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诊疗和健康教育“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
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
中风最常见的病症就是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者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俗称“偏瘫”。
一、高发人群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0%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史。
3、糖尿病:约有10—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的基础。
5、其他:颈椎病、妊娠分娩、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
二、预防保健1、控制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平稳。
最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2、要保持情绪的平稳,稍作或者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地事,如打牌,搓麻将。
3、饮食必须清淡,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
5、限盐:每日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
6、注意中风先兆: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伴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发现后要尽早的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三、中医特色诊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不但方法多样,而且疗效较好,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色。
在西医及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用中医药疗法能显著提高疗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风火上扰证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羚角钩藤汤加减。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痰瘀阻络证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
欣麦通胶囊等。
3.痰热腑实证推荐方药:①星蒌承气汤加减、大承气汤加减。
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4.阴虚风动证推荐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5.气虚血瘀证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安胶囊、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及健康教育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及健康教育1. 引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系列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据统计,中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风的发病率与年龄、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有关,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中医药领域,中风被归类为中风后遗症或中风脑病。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与特色疗法,可起到对中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结合健康教育,呼吁人们关注中风预防与健康管理。
2. 中医特色疗法2.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气血不畅,通过中药的药物治疗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开窍祛湿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常用于中风治疗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郁金、红花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中药治疗中风疾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配方,因此,建议患者在用药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2.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疗法之一,对于中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于中风治疗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风池、合谷等。
研究表明,适宜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
然而,针灸治疗也需要在合格的中医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3. 健康教育中风疾病的发生和中医特色疗法仅是治疗和康复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健康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人们预防中风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
- 控制慢性病:慢性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可以减少中风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中风风险和慢性病,通过积极干预,降低风险。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风的中医饮食指导
中医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风的定义
•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 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 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 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 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位在脑,涉及肝肾。 • 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风病的一般饮食指导
• 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 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 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 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中脏腑
⑷元气败脱,心神散乱
饮食宜以益气之品,黄芪汤、太子参瘦肉 汤、参附汤鼻饲。
谢谢!
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食物为主,如萝 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 忌食羊肉、鸡肉、牛肉、对虾、鯪鱼、韭菜、 辣椒、大蒜等。
中经络
⑷气虚血瘀
饮食宜食益气,健脾通络之品,如山药苡仁粥、 黄芪弱、莲子弱、白菜、冬瓜、丝瓜、木耳、 赤小豆等。
中经络
⑸阴虚风动
饮食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苡仁粥、 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芹菜、 塘角菜汤等。
中脏腑
⑴风火上扰清窍
饮食宜予白菜汤、绿豆汤、萝卜汤、芹 菜汤、小米粥、面汤、桔汁、西瓜汁、油菜 汤、鲜木瓜汤等鼻饲,忌食
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花菜、萝卜、小 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生冷以防 助湿生痰。
中脏腑
⑶痰热内闭心窍
饮食宜偏凉化痰之品,如白菜、绿豆汤、 冬瓜瘦肉汤、梨汁、西瓜汁、萝卜汤,忌食羊 肉、鸡肉、牛肉、辣椒、肥甘厚腻之品。
•
• 中风病的中医辩证饮食指导
中经络
⑴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 饮食宜甘凉,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 黄瓜、丝瓜、桔、梨。 • 忌食羊肉、鸡肉、狗肉、鲢鱼、韭菜、大蒜、 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中风症状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症状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卒中。
中风的主要症状包括面瘫、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在缓解中风症状和促进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我们也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和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中医特色诊疗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特色诊疗中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分析,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中风的具体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 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症状的缓解和康复阶段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健康教育预防中风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措施:1. 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降低中风风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3.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太极等,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中风风险。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发现中风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干预。
总结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中医特色诊疗以及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能够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而饮食控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健康检查则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中风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仅为简要介绍,具体的中医特色诊疗和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 证候诊断:中脏腑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中经络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半身不遂□
1.体 4.饮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位□2.观 察□ 3.皮肤口腔护理□ 食□5.其他护理措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六)二便失禁
•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 急、尿痛感。
•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 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 理。
•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皮 肤 针□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循经拍背□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完整版)中风的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中风的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中风是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嘴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见。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病因:中风病是在元气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卷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藏腑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脑脉血溢。
中风的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痰瘀互阻、风火相扇。
其中,元气虚为本,瘀、痰、火、风为标,其中痰、瘀为中间病理产物,风、火为最终治病因素。
一、康复指导(一)针灸:主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
1.中医治法.(1)袪风化痰、行血通络-方药解语丹加减。
(2)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方药左归丸加减。
(3)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2、中经络的毫针治疗取穴:百会、曲池、足三里。
(二)饮食与锻炼1、饮食(1)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2)不同时期饮食要求:急性期24-48小时内宜禁食,可经静脉满足机体需要;3-5天可给以清淡、易消化流食;恢复期宜清热养阴健脾和胃的半流食,酌情加瘦肉、鸡蛋、蔬菜等调配.(3)进食体位和方式:神志清者,原则上坐位进食,无法坐起者可半卧位。
尊重患者平时饮食习惯,掌握适当速度与患者相互配合有顺序的喂饭。
注意冷热适宜,防止误入气管。
(4)吞咽困难、呛咳患者:护士应高度重视,保证入量和营养.指导患者采取避免呛咳的舒适体位进食,严重吞咽困难或昏迷者行鼻饲,注意导管和患者的口腔卫生.2、锻炼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注意观察效果和活动安全。
(三)生活护理(1)长期卧床者,应保持局部皮肤,防止发生褥疮,勤翻身、拍背。
(2)生活有常,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适当休息。
二、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努,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帮助患者认识中风的危险因素.(2)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脑卒中。
中风具有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特色诊断治疗和健康教育在中风疾病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特色诊断中医特色诊断是通过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中风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疾病主要表现为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
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可以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风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是中医特色诊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中风疾病可以分为虚证和实证,具体辨证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苔等综合分析。
中医特色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是指中医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中风疾病。
中草药是中医特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煎煮制成汤剂,可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中风的效果。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对中风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特色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中医特色治疗在中风疾病的综合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中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普及中风疾病的知识,提高他们对中风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健康教育可以告诉患者和家属中风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中风疾病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
中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需要患者和家属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健康教育可以指导患者和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预防和控制中风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结论中风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特色诊断治疗和健康教育在中风疾病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特色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促进康复效果。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治疗及健康宣教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治疗及健康宣教引言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脑出血、脑梗塞等。
中风病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医特色治疗通过独特的中药药方、针灸等方法,为中风患者提供了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特色治疗中风病的方法,以及如何宣传健康知识以预防中风病。
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中风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中风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效,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医药还可根据病情特点配制个性化的药方,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中风病广泛采用的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曲池穴等,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健康宣教除了治疗中风病,健康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宣传中风病的预防知识,我们可以帮助更多人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健康饮食合理饮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议人们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中医认为,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如红枣、黑木耳等,也有助于预防中风病。
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运动对预防中风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中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潜在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宣传预防中风病的关键。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健康知识小册子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风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健康意识,从而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
结论中医特色治疗中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的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无疑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此外,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预防中风病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发病2周以内。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阳上扰证:头晕耳鸣,突然口眼歪斜,舍强语蹇,半身不遂。
舌质暗淡,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腰酸,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少苔或无苔,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二)中脏腑: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
2.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混合奶、米汤等,保持口腔清洁。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给予中药涂擦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协助康复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避免诱因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中风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一、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 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 临床表现。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肝肾。是 因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 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所致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2)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严 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病人出现嗜 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已向脏腑转化应 立即报告医师。
1、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3)保持患肢功能体位 ,病人出现手足 肿胀者,可温水浸泡手足,抬高患肢,自动 或被动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4)汗多者随时协助擦汗,必要时及时 更换衣被。
*中经络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 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中经络
4、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 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觥白,气短 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舌 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 或细弦。
3、药膳复方
肝火炽盛型: (4)刀豆茶 刀豆根30克,加黄酒或红
茶3克,水煎服。 (5)蚌或珍珠母粥 蚌或珍珠母120克,
细米50克,煮粥饮服。 (6)猪胆绿豆粉 猪胆汁120克,绿豆
粉80克,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克,日2次。
3、药膳复方
正气欲脱型:
(7)人参汤 人参10克,橘皮10克, 苏叶15克,砂糖150克,加水300毫升,煎水 代茶饮。
*中经络Biblioteka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 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 或黯淡,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或数。
中风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中风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一、中风的辩证施护1、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症候:平素或发病前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同,舌强言謇,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舌苔薄白,脉象弦滑。
(1)病室光线稍暗,减少噪音,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为18-22℃(夏秋季节为24-28℃),湿度为50-60%。
(2)饮食宜清淡的流质或软食为主,如米粥、玉米面,荷叶汤、绿豆汤、莲子汤等;可用食疗方:百合玉竹粳米粥;忌肥甘油腻及动风之品,如公鸡肉、猎头肉;少食生冷瓜果。
(3)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才,每晚给番泻叶3-5克,泡茶饮,必要时用肥皂水灌肠通便。
(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口唇、语言、肢体、活动、二便情况。
(5)中医治法: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中药偏凉服用。
(6)康复指导:半身不遂严重者,要避免患肢受压,可使用被架支撑,防止肢体变形,病情稳定后,应及早给予被动或自主运动。
2、中脏腑(闭证——风火蔽窍、痰火蔽窍)症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耳赤,牙关紧闭,口噤气粗,肢体偏瘫,或有拘急,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为18-22℃(夏秋季节为24-28℃),湿度为50-60%。
避免噪声,强光不良刺激,做好病室消毒工作。
(2)一般发病后2-3天,可经鼻饲进食,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果汁、米汤、牛奶、菜汤、肉汤等。
食疗方:南瓜粥、茯苓粥。
食物不宜 过冷过热,进食不宜过急,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或窒息。
(3)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实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如咳喘、发热、出血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5)中医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另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汤药宜温服。
(6)康复指导:静卧,避免搬动。
3、中脏腑(脱证——元气衰败)症候:神识昏糊,面色苍白,目合口开,气息低微,肢冷汗出,手撒,遗尿,肪沉细或微。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
05
推拿按摩在康复中应用
推拿按摩原理和作用机制
要点一
原理
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 目的。
要点二
作用机制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 活动度等。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技巧
01
02
03
04
滚法
以手掌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处附 着于体表,通过前臂的旋转运
动带动手掌做来回滚动。
04
中药汤剂在康复中应用
中药汤剂治疗原则和方剂选择
治疗原则
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养血为主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VS
方剂选择
根据中风病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选择适 合的中药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 汤等。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药物组成
包括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通经活络药(如川芎、丹参等)、益气养血药( 如黄芪、当归等)等。
功效解析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的目的。
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一般采用口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 服用。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 整。
注意事项
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遵医 嘱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社会资源利用
了解并利用相关社会资源 ,如康复机构、志愿者组 织等,为患者提供更多康 复机会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不同类型的中风病临床表 现略有差异。
中风健康指导
中风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色,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
病位在心、脑、肝、肾。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护理措施:一、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不良刺激。
急性期危重患者住单间,室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二、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
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可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三、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四、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
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
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舌象、脉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
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详细做好记录。
六、临证施护: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
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灸,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予大黄煎水灌肠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七、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
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饮食,如牛奶、豆浆、藕粉等。
八、神志清醒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尽量避免情志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
九、指导患者坚持功能训练,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防止复发。
中风的中医护理
脑中风的中医护理指导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所有疾病中,其致残率高居第一。
中风一旦发病,再发率很高,再次中风的患者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
因此,中风患者预防再发显得特别重要,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又“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称为“中风”,又名“卒中”,“类中”等。
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均属本证论治范畴。
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特制定学习计划如下:一、学习脑中风的病理机制、辩证论治二、重点学习脑中风的辩证施护三、脑中风的治理的基本原则四、脑中风的护理要点、家庭护理及措施五、脑中风的健康指导、养生指导六、脑中风的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七、脑中风的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八、脑中风的出院指导、用药指导九、脑中风护理的注意事项【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老年体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劳心太过,气血亏损,精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亢化风,气血逆生,上蒙元神,突发本病。
2、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伤脾,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欲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宫,而见突然昏扑,㖞僻不遂。
3、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忧思恼怒所伤,肝阳暴张,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乱逆,心神昏冒,卒倒无知。
4、气虚邪中:脉络空虚,风邪入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肾,涉及脾、经络。
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严重者则可从实转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
(二)饮食指导
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
食疗方:鱼头汤。
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
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
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4.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
(三)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
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
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同时,要注
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四)功能锻炼
1.良姿位的摆放
(1)仰卧位:①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②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③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④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在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膝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保持患膝稍屈,足尖向上。
(2)患侧卧位:①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②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③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⑤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⑥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3)健侧卧位:①躯干略为前倾;②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③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在枕头上,避免足外翻;
⑤健侧上肢摆放以患者舒适为宜;⑥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2.功能锻炼方法
(1)防止肩关节僵硬:平卧于床上,两手相握,肘部保持伸直,以健侧手牵拉患侧肢体向上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双手能触及床面。
(2)防止前臂伸肌挛缩:仰卧,屈膝,两手互握,环抱双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双肘受
牵拉而伸直,臂也受牵拉伸展,重复做这样的动作,也可以只屈患侧腿,另一腿平置于床上。
(3)保持前臂旋转:坐在桌旁,两手掌心相对,手指互握,手臂伸直,身体略向患侧倾斜,
以健侧手推动患侧手外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面。
反复锻炼,逐渐过渡到两手手指伸直合,健侧手指能使患侧大拇指接触桌面。
(4)保持手腕背屈:双肘支撑于桌面,双手互握,置于前方,健侧手用力按压患侧手,使
患侧手腕充分背屈。
(5)防止腕、指、肘屈肌挛缩:站立于桌前,双手掌对合,手指交叉互握,将掌心向下支
撑于桌面,然后伸直手臂,将体重施加于上,使手腕充分背屈,屈肌群收到牵拉伸展;或坐于椅上,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腕背屈,掌心置于椅面,并将蜷曲的患指逐一伸直,然后以健侧手保持患肢伸直,稍倾斜身体,将体重施加于患肢。
(6)防止跟腱缩短和脚趾屈曲:将一条毛巾卷成一卷,放在患肢脚趾下,站立起来,用健
侧手按压患肢膝盖,尽量使足跟触地。
站稳后,抬起健侧腿,让患肢
承受体重,并反复屈曲膝关节。
(7)保持患臂水平外展:患者平卧,两手相握,向上举过头顶,然后由助手抓住患臂,保
持伸直并慢慢水平移动,直至手臂平置于床面上,掌心向上,患肢与身体成90°;再将其大拇指拉直、外展,并将其余患指伸展。
在锻炼时,患者背部垫枕头,可增强锻炼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胸椎保持伸直。