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必)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PID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PID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类型:实验项目名称:自动控制PID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利用MATLAB 编程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复数域和频率域仿真的方法。
2、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并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影响的规律。
3、实验研究并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并总结系统特定性能指标下根据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 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任务设计如图所示系统,进行实验及仿真程序,研究在控制器分别采用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和控制器参数(Kp、Ki、Kd)不同取值时,控制系统根轨迹和阶跃响应的变化,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统根轨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
具体实验容如下:1、比例(P)控制,设计参数Kp 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 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P)控制的规律。
2、比例积分(PI)控制,设计参数Kp、Ki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i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I)控制的规律。
3、比例微分(PD)控制,设计参数Kp、Kd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66 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d 的变化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典型环节响应实验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一、实验目的1、学习设计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掌握典型环节的特性以及电路参数对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响应的测量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实验软件一套。
2、实验箱一套。
3、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器件若干。
三、实验原理设计构成下列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C(t)=KR(t) 传递函数G(s)=K2、惯性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Ts+1)3、积分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s4、微分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s四、实验结果及分析K=R1/R2=1/2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图K=R2/R1=2T=R2*C=200K*1uf=0.2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T=RC=100K*1uf=0.1积分环节阶跃响应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微分环节阶跃响应微分环节阶跃响应仿真实验报告实验 二 实验名称: 二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实验 姓名: 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一、实验目的1、学习设计构成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掌握二阶系统的特性以及电路参数对特性的影响。
2、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二、实验设备1、 计算机一台,实验软件一套。
2、 实验箱一套。
3、 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器件若干。
三、实验原理设计构成二阶振荡环节的模拟电路,测量其阶跃响应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2121222t R K K K K dt t dC dt t C d =++τ传递函数212221)(K K s s K K s ++=τψ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R1=200K R2=200K R=100K C取1uf和0.1uf两个值W=1/T=1/RC=1/RCK/2=R2/2*R1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仿真结果实验报告实验三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 掌握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熟悉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典型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等。
2. 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3. 时间响应:阶跃响应、斜坡响应、正弦响应等。
4. 频率响应: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三、实验内容1.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 比例积分环节- 比例微分环节-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2. 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上升时间- 调节时间- 超调量- 峰值时间4.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偶然误差- 稳态误差四、实验步骤1.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搭建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实验电路。
-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各个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 分析并比较各个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得出结论。
2. 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 搭建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实验电路。
- 使用频率响应分析仪测量各个环节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 分析并比较各个环节的频率响应特性,得出结论。
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搭建二阶系统的实验电路。
-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 计算并分析二阶系统的上升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峰值时间等性能指标。
4.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搭建线性系统的实验电路。
-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稳态响应曲线。
- 计算并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K=1,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
- 积分环节:K=1,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时段:成绩:工学院自动化系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R K R R RZ Z sG 200,1002)(211212==-=-=-=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② 惯性环节11)(1+=s s G 和15.01)(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四、实验结果及分析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s s G 和15.01)(2+=s s G 11)(1+=s s G 15.01)(2+=s s G③ 积分环节ss G 1)(1=④ 微分环节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⑥比例+积分环节(PI)五、分析及心得体会实验二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step( )函数和impulse( )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的响应。
2.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3.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一)基础知识时域分析法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成绩:____大连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1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专业名称:自动化班级学号:自动化10I-JK学生姓名:ABCD指导老师:EFGH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实验任务1、比例环节(K)从图0-2的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tep(阶跃输入)、Gain(增益模块)、Scope(示波器)模块到图0-3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
改变增益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比例环节的放大倍数K,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可以同时显示三条响应曲线,仿真框图如图1-1所示。
2、积分环节(1Ts)将图1-1仿真框图中的Gain(增益模块)换成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设置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Ts型。
改变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积分环节的T,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2所示。
3、一阶惯性环节(11 Ts+)将图1-2中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1Ts+型,改变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3所示。
4、实际微分环节(1KsTs +) 将图1-2中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KsTs +型,(参数设置时应注意1T )。
令K 不变,改变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T ,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4所示。
5、二阶振荡环节(2222nn ns s ωξωω++) 将图1-2中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2222nn ns s ωξωω++型(参数设置时应注意01ξ<<),仿真框图如图1-5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研究报告(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人造假肢位置控制系统摘要:19世纪80年代以后,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造假肢的灵活性和操纵的精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如下为典型的人造假肢原理图,采用伺服控制系统关键字:原理图 伺服系统引言:由于人脑在肌肉接收信号以后,做出判断之前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延时,因此必须对假肢系统的性能做合理的规定与限制。
如果系统敏感性过高,则会产生过快的操纵速度,使得人脑对其难以控制,如果敏感性差,则会使肢体显得过于迟钝。
为分析问题简单起见,仅研究假肢一个方向的控制原理图。
人脑在感受实际位置以后,产生与理想位置的偏差信号,特殊生物传感器接收到这一肌电脉冲以后,将其放大为能够驱动电动机的电压信号。
电动机回路包括一个速度反馈回路,回路输出经积分后为假肢位置。
1. 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大脑假肢 位置滤波器采用一阶RC 低通滤波器设滤波器的输入电压为e x ,输出电压为e y ,电路的微分方程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一阶系统。
令=RC ,,对上式取拉氏变换,有:对于直流电动机有: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转矩平衡方程:2()()()c d z d d p M d t JM t M J J i i dtηηΩ=+∆+++⋅:::::::c d p z M M J J J i η∆电机自身的机械摩擦力矩被控对象的摩擦力矩电机电枢转动惯量减速装置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被控对象的转动惯量减速器传动比减速器传动效率max (),cc d M MM i M b t b i ηη+∆+∆=Ω=Ω2()()(),d z d d d p d t JM t b t J J J J dt i η∑∑Ω=⋅Ω+=++()()()d d d M s b s J s s ∑=Ω+Ω ()()d d M s J s s ∑=Ω()()()()()()()()()()()()d i d d d d d d d dd e d d m d U s R R I s L sI s E s M s b s J s s E s K s M s K I s ∑=+++⎧⎪=Ω+Ω⎪⎨=Ω⎪⎪=⎩::e m e m K K K K 电机反电势系数电机力矩系数与数值相等,但单位不同52()()()[()]()d md d d i de m i d s K W s U s L J s L b R R J s K K R R b∑∑Ω==++++++5552()1(),,1()d i d a ma m m e i d e mbK L R R J W s K T T T T s T s K R R K K ∑+====+++忽略 其中2. 分析被控对象特性神经系统的传递函数设为0.1()1B G s s=+ 过滤器取=0.25 4()4n G s s =+ 电压放大器取参数 B K 电动机取为525()1110M G s s s =++(为一个二阶欠阻尼系统,且稳定)转速计取参数T K3.设计控制器对于电动机回路而言,闭环传递函数为25'()'()1110TK G s H s s s =++整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20(0.1)()(4)(11105)BT s K G s s s s s K +=++++系统待定参数有两个,采用根轨迹方法进行研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 实验目的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并记录在不同的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δ%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 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图 1-1其中R1=R2,T=R2·C 其中电阻电容的具体取值见表1-12. 二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2所示:图1-2其中R2·C1=1,R3·C2=1,R4/R3=ξ21各元器件具体取值如图1-2所示。
222()()()2n n nC s s R s S S ωζωωΦ==++()()()1C s Ks R s TS Φ==+四、实验数据1.一阶系统1)数据表格(取5%误差带,理论上Ts=3T)表1-1T/s 0.25 0.5 1 R2(R1)/Ω250k 500k 1MC/μF 1 1 1Ts实测/s 0.74 1.46 2.99Ts理论/s 0.75 1.5 3 阶跃响应曲线图1-3 图1-4 图1-5 2)响应曲线图1-3 (T=0.25)图1-4 (T=0.5)图1-5 (T=1)2. 二阶系统 1)数据表格表1-2说明:(1)0﹤ζ﹤1,为欠阻尼二阶系统,超调量理论计算公式2/1%100%eπζζσ--=⨯(2)取5%误差带,当ζ值较小(0﹤ζ﹤0.7)采用近似公式 进行估算;当ζ值较大(ζ﹥0.7)采用近似公式 7.145.6-=ξsT 进行估算.2)响应曲线图1-6 (ζ=0.25)ζ0.25 0.5 0.7 1.0 /rad/s 1 1 1 1 R 4/M Ω 2.0 1.0 0.7 0.5 C2/μF 1.0 1.0 1.0 1.0 σ%实测 43.77 16.24 4.00 0.02 σ%理论 44.43 16.30 4.600 Ts 实测/s 13.55 5.47 3.03 4.72 Ts 理论/s 14 7 5 4.75 阶跃响应曲线图1-6图1-7图1-8图1-9ns T ξω5.3=图1-7 (ζ=0.5)图1-8 (ζ=0.7)图1-9 (ζ=1)五、 误差分析1. 对一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当T=0.25 时, 1.3%%10075.074.0-75.0=⨯=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控制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PC三.1.2.3.4.5.6.一12二PC机一台,TD-ACC+(或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原理简述所谓校正就是指在使系统特性发生变化接方式,可分为:串馈回路之内采用的校测点之后和放1.原系统的结构框图及性能指标对应的模拟电路图2.期望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3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12PC(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2)(3)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且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2.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 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计算机及控制软件3.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四、实验内容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3. 控制器设计实验五、实验步骤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控制器效果,验证系统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动态性能。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频率特性。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实验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2)分析: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控制器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1.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如何设计和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我们需要调节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已经准备就绪。
这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计算机等。
3.2 连接系统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温度控制器,并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计算机。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3.3 设置初始参数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设置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将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设置为较小的值,微分时间设置为0。
3.4 开始实验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观察温度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3.5 调节参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通过增大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增大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可能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调节微分时间可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6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不断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并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的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性能指标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较大的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较大的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例环节可知⽐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个常数: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理论值。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µf (0.33µf ),利⽤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理论条件。
3、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if i o R RU U -=TS1CS R 1Z Z U U i i f i 0-=-=-=1TS K)s (R )s (C +-=K=R f /R 1,T=R f C,(1)保持K=R f /R 1=1不变,观测T= 0.1秒,0.01秒(既R 1=100K,C=1µf ,0.1µf )时的输出波形。
利⽤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T=0.01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 较⼩,所以读数时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保持T=R f C= 0.1s 不变,分别观测K=1,2时的输出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样本一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样本一【实验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样本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研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实验装置和仪器】:1. 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型号为XYZ-123。
2. 传感器:采用温度传感器,型号为ABC-456。
3. 执行器:采用电动阀门,型号为DEF-789。
4. 数据采集系统:采用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中,我们采用了PID控制器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具体原理如下:1. 比例控制(P):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按比例调节输出信号。
比例系数Kp决定了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
2. 积分控制(I):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积分,按比例调节输出信号。
积分时间常数Ti决定了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3. 微分控制(D):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速率,按比例调节输出信号。
微分时间常数Td决定了输出信号的响应速度。
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实验步骤】:1. 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被控对象上,并将输出信号接入PID控制器的输入端口。
2. 将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接入电动阀门,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3. 打开实验软件LabVIEW,建立数据采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长。
4. 设定所需的目标温度值,并将其输入PID控制器。
5.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并记录下实验开始时间。
6. 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每次采样的温度数值。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温度的偏差值,并将其输入PID控制器进行调整。
8. 持续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直至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9. 停止数据采集系统,并记录下实验结束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实验开始时间:2022年1月1日 10:00:002. 实验结束时间:2022年1月1日 11:00:003. 设定目标温度:40℃4. 实际温度波动范围:39.8℃ - 40.2℃5. 温度稳定时间:30分钟【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 实际温度波动范围在设定目标温度的可接受范围内,说明PID控制器对温度的控制较为准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评价: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实验名称: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二)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二、 实验内容:(一)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二)观测I 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三)观测II 型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单位抛物波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
三、实验原理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
其中G(S)为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其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
图4-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由图4-1求得)()()(11)(S R S H S G S E +=(1)由上式可知,系统的误差E(S)不仅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输入信号R(S)的形式和大小有关。
如果系统稳定,且误差的终值存在,则可用下列的终值定理求取系统的稳态误差:)(lim 0S SE e s ss →=(2)本实验就是研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
下面叙述0型、I 型、II 型系统对三种不同输入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ss e 。
1.0型二阶系统设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
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该系统对阶跃和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图4-2 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1)单位阶跃输入(sS R 1)(=)3112)1.01)(2.01()1.01)(2.01(lim 0=⨯+++++⨯=→S S S S S S e S ss2)单位斜坡输入(21)(s S R =) ∞=⨯+++++⨯=→2012)1.01)(2.01()1.01)(2.01(lim SS S S S S e S ss 上述结果表明0型系统只能跟踪阶跃输入,但有稳态误差存在,其计算公式为:Pss K R e +=10其中)()(lim 0S S H S G K p →≅,R 0为阶跃信号的幅值。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电子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课程编号:ME3121023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牢固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
能应用运算放大器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掌握系统性能指标同系统结构和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从事数据采集与调试的能力,为构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自动控制实验系统一套计算机(已安装虚拟测量软件---LABACT)一台椎体连接线18根实验一线性典型环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似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常用的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各类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时域关系及相应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熟悉各典型环节的参数(K、T)。
4、学会时域法测量典型环节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2、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记录各环节的输出波形,写出输入输出之间的时域数学关系。
3、在运算放大器上实现各环节的参数变化。
(三)、实验要求:1、仔细阅读自动控制实验装置布局图和计算机虚拟测量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2、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计算各典型环节的时域输出响应和相应参数(K、T)。
3、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5、输入阶跃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比例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域输出响应:2.惯性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3.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4.比例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5.比例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原理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Arduino UNO开发板2.电机驱动模块3.直流电机4.旋转角度传感器5.杜邦线6.电源适配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 将Arduino UNO开发板与电机驱动模块、旋转角度传感器和直流电机进行连接。
2. 编写Arduino代码,设置电机的控制逻辑和旋转角度的反馈机制。
3. 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 UNO开发板。
4.将电源适配器连接至系统,确保实验装置正常供电。
5.启动实验系统并观察电机的转动情况。
6.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实际目标角度的差异,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设置了电机的目标转动角度为90度,待实验系统运行后,我们发现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1.电机驱动模块的响应速度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电机在到达目标角度时出现一定的误差。
2.旋转角度传感器的精度有限,无法完全准确地测量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
这也是导致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动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际系统与理论预期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和旋转角度传感器等因素引起。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
实验的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课程编号: ME3121023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牢固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
能应用运算放大器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掌握系统性能指标同系统结构和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从事数据采集与调试的能力,为构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自动控制实验系统一套计算机(已安装虚拟测量软件---LABACT)一台椎体连接线18根实验一线性典型环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似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常用的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各类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时域关系及相应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熟悉各典型环节的参数(K、T)。
4、学会时域法测量典型环节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2、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记录各环节的输出波形,写出输入输出之间的时域数学关系。
3、在运算放大器上实现各环节的参数变化。
(三)、实验要求:1、仔细阅读自动控制实验装置布局图和计算机虚拟测量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2、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计算各典型环节的时域输出响应和相应参数(K、T)。
3、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5、输入阶跃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比例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域输出响应:2.惯性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3.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4.比例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5.比例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2、测量输入和输出波形图。
3、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中。
(六)、讨论与思考1、写出各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2、根据所描述的各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你能否用电学、力学、热力学和机械学等学科中的知识设计出相应的系统?请举例说明,并画出原理图。
3、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的时域动态性能研究;(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原理图所示相应参数,写出系统的开环,闭环传递函数。
计算ξ、ωn、t r、t s、t p、σ%、等理论值,并绘制单位阶跃信号下的输出响应理论波形。
2、自己设计实验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预习内容:(1) 二阶系统时域实验参数计算:(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2、测量时域响应波形和数据。
3、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中。
(八)、思考题:1、在本实验中,系统能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此时电阻值R的取值范围?2、在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你能否通过改变其它元器件参数,使系统变得稳定?改哪些参数?如何改?请分别列出,并加以分析。
3、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实验三系统时域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深入掌握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关系。
2、掌握高阶系统性能指标的估算方法及开环零、极点同闭环零、极点的关系。
3、能运用根轨迹分析法由开环零极点的位置确定闭环零极点的位置。
(二)、实验内容:1、运用根轨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明确闭环零、极点的分布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原理图所示相应参数,计算理论值并绘制根轨图,用试探法确定主导极点的大致位置。
2、用Routh稳定判据,求出系统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时的K值范围和R的取值。
3、画出输入输出的理论波形(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
(四)、实验原理:1、根轨迹:当K由0→∞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城根轨迹,不仅直观的表示了K 变化时间闭环特征根的变化,还给出了参数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分布的影响。
可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确定系统的品质。
稳定性:根轨迹若越过虚轴进入s右半平面,与虚轴交点的k即为临界增益。
稳态性能:根据坐标原点的根数,确定系统的型别,同时可以确定对应的静态误差系数。
预习内容:(1) 三阶系统时域实验参数计算和根轨迹图:(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2、测量时域响应波形和相应参数。
3、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中。
(八)、思考题:1、系统的性能指标不理想时,如何改变系统零、极点的位置使系统性能指标得到改善?在实际中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改变系统零、极点的位置?请说明理由。
2、在本实验中,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增加零点,而是通过改变其它零、极点的位置,能否使系统稳定?如果可以,如何改变?如果不能,为什么?3、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4、利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图。
实验四二阶系统的性能频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参数的关系。
2、掌握系统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研究二阶系统频率特性与系统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二阶系统的频域动态性能研究;(三)、实验要求:1、自己设计实验参数。
2、根据原理图所示相应参数,计算理论值M P、ωp、ωB等理论值,并绘制幅频、相频和幅相特性图.(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预习内容:(1)、二阶系统的频域实验参数计算:(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2、测量频域伯德图和奈奎斯特图。
3、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中。
(七)、记录实验实测图形:(八)、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有何心得体会,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何改进意见?2、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3、利用MATLAB绘制波德图。
实验五 校正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校正的两种基本方法的原理。
2、深入理解开环零、极点对闭环系统性能的影响关系。
3、加深理解串联校正(微分、积分、复合校正)和并联校正的特点,学会正确选择校正装置。
(二)、实验内容:1、对与一个不稳定系统,分别储存加入导前网络、滞后网络、滞后-导前网络进行校正,然后比较其优劣性。
(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原理图所示相应参数,写出原系统及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
2、分析讨论三种串联校正网络使用场合和优缺点。
(四)、实验原理:1、 导前网络 : ()()()()S C R R S C R R R R R R R S G 4132324321*1)(+⎥⎦⎤⎢⎣⎡⎪⎪⎭⎫ ⎝⎛++++=2、 滞后网络:()()()()S C R R S C R R R R R R S G 313232321*1)(+⎥⎦⎤⎢⎣⎡⎪⎪⎭⎫ ⎝⎛+++=3、滞后-导前网络:)1)(1()1)(1()(2132ST ST S S Ks G ++++=ττ其中:1532R R R R K ++=131C R T = 642542R R CR R T +=5323522)(R R R R R R +++=τ 253C R =τ(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六)、讨论与思考1、 比较相角超前校正网络与相角滞后校正网络(从目的、效果、优点、缺点、适用场合、不适用场合等几方面进行比较)?2、 自行设计用作校正控制器的实用放大电路(PD 、 PI 、PID )。
实验六非线性典型环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似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常用的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各类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时域关系。
4、学会时域法测量典型环节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运算放大器构成饱和、继电器、死区、空回(可选做)非线性典型环节。
2、输入在+ 5 ~ - 5伏之间可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并计算相关参数。
2、、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继电器特性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输出Uo2、饱和特性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比例系数(斜率):输出Uo3、死区特性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死区值:输出Uo4、空回(磁滞回线)特性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输出Uo(八)、思考题:1、根据所描述的各非线性典型环节,你能否用电学、力学、热力学和机械学等学科中的知识设计出相应的系统?请举例说明,并画出原理图。
2、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实验七非线性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相平面法)。
2、了解控制系统存在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用相平面法分析继电型非线性系统的阶跃响应和稳态误差。
(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结构图的相应参数计算在阶跃信号作用下误差e(t)的相轨迹。
2、画出相平面图及在不同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相轨迹和输出波形。
(四)、实验原理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是状态空间分析法在二维空间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它是一种不用求解方程,而用图解法给出X1 = e, X2 =的相平面图。
由相平面图就能清楚地知道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程度。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2、测量时域响应波形和相应参数。
3、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中。
(六)、记录实测波形:(七)、思考题: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