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纲要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一 国共由合作到对抗一、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背景⎩⎪⎨⎪⎧①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的方针。
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 加的国民党一大。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 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概念阐释]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2.北伐战争⎩⎪⎨⎪⎧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 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原因⎩⎪⎨⎪⎧①帝国主义干涉。
②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 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 转入低潮。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 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准备: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获得支持。
概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影响: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的迅速右转: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纵容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
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概况: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
在“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影响: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失败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4、经验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高考必备)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高考必备)政治史部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较大独立权)②分封制的作用: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互相牵制,维护皇权)(3)郡县制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无封地有俸禄不世袭。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此时分封制阻碍社会进步)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提高行政效率;互相监督合作又牵制,加强皇权;制度创新。
(3)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按区域划分,加强地方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五四运动(1919年)(一)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二)导火索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
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帝国主义干涉:1927年,帝国主义增兵上海和制造“南京惨案”。
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国民党右派”的概念: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
(2)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参加“西山会议”的国民党右派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这次会议是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最早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若干决议,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矛头直指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分裂统一战线;同时在组织上分裂国民党,决议在上海另立“中央”,与当时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
1926年元旦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严厉制裁了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被永远开除党籍。
但他们并未中止反共活动,其影响十分恶劣。
(3)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扣押李之龙,中共退让,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后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两个事件的结果使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准备: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获得支持。
(2)概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3)影响: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汪精卫的迅速右转: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纵容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
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2)概况: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
在“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01
时空框架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四·一二”政变)
02 通 史 整 合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
政治 1、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成为民心所向 2、国民党一大(1924)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方式、基础
1、民族:明确 反帝,民族平等
2、民权:广泛 民主、民权
3、民生:关注 工农、节制资本
总况: 国共合作
同时期西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共管中国;共产国际影响加深
03
高考前沿
1.1922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 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 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 入党。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兴起 B.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03
高考前沿
4.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动用军队,大肆屠杀工人,镇压京汉 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对此反思道:“这次失败 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教训就是孤军奋斗。此时在政治上是曹(锟)吴 (佩孚)及英帝国主义统治之时,故政治上压迫很严重……”这说明蔡和 森认识到( ) A.必须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B.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必须着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确立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思想
总况: 同时期西方:
延伸拓展:
辛亥后孙中山 的革命经历
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23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提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
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
”该思想()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D.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2.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1919年,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与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以上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④一二•九运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江西省寻乌县作为闽赣粤三省交界的重要地区,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1930—1933年,毛泽东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后指出,在苏维埃革命道路上,必须改造赣南闽西乡村社会中的雇佣关系、宗族关系等社会关系,同时还应当重新塑造乡村社会中权力结构和关系网络。
这一调查()A.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发展提供行动方向B.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理论基础C.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提供现实依据D.为赢得反围剿战争胜利奠定群众基础4.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
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A.土地所有制性质B.中国的社会性质C.中国的社会结构D.农村的经济格局5.1926 年11月30日斯大林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就在于此。
中国革命军队的特殊意义也正在于此。
”当时的“中国革命军队”()A.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使革命由长江流域发展到珠江流域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6.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军阀混战:背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
概况:1920—1924年之间,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
影响:“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2、冯玉祥北京政变:原因:冯玉祥具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他仰慕孙中山,特别是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加上和吴佩孚矛盾的加深,促使了这次北京政变。
性质: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
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政变的过程:1924年冯玉祥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时间:1924年冬。
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中共对孙中山支持北上,一场全国性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掀起了。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时间地点:1925年5月30日,上海。
原因: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多人,是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工人和学生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制造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
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五卅运动的意义: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26年10月,香港和广州。
领导机构是省港罢工委员会。
坚持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 (1)

(1)1935 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抗日战 争时期 (19311945 年)
(2)1935 年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 也发表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19271937 年)
(1)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4 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结束
掀起反共、反人
民的内战
2.从工人运动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
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
(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 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
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
第1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A 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2019.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考点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 (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 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
(2)表现: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3)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 背景表现国共对 峙时期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 争时期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残酷打击 ②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解放战 争时期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商品排挤了国货②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③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概念阐释]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轻巧识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答题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兴起 课件

返回
(3)结果-五卅运动中发生分裂,结果失败,五四取得直 接成功; (4)影响-五四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五卅为国民革命 奠定群众基础.
1、(2006年广东历史卷)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 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 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2、(2006年天津卷)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 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 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 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返回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 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 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 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 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革命理论和实践有何重大发展?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 评价。
返回
7.(2002年春季卷)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 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8.(2001年全国卷) 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 有 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 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 要 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 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9、(2003年上海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 A护国运动、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C五卅运动、省港罢工 D五四运动、省港罢工国 共 合 作来自国 民 革 命 兴 起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9讲 课题2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
(1)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政治制度:近代以来,民主制逐渐成为历史潮流,国民党仍然维护一党专制独裁,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
(3)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摧残。
(4)思想领域: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课题2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标要求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背景:巴黎和会的失败:英、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概况阶段时间城市主力形式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012届高考历史国民大革命单元考点复习全面版

5.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基础。1927 年,湖北、江西的人 民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易混易错 国民大革命之“大”,主要是由于人民 被空前广泛地动员了起来,积极参与了革命,给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前所未有的打击,误以为只是 由于革命规模的空前巨大。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孙中山北上
1924 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政权。 1924 年底,孙中山以召集国民会议相号召,从广 州北上北京。 国民会议运动 在全国开展起来。
细节点拨 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既不是一次革
命行动,也不是军阀混战,而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
的政变。
2.五卅运动 1925 年,五卅惨案发生,上海人民群情激奋,出现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斗争,成 立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这就是上海五卅运动。得到 广泛支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省港大罢工 。
本讲内容应从宏观上把握国民革命的准备、兴起、高潮、失 败的发展历程。重点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如国共合作的实现、新 三民主义、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等。 另外,国民革命迅猛发展的原因和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也值得 关注。
国民政府迁到 武汉 。
(2)第二阶段①武 会汉 师国 郑民 州政 ;府继续北伐,与 冯玉祥的部队 ②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4.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①工人阶级:省港罢工工人随军出征;湘赣两省工人支援北伐 军,上海 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②农民阶级: 湘鄂赣 三省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支援北伐战争。③北伐军将士的英
④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确定了合作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过渡时期(1949-1956)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过渡时期(1949-1956)过渡时期(1949-195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阶段。
(1)经济上——从多种经济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①恢复经济阶段: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等手段,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空前好转;②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③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任务超额完成,以东北重工业为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政治上——从多个阶级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①新中国成立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新政协起到了临时权力机关作用。
《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②巩固政权:通过解放全国领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巩固了新生政权;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3)外交上——从半殖民到大国姿态步入国际舞台:①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宣告半殖民的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和苏联等多国建交,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展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
(4)近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阶段:①经济上:一五计划的成就为初步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的体系;②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大和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建国初对不同经济形式采取的不同措施,原因和效果.(1)对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因为这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帝国主义反动派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将其转化为国营经济,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奠定了基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考纲解读考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复习建议置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置于革命史观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工人运动,②民主革命,③国民革命,④革命,⑤土地革命,⑥农村包围城市。
考点聚焦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一)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中国代表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等要求,但被列强拒绝,且准备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这一消息打破人们希望,激发爱国运动。
(二)过程(三)结果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四)意义①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特点:规模大、广泛性、彻底性③功绩: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思想基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同: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异:【典型例题】1、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D。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存在(1931年-1945年,也有持续到1947年春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这一说法)、五四运动(1919),ABC三项的与1925年时间不符。
国民革命知识点高考

国民革命知识点高考一、背景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它是中国人民为摆脱帝制和封建制度束缚,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这场革命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北伐战争,最终于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国民革命的开端,它爆发于1911年。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逐步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奴役制度。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近代化进程。
三、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正式政府。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但他的独裁倾向以及对国共合作的反对,引发了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四、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政治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需要,选择与国民党合作,以共同推翻北洋政府和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中国而进行的斗争。
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重要战役,它开始于1926年,以国共合作军(由国共两党组成)为主导,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为目标。
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民革命的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六、十年土地政策十年土地政策是指中共中央在1927年至1937年阶段所实施的一系列土地革命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村实行互助组和农会的建立等。
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七、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是指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次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
这次合作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政权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八、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也被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全面战争。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
(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
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
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
(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
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
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