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专题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含答案)
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专题古诗文默写与鉴赏考情分析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深圳市近五年命题规律内容上,以古诗词默写为主,文言文默写为辅;形式上,以上下句关联的默写为主,理解型或情境式默写为辅。
题量分值一般7~8题,共10分;绝句、律诗和词是考查的重点;以句为单位,每句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考查形式 1.直接型默写。
有两种形式:(1)直接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或下句;(2)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2.理解型默写。
给出要求背诵的诗句的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按提示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词。
主要考查古诗文中的哲理句、诗歌情感句、主旨观点句、内容描写句等。
3.近两年来打破常考句,防止猜题押题,引导学生正确备考。
命题趋势★考查内容注重平衡。
考查的名句范围注重时代、体裁和年级的平衡分布,诗、词、曲、文兼顾。
★考查内容侧重名句、难写句。
如2022年、2020年均考查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3年考查“失道者寡助”中的难写字“寡”;2020年考查“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难写字“谩”。
★考查侧重于经典篇目。
如《论语》《诗经》《蒹葭》和《关雎》这样的经典篇目,近年来连续轮流考查。
文言文复习应注意名句的默写,同时对于未考过的古诗词和文言篇目的经典名句要特别注意。
常见题型 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3.运用型默写。
备考策略不论何种类型的默写题,复习时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同时要懂得在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常见的积累方法有:1.理解积累。
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达到一种见“字”知“名”、见“句”知“义”的效果。
要“眼到、口到、心到”,并贯穿始终。
2.诵读积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加强默写,培养语感。
除了不念错字音外,还要注重节奏与停顿,注意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3.归类积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 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专题05诗词鉴赏(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天津专用)专题05 诗词鉴赏1.(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下面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2023·天津西青·统考二模)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是XXX的一首诗,描绘了江南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一、理解性默写:1、句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
2、诗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新水调清歌传,芳林玉立春风早。
3、诗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赏析选择题:1、不正确的理解:B。
颔联并未描绘洪水浩瀚,而是描写了潮水平静的景象。
2、不正确的理解:A。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在夜幕未褪之际,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3、不正确的理解:B。
颈联中的“青山”指的是次北固山,而不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4、不恰当的赏析:XXX并未描写平野开阔和波平浪静,而是描写了风助帆船前行的情景。
A、“平”和“阔”在三、四两句中并不是描述江水的状态,而是形容江水所带来的宽广感。
B、五、六两句中的“海上红日”和“江边春意”交相辉映,形成了自然景观的美妙画面。
C、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D、诗中的“归雁洛阳边”是诗人想要XXX捎信给家人的表达方式之一。
解析】A“平”和“阔”形容的是江水所带来的宽广感,而不是江水本身的状态。
这联表现了时序的交替,海上的红日冲破残夜,江边的春意赶走旧年的寒冬。
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不息、时间的流转以及生命与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这种表现方式,既有具体的生活情境,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是诗歌的高度艺术表现。
当夜幕未散,太阳已从海面升起;当新年未过,江上已传来春天的消息。
这篇文章描绘了逼真的景象,蕴含了新生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的生活哲理,突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带来了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是一幅美妙的画面,想象一下,你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感受到潮水平静,两岸宽阔,微风拂面,帆船高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你展现它的美丽和宁静。
(初中语文)诗文默写(近几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梳理详解8页汇编)
(初中语文)诗文默写(近几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梳理详解8页汇编)1.(济南·中考真题)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6)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显现春天欣欣向荣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正一帆悬静以修身我言秋日胜春朝已是黄昏独自愁山气日夕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帆、悬、溅、渐、没”等字词的书写。
2.(济宁·中考真题)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
(苏轼《定风波》)(4)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5)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划分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题一1、这是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出下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乡书: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9.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逢入京使》(田k)】t>【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岑参(约717年—769年),汉族,江陵(今属湖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主题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和实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思念亲人的实情,为下文“捎口信”报平安作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题库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12【答案】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3、理解性默写描写诗人无限思乡情思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表现军旅生活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篇二:2014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答案卷】ass=txt>(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附加题:10分)班别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赏析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原文与赏析2.经典语句赏析3.选择题4.课内阅读题5.课内外结合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七上03《次北固山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0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字词解释:①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②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③乡书:家信,家书。
④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内容描述:游客路过苍翠的北固山下,船儿在碧绿的江水上前行。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视野也更开阔了。
顺风行船,一叶白帆悬挂在高远江天。
残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全诗赏析: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首联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风正一帆悬”描绘了视野开阔、风平浪静的大景。
颈联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着哲理,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尾联的归雁捎书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主旨:抒发了作者旅途中思念家乡之情。
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考点精炼:题组一1、【画面描绘】“潮平两岸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思想感情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组二3、【画面描绘】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2分)图1 图24、【思想感情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分)题组三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附答案)
1.古诗词填空。
(5分)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摹写战争惊险场面的词句是,。
⑤悠悠流水,拨动着多少诗人的情思。
写出连续两句含“水〞字的古诗词:,。
2.默写。
(6分)⑴烽火连三月,。
(《春望》)⑵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⑶,关山度假设飞。
(《木兰诗》) 。
⑷东篱把酒黄昏后, (《醉花阴》)⑸子日:“岁寒,________ ________。
〞(《〈论语〉十那么》)⑹非澹泊无以明志,。
(《诫子书》)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及闲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⑴,引无数英雄意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⑸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4.古诗文默写〔任选六题,如多做,以所做前六题为准〕〔6分〕①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③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④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⑤_________________,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⑥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⑦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意思对即可)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九年级中考语文经典古诗词默写 附答案 (11)
(1),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3),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 其二》)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小大之狱,,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6)塞北雪后,天地一片苍茫。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句“,,”。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________,________”,他以“古仁人”为榜样,否定了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
4.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2. 经典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风休住,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借风雨梦境打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处境,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 李白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夜雨寄北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邻 ⑦. 乡书何处达 ⑧. 归雁洛阳边
2. ①百般红紫斗芳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0.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9.C 10.《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C.有误,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春潮渐涨的壮观景象;故选C。
10.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2、羁旅思乡类(10首)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
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
阳边。
一封家书到洛阳。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重点注释】①次:停宿。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残
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作品主旨】 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
景抒情,描写了早春时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
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
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
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可见船在江正
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
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
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
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2.(意境画面)“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陈述。
答:描绘了潺潺的溪水之上有一座小桥,小桥通向几户人家的
画面。通过描写温馨美好的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漂泊异
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哪两句
诗最能表达这种感情?为什么?
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运用设问手法,化用
“鸿雁传书”的典故,呼应首联,突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
情。
19
20
21
22
23
24
25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逢入京使诗词阅读答案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答:【答案】①(2分)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 ②(3分)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2)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篇一:2023年浙江省丽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ass=txt>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峦泊瑰丽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尉果笞广.(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古诗文名句默写。
部编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附答案)(七年级--九年级)《观沧海》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游子思乡情深的句子《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2、《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凄凉气氛的写景诗句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峨眉山月歌》1、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江南逢李龟年》1、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里,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夜上受降城闻笛》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是:《秋词》1、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2020-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诗歌赏析讲解与分析 阅读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哲理诗阅读专题精讲知识要点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这类诗,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
二是含蓄,不露理。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如:七年级下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命题规律近几年,哲理诗频频登陆中考试卷,它形式活泼、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富有情趣,且命题者新招迭出,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
命题人通过这种“思维体操”来考查考生思维的思辨性、广阔性和多样性,并以此引导考生关注自然、思考生活,有效地实现了高一级学校的选拔功能,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近年中考语文试题中以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2020福建中考《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带答案)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之大景的神韵,以小景和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为后人所称道。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翻译诗句)②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修辞)③本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在诗人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哲理)4、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
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正确的理解:家书什么时候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书到洛阳。
)5、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
答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
“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意思对即可)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
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
“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
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
“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示例二]选B题。
诗人用“生”“入”,将作为新生美
好事物象征的“日”与“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
在描写景物、节令的同时,巧妙地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8.这首诗中哪一联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
尾联。
诗人以“归雁”为直接抒情的对象,烦劳它们
在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一联紧承
前三联,同时遥应首联,使得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
乡愁绪。
9.这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体例上属于(五
言律)诗,内容上属于(思乡)诗。
10.解释加点词语。
(1)次北固山下停宿
(2)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
(3)乡书何处达家书,家信
11.“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蕴含了
怎样的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1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一]首联工整而雅致。
“客路”指要去的路,“青山”即北固山,与题目照应。
作者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及更加遥远的“客路”。
此
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这样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便流露于字里行间。
[示例二]颔联对江面风光的描写恢宏阔大。
第一句的“阔”是“潮平”的结果,第二句更为传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致表现出来了。
[示例三]颈联富含哲理。
“海日”与“江春”分别取代了“残夜”与“旧年”,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此
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写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
[示例四]尾联直白、深情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作者看到天空的归雁,大概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希望雁儿捎信问候家人。
此联紧承颈联,呼应首联,使全篇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任选一联,言之成理即可。
)
13.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的境界。
1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怀亲之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简析前三句的景物描写。
前三句写景,景中含情。
作者连用九个名词,并列九种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2.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前
面几句描写的凄凉秋景构筑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这种环境更能引起“断肠人”的情感共鸣,渲染出人物内心的愁苦之情。
最后一句写景中人,直接抒写人物内心的无限愁苦之情,点明了全曲的主旨,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马致远在元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
“曲状元”,他与当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对本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小令的题目“秋思”点明了主题:描写秋天的景色,抒发作者的思绪。
B.本小令并列写出了九种景物,并使用了具有鲜明个
性特征的修饰语。
C.作者写景的目的是抒情,末句的“断肠人在天涯”
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D.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景色与
情思相融会的表现手法。
D(“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不正确,应该是“动景与静
景相结合”。
)
5.说说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是古代作品中描写乡愁的代表作品。
因为此篇抒情作品,仅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
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作者出色地运用了景
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悲凉的氛围中,使主人
公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6.阅读下面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完成后面填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样是写秋景,刘禹锡和马致远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
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豪放热情),马致远却
抒发了凄苦惆怅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
抒情,《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7.这首小令前三句连用的九个意象中,既有给人悲凉
之感的意象,又有给人温馨之感的意象。
把这些不同的意
象穿插起来表现秋景,你觉得协调吗?为什么?(品析相
关意象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这些意象在表现秋景时所产
生的效果。
)
协调。
第一、三句所用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都体现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而第二句所
用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带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秋天的萧瑟、苍凉,生动地抒发了作者凄楚、愁苦之情。
8.下列句子中,能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D)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972题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726题
已发布
中考古诗文归类型默写还在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