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武平县客家文化调查.
龙岩市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龙岩市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李崧;曹阳;徐维群;徐初佐;胡昇平;张丽明【摘要】龙岩市的客家文化资源品种齐全特色鲜明,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界定不清楚、文化产业创意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必须梳理好龙岩各县客家文化特色项目,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产业布局,按照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的战略思路来推动、提升龙岩市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客家文化资源;客家文化产业;龙岩市【作者】李崧;曹阳;徐维群;徐初佐;胡昇平;张丽明【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龙岩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独特的客家祖地特色文化,在海内外客家区域具有重要影响。
[1]1客家文化资源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并且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资源品牌。
客家文化产业是龙岩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朝阳产业,推动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是落实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区域发展,加强两岸合作,完成扶贫攻坚使命的有效途径。
2015年9月至12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到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等五个客家县进行调研,从龙岩市客家文化资源分析、龙岩客家文化产业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龙岩客家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
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前提,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形态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龙岩市客家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寻找其差异性与特性,才能更好地探索客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模式,从而提高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龙岩市客家文化资源呈现出传统古老、丰富多样、特点鲜明、保护较好等特点,把龙岩客家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特色资源作以下分类,见表1。
我的家乡武平县
夜幕降临后的美丽夜景
夜幕下,将军广场的音乐喷泉通过美妙的音乐旋律、绚丽的灯光同步结合而产生千变万 化的水景,声、光、色、形俱美,如舞台上的表演激起人们沉思雀跃的情绪。引来群众 和好奇的孩子,孩子还可以和旁边的水柱互动,成为大家晚上的好去处。
石板放置在不深的水中,水中零星 布置水生植物,时不时的游过鱼儿。 让游玩更具乐趣,不至单调。旁边 布置假山,假山上种植植物,布置 洞穴。成为孩子攀援、嬉戏的好场 所。但是靠河一侧的护栏做的不好, 是一安全隐患。
中山古街
大阳桥,大阳桥始建年代不详, 座落于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大阳 村,清康熙辛未年(1691)武举 李应才、李绅重建。大阳桥二墩 三孔,石砌桥墩,用上二层枕木 纵横叠放支撑桥面。木构梁架廊 屋,两端为单檐歇三顶高出屋面。 墙面宽4米,长39米
朱元璋将全国 180 万军队就这样编入各个卫所之中。现在的中山,成了武平千户所驻地,从此称为武所。中山姓氏 的第一次激增,朱元漳实在是功不可没。其时,这一带草寇造反,朱皇帝下令平乱。面面相觑的武官们个个脑满肠 肥身长膘,实在不愿再劳神奔波了。朱元璋脑门一转,唤人端来一大缸带毛的生猪肉,说是谁能当场吃下生毛猪肉 便免于出征。 18 个武官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咬咬牙关,毅然站出来茹毛饮血、须臾毛肉食完、 18 勇士正暗自庆 幸度得一劫,谁料高人头上有高人,人算怎如天子算,朱皇帝一道圣旨下:“食毛肉者,真虎将也,一律加封将军, 出征武平,违者斩。”这一下, 18 个武官肠子也要悔青了,只叹命里犯刀兵,由不得你也阿哥。 贾屋一村都是 18 将军之首贾辅的后裔,据说相公塅这个地名也是朝廷赐封的。距此不远还有相公山、相公寨、相 公塔,我不知道这些是否与贾辅和他的部下有关。到最后朱皇帝却下死令:出征军士就地屯垦。回望京城,京城远 在万水千山外,再也无缘,从此年年月月,泪雨夜夜打湿五千游子的梦魂。只留下 35 个姓氏落籍武所,只留下令 人磋叹的一曲姓氏民族:“余危徐舒周富王,邱洪程邬叶夏陶,候毛贾董祝莫洛,敢吃毛肉真英豪。” 留下的还有至今中山特有的花灯戏。客家地区元宵闹花灯,一般只有 3 天,中山却是 7 天,从正月 13 一直闹到 19 ,“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 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百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 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当年添新丁的家庭满上灯油,一盏盏油灯燃起,旋转变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喝彩声里,面色配 红的木偶艺人从“全福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的酒令中逸出,钻入花灯下层的木偶戏台,拖腔拿调的古典戏文 便开台了。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竞达 10 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大闹花灯喜事多, 抹浆褙纸小心摹,转战窍妙有消息,龙灯马灯去穿梭,碗锣盆鼓并色板,打起大钹大铜锣,笙箫笛子同吹起,弹琴 唱曲两相和,”清康熙举人林宝树这段描述,正是中山花灯戏的形象写照。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清军在武所文明门外燃起了绝不文明的大火,文明门在火 光中坍塌,誓不降清的武所人四散奔逃。而早已埋伏在另七座城门外的清兵刀枪并举,一个个无辜的头颅西瓜般滚 落,血流成河,血腥味数月不散。除了壮着胆子从明晃晃的文明门突围的百姓。其余的几乎无一幸免。有的家族就 此消失了,有的家族只剩下乱尸堆中逃生的七岁男孩,有的家族甚至只剩下一个蠕动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成千上万 的无主尸骨后来被合葬一个大坟,坟上石碑大书:“万人缘”。这个石碑如今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成了那段血腥 历史的铁证。 惨烈的屠城,并没使中山的姓氏减少,相反,中山姓氏在屠城之后出现了第二次激增。也许因为这已是一座空城, 荒芜的土地急待开垦,平定之后,清政府广召流民来此开荒,一时,各地众多无家可归的流民蜂拥而来。一部分中 山的龙姓、朱姓便是从遥远的云南寻甸州迁来。龙姓始祖龙镇海是个参将,顺治 6 年奉调驻武所,部下随征而来, 云南的一批姓民便落籍中山了。
闽西客家地,廊桥韵味长——闽西古代廊桥调查
68撰文/温良卿廊桥,有屋桥、厝桥、风雨桥等多种称谓,是在桥面以上建有长廊式屋顶的桥梁形式。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市境内,现存古代廊桥70余座,笔者用了两年时间奔走乡野,搜集整理闽西廊桥资料,以期打开管窥闽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闽西廊桥的分布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建西部的龙岩市,下辖新罗区、永定区、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漳平市。
境内山岭起伏,溪流纵横,一座座廊桥星罗棋布,规模或大或小,年代或早或晚。
据调查,闽西古代廊桥总共有73座,其中新罗区4座、永定区7座、长汀县9座、连城县19座、上杭县21座、武平县6座、漳平市7座。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见表1)。
表1 闽西廊桥区域分布表新罗区永定区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漳平市总数数量47919216773占比5.5%9.6%12.3%26.0%28.8%8.2%9.6%100.0%闽西廊桥区域分布图 温良卿绘闽西廊桥的桥拱类别在闽西现存廊桥中,按廊桥的桥拱分类,有石拱廊桥、简支木平梁廊桥和伸臂木平梁廊桥。
其中石拱廊桥43座、简支木平梁廊桥15座、伸臂木平梁廊桥15座。
石拱廊桥。
顾名思义,在石拱桥上建造廊屋的桥梁,称为石拱廊桥。
建筑石拱廊桥,先用块石构件垒筑两岸的桥台,单孔桥的桥跨一般不大,如果是双孔及以上的桥梁,还要建造桥墩。
在桥台和桥墩之上,利用科学的力学原理砌筑挢拱,再以卵石或条石铺筑桥面,最后在桥面上建造木构桥屋。
石拱廊桥是闽西现存廊桥中最多的一个种类,有43座之多,占总数的59%,其中新罗区3座、永定区6座、长汀县4座、连城县7座、上杭县17座、武平县5座、漳平市1座。
红军桥,原名接龙桥,位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始建于明代。
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2.1米,宽7.1米,单孔石拱,矢高4.6米,拱跨5.4米,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桥屋,用柱25根,桥屋高4.4米。
分前桥后桥,前桥宽4.5米,为人行通道,后桥宽2.6米,原供牲畜通行。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对客家民俗的特点、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介绍和总结,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选择了客家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和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并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更好地了解客家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3. 客家民俗特点客家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保守性客家民俗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相对保持了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特点。
例如,在婚礼习俗方面,客家人通常秉持着严肃和庄重的态度,注重尊重和传统礼仪。
3.2. 集体性客家民俗强调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客家人常常会组织集体的庆祝仪式和活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联系。
3.3. 劳动性客家人民风勤劳朴实,劳动性是客家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农耕社会时期,客家人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劳动习俗和节日庆典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4. 传统习俗客家民俗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4.1. 婚礼习俗客家婚礼习俗具有独特的仪式和程序。
新郎要先送媒人,然后亲自前往新娘家拜访,进行过门的仪式。
在婚礼当天,还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娱乐活动,如拜堂、敬茶、宴请等。
4.2. 祭祀习俗客家人民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
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客家人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福。
祭祀活动中通常还伴随着歌舞和戏曲表演等民间艺术形式。
4.3. 传统节日客家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节、农历七月的鬼节、农历九月的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重要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人们交流、传承和欢庆的重要时刻。
龙岩市武平县客家文化调查
定光佛的根在大陆,源头在武平县岩前镇狮岩。
福州泉州僧人郑自严,法号“定光”,俗称定光大师、定光古佛。
从关于定光古佛的种种传说中可以了解到客家人追崇的定光古佛是褒扬诚实、惩戒谎言的神佛;是推崇扶老济幼、助人为乐的菩萨;是位褒奖好心人,却又不去满足贪心人的神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多元化的侵入,汪毅夫研究员通过考证,把定光古佛的佛法归纳为六个方面:祷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
如今的岩前狮岩供奉三尊定光古佛。
狮岩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
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
狮岩丰姿奇特,有着迷人的景观,洞内正中供奉定光大师佛像,两侧列有十八罗汉和四大金刚。
佛像面前原有一个椭圆石块,形似狮口含珠。
内洞分东南两洞。
东洞稍狭,有石凳嵌于崖壁;南洞窈窕通明,石室天成,可容数十人。
两洞甬道纵横,清泉滴滴(如今听不到清泉滴水声了),乳柱直立,石钟悬吊,显得神奇美观。
两洞均有出口,南洞出口可仰望蓝天,称为“通天第一洞”。
洞外崖壁上横刻“人世蓬壶”四个楷体字,字面约0.3平方米,笔力苍劲,系明万历年间武平县知县成敦睦书刻,近处有天然泉水湖,名为“蛟湖”,湖面宽广,不管久晴暴雨,湖水保持原量,清澈可鉴,山岩倒映,显得格外美观。
当地还十分受人敬仰的还有何仙姑,她一生修道,传说能知过去、未来。
她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人,身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共十四个皇帝,实属罕见。
何仙姑卒后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龟形右片丁山缝针星宿五度。
乡人敬慕,于南岩石洞右边建仙姑亭,塑金身祭祀,有病烦热者,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
可惜此亭在上世纪“文革”时被毁。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善男信女,自动募捐,在原址上再建仙姑亭一座,重塑金身,并将北宋年间用褐色花岗岩精美雕刻的“何大朗檀越主禄位”安放其中,父女同享鼎盛香火。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为祭祀始祖大郎公、黄氏一娘太婆、何仙姑的日子。
除当地何姓人氏外,还有广东、江西、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何氏后裔不远千里,驱车前来祭祀,热闹非凡。
推动龙岩客家文化 生态建设上新台阶
闽西日报/2011年/10月/15日/第001版推动龙岩客家文化生态建设上新台阶省政协“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视察团来我市视察记者刘玉荣本报讯(记者刘玉荣)10月11日至14日,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川率领的省政协“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视察团莅临我市视察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昨日上午,省政协视察团召开与龙岩市交换意见座谈会。
市领导黄晓炎、陈建寿、张兆民、邱荣、饶作勋、张斯良、林康福、傅新才、张琼珊出席座谈会或陪同视察。
在听取了张斯良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和各位委员发言后,李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他说,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并极富特色的民系,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
对客家文化研究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客家文化的特点,做到包容、团结。
客家文化生态的保护要做到研究先行、弘扬精神、传承精华,在动态中发展,在利用中保护。
李川指出,龙岩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底蕴深厚、遗产资源丰富。
龙岩各级各部门要共同努力,积极创建国家级客家生态文化保护区。
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当中要突出重点、创建品牌;要制定一系列的客家文化规划、维修保护计划,将更多客家文化、客家民俗、红土地革命文化纳入保护项目;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要有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更好地展示客家文化精品,全力推动龙岩客家文化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黄晓炎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视察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视察团对我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说,这几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领导对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客家祖地优势,整合客家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在弘扬客家文化,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黄晓炎表示,龙岩将进一步发挥客家文化开放性、包容性强的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长远的眼光,全力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客家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内涵和精髓的挖掘与提炼,并与保护和利用红土地革命文化相结合,展示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对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责任,加大投入,项目运作,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武平的历史遗址调查报告作文
武平的历史遗址调查报告作文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南黔东南交界处,这里丘陵地貌起伏,沃野千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
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曾留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折射出当地悠久灿烂的文明。
本次调查报告,将重点介绍武平县境内几处重要遗址。
第一处是桃源岩遗址群。
距今约6000年前,从事渔猎采集生活的先民们,就已在这里定居。
调查发现大量石器、陶器和动物遗骸,揭示了当时人类原始社会生活的真实景象。
其中尤以桃源岩壁画最为瑰宝,色彩斑驳、构图生动,是研究史前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
第二处是兴义古城遗址。
这座规模宏大的城池遗存,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城内陶瓷、玉器、砖瓦等出土文物丰富,营建手法精湛,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城垣建筑工艺。
遗址还保存有部分佛教石窟,供奉古老的佛像,见证了佛教文化在闽西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处是大龙山岩画遗址。
壮观的岩石峭壁上,密密麻麻刻画着数千幅史前岩画。
这些画作线条洒脱,色彩明快,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岩画艺术的集大成者。
专家认为,这里曾是远古时期的祭祀中心,人们在此举行宗教仪式,同时创作了艳绝时代的艺术杰作。
武平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此次考察调查,让诸多珍贵文物遗址重见天日,必将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也为我们这一方水土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一朵美丽的“荷花”——武平何仙姑文化探访
寿的人 。仙姑 寿终 时 ,闻空 中有鼓乐 声 ,一朵祥 云从 卧榻 直上 送子等职能 ,颇得百姓 的爱戴 和信仰 。 云霄 。何仙 姑葬于福建省武平 县岩前镇 宁洋村乾湖塘。 武平 县地方史研 究学者通过 调查 ,发 现在赣南 、闽西 、粤 在 武平县岩前 镇灵岩村 ,有个南 安岩 ,上建有 供奉何仙 姑 东等这 些客家地 区形成 了八仙 中的三仙 ,他们 分别是赣 南的汉 的 “ 仙佛楼 ”和仙姑亭。而在距离南安岩约5 公里 的宁洋村 ,有 钟离 、闽西 的何仙 姑 、粤东 的韩 湘子 ,他们甚 至处在 同一条河 何仙姑之父何大 郎墓 ,以及何仙姑真身所 葬的乾湖遗迹 。 流上 。八仙 仙班首领 汉钟离 ,在 有着 “ 赣南第 一山 ”美 誉 ,距 客家地 区 向来有 “ 佛” “ 道 ”相融 的习俗 。就在 武平大地 离武平不过 3 0 公里 的江西省会 昌县 的汉仙岩修 炼成仙 ,在汉仙 上 ,何仙姑 为百姓解 除病痛 ,颇受百姓敬仰 。 武平何仙姑 当为道家八仙原型 岩 尚留下 了会 仙台 、试剑 石等修炼得 道的神奇 景观多达4 8 处; 何 仙姑则在 地处 中游 的武平县南安 岩辟谷修炼 ,在 当地 流传着
年 间登 仙 ,她早 于 吕洞 宾 出生 两百 多年 。 至少可 以说 ,武则 地 区 。 “ 我 们都 是 血脉 相 承 的中 国人 ,两 岸宗 亲 如此 和 睦真 是 天时代 的增城何仙 姑不属于 “ 钟 吕金丹道 ”的八仙 。地方史专 家金 中茂说 ,永州何 仙姑是个没 有明确 的师承 ,没有任 何道家 让人高兴 ”。8 2 岁高 龄的 台北武平 同乡会会长何 美金先生 如是 修炼 ,没有任何 利物济人善举 的 “ 半仙 ”。而武平何 仙姑则师 说 ,大 陆和台湾 同根 同源 ,何 大郎 、何仙姑是 两岸交流 的一条 从 吕纯 阳 , “ 辟谷南 岩” ,不仅 能够行 “ 问仙 ”之事 ,更主要 纽带。在架起 两岸交流 的桥梁后 ,海 内外好华侨 通 过修练促进 生命健康 和延年益 发寻根谒祖 ,对 于被人们 淡忘 的何仙姑 文化 ,觉得 非常有必 要 寿。何 仙姑享寿 1 5 o 岁。 “ 寿终时 ,闻空 中有鼓乐声 ,一朵祥云 理清扑朔迷 离的何仙姑原 型 ,并为其 正名 ,并 于几 年前成立 了 从 卧榻 直上云霄”。仙逝后 ,乡人敬慕 , “ 并构楼 以祀” 。 武平 县何仙姑 历史 文化研究会 。 武 平县充分发 挥祖地优势 ,全力培 育集 文化研究 、民俗 体 武 平何仙姑 出生 于后晋天福二 年f 公元 9 3 7 年} , 与 吕洞宾 同处 仙 佛祖地 ”文化品牌 ,围绕 “ 一仙 五代宋 初人物 ,后于 吕洞宾 出生8 2 ~ t 2 7 年 ,这 为 吕洞宾点 化何 验 、旅 游休 闲等 为一体 的 “ 佛 ”照耀 的县 城 ,以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梁野 山为依 托 ,大力 仙姑 提供 了恰 当且可能 的时间条件 。所 以,福 建省武平 县的何
闽西客家船灯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以武平县实地调查为例
智库时代 ·163·智库观察闽西客家船灯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以武平县实地调查为例李凤英(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文化馆,福建龙岩 364302)摘要:闽西客家船灯是以船形灯为道具,融合舞蹈、民间音乐演奏和故事情境表演为一体的客家民间娱乐形式,曾经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世纪中叶闽西客家船灯的发展如何?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后,随着时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一古老的客家文化活动现状又如何?本文通过走访武平各乡镇,对闽西客家船灯这一古老民间表演的发展现状、保护及传承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闽西客家船灯;现状;保护传承;对策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9-0163-002闽西客家船灯又名打船灯,在闽西、粤北、赣南等客家聚集区广泛流传,闽西山区武平、长汀、上杭、等客家县异常活跃。
客家船灯的起源如今已无从考证,据说来源于中原,和北方的旱船表演有些相似之处,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而传入闽粤赣地区,而后又和当地的文化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
闽西客家船灯集器乐演奏、故事情景、山歌演唱及舞蹈表演为一体,缺一不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主要在春节、元宵节表演,偶尔也会在端午、中秋、重阳节表演。
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以船灯舞的独特演绎方式,表演农村喜闻乐见的节目,因此群众对船灯表演有着深厚的感情。
闽西客家船灯内容丰富,曲目繁多,是能深刻反映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被列为龙岩市市级非遗项目。
所以有必要对其现状、传承保护之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一、闽西客家船灯的现状(一)在体系研究方面闽西客家船灯在20世纪受到冲击和破坏,80年代初为配合国家生产政策的原因,又走上了舞台和社会,演出曾经风靡一时,为其繁荣时期。
有个别民间艺人对船灯的曲目进行梳理和保存,但遗憾的是未树立起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尚未见专家、学者研究船灯的结构、旋法、形态特征、表演技巧和曲目等。
福建武平客家人知识大全
福建武平客家人知识大全
武平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
武平客家人主要从中原南迁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
形成时期最早为五代十国(何姓),大部分为宋元明三朝,还有少数为清朝,按辈排,至今大体上是十几代至三十几代。
现在,武平是纯客家县,约有四十万客家儿女。
武平是从前的汀州八县之一,是客家人高度集聚的地方,南邻广东蕉岭、平远两县,西接江西寻乌、会昌两县,具有“一脚踏三省、三省一日还”的特殊区位,是福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南门户,目前已融入广东沿海发达城市半日经济圈。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走进武平,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客家民系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经历千百年的辗转迁徙,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鲜明文化特色的新民系。
如今,原汀州管辖长汀周遭的武平等八个县,依然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客家文化调查
大学生暑期客家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闽西是客家祖地,客家文化内涵深厚,资源丰富,在海峡两岸祖地文化交流和两岸同胞情感联络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拓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空间,促进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调查和研究客家祖地文化,结合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拓宽大学生课外学术文化研究视野,海峡两岸客家研究院(筹)与校团委联合决定于2014年暑期开展“大学生暑期客家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活动方案如下:一、本次调研主题:客家民间信仰二、调研区域:龙岩、三明、漳州等客家地区三、活动时间:2014年暑期四、实践活动形式及要求:1.有意向参加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同学可自由组织若干人(不得少于3人)为一个实践小组,每个小组必须配备一名带队或指导老师,各小组认真填写《龙岩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附件1)并根据主题上交调研方案,届时主办方将组织专家从上交调研方案中遴选出若干个小组。
相关材料应于6月6日(星期五)前交校团委审核(立项申请报送材料清单见附件2),所有书面材料用A4纸打印。
2.经批准确定的实践小组根据调研方案进行认真调研、研究,并于9月10日之前上交有关实地调查的照片、一篇3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及实践活动总结。
(总结材料清单见附件3,团队总结和个人总结格式见附件4)调查报告应体现出对客家社会的现实关怀,通过调查客家民间某种信仰的历史源流、信仰的历史状况与现状,分析该信仰对当代客家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经批准立项的实践小组将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优秀调研报告可以推荐参加龙岩学院“挑战杯”作品竞赛活动。
4.以上材料均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
(联系人: 张晓烨152****3891邮箱:*****************)五、活动主题:以客家民间信仰为主题,具体调研题目自定,以下主题可供参考:武平定光佛信仰调查;武平何仙姑信仰调查;永定陈东玉封公王信仰调查;上杭黄老先师信仰调查;某地妈祖信仰调查;某地迎神打醮活动调查;某地土地伯公信仰调查等。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客家文化调研报告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客家文化,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通过对客家地区的实地考察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们发现客家文化深厚而独特。
首先,客家人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价值观念十分注重家庭和睦。
在我们走访了一位客家家庭后,我们发现客家人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他们将家庭视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此外,客家人非常热情好客,他们乐于接待客人,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慷慨好客的一面。
其次,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及节日庆典丰富多彩。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祖先崇拜和家庭崇拜在他们的传统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习俗反映了客家人对祖先的敬重和对传统的执着。
节日方面,客家人庆祝的传统节日诸如农历春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也不乏特色。
在调研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客家人锣鼓喧天,舞狮高歌的热闹场景,深感客家文化丰富多彩。
第三,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独特丰富。
著名的客家菜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且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
其中,酿豆腐、卤菜和客家炒粉等是客家菜中的代表品种。
此外,客家人还有许多富有创意的食品,比如客家板面、梅干菜扣肉等。
调研中我们品尝了一些客家传统美食,不仅承载了客家人的文化记忆,更是一种享受。
最后,客家人的民居建筑及艺术形式值得一提。
客家民居采用了独特的“围龙山”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围合式建筑群,共同组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客家村落。
同时,客家人在建筑中注重风水和信仰,每座客家民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客家人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别具一格,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其注重家庭和睦、重视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独特的民居建筑和艺术形式都展现出客家人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龙岩市武平县客家文化调查
定光佛的根在大陆,源头在武平县岩前镇狮岩。
福州泉州僧人郑自严,法号“定光”,俗称定光大师、定光古佛。
从关于定光古佛的种种传说中可以了解到客家人追崇的定光古佛是褒扬诚实、惩戒谎言的神佛;是推崇扶老济幼、助人为乐的菩萨;是位褒奖好心人,却又不去满足贪心人的神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多元化的侵入,汪毅夫研究员通过考证,把定光古佛的佛法归纳为六个方面:祷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
如今的岩前狮岩供奉三尊定光古佛。
狮岩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
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
狮岩丰姿奇特,有着迷人的景观,洞内正中供奉定光大师佛像,两侧列有十八罗汉和四大金刚。
佛像面前原有一个椭圆石块,形似狮口含珠。
内洞分东南两洞。
东洞稍狭,有石凳嵌于崖壁;南洞窈窕通明,石室天成,可容数十人。
两洞甬道纵横,清泉滴滴(如今听不到清泉滴水声了),乳柱直立,石钟悬吊,显得神奇美观。
两洞均有出口,南洞出口可仰望蓝天,称为“通天第一洞”。
洞外崖壁上横刻“人世蓬壶”四个楷体字,字面约0.3平方米,笔力苍劲,系明万历年间武平县知县成敦睦书刻,近处有天然泉水湖,名为“蛟湖”,湖面宽广,不管久晴暴雨,湖水保持原量,清澈可鉴,山岩倒映,显得格外美观。
当地还十分受人敬仰的还有何仙姑,她一生修道,传说能知过去、未来。
她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人,身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共十四个皇帝,实属罕见。
何仙姑卒后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龟形右片丁山缝针星宿五度。
乡人敬慕,于南岩石洞右边建仙姑亭,塑金身祭祀,有病烦热者,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
可惜此亭在上世纪“文革”时被毁。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善男信女,自动募捐,在原址上再建仙姑亭一座,重塑金身,并将北宋年间用褐色花岗岩精美雕刻的“何大朗檀越主禄位”安放其中,父女同享鼎盛香火。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为祭祀始祖大郎公、黄氏一娘太婆、何仙姑的日子。
除当地何姓人氏外,还有广东、江西、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何氏后裔不远千里,驱车前来祭祀,热闹非凡。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客家文化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它,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客家人的生活方式、语言、饮食、建筑、传统节日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加深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客家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客家村庄,考察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民俗活动等。
三、调研结果1.客家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占据了这些地方的重要比例。
2.客家人以农耕为主要职业,在传统农村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较高。
3.客家人的语言主要为客家话,这种语言保存完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方言。
4.客家人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以客家菜为代表,风味独特,口味偏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5.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土楼和客家围屋为代表。
这些建筑结构独特,具有防御性和社区意识。
6.客家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他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调研发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客家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传承意义。
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下,保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非常重要。
五、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大众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加强客家语言的传承和教育,推动客家语言的使用和传播。
3.加强客家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其文化和旅游价值。
4.加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感受。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
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调查报告一、序言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使文化产品进入流通、交换、消费的环节,按照产业的要求和原则来经营和管理。
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其最终目的是发展闽西,服务海西,促进海西经济腾飞。
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客家祖地文化,以此来带动闽西经济的发展,就这个问题,我们的调研小组分赴闽西各个县城对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负责了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的实地调研。
二、调查背景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红色小上海”、客家首府和中国客家菜之乡。
长汀一直以历史悠久、古迹密布、客家风情浓郁、革命旧址丛立著称。
客家首府的文化优势一直延续至今,客家民俗、艺术、建设、美食等独具魅力。
重点做好“城”的文章,做大做强名城旅游文化,展示客家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美食文化等个性化旅游品牌,结合开发生态旅游,促进长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长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的一个重镇,在观念上把客家文化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树立客家文化品牌意识。
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产产出的经济效益,对推动闽粤赣区域合作乃至海峡两岸的发展的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长汀客家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是海西建设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调查主题关于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的调查四、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长汀县的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采取何种策略来保护和发展客家文化,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势互补,避短扬长,把文化领域的部分行业推入市场按产业来经营,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做强做大。
五、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时间:2009年7月1日——2009年9月1日调查地点:长汀县六、调查人员:胡晓炉七、调研内容长汀是福建省最西部的重镇,位于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睡要冲,号称福建第五大县、福建西大门。
从地名看客家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
从地名看客家村落的历史与⽂化——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摘要]地名是地域⽂化的代⾔⼈,探讨⼀个区域地名的由来与含义可以为追寻地域历史与⽂化提供重要线索。
本⽂试图在⽥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献,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就客家村落的地名进⾏⽐较深⼊的探讨,⼒图从⼀个侧⾯观察客家的历史与⽂化。
[关键词]地名;客家;历史;⽂化地名是⼀个地区地理、历史、社会与⽂化的代⾔⼈,追溯地名的起源、演变与含义往往可以成为揭⽰地域⽂化的重要线索。
本⽂试图在⽥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献,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例,就客家村落的地名进⾏⽐较深⼊的探索,藉此从⼀个侧⾯了解客家的社会、历史与⽂化。
⼀村落的名称不仅是每个村落的代号和相互区别的标志,⽽且不少村名清晰地反映出村落所在地的⾃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
村落地名属地名学中聚落地名⼀类,通常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
通名显⽰了地名在⼀定范围内的某种共性,是地名类别区分的标识,⽽专名则显⽰了地名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地名相互区别的标志。
就闽西武平县村落地名⽽⾔,有多少个村落就有多少个专名,相同者很少。
但通名则不然,不仅数量少,且仅限于某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字,兹举其要者如下:1.畲:东留乡的黄畲、苏畲、蓝畲、⼤畲、长畲⾥、中畲,中⼭镇的雷公畲、⽯⿇畲、黄⿇畲、下畲,民主乡的绕畲、上坪畲、坪畲,中⾚乡的壮畲、黄⾦畲,岩前镇的⼤畲、⽶箕畲、双坝畲、张畲坑、黄草畲,象洞乡的⽴⽲畲,⼗⽅镇的黎畲、畲窝⾥、坪畲、乐畲,武东乡的张畲、袁畲、上畲,永平乡的⽯畲,桃溪镇的洋畲、林岗畲。
2.屋:平川镇的曾屋、宋屋⾓、下屋,城厢乡的杨屋、罗屋、吴屋、陈屋、三栋屋、桅杆屋、钟屋、刘屋、王屋、围屋、李屋、上徐屋、朱屋、下廖屋、下舒屋、王屋⾓、谢屋、刘屋⾓,东留乡的曾屋、钟屋、下屋、陈屋、钟屋、雷屋、郭屋、何屋、上潘屋,中⼭镇的程屋、廖屋、周屋、罗屋,民主乡的刘屋、朱屋、丘屋,下坝乡的王屋、⽯屋,廖屋,中⾚乡的林屋、余钟屋、朱屋、⽼张屋、新张屋、李屋,岩前镇的杨屋、吴屋、林屋、上陈屋、下陈屋、刘屋、朱屋、下⾼屋、上⾼屋、黄屋、李屋、练屋、黄屋、游屋、赖屋、下只屋,象洞乡廖屋、⽯屋、中⼼屋、赖屋、李屋、傅屋、陈屋、上屋、下屋、朱屋,⼗⽅镇的张屋、何屋,⼗⽅镇的胡屋、谢屋、黄屋、⼤昌屋、杜屋、蔡屋、⽼熊屋、邓屋,武东乡的李屋、上屋、上何屋、下何屋、郑屋、邹屋、蓝屋、薛屋、刘屋、林屋、廖屋、尧屋、徐屋、下屋,中堡乡的上戴屋、下戴屋、林屋、中⼼屋、陈屋、李屋,永平乡的神下屋、下马屋、⽑屋、上屋、下屋、塘屋、曹屋,桃溪镇的张屋、陈屋、林屋、李屋、邹屋、钟屋,⽯灵屋,湘店乡的王屋、塘头屋、朱屋、罗屋,⼤⽲乡的潘屋、刘屋、巫屋。
武平文化调研报告
武平文化调研报告武平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和精神支持。
武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武平的文化特色和传统风俗。
二、武平的历史与文化1. 历史渊源武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史前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繁衍。
自古以来,武平文化就经历了各个朝代的交替和演变,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2. 文化特点(1)宗教信仰:武平地区宗教信仰多元,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等。
佛教文化在武平地区影响广泛,有众多寺庙和道观,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2)民间艺术:武平地区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木雕、剪纸、织锦等。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术不仅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技艺,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戏曲传统:武平地区有独特的戏曲传统,其中以土楼戏最为著名。
土楼戏是武平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源于土楼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武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 武平传统节日(1)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武平地区的清明节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主要包括祭祖、扫墓、踏青等习俗。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武平地区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如赏月、吃月饼、赛龙舟等,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2. 武平传统习俗(1)祭祖:武平地区非常重视祭祀祖先,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都是人们祭祖的时候,人们会整理祖坟,烧纸、上香,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2)巧夺春盘:春节期间,武平地区有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叫做“巧夺春盘”,人们用竹竿探盘,相信夺得盘中的水是吉祥的,可以带来好运。
四、武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1. 文物保护武平地区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如土楼、古寺庙等,这些文物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2. 传统教育为了传承和弘扬武平文化,武平地区重视传统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继承和发扬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光佛的根在大陆,源头在武平县岩前镇狮岩。
福州泉州僧人郑自严,法号“定光”,俗称定光大师、定光古佛。
从关于定光古佛的种种传说中可以了解到客家人追崇的定光古佛是褒扬诚实、惩戒谎言的神佛;是推崇扶老济幼、助人为乐的菩萨;是位褒奖好心人,却又不去满足贪心人的神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多元化的侵入,汪毅夫研究员通过考证,把定光古佛的佛法归纳为六个方面:祷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
如今的岩前狮岩供奉三尊定光古佛。
狮岩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
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
狮岩丰姿奇特,有着迷人的景观,洞内正中供奉定光大师佛像,两侧列有十八罗汉和四大金刚。
佛像面前原有一个椭圆石块,形似狮口含珠。
内洞分东南两洞。
东洞稍狭,有石凳嵌于崖壁;南洞窈窕通明,石室天成,可容数十人。
两洞甬道纵横,清泉滴滴(如今听不到清泉滴水声了),乳柱直立,石钟悬吊,显得神奇美观。
两洞均有出口,南洞出口可仰望蓝天,称为“通天第一洞”。
洞外崖壁上横刻“人世蓬壶”四个楷体字,字面约0.3平方米,笔力苍劲,系明万历年间武平县知县成敦睦书刻,近处有天然泉水湖,名为“蛟湖”,湖面宽广,不管久晴暴雨,湖水保持原量,清澈可鉴,山岩倒映,显得格外美观。
当地还十分受人敬仰的还有何仙姑,她一生修道,传说能知过去、未来。
她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人,身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共十四个皇帝,实属罕见。
何仙姑卒后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龟形右片丁山缝针星宿五度。
乡人敬慕,于南岩石洞右边建仙姑亭,塑金身祭祀,有病烦热者,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
可惜此亭在上世纪“文革”时被毁。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善男信女,自动募捐,在原址上再建仙姑亭一座,重塑金身,并将北宋年间用褐色花岗岩精美雕刻的“何大朗檀越主禄位”安放其中,父女同享鼎盛香火。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为祭祀始祖大郎公、黄氏一娘太婆、何仙姑的日子。
除当地何姓人氏外,还有广东、江西、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何氏后裔不远千里,驱车前来祭祀,热闹非凡。
定光古佛是客家文化的一张品牌,也是武平县做好闽台文化交流的独有品牌。
武平县成立了“定光古佛研究会”,编印《定光古佛》小册子。
该县撰写了《发挥闽西客家文化优势,加强闽台客家文化交流》的调研报告。
武平县在全市开展加快“两个先行区”建设主体实践活动中,借鉴湄洲妈祖景区成功开发的经验,搞好定光古佛祖庙景区规划开发,结合实际制定好规划开发方案。
2008年岩前镇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蛟湖开发项目,对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泉水湖进行恢复性开发。
目前正在进行做好湖堤、环湖路、排污、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随后将分布实施,逐步与狮岩祖庙融为一体,为提高闽西客家祖地的历史品味,促进闽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凝聚人心,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历史古镇——中山镇武平县中山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历史文明古镇,也是闽粤赣客属地区罕见的百姓镇。
中山是武平唯一的千年古镇,在这户不盈千,人不逾万,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聚居着108姓群众,现有102姓,被称为“百家姓镇”,镇内流行特殊方言“军家话”。
中山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慕名前来中山古镇探古、寻幽、踏青,试图揭开古镇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
中山镇现今具有以下资源条件打造中山镇旅游业。
1、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年古镇史。
2、全国罕见的典型客家“百姓镇”和“客家方言孤岛”——“军家话”。
“百姓镇”盛行姓氏门额氏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每逢节庆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门贴上姓氏门额氏联,表达念祖追宗、饮水思源之情。
中山“百姓镇”另一奇特人文景观,就是当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数百年不变,与当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这就是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岛”的“军家话”。
3、古朴的人文景观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①迎恩门。
明朝时期,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们将武所城简称为“三城”。
一弹丸之地筑有三城,举世罕见。
现仅剩一座“迎恩门”,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城门顶已坍圮的城楼残余的两根石柱、石柱上漫漶不清的文学,巍然屹立,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
②古街。
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间店铺,是当年武所中山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明证。
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浓缩的历史。
老屋夹道的古街,难掩其昔日风华,在她身上依稀残存的铅华,依旧散发着远古而诱人的清香。
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
昔日热闹的老街,如今随着新市场的搬迁,人去店空。
③永安桥。
原称通济桥,是中山十座古石桥最大的一座,也是武平最完整的古桥。
如今的永安桥经过几次修建之后,变得更加沧桑,四周由于缺乏管理,长满了杂草,桥下污水横流。
④相公塔。
位于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
塔有七层,呈八角形,高14.7米。
相传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相邀到此登山赏景、吟诗作赋,故名相公塔。
此处有一小山周围如盘,似龙蟠踞。
于万历三十四年庚申(1559年)约在夏令烈旱至仲秋这天。
突遭雷电冰雹交替,击坏塔顶,此后俗称为“溃尾塔”。
前些年有关部门拨出专款重修“相公塔”,还历史本来面貌,为千年古镇增添了款款风情。
(三)武平客家民俗客家美食①闽西八大干之一——猪胆肝“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武平猪胆干以其香甜可口的独特风味令人难忘。
它是宴席冷盘的名菜,当地人常将它作为宴请宾朋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尤其喜欢这种客家风味。
但是猪胆肝的价格较贵,对其的促销及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其产品认知度不高,产品本身卫生状况不好,包装缺乏多样性。
②簸箕粄又叫汤皮粄,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
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
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历史悠久的“簸箕板”既独树一帜,又兼具春卷、凉皮、饺子之妙,体现出客家主妇的心灵手巧和烹调的智慧。
簸箕粄是武平县客家人现在的快餐类美食,簸箕粄里面包的陷一般是针对当地的消费水平,成本不高,利润丰厚。
在当地,簸箕粄的销量很高,但是在其他地方,消费者认为用手做出来的不卫生。
簸箕粄不像猪胆肝可以用真空包装,它所能存放的时间不长,所以不能像干果类的美食远走他乡乃至漂洋过海都没关系。
③珍珠粉,珍珠粉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用竹筛筛制成的一种食品,其形状如洁白美丽的珍珠,煮熟时,一颗颗晶莹剔透,冰清玉洁,丰润圆实。
在客家地区可以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但是珍珠粉一般在武平县帽村当地才能买到,其他地方很少有卖,这种产品可以说几乎没有进行产业化,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己的包装。
七、调查建议及总结1、政府要重视客家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人都说政府对保护客家文化的投入不够,如图:而在访谈过程中,多数人提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客家文化也就得不到较好的保护。
2、弘扬定光古佛和开发狮岩旅游业,如:①举行学术研讨会。
厘清“定光古佛与客家祖地”的关系,并在学术界不断形成共识。
②建设以定光古佛为代表的客家宗教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民间祭祀活动。
成立定光古佛文化研究会,专事定光古佛祭祀和联络事宜。
每年祭祀期间,有关新闻媒体助阵,在闽粤赣边形成一定的氛围。
恳请全国佛界、道界学会知名人士题词以酝酿底蕴。
③举行世界客属祭祀定光古佛大典。
④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⑤增加投入,落实政府对狮岩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修狮岩。
加快旅游业相关的硬件设施,实现客家文化硬件化。
⑥做好“申遗”,提高品位。
3、政府要做好规划,把中山古镇打造成为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旅游胜地,群众旅游休闲的生态文化风景区,成为“福建丽江”。
4、要定期举办客家民俗文化活动。
5、建立专门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6、抓好文化艺术产业化。
组建客家民间艺术团(以演唱客家山歌、民间舞蹈为主)、客家影视服务公司等,还可以成立“客家艺术品开发公司”,开发制作客家的小艺术品、雕刻艺术、民间手工艺术品等,如:斗笠……把这些艺术品做成产业,形成旅游市场,推进旅游经济发展。
7、武平电视台可以专门开设《客家文化》专栏,介绍客家文化。
编制客家文化专门的杂志和书籍。
职业: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武平县客家文化问卷调查1客家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A热情好客B从中原迁徙而来 C为人客气礼貌 D其他2你是客家人吗?A是B不是3你会说客家话没?A会B不会4你会讲客家话的程度?A只说客家话 B会说 C不怎么会说 D一点也不会5下列哪个是客家人特有的风俗习惯?A舞龙 B粘豆包 C灌娘酒 D贴年红6下列哪个是武平客家美食?A红花鳕鱼 B猪胆肝 C酥炸酿鱼仔 D清蒸武昌鱼7你了解客家文化吗?A了解 B不了解 C一般8客家文化是否对祖国文化历史有贡献?A有 B很少 C没有9有没有必要发扬客家文化?A有B没有10您认为客家文化给你影响最深、最具代表性的是?A美食B人文C景区11你认为客家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多选题]A政府保护不周现状存在危险 B生活方式改变,酒文化不能适应劣势,慢慢遭到淡忘 C宣传不足,新一代渐渐遗忘 D产业链落后,旧文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状况严峻 E无问题 F其它12您认为有必要加强保护我们的客家文化吗?A有 B没有13您关注过客家文化吗?您觉得客家文化对于河源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性怎样?A非常关注,非常重要B关注,较重要C部分关注,一般D一点不晓得,不重要14您对保护客家文化是什么态度?A、非常支持,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非常急迫B、应该保护但还不是时候C、没必要,让社会竞争去淘汰那些落伍的文化。
D、无所谓,不怎么关心。
15您认为有什么具体措施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客家文化?A、加强客家文化遗产的维修、保护和推广B、在中小学生学习中增加一定客家文化教育课C、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客家特色产业招商引资能力D、运用网络博客、微博等力量增加客家风景、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吸引力16你对客家文化发展的建议。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