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三章患者心理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三章患者心理

要点三
掌握沟通技巧
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倾 听、提问、澄清、总结等,以便更好 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患者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评估患者时,医生必须保护患 者的隐私,并确保患者的信息和 资料不泄露。
遵守职业道德
医生在进行心理评估时,必须遵 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尊重患 者的权利和利益。
2023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三章 患者心理
目 录
• 患者心理概述 • 患者心理评估 • 患者心理治疗 • 患者心理护理 • 患者心理研究展望
01
患者心理概述
患者心理的重要性
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心理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患者心理研究的意义对于推动医学心理学发 展、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THANK YOU.
通过心理测试,评估患者的心理 状况和特点。
患者心理评估的技巧
要点一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需要与患者建立 信任和良好的关系,需要医生用友善 、关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要点二
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言 语行为
在评估患者时,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 的话语,还要观察患者的非言语行为 ,如表情、动作、声音等。
家庭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边缘型人格 障碍等。
小组治疗
1
小组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将一组患者 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治疗过程。
2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建立信任、分享经历和 感受、学习社交技能等技术,帮助患者在小组 中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3

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

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

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

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精神疾病的处理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 早期识别方法1. 症状观察法精神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常表现为情绪异常、行为异常、思维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家人、朋友以及医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日常行为表现,如是否有情绪波动、是否出现自闭等症状,来推测是否存在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2. 心理测量仪器使用心理测量仪器可以帮助初步判断是否出现精神疾病的征兆。

这些仪器通过对被测者的生理反应、心理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等进行测量和评估,能够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

3.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某些身体疾病或特定的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症状的出现。

因此,在早期识别精神疾病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非常重要,以排除身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

二. 早期干预方法1. 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为那些疑似出现早期精神疾病症状的个体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通过教育被识别者了解精神疾病的知识和常见症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2. 药物治疗早期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可以有助于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尽早控制疾病的进展。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并监测其用药情况和病情变化。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调整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在早期干预中,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尽早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结论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精神病学教材试题集_第十三章_性

精神病学教材试题集_第十三章_性

第十三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诊断标准。

2.掌握性心理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

3.了解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4.了解人格障碍的病因、治疗原则、预后特点。

5.了解性心理障碍与人格障碍、性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格障碍1.掌握人格、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障碍的共同点,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了解人格障碍形成的可能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发育影响,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3.了解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4.了解人格障碍的治疗原则和预后特点。

总体而言,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从幼年时期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

第二节性心理障碍1.掌握性心理障碍的概念,性心理障碍的临床分型。

2.了解性心理障碍与人格障碍、性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性心理障碍者只是在寻求性对象及满足性欲的方式方法方面与常人不同,多数患者社会适应良好,不同于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不能等同于性犯罪,只有当性心理障碍者将其歪曲的冲动予以实施并干扰社会秩序时,才需予以追究。

3.了解性心理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包括生物学原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4.了解各型性心理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

三、练习题【多选题】(一)A型题1.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称为人格障碍3.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由此引起性兴奋,最恰当的诊断应为A.异装症B.易性症C.同性恋D.恋物症E.摩擦症4.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对的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E.常合并智能障碍。

第十三章森田疗法

第十三章森田疗法
(二)神经质症的表现 • 主要表现为患者具有某种并非器质性原 因造成的症状,而这种症状对其正常的 生活或工作、学习造成障碍。 • 患者对症状具有内省能力,一直在做着 克服症状的努力,有强烈的求治动机, 求生和惧死的欲望很高。
一、神经质与神经质症
(三)神经质症的主观性 • 患者对其症状的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事 实为基础,病人却对此坚信不移。 • 患者对其症状的主观判断没有生理基础。
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5)情感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
加深对它的体验中培养。
接受已有的情感,不压抑、排斥,让其自生 自灭,不断努力,培养新的情感。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一)“顺应自然”的原则
2.顺应自然,就要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 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观念的出现不能用意志去改变和决定, 行动却能决定,因此,不必对抗自己的想法, 而需注意自己的行动。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二)“为所当为”的原则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 带着症状去行动
精神力量向外,症状改善 **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 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
第三节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一、住院治疗
• • • • 第一期 绝对卧床期 时间为4-7天。 病人禁止会客、读书、谈话、抽烟等活动,只维持基 本的进食和就厕,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对于出现的任何痛苦感觉都给予忍受,不采取任 何措施,听之任之。 病人表现极端苦恼,渴望起床。坚持一阵时间后,又 出现安静倾向,并充分体会自己的内心。 病人出现无聊感觉,想立即起床做事,此期结束。
一、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二)行动方式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 更重要在于行动也能改造人的性格。 行动调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在行动

精神卫生法全文

精神卫生法全文

精神卫生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维护公民的精神卫生,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精神卫生活动,包括精神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以及保护精神卫生工作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基本原则】精神卫生工作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维护公民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卫生; 2. 尊重和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3. 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强化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精神卫生组织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职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中央的精神卫生工作,其职责包括: 1. 制定和组织实施精神卫生工作的规划和政策; 2. 监督和指导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精神卫生工作; 3. 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 4. 管理精神卫生机构的设置和评估; 5. 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6. 其他与精神卫生相关的职责。

第五条【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职责】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卫生工作,其职责包括: 1. 组织实施精神卫生工作的规划和政策; 2. 监督和指导基层卫生健康机构的精神卫生工作; 3. 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 4. 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卫生机构; 5. 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6. 其他与精神卫生相关的职责。

第六条【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实施精神卫生工作,其职责包括: 1. 提供精神卫生诊断、治疗、康复等服务; 2.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 3. 开展精神卫生科学研究; 4. 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机构的职责】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其职责包括: 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2. 组织开展康复护理、社区疗法等服务; 3. 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病学课件13-第十三章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精神病学课件13-第十三章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 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 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 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 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 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 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 工作这是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 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 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 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 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自杀原因分析(二)
精神病理学原因: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个人心理的原因: 性格扭曲 人际关系扭曲
六、自杀前的预兆
⒈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 记、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 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 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 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 和其他资源(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求 助者现在采取何种行动或选择能恢复到危机前 的自主状态?求助者真正采纳的行动是什么? 有哪些机构、社会团休、职业或个人能给予其 支持?谁愿意关心和帮助求助者?在求助者康 复过程中有哪些经济、社交、职业和个人方面 的障碍或问题?)
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 2、恢复功能和平衡 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
危机干预的评估
危机是包罗万象的、连续 的和动态进展的,通过对求助 者的应付能力、所遭受的个人 威胁以及是否失去能动性的评 估了解其过去和现在的危机状 况判断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要采 取的行动类型。
评估有助于我们

关于精神病人管理规定(3篇)

关于精神病人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精神病人管理,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精神病人,包括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有精神障碍风险的人员。

第三条精神病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和保护精神病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二)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综合干预;(三)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四)社会参与,家庭支持。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精神病人管理服务体系,包括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等,为精神病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救助等服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领导,将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第二章预防与早期发现第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第九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开展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第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精神卫生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第十一条各级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精神病人。

第十二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档案,对精神病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第十三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发现精神病人及时报告。

第三章诊断与评估第十四条精神病人诊断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第十五条精神病人评估应当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十三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汇总

第十三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汇总

①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②致病性行为 ③不良生活习惯 ④不良疾病行为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研 究 内 容
行为作为疾病与健康的因子的研究
研究作为病因的行为在人群中的分布
探讨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干预行为来控制疾病的效果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
SDS采用4级评分制评为1,2,3和4分 SDS为一短程自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 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成人抑郁症状的筛查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四、精神卫生研究中几种常用的评定量表及评价
3 焦虑自评量表 ( SAS)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 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办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十分相似 20个项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 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统计方法参见SDS,临界分为50分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卫生有关的几个概念 二、精神卫生发展史 三、精神卫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主体孤立进行,不 与他人发生关系
行 为 分 类
个人行为: 行为 社会行为:
行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 与他人的行为发生联系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 为 分 类

评 评 应

分 价 用
SAS采用4级评分制评为1,2,3和4分 SAS与SDS一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主要应用于成人焦虑症状的筛查
第三节

第十三章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第十三章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三)生物学因素
1.神经生物学因素 对自杀者死后的脑研究揭示脑前额 . 叶皮质5-HT活动降低,尤以腹侧前额最为明显。大量的 活动降低, 叶皮质 活动降低 尤以腹侧前额最为明显。 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 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SF)中5-HT的代谢产 ) 的代谢产 羟吲哚乙酸( 物 5羟吲哚乙酸( 5-HIAA)降低 ,且下降程度与致死性 羟吲哚乙酸 ) 降低, 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2.遗传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有一定 . 的遗传学基础,家系中有自杀者自杀风险较高。 的遗传学基础,家系中有自杀者自杀风险较高。但有的 学者认为, 学者认为,这种遗传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 传或家庭环境诱导所致。 传或家庭环境诱导所致。
一、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概念、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根据自杀发生的情 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 况,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三 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 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 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 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 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 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 了死亡。 了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仅 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10~ 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 ~20 倍。 自杀方法在我国以服毒( 自缢和跳楼较多; 自杀方法在我国以服毒(药)、自缢和跳楼较多;其他 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 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
本病遵循明确诊断、长期、系统、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原则。药物治 疗是目前最为经济、方便且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法。 ❖ 中枢兴奋药:是当前应用最久,疗效最确切,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本病的 首选药物之一。典型代表药物为盐酸哌甲酯(利他林)。6岁以下儿童 禁用。6-17岁儿童和青少年从每次5mg每天1-2次开始(上午7点左右和 中午服用),每周渐增加5-10mg。最大推荐量为每天60mg,常用量在 0.3-0.7mg/kg.d。最后一次给药不要晚于入睡前4小时。 ❖ 专注达又名口服渗透性缓释利他林,可从18mg/d每天一次开始,对儿 童每周一次调整剂量。最大剂量54mg/d。 ❖ 常见不良反应为睡眠延迟、头痛、腹痛、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较为 特殊的包括诱发抽动、降低癫痫阈值等,大剂量使用可影响生长发育。 目前为止,无报道药物成瘾。
❖ 本病严重程度变异巨大。最重的Tourette综合征是一 种少见的慢性致残性障碍。
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 一过性抽动障碍:最常见。3-10岁起病,4-5 岁最多。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表现为简单的 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面部,表现为眨眼、 耸鼻子、努嘴、扮鬼脸等。相继出现耸肩、扭 颈、甩胳膊、踢腿、鼓肚子,少数出现简单发 声抽动。某些抽动单次发作,也可缓解与复发 数月内交替出现,症状可在一天内多次发生, 至少持续2周,不超过一年。
因为违抗行为或不理解指令)。 5. 组织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通常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看上去没
有条理与头绪。 6. 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 常常遗失某种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作业、铅笔。 8. 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显得总是匆匆忙忙,做任何事情都好像跑着
去做一样,好像总是有很多பைடு நூலகம்情,却一件也完成不了。 9. 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NO 8 第十三章 神经症和癔症 杨闯

NO 8 第十三章 神经症和癔症 杨闯

总论-神经症共性
(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引发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常有以下特点: 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这点有别于反应性精神障
碍的特点; ②应激事件往往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即某些神
经症患者对常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的事情特别敏感; ③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特 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 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
发病年龄为20岁左右,患病率为0.3‰(中国, 1982),国外有资料显示,估计普通人群患病 率为0.5‰(Nemiah,1985)。男女患病率相 近。
神经症总论
神经症的历史 神经症的 共性 神经症的治疗
总论-神经症共性
(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应激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
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 遭受应激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症; 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点更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
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是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 交往过程,从而导致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与应激。
焦虑症-治疗
心理治疗:教育;认知治疗;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1.苯二氮桌类 2.抗抑郁剂 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心得 安)。 4.其它药物 丁螺环酮,因无依赖性,也常用 于焦虑症的治疗。缺点是起效慢。
神经症各论
焦虑症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 恐惧症 神经衰弱 癔症
强迫症
能存在涉及额叶和基底节的神经回路的异常。
强迫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4.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迫行为和强 迫性仪式动作被认为是减轻焦虑的手段,由于 这种动作仅能暂时的减轻焦虑,从而导致了重 复的仪式行为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原则一、早期识别精神疾病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的疾病。

早期识别和治疗精神疾病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早期识别可以帮助尽早发现患者的问题,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其次,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困扰和Le式他人关系。

二、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标志1. 心理行为领域:个体突然情绪急转或持续心情低落,思维内容不连贯或急剧增多;兴趣减少,不能集中注意力;运动性高涨或迟缓;幻觉或妄想等异常表现。

2. 社会关系领域:退缩、回避社交活动及家人朋友群体等社会存在和角色担当能否受损。

3. 生物学领域:入睡困难无论是障碍在于后来抑郁节律或幻觉伴至考虑内分泌失衡,而让人注意的阳光或噩梦等异常。

饮食消耗和性欲降低也是些被关注领域。

三、早期识别的原则1. 综合评估: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理测量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问题。

2. 多元化观察:不仅要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还要注意他人对患者行为和情绪变化的观察和反馈。

3. 持续关注:精神疾病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早期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精神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多数精神科药物具有麻醉作用,通过抑制大脑中相应药物靶点来减轻或控制失调状态。

但需要注意副作用及用药时间。

2. 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善社交功能和情绪管理。

3. 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包括职业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等方面。

4. 支持服务:提供患者需要的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康复辅导、家属支持等。

这些服务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压力以及改善其家庭和社会环境。

五、早期识别和治疗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学习压力增加和焦虑情绪上升的问题。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共110页PPT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共110页PPT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共110页文档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共110页文档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思维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障碍
疑病妄想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非血统妄想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
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它是 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 内心体验。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 状态。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三种形式, 即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及情感 协调性的改变。
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
又称场所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幽室恐惧症等 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 女性多于男性,起病于25岁,35岁是另一发病 高峰年龄 主要是害怕和回避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人们聚 集的地方和自己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
社交恐惧症
对人恐惧(一对一) 对视恐惧(怕看别人的眼睛;怕用余光看人) 在国内是常见的恐惧症 起病于青春期,少数在20岁以后起病 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熟人,陌生人;更多见的是 异性、严厉的上司、未婚夫(妻)的父母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优选)精神疾病的 早期识别和干预
常见的主要精神症状
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 的
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 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 并存在。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 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常见的主要精神症状
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
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信心丧失或感到信心不足。
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熟人,陌生人;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
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 (优选)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的基本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LYs是指因死亡或疾病而丧失的健康生命年数。
精神障碍的分类( CCMD-3)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其 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病性障碍) (二)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包括偏执型分裂 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等、偏执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 精神障碍、感应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四)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 (五)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六)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心身性疾病、神经性厌食、失眠、非器 质性性功能障碍) (七)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八)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九)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自杀事件的性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杀事件: 人格障碍(依赖人格、幼稚人格等),心理素质差,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尤其是有抑郁症、 躁狂发作。

第二节
常见精神疾病症状的识别
常见症状:感知障碍
错觉(illusion)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知觉。 幻觉 (hallucination) 并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而 人却有某种主观体验。 幻触(tacti1e hal1ucination )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 )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 幻味(gustatory ha11ucination ) 本体幻觉(body--sensory hallucination )
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的连续分布
边缘 状况
神经症
心理 健康
人格完整 知情意统一 主客观一致
心理 问题
严重心 理问题
精神 疾病
被动或被 强制求诊, 对自己的 病患无自 知力,有 妄想,行 为异常。
由现实因素 引起,时间短, 问题局限,未 泛化;无人格 与思维障碍; 社会功能良好。
刺激事件 强烈,反应 剧烈,内容 泛化,伴躯 体化症状, 症状持续2 个月以上, 半年以下。

案例
“小王,你别洗了,都搓出血了。”旁人在提醒她。小王是某高等学校的教师, 很文静,生活有条不紊,工作认真,待人和蔼。9月的一天,系里进行清洁卫生 劳动。她在劳动中,手无意中碰到一条黑乎乎的毛虫,大声惊叫,跳得老远, 满脸涨红,一脸惊慌。从那以后。她每天洗手几十次,拼命地擦洗碰过毛虫的 那只手,即使擦掉了皮、搓出了血也不在乎,别人怎样劝说都不行。她说自己 也知道这样搓洗毫无意义,但不洗心里就觉得不放心,觉得还抓着毛虫一样, 浑身不舒服。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
环境意识障碍可有:意识内容与清晰性障碍 (幻想与妄想) 、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神 游症 、睡行症)。 自我意识障碍有: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人 格破裂、自知力缺失。

常见症状:智能障碍
智力或智能,是指个体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 境的一种潜力。 智力障碍主要包括:大脑发育迟滞、痴呆综合 症(dementia)

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英文简称BPRS(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该量表是在精神科 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一共有18项。按5 类因子进行记分,并将量表协作组增添的两个项目 (工作和自知力)也包括在内。 BPRS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适 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 尤其适宜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案例: 2002年5月美国邮箱炸弹案
美国大学生卢克·赫尔德
被捕后供认是事件的策划者。 他在5个洲的居民邮箱里放 置了18个自制的炸弹。
放炸弹的理由是:愤世嫉
俗,具有反政府的心态;想 让别人听见他的声音。
诊断:反社会人格
案例:马加爵案件的反思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 生宿舍杀害四名同学。 诊断:人格偏差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人际关系不良

三、常见精神疾病及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2.思维障碍
3.情感障碍
4.意志与行为障碍
常见精神疾病及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
指的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最常见的是抑 郁症。

常见症状:情绪、情感障碍
焦虑(ansiety)
恐惧(fear) 抑郁(deprestion) 易激惹性(irritability) 情感脆弱(affective 反社会情绪
fragility)
常见症状:意志、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包括: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症、刻板症、模 仿症。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 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家庭与社会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成员关系 子女出生顺序 寄养与领养 亲人去世

社会境遇 社会支持度 人际关系与冲突 文化习惯的压力 移民与迁徙 天灾人祸

三、心理因素
有非理性思维、错误归因方式:如绝对化、以偏 概全、 “应该”的奴隶。对现实有错误评价。 个性因素:内向、敏感、脆弱、不合群。 成长过程中有无错误观念形成 内心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和持久的偏见 记忆中有持久的负性情绪的记忆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偏差 心理发育有停滞或倒退
常见精神疾病及临床表现

恐惧症的临床表现
指的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 况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合 理的,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有些患者对某些特定环境恐惧,如广场、密闭的环境等; 有些患者对某一些具体的物件或者动物恐惧,如蛇、毛毛虫 等;还有恐惧对象为人的,即社交恐惧,其特点是害怕被人 注视,一旦发现就会脸红、不敢抬、不敢与人对视等。
常见精神疾病及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即患者体验到的观念和冲动系源 于自我,但这种观念和冲动又违背了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又无反控制。 常表现为强迫观念,比如强迫思想、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 意向。同时在强迫动作及行为方面表现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询问等。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脑解剖与生 前联合区 理因素:遗 传、损伤、 病变 脑外生理因 素:内分泌、 代谢、脏器
动眼区
运动区
初级感觉区 听觉区
视觉区
联合区
布氏语言区
一、生物因素
3.器质性因素 1.体质因素 瘦长型:精神分裂症 感染:如脑炎等。 肥胖型:躁狂症 躯体疾病:神经性疾病、内分 力士型:疑病者 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传 染性疾病。 2.年龄因素 青春期:精神分裂等。 中毒:毒品、药物等。 中年期:抑郁症等。 颅脑外伤:震荡、挫折。 更年期:更年期综合症 伤残、长像身材等引起的体源 老年期:痴呆 性焦虑、自卑等。
常见症状:注意、记忆的变化和障碍

注意障碍 可表现在注意强度、范围和持久
性方面的改变。常见有:病态性的注意增 强、注意迟钝等。 记忆错误主要有:错构、虚构、似曾相识 感、旧事如新感。
常见症状:思维障碍
概括过程障碍:表现为概括水平下降和概括过程 倒错。 思维动力障碍:表现为思维缓慢、思维贫乏、思 维奔逸、思维中断、强迫性思维。 思维动机成分障碍:表现为联想散漫、思维扦人、 病理性赘述。 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妄想(系统性妄想/非系统 性妄想)、类妄想症。

抑郁症临床表现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第四节
精神疾病的防治
高校学生精神疾病的防治措施




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的检测和评估。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与咨询体系的建设。 建立学校与医院之间的 工作联盟。 多元化治疗,促进精神 康复。
新闻图片:一些无奈的家庭将精神病人关闭在地窖内
拓展训练
活动主题:看电影《美丽心灵》,认识我们自己。 活动目的:增进学生精神疾病的认识,促使其更好 地理解精神疾病患的表现、诊治以及应对的态度。
常见精神疾病及临床表现

神经症
指的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 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 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焦虑症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精神上的痛苦,总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的强烈内心体验;在躯体上表现为不能静坐,搓手顿足,不 停来回走动,无目的小动作增多,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到干 扰。
第十三章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 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悦纳自己。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当地宣泄情绪与控制 情绪。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 下充分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 下能合适地满足个人的基 本需求。
有不 典型的异 常精神现 象,有人 格改变。
有特征 性的临床 相,社会 功能尚可, 自知力充 分,有一 定的人格 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