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合集下载

抓住教学本质创设效率课堂《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思维

抓住教学本质创设效率课堂《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思维

抓住教学本质创设效率课堂《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思维
抓住教学本质创设效率课堂
《梯形的面积计算》这堂课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

学生对平面图形较抽象,如何能化抽象演算为实践活动,分散难点,学生就能轻松自如地接受。

我通过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对我而言是重要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启发。

如,某一环节,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进行拼摆,拼摆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

学生也能模仿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操作。

然后指名上台演示说明方法。

最后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都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我让他们换个说法,意思是一样的,谁都说不出来,学生对逆向思维的方法接受不了。

我领悟到:我们高喊要“备学生”,但是事实上我们最多只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去主观臆断他们的想法,结果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不管问了多少遍,都没人答上来,问题的症结依然存在,学生的现实情况仍会出乎你的意料。

我想必须时时有目标意识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去,这样才能创设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平行四边形,说明方法,逆向思维,三角形,教学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说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容易联想到的三个关键词是具体、明确、适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让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但是却让目标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低效率的课堂。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目标的设计,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案例1:师: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忙碌。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动物们都在干什么?生:产卵,交配师:这些都是动物在繁殖后代,你知道有哪些方式?生:胎生和卵生师:什么是胎生,什么是卵生呢?在你们熟悉的动物中,哪些是产卵的?生回答师:植物和动物在繁殖后代上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沉默。

思考: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大约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不断的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感觉摸不着边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达不到老师预设得目标。

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被教学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所迷惑,把目光定位于教学技巧上,在这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到底有没有效果等等这些本质的问题却没有去思考。

缺乏了精心的设计,就会导致许多无效或低效的语言、问题。

要想上出一堂好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这样才能创设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二、目标的落实,要在教师感悟目标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内化为实践行为案例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观察了鸡蛋的外部特征)师:如果我们想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应该怎么做呢?生:我可以把鸡蛋轻轻的敲开,把里面的东西放在小盘子里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熟的,可以怎么办呢?生:可以把皮剥掉或者切开观察。

师: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以外•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特殊交往理论”“交往实践”,“主体间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体育课程改革要追求最真实、最本质、最朴实的东西,这一观点无可非议,但什么是最真实的、最本质的、最朴实的东西?大家可以讨论。

我个人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就要上得有趣、有劲、有效,上得生动活泼、和谐宽松,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不是无奈学习、被动练习,更不是将课上得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循规蹈矩、教条死板。

因为这样的体育课学生不喜欢,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以上是引用季浏在2007-7-11 23:19:00的发言。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什么是最真实?平时课堂教学都能做得到的、用得上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教学效果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而不是经过排练才能表现出来的那种效果。

这就是最真实的。

什么是最本质?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形式就是活动、练习,通过活动和练习学生才能提高身心素质和运动技能,通过活动和练习教师才能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要在活动与练习的过程中去贯穿、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而不能就目标而目标,只注重某种形式上的追求。

什么是最朴实?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能运用自如,同行也能借鉴的教学活动是就是最朴实的。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位没 有真 正平等 , 其责 任 、 义务也有 所不 同 学生 要
在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到 知 识 、 握 能 力 , 这 种 交 往 活 掌 是 动 的最 大 受 益 者 ; 教 师 作 为 交 往 的 另 一 方 们 更 而 他
解决 问题 的机会 , 供跨 学 科 的 学 习机 会 : 用 和 提 运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及 好 课 的评 价 标 准
◇ 胡 学文
展进 步 中实 现生 命价 值 、 获取 劳 动报酬 。双方地 位
不 同 , 任 不 同 , 的不 同 责 日 、


课 堂教学的本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 于 课 堂 教 学 本 对 质 的认 识 也 经 历 了 由浅 入 深 、 表 及 里 的 过 程 , 细 r 臼 细
作 者单位 江 苏省徐 州 市 第三 中学 I
础 教 育 参 考
学 中 进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学 习 、
件事都应 该有 明确 的 目的一 , 然 而 , 生 关 系 中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是 师 生 双 方 师
并 不 平 等 。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 同 学 习 ” “ 互 交 共 或 相
流 ” 除人 格 应 该平 等 以外 , 他 各 方 面都 不 对 称 , , 其 教 师并不 能真正 与学 生“ 同学 习”“ 同发现 ” 共 、共 这 种 以 “ 往 ” 主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双 方 不 仅 地 交 为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 否 进 行 了 学 习 , 习 活 动 是 否 是 学 有 效 , 经 验 的 教 师 可 以 从 学 习 者 某 些 外 在 表 现 中 有 推 断 其 内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这 种 推 测 、 断 的 正 确 但 判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1、一节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4、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

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

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和喜欢。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

还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

例如:在教“位置与方向”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向东方坐成四大组。

师:同学们,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升起?生: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方向(位置)的知识?生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生2:晚上,北斗星在天空的北方。

生3:清晨,启明星出现在天空的东方。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位置与方向》。

师:你能根据现在所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吗?(让学生伸出两臂指一指。

)师:你能根据现在你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吗?生:我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师:学了这四个方向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作者:张淑霞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3期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出现的活跃但又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思考。

为了使课堂教学进入新课改精神要求的轨道,有两个本源是必须把握的。

课堂教学要回归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属性的本源。

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应该是公平、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

公平性、开放性、和谐性、发展性是新课改精神所要求的课堂的四大基本属性。

课堂的公平性是指: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己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穿着的好坏,家长的财富、地位、权利的高低等等,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人格都得到尊重,潜能都得到开发,学习都能够自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尊严的学习。

课堂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更开阔的视野,身在课堂,心系世界。

要破除“学科本位”,教与学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

做到从生活、社会走向学科,又从学科走向生活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当保持更大的开放度。

课堂的和谐性是指:课堂所涉及的诸多子系统,如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子系统均能和谐共存,实现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和谐。

过去,我们搞“教师中心论”,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宰,当作真理的化身,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错误的。

今天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学生中心论”,把学生捧上神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纵,可以随意,教师只能认同,这也是错误的。

在新课改中,教师首先必须认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这里又必须弄清楚,真正地主体、主人表现在什么地方?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取得思维的主动权,就确立了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否则是谈不上的。

学生取得课堂思维主动权的标志是:思维激活了;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更多、更深的问题。

教学本质实践说(3篇)

教学本质实践说(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

教学本质的探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本质的实践角度出发,对教学本质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本质的内涵1. 教学本质的定义教学本质是指教学活动内在的、稳定的、决定教学现象性质和规律的基本要素。

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 教学本质的要素(1)教育目的:教学本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2)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3)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

(4)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判断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本质的实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教学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实践(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评价一节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也就是看教师教的如何,更要看学生学的如何,学生是怎样学的,为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三看”。

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

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还是潜心专研,情动辞发?所以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有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但没有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

二看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的问题,没有人笑话;他不认同老师,也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

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三看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

过去评价课堂知识含量,主要是看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点是否足够多,至于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

如今更要看学生自己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人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

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二”因此可以看出,教学预设不可能是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事先没有预设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出现与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构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命课堂”,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1.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奠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无序的,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能是日常教学的一个惊喜而已。

如果固守于此,就为“生成”摇旗呐喊,这就无异于守株待兔。

为使教学有条不紊,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生龙活虎,预设就要为动态生成进行奠基。

教师必须设计开放、动态、变化、多维、真实、可调整、可调换的多向性的预设,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化解突如其来的质疑与提问,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预设时应吃准、吃透、教材;要对学生的智能、学识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详尽的分析。

要对课内外的信息、资源做好筛选和整理;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我认为一节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就可以算得上所谓的好课。

01、学生感兴趣的课是好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一个教师在课堂中能时刻抓住学生的心理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愿学、乐学,充满好奇心,是主动学习的前提。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喜欢数学学习,更不可能将学习精力放在学习上。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

学生对一节课是否有兴趣,也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02、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是好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

好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

跳起来摘果子才更有味道。

要让课堂具有思考意义,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只会让人高兴一时;而经过深入思考后解决的问题,会给人带来一段时间的兴奋,甚至一生难忘。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灵魂三问:你是怎么想的?还能怎么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获得成长型思维。

03、体现数学本质的课是好课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道,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

虽然现在提出跨学科融合,但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体现数学的本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科特点,年龄特点,创设有助于反应数学本质的教学情境,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忽略它该有的本质。

从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始终为教学服务。

数学本质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04、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的课是好课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中设计哪些活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活动,设计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什么?当一节课找准了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而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悄无声息地就突破了难点,真正达到“教学无痕,精彩有痕”的教学境界。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篇一: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划和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而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课程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观则指导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和实施。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一个好的教学观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创建课程时,需要考虑教学本质。

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基于教学本质,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观则是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论和原则。

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观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促进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感的发展。

总之,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只有在创建课程时结合教学本质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同时,教学观的选择也应该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二: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总体安排。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解和看法,是教师对于如何实施课程的导向性信念和态度。

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是指深入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意义。

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包括讲解、讲述、 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 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 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 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惟一目 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 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是指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营造一个健康、和 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 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课 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 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 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 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习环境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宽松的, 纪律、秩序与竞争都是为了 保证宽松的实现, 是为了调节并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为了 在张弛有序的情况下创造宽松。
二、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 现代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包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包 含以下四层意义) 含以下四层意义)
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 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 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 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 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 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 才是教学。
※学习形式应多样;
第三种认识的评价
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 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 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 “交流”、“交往”、“沟通”说, 不 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 样化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某些不尽 确切的地方。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除人格应 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对称的,教师并不是真在与学生“共 同学习”、“共同发现” ,双方地位不同, 责任不同,目的也不同, 如 果仅仅用“交往”或“对话”来归纳这种关系,恐怕也很难真正说清 它的本质。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然而,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它只是传授知识点,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了解世界和探索人生的途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发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正因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互动和协作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既要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又要像舵手一样掌舵指引学生航行人生之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和耐心,敏锐地洞察学生思想和动机,投入并引导学生的参与,指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评估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兴趣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公。

他们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反思,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和协作活动。

他们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和他人相处,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探寻世界的奥秘。

四、应对教学挑战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挑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学科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教师需要灵活地应对这些挑战。

他们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多样化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互动问题、讨论和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是学生走向知识、成长和成功的重要阶段。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经过以及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有效互动,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而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基础之上的。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以及讨论话题,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

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

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

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

教师这一行为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代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因此而呈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项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流—互动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通融的、在学习上是互助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种交流—互动课堂教学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两个显著特点:开放性和创新性。

一、开放性开放性首先是指教师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特长、不足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坦诚、真诚地进行交流、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自己依然封闭得严严实实,使学生根本看不到教师真实面目,真实心态,那么,所谓交流也不会发生,所谓的互动也就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单动”。

所以,在交流—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开放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开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光强调教师的开放,而不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的开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发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也不能形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开放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

教师的示范就是教师自身的首先开放,教师的这种开放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感召力、呼唤力,它能使学生看到教师的真实面目、真实心态,从而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敢于、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

教师启发是指交流中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启发诱导,重新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引导是指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脱离了主题或滑向某个无意义的枝节问题时,教师可适时引导,使交流能够逐步走向深入丰富。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民主、平等、和谐、友爱、宽容、尊重、信任、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这种关系,就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教学格局,这样一来,真正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就出现了。

二、创新性开放意味着自由,开放意味着创新。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有效益的?这个问题理应是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相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学业考评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工作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协助是否切实有效。

只有当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活、神采飞扬、精神充电的乐园,而不是统一罐装的车间、机械操练的作坊,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有意义、有效益。

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学识和人格上。

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擅长学习,注意研究学生好教师都擅长学习,注意研究学生。

在主动学习中,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文化;在实践中,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观察发现,好教师上课都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理的愉悦,教师的激情熏陶着学生;课后擅长反思教学的得失,修正教学方案,彰显出课程意识。

3、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好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擅长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持续在课堂上出错搁车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居然能把学生的成绩教得很好,还被学生认为是他们最好的教师。

在他的课上,学生最舒展,也最主动,当然效果也最好。

二、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好课”?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具有如下的特点:1、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能够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 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并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负责;
第5页/共24页
▪ 教师其实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
师是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
▪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
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 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 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选择 不同的内容与进度;
▪ 分层次教学。打乱班级组织,让学生分科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 学要求;
▪ 有指导的自学与网络化学习。
第15页/共24页
12,有效学习的课堂要关注班级文化氛围:
▪ 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容错文化; ▪ 竞争与合作并存,大力倡导努力文化; ▪ 建设性的怀疑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 和谐文化,”各美其美“并”美人之美“;
第7页/共24页
5,“有效教学”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 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 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 求也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 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需 求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 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 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第16页/共24页
13,有效学习课堂的主要特点:
▪ 学习任务的适切性; ▪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 ▪ 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 评价反馈的包容性。
第17页/共24页
14,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科学性、适切性; ▪ 教学过程:有序性,健康性,主体性(参
与度),有效性;
▪ 教学活动氛围:民主,宽松,和谐,进取;
第11页/共24页
9,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的学 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让尽可能多的人在尽 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是中国 当代课堂基本的价值追求;
要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广度、深度、效 度和自觉程度;”参与“的价值追求,已 经明确了课堂中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
第12页/共24页
10,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是多样化的 课堂。应该注意,学生是有规定要求的社 会角色,他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结果,而培 养的方式主要是制度化的有效学习活动。 要促成每位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必 然要求 教师把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的教学设计改 变为分层次、多方式的教学设计,至少应 表现在多样化的学习安排上。
第8页/共24页
6,全面认识知识与能力、态度、方法、价值 观的关系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那些 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 具体事例。......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 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 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 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 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 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 查到。”——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第13页/共24页
11,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可采纳的因人施教的 教学方式:
▪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学
习任务;
▪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安排:在实施适
应多数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时,给予特殊 学习者以特别的安排;
▪ 小先生制,让优秀的学生在“教中学”;
第14页/共24页
▪ 复式教学。同一个教学班同时安排不同的
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不同时期有不 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
▪ 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传递(传授、传播)知识(文化、文明) 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 义的认识以外。
第1页/共24页
▪ 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
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 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
第10页/共24页
8,设计良好学习环境,促成有效学习:
环境设计的关键是处理好学习者、学习内 容方式(课程)与反馈评价环节的关系, 有效学习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并不 在于是否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在于需要使 学习者认同并乐于实施外在的学习计划, 进而通过有效反馈的激励,促成学习者持 久转变,这是学校教育高效的根本原因。
第9页/共24页
7,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相 关的语言知识,包括语义系统及语法系统,不仅 是人类积淀下来的认识成果,而且是人类发展自 己的认识工具、认识方法,学校教育是以学习间 接经验为主的学习活动,一切间接经验都是通过 语言符号来传承的,语言符号只能通过接受学习 来掌握;
学校课堂教学主要建立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基础 上。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 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教材。因此,构成教学的 基本成分是:① 教授——教师的活动;② 学习— —学生的活动;③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 学论发展》
第2页/共24页
▪ 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
“特殊交往理论” “交往实践”,“主体间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 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 的意义建构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
第18页/共24页
▪ 教学效能要特别以下问题:学生问题的解
决程度,师生的投入产出比,以及教学设 计与教学要求有无持续或推广的可能;
▪ 创造性增值: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鲜活的
生命过程,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为创造性准 备了土壤,教学评价应该特别关注创造的 火花和灵动的生成,不要用死板的规定扼 杀生命的创造。
第3页/共24页
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 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动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以学会学 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教,是为了不需 要教”(叶圣陶),“不需要教”的人, 就是学会学习的人;
第4页/共24页
3,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
第6页/共24页
4,“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 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重心 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 知识的运用上”——约翰.D.布兰斯福特 《人是如何学习的》;
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 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 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激励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