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课件(共38张PPT)
三、读注释。
1、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示例】初见嵩山·张耒(lěi)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屡 遭贬谪。 诗意: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还好有青山在, 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 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 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 境奇妙,立意清晰,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明朗、活泼、 隽永。 高适:边塞诗人,以边塞诗著名。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雄壮 奔放,激昂慷慨。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 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对意 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岑参:边塞诗人,风格与高适相同。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 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 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 格。
范仲淹:豪放悲凉,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其词仅五首传世,以 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 苏轼:1、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突出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2、旷达风格,表达了诗 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3、婉约风格,这些词 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 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 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 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课件(18张ppt)
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庭筠《望江南》 (肠断白蘋洲)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 从题目中可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 类型等。
送别类 田园写景类 哲理类
边塞类 咏物类 节日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表现诗人怀亲之悲。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 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军行
——表明羁旅思乡之切。
王昌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庭筠《望江南》 (肠断白蘋洲)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 从题目中可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 类型等。
送别类 田园写景类 哲理类
边塞类 咏物类 节日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表现诗人怀亲之悲。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 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军行
——表明羁旅思乡之切。
王昌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中考复习古诗赏析PPT课件
5)表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喜爱
西湖、愉悦闲适. 的心境。
9
方法总结:
画面描写: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连缀 成句子; 4.表达的情感。
练一练:总复习 P1. 64 四、六、 10
1.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P.63.第3题)
“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
这试两题句分诗析历:来“被不人畏表称浮道达云。遮技请望巧试眼着,对自这缘两身句蕴在诗最含加高的以层哲”理
赏析。p80--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
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
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
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
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评价效果
作者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7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运用此手法 的原因
3.此手法传达的诗人感情
.
18
采用了动静结合、虚
实相间的描写手法
步骤一
动景:……静景:…… 步骤二
实写:……虚写:……
“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 以飘零和落寞之感;
“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 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 衬情。
.
44
.
45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 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 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 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赏析
03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02
03
04
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题型分析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学习目标: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02
03
04
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题型分析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学习目标: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2.(2019河北)这首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品课件_古诗词赏析(29张PPT)
1、李 白:《行路难》《送友人》 《月下独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峨眉山月歌》《春 夜洛城闻笛》《渡津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2、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登楼》《望岳》
《石壕吏》《羌村三首》《春望》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观刈麦》《望月
有感》
4、王 维:《竹里馆》《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5、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其五)》 6、苏 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悟情技巧:四读
一读:读作者 二读:读诗题 三读:读注释 小序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词句品味 七、字词品味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 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规范:画面+情感 注:审准要点
六、主旨(情感)把握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 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 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峨眉山月歌》《春 夜洛城闻笛》《渡津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2、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登楼》《望岳》
《石壕吏》《羌村三首》《春望》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观刈麦》《望月
有感》
4、王 维:《竹里馆》《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5、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其五)》 6、苏 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悟情技巧:四读
一读:读作者 二读:读诗题 三读:读注释 小序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词句品味 七、字词品味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 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规范:画面+情感 注:审准要点
六、主旨(情感)把握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 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 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析PPT课件
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体会情感: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如何解题?
中考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题型一:
•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诗的第二两句中,“喷”用得极妙,请加以赏 析。(2分)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 出雨势之急、之猛。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 要内容。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 树”
一个“争”字形象写出黄莺争 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 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关注修饰词面对面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个“最”字,写出了早春的
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最美的事物,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 情
关注特殊词
16.三、四两句“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怎样 的感情?(2分)
答案::“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对夏 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惊喜之情。
分类:按内容题材分类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 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 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 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 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运用的表现手法作 简要赏析。(3分)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3.理解意境: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 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5.体会情感: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如何解题?
中考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题型一:
•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诗的第二两句中,“喷”用得极妙,请加以赏 析。(2分)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 出雨势之急、之猛。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 要内容。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 树”
一个“争”字形象写出黄莺争 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 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关注修饰词面对面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个“最”字,写出了早春的
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最美的事物,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 情
关注特殊词
16.三、四两句“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怎样 的感情?(2分)
答案::“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对夏 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惊喜之情。
分类:按内容题材分类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 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 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 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 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运用的表现手法作 简要赏析。(3分)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3.理解意境: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 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词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的虚词
的用法。
★★★ 4.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 ★★ 理解其在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
定。如“而”:“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十二章》)一句中的“而”连接“学”和
“不思”,它们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而”
是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般在这四个方面。①修辞手法赏析
不当。比如,把诗词中运用的比喻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2~4分
(选择题)
说成拟人,或把设问说成反问,诗 ★★★★★ 词中或诗句中本没有运用某种修辞
手法却说运用了。②表现手法赏析 错位。将两两相对的概念错位,如
正衬与反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以动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错漏举例】 B/C/D 【错因归纳】 考生选B项,是未能理解诗中环境描写的顺序,不能判定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是城边水涯景色。
续表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2.联系生活,有感而发。从选文中探究作者的思想
感情,要分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意向是肯定还是
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文章主旨
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懂得道理;对文
★★ 章所说的现象、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
3.适当延伸,巧妙归纳。任何一段选文,联系当今
的社会生活,我们都可以做适当延伸。因此,我们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共33张PPT)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 • • •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积累历史知识
读作者——作者定诗风1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新趋势
• 从2015年中考真题,2016题型示例、例卷 来看—
•诗文组合 •诗词组合
3、把握重点
诗歌赏析三步走
能 读 懂
会 鉴 赏 精 表 达
4、突破难点
•读不懂诗
赏析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 作者 注 释 意 象 特殊词句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作者 情感 的 载体 把握 感情 的切 入点
• •
•
• 2015温州卷
• • • • • • • • •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 〔唐〕李白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 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6.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 感相近的一项是( ▲ ) (3分)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 沁园春·雪》) 17.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 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答: ▲ • 体会情感/诗文互解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诗歌鉴赏题具体考点有:
1、初步领会诗歌表达的内容和 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诗词中的语言和 创创作技巧。
诗,如情如思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惊 起 一 滩 鸥 鹭
争 渡 , 争 渡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兴 尽 晚 回 舟
结合上述诗歌和平时的积累,你认为诗 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哪常见的类型?
(3)、松: 坚贞高洁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6)、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7)、莲:表示爱情
诗,如画如梦
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三个方法: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
(1)、月亮: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圆月代表团 圆。残月代表分离。) (2)、 柳: 表惜别。
小结回顾:如何赏析古诗词?
一、领略作者在诗中所表达内容和思想情感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数词、叠词) (4)虚词
(1)抓诗歌题目(2)抓诗歌作者( 3 )抓住诗中意象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学会分析作者的创作技巧
⑴动静互衬 (2)修辞手法 (3)情景交融的手法(4)填蓄空白技巧
虚词: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 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 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 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诗,如歌如诉
关于诗词的艺术手法
⑴动静互衬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 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 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体味出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浑然交融的特点 吗?
(4)填蓄空白技巧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问:“在前六句中, 诗人已经把西湖的出色描绘的十分美好,在 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中的白沙堤。至于白 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 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 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第一个方法:抓诗歌题目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钱塘湖春行》 《游山西村》
第二个方法:抓诗歌作者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岑参 王昌龄 高适:边塞诗人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 陆游:爱国诗人 苏轼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 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白居易这样论诗: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
考试目标与范围
范围:采用与所选教材中的古诗
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词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2006年浙江省中考例题
思考:“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 否矛盾?为什么?
(2)修辞手法的运用
李白《秋蒲歌》首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此句中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情景交融的手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染气氛。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帘透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 现“幽静”的词语有( ),(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 还有什么特点? 第一题考查根据诗歌内容筛选词语的能力。答案: 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第二题主要根据关键词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答 案:清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 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长亭送别、思乡怀人、 怀才不遇、大好河山……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 情呢?
1、抓诗歌题目 2、抓诗歌作者 3、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寂寞、伤感、 孤独、恬淡、闲适、欢喜、欢快、离愁别恨、 憎恶、激愤、怨愤……
免费学科网,海量精品,免费下载
(3)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 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 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齐己的 《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 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张桔轩有诗云: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 “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 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