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ec7f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8.png)
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并自动完成各种数据处理任务的电子设备,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2.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部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的存储方式:计算机的存储方式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4. 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方式: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方式表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二进制数来进行处理和存储。
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2. 常见的操作系统: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3.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等。
4.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
5. 进程调度算法: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等。
三、计算机网络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等。
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的唯一地址,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4.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规则,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5.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标准模型,由七层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四、数据库1. 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
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9fcf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e.png)
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要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于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非常重要。
2. 数据表示与存储: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化数据,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以及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方式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具有指导意义。
3. 计算机网络:网络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以及网络协议等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和使用网络技术。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
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对于设计和实现高效的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各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如递归、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等,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数据库与SQL1. 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如数据库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对于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SQL语言: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是访问和操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的查询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可以高效地管理和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四、操作系统与软件工程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bef23383c4bb4cf7ecd114.png)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1.第一代:1946年—50年代中,电子管时代,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第二代:50年代中—60年代中,晶体管时代,使用操作系统,出现Fortran、COBOL、ALGOL 高级语言。
3.第三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使用了磁盘。
4.第四代:70年代初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开始引入光盘、优盘。
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机精确度高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力4.有自动控制能力5.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2.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功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5.人工智能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1.2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收信者事先不知道的报道,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并再生信息的一类技术。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革命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四次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二进制只有0、1逢二进一2.八进制3.十六进制B—二进制D—十进制O—八进制H—十六进制4.不同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5.西文字符的编码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西文字符编码:ASCII和EBCDIC码(IBM大型机用)普通采用的是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为8个二进制位,最高位为0,共有128个字符EBCDIC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256个字符6.汉字编码(1)国标码GB2312-80国标码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字符,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顺序排列,所有汉字和字符组成一个94行(区号)和94列(位)的矩阵,第一个字对应的行号和列号合起来叫区位码。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4796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c.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的学科。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信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1. 硬件: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物理设备的总和,包括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网络设备等。
硬件是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为软件运行提供支持。
2. 软件: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程序和数据的总和。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负责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
应用软件则用于解决特定问题,如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等。
3. 网络:网络是信息传输的载体,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高效地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 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
数据是信息技术处理的对象,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办公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办公事务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2. 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3.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4. 医疗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5. 军事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军事指挥、作战和保障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6. 智能家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ec3afb3d1f34693daef3e43.png)
1
2
3
4
小石头
算筹
算盘
计算尺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机械计算机就是由一些机械部件,如齿轮、杆、轴等来构成的计算机。机械计算机 的发展历程中有5位代表人物,达芬奇、什卡尔、帕斯卡、莱布尼兹、巴贝奇。达芬奇 曾经设计了加法器,但最终未能实现。德国人什卡尔1623年发明了计算器,但遗憾的 是,当计算机快研制成功的时候毁于大火。帕斯卡1642年发明了加法器,利用一个有 10个齿的齿轮表示1位数字,几个齿轮并排起来表示一个数,通过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关 系来表示数的进位,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加法器。莱布尼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 家、哲学家,在1674年发明了能直接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器。以前数学用表是人工手 动计算的,巴贝奇想使用机器计算而避免人工计算错误。
C O M P U T E R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慕课版
目录
CONTENTS
1.1
计算机的发展
1.2
1.3 1.4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科学思维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早期的计算工具有4种。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奠基期
探索奠基期主要的事件。
技术基础 的建立
理论基础 的建立
ABC计算 机
Colossus 计算机
ENIAC计 算机
、EDVAC 方案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https://img.taocdn.com/s3/m/8a4192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f.png)
第一篇计算机与网络基础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2.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内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2计算机内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4.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2)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表示方式,然后放入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把各种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是协调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工作;功能大致包括:数据隔离;数据缓冲;数据变换;记录外设与接口的工作状态,据此调整对外设与数据接口的指令;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联络控制;(5)总线:是一组公共信号线,能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的信息;其优点是,可减少计算机系统中信息传输线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使计算机系统便于实现模块化,从而提高计算机扩充内存容量及外部设备数量的灵活性;5.存储器为什么要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者各有何特点6.答: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价格这三个基本性能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存储容量应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存储速度应尽量与CPU匹配,并支持输入/输出操作,价格要相对合理等;然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仅采用一种存储技术组成单一的存储器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解决方案是采用多级存储器系统,即把几种存储技术结合起来,缓解容量、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7.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8.答:TB太字节、GB吉字节、MB兆字节、KB千字节、B字节;关系如下:1TB=210GB=210MB=210KB=210B,即1KB=1024B;9.Cache的作用是什么答:在CPU与主存之间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目的是解决主存与CPU的速度匹配问题;随着CPU速度的提高,主存与CPU的速度差异越来越明显,其结果导致了快速的CPU 要插入等待状态,从而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速度;10.给出几种常用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并说明其主要功能;答:输入设备:键盘,可输入字符等数据和程序;鼠标,可用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移动位置,并向主机输入用户所选中的某个图形位置点;扫描仪,利用光电扫描原理将图形图像转换成像素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输出设备:显示器,利用模拟电路来控制图像的显示;打印机,以点阵的形式组成字符和各种图形,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打印在纸上;音箱,通常与计算机内的声卡相连,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信号的振动,再形成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11.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哪两种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目前最为流行的接口形式是什么答: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串行接口是一位一位依次传送数据,其特点是传输稳定、可靠、传输距离长,但传输速率较低;并行接口可以向外设同时传送一个字节或多个字节,通常用在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场合;目前最为流行的接口形式是USB接口,支持外设多,独立供电,即插即用;12.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答:采用二进制的信息表示方法依赖于计算机内硬件电路的状态;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很多,假如采用十进制,要制造具有10种稳定状态的物理电路是十分困难的;13.请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14.请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5.简述汉字在计算机中处理的过程;答:汉字通常通过汉字输入码,并借助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内,再由汉字系统的输入管理模块进行查表或计算,将输入码外码转换成机器内码存入计算机存储器中;当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汉字需要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输出时,要借助汉字机内码在字模库中找出汉字的字型码;16.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各有什么主要功能试说出几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名称;答:系统软件:指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以及扩大计算机功能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各种程序集合,通常分为操作系统层详见P27和实用工具层,如Windows xp 操作系统、C语言、Basic等;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通常由计算机用户或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发,如WORD、IE、EXCEL等;1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常可分为哪几类18.答:计算机网络是由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经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可按连接后计算机分布的地域不同分为:广域网覆盖范围数十公里以上城域网处于广域和局域之间,如一个城市的范围局域网较小范围;19.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通信线路和节点间的几何排序,并用来表示网络的整体结构,反映各个模块的结构关系;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城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双总线型;双环型;广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不规则的网状结构;因特网可以视为树型结构;20.计算机网络互连需要哪些硬件它们各有什么功能21.答:1中继器;放大或再生在传输中衰减的信号,以最大限度地扩充媒介的有效长度;2网桥;是一种存储转发设备,一般用于相同类型的网络互连;3路由器;可以把具有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主要功能有路径寻找和选择,能根据网络拥塞状况自动选择合适传输路线;4网关;除具有路由器全部功能外,还能完成异种网络之间不同协议的转换;5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接口电路,功能是实现网络数据格式与计算机数据格式的转换,网络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等;6集线器;是一个具有多个连接端口的公共连接器,通常连接具有相同结构的网络节点,其主要作用是信号再生转发;7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除具备集线器功能外,还有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功能;8调制解调器;实现模拟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互相转换,功能主要有数据传输、传真、语言等;22.服务器与工作站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23.答:服务器是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通常采用一台高档的微机作为服务器,它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网络通信,并按工作站提出的请求,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工作站是网络用户入网操作的节点,既可以向网络系统请求服务和访问资源,进行通信,又可以离开网络单机工作;24.什么是网络协议常用的网络协议有哪些25.答: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的规则或标准,称为网络协议;常用的协议有:TCP协议:工作在传输层,提供可靠的基于连接的服务,实现两个端点之间可靠的数据传送,并提供端到端的差错处理与流量控制;FTP协议:工作于应用层,传输文件; 第二篇Windows XP思考题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2.答: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结构中处于硬件裸机与软件系统之间的层次上,它不仅管理位于内层的硬件资源,而且管理和协调外层各种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应用环境;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它架起了互用和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裸机之间的桥梁,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以及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将硬件细节与程序员或普通用户隔离开来,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度抽象而简洁的编程或操作界面;从系统角度看,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这个复杂系统的所有资源;3.简述在桌面上创建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图标的方法;答: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执行“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即可;或: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再右击这个快捷方式,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到桌面上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粘贴”即可;4.Windows窗口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5.答:1标题栏;显示窗口名称;右侧有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和关闭按钮;鼠标点击标题栏可以拖动窗口;2菜单栏;提供各项操作命令的集合;3工具栏;根据窗口不同功能排列的一些按钮形式的常用命令,简化用户的操作;4滚动条;当窗口无法显示全部信息时,可以实现窗口的上下或左右滚动;5常见任务区;显示出于当前窗口操作相关的一些任务及链接;6状态栏;显示当前的操作状态;6.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7.答:在用户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操作计算机,程序会自动执行,通常是亮度较低的静止图像或动画,目的是减少显示器受损害的程度;设置: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弹出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屏幕保护程序”标签,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等待时间、程序图像等,单击“设置”按钮还可以对屏幕保护程序的运行速度、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是否使用密码保护等参数进行设置;8.Windows中的菜单有几种分别简述执行这些菜单命令的操作方法;答:1快捷菜单;2下拉菜单;3级联菜单;所有快捷菜单都可以通过鼠标右键调出,快捷菜单中的命令会动态地随用户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当用户单击菜单栏中地某个菜单名后,会弹出相应的下拉菜单,下拉菜单中的黑色文字表示该命令处于可执行状态,淡灰色文字表示该命令暂时无法执行;下拉菜单中有的命令中有黑色的三角形标志,单击后会弹出级联菜单;9.分别说出默认状态下输入法之间切换、中英文输入状态切换以及添加新的汉字输入法的方法;答:默认状态下,按CTRL+SHIFT组合键即可实现输入法之间的切换,按CTRL+SPACE组合键可以在中英文输入状态切换,另外,用户也可以单击“语言栏”中的键盘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某种输入法;鼠标右击任务栏右侧“语言栏”中的键盘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在打开的“文字服务和输入语言”对话框中点击“添加”按钮,在“添加输入语言”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输入法,点击“确定”即可实现新输入法的添加;10.Windows XP中常用的两种文件系统类型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1.答:1FAT,即文件分配表,是用来记录文件所在位置的表格,它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定位而使这些数据变为可用;2NTFS,即NT文件系统,是建立在保护文件和目录数据基础上,NTFS能够节省存储资源,减少磁盘占有率,但它的兼容性不够好;12.什么是文件与文件夹文件的命名规则是什么13.答:文件是信息保存的单位,一个文件就是一些信息记录的有序集合;文件的命名规则:每个文件都要有唯一的名字,文件名由主名和扩展名构成,其格式是“主名.扩展名”,主名可为汉字形式,由用户自定义,扩展名一般表示文件类型;14.带下列扩展名的文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文件;15.分别描述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内容框中选定连续或不连续的多个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答:1选定连续的多个文件:先单击第一个文件,在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即可;2选定不连续的多个文件:先按住CTRL,然后逐个单击要选定的文件;16.已知文件在C盘中,但不知其具体位置,请给出查找该文件位置的操作步骤;答: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工具栏中“搜索”按钮,在打开的“搜索助理”对话框中单击“所有文件或文件夹”,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在“在这里寻找”框中,单击下拉列表选择C盘,然后单击“搜索”,在右侧的内容框呈现搜索结果;17.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如何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分别列举一种方法加以说明;答:在资源管理器右侧内容框中找到该文件,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或“剪切”或“删除”,然后打开要复制或移动到得位置,右击内容框空白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即可;18.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从回收站中恢复被删除的文件19.答:用于暂时保存被用户删除的对象,如果在按下SHIFT键的同时按下DEL,文件则会被彻底删除,不会到回收站中;打开回收站,找到要恢复的文件,右击该文件,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还原,该文件即恢复到删除前的位置;20.简述安装一台网络打印机的过程;答:1在“控制面板”窗口中选择“打印机和传真”类别,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添加打印机”选项,启动“添加打印机向导”对话框;2在对话框中,单击选择“网络打印机,或…”,单击“下一步”;321.简述安装和删除某个应用程序的基本过程;答:1安装:通常可直接运行安装盘上的或安装文件,根据提示逐步完成安装;也可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打开“添加/删除程序”窗口,单击“添加新程序”,单击“CD或软盘”,打开“安装应用程序向导”,根据提示逐步完成安装;安装前,系统通常会搜索硬盘上是否已有该程序,并检查硬盘空间是否满足安装需求,然后创建安装目录并复制文件;安装完毕后,会更新Windows XP配置文件并注册该应用程序的文件类型,通常还会创建桌面快捷方式,并在“开始”菜单中添加指向该程序的菜单;2删除:在“添加/删除程序”窗口中,单击选中要删除的程序,然后点击“更改/删除”按钮来完成删除;22.简述在Windows里进行网络配置的内容及方法;答:1安装网卡驱动,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新硬件”;2安装和配置通信协议,绝大多数是TCP/IP协议;23.常用的共享资源主要指哪些如何将它们设置为共享24.答:主要指文件夹、驱动器、打印机等;(1)文件夹或驱动器共享;单个文件不能共享,只能对文件夹或驱动器进行共享;在文件夹或驱动器盘符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共享和安全…”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夹”选项即可;选项“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表示允许用户在访问共享文件夹时执行添加或删除操作;(2)打印机共享;在安装打印机的计算机上,执行“开始—打印机和传真”命令,打开打印机设置窗口,在某个已安装的“打印机”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共享”选项,在打开的窗口中选中“共享这台打印机”,并输入共享名,点击确定即可;25.如果需要访问局域网中机器名为CAA上的共享资源,该如何操作答:执行“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CAA英文状态下输入后确定,如果CAA计算机部允许匿名访问,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显示出CAA共享的资源;第三篇信息安全思考题1.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有哪些答:1信息系统内部自身的脆弱性和缺陷;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留下的隐患:硬件隐患周围环境、设备故障;软件设计缺陷可能留下的安全漏洞;网络和通信协议的开放性带来的隐患信息窃密和泄漏;2信息系统外部的威胁和攻击;可分为偶发性与故意性;偶发性威胁是指那些不带预谋企图的威胁系统故障、操作失误;故意性威胁指带有明确意图的攻击包括内部管理不规范造成的系统安全失控和外部黑客攻击;2.信息的安全性包括哪两个方面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3.答:1信息的保密性;目的是防止信息被窃听;2信息的认证性;认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以防止有可能冒充发送者发布信息的情况出现;二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4.加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在发送端将数据变换成某种难以理解的形式,把信息隐藏起来,在接收端通过反变换解密恢复数据的原样;加密实际上就是使用数学方法重新组织数据;5.常用的认证技术有哪些答:1身份认证;基本方法有“基于秘密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如口令核对和“基于物理安全的身份认证方法”如指纹识别;2认证机构;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方式来认证时,通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来发布密钥;3内容的完整性验证;使用信息摘录技术,利用摘录算法形成与原报文密切相关且长度有限的摘录值,该摘录值与原始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先分隔摘录值,对报文执行相同的摘录算法,形成新的摘录值,然后比较两个摘录值,来判断报文是否在传送中被修改4数字签名;是对信息摘录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综合应用;前者保证数字签名与原报文的相关性,后者可确认数字签名与签发者之间的关系;6.什么是网络安全,它包含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哪些安全策略答:(1)操作系统层的安全;安全策略包括:用户口令的设置与保护、资源的访问控制权设置等;(2)用户层安全;防止冒充或抵赖行为,安全策略:涉及用户的识别、认证以及数字签名等;(3)应用层安全;既包括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设置和用户认证、数据加密与完整性确认,也包括对非法信息的过滤;(4)网络层路由器安全;主要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防护手段,并安排相应的入侵检测,也可以根据一些安全协议实施加密保护;(5)数据链路层安全;主要涉及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以及数据修改;7.防火墙具有哪些作用它是如何分类的各种类型防火墙的原理是什么答:作用:1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2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3可以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4可以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分类:1分组过滤式防火墙;常集成到路由器上,原理:满足预设条件的分组才能通过防火墙;2代理服务式防火墙;作用在应用层,原理:防火墙作为代理,代理外部的访问请求,代理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防止内外直接接触;3地址迁移式防火墙;8.数据库安全技术有哪些数据库的安全策略有哪些9.答:数据库安全技术有:1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2用户身份认证;3对数据库加密;数据库的安全策略最主要仍是存取控制策略,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1数据库存在安全策略;2数据库使用安全策略;10.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有哪些方法答:1自主访问控制;资源的所有者可以决定对资源的访问权;2强制访问控制;对资源的访问权不是由资源的所有者来决定,而是由系统的安全管理者来划分;3有限型访问控制;对用户和资源进一步区别,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指定的资源;4共享/独占访问控制;把资源分为“共享”和“独占”两种;11.计算机病毒具有哪些特征病毒按寄生方式分为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答:特征:1非授权可执行性;窃取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2隐蔽性;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引导扇区、坏簇扇区中,难以察觉;3传染性;能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4潜伏性;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潜伏起来,在不察觉时才传染;5表现性或破坏性;对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可触发性;一般有一个或几个触发条件,一旦满足即可激活病毒传染机制;按寄生方式分为:1引导型病毒寄生在磁盘引导区或主引导区;利用系统引导时不校验主引导区内容的缺陷,在引导系统的过程中侵入系统并驻留内存,监视系统运行以待机传染和破坏;2文件型病毒能够寄生在文件中的计算机病毒;3复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扩大了病毒的传染途径;12.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答: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侵入,并采取有效地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1)购置新机器、安装新系统时要进行病毒检测;(2)通过网络、外设与其他人交换数据时应进行检查;(3)重要数据文件要及时备份;(4)不要随便直接运行或者直接打开电子邮件中夹带的附件,不要随意下载软件,尤其是一些可执行文件和OFFICE文档;下载后应使用防毒软件检测;(5)在安装网络服务器时,建议将文件系统划分成多个文件卷,至少划分成操作系统、共享的应用程序卷和各个网络用户可以独占的用户数据卷,同时为各个卷分配不同的用户权限;(6)在网络服务器上必须安装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必要时还可以再网关、路由器上安装计算机病毒防火墙产品;第四篇文字处理---WORD思考题1.简述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作用;答:移动水平标尺上的标记可调整左右页边距、段落缩进量、表格列宽以及设置制表位等;垂直标尺可调整页的上下边距和表格的行高;2.请分别说明以下快捷键相对应的命令及功能;3.请分别说明以下常用工具栏中按钮相对应的命令及功能;4.请分别说明以下格式工具栏中按钮相对应的命令及功能;5.简述“保存”命令与“另存为”命令的区别;如果将文档另存为文件,应如何操作6.答:如果是新文档的第一次保存,将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用户指定保存文档的文件名以及文件的保存位置;如果是已存在的文件,WORD自动将它以原文件名保存,不再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果要将已有的文档以新的文件名保存到其他驱动器或文件夹中,可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7.如果要实现在文档中插入符号“×”,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答:1执行“插入—符号”命令,或在插入点右击鼠标并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符号”命令,在打开的符号对话框中找到该符号,点击确定即插入;2在智能ABC输入法下,点击语言栏上的智能ABC功能菜单按钮,鼠标点击快捷菜单中的“软键盘”,在级联菜单中选择数学符号,在打开的软键盘中选择该符号键即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6c23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b.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等组成部分。
其中,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硬盘用于永久存储信息,主板则承载和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网络协议是保证计算机之间通信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的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OS等。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各种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四、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相关数据的集合。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库设计、建立和查询是数据库使用的关键技能,能够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效率。
五、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向计算机传达指令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Python、Java、C++、JavaScript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对于从事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尤为重要。
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网络安全等技术手段。
此外,合规和法规对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过程和方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则是指海量、高速、多样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免费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59477ee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a.png)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2.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含义)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D.记忆性强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通信与网络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光计算机2、生物计算机3、量子计算机5.常用的数制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1044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包括内存(RAM)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显示器,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总线:传输数据和指令的电子通道。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播放器。
-开发工具:用于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程序,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译器。
3.网络基础-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网络拓扑: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连接方式的结构,例如总线、环形、星形和网状拓扑。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4.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位(0和1)来表示和存储数据,例如使用二进制表示整数和字符。
-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 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以支持预测和决策-making。
5.网站和互联网- 网站开发: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创建网页。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包括在线购物、支付和电子市场。
-引擎优化(SEO):优化网站以提高在引擎中的排名,从而增加网站的可见性和流量。
总结:。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考题与解析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考题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981524bb68a98271fefa96.png)
第1单元测验-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1单选(2分)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预报方法会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 A )。
A.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和过程控制C.数据处理和辅助设计D.科学计算与辅助设计2单选(2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 C )。
A.中国B.英国C.美国1946.2.14D.日本# 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
参与研发的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
随后,由总参张效祥教授领导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每秒1万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干有金怡濂,苏东庄,刘锡刚,姚锡珊,周锡令等人。
其中,磁心存储器是计算所副研究员范新弼和七机部黄玉珩高级工程师领导完成的。
在104机上建立的、由仲萃豪和董韫美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编译系统,则在1961年试验成功(Fortran型)。
3单选(2分)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D )。
A.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器件计算机B.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C.手摇机械计算机, 电动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D.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小、中规模集成,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4单选(2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C )。
A.继电器B.晶体管C.电子管D.光电管#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5单选(2分)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B.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C.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二进制数据(高低电平)的形式D.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模拟信息:模拟环境是通过使用由移动电话公司所提供的WAP手机模拟器来实现WML浏览。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1-4小节)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1-4小节)](https://img.taocdn.com/s3/m/707ead340066f5335a8121c4.png)
第七章 热菜的配菜
《烹调技术》
第 7 页,共 15 页
授课主要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
(二)熟悉菜肴名称及制作特点 (三)既要精通刀工又要了解烹调的全过程 (四)要掌握菜肴的质量标准及净料标准 1、熟悉和掌握原料的出成率 2、确定菜肴的主配料质量、数量和成本 3、根据毛利幅度,来确定菜肴毛利率和售价 4、制定菜肴规格质量成本单——标准化菜谱 5、主配料分别放置 6、必须注意营养组成 7、必须有一定的审美感 8、必须推陈出新,研发新的菜肴品种 三、排菜 排菜是根据消费习惯,按照上菜顺序将配好的原料,排于厨 台之上,并将合乎菜肴的器皿放在适当位置的一项工作。帮助厨 师迅速而顺利地进行工作,以防出菜顺序颠倒,发生混乱。这个 岗位粤厨亦称之为“打荷”。 排菜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酒肴与饭肴 一般就餐情况大多先喝酒后吃饭,故应先出酒菜,接着排饭 看,最后端出汤类,不能颠倒顺序。 2、区别菜肴烹调时间的长短 为使出菜连贯,应先将烹调上需时较长的菜肴备妥,让厨师 先入锅烹调。而烹调时间较短的菜肴可稍为延后。 3、区别普通菜与紧急菜 普通菜是指平常提供的菜肴,紧急菜是因客人有急事,而须 赶时间所作的菜肴。为配合宾客赶时间,排菜者应优先照顾紧急 菜先上。如遇添菜或漏菜,也必须及早出菜。 4、区别调味的浓淡 味浓指顾客要求辣、酸、甜、咸等偏重,味淡指口味要求偏 淡。或者是顾客因本身病理原因而要求限制动物性油脂、盐或糖 等调味料的菜肴。排菜时应严加区分,以符合顾客的要求。 5、区别小吃、团体菜与桌菜 琐碎的小吃应考虑顾客的要求、饮食的习惯、烹调的快慢, 而妥善安排上菜的时间。 团体菜或单桌菜, 应照菜单, 依序出菜。 在决定烹调的顺序时,注意避免于同一时间出菜。要始终让客人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d4df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0.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来传播、存储、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计算;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2.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的非物质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控制和调度程序的运行;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一种语言。
二、网络技术1.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网络有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不同的类型。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城域网是连接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是连接在较广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可跨越城市、国家甚至跨越国际。
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其相关设备、数据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泄露、破坏等威胁的技术和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病毒、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
为确保网络安全,可以采取诸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密技术等措施。
三、数据库管理1.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是指存储数据的集合,可以通过各种操作来管理和查询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常见的DBMS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关系进行组织,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9ff11e19e8b8f67d1cb90b.png)
大学电脑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比特〔bit, binary 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电脑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表示。
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
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电脑网络中常使用10的幂次作单位。
2.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照每一位的权值依次展开即可。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除以逆序取余法,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乘以顺序取整法。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高位加零补足;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低位加零补足。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每个数字均用等值的二进制数代换即可。
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与上述过程相似,每三位代换即可。
3.一个数字或西文字符占据1个比特即8位二进制,无符号整数取值范围是[0, 255(28-1)]。
n个二进位表示的带符号证书的取值范围是[-2n-1+1, +2n-1-1]。
带符号整数的8位二进制中必须留最高为作为符号位,0表示“+”,1表示“-”。
原码和补码:原码即数值在电脑中的二进位表示形式,补码的正数表示与原码相同,但负数表示保持最高符号位1不变,其余部分全部取反后加1即可。
定点数和浮点数:定点数指电脑存储中小数点固定的数字〔整数和纯小数〕,浮点数指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的数字〔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实数〕。
一般地,电脑中实数也叫做“浮点数”,而整数叫做“定点数”。
4.ASCII码: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数编码,同时最高位保持为0,故每位ASCII码占据1个字节空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931c9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4.png)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商业活 动,包括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等。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率,包括在线教育、数字化校园等。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包括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 。
05
CATALOGUE
信息安全基础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的硬件设备。
它分为两种类型:内存和外存。内存是 直接由中央处理器访问的高速存储器, 而外存则包括硬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
和光盘驱动器等较慢的存储设备。
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对计算机的性能有 很大影响。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 世界进行通信的桥梁。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 摸屏、扫描仪和摄像头等,它 们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工业自动化 、医疗卫生信息化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和服务水平,包括办公自动化、在线办事服务等。
工业自动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自动控制
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 程、交通管制等领域 进行实时控制和调度 。
辅助设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 设计和仿真,提高设 计效率和精度。
人工智能
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实现机器学习、语 音识别、图像处理等 功能。
02
CATALOGUE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机箱
主机箱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容纳和保护计算机的主要组件,如中央处 理器、内存、硬盘驱动器等。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 、音响等,它们将计算机处理 后的信息输出到外部世界。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c2b60fba1aa8114431d91e.png)
2.汉字码
汉字编码主要包括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汉字内码、 汉字字型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地址码等。各种汉字码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4 计算机系统构成概述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 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也称硬设备,是指计 算机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是 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是指程序系统,是 发挥机器硬件功能的关键。硬件是软件建立和依 托的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
数制
基本术语:数制、权、基数
如十进制数1078按权展开为: 1078=1×103+0×102+7×101+8×100
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通常采用二进制来 计算和处理数据。二进制数的基数为2,由0、 1两个数字组成,逢二进一 。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按位展开求和法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整数除2求余,余 数倒排;小数乘2取整,结果正排。
指令是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是对机器进行程序控
制的最小单位,也称为机器语言的语句。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指示计
算机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指出参加操作的数本身 或操作数所在的地址。
操作码
操作数
1.3.3指令、指令系统、程序和源程序
计算机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全部指令就是这种计算
机的指令系统或称为指令集。 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指令系统一般是不同的,使用 某种计算机时,必须向计算机提供根据指令系统 编写的相应指令,这样计算机才能识别并执行它 们。 程序是为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计算机必须执行 的一系列指令的集合。 用户自己编制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1)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按位展开求和法)
例1-1: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 (100101)2 =1×25+0×24+0×23+1×22+0×21+1×20 =32+4+1=(37)10 简便方法:列出位权值表,将二进制数按位对齐,求出 1所对应的位权值的和,即为这个二进制数所对应的 十进制数。 例:将二进制数1100001转换成十进制数。 位权值表: 128 64 32 16 8 4 2 1 二进制数: 0 1 1 0 0 0 0 1 求和:64+32+1=97 即(1100001)2=(97)10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eafc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9.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①电子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②计算机的分类②.1 超级计算机②.2 大型计算机②.3 小型计算机②.4 微型计算机1.2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①.1 中央处理器①.2 存储器①.3 输入设备①.4 输出设备①.5 控制部件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②.1 运算运行过程②.2 数据存储与读取过程②.3 输入输出过程2.计算机网络基础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①计算机网络的定义②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③互联网与因特网的概念2.2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与网络协议①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②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功能③常用的网络协议③.1 TCP/IP协议族③.2 HTTP协议③.3 FTP协议③.4 DNS协议2.3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①网络设备的分类与作用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②.1 总线拓扑②.2 星型拓扑②.3 环型拓扑②.4 树状拓扑2.4 网络安全与管理①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②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③网络管理的任务与方法3.数据库基础知识3.1 数据库的定义与分类①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②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3.2 数据库的结构与组成①数据库的逻辑结构3.①表(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3.②实体与属性的概念3.③主键与外键的作用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3.①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的作用 3.②数据库索引的定义与作用3.3 SQL语言与数据库操作①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与语法规则②常用的SQL命令3.①数据查询与过滤3.②数据插入、更新与删除3.③数据表的创建与修改3.④数据表的关联与连接4.软件开发基础知识4.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模型①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定义与阶段②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4.①瀑布模型4.②敏捷开发模型4.③迭代开发模型4.2 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①常见的编程语言与特点②常用的开发工具与集成开发环境4.3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①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与技术③软件质量保证与改进附件:1.项目计划表2.数据库设计文档3.网络拓扑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表演等。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后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后练习题100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075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f.png)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后练习题100道1、以下属于操作系统的是(D)。
A.EXCELB.WPSC.ADSLD.LINUX2、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度,主要决定于(A)。
A.基本字长B.计算机速度C.内存容量D.外存容量3、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D)。
A.CATB.CAIC.CAMD.CAD4、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A)。
A.计算机的字长B.微机型号C.内存容量D.运算速度5、下列哪个键是回车键(A)。
A.ENTERB.CTRLC.ALTD.SPACE6、ROM的含义是(D)。
A.软盘B.中央处理器C.随机存储器D.只读存储器7、已知英文字母m的ASCII码值为6DH,那么字母q的ASCII码值是(C)。
A.6FHB.70HC.71HD.72H8、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部件是(D)。
A.光盘B.软盘C.硬盘D.内存9、计算机病毒是指(D)。
A.被破坏的程序B.带细菌的磁盘C.已损坏的磁盘D.具有破坏性的特制程序10、微软公司的创始人(C)。
A.马丁B.冯诺-依曼C.比尔-盖茨D.贝尔11、计算机的主频即计算机的时钟频率,较高的主频用吉赫来表示。
其英文缩略语为(C)。
A.MIPSB.MHzC.GHzD.GDP12、你可以通过(C)发布信息.了解信息,也可以即时与他人聊天。
它就象一块巨大的公共广告栏,你可以随便张贴,也可看他人的广告,它就像一个公共的聊天室,你可以与大家同时聊天,也可以找一个人单独交谈。
A.IP地址B.WEBC.BBSD.FTP13、关于汉字编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同一汉字用不同的输入法输入时,其机内码是不相同的B.同一个汉字的输入码的长度随输入方法不同而不同C.一个汉字的区位码与它的国标码是相同的,且均为2字节D.不同汉字的机内码的长度是不相同的14、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A)。
A.CPU、存储器、I/O设备B.电源、打印机、主机C.硬件、软件、固件D.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15、RAM具有的特点是(D)。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最新整理)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294ff387c24028905fc373.png)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年代为1946年,名称为ENIAC。
✧三个阶段:✓近代计算机阶段。
✓大型计算机阶段。
✓微型机网络阶段。
●计算机的特点(A)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的应用(A)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辅助系统●计算机病毒(B)✧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点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以及攻击性。
✧计算机病毒(定义)能够自身复制自身,并以其他程序为宿主的可执行的代码。
(病毒是程序)✧计算机病毒的根本特征是传染性。
●使用计算机的基本道德和法规(A)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不应该有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4日,我国政府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2年9月25日,我国开始执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A) P195-对信息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信息载体的可变换性✧信息与相关概念1.信息与数据数据与信息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两个术语。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概念的一组文字、数字或符号。
2.信息与信号信息通过信号来传递。
信号是信息的携带者,但并不是信息本身。
3.信息与消息信息是消息的内核,信息是能给人带来新知识的消息。
4.信息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毛坯”,是现象与知识的中介。
信息经过科学的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积聚,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
●三大资源(三大要素)(A)✧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物质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
能量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概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计算机发展史。
2.计算机文化、信息社会的特征。
3.对网络有初步认识。
熟悉: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掌握:1.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信息和数据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3.信息素养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讲述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及趋势;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介绍信息素养、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保护及我国的现状。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趋势及应用领域。
2.信息技术概念、应用领域。
3.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
难点:1.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四.教案正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文化形态已形成,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也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展望1.1.1近代计算机发展史中国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
公元600年左右,我国出现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17世纪欧洲出现计算尺和机械式计算机。
19世纪英国数学家巴贝齐(1792-1871)提出通用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被世人公认为是“计算机之父”。
20世纪由于电器元件 的发展,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1.1.2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现代计算机是指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
程序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有限指令序列......。
解决不同的问题只需要执行不同的程序即可,因此它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在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布尔(1824 -1898)创立了布尔代数。
1937年英国数学家图灵(1912 -1954)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的模型。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公认的“大型计算机”。
体积:90立方米;重量:30 吨;占地:170 平方米;耗电:140 千瓦;使用器件:188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500个电容,6000个开关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500次乘法/秒,100次除法/秒.存储容量: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自从ENIAC 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换代是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硬件)的更新为标志..的。
1.1.3按处理对象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模混合计算机。
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规模..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1.1.4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是以微型计算机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 ...的更新作为发展的标志..。
(1971年Intel 公司设计第一台微机)。
第一代微机:4-8位微机;第二代微机:16位微机;第三代微机:32位微机;第四代微机:64位微机1.1.5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非冯·诺依曼理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程序存储和控制”原理表现在“集中顺序控制”方面的串行机制,这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性能的瓶颈。
限制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发展高速度持续下去。
研制基于新理论(非冯·诺依曼理论)的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2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1.2.1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新的生产力,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信息化就是全面发展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效率和创造能力,使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1.信息和数据信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运动状态,运动过程与规律的描述。
数据:是由一组物理或符号组成,含有某种或某些信息的序列。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得/传输/处理/控制和综合应用的技术,是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高新技术。
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通信技术:是快速、准确传递与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信息检测、信息变换、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及其信息控制等技术。
通信技术总是信息技术的先导。
3.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是构成世界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之一。
从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4.信息技术的应用工厂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家庭自动化技术:家庭信息系统、家庭生活系统5.发展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使全球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引发了“第四次产业革命”。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乐趣,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工业社会那种极端的社会化生活,逐步演变为信息社会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个性化生活。
1.2.2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常用软件的操作4.能够了解计算机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1.3计算机应用1.3.1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教学..........、计算机模拟.....。
1.3.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1.单主机模式:大型机被当作主机,许多终端用户共享主机的CPU 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2.客户-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 ):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rowser/Server ):最主要的优点是客户端软件的易用性,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客户机 服务器提出请求提供服务B/S模式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为静态Web技术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8)为动态Web访问技术第三阶段:除上一阶段的应用外,还具备电子商务、协同工作和事务处理。
新一代的B/S模式:将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具有实时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的协同事物处理功能和浏览三维动画、超媒体技术的功能。
1.4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保护1.4.1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已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定义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内涵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1998年制定的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为:(1)有效/高效的获取信息(2)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3)精确/创造性的使用信息(4)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力争在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的更好(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积极的参加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3.信息素养内容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品质、信息能力。
1.4.2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权,知识所有权,又被称为“精神产权”,“智力成果权”。
知识产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给出了八类规定。
2.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978我国基本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订了多部相关法律,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现实。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3.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软件是脑力劳动的创造性产物,是一种商品。
软件盗版的严重危害。
中国颁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
软件和其他的著作一样,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提高全体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软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内容:软件的著作权、软件中包含的专利权和营业秘密所有权、软件商标专用权。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于1991年6月颁布,于199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共分为5章40条。
1.4.3增强信息素养,培养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素养1.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
2.应从自我做起,不从事各种侵权行为。
不越权访问、窃听、攻击他人系统,不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及各种恶意程序。
在网上,不能发布无根据的消息,更不能阅读、复制、传播、制作妨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的有关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也不要模仿“黑客”行为。
3.对用户的要求(1)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爱惜设备(2)禁止私自拷出有版权保护的文件(3)禁止制作、传播病毒和黄色信息(4)禁止侵入网络管理员帐号(5)禁止盗用他人帐号,或与他人共用帐号(6)保护好自己的帐号,经常更换口令【课堂小结】这节课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及趋势;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介绍信息素养、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保护及我国的现状。
【实验】实验内容: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实验》P1 实验1.1。
【思考题、作业】(1)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2)现代计算机是如何进行分类的?(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2.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2微机硬件组成(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1.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功能。
2.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3.存储器的种类、地址、存储容量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