海风中咸咸的味道、听到了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感受到脚底凉凉的沙子的……
方法d:揣摩作者心理
师提问:假设你是这幅画的作者——库尔贝,你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情绪)呢?
生:惬意、赏心悦目、愉悦、平静……
方法e:概括总结这幅画的特点
师提问:现在,我们能不能总结出这一幅画的特点?
生:表现了埃特雷塔峭壁历经风暴后的宁静和清新。

方法f:对比
投影仪出示作品法国洛朗的《海港日出》(图2)与《日出·印象》(图3)。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尝试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来赏析一下这两幅画呢?(复习巩固刚才所学知识)。

生:运用读题、观察、多感官联想等方法进行赏析活动。

师:刚刚大家请大家对两幅画进行比较。

从画中景物的色彩、笔触、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其中,着重放大观察《日出·印象》的笔触。

师生共同赏析。

师总结:
色彩:前者色彩柔和统一,所有的静物包括建筑、船只、人物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

后者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

笔触:前者笔触细腻,虽然景物画得比较朦胧,但是能看清。

后者笔触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细节:前者,船工在朝霞中忙碌的干活,岸边的妇女坐在货物上
小声地交谈。

后者,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整体风格:前者海空一色、宁静优美。

后者光与色的变化丰富,朦胧隐约,雾气交融,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师提问: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内容,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赏析活动?
生:我们用了揣摩作者心理、概括总结、对比的方法进行了赏析。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方法进行赏析活动,现在能不能用这些方法对书本上的其他作品进行赏析呢?
学生对书本上的其他作品比如《辛格拉温的磨房》《雪中猎人》等作品进行赏析。

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读题、观察、多感官的联想,语言生动、形象,能讲出对作品的大概印象。

这节课,没有教师的“满堂灌”,也没有学生的埋头查阅资料。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既符合教学学生有感兴趣的话题,在一系列的话题中,这节课的主要问题解决了。

在整个赏析过程中,与其让学生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概念和结论,不如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个人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作品,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大提高。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去畅游艺术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得
到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