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的寻租活动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还有待建立,而政府预算作为年度政府与纳税人之间资金分配的蓝本,其编制环节还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漏洞,编制程序也不够规范,同时相关的财政监督、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官员利用职权大量设租也缺乏必要的制衡。
这种情况下,在政府预算管理中就产生了寻租现象。
寻租现象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利益的行为。
因此,正确认识与分析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对于完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寻租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制度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质量较低,这不仅影响了预算执行质量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预算单位争取预算最大化而采取寻租行为提供了制度上的空间。
下面就从政府预算编制管理的制度入手,分析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政府预算编制管理范围狭窄、内容不够全面。
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范围仅限于预算内资金,而各类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基本上由部门和单位自主安排收支,这样就脱离了预算的监管。
从财政角度看,根据国家发展计划编制的预算主要包含国家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而部门通过行使国家权力取得的收入(如收费等)游离于预算之外。
从部门来看,不仅拥有预算安排的大量资金并享有很大的自主支配权,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建立各种收费、基金,形成预算外资金。
另外,现行政府预算编制中对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安排使用程度较低,造成了部门间经费水平也因预算外收入能力不同而苦乐不均。
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各部门突破预算管理的限制对自身经济利益进行追逐,加之财政难以实施有效监督,这就为寻租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政府预算编制与管理缺乏细化,约束力不强。
目前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往往缺乏详细具体的明细资料,没有将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和具体支出项目,存在着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的问题,因此无法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代表审查监督作用的发挥。
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价格月刊!""#年第$"期热点聚焦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确定、规范的方式和程序,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服务的行为。
我国从$%%&年开始政府采采购的试点工作,由于开展的比较晚,相关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虽然《政府采购法》从!""!年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官员的权力依然很大。
在激烈的竞争下,没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往往会游说、贿赂采购官员来获得采购定单,从而产生寻租行为。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产生至今只不过!"余年的时间,然而其影响力非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着“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专门政府采购机构———采购官员”这样一条长长的委托代理链。
纳税人是初始委托人,它是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者,采购官员是最终代理人。
在这个委托代理链中,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纳税人实际上并无行为能力,它既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决策,签订契约,也不能从中获益。
因此,在这个链条中,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是理性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政府、财政部门、专门采购机构、采购官员及供应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供应商、采购官员、财政部门官员合谋来最大化实现自己利益的情形,从而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
最终,寻祖行为不可避免产生,纳税人和社会承担了全部成本。
二、对寻租行为的分析’一(寻租行为的产生分析员可供选择,企业就没有必要选择低学历的,这就无疑抬高了职业的进入门槛。
而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教育发展非常缓慢,目前正值壮年的一代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但改革的浪潮却把他们又推向了市场,这一部分人的就业机会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升,反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工作岗位。
二、政策建议转变观念,变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
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交易成本极高的复合博弈,具有巨大的外部负效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寻租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腐蚀了干部队伍,引起了政府官员的腐败,造成了部门与行业的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稳定。
要消除寻租行为就必须从政府入手,将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施行等全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使得政府的有关采购政策公开化、科学化,从而使寻租者难以寻到政府的庇护,寻租的成本加大,寻租行为得不偿失。
标签:政府采购寻租博弈论一、引言政府采购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作为非关税壁垒还可以起到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作用。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财政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也是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项根本政策。
无论在任何国家, 经济租金和寻租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只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垄断行为, 影响资源配置, 都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 就会有寻租行为(Rent-seeking activities) 发生。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存在的原因, 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发生。
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对寻租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二、寻租的定义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即人们通过正当的生产经营手段而取得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超额收入的活动,亦可称为寻利活动。
例如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平交易买卖等。
另一类是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它们白白地消耗了社会经济资源,亦可称为寻租活动。
例如,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牟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决策者或政府官员以钱权交易等方式施展影响的活动等。
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非生产性活动。
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思考与分析
结 算 中心 与 供 应 商 之 间 的 寻 租行 为 : 是 政 府 采 购 主 管 部 门 三 与供应商之间的寻租行为 : 四是 政 府 采 购 中 心 与 供 应 商 之 间
的 寻租 行 为 。
经 济 学 概 念 在 历 史 上 最 初 表 现 为农 场 主 为 使 用 土地 而 支 付
采 购指 标 。
二 、 府 采购 中寻 租 行 为 产 生 的 原 因分 析 政
( ) 政 府 采 购 中 形 成 的 委 托 一 代 理 关 系 是 产 一 生 寻 租 行 为 的 根 源 所 在
1 励 不相 容 问题 政 府采 购 的采 购 方 一般 是 以公 有 产 . 激 权代 理 人 身 份 来 行 使 职 权 的 . 们 的权 力 范 围十 分 广 泛 但 却 他 缺 乏 有 效 的 法 律 制 约 所 以 . 些 职 权 带 来 了巨 大 的 租 金来 这
高 的领 域 之 一 3设 租 政 府 采 购 中的设 租是 指 采 购 方 利用 权 力 对 采 购 .
2信 息 不对 称 代 理人 . 般 是政 府 官 员 . 政 府 采 购方 . 一 是 案 的提 出 者 . 有 比委 托 人 更 多 的 私 人 信 息 委 托 人 要 获得 拥 相 应 的信 息 . 要 付 出 更 高 的成 本 。 就 因此 . 府 采 购 中委 托人 政 的决 策 往 往 受 制 于 代 理 人 . 就 为 代 理 人 偏 离 委 托 人 的 委托 这
2寻 租 。 济 学 界认 为 , 租 f n- e kn . 经 寻 r I se ig1 e 是人 类 寻 求 直
源 . 这对 承包 商 和 供 货 商 来 说 具 有 极 大 的 诱 惑 力 。 由 于政 而 府 官 员 是 全 民 资 产 的代 理 人 而 不 是所 者 . 们 对 资 产 不能 他
剖析“立法寻租”现象
剖析“立法寻租”现象【摘要】立法寻租指的是利用立法过程中的权力和资源来谋取私利的行为。
其现象包括议员利用立法权力获取财富或权力,以及非法行为的发生。
导致立法寻租的原因主要包括权力集中、监管不力等因素。
其影响则表现为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等。
对立法寻租现象应采取措施,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等。
需要对立法寻租现象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遏制立法寻租行为,保障立法公正和效率。
【关键词】立法寻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立法寻租的定义、立法寻租的现象、立法寻租的原因、立法寻租的影响、应对立法寻租的措施、对立法寻租现象的总结、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对立法制定的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立法寻租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通过制定法律、政策等规定来获取私利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立法寻租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政府对立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一些政府官员或政治精英往往利用制定法律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而非真正为社会谋福祉。
这种“立法寻租”现象严重影响了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深入研究立法寻租现象,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剖析立法寻租现象的本质和特点,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规范立法过程、维护公共利益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立法寻租现象,可以揭示立法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为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监督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立法寻租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学术理论,促进学科发展。
研究目的是为了在立法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更好发展。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提要]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然而其天价采购暴露出了其中的寻租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据此阐述政府采购及其寻租相关概念,分析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产生的制度缺陷、委托代理关系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在我国铁路系统招标过程中,动车组洗手间的一个纸巾盒1,125元、坐便器16万元,其中爆出的天价采购问题着实令人震惊。
除了中央政府采购问题,各级地方政府的采购事件屡见不鲜: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七部iPad4当作U盘,苏州交警部门采购iPhone4用作监控设备,黑龙江公安厅采购价值超过4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这种“只买贵的不选对的”天价采购,引发了人们对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的思索。
这个问题由何而来、因何产生、如何应对,成为当下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政府采购,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为了体现政府职能、追逐公共利益,通过对公共资金的使用而获得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理论上其具有天然的“防腐性”,相关官员则生活在“金鱼缸”之中,作为纳税人的公民无不关注与审视政府的采购行为。
然而,在我国政府采购实际中,寻租行为屡见不鲜,其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并以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为赖以存在的前提。
一方面政府官员为了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不断努力产生“政治创租”所需费用;另一方面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社会福利的净损失,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是直观可见的,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过程,是一种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由其引发了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下降、有损政府信誉等一系列问题。
依据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表现,需要追根溯源、认真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
二、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制度缺陷。
首先,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政府采购出现寻租行为的诱因之一。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提要本文介绍了寻租行为及政府采购的相关概念,对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健全政府采购操作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寻租;设租;政府采购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一、寻租行为及政府采购相关概念(一)租金。
租金的涵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深入的发展,它的外延所指也在扩大。
现代经济学中的租金指的是缺乏供给弹性产生的差价收入,但此时供给弹性的缺乏是由权力的干预造成的,而不是由单纯的自然性质的生产要素造成。
同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准地租”,将租金的涵义外延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指的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在其他可选择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款项的那部分收入,也就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另外,租金的涵义为政府利用权力干预,造成供给弹性缺乏,最终形成垄断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或者价差收入。
由此我们得出,政府采购中的租金是指因政府采购机构或人员的采购行为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二)经济租金。
所谓经济租金,就是要素资源所有者实际最终获取的收入与市场交易客体——该商品的一般租金之间的差额。
(三)寻租。
完全市场经济下,不存在政府利用权力干预等制度性阻碍,市场可以自发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自然就不存在寻租。
然而,市场是不完全的,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只有通过政府行为来协调配置,而想追逐更多利益的人便会去寻租,寻租由此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塔洛克指出,只要存在官方限制,人们就总是要投入资源来获取事实上由于官方限制才得以被保证的边际利润;另外,经济学家克鲁格也指出,寻租活动的蔓延具有恶性循环的趋势。
因此,寻租是在体制漏洞下的非正常经济活动,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却耗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这种非竞争性的、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寻租活动。
张卫东教授在他的文章《寻租理论分析》文章中给寻租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所谓寻租,就是寻求经济租金。
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政府采购以来,此项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发展,并且对于国家的公共财政框架、宏观调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这并不表明政府采购就一劳永逸,没有任何问题。
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一些腐败行为慢慢浮现。
文章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产生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设租;防范对策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已有近二十年了,这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内在需求,也是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
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导致了寻租行为时有发生。
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寻租现象及它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出相应对策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政府采购和寻租行为的相关概念(一)寻租的内涵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等。
寻租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不存在政府干预等障碍,市场可以自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此种情况下不存在寻租行为。
然而目前市场还是不完全的,资源也就不能实现最优配置,只有通过政府来协调。
于是追逐利益的人就慢慢走向寻租。
寻租行为总是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但不合理,而这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社会动乱之源。
(二)政府采购的含义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它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
二、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产生及其表现政府采购行为从管理到采购执行、付款、验收使用整个过程,涉及四方面的利益,即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政府采购中心、计算中心和物品使用单位。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通过购买、付款、验收使用的三者分离,构成相互牵制的机制,可以保证采购行为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高效,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导言在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寻租现象是指一些政府官员或相关利益集团通过操纵预算分配、滥用职权等手段来获取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资金的有效利用,还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本文将就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进行初探,并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原因分析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权力集中和制度缺失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拥有很大的权力,没有必要进行透明的程序和公正的决策。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导致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的问题。
2. 利益集团的存在在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一些特定的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操纵政策、压缩竞争等手段来获得预算分配中的更大份额。
与政府官员的勾结和利益输送也是寻租现象的一大原因。
3. 不透明的决策过程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和了解。
这为滥用权力和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
影响分析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1. 资源浪费寻租现象导致预算分配不合理和浪费。
政府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特定的利益集团,而不是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本的破坏。
2. 不公平竞争寻租现象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那些能够获得更多预算资源的利益集团,会在市场中享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其他企业和个人面临着不均等的待遇。
3. 社会不稳定当公众对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失去信任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它可能引发社会抗议、政治动荡甚至社会冲突,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应对措施为了减少和遏制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1. 加强透明度和监督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决策和分配的透明机制,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和监督预算编制过程。
同时,加强独立的审计和监督机构,确保决策的公正和权力的合法行使。
2. 建立合理的制度政府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约束权力的滥用和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经济分析
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经济分析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也日益成为寻租活动的高发领域。
本文研究的主题即是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的研究,力图揭示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的经济学本质标签:政府采购寻租一、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的概念政府采购寻租是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以损失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代价的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1.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概念的一般理解单从寻租的基本概念出发,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是特指政府采购市场中采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或形成的“租金”的追求。
在这里,政府采购寻租行为分为“寻租”和“设租”两个过程,“寻租”过程是政府采购方对政府采购中因各种原因形成的固有的租金的追求。
随着“寻租”过程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设租”过程。
这里讲的“设租”是指采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供应商设置关卡和障碍,“逼”其交纳“过路费”。
任何在某一交易或活动中居于优势地位的人都可能有“设租”,其特点是“强者”利用权力向“弱者”发动攻势,最终获取非法收益,简单地说也就是以权谋私,这种寻租过程与腐败息息相关。
2.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概念的广义理解通过对政府采购中“租金”流向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中供应商同时也扮演着寻租者的角色。
对于供应商来说,参加寻租活动必然提高其收益,而这一部分收益的增加也是通过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实现的,即供应商通过参与寻租活动从政府采购方获得某种垄断特权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分利润的增加来自于政府采购寻租成功后采购方所获租金的分享。
也就是说,在政府采购寻租过程中政府采购方和供应商“瓜分”了租金。
这时整个政府采购寻租活动的实质是采购方和供应商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双向寻租”,即在采购方进行寻租的同时,供应商也在寻租。
本文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后者,即广义的政府采购寻租行为。
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分析
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分析现代政府预算作为一种民众监督政府活动的制度,其所体现的政治色彩与政策倾向是相当明显的。
立宪政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现代预算制度的历史。
在经济学的视野中,预算活动在作为政府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手段的同时,也体现为预算资金使用者竞争有限预算资源的互动博弈过程。
在这一竞争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信息分布存在着非对称性,使得预算管理活动中诱发某种形式的“设租”与“寻租”行为成为了可能。
通过对预算管理中的“租金”价值加以适当的界定,分析预算管理寻租活动的运行机制与特征表现,比较不同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下抑制寻租行为的路径选择,提高公共预算资源的配置效率,自然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算管理“租金”含义的界定通常意义上,政府预算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将预算管理这种政府配置公共资源与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与国内学界往往视同于“腐败”的寻租活动联系起来,似乎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其实,腐败与寻租之间存在着诸多区别,我们对政府预算管理寻租行为的分析,也主要就其中合法性的寻租活动加以考察。
租金,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最初是专指地租而言的。
近代以来,其概念不断拓宽,往往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即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在其他可选择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款项的那部分收入,也就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寻租经济学中,租金进一步被用来表示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垄断而形成的超额利润或价差收入。
就预算过程中的寻租活动而言,其租金的表现形式则显得相对隐蔽与复杂。
由于预算资金使用者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衡量具有相对模糊性,各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往往与公共利益相互叠加而难以区分。
按照传统财政学的分析范式,或许难以准确揭示预算活动中的租金价值。
然而,在具体实践和常识层面上,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确实存在。
正如公共选择理论所指出的,来自政府预算的资金流量是一笔被搜寻的奖金,能够从中获益并决定这项资金流量分配的人明白这个事实,因而展开寻租活动。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提要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管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监控中图分类号:F063.1文献标识码:A我国于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据粗略估计,在一般情况下,政府购买性支出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寻租是指社会中人类寻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非生产性活动,主要表现为非法的权钱交易。
2002年政府采购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正在向着成熟与完善的阶段推进。
但是,由于目前政府采购制度化、法制化的水平还不完善,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寻租行为时有发生。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包括设租与寻租,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设租是从“权”到“钱”,寻租则是从“钱”到“权”。
政府采购是世界各国寻租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的领域之一。
一、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具体表现我国政府采购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采购需求单位、财政部门和供应商,这五个部门贯穿整个采购过程。
下面以五个部门为对象,分析政府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寻租行为。
1、政府采购中心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之间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的采购制度、程序、范围和采购限额标准由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制定。
政府采购中心为了降低采购限额标准,扩大采购范围,增加自身权力,可能产生事前向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寻租的行为。
其目的在于干预政府采购制度政策的出台,使得政府采购中心有更大的采购权利,手中握有更多向供应商设租的砝码。
2、采购需求单位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之间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将以前的分散采购变为集中采购,必然要触及某些部门的既得利益,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
没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前,采购需求单位对本部门使用物品的采购,拥有对供应商设租的条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大部分物品的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极大的“侵犯”了采购需求单位的部门利益。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探析
本。 社会成本 是指 : ( 1 ) 生产要素 的效率 损
失。 其数额为损失 的生产要素机会成本 与
Hale Waihona Puke 惩 罚行为成 本过大 , 即S >C, 政 府将 不去 严 厉打击该腐 败行为 。分析表 明 , 在这个
博 弈 中有两个 纯策略 纳什均衡 , 出现哪个 纳什均衡 取决于 从设 租 中获得 的收益 R, 惩罚力度 C和打击成本 s 之 间的关 系。 在 具体实 践中 ,当收益 R≥C≥s 时, ( 打击 ,
时 的收益增加 。
( 二) 混合 策 略 纳什 均衡
假 定 政 府
“ 打 击” 的概率 是 P, 那 么不打击 的概 率是 l - p 。假定采购人 员采取“ 设租 ” 行 为的概
在 委托 方 政府 和接 受 委托 的 采购 人 员两方 博 弈 中 ,假设 采 购人 员策 略集 为 “ 设租( r ) ” 或“ 不设租( n r ) ” ; 政 府 可采 取 的策略 为“ 打击 ( f ) ” 或“ 不打击 ( n f ) ” 。 如果 采购方 采取 “ 设租 ” 可 获得租金 R, 政府 的 损 失为 R; 如 果选 择 “ 不设租 ” , 他 的收益 为零 。如果 监督 部 门政府 采取 的 是 “ 打 击” , 将 为之付 出 S ; 如果 采购人员 采取设
寻租 行 为 的产 生 与 政 府 监 管 的关 系 。
府 而言 , 如果打击 的成本越 高 。但 是对参 与寻 租的 采购 人员 加大 惩罚 的 力度 可 以 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 打击成本 。因此 , 提 高 对 寻租 的采购 人员 的 罚金 可 以减少 采 购
财富 净损 失 。 由于寻 租和设 租行 为 的存
寻租调研报告
寻租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寻租现象及其影响一、调研背景近年来,寻租现象在中国社会经济领域日益突出,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寻租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本报告对寻租现象进行调研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通过广泛收集一定数量的调查样本和实时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三、寻租现象的特点1. 寻租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私利等,且呈现出多种形式。
2. 寻租行为具有隐蔽性、利益单向性和非市场化的特点,其实质是通过非正常手段从公共资源中获取私利。
3. 寻租行为具有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失衡的特点,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寻租行为的侵害。
四、寻租现象的原因1. 制度缺陷是寻租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存在着法律法规的漏洞和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2. 人性弱点是寻租现象的重要推动力。
人们的私利观念和追求高额利益的欲望使得寻租行为得以滋生。
3. 经济结构失衡也是寻租现象的因素之一。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寻租现象的加剧,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寻租现象的影响1. 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寻租行为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配,阻碍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2. 社会公平受到破坏。
寻租现象造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
3. 政府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寻租现象使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影响政府形象建设,丧失了公众的信任。
六、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将寻租行为纳入法治轨道。
2. 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诚信和公平的行为准则。
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寻租现象的认知和警惕性。
4. 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七、结论寻租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倡导诚信,以及加强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遏制和减少寻租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
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的寻租现象政府预算编制管理是指政府在制定预算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解释和预算执行等方面。
预算编制是指政府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法定程序和程序规定,把各部门和机构及项目向预算管理部门报上去,供中央或地方政府审议的一项活动。
预算编制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寻租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政府预算编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寻租现象的定义及表现形式寻租现象是指个人或组织为追求私人利益,通过影响和干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方式从政府这一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在政府预算编制管理中,寻租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拨款分配不公财政拨款分配不公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中,部分项目的拨款比例存在偏向或不合理的情况。
这些不合理的拨款比例多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被个别企业或个人所控制,导致这些企业或个人获得了更加优厚的财政资金,而其他部门则得不到合适的拨款。
财政资金的动用及利用不当政府连年中途调整预算安排,特别是“三公经费”比例不断攀升。
这些预算的安排与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有差距,使得预算出现空转。
另外,政府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官员为个人或单位谋取利益的情况。
比如,借助掌握权力的机会,将政府资金流入到私人账户,或将资金流向不透明、低效甚至是非法的项目。
压缩公共支出,停滞公共服务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在分配财政预算时,由于各部门、各机构间的竞争和协调不力等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财政压缩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公共服务停滞和缩减,而一些相似的项目则可能得到过高的预算支持。
寻租现象带来的影响政府预算编制管理的寻租现象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效率寻租现象的存在,会让政府预算编制管理过程出现财政透明度降低、预算执行效率下降等问题,从而损害了公共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损害公共服务和社会体系的稳定性政府预算编制管理的寻租现象导致公共服务停滞、缩减和低效,从而危及社会体系稳定性,甚至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刍议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
刍议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摘要】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现象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影响着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为了治理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加强政府采购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提高透明度和公开程度,推动市场化改革和竞争机制,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和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维护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治理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推动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行为、治理、法规制度、监督、问责、透明度、公开程度、市场化改革、竞争机制、教育培训、重要性、政策、措施、长期、复杂。
1. 引言1.1 介绍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现象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现象是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一些供应商和政府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地位,通过操纵招标评标过程、设立不合理的条件、索取回扣等手段获取非法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寻租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供应商串通勾结、虚假投标、行贿受贿、变相关联交易、偷逃税款等。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平性、透明度和效率。
加强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
1.2 探讨寻租行为对政府采购的影响寻租行为对政府采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寻租行为会导致政府采购过程不公平和不透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一些供应商通过行贿、串通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政府采购合同,而非真正通过公正的竞争和评审程序获得。
这样不仅损害了合法供应商的利益,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寻租行为会影响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环境。
探究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成因
探究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成因一、政府采购中寻租的内涵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是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及政府采购人员等利益主体通过讨价还价、贿赂、买通等非生产性活动谋求直接的供应权等非生产性利益的行为。
政府采购中的“租”是由政府采购特权产生的,对于供应商来说,获得了供应权的话,就获得了由此带来的利润;对于政府采购人员来说,掌握着采购权就掌握着“权--钱”交易的法码。
这里的寻租主体或许是供应商或者是政府采购人员即可以是任何此过程中的利益主体。
在政府采购中,供应商寻租的目的是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供应权,政府采购人员的直接目的则是最大限度的谋取自主采购权和最大限度的安全度,根本目的是寻求采购特权换取的利益最大化。
寻租本身的特点是利用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得到占有租金的特权,合法的比如讨价还价、施加影响,非法的比如行贿,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的寻租行为。
正因为如此,寻租问题常常伴随着人们所痛斥的腐败现象。
二、政府采购中产生寻租现象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一些行业最容易演变成“特殊利益集团”,损害公共利益。
利益驱动是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内在根源。
在政府采购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级政府官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官员是理性的经济人,它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也有条件以堂而皇之的形式来维护自身的狭隘利益,损害公共利益。
因此他们在执行政府采购任务时,会把个人财富的需求与企业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结合起来。
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产生,除了官员的利益驱使的内在因素外,外在采购机制的设置不能有效地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一)经济人谋求自身利益利益最大化导致不当行为所谓“经济人”是指以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并以此作为选择行为方式准则的主体。
任何政体下的权力个体作为经济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倾向。
在政府采购中,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从政府采购主体或机构来看,其行为也符合“经济人”假设,也是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的。
政府采购寻租及治理分析
政府采购寻租及治理分析摘要:政府采购是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政府采购涉及到国家财政资金以及对社会各界利益的影响,因此政府采购的运作应该保证科学、透明、公开等原则。
然而在政府采购领域常常存在着寻租行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贿赂或熟人关系等方式非法获得政府采购中的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资源,而且破坏了市场竞争,损害了公众利益。
本文将分析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和问题所在,并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市场竞争、治理建议一、政府采购的意义和现状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的资金来自各级财政,通常用于政府建设、社会保障、科研教育等公共事业。
政府采购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政府采购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压价、限定、定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企业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政府采购中也存在着暗箱操作、权色交易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获利。
二、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和问题所在政府采购寻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市场失灵、监管不力、道德风险等因素。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或者行业垄断导致的市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寻租现象;监管不力则是指政府采购过程中监管缺失,造成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逃脱监管;道德风险则是指一些个人的行为可能受到利益驱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不道德风险。
政府采购寻租的问题所在主要体现在:(一)公平竞争受阻,形成寡头市场政府采购领域的寻租现象会导致市场竞争受阻,成本水平虚高,进而导致一些企业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政府采购过程中,会对一些特定供应商或具有特定政治关系的供应商进行列为采购供应商名册,从而进一步限定竞争。
(二)国家财政资源被浪费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存在导致政府采购成本高企,从而导致国家财政资源被浪费。
同时,非法中标企业未按规定履行合同,会导致政府工程质量不达标,从而浪费更多的政府财政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政府的寻租活动
摘要:政府寻租行为实质是一种“权力寻租”,即政府利用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而谋取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他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治理政府寻租活动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的寻租活动,并提出防治政府寻租活动各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寻租概述原因危害政策建议
引言政府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追求自身的良性发展。
然而,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长期以来,政府自由裁量权的领域和幅度过大,增加了政府的随意性,为政府寻租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寻租是为了谋求财富转移而对稀缺资源的耗费,其实也就是,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活动获得比通过生产活动更多的报酬。
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正确分析和认识政府寻租活动,有利于防止寻租活动的发生。
一、政府寻租的概述
(一)、政府寻租的行为
一般而言,政府的寻租行为包括三种形式:无意创租、被动创租、主动创租。
政府在有些情况下是无意创租的,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双轨制就是政府无意创租行为;在有些情况下是被动创租的,就像政府代表的公共权力已经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谋利工具;而在有些情况下却是主动创租的,其特征是公共权力的行使与公共利益的目的相背离。
(二)、政府寻租的方式
政府寻租的方式较多,主要有:政府定价、政府的特许权、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政府订货。
由于政府对某些短缺资源的管制,出现了黑市交易。
寻租者为了安全大量地获取租金,就会向政府官员行贿。
并且,政府通过对某些商品发放特别生产证或销售许可证,可以使获得特许权的单位或个人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
以及,政府设置关税等壁垒也人为设定了租金,使其无法抗拒非法获得商业利润的诱惑。
在市场经济国家,如果政府订货的竞争不是市场化的,那么就有可能被某些有权有势的公司所垄断,这时如果再加上负责验收的政府官员不够廉洁,那么承包政府订货的企业更可能
通过虚报成本或降低产品的质量等来达到寻租的目的。
在这一列过程中,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寻租者和政府官员便得到了租金。
二、政府寻租的原因
政府寻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过分干预。
寻租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和管制的必然产物,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存在垄断与特权,政府以外的经济主体会千方百计去获取租金以谋求超额利润,而官员也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求个人利益。
这样,经济主体获得低于正常价格的生产要素,政府官员在供应分配要素时私下获得各种贿赂。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在传统公有制集权式的封闭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行政力量仍然在管制和干预市场,某些方面的经济活动已经货币化,却没有按照平等竞争的市场原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仍然广泛地实行行政审批、官员拍板的办法。
第三,政府干预过程中的执行者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并且经济人动机恶性膨胀。
政府官员的利益内在转化为政府的利益,在制定政策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其中的官员都有其独立的局部利益和个人私利,政府官员拥有分配资源的巨大决定权就拥有重要的获利途径。
他们以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作为筹码,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获取高额回扣。
第四、政府某些合法享有的直接干涉及管制经济行为的权力并不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政府独自掌握或通过国有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项目审批权、市场准入权、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经济垄断权等等,这种不完善的制度很容易使权力进入市场。
第五、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并且财务制度不健全。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成本高的问题,以及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不配套的问题,导致了政府官员可以随便改变规则,严重的长官意志、地方保护等依然存在。
并且国家财务管理机构分散,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松弛,不能有效集中信息,容易使寻租者通过贿赂,串通,共同谋利,甚至引发金融诈骗行为。
三、政府寻租活动的危害
政府寻租行为干扰和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社会长期处于紊乱、停滞和低效的状态,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陷阱。
其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阻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寻租活动阻碍市场优越性的发挥,寻租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社会的生产成本,将大量企业家能力从经济创新活动引导到了寻租方面。
获得政府特许的垄断企业往往没有强烈的动力去完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社会经济效率。
当寻租者得逞时,政府管制所形成的垄断将使社会付出整体代价。
2.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首先,供应商为了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需要进行游说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和金钱;其次,政府采购相关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租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了保护自身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再次,政府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寻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3. 使社会财富产出的减少和分配不公。
寻租和反寻租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如果投入到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去,比如投资于生产或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就能增加社会财富。
在寻租社会中,生产者未必多劳多得,而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寻租者却可能大发横财,这对努力工作的生产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削弱其发展生产的激励。
4. 造成社会道德沦丧。
寻租行为对社会的不道德示范,严重恶化人们的道德水准,减少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最终导致的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
5.导致腐败盛行、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与政府权力寻租活动相联系的是政府腐败。
经济租金越高,寻租激励就越大,政府的寻租成本就越高,腐败现象就越严重。
降低行政机构的道德水准,腐蚀干部队伍,引发政府官员的腐败,造成部门与行业的不正之风。
政府寻租导致不同政府官员的争权夺利,降低政府及社会制度的公信力,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权威,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并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给政府部门形象和信誉抹上了一层阴影。
四、防治政府寻租活动的政策建议
寻租现象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制度缺陷,只要制度上存在着租金,就会产生寻租现象,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抑制政府寻租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综合治理措施。
1. 加强道德教育,从源头上治理政府寻租行为。
应在政府官员中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荣誉感等,加强政府官员的素质教育,
从道义上提倡官员廉政,自洁自律。
同时,坚持不懈的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教育,使他们自觉的正确行使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
2. 建立舆论机制,营造反寻租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对政府寻租行为进行广泛的揭露,分析寻租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在全社会形成反寻租的思想氛围、意识形态和道德环境,使寻租行为得不到社会支持,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
另一方面要宣传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在政府机关形成反寻租的道德环境,强化公众的廉政意识、监督意识、,鼓励和支持其大胆揭露各种政府寻租行为,在社会上保持高压态势,提高寻租行为的心理成本和心理压力。
3.建立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单列制度。
公务人员宴请、使用交通工具应像国外一些大公司的CEO和官员采用职务消费预算单列制度,公开费用,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减少隐性腐败的发生。
4. 转换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干预。
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是寻租的根源,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国家宏观管理新体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特别要减少和约束政府在投资和采购方面的垄断权力。
政府应精简机构,减少政府层级中的官员,减少滥用权力创租和寻租的机会,要全面实现政企分开,确立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新秩序,并把政府干预限制在必要的领域和限度内,缩小国家干预的范围,提高效率,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把市场能解决的交给市场。
5.建立完善的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惩罚机制。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没有完善的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惩罚机制,官员的创租和寻租行为就无法得到监督与制裁。
事前监督机制能提高寻租活动的曝光率,降低人们参与寻租活动的概率。
要对索贿和受贿者从严处理,而对行贿者可依法从宽处理,加重受贿者的风险成本。
6.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首先,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
并且,优化,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
其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深入推进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分离工作,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优化集中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在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文件的制作、评标环节等方面尽量缩短时间,从而达到提高集中采购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