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质课-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优质课-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优质课-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优质课-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本节是学习指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根据描点法,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的对数函数性质.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数,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泛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思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想方法的理解,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点,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初中函数教学要求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数函数教学的难度.学中要有控制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但是只要 2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中,示,通过数形结合,让其感受1)a?0log y?x (a?且a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生观a函数图象的规律.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设计理念3以新课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背景,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合作交流的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4知识技能 4.1(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2(型函数定义域的方法;)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3.和底数大小的方法4.2过程与方法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和相应的函数, 3.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1()类比的思想.和性质的类比.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对称的思想.2(函数关于横轴对称.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3()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的代数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何性质,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相互转化,质.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4)分类讨论的思想初步了解或小于大于1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揭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自的对称美.增强应用数学的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意识.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4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采取“设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力图通的方式,类比构建问引入——探究反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创设问题情境、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动.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的方法三、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用直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四、学习指导 1、学情分析指数函数图象及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象及其性质通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性质 5、学习方式与策略2让学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自主学习.2.1独立思考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的能力.解决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方法,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基“温故知新—类比构建—探究反馈流教学情境设课设计意师生互问反温故知新活动一:生思考看图数诗意朦“回忆指数函及类比思想,话,”,胧话指数数性质,并用诗对为引出数. 函数做准备;看图说话,结歌概括总结集体思考、:巧用诗歌,合图形回忆指激S由几个别作答,活思维,数函数的概念激发 6对代表个班干兴趣.及性质.质性数指函数指数函.进行回顾刺破青锷未残接近横.趋无百朵秋集一束愿留芬在人间提出问题,:回顾指数与T活动二:生导学对数的联系,注意引你知道指数与数式指出类比得对回顾与对数有什么对数式的联系,定数数关系?函的7渗透类比.义x xy??y?log a a..思想其中1a?a?0且思立: 独S归纳概括考特:(板书我一般地活动三1lo 叫做对数函数类比得出到新认知的过?(0:集体记对数函数概.学导T: 引活动四:研学顾要出研你能类比前究生回给些的那数数面讨论函数性对数函性究函性质,类比研究质的思路及研质的思路.质性究指数函数性数函数指 8讨论研质的方法,提的方法,性函数究对出研究对数函数强调质的方法,数性质的方法强数形结合吗注意的作用渗透概括用力的培:提出研究考方路.画立: 独描会活动五:用点S交间,图同学这1.如何画出法画两个流.对数函数函数的图象.和T: 出总结两课堂巡yx log?2 9视,个别辅导,数数函个对的图象xy?log12好较化的x轴展示图象关于吗?的学生解的部分对称时其从画出2(或展示析式的特点图图象中你能解析现函.板画得图象的区别在:函数的图里?图象有表象及表格么不同和联自己的发吗概括出T可否利3其中一个函的图象画出方一个函数的象课后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问题反思小组讨论,生T活动六::过通学. 合作交流在同一坐讨论,培养合1.. 标系中画出对作交流能力媒用S:多体个示件数得数函数的图获对课展各 10. 函数图象图象和象,观察并回函数导引注意答有什么异性质.T:性同?数从函明确底数学生lo lo函数的要素lolo论思思考并2纳对数函数象的特点,活动七⑺你能利的出数画得获对对数函数的图1)?a?0且a(a象的图.函数的性质象归纳出对数y?log x a何几用(质的数函性或利画板画出吗?log y?x a改变底的图象, 11的取值),a数观生导学并指概括出察图象,:1的图象lo得观察图象形成对对流识 12结合图象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如下表:1)?log x (0?a?y1?0b?a?a图象定义)??)??(0,(0,域性值RR质域则,若1?0?x取若;,则0?y1x?0?;0?y.,则若0y?1?x值.若,则0y?1?x 13恒过过定,时(1,0上是增是(0?(0?数(底数越大,函(底数越小第一象限越靠在第一象限越轴,在第四象限在第四轴轴靠轴限越靠非奇非偶函.函lolo a.轴对称的图象关于x性渐 =0轴,即yx .近 14线最活动八(分析求明确真数.义.式有意的条.2xy?log1 a成口答完S:????x?log?42 y a.此题活动九:较(分析)利用对数函T:请比例2.)2)(数的单调性,组列下各数同学们1( 15这两个对两题,的大小.进行两个对数因数的底相同,小比值的大??3.5log log13, 22)可以认此(1较,函数的性中为质得到初步1.lo1.6,lo lo0.0. .3.lolo3.14,的函数(4)lolo7三个小lolo5(5中是为了更好lo(6)lo7lo0.时1.1.共同探索出函数种比较方不确定底需要分类讨)根据函可的单调性进求中间量)中6比较.(5)(真数底数不同,结合函也不同,共同探数图象,. 索出比较方法一师与S:老 16并起共同探索,. 完成此例题总歌S:(诗结活动十好记胧话指1,)系归纳整理底属0,课的学习减函数.大一函数的?判y=1为底线,标交点横 17.易求底数底互倒横轴夹图.右边齐读诗歌T欣赏享味六、课后巩固其中).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a?0且a?)x(1) y?log(2013 (2) (4?y?lo1(2lo xy20.51 =lg y (4)= log(2x+1) (5) y 21x?或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用><).符号连接2.7 (2) log log 1.8 log 3.4 (1) log 8.5 0.320.324 6 lg8 (3) lg6 (4) log log 0.50.5?eln0.55(6) ln0.56 (5) log log 1133. )符号连接或填空题3. (用><)(1 0.003 ____ 07____0 log (2)log0.52180.003___ 0(4)log (3) log 7 ____ 0 2 0.5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将4.20.3log0.5,log0.3,0.52是:.七、教学反思函数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设计的情意原则、过程原则进行设计,突出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对概念的产生、图象的形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对底数a的分类讨论,以到达突破难点的目的.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学生的学习,使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初步应用.利用诗歌引入和诗歌小结,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新课标理念.19。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对数函数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二个基本初等函数,在基本初等函数(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之后,类比研究指数函数的过程认识对数函数。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介绍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能画出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象,借助图形计算器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3、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类比推理在获得数学结论上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围绕“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进行,其中的教学难点是突破对“底数a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的认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特别是对换底公式可以熟练的应用。

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思路和方法。

鉴于之前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应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应定位在“本节课为学生在研究函数上的一次实践”上。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精心的组织,使得学生明确任务,有的放矢,既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支持条件本节课中,师生使用的图形计算器是CASIO fx-CG20。

本款图形计算器在完成教学目标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称之为“教学利器”。

首先,学生利用它基本的计算功能,完成了较复杂的对数计算,让自己感受到数字的真实存在;其次,它强大的绘图功能,尤其是动态绘图的功能,为研究函数性质,突破教学难点铺平了道路,学生在计算器上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比起教师的抽象讲解效果要好很多;最后,我们不但能利用计算器检验解题结果,还为学生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

写教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过程目标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对数及对数函数教案篇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喜欢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四个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四为主”的教学思想。

2.学法指导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2篇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2篇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能够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演绎法: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实例法:通过练习实例,训练学生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对数函数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简要介绍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Step 2:对数的定义通过观察指数运算的性质,引出对数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a^x = b 等价于 x = log_a bStep 3: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 对数函数的定义:y = log_a x,其中 a > 0 且 a ≠ 1。

- 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x > 0,值域为实数集,函数图像在直线 y = x 上,且经过点 (1, 0)。

Step 4:对数函数的图像通过例题和计算,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 当 0 < a < 1 时,对数函数是递减函数,图像从正向下方弯曲。

- 当 a > 1 时,对数函数是递增函数,图像从负向上方弯曲。

- 当 a = 1 时,对数函数是常函数 y = 0。

Step 5:对数函数的性质通过例题和计算,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包括:-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即 log_a(a^x) = x 和 a^(log_a x) = x。

- 对数函数的性质 log_a(x * y) = log_a x + log_a y,log_a(x / y) = log_a x - log_a y,log_a(x^n) = n * log_a x。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说明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说明

《2.2对.数2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继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想方法角度对数函数都与指数函数有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而且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会求和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3、会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1、通过对底的讨论,使学生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2、通过例题、习题的解决,使学生领悟化归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探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底数对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探究与小组合作教学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坐标纸。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对教材及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五、教学评价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1、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投入程度、思维水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1)、在对数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2)、在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定义的理解性质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激情更加高涨,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随时调控教学。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对数函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数函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过程:[例1]设loga23 <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23B. 23 <a<1C.0<a<23 或a>1D.a>23解:由loga23 <1=logaa得(1)当0<a<1时,由y=logax是减函数,得:0<a<23(2)当a>1时,由y=logax是增函数,得:a>23 ,∴a>1综合(1)(2)得:0<a<23 或a>1 答案:C[例2]三个数60.7,0.76,log0.76的大小顺序是A.0.76<log0.76<60.7B.0.76<60.7<log0.76C.log0.76<60.7<0.76D.log0.76<0.76<60.7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 答案:D[例3]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与|loga(1+x)|的大小解法一:作差法|loga(1-x)|-|loga(1+x)|=| lg(1-x)lga |-| lg(1+x)lga | =1|lga| (|lg(1-x)|-|lg(1+x)|)∵0<x<1,∴0<1-x<1<1+x∴上式=-1|lga| [(lg(1-x)+lg(1+x)]=-1|lga| lg(1-x2)由0<x<1,得lg(1-x2)<0,∴-1|lga| lg(1-x2)>0,∴|loga(1-x)|>|loga(1+x)|解法二:作商法lg(1+x)lg(1-x) =|log(1-x)(1+x)|∵0<x<1 ∴0<1-x<1+x∴|log(1-x)(1+x)|=-log(1-x)(1+x)=log(1-x)11+x由0<x<1 ∴1+x>1,0<1-x2<1∴0<(1-x)(1+x)<1 ∴11+x >1-x>0∴0<log(1-x) 11+x <log(1-x)(1-x)=1∴|loga(1-x)|>|loga(1+x)|解法三:平方后比较大小∵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 (1-x)-loga(1+x)]=loga(1-x2)loga1-x1+x =1|lg2a| lg(1-x2)lg1-x1+x∵0<x<1,∴0<1-x2<1,0<1-x1+x <1∴lg(1-x2)<0,lg1-x1+x <0∴loga2(1-x)>loga2(1+x)即|loga(1-x)|>|loga(1+x)|解法四: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当a>1时,|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1-x<1<1+x,∴0<1-x2<1∴loga(1-x2)<0,∴-loga(1-x2)>0当0<a<1时,由0<x<1,则有loga(1-x)>0,loga(1+x)<0∴|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当a>0且a≠1时,总有|loga(1-x)|>|loga(1+x)|[例4]已知函数f(x)=lg[(a2-1)x2+(a+1)x+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依题意(a2-1)x2+(a+1)x+1>0对一切x∈R恒成立.当a2-1≠0时,其充要条件是:a2-1>0△=(a+1)2-4(a2-1)<0 解得a<-1或a>53 又a=-1,f(x)=0满足题意,a=1不合题意.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53 ,+∞)[例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较f(x)与g(x)的大小解:易知f(x)、g(x)的定义域均是:(0,1)∪(1,+∞)f(x)-g(x)=1+logx3-2logx2=logx(34 x).①当x>1时,若34 x>1,则x>43 ,这时f(x)>g(x).若34 x<1,则1<x<43 ,这时f(x)<g(x)②当0<x<1时,0<34 x<1,logx34 x>0,这时f(x)>g(x)故由(1)、(2)可知:当x∈(0,1)∪(43 ,+∞)时,f(x)>g(x)当x∈(1,43 )时,f(x)<g(x)[例6]解方程:2 (9x-1-5)= [4(3x-1-2)]解:原方程可化为(9x-1-5)= [4(3x-1-2)]∴9x-1-5=4(3x-1-2) 即9x-1-43x-1+3=0∴(3x-1-1)(3x-1-3)=0 ∴3x-1=1或3x-1=3∴x=1或x=2 经检验x=1是增根∴x=2是原方程的根.[例7]解方程log2(2-x-1) (2-x+1-2)=-2解:原方程可化为:log2(2-x-1)(-1)log2[2(2-x-1)]=-2即:log2(2-x-1)[log2(2-x-1)+1]=2令t=log2(2-x-1),则t2+t-2=0解之得t=-2或t=1∴log2(2-x-1)=-2或log2(2-x-1)=1解之得:x=-log254 或x=-log23对数函数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初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篇一: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式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

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

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由学生说出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由得。

又的值域为,所求反函数为。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__对数函数。

2.8对数函数(板书)一。

对数函数的概念1、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从而找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板书)1、作图方法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特点;3. 能够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理解和掌握;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认识;3. 实际问题中对数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a. 对数函数的定义:y=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y为对数;b. 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正数集合,值域为实数集合;c. 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具有对称轴x=a(a>0),在x轴上有一个唯一的零点x=1。

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特点a. 底数大于1的情况下,对数函数的图像为增函数,底数小于1的情况下,对数函数的图像为减函数;b. 对数函数在定义域内是连续的,在零点x=1处有一个水平渐近线y=0,对数函数的图像在零点左侧逐渐下降,在零点右侧逐渐上升。

3. 对数函数的应用a. 对数函数在科学计数法中的应用:科学计数法使用对数函数来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b. 对数函数在生物学模型中的应用:生物学模型中常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物种的生长、繁殖等现象;c. 对数函数在金融模型中的应用:金融模型中常用对数函数来预测利率、股票市场等变化趋势。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2.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3.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特点:通过画出不同底数的对数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对数函数的特点;4. 对数函数的应用:讲解对数函数在科学计数法、生物学模型和金融模型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对数函数的解决过程;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应用,例如探究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换规律。

3. 理解对数函数的应用领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包括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变换规律是否还记得。

知识讲解:1. 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 解释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如渐近线、单调性和奇偶性等。

3. 分析对数函数的变换规律,如平移、伸缩和翻转等。

示例演练:1. 给出一些对数函数的具体表达式,让学生绘制对应的图像。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如图像的位置、形状和变化趋势等。

3. 鼓励学生对图像进行推理和总结,以加深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拓展应用:1. 探讨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科学计算、经济增长和物种繁殖等。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3. 鼓励学生思考对数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

总结回顾: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程度,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惑。

3. 鼓励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成果。

教案评估:1. 设计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资源: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实际问题,用于拓展对数函数的应用领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2.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化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案例。

教案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2. 对数函数的性质是否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2、难点: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对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四)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1..师:用多媒体演示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有以下特征相同点:图象都在y轴的右侧,都过点(1,0).不同点:y=log3x的图象是上升的,y=log x的图象是下降的备选例题例1 求函数)416(log )1(x x y -=+的定义域.【解析】由⎪⎩⎪⎨⎧≠+>+>-11010416x x x ,得⎪⎩⎪⎨⎧≠-><012x x x . ∴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 | –1<x <0或0<x <2}.【小结】求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首先要考虑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例2 求函数y = log 2|x |的定义域,并画出它的图象.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x ∈R }. 函数解析式可化为y =⎪⎩⎪⎨⎧<->)0()(log )0(log 22x x x x ,其图象如图所示(其特征是关于y 轴对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x(2)会进行同底数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同底对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2、难点:不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的大小,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对底数分1a>和a<<两种情况,学生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形式确定所要考查的对数函数;如果题目中含有01字母,即对数底数不确定,则应该分两种情形讨论.对于不同底数的对数大小的比较,应插入中间数,转化为两组同底数的对数大小的比较,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四)教学过程备选例题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log0.7 1.3和log0.71.8;(2)log35和log64.(3)(lg n)1.7和(lg n)2 (n>1);【解析】(1)对数函数y= log0.7x在(0, +∞)内是减函数. 因为1.3<1.8,所以log0.71.3>log0.71.8.(2)log35和log64的底数和真数都不相同,需找出中间量“搭桥”,再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因为log35>log33 = 1 = log66>log64,所以log35>log64.(3)把lg n看作指数函数的底,本题归为比较两个指数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故需对底数lg n讨论.若1>ln n>0,即1<n<10时,y = (lg n)x在R上是减函数,所以(lg n)1.7>(lg n)2;若lg n>1,即n>10时,y = (lg n)2在R上是增函数,所以(lg n)1.7<(lg n)2.若ln n = 1,即n = 10时,(ln n)1.7 = (ln n)2.【小结】两个值比较大小,如果是同一函数的函数值,则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在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底数所在范围对单调性的影响,即a >1时是增函数,0<a <1时是减函数,如果不是同一个函数的函数值,就可以对所涉及的值进行变换,尽量化为可比较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搭桥”——找一个与二者有关联的第三量,以二者与第三量(一般是–1、0、1)的关系,来判断二者的关系,另外,还可利用函数图象直观判断,比较大小方法灵活多样,是对数学能力的极好训练.例2 求证:函数f (x ) =xx-1log 2在(0, 1)上是增函数. 【分析】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来证明. 【解析】设0<x 1<x 2<1, 则f (x 2) – f (x 1) = 212221log log 11x xx x --- 21221(1)log (1)x x x x -=-=.11log 21122x x x x --⋅ ∵0<x 1<x 2<1, ∴12x x >1,2111x x -->1.则2112211log x x x x --⋅>0, ∴f (x 2)>f (x 1). 故函数f (x )在(0, 1)上是增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三)(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2)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1)熟练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演算,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共同学习. (2)综合提高指数、对数的演算能力.(3)渗透运用定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3)加深对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三)教学方法通过对应关系与图象的对称性,理解同底的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答案备选例题例1 函数log (1)a y x =-(01)a a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求a 的值. 【解析】根据反函数的概念,知函数log (1)a y x =-(01)a a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1),∴1log 3a =, ∴3a =.【小结】若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点(,)a b ,则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a .例2 求函数y = log 4 (7 + 6 x – x 2)的单调区间和值域.【分析】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依据单调性的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同时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理论求得函数的值域.【解析】由7 + 6 x – x 2>0,得(x – 7) (x + 1)<0,解得–1<x <7. ∴函数的定义域为{x |–1<x <7}.设g (x ) = 7 + 6x – x 2 = – (x – 3)2 + 16. 可知,x <3时g (x )为增函数,x >3时,g (x )为减函数.因此,若–1<x 1<x 2<3. 则g (x 1)<g (x 2) 即7 + 6x 1 – x 12<7 + 6x 2 – x 22, 而y = log 4x 为增函数.∴log(7 + 6 x1–x12)<log4 (7 + 6x2–x22),4即y1<y2.故函数y = log4 (7 + 6x–x2)的单调增区间为(–1, 3),同理可知函数y = log4 (7 + 6x–x2)的单调减区间为(3, 7).又g (x) = – (x– 3)2 + 16在(–1, 7)上的值域为(0, 16].所以函数y = log4(7 + 6x–x2)的值域为(–∞, 2].【小结】我们应明白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使函数有意义. 因此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先求其定义域,然后在定义域内划分单调区间. 求函数最值与求函数的值域方法是相同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是常用方法之一.。

4.2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2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2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4.2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教学内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教学目标1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2 能够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 :我们已经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类比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对数函数?师生活动:(1)学生思考后回答。

先作函数图象,然后根据图象研究函数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图象的其他变化特征等方面)。

追问1:如何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追问2:选取哪些特殊的对数函数来研究?追问3: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个对数函数的图象?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上台展示。

x … 1 2 4 ……2[ -1 0 1[来源:] 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对函数概念以及指数函数的巩固的目的,并为本节课的研究理清思路。

问题2:我们知道,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对于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比如和的图像,它们的图象是否也有某种对称关系呢?可否利用其中一个函数的图象画出另一个函数的图象?师生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后回答。

利用换底公式,可以得到,因为点(x,y)与(x,-y)关于x轴对称,所以图象上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Q(x,-y)都在的图象,反之亦然。

由此可知,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根据这种对称性就能利用的图象画出的图象(2)追问1:函数以及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可以解释吗?利用换底公式可以解释。

在函数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1,y1),则,所以点(x1,-y1)在函数的图象上。

又点(x1,y1)和点(x1,-y1)关于轴对称,所以这两个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数函数及其定义;2.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3.能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2.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3.对数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的证明;2.对数函数的应用解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课本、笔记本、纸和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通过解决以下问题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如果2^x = 16,那么x等于多少?如果x = log2 16,那么2^x等于多少?2.引入对数函数的定义:如果a > 0且a≠1,那么形如y = loga x的函数叫做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

第二步:讲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1.性质1:y = loga x的定义域是(0,+∞),值域是(-∞,+∞);2.性质2:y = loga x的图像关于直线y = x对称;3.性质3:loga 1 = 0,loga a = 1;4.性质4:对于任意正数a和b,有loga (b×c) = loga b + loga c;5.性质5:对于任意正数a和b,有loga (b/c) = loga b - loga c;6.性质6:对于任意正数a和b,有loga (b^k) = kloga b。

第三步:巩固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1.达标训练:设f(x) = 2^x,g(x) = log2 x,证明f(g(x)) = x和g(f(x)) = x;2.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式:(1) log3 9;(2) log2 8 - log2 2;(3) log5 25^3;(4) log6 36/6第四步:讲解对数函数的应用1.利用对数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使用对数函数求解指数增长问题;(2)使用对数函数求解指数衰减问题;(3)使用对数函数求解复利问题。

第五步:练习与拓展1.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参考教材上的拓展练习。

《对数函数》公开课教案

《对数函数》公开课教案

《对数函数》公开课教案对数函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常用性质- 能够灵活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变换- 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 对数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的推导- 自然对数函数和常用对数函数的区别三、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1. 对数函数的引入和概念解释2.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讲解3.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常用性质的展示和分析4. 对数函数的变换和图像的绘制5. 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兴趣2. 概念解释:简明扼要地介绍对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示范分析: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对数函数的计算和性质的验证4. 图像展示: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并解析图像的特点和常用性质5. 变换绘制:教授对数函数的平移、伸缩和翻转等变换方法,并指导学生绘制变换后的图像6. 实际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互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2. 学生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意见3.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投影仪、计算器、白板、教材、参考课件等2. 参考书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大纲解读与教案解析》等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题,巩固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提供拓展性的研究资源,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对数函数的高级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目标】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规律.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③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影响.【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让学生看材料:材料1(幻灯):马王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一九七二年,马王堆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专家发掘西汉辛追遗尸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六十岁的正常人还好,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历史悠久的湿尸。

大家知道,世界发现的不腐之尸都是在干燥的环境风干而成,譬如沙漠环境,这类干尸虽然肌肤未腐,是因为干燥不利细菌繁殖,但关节和一般人死后一样,是僵硬的,而马王堆辛追夫人却是在湿润的环境中保存二千多年,而且关节可以活动。

人们最关注有两个问题,第一:怎么鉴定尸体的年份?第二:是什么环境使尸体未腐?其中第一个问题与数学有关。

图 4—1(如图4—1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日前奇迹般地“复活”了)那么,考古学家是怎么计算出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沉睡”近2200年?前面已经知道考古学家是通过提取尸体的残留物碳14的残留量p,利用573012logt P =估算尸体出土的年代,不难发现: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的取值,通过这个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材料2(幻灯):如图4—2,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 ……,不难发现:分裂次数y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 的函数,即x y 2log =;图 4—2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22log y x =,5log 5xy = 都不是对数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3、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例1 (1)函数2log a y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2) 函数log (4)a y x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 ≠1)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画图、 形成感知 1.确定探究问题教师:当我们知道对数函数的定义之后,紧接着需要探讨什么问题? 学生1: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你能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函数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法吗?学生2:先画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性质教师: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像指数函数那样也需要分类? 学生3:按1a >和1a 0<<分类讨论 教师:观察图象主要看哪几个特征?学生4: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升降、定点等角度去识图教师:在明确了探究方向后,下面,按以下步骤共同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 步骤一: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2log = x y 21log =步骤二:观察对数函数x y 2log =与x y 21log =的图象特征 ,看看它们有那些异同点。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对数函数的应用4. 对数函数的进一步性质5. 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函数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3.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激发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兴趣。

【新课导入】1. 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以自然底数e为例,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2. 讲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分析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过定点等性质。

3. 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利用课件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对数函数的性质。

【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2.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练习巩固】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2. 讲解练习题: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数函数的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数函数的导数:讲解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让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斜率变化。

2. 对数函数的积分:介绍对数函数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理解对数函数的累积意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优秀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优秀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材分析《对数函数》出现在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在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而且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也为解决函数总和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学生在高中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已经具有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并且在对数函数之前学习了指数函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备通过类比指数函数学习来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

因此本节对数函数既是对以前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三、教案目标和重点难点依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教案要求,将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此节课的教案目标、重点和难点设置为:(一)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会用对数函数的定义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对数函数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感受数学、理解数学、探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对数函数教案6篇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对数函数教案6篇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对数函数教案高一数学教案范文:对数函数教案精选6篇(一)教案主题:对数函数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的定义和性质;2. 熟练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能够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2.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一幅图片展示一张单调递增函数的图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函数的性质。

Step 2:激发兴趣提问:上述的函数图像中,这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否能取任意实数?为什么?这个函数的值域是否有限制?存在哪些特殊的点,比如零点、极值点等?Step 3:引入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数的定义和性质,然后介绍对数的定义和常见的特殊情况。

Step 4:讲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1. 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单调递增、定义域、值域;2. 对数函数的零点和极值点;3. 对数函数的性质关系式:ln(xy) = ln(x) + ln(y),ln(x/y) = ln(x) - ln(y)。

Step 5:示例演练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表达式和性质。

Step 6: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指数增长问题、物质衰减问题等。

Step 7:总结提高总结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Step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与对数函数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对对数函数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PT;2. 教科书;3. 白板、彩色粉笔;4. 实际问题的案例材料。

教学延伸:对数函数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对数函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对数函数教案精选6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本节是学习指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根据描点法,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的对数函数性质.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思想方法的理解,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有控制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但是只要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数形结合,让其感受log (01)a y x a a =>≠且中,a 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 3、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教学目标 4.1知识技能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2)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3)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和底数大小的方法. 4.2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和相应的函数,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1)类比的思想.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类比. (2)对称的思想.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关于横轴对称.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代数性质,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何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质.
(4)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自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采取“设问引入—类比构建—探究反馈”的方式,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运用直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习指导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2、学习方式与策略
2.1自主学习.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
五、教学过程
结合图象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如下表:
01b a <<<
log (01)a y x a =<<
图象


定义域 (0,)+∞
(0,)+∞
值域
R
R
取值
若01x <<,则0y >;
若1x >,则0y <.
若01x <<,则0y <; 若1x >,则0y >.
恒过 一定点 过定点(1,0),即1x =时,0y =.
增减性
在(0,)+∞上是减函数(底数越小,在第一象限越靠近y 轴,在第四象限越靠近x 轴).
在(0,)+∞上是增函数(底数越大,在第一象限越靠近x 轴,在第四象限越靠近y 轴).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log a y x =与1log a
y x =的图象关于 x 轴对
称.
渐近线 y 轴,即x =0. 最值
无.
活动八: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明确真数大于0的条件.
T :(分析)函数定义域不
需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S :口答完成此题.
六、课后巩固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其中 01a a >≠且).
2(1) log (2013)y x =- (2) log a y = (4)y = (4) y = log 2(2x +1) (5) y =lg
1
1
-x 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用>或<符号连接).
(1) log 23.4 log 28.5 (2) log 0.31.8 log 0.32.7 (3) lg6 lg8 (4) log 0.56 log 0.54 (5) log π3
1 log e 3
1 (6) ln0.56 ln0.55
3. 填空题(用>或<符号连接).
(1)log 2 7____0 (2)log 0.5 0.003 ____ 0
(3) log 0.5 7 ____ 0 (4)log 2 0.003___ 0
4.将0.32
,log 20.5,log 0.50.3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七、教学反思
函数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设计的情意原则、过程原则进行设计,突出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对概念的产生、图象的形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对底数a 的分类讨论,以到达突破难点的目的.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学生的学习,使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初步应用.利用诗歌引入和诗歌小结,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新课标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