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概述:湿地公园是在多种活生物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高度重视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设计来达到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体验,以及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于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关注。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植物配置:(1)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根据湿地公园的生态条件、区域特点和公园设计理念来确定,既要满足生态功能的需要,又要达到景观效果的要求。

具体而言,湿地公园环境相对潮湿,相对湿度较高,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应选用耐潮、耐湿、耐阴性强的植物类型;另外,为了保证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需要合理配置针叶树、落叶树和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让它们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以达到湖泊水质的净化、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

(2)在配置具体植物种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效果,做到四季有景,春夏秋冬有不同花色和芳香,以此提高游客体验,也能吸引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保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比如在景观营造上,选用绿柳、杨树、翠竹、水杉,红叶枫、紫叶李、黄金萱、紫色龙须花等种类,不同的花卉、灌木互相交织,形成景观特色,让游客赏心悦目,促进沟通学习。

(3)配置植物时,应注意不要过度添加,过度种植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失衡。

在配置植物时,应根据自然条件和公园规划设计考虑植物数量和密度。

景观营造:(1)景观设计,又叫场地规划。

应根据城市环境、功能定位、空间要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

如使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自然状况,设置合理的小径、步道和观景点,建立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生态创作。

(2)景观营造,指对于植物的摆放、雕琢、修剪、造型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如配合某些特殊景观,规划布置由其构成的草坪、花坛、喷泉等景观象征物,创造一种别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景观场地。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是一种集生态功能、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实现公园功能的最大化。

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直接影响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美观程度。

植物配置应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环境和生态特点进行科学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植物要根据湿度、酸碱度、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来进行选择。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湿泽生的植物,如湿地垂柳、香橼等,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潮湿的环境,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可持续性。

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而建立的,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优先选择本地的湿地植物。

这些本地植物不仅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中应避免引入外来的异种植物,以防止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植物配置应考虑公园的环境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生态景观,也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植物配置中应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和美化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湿地植物,如莲花、红掌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美观程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公园的整体形象和游客体验有重要影响。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自然性和原始感。

湿地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尽量保留湿地的原始风貌。

可以通过保留湿地的水体和湿地植被来增加公园的自然感。

可以设置一些自然而然的景观元素,如湿地木栈道、观鸟平台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湿地的自然美景。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湿地公园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增加一些互动性元素,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可以设置一些游玩设施,如湿地漂流、划船等,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的魅力。

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作者:张瑞吉王菲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9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不仅强调其生态及可持续性,更越来越趋向于一种视觉以及精神层次的满足感。

在这股潮流下,“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复合的生态系统不断地涌现出来。

本文简述了湿地公园植物的配置原则,提出了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分析。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生态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现阶段,全球一部分国家在湿地公园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论是旅游、环境还是生态等学科,都对湿地景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较于一般的公园,湿地公园更多地强调水生及湿生植物对生态的保护,其植物配置对湿地公园的整体景观风貌起决定性作用。

1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湿地公园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

其植物配置主要遵循以下几点:1.1 景观性原则从景观效果上考虑,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设置以绿化为主要体现手段的景点,增强湿地公园的标识性、景观性,体现时代感、超前性,配置手法以大场景、规则式作为主景打造方式,减少中层的用量;表现传统内秀,则多采用自然式、婉约的手法,多用上层和中层植物;湿地公园需要以植物种类设置相应的景点,并与景观功能相匹配。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公园,以湿地为核心资源,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吸引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科研等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非常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以湿地植物为主。

湿地植物适应湿润环境,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和维护至关重要。

湿地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大类。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中,如荷花、香蒲等,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保护岸坡等;湿生植物生长在湿地中,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根据湿地公园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颜色的湿地植物进行配置,以打造具有时令变化和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内容。

景观营造是通过构思和设计,通过植物的组合和布局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形态和布局来构建景观框架,并结合地形、水体和建筑等要素进行协调,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丰富变化的景观空间。

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密度、高度和生长特点等特点,来创造出分隔区域、引导人流和增加观赏点的效果。

景观营造可以使湿地公园更加美观、舒心和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本地特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独特性。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湿地公园原有的植被资源,减少破坏和侵占原生生态系统的行为,以保持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摘要:通过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设计一期工程的实例,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和原则有着态度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龙港;植物配置。

一、湿地公园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作为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而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已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催化剂和城市公园发展的新课题。

湿地公园的设计是对区域内水体、土壤及植物的梳理,是对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而在这个生境中最活跃及重要的因子即是植物。

但在对其配置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感性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上,却忽略了栽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

因此本文以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为例,主要对该项目的景观结构的实施中植物选择和搭配的问题进行浅析。

二、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1、背景资料:龙港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河网密布的平原。

建设环境条件的优质:区位交通将是引来新城门户,毗陵未来行政商业中心,地理环境具有水网密布、生态资源丰富,具备着湿地自然资源。

2、现状分析:区域内整体环境生态自然,有着湿地景观的风貌。

但是乔木部分种类单一,部分区域植物生境较差,附近有垃圾填埋,排污等不利植物生长入侵,整体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较低。

3、项目设计概况:规划总体用地面积:152691平方米,一期工程总建设用地37311平方米,水域面积12800平方米。

设计理念围绕着“幸福诗地,龙港绿洲”来展开蓝图。

根据公园建筑和绿地结构,该期共设题景点有:休闲时光,长廊观荷,斜阳垂钓,中心花岛,九曲木桥,柳岸垂荫。

而植物配置就以各主题景点的设计串成,营造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到湿地公园的生态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两个方面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植物配置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被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稳定土壤、改善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在植物配置时应该优先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来净化湿地水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风固沙能力的植物,如蒿草、柽柳等,来稳定湿地土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减少热岛效应能力的植物,如水杉、水杨等,来改善湿地气候。

在植物配置时还应该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

湿地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应该注重营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美丽花朵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花团锦簇;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多野生动物吸引力的植物,如桃花柳、红豆杉等,来吸引一些野生动物栖息和觅食。

二、景观营造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景观的自然性。

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应该以自然为本,尽量减少人为的痕迹,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尽量保持湿地的自然原生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造景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景观,如人工湖、人工溪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韵味;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造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生态,如湿地湖畔、湿地沼泽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气息。

在景观营造时还应该考虑到景观的连贯性。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应该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考虑到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适当的衔接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如绿化带、景观廊道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可以通过适当的过渡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如景观树、景观灌木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过渡性。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摘要: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本文以华侨城湿地公园景观植物配置为例进行,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植物配置一、项目概况华侨城湿地公园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园,位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东临锦绣中华景区,西望世界之窗景区,北靠中国民俗文化村,南接白石路,远眺深圳湾公园,占地面积约68.5 hm2,见规划总图(1),它是国家II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拥有4万多平方米红树林湿地景观。

图1:总规划图公园治理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华侨城湿地依托“保护性修复”的生态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融湿地体验、生态培训和科普教育于一体,于2011年8月获得由国家海洋局授予的中国首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欢乐海岸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深圳市华侨城湿地在内的全国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华侨城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二、园林特色园内约有2500米的沿湖步道,从沿湖步道上,可以观赏到湖对岸的风光,让游民能更好地亲近湖水,享受湖畔美景(如图2)。

图2:湖畔美景2.1植物群落配置园内植物配置主要应用了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结合曲径通幽的跑步道,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幽静的天然氧吧环境,沿湖跑道的另一侧选用常绿树种如小叶榕、大红花、黄金竹等做为绿化隔离墙,将园外的噪音及繁杂事物遮挡于园外,给游人营造了静谧、舒适的感觉(如图3).图3:跑步道2.2植物种类配置园内乔木层主要应用的植物有小叶榕、凤凰木、白玉兰等,灌木层有灰莉、双荚决明、大红花、紫叶朱蕉、虎尾兰、鸢尾等,湿地结果植物有芒果、香蕉、杨梅、木瓜、百香果等,湖边大量种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品种丰富,生长旺盛,高低互见,错落有致,野趣横生,对湿地生物群落恢复,污水处理,自然水面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湿地主要主要选用了花叶芦竹、菖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性。

本文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树种、优化配置方法和种植方式等提升策略,为类似公园植物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1引言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提供了各种好处,包括水过滤、洪水控制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公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其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决定着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一个成功的湿地公园,是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共同增长,因此,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如何影响湿地公园的功能非常重要。

2 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类型的公园[1]。

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栽植植物,形成好的植物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有不同的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配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同提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的设计,合理的组成,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和园林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如水、石、建筑、道路等的搭配与融合。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3.1生态性原则湿地公园应按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公园的绿化进行植物配置,以本土植物造景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把各种有特色的植物融合进当前的景观中去,与本土植物相搭配,形成生态性强的植物组团,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区域生态性,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指导教师:***艺术学院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

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Tutors:Shi Kuan,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Abstract: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

However,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而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可以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性的生境,有利于各类生物的栖息繁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合理配置浅水区的芦苇、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设计沼泽区的蒲公英、泽泻等植物,营造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次,植物配置还可以改善湿地公园的水环境。

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的基础。

通过合理配置具有吸水、净化水质特性的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湿地公园的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例如,水生植物如芦苇和菖蒲等具有吸收废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浅水区的植物如睡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体污染。

此外,植物配置还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其景观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吸引人的景观,为游客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

例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利用各种树木形成树荫,搭配花坛、草坪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利用花卉等进行点缀,增添湿地公园的色彩和活力。

总之,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提供景观效果。

建设一个美丽宜人、生态友好的湿地公园,除了需要注重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和生态示范区。

这个湿地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以获得对自然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多的欢乐。

对于这片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植物配置是极其重要,本文将围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进行阐述。

1. 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浙江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耐寒、抗旱、适应湿润环境的能力。

湿地也需要用植物来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灾害,为水体净化提供条件。

2. 参考自然界的系统学分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植物配置工作纳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和自然保育项目中,并利用植物学中现有的分类法,设计了一套植物配置方案。

西溪湿地公园中的植被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生物学中的植物界、门和纲。

3.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配置中,重点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价值,保证湿地的生态平衡和景观的美学价值。

植物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净化湖水,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4. 植物的保护除了湿地植物对环境的保护,西溪湿地公园还对植物进行了良好的保护,保证植物能够顺利地生长。

例如,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进行了适当的育苗,通过将野生植物移植到指定区域中,提高了它们的存活率,并给它们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湿地公园也对植物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保障了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是优秀的,它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设施不但美化了景观,而且对环境保护、环境净化和水文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植物配置对于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西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工作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加强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作者:肖婵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展,人口的增加以及日益增长的交通车辆,人们关于“自然、健康”的生态意识也日趋高涨。

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满足了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需求。

然而,通过正确、合理的植物配置及科学种植可以充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然、轻松、宁静的生活休闲空间。

为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和价值作用,本文以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设计为例,阐述其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

关键词:生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俞孔坚等在2002年时,提出湿地公园是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景观、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绿地;是将保护和利用相统一的,融合自然、园林景观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2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2.1 生态地域性原则植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为了避免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城市湿地公园更应该遵循湿地现状和原有的资源条件来营造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同时,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合理搭配乔灌草、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使其能够发挥个体与群落之间的景观和生态效应,保证生物多样性,完善植物群落,形成错落有致、和谐优美植物景观。

2.2 持续性原则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类植物能够和谐共生、植物群落稳定平衡,维护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性。

2.3 景观艺术性原则设计者需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性,搭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性,再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排列方法(包括重复、对比、连续、韵律、变化等)以便创造出具有一定美感,满足特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

3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的选择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具有独特的观赏性。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污染,这也促使了湿地公园建设的提出和实施。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能够提供优美的景观以供市民休闲娱乐。

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在植物配置方面,湿地公园中应优先考虑栖息在湿地中的植物。

湿地植物种类繁多,如芦荟、苇子、香蒲等,这些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需要根据湿地的形态和地形、水文条件和气候状况来进行选择和植被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生态、景观、特色的有机融合。

其次,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有机的环境调控和自然保护。

针对水体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选择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的生态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同时,还应优先选择当地特色植物以及生态脆弱植被进行种植,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态环境状况。

最后,在景观营造方面,湿地公园的景观要从生态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根据景观分区的规划,选择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植被设计,如尺蠖、白鹭等具有浓郁湿地风味的动植物。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使用需求,如为游客提供休憩和娱乐设施,如游步道、湖畔栈道、观鸟塔等,以增加公园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总之,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策划和设计。

只有正确选择适应生态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合理规划景观分区,好的湿地公园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调节、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并同时兼备观赏、娱乐等休闲娱乐功能。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责任编辑 禾初)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园林景观设计——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园林景观设计——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摘要:从当前的公园设计、建设理念来看,“湿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它更是符合现代人群对自然审美需求的一种景观类型。

换而言之,湿地不仅仅能够带给我们有形的、生态性的利益,也能带给我们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审美满足感。

本文基于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角度,主要对植物配置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措施当前,全球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在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的研究在实践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日本、美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

总之当前对于湿地景观的研究已经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热潮,不论是旅游、环境还是态学等学科,都对湿地景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日本在整个亚洲国家当中,对于湿地生态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做得最为出色。

而我国作为全亚洲湿地面积最广、湿地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有着非常好的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前景。

而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便是植物配置,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湿地公园的观赏性,更关系着湿地公园的生态性。

1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分析1.1 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是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植物的生态科学规律,根据各种植物的竞争、共生、循环、植物他感、植物种群生态学,来对不同植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所有植物的健康生长,并在湿地公园系统当中发挥出积极的生态作用。

1.2 多样性原则从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讲,只有多样的种类,才能够保证群落的稳定。

这对于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来讲,也同样适用。

只有遵循多样性原则,保证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数量,才能够使湿地植物能够协调、稳定的生长。

1.3 整体性原则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了解湿地所处地带的地形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研究和借鉴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进行科学建设。

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湿地公园的关系,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公园与自然有机融合。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湿地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植物配置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构建生态系统需要考虑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生长特点等多个因素。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选择植物种类一般要选择当地生长适应的树种、灌木类、草本类植物。

不同区域的湿地公园适应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需依据实地情况选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以及适应水环境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水生植物,人工培育生态湖草、水生杂草、水生花卉、水生藻类等。

物种的选择应该以保障系统稳定为目标,强化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生态性能。

2. 植物密度不同物种的植株密度差别很大。

因此,选定适宜植被密度很重要。

密度过大,水、养料等资源难以满足所有需要,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密度过小,难以形成完整植被覆盖,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受到影响。

对于树木的密度,可考虑其树冠直径、阴影产生、气候条件等因素,树冠覆盖范围在30%~70%为宜。

草本植物合适的密度可根据种类、生长习性、土壤水分含量等综合考虑,保证植被的适时绿化和稳定。

3. 空间分布植物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植物布局可以根据景观设计效果和功能需要来规划。

在沿湖树林中,要划分各自的功能区,以能否形成完整的生境、利于人行道、景观观赏等因素来选择植被分布方式。

二、景观营造湿地公园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一种,要起到绿化美化作用,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

因此,景观的营造非常重要。

景观营造包括景观元素的选择、构成、比例和空间分布等。

1. 景观元素的选择2. 景观构成景观的构成通常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结合其他生态景观、道路、广场等元素来构建。

可以采用固定的模式、轮廓、色彩来搭配,来构建统一而和谐的景观效果。

3. 景观比例景观的比例是指景观元素与整个区域面积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合适才能够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效果。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五篇范文]》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五篇范文]》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五篇范文]》第一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摘要:西溪,曾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历史误把它引向求救的边缘。

本文以丰厚的历史资料和调研为基础,运用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边缘学科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水乡特征,进而全息地图解了西溪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区的植物构造,并就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窥探。

关键词: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生态保护一启开历史长卷,纵览西溪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湿地风貌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

《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西部。

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6公里。

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

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的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

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

一期面积 3.2平方公里,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

西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历史上有“副西湖”的美誉。

西溪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

1600多年来,西溪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

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新写

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新写

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摘要: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环境之一,多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湿地在预防和减轻水灾、抑制污染、恢复环境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气候、环境美化、防洪、河流治理及地域生态平衡的维持。

它们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被称为“自然肾脏”、“生命的摇篮”、“文明的起源”和“物种的遗传仓库”。

湿地的植物景观是建立在环境爱护的基础上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构造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形态、线条、颜色等,应用天然植物规律和方法养殖湿地。

使植物的整体美丽突出,制造出具有湿地特征的美丽和舒适的风景。

湿地地形的开发和广泛的利用是由于其独特的原始生态学,可以系统地描述其理论、设计原则、湿地地形设计组成部分、以及湿地地形设计的整合和设计。

其他内容包括对江苏省徐州嘉王区潘安湖湿地的研究、分析和研究,以及潘安湖景观设计的实例一起,对徐州市湿地景观绿化建设的实现可能性和进展进行了商议。

Abstract:Wetland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s for human being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etland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eventing and mitigating floods, inhibiting pollution, restoring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Climate, environmental beautification, flood control, river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regional ecological balance. They have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ocio-economic values, known as the "natural kidney", "cradle of lif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and "genetic warehouse of species". The plant landscape of wetland i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y makes full use of its own shape, line, color and so on, and uses natural plant laws and methods to breed wetland. Make the whole plant beautiful and outstanding, create a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landscape with wetland characteristics.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ve use of wetland terrain is due to its unique primitive ecology, which can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its theory, design principles, components of wetland terrain desig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and design of wetland terrain design. Other contents include the researc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an'an Lake wetland in Jiawang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ase oflandscape design of Pan'an Lake. The pos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wetland landscape greening construction in Xuzhou City were discussed.目录摘要第一章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概况 4第二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52.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7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7 3.1 湿地种植原则 73.2 乡土树种调查分析 8 3.3 植物群落分区 93.4 植物种类分区 10第四章结论 11参考文献一、徐州市潘安湖公园概况潘安湖位于青山市西南部和大武市嘉王区嘉王市西南部,是该市最大的煤炭开采区,面积约0 11600平方米,是该市最大的煤炭开采区。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摘要】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加快,许多湿地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面积急剧减小,破坏日益严重。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湿地公园的建设趋势日趋明显。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急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对湿地生态核心的保护以及恢复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

与此同时,还结合了植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园林、水面、堤岸等等环境类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前言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会议,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以及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湿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功能也逐渐的被人们发掘出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研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城市湿地的功能包括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调节城市气候,保证城市生存环境的质量,为动物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栖息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所以建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方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公园类型,他的独特景观能让居民感受到独特的湿地魅力。

1 湿地公园的概述1.1湿地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过程,在湿地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植物占据着较大的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水淹没的状态。

对于湿地最为广泛的概括定义为天然或者人工修筑的,具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或者具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咸水的水体。

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化,湿地的范围也被逐渐扩展到邻近湿地的河流和海岸、岛屿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学生所在系(院)美术学院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目录 (1)摘要、关键词 (2)正文、引言 (3)1 国研究现状 (3)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3)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3)1.3 评价 (4)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4)2.1 基地概况 (4)2.2 植物资源 (4)2.2.1 亚热带植物资源 (4)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5)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5)3.1 陆地植物配置 (5)3.2 滨水植物配置 (5)3.2.1 开敞植被带 (6)3.2.2 疏林型林地 (6)3.2.3 郁闭型密林地 (6)3.2.4 湿地植被带 (7)3.2.5 卵石滩 (7)3.3 水生植物配置 (7)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8)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8)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9)4 结语 (10)致 (10)5 参考文献 (10)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摘要: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证其生态循环的关键之一,及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和配置。

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植物配置。

项目中我以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为首要特点出发——将整个公园的植物分为陆地、滨水、水生、生态岛四大植物群落类型,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三个方面考虑植物的具体配置,最终实现了全园的生态平衡和多样化景观结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设计;植物规划;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生态岛植物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孽生地。

湿地公园则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容的公园。

如何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潜能,合理地配置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课题。

近年来不少“湿地公园”应运而生,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植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湿地公园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而且维持了其生态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稳定。

但在对其配置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感性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上,却忽略了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湿地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后系统瘫费或闲置。

因此要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潜能,就得合理配置植物,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公园景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期的稳定和运转。

因此结合本次的毕业设计项目特点,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主要对怎样将植物的生态效应、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合理结合,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等问题进行研究。

1 国研究现状在由俞孔坚先生等规划设计的黄岩永宁公园是以河流再生设计为主题,在其植物配置上,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永宁江分布有如下特点: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清新的环境。

公园原始地形中还有许多的水杉,因为在这里很常见又普通,所以不被当地人关注,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泽湿地和污水横流的垃圾粪坑边。

于是设计者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之上,将这种平凡的树按5×5棵种在一个方台上,给它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典雅。

树阵或漂于水上、或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中、或嵌入草地,无论身处何地,独特的水杉个性都会显露无疑。

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

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千屈菜等;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九节芒构成单优势种群,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原有大量九节芒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

经过设计的芒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在5年一遇的水位线和20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乌桕等乡土乔木,形成一条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疏林草地,沿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湖湿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堤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土树种,构成密林,分割出堤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堤外面向永宁江,是个外向型空间,堤围绕河湿地形成一个敛式的半封闭空间。

1.3 评价在这个方案中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乡土植物,且对河流两岸原有的杂乱五丈的一些植物进行了利用和设计,同时在面积不大的一带状绿地上,处处体现了因地制宜的配置特点,对水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同水位采用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

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案例中我充分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两个方面的真理,也为我们毕业设计方案中的植物规划提供了参考和引导。

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2.1 基地概况该项目位于青白江区北部平坝区,占地面积约665亩;设计山地面积约125亩;丘陵地面积约265亩;水域面积约260亩,其中包括一中心大湖面,面积约120亩,两处自然式水塘,面积分别46亩、40亩左右,其余为一些小水潭和小溪流区域;水滨有凹岸、凸岸、浅滩等丰富的岸线。

2.2植物资源2.2.1 亚热带可利用植物资源陆地植物:银杏、悬铃木、女贞、桂花、紫薇、雪松、天竺桂、皂角滨水植物:枫、枫香、栾树、朴树、树、紫荆、红豆杉水生植物:花叶艳山、菖蒲、海寿、旱伞草、水生美人蕉、水葱、芦荻、黄花鸢尾、花叶菖蒲、蓬莲草、千屈菜、睡莲、荷花、圆币草、再力花、红莲子草、泽泻、香菇草、细叶芒草、芡实、水芋、灯心草、矮蒲苇、香蒲、打漂、细叶莎草、慈姑、常绿水生鸢尾、花叶水葱、梭鱼草、莕菜、大花萱草、弧尾藻、花叶芦竹、水罂粟、金鱼藻、蜘蛛兰、血草、碗莲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陆地植物:各种果树、竹类、柏、青、香樟、楠木、马尾松、油桐、柑桔、苹果、梨、桃、、桤、千丈、桉、黄树滨水植物:垂柳、旱柳、水杉水生植物:莎草、芦荻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本方案中植物配置的预期效果有三个方面: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外,还要达到在无需经常性人为管理的条件下, 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

因此结合方案的原始地形和周边环境,我将全园植物类型分为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和水体里的生态岛植物来进行规划、配置,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配置特点。

为了实现植物的优化利用,还选用乡土植物作为全园主体。

具体配置分析如下:3.1 陆地植物配置方案中的陆地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北面的山地安静区域,东面滨水区和主入口区域中靠近市政道路的边缘地带,配置效果多形成水生和滨水植物的背景树,我把重点放在了它的生态效应上。

因为虽然本次方案是一个湿地公园,主要是要突出水生和滨水植物的多样性、景观性,但是这些都必须基于一个群落结构完整、能维持生态平衡的植物群落基础上,否则湿地公园的景观意义必将慢慢荒废掉。

所以在方案中陆地植物的配置上主要考虑其植物群落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乔灌木合理搭配、针阔叶林混交,以充分达到生态平衡,为滨水和水生景观提供一个坚实的生态基础。

与此同时,我在植物的选用上还考虑到了对周边有常年风、有毒气体、噪音、粉尘等的吸收、阻挡。

所选骨干树种:黑松、雪松、刺槐、银杏、树、天竺桂、皂角、银杏、马尾松、桂花、楠木、香樟、各类果树、女贞、落叶松、油松、悬铃木等;主要的配置方式为周围角落大片的密林、疏林带,各个分区里的群植植物等。

群落结构如:香樟+海桐+桅子+酢浆草;香樟+小叶黄-洒金珊瑚+石菖蒲;黑松+棣棠+二月兰+石菖蒲;悬铃木+毛白杜鹃+沿阶草;广玉兰+白玉兰+山茶十阔叶麦冬。

3.2 滨水植物配置方案植物配置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滨水植物,它联系着陆地和水域,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是方案中植物景观结构最丰富的区域。

配置上我重点突出了它的景观效益和功能特点,同时在生态上也注意到了对水土的保持、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巩固。

总体滨水带植物配置上坚守了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将其群落类型分为开敞植被带、稀疏型林地、郁闭型密林地、湿地植被带,卵石滩等,其中以风景林带为主,通过疏密不同的风景林地构成滨水绿带的骨架,再以开敞植被带、湿地景观和局部的卵石滩穿插于绿地之中,形成了连续的动态观赏序列。

利用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特点,创造出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以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

如开阔地带明快热烈,以动为主,开展嬉戏、玩耍、日光浴等活动;郁闭地带阴凉幽深,以静为主,提供散步、休憩、森林浴等活动。

3.2.1开敞植被带为了给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通道,方便水域与陆地空气的对流,改善全园陆地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同时形成欣赏风景的透景线,在滨水植物群落里我运用到了开敞植被带这一群落类型。

在方案中主要表现为由地被和草坪覆盖的大面积平坦地或缓坡地,形成开阔明快的户外空间,给游人提供了聚会、游玩、野餐、露营、跑马等不同的游憩场地。

提供游玩的缓坡草坪在本方案中主要根据它们具体所在的区域运用不同的草本花卉进行点缀,形成一种乡野气息特色的景观,或少量的孤植风景树,以提供夏日的遮阴。

例如:提供野餐和露营的草坪区域分布在方案中的山地安静区里的生活体验区,这一区域里的草坪上基本无乔木,灌木,为游人提供一个充分宽阔可以利用的场地空间。

提供跑马的草坪空间也分布在山地安静区,此区域我将它与其北面的密林带进行了过渡结合,形成疏林缓坡草坪,让游人既可以再草坪上自由的骑马奔驰,也可以闲来之余漫步林间,享受在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3.2.2 疏林型林地方案中还运用了稀疏乔、灌木组成半开敞型绿地,这便是疏林型林地。

多采用落叶植物搭配少量的常绿植物,或多株组合,形成树丛式景观;或小片群植形成分散于绿地上的小型林地斑块。

它也为方案的水陆交流提供了通道,还形成似断似续,隐约迷离的透景效果。

尤其突出的功能效果是:夏季,游人能在树荫下开展游憩活动,在这个时候疏林型林地比开阔草坪区域更受青睐;冬季,能透过植物间隙以及落叶树的枝干缝隙射入林下空间,这时游人也可以享受到零星沐光浴。

结构群落如:枫香-桂花+水桅子+蝴蝶花;旱柳+佝骨+吉祥草;刺槐+棣棠+麦冬。

此外,几处小型的纯林带的运用,如竹林,游人可以随意进入,其中可以设置餐桌等室外餐饮林下空间;小乔木鸡爪槭林,其下为地被草坪,游人可以少量进入,进行小憩,小型的野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